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语文科)

教学反思

附课件:

28父亲的菜园(含答案)

父亲的菜园 一、找找看,小狗手上的哪张照片是真的?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目光()的神情()的岩石 ()的土地()的翡翠()的坡地 三、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1、一条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 ..了四季常绿的菜园。() 2、没有了新鲜 ..的蔬菜,对于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3、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 ..的山坡上。() 4、父亲在这一块贫瘠 ..的土地上种了豌豆。() 四、根据提示改写句子。 1、父亲用土盖住了恐怖的岩石。(改为被字句) 2、山坡上怎么能开垦出菜地呢?(改为陈述句)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1、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写出了菜 园的碧绿茂盛。 2、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按顺序依次描写了菜园的丰收景象。

六、快乐读短文,轻松做练习。 从勤杂工到数学家的华罗庚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经人介绍他到了一所中学做了名勤杂工。他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 全家人悲痛万分。但是死神终究没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生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行勤杂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病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像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上的运算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慢慢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数学家。他曾多次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名勤杂工。 1 (1 2、我会理解“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这句话的意思。 3、华罗庚能成为大数学家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华罗庚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名勤杂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日积月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三单元日积月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不久风雨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第五单元日积月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第六单元日积月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飞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28课 父亲的菜园 同步测试D卷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8课父亲的菜园同步测试D卷 一、多音词组词。 (共5题;共19分) 1. (3分)读拼音,写汉字。 fēng zhòng b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给多音字组词。 号hào________、________ háo________、________ 3. (3分)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或汉字。 (1)漫(màn wàn)________山遍野,看红叶开遍;大海浩渺,听惊(涛滔)________骇浪。 (2)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那么(漫慢)________长的岁月。 4. (3分)根据语境,选出正确字。 ①我爱你,星星,你有着迷人的魅力,你有着调皮捣蛋的xìng________(性姓)格,你有着五彩缤纷的衣服。 ②母爱像一缕灿làn________(滥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 ③清晨,从空kuàng________(旷矿)的窗望去,街边褐色树枝的叶已退尽生命的绿。 5. (6分)我会写词 néng gòu mǎi dào gān tián láo dòng qīng cài wèi d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括号里不能搭配的字画去。 (共6题;共43分) 6. (12分)比一比,再组词 清________ 看________ 他________ 情________ 着________ 她________ 江________ 分________ 再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全部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全部内容 1、《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桂林山水》: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4、七月的天山: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 ___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5、中彩那天: 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我现在就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建议等方面向大家做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编写意图 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也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学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册教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单元。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材编排特点 1、题材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2、体裁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

《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28《父亲的菜园》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重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难点: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一、自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勾画出生字词语,将生字注上拼音,小组长检查,全班订正。齐读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小组收集整理问题。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父亲为什么要在荒坡上开垦菜园?家人的态度如何?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 3、现在,父亲的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4、精读文本 父亲的菜园由一块荒凉的坡地变成了一块碧绿的翡翠,在这个过程中父亲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在书本上批注,然后分小组汇报。) 5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同桌交流,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父亲的菜园》导案 一、编制学案、课前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勾画出生字词语,将生字注上拼音,小组长检查,全班订正。齐读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小组收集整理问题。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 2、父亲为什么要在荒坡上开垦菜园?家人的态度如何?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因为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地当菜园是相当困难的。山坡上尽是石块,而父亲要去开垦,全家人感到很惊讶,认为父亲是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父亲的态度很坚定。(坚毅) 3、现在,父亲的菜园是什么样子的?(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的黑亮,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前在荒凉的山坡上。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4、精读文本 父亲的菜园由一块荒凉的坡地变成了一块碧绿的翡翠,在这个过程中父亲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在书本上批注,然后分小组汇报。) ①父亲每天……就……直到……才,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

吕梁市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8课《父亲的菜园》同步训练C卷

吕梁市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8课《父亲的菜园》同步训练C卷 一、基础题 (共9题;共40分) 1. (4分)把音节补充完整。 sh________ j________ h________ h________ 说角哈画 2. (10分)查字典填空。 (1)“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扮”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3. (4分)看拼音,写汉字。 yán juébìdù jì 迟________ 拒________ 和氏________ ________ 4. (3分)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高远的________ 鸟蛋 欢唱的________ 鸟儿 小小的________ 蓝天 5. (6分)看拼音写词语。 tún bùé tóu cā shāng wān yán gēn jùshuǐ yu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企图妄图希望 ①敌人________把战士门一网打尽。

②妈妈________我多学点本领。 ③嘲鸫________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7. (4分)写反义词。 惩罚—________ 坚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凶恶—________ 8. (2分)选词填空。 聪明狡猾 ①小弟弟真________,大家都喜欢他。 ②再________的狐狸也逃不出这个老猎人的手。 9. (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静—________ 凝神—________ 空旷—________ 盘问—________ 二、填空题 (共15题;共78分) 10. (4分)读古诗《登鹳雀楼》填空 《登鹳雀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________西下,________奔流的景象,还告诉我们“只有________,才能________”的道理。 11. (1分) (2018一上·高阳期末) 找出是水果的拼音 bō luóqīng cài xī guā zhà zhī jī nán guāchéng zi 水果:________ 12.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②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成陈述句) ③楚王仗着自己国事强胜,想乘机侮辱晏子。(修改病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内容 班级姓名 1 《桂林山水》 作者陈淼,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 2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3 《七月的天山》 作者:碧野,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在新疆)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语文园地一 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古诗诗句 (摘自园地一)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译: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 B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译: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面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山外还有无数重山 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译: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 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下,江水犹如一条白练(秋江暮景图)。 D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译: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E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译: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首。(P13 )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P13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全册)

文字介绍:四年级下册教材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上册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本册在专题内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 学中参考。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 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 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

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 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 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

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28课) 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学学习习重重难难点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一一、、课课文文内内容容我我会会理理::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父亲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5.、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6.、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在书本上批注) 二二、、知知识识拓拓展展::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课课堂堂达达标标::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婴.儿( ) 坚毅.( ) 一筐.( ) 可怖. ( ) 榨.干( ) 憋.尿( ) 诱.人( ) 红肿. ( ) 二、多音字组词。 担:d ān( ) 露:l ù( ) 盛:ch ?n ɡ( ) 难: n án( ) d àn( ) l òu( ) sh an ɡ( ) n àn(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坚定有毅力。 ( ) 2.面目凶恶的样子。 ( ) 3.失掉勇气和信心。 ( ) 4.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 5.土地薄,不肥沃。 ( ) 四、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 )的菜园 ( )的蔬菜 ( )的土地 ( )的公路 ( )的岩石 ( )的目光 五、根据提示改写句子。 1.父亲用土盖住了可怖的岩石。 改为被字句: 。 2.山坡上怎么能开垦出菜地呢? 改为陈述句: 。 3.父亲整理好了新开垦的菜园。 改为“把”字句: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本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

(完整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词语大全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词语大全 第一单元、读读写写: 洞庭、江南、玩赏、无暇、扩散、攀登、 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 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 蜿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色彩鲜明、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读读记记: 翡翠、凉爽、高耸、山涧、透射、寂静、 增添、细碎、马蹄、柔嫩、锦缎、绵延、 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第二单元、读读写写: 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 情形、道德、号码、橡皮、尊严、逃难、 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 捶背、僵硬、许配、拨电话、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迷惑不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读读记记: 拮据、奔驰、馈赠、天津、损伤、晾晒、 竹签、火候、耽误、赚钱、熟练、教导、 讲究、受益、沉重、道谢、眼神、抱怨、 鼓励、宽容、梦寐以求、走街串巷、将心比心; 第三单元、读读写写: 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 蠢事、返回、海鸥、补救、蝙蝠、清朗、 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 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横七竖八; 读读记记: 筑巢、摇篮、乃至、肥沃、折腾、忧患、 堤坝、侵蚀、崩塌、毁灭、植被、经营、 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 制服、机翼、惨祸、关键、欲出又止、 多灾多难、随心所欲、不折不扣、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第四单元、读读写写: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 维护、壮烈、牺牲、谢意、沉浸、深情、 凯旋、征衣、凝固、阿姨、精通、经济、 贡献、圣坛、罪恶、呼吁、健康、不慌不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八课导学案

28 *父亲的菜园 学习目标:1、我要会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学习重难点: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 学法提示:1、我要反复读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 2、我要体会课题为什么是《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们的”, 或“我家的”菜园? 学习准备:我要搜集执着、自信、勤劳相关的文章资料或名言警句读一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法提示: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②借助于字典、词典练习读正确,读流利。并完成以下各题: 1、我要多读几遍课文,争取读通顺。 2、我要和同学交流以下生字识字方法: 婴毅筐怖肿榨憋诱 3、我还能读准这几个词的音节,并且还能查字典知道这几个词的意 思。 箢(yuān)箕(jī) 贫瘠(jí)莴(wō)笋 4、我要批注“坚毅”、“狰狞”、“气馁”、“贫瘠”等词语的意思,并在练习本上练习写句子 5、我知道课文是按着顺序写的,我要理顺文章的脉络。我知道课文主 要写了件什么事 6、初步读文后我有问题与大家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加油站★ 我是自己独立预习的()和同学一起()有家长陪着() (二)学习探究 学法提示:反复读3——10自然段,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想法。 1、课文中“父亲”的行动、语言好让我感动,我想把感动我的语句抄写下 来,并和同学交流。例如: (1)“每天天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 我的体会是: (2) 我的体会是: (3) 我的体会是 2、我要和同学交流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句话写出了 3、我懂了课题为什么是“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 我认为: 4、我真的很喜欢这篇课文,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了这篇课文从写法上我的收获是: (四)阅读延伸 牛 顿 的 故 事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 因为有

父亲的菜园 教学设计 (公开课)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 铁锨、豌豆、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3、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和象征意义。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28课《父亲的菜园》。 2、师:为什么是父亲的菜园,不是我家的菜园? 接下来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找出劳动工具和蔬菜名称的生词,画一画,读正确。 3、想一想为什么课题是《父亲的菜园》? 三、学习生字词、理解大意 1、学习四个生词 箢箕铁锨豌豆莴笋 (1)抽生朗读,注意读音 (2)出示图片,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 师:什么是箢箕?什么是铁锨?是什么做的? 2、学习短语 荒凉的山坡绿绿的豌豆 狰狞的岩石诱人的翠绿 可怖的岩石碧绿的翡翠 贫瘠的死黄土 (1)生读 (2)观察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 描写菜园开垦前和开垦后的短语 从中选两个词板书(荒凉碧绿) 3、师:谁使这块荒凉的山坡变成碧绿的菜园? 师:谁能回答刚才那个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4、过渡: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在这一块荒凉的土地上嵌上一块碧绿的翡翠? 四、自主学习,体会情感 1、师:接下来我们就到课文中找找父亲身上的神奇力量。我们的课文就好比一部电影,我们都知道电影是由一个一个镜头组成的,这篇文章也有三个镜头,请你看到2-10自然段,按照“开地”、“填土”、“肥土”把2-10自然段分成三部分。生分段。

2、指名三位同学读三个部分。 3、师:一个人的品质通常是表现在他的言行当中,接下来就请你自己自学其中一部分,画一画父亲的言行,写一写感受。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选择一个部分,用“______”画出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 2、仔细读一读找到的句子,感受父亲身上的品质,并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学生汇报交流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部分交流父亲的言行,感受父亲身上的品质。(一)交流父亲开地 1.全家人都投出诧异的目光——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 是相当困难的。 2.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3.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 柴草回家来。 重点学习第三句。 师:父亲这样的劳动坚持了多久?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 读到这里,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父亲? 板书:开地从早到晚 带着感情读2、3自然段 师:有了坚定的一直,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父亲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家与山坡之间。终于,一块三四分的地翻好了,可是还未来得及整理,发生了什么事? (二)交流父亲填石 1.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饭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2.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3.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起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第一句抓住省略号,想象省略号背后藏着怎么样的画面,想象。 第二句抓住“狰狞”学习。 大雨冲走的仅仅是那层薄薄的泥土吗?大雨还冲走了什么? 填空 冲走了_________ 冲不走的是什么? 第三句抓住“一筐一筐” 你又看到一位怎么样的父亲? 板书:填石肩红肿脚起泡 师:正是在父亲的勇气、坚毅,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这片菜园长出了一抹喜人的绿。 (三)交流父亲肥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