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摘要: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而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就是花卉文化,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花卉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有花卉的食用和插花艺术,精神文化则是通过文学作品及泛人文主义表达对花卉的欣赏和寄情。中国花卉文化与外国花卉文化相比式微,亟需促进现代花卉产业,弘扬中华花卉文化。关键词:中国花卉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状与发展

文化是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的物质现象,而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就是花卉文化。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花卉文化。我国有组织地开展花文化研究应是以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团结花卉界和与花卉有关的各界人士, 发掘、研究中国灿烂的花文化资源, 提出研究目标和重点攻关项目, 组织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分工与合作研究,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文化体系[1]。

1中国花卉物质文化

1.1 食花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气候类型并存,因而花卉资源相当丰富。中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食花之风,古已有之,更是有很多历史证据可考: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可见距今两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在食用菊花、兰花等;晋朝顾徽《广州记》云“平兴县有华树似槿有似桑,四时长有花,可食,甜滑无子,此葬木(即木槿花)也”;唐朝《云仙杂记·凉物》:“房寿六月招客,刳椰子为杯,捣莲花制碧芳酒”;宋元时期时兴花卉糕饼和饮料,如宋人林洪《山家清供》等有详细介绍[2]。

1.1.1 古代食花文化

以宋代花卉食用为例,有关花卉入馔的记载较为丰富。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一书中就记述: “果子”一项中记载了琥珀蜜和玉屑糕等42种,“菜蔬”一项中记载了脂麻辣菜和薤花茄儿等21种,“粥”一项中记载了七宝素粥、五味粥

等9种,“凉水”一项中记载了荔枝膏水等80余种,“糕”一项中记载了重阳糕等19种,“蒸作从食”一项中记载了鞭蓉饼等56种。

宋代的花馔可分为食用和饮用文化,食用又有主食、菜肴之分,同样饮用又有制酒、制茶、制汤之分。主食有饼、面、粥和糕点。饼是宋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特别是加入桂花、菊花等花卉制成的饼味道更独特,经过烘烤制作后叫烧饼,在笼中蒸成的馒头叫笼饼;《山家清供》中记载有百合面、甘菊冷淘和梅花汤面等多种花卉面条,当时以加入了百合花和莲花等花卉制作而成的云英面最为出名;粥在宋代最为普遍,《武林旧事》中所载的菊花粥和桂花粥等花卉粥类就有多种,《山家清供》中也记载有荼靡粥和暗香粥(梅花粥)等多种花卉粥类制作方法,当时普及较广的是暗香粥;另外,还有糕点制品,比较著名的有广寒糕、梅花糕、莲糕和雪露糕等,特别是广寒糕,即桂花糕,喻义“广寒高甲”,象征着“蟾宫折桂”的好运,用来赠予应试举子。宋代最著名的花卉菜肴有以下几类: 梅花馔肴有蜜渍梅花、梅花汤、醒酒菜等;菊花馔肴有黄菊煎、紫英菊等;栀子花馔肴有詹卜煎;芙蓉花馔肴有芙蓉豆腐等。

宋代饮用文化主要有制酒、制茶和制汤。荼蘼酒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苏轼有诗云: “下腾赤蛟身,上抽碧龙头。千枝蟠一盖,一盖簪万球。花开带月看,香要和露收。一点落衣袂,经月气未休。一摘入酿瓮,经岁味尚留。”茶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中原地区的饮茶之风十分盛行,以至于当时的人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汤种类很多也很普遍,见于史籍的主要有橘汤(橘花)、暗香汤(梅花)、天香汤(桂花)、茉莉汤(茉莉花)、甘菊汤(甘菊花)等[3]。加入花卉和药材,使得各种汤饮不仅有生津止渴、解暑消夏的作用,更有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功能。

1.1.2 现代食花应用

用花卉加工生产的食品作为被海内外热捧的21世纪消费新潮流,不需要添加色素或香精就可以赋予食物独特的色泽和风味,既满足了人们的食欲,保养滋补,还属于纯绿色食品。

从当前来看,我国花卉食品加工开发龙头还是集中在即食方面,其中又以烹饪为主,花卉主要作为主料和配料,如川菜中的兰花鸡丝、菊花肉片、鲜花豆腐;粤菜中的菊花龙凤骨、大红菊;鲁菜中的桂花丸子;苏菜中的荷花白嫩鸡、桂花

糖大栗;闽菜的菊花猪肝汤;泸菜中的桂花干贝、荷花栗子、茉莉汤等。

对花卉的饮用文化的应用主要是各种花卉饮料。除了对鲜花进行干制,需要饮用时可以即取即泡的方式以外,还有瓶装的各类花茶饮料,如“茉莉清茶”、“茉莉蜜茶”、“洛神花茶”等。不同的花卉茶根据其本身含有的色素不同,泡出的茶水色彩斑斓,兼具饮用和欣赏价值,为多数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所钟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花卉的应用进一步扩展,花卉还被用于提取天然色素和芳香油。当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天然色素已达40多种,是世界上使用天然色素最多的国家。玫瑰、茉莉、鸢尾、白兰花等提取的芳香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

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逐渐了解到食用花卉的功效,食用花卉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大,未来花卉加工品的市场空间会逐渐庞大起来。

1.2 插花艺术

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即以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加工,运用艺术构图原理,经过构思设计,剪裁将花枝、叶片或其他装饰材料插入适当的器皿中或其他固定材料中,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展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艺术作品。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融入了我国儒家以自然平和为美的古代哲学思想,从我国博大雄奇、明媚秀丽的自然山水中吸取艺术精华,触发创作灵感;它与我国古代的建筑、园林、诗词、绘画、书法等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1.2.1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表现重点为“自然之真”、“人文之善”、“宗教之圣”和“艺术之美”,这些表征恰好对应了生命的重重境界,所以可以说这些就是传统插花艺术的内涵所在。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为:不仅讲究容器与安置和点线面多种素材的综合运用,还讲究插剪结合、不做过多刻意的雕琢与编排,也就是所谓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讲究结果,但是更看重过程,注重整个过程既要实现自我身心的调养,又要给人以审美享受[4]。

1.2.2 近代中国插花艺术

近代中国的插花艺术受到日本花道和西洋式插法的影响,取长补短,为中国插法增添了新意。较常见中国式插花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图案式插花、自然式插花、线条式插花、盆景式插花及野味式插花。

图案式插花又称“规则式插花”,是一种较规范的插法,且艺术要求也较高,常用于盆式插花;自然式插花要求在花枝、花果、叶各部位之间,符合对称平衡,使其造型给人自然之美感,盆插、瓶插均可;线条式插花又称“弧形式插花”,要求造型保持一定的弧形线条和艺术的完整性,线条表现力十分丰富,显示了一种无形力量的存在,各种不同风格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内涵,可用高瓶;盆景式插花着重意境,构思雅致,不要求色彩华丽,插花时注意视点宜略高,盆内需设花座(花针),以固定花枝用于正面欣赏;野味式插花是一种新的艺术插花形式,它突破了过去以花枝为主的传统,而表现出大自然的风气,用野花、野果、野草,尤其是野生、水生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插花材料,别具一格[5]。

中国插花艺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插花艺术后进一步发展,表现手法更趋灵活,表现力更丰富,更富有时代美。

2中国花卉精神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许多花卉草木为题材的,成为中国关于花卉文学和音乐的最早形式。从《诗经》中关于花卉的描述,如“摽有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诗歌中不难看出,那时人们已将花木用于社交礼仪,以梅、芍药等植物来传达爱情了。从这一时期的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离宫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修筑玩花池,及此后的秦、汉时代开始将梅、桃等花木用于建造帝王宫苑,中国的花卉便正式进入以观赏为目的的精神领域了。

2.1 有关花卉的文学作品

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

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花卉在文人的笔下更具风采。《诗经》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花卉的诗歌,以后历朝

历代的骚人墨客,无不以大量笔墨用于吟颂花卉:“何止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颂的是花的坚韧;“小小闲花分外红,野人篱落自春风”,道出了花的平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赞的是花的宏大;“小雨轻风落糠花,细红如雪点平沙”,“点”的是花的精粹;“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以花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心境;“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借花的凋零,倾吐了壮志未酬的无奈[6]。

除了诗歌词赋,古往今来大量的散文、小说、传奇、书画,也都记载着浩如烟海的花文化,可谓“文山墨海花世界”。

2.2 花卉的泛人文观

中国的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中国的花文化就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中国古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由于受道家思想(包括黄帝、老子、庄子)的影响,在潜意识深处把花木当成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生灵看待,他们认为花木和人一样有志有能。在中国的许多古代典籍中,出现了许多木神花仙,连花木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仅从这拟人化的名称,就可见人与花木亲密相间的程度。

花卉的泛人文观衍生出了“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中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花中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花十二婢”(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芙蓉、兰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来香),“花王花相”(牡丹、芍药)等等说法[7]。

这些说法表现了以花比人、以人比花、把花当人、把人当花的观念,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古人往往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强捺在花木身上,将花木分成帝王、宰相、君子、师长、朋友、仆人的等级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

3中国花卉文化现状及发展

进入现代,花卉的经济功能已经被绝大多数国人所认识。花文化的作用,也渐渐受到重视,如引导花卉消费,举办各种各样的花会和花博会、园展会吸引游客、扩大影响等。

然而,深入比较中外花文化的认识及态度,会发现两者有很大不同。从历史渊源上看,国外的花文化如郁金香文化、康乃馨文化、百合花文化、火鹤花文化等显然与中国花文化不可等同而语;就文化内涵而言,两者是互有特色,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花文化,各有千秋难分高低。但是,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花文化的社会功能已经发挥到了极高的水平相比,中国花文化现状堪忧。现今国人却似乎越来越淡化我们有过的花文化内涵,国外的“康乃馨”和中国的“萱草”同为“母亲之花”,人家的“母亲花”红遍了全球也风靡中国,而我们的“母亲花”却日益受冷落。

古老而脆弱的中国花卉,如若继续沿用无节制地扩大种植面积、降低劳动成本、低质低价竞争等过去习惯使用的外延性战略,显然无法再与外国花卉对抗。因此,需要对策促进中国花卉文化发展。

首先,努力加快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造先进生产力;其次,促进花卉旅游,花卉旅游是将花卉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内涵相融合,并且可以结合花卉食用文化进行开创性开发利用的领域,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再次,设立中国花文化研究基金和花文化奖,提高人们对我国花文化的认识,培育和弘扬花文化;最后,结合现代市场特点、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发扬光大,创造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吸引力的现代花卉产业,使中国花卉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与进口花卉抗衡,能在国际市场上与一些世界花业巨头开展友好角逐。

促进现代花卉产业,弘扬中华花卉文化,把潜伏在亿万人民心里的爱花情结调动起来,希望能早日促进中国花卉文化早日走向现代化的新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周武忠. 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 中国园林,2008,06:79-84.

[2]杨林. 我国花卉食品的开发现状[J]. 内江科技,2011,09:143+169.

[3]郑辉,严耕,李飞. 宋代花馔文化探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24-27.

[4]王巍,贾军. 关于发展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考[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

报,2011,04:9-11.

[5]史娜,张顺,段广德,张剑峰,张诚. 中国插花艺术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

计,2010,03:86-88+107.

[6]洪崇恩. 呼唤现代中华花文化[J]. 中国花卉园艺,2005,21:10-15.

[7]主讲人江苏省旅游学会会长、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所长周武忠本报记者陈晓

春编辑整理.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N]. 新华日报,2010-04-21B07.

花卉文化论文

中国花卉文化研究综述 XXX大学 XXX 指导老师XXXX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深入,面对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重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花卉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别。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民族,对花草树木有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几千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花卉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和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被不断地注入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不断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在精神层面上,花卉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和富有个性的人生态度;在物质层面上,花卉文化积淀了劳动人民几千年的辛劳和智慧力量,留下了丰富的花卉栽培经验和花卉品种,记录了前人在这片领域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中国的花卉文化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目录 一、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花卉文化的形态 (2) 1、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 (2) 2、花卉的精神文化形态 (3)

三、花卉文化与花卉产业 (7) 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 中国花卉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人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之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氛围三个阶段,即先秦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的渐盛期和中唐以来的繁盛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被称为“物质实用时代”、“花色审美时代”和“文化象征时代”,三个阶段呈不断累积演进之势。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陶器、陶片上有植物枝叶类团。而在距今5000-6000年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多有花瓣、叶片样纹饰。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先民们就对花卉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出现了用作装饰的倾向。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花卉文化在此时也达到了第一次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诗经》中,就有很多以花卉草木为题材的诗歌,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花卉文化的最早形式。《诗经》中描绘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诗歌中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已经将花卉用于社交礼仪甚至传达爱情了。秦汉时期开始多种花卉开始被用于建造帝王宫苑,而这标志着中国的花卉正式进入以观赏为目的的精神领域了。自此之后,花卉就已经与中国的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渗透到了各个文化领域之中。 花卉文化的形态 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 花卉可以作为食品,我国花馔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远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有食花

《中国园林文化史》读后感

《中国园林文化史读后感》 中国不仅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而且还是自然山水园的精神发源地。对于耳目能祥的中国园林我们又了解多少呢?读了王毅前辈编著的《中国园林文化史》一书从不同方面对中国的园林史有着更深一层更全面的了解。 《中国园林文化史》一书内容很驳杂,它是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某一专题为研究对象,但也可以概括的很简单:第一中国古代文化是个完整的体系,尽管人们摄取的往往只是其中的片玉、一枝,但他们原本无不是与昆山和邓林连在一起。第二中国古典园林的面目受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进程的严格制约,哪怕是极微末的叠山理水技巧,或是一件淡淡的盆景、一曲短短的栏杆、一张小小的明式椅…他们每一步的演变都涉及在政治哲学艺术的众多领域,这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和命运中看到必然的原因。 看完本书后,我了解了很多,比如自“上古园林”对以后历代园林的影响——以山体和水体的配置而构成的骨架——其肇端即是灵台和灵沼的组合。之后又由秦汉园林的宇宙观至隋,初盛唐园林的皇家宫苑展现出的恢弘的气魄和灿烂的光彩以及士人园林成为凑泊无间,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整体。中唐至两宋园林的“壶中天地”至明清园林的“芥子纳须弥”多为士大夫思想之具体表现,园林空间流溢着诗意,凝固着画意,浸染着禅悦,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艺术品位。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幽邃深远……总之,与其他类型建筑相比,它所抒发的则是另外一种情趣。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数千年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至发展成熟,它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我认为在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得中国古典园林以及民族文化的文脉,用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会在设计的领域中有更好的发展。 乔虹 2012年2月9日

中国花卉资源的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教案

中国花卉资源的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一、中国花卉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一)花卉种质资源的概念: 花卉种质资源: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二)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花卉种质资源外延包含三个层次: 1、种与品种:野生种、变种、变型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2、器官与组织: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叶、花、果实、鳞片、珠芽、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等。 3、细胞和分子:原生质体、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二、研究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1、花卉种质资源是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基础; 2、花卉种质资源是育种、科研、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 要源泉。 三、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一)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花卉种质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 中国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 中国特有的属、种极多,有243个特有属,527个特有种。(二)花卉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 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有3000多年。 中国原产和栽培历史悠久的花卉,常具有变异广泛、类型丰富、品种多样的特点。 中国名花数量大,世界少有品种丰富。 (三)花卉优良遗传品质突出: 1、多季开花的种和品种多; 一年中三季、四季、二季开花的植物资源多。 2、早花种类和品种较多; 早花类的植物多在冬季或早春较低温度条件下开花。 3、珍稀黄色的种类与品种多; 黄色种类或品种是培育黄色花系列品种的重要基因来源。 4、奇异类型与品种多; 奇异品种多主要表现在: 1)变色类的品种; 花色变化过程。 2)台阁类型的品种; 该类品种是花芽分化时产生的特殊变异类型,形成一花之中又完全包含一朵花的特征,形似亭台在花的中央。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1.中国花卉文化形态 1.1花—一种物质文化 (1)花卉食品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平民百姓家里时有鲜花食品摆上餐桌,寺院素菜中也常见鲜花的成分。这种美味佳肴甚至还传入皇宫御膳,成为宫廷莱肴的一个很重要类别——花卉鲜果菜。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谱。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2)香花疗法??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1.2花—一种精神文化 (1)中国花卉文学??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这些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估计不下3万首。 除诗词以外,以花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例如,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剧中以花名作为唱词问答,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杨花、石榴花、荷花、菊花、丹桂、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牡丹花、玫瑰花等,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种。在清代蒲松龄的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中的主人公均是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的文学形象。诚然,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吟咏花卉最为丰富、亦最为成功的当首推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 这些精彩的花卉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人们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这就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2)中国花卉画?,花卉,自古即是中国画上“最有力之中心题材,亦即于世界绘画之画材上,占一特殊地位”。 中国的花卉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虽比人物画、山水画成熟较晚,但通过历代画家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使它很早就成为独立的画科。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 花卉,是中国绘画历久而不衰的主要题材之一。中国很早就有人描绘花卉,但是,直到春秋时代,花卉画还只是用于衣裳、旗帜等实用品的装饰。到魏晋南北朝,花卉画作者才稍多。唐代,中国花卉画有了极大发展,不但画史记载中名家辈出,而且,在新疆阿靳塔那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花鸟屏风壁画。这说明,当时花鸟画已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宫廷和民间普遍欢迎的画种。五代十国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各有擅长的花鸟画能手,并形成徐

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文化漫谈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描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中国园林文化一向都是崇尚自然、崇尚城市建筑中的园林文化的。中国的园林文化深受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文化上的色彩和思想上的意义。中国园林是自然式山水园林,园林的设计中体现着崇尚自然的原则。中国园林的文化中,水、亭、景的相互映衬虽然是人工之作,但是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究“巧夺天工”。这种在精致的园林之上追求的自然,有着深刻的道家思想上的含义。而道家的崇尚静的思想,也反映在了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之中。 我国古典园林多以静态的水面作为园林布局中心,以形成质朴淡雅、含蓄深沉的园林氛围;而西方规则式园林以“动”水为美,注重水法的千奇百态,多以喷涌、流动的水体为构园重心,以形成热闹、活泼的园林环境。而又由于佛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园林在讲究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还比较讲究意境。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诗意并且讲究诗意之外的意的话题。中国园林的讲究意境,不但讲究客观景观的自然美好,还要求这些客观的园林之境还可以与主人的心境和意识相互交融,完美地融合起来,以体现一种诗意的追求。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承载中国人的文化,这些文化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 ★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花卉在文人的笔下更具风采。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百卉含蘤。”(《汉书·张

衡传》),“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而“华”在古文中是通“花”的。可见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花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对中国文学、中国绘画、宗教、民俗、医药、纺织、工艺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 中国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确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花卉被中国人所利用,经历了一个从实用(药用、食用)到观赏用的过程。 和其他许多栽培植物一样,中国人栽培和应用花卉的历史是从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开始的。1975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一具精美的食器——铜鼎,其中满盛炭化了的梅核。经鉴定,距今已有3200多年,说明早在商代中期,古人已食用梅花树的果实了。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亦表明食花之风,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许多花卉草木为题材的,成为中国关于花卉文学和音乐的最早形式。从《诗经》中关于花卉的描述,如“摽有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

园林文化之我见

中国园林文化之我见 王永峰121001119 中国园林像诗,因为它含蓄;中国园林像画,因为它耐看;但中国园林既不是诗,也不是画,而是由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生命体,一年四季都蕴含着勃发的活力。它除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的明显的人工印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园林本身既具有自然山水美景的特点,又是一个丰富的艺术综合体,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盆景,以及戏剧、音乐等融会于一体。因此,园林可称得上是自然山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品。 此外,中国园林内的美景,为其他传统文化活动,诸如吟诗作对、琴棋书画、唱曲饮酒等,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对各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1.诗词文学与园林艺术 中国私家园林,通常被称为「文人园」,因为园主人大都是退休的官吏或文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诗文书画俱佳。 在园林工程大体完成后,园主会在主要景点的建筑和山石上,配上匾额、楹联、刻石,大都是撷取古人诗句、典故而成。它们都是根据建筑所在的山水花木环境,状写眼前景物,切合园

主设计时的意图,实际上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对园林景观进行一次重点的勾勒,是园林景观的「诗化」。 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不仅书法优美,真、草、隶、篆各显风采,而且出于著名能工巧匠之手,成为建筑物附设的典雅、美丽的艺术品。 人们在游园时,看到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会触景生情,产生无尽的联想,得到高度的精神享受与乐趣2.传统绘画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和园林艺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园林之美,所谓「画意」,就是按照中国画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园林,刻意追求「画意」的艺术境界。 而中国的绘画从宋元以后,以写意多于写实,着重意境和情趣,移天缩地,这正是中国造园所必备者。 言意境,讲韵味,表高洁之情操,求弦外之音韵,绘画与园林,两者可谓二而一也。(1)王维与辋川别业 王维(669―759),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而他的画也是以山水画为主。他的创作是中国古代诗画结合的典型,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称得上是极高的评价。

园林花卉学复习思考题1

第一章绪论 作业习题: 1 什么是园林花卉或花卉? 2 依栽培目的和性质不同,花卉栽培有哪些类型? 3花卉栽培的意义与作用。 4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5花卉常识知多少: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花草四雅、园林三宝、园林之母、四大切花、花卉王国…… 思考题: 1 园林花卉与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有何异同点? 2 花卉业在中国及湖南的产业发展情况及前景? 第二章花卉的分类 作业习题: 1花卉按生态习性是如何分类的?分八类。 2 试述露地花卉、温室花卉、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含义,并举 4-5 例说明。 3 依花期不同如何分类? 4 依观赏部位不同如何分类? 5花卉按用途如何分类?分三类。 6 请说出 15 类不同的园林花卉。 依据花卉的生活型与生态习性进行分类,花卉可分为两大类: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第三、四章环境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业习题 1 什么是“春化作用”? 2 什么是“冬性植物”、“春性植物”和“半冬性植物”?哪类植物分别属于冬性植物和春性植物? 3花芽分化的类型有哪些? 4依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将花卉分为哪几种生态类型,并举例说明耐寒性花卉,不耐寒性花卉? 5依照光照长度(光照时间)对花卉的影响,将花卉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并举例。 6依照光照强度(光照度)对花卉的影响,将花卉分为阳性花卉、阴性花卉、中性花卉?并

举例。 7依花卉对于水分的要求,将花卉分为旱生花卉、湿生花卉、中生花卉?并举例。 8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因子有哪些? 思考题 1光照、温度、水分是怎样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 2什么是监测植物?它们有什么用途?举例说明。 第五章园林花卉的繁殖 作业习题: 1 花卉有哪些繁殖方法?“分生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组织培养”等几个基本概念。 2 花卉生产和栽培中常用的种子贮藏方法有哪些?播种前种子处理方法有哪些?种子繁殖的特点以及播种方法?花卉常用的播种方法? 3 什么是需光种子、嫌光性种子?举例说明。 4 花卉分生繁殖有哪些类别?分生繁殖的特点? 5 花卉扦插的种类及方法? 6 促进扦插生根的方法有哪些?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花卉扦插的基质 用于花卉扦插的基质很多,主要有土壤、沙、珍珠岩、蛭石以及水。 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主要有药剂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 7 硬材扦插、软材扦插的概念。 8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的特点? 9 花卉高空压条方法? 10“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六章花卉的栽培管理 作业习题: 1露地花卉移植的类型和步骤;露地花卉灌溉方法的种类;露地花卉栽培的步骤。 2 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基质的主要种类。 3盆栽的方法:上盆,换盆,转盆,倒盆,松盆土,施肥,浇水; 4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并举例说明)。或者花卉开花调节的途径? 1 温度处理((1)高温打破或缩短休眠(2)提高温度,避免低温休眠(3 )降低温度,避免高温休眠,保持正常生育。(4 )低温打破休眠,即解除休眠( 5)低温满足春化要求,促使花芽分化。(6)低温延长休眠,推迟开花 2 光照处理 (1)遮光处理:在长日照季节里为使短日照花卉开花必须遮光。(2)加光处理:在短

花卉价值与花文化

花卉价值与花文化 摘要:花卉是美的象征,体现着人们的精神文明。花卉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有 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 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关键词:花卉价值花文化花卉节日花语 1、花卉的价值 1.1花卉的观赏价值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以 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 来充满希望。 1.2花卉的实用价值 人们之间通过互相赠送花卉来表达情感这一话题,这就与花的象征有关,如今,馈赠鲜花、插花已经在国内流行。虽然赠送鲜花是抒情表意之事,其中也有不少学问。国家和民族的习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讳,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种花都有某种生活含义,蕴藏着无声的语言。在国际上有许多花卉被公认有一种特定的象征和“花语”,也就是“花的语言”,根据“花的语言”来送花,比如:祝贺友人生日,宜送石榴花、象牙花、大红月季花,这些花通常象征火红年华,前程似锦。但对长辈就应该选用长寿花、龟背竹、百合花、万年青、报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寿含义的花卉;祝贺结婚的,要选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等。至于新娘披纱时所用的捧花,还可适当加入一两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一般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等等,此外,花色为红、橙、黄、紫等“暖色”和花名含有吉兆的花卉大多可用于喜庆事宜。若白、黑、灰、蓝等“冷色”和花名含有贬意的花大多用于伤感事宜。 在现代社会,花卉更成为交往中的一种高雅礼品。这就是在我们交往中花卉还能体现一种礼仪,花卉在礼仪交往中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大,并成为社会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花卉在礼仪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花束(主要使用各类包装纸、丝带等配材,对组合好的鲜花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包装,单手可握,双手可捧。可用于迎送客人、访友、庆典仪式上的献花、馈赠礼品、结婚等场合。)、花篮(可用于馈赠礼品、舞台摆放、厅堂装饰、庆典开幕以及追悼会等场合。)、花插(可用于办公室、餐厅、接待处、饭店前台、会议室等场所)、装饰花(一般用于出席各类大型集会、重要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

花卉鉴赏和花文化(学生复习用)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仅供参考,请勿外传) 第一章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花卉的观赏部位不限于花,可以是花、果、茎、叶、根、种子等任何部位。 花卉文化:是在花卉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花卉文化内容: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民俗等文学表现形式,这就是花卉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花卉鉴赏的基础 1、具有花卉知识:赏花首先要知花。清代张潮《幽梦影》:“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认识花卉是欣赏花卉美的前提。 2、了解文化背景: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赏花者,由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对花卉的审美习惯亦有所差异。在花卉观赏活动中,国人崇尚精神,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精神实质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归宿;西方人崇尚科学,关注的往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联想到“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人们所欣赏的不是兰花表象的美,而是蕴涵于内的道德情操美,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致的。西方文化中的人花互喻,主要强调“比喻”的张力,强调独创性而追求不断的创新。 3、赏花有地有时:春、夏、秋、冬和日、月、风、雨、霜、雪、烛光等很大影响。明代袁宏道《瓶史》载:“赏花,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并认为赏花要有时有地,不得其时,而漫然招来宾客,皆为唐突。花卉欣赏与其他审美活动不一样,除了需有良好的心境、高昂的情绪和浪漫的情调外,还应选择对赏花最有利的天时良辰和赏花佳处。 二、中国花卉文化简史 1、原始社会:花草树木纹样刻在粗制的石器上,用以美化生活,这可能是中国花文化最早表现形式。 2、战国时期: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 3、秦汉时期:有了插花艺术的萌芽。 4、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 5、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发展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造园栽花兴起,花卉的科技书籍、花卉文学作品、花卉工艺品、花卉绘画、盆景、插花等艺术品层出不穷。 6、元、明、清时期:元代有关花卉的诗词书画,明、清时期,花卉栽培走入商业性生产并形成生产基地,大兴造园栽花之风。花卉著作内容全面。 三、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1、闲情文化: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莳花弄草”。 2、多功能性:中国的花卉文化涉及范围广。食物、药物来源。人们心目中种种花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用,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民间社会中积淀成为民俗。花卉与中国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结合,使得中国花文化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不仅包括花卉食品等物质文化门

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比较中国四类园林风格特色及形成原因 根据中国园林的风格特色,一般把中国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和寺庙园林四大类。下面分别论述四大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一)皇家园林风格特色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 (二)形成原因 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二.私家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4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四 第四讲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 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 夏:今天我们讲第四讲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园林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很多园林和园林里面的景点以及景点的意境,都直接取材于我们的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有很多关于鱼和观鱼为主题的园林和景观。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告诉我,你认为这些以鱼和观鱼为主题的景观,它源于什么?那位同学你说一下。 学:我觉得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水景占得比重比较多,水生动物里面,鱼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它可以为园林提供更多的活力。 夏:她认为从水元素和视觉的观感的效果,有鱼可以有好的效果。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学: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鱼的典故,例如庄子和惠子关于鱼的谈话,所以我觉得在园林中引用典故,可以激发人的联想,增加园林的文化韵味。 夏:说得非常好。这位同学是从文化典故产生的一种联想的角度去考虑的。那么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有很多关于鱼和

观鱼的园林和景观,比方说杭州西湖就有玉泉观鱼,玉泉观鱼里面还有知鱼桥。那么到过杭州的同学就知道,杭州西湖还有一个关于鱼的景点,“花港观鱼”一听名子就觉得非常美。还有很多地方,比方说北京颐和园里面就有鱼澡轩,我们上一讲里面讲了,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这些关于鱼和观鱼的景点,它主要是来自于什么呢?主要是来于《庄子.秋水篇》里面的一段对话,就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濠就是安徽的濠河、濠水,梁就是河上面的桥。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看到水里面的鱼自由自在的游,他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你看鱼在水里面自由自在地游,是鱼很快乐呀。惠子不是一个辩论家吗,是一个辩手吗,他还能放过吗,马上就出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晓得与快乐呢?庄子是何许人也,马上又回击:“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晓得鱼快乐呢?这段话对然很简短,但是它的含义非常深远。这段带有睿智的对话,让中国的读书人想象了两千多年,追求了两千多年。中国古典园林里面那么多关于鱼和观鱼的景点,都是源于《庄子.秋水篇》里面这样的一段对话的。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们到这些园林,到这些关于鱼为主题的景观去观赏的话,你想到庄子、惠子那一段带有睿智的对话,你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我们是可以去回味的。

人类共同的花卉文化概述

人类共同的花卉文化概述 花卉美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观,花卉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一脉。许多国家的人们都从遗迹中发现了花卉园艺植物。例如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土器上留下了菊花花纹;在公元前1500年克利特岛上出土的壶上留有番红花纹样;公元前1300年古埃及的坟墓中就发现了兰色、白色的睡莲花瓣及壁画。中国在出土的文物上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有葫芦果造型的器物;中国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荷花花粉化石,证明了我国古人利用荷花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民间很早就利用观赏花卉馈赠、佩带和装饰。《周礼》中有“诸侯执薰,大夫执兰”的记载;《诗经》中就有三月三在芍药盛开时节,男女青年聚会,赠送芍药等习俗。隋唐《南史》中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唐宋时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花木记》、范成大《范村梅谱》、王贵学《兰谱》、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花镜》等书中记载了丰富的花卉园艺栽培技术,赏花情趣装饰形式布置艺术等。花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赏花的观念、情趣运用、设计手法品种的选育等方面都会出现新的浪潮。回归自然生态园林已经成为现代人向往的主题;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在拥挤的人群中奔波,离绿地越来越远,在大自然隔绝的高层建筑物中工作与生活,每天面对冷漠而呆板的室内空间界面、家具和设备,使人身心疲惫,得不到良好放松与休息。人们此时更加向往大自然,所以人们要在自己的居所引进

那些源于自然与生活的物质到生活中来。而花卉的装饰范围逐步扩大,设计的形式力求达到多层次多方位的空间装饰。从城市到家庭使花卉植物最大限度的接近人,丰富人们的生活这是每个人的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居住建筑的耸起,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汽车社会的出现,使城市的空间变小、空气污染、交通阻塞、居住拥挤。人们长期生活在高度花木是大自然最具有活力姿态的缩影,这样,通过身边的花木就可以身处闹市斗室之中,领略自然风光;加上室内外合适的布置,可以使人犹如置身于自然山水中,让人胸怀激荡、心驰神往。同时这些漂亮的花木本身就可以美化居室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精神生活。 当今社会,随着家庭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花木已进入了寻常的百姓家中,及日常生活之中,花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主人自己动手整饬花木,既能陶冶情操,表达自己的艺术内涵、文化素质,更能从中享受到自然的和谐和花团锦簇的快乐。

浅谈中国园林的文化思想

浅谈中国园林的文化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中国园林景观建设的历史渊源及受到的文化影响,形成中国特色园林过程。宗教、哲学、美学和一些有识之士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园林宗教哲学 美学文学艺术文人 中国园林是从实用的园、圃、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园林式,同时兼收各种建筑风格,创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它为中国园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园林的天人关系 中国园林注重山、水、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关系处理上,偏重于人的成分,如人的狩猎种植,居住生活和吟诗作对等。因此越到后来,人工味越浓,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廊榭宫馆过分夸大,以致于江南园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有拥挤的感觉。在置石上,多用立石,表明顶天立地的思想。建筑上则精雕细刻、珠帘画栋,极尽人工之能事。强调“境造桃源,巧夺天工”,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意境。例如我国在2003年的德国罗斯托克国际园艺展中中国园林就是一组仿宋园林。这组园林得到了德国朋友的高度赞誉,也体现“中国园林”中山水亭园的艺术特色。 二、佛学思想 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两汉之际)由天竺传入我国。经过与我国传统思想和宗教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理论形式上自我调整,自四世纪(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扎根和光大。(它的主要代表建筑是河南嵩山少林寺)。这时它宣扬的世事无常和因果轮回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相吻合,对园林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当一批文人弃世从佛,遁入空门,隐逸于自然山水之间,于是园林形式由秦汉建筑宫苑转变到自然山水园。其中山水园的形式从此固定下来,直到今天,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遗产和学习的素材。如今天的布达拉宫、敦煌壁画、四川乐山大佛、金山寺、雷锋塔、西安大雁塔等历史遗迹。寺庙园林的发展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对明清两代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上有其深刻的影响,如故宫中的太和殿、颐和园、天坛、无不体现佛教文化思想。 三、儒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基石之一是儒学,二千年前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山之后,一直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儒学正式走上历史顶峰时期是从西汉武帝时懂伸舒霸除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的核心在人,即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提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宇宙观上提出气理两说,在伦理道德上提倡三纲五常,在政治上提倡仁政和保民,在教育上倡导开办学校。主要代表的建筑长沙的岳鹿

朱建宁《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特色 朱建宁 摘要: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和注重整体性与直观性的形象思维,以及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精确性与分析性的语言思维。进而导出中园林文化的四大特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这四大特征在造就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病。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成果,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 之路。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的特点客观而真实地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园林是文化的载体,园林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是园林文化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园林中的各种文化符号,而是指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的文化特性。文化反映出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方法,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一定的思想和理论,而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是天人合一,顺天应物;第二是家族伦理本位;第三是贵和尚中。而与其相对的西方文化特征则是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个人本位和理性精神。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不仅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受到各自语言文字特点的极大影响。 1自然环境与文化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生一方文化特征。 中国不仅国土辽阔,而且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保证人们安定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农业经济的稳定性,确定了以血缘家族为基础结构的氏族、部落、公社和邦国的稳定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步掌握了天文历法的规律和农业生产的规则。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后人只需传承前人的经验,依靠简单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也能获得好的收成。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观赏植物(花卉)种质资源 观赏植物(花卉)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f Ornamental Plants)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花卉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种、栽培种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种质资源的载体可以是种子,也可以是花卉的块根、块茎、鳞茎等无性繁殖器官或根、茎、叶等营养器官 还包括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原生质体及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花卉种质资源是育种、科学研究、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观赏植物(花卉)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蕴藏宝贵的观赏植物资源。 中国的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约有7500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

英国丘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s,Kew)中从中国引种成功的观赏树木占全园树木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亚洲,中国花卉资源最为丰富,尤以西南山区最为突出,这一地区的植物种类约比毗邻的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山地多4-5倍。 据陈嵘教授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的统计,中国原产的乔灌木种类比全世界其它北温带地区所产的总数还多, 非我国原产的乔灌木种类仅有悬铃木、山月桂、北美红杉、南洋杉、罗汉柏等10个属而已。 在中国原产的花卉中,有很多是中国特产的优良种类。是中国花卉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观赏植物的资源另一个特点是变异范围大。 l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言,小的杜鹃仅为5-10厘米。巨型的大树杜鹃茎围达近3米,花型、花色、花香、花序差异很大。 l中国的百合约为60种,占世界的60%,种类多。花色变异大,是世界重要的观赏球根花卉的种质资源; l中国蔷薇属、紫薇、乌头属、报春花属等类型丰富是世界上是少有的。设计就是指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形活动或营造活动 建筑是一个有关木材、砖块、石头、钢铁和玻璃的专业。它也是一种基于语言、理念和概念框架的艺术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