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塔自控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精馏塔自控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精馏塔自控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精馏塔自控系统应用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5/3/13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1了解精馏塔的工艺过程及相关监控参数;2完成监控系统方案设计;3完成设备软硬件选型;4完成系统配柜设计及接线图设计;5完成系统编程设计;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精馏是化工、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传质传热过程。精馏的目的是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挥发度,将各组分分离并达到规定的纯度要求。精馏过程的实质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同一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汽分压不同,使液相中轻组分转移到气相,气相中的重组分转移到液相,实现组分的分离。

近年来,随着石油和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市场经济的要求,精馏产品越来越广泛,纯度越来越高,这要求不仅要对精馏方法、设备加以改进,对与其相适应的自动控制也同样提出了更为广泛更高层次的要求。

人们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与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1]。而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被控对象往往具有非线性,时延的特点,应用常规的控制手段很难以打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研究对非线性,时延对象的先进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当前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实际生产应用技术水平并不是同步的,甚至相差几十年,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的原因在于理论研究尚缺乏实际背景的支持,理论的算法一旦应用于现场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制约了其应用的前景,在目前尚不具有在实验室中复现真实工业过程条件的今天,开发经济实用的具有典型对象特性的实验装置无疑是一条探索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捷径。

作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分离设备之一。在控制理论发展的早期阶段,精馏控制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精馏过程的控制问题一直是过程控制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研究重点转移到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装置上去,使工业精馏塔实现更高层次的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精馏塔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过程,内在机理较复杂,动态响应迟缓,变量之间相互关联,滞后大,模型阶次高,动态响应慢,非线性严重,控制变量多,控制回路关联性强,在线测量困难不同的塔工艺结构差别很大,而工艺对控制提出的要求又较高,所以确定精馏塔的控制方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通过熟悉精馏塔系统的动态特性,掌握其数学模型及对开环系统进行根轨迹和频率特性分析,对精馏塔系统设计PID控制器,并进行参数整定,形成一个性能较高且容易实现的控制系统,在保证对被控变量的控制效果前提下,实现对操纵变量的优化,即能耗降低。基于MATLAB环境的仿真软件用于模拟精馏过程的变化,十分简单[3]。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化工生产中,尤其在石油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精馏塔是精馏过程中关键的设备,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在精镏操作中,被控变量多,可以选用的操作变量亦多,它们之间又可以有各种不同组合,所以控制方案亦多。由于精馏塔对象的通道很多,反应缓慢,内在机理复杂,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加以对控制要求又较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工艺特征,总结实验经验,结合具体情况,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控制方案。

精馏塔是化工生产中分离互溶液体的典型分离设备。它是依据精馏原理对液体进行分离,即在一定压力下,利用互溶液体混合物和组分的沸点或饱和蒸汽压不同,使轻组分(即沸点较低或饱和蒸汽压较高的成分)汽化经多次部分液相汽化和部分气相冷凝,使气相中的轻组分和液相中的重组分浓度逐渐升高,也就是说在提馏段上升的轻组分的易挥发组分逐渐增多,难挥发组分逐渐减少,而下降液体重易挥发组分逐渐减少,难挥发组分逐渐增多,从而实现分离目的,满足化工连续化生产的需要。精馏塔塔釜温度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精馏塔的分离质量和分离效果,控制精馏塔的塔釜温度是保证产品高效分离,进一步得到高纯度产品的手段。维持正常的塔釜温度,可以避免轻约分流失,提高物料的回收率;也可以减少残余无聊的污染作用。

影响精馏塔温度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外界的干扰(如进料流量,温度及成分等的变化对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精馏塔塔釜的温度,我们是通过控制精馏塔塔釜内灵敏版的温度来控制的,灵敏板是当外界条件或负荷改变是精馏塔内温度变化最灵敏的一块塔板。以往调节只是采用灵敏板温度调节器单一回路调节,调节反应慢,时间滞后,对精馏操作而言,产品的纯度很难保证。从上述干扰分析来看,有些干扰是可控的,有些干扰是不可控的。从而选择一种可靠并且稳定的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精馏塔装置控制系统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应用的越来越广,取得的成果越来越高,所创在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大。无论国内国外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外对精馏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国内也已经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还有些不足这处需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精馏过程是具有较长死时延滞、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系统[2],动态特性分析复杂且困难,难以进行变量配对,约束条件复杂,这些使其成为过程控制界多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Shinskey[3]、Bfistal等以灵敏度和Bristal相对增益概念作为分析依据,基本解决了精馏塔中变量配对这一最棘手问题。Shinskey提出了适合工程应用的精馏塔控制三准则加上静态相对增益分析工具,使精馏塔控制取得了突破,各种旨在减小关联的控制结构相继被提出。但这期间绝大多数研

究只停留在对精馏塔的单端组分控制,涉及到计算机优化控制的很少。

近20年来,有关精馏塔控制的研究热点大致包括:开发和应用线性多变量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推理控制和鲁棒控制算法,进行精馏塔控制系统设计;针对精馏装置的非线性本质,将非线性控制技术应用于精馏塔的控制;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应用于精馏塔;考虑精馏塔节能应用先进控制与优化策略实现精馏塔的节能优化运行。此外,人们还开发出了一些专用或通用的商业化软件,应用于精馏塔的控制,如Emerson公司Delta V Distillation APC Package。该系统提供了支持4个变量的多变量预测控制器,和2个基于神经网络的的成分估计预测器。在其它通用控制软件方面,张敏、樊春江针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三苯精馏单元的工艺特点及控制现状,使用DMCplus实现了装置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王朝辉、苏宏业将多变量预测控制软件APC-Hiecon应用于氯乙烯精馏过程中,设计了多变量预测控制器。

作为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广泛的先进控制算法,预测控制与自适应控制在精馏装置中的应用受

到了广泛关注。Karacan[4]等对预测控制技术在精馏塔上的应用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并使用多种预

测控制算法用于精馏试验装置的控制。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了当过程输出与模型输出的偏差增大时

向控制量中加入伪随机信号并使用Bierman算法对模型进行重新辨识的方法,保持控制器始终能有良好

的控制效果。Bezzo针对一种中槽连续精馏结构,构建了基于MPC的MIMO控制系统。Fileti将可编程

自适应控制器(PAC)、自整定调节器和基于神经网络建模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用于实验间歇精馏装置的

控制。Tian 为降低模型要求,提出了基于模式模糊预测的预测控制,克服输入输出模型仅在特定工作

点有效的局限性。Roffel 对精馏塔建立机理模型,并在多变量MPC中引入了系统输入的约束,以避免

暂时性的输入饱和,与使用增益调度的单回路PID方法相比,控制效果有明显的改善。V olk将多变量预

测控制与前馈策略应用于原油分馏塔的实际生产中,并通过降低压力减小能量消耗,收到了良好的效

果。Engelien纠与Skogestad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自优化控制技术在热集成精馏系统中的应用,以期

在系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系统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Karacan。则将广义最小方差自适应控制和极点配

置方法应用于填料精馏塔的控制。Oisiovici设计了基于塔顶塔底物料平衡的带有遗忘因子和前馈自调

节控制器,通过调节回流比控制塔顶组分含量的控制系统。

精馏塔的非线性本质导致线性控制算法往往很难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人们自然会考虑使用非

线性控制算法以解决非线性所带来的问题。Trotta叫使用降阶模型以方便控制器的设计,并采用全局线

性化控制方法对精馏塔两端组分含量进行控制。Gonzalez使用神经网络对带有不确定项的线性参考模

型进行辨识,将所得结果用于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的设计。非线性预测控制技术也在精馏装置上得到了

广泛应。Jana将QDMC(Quadratic Dynamic Matrix Contro1)与GLC(Global Lineafizing Contro1)相结合,

构建由变量约束优化器与状态观测器在GLC-QDMC结构下组成的基于降阶模型设计的优化多变量非

线性控制器,用于精馏塔的控制,将GLC降低计算量和QDMC能较好处理约束的优点相结合,取得了

良好的控制效果。Blocmen采用Wiener模型对精馏塔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构建MPC控制器,并将其

控制效果与基于线性模型的MPC控制器、基于去除非线性特性的Wiener模型的MPC控制器进行了比

较,指出基于Wiener模型的预测控制器有着最好的控制效果。

在鲁棒控制应用于精馏塔对象的研究方面,王钊副设计了对象具有加性不确定性时基于日控制的Smith预估器,将具有多个时间滞后系统的跟踪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器设计问题,采用动态输出反馈方法,通过解两个Riccati不等式完成控制器的综合。恒庆海指出对精馏塔采用高阶常规鲁棒设计的控制器进行降阶所得的控制器具有脆弱性,不能保证设计要求的鲁棒性,精馏塔在设计范围内摄动时,系统出现渐发散现象。他提出将精馏塔控制器摄动转化为被控对象摄动,给出了不需要控制器降阶的精馏塔H∞。非脆弱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对MIMO精馏塔系统,给出了可简化求解过程的PI控制器形式。讨论了精馏塔非脆弱鲁棒控制不确定权函数和性能函数的选择,求解了H∞非脆弱鲁棒PI控制器。

Kitsios利用遣传算法的多目标特性进行结构已选定的H∞次优控制器的设计,克服H∞无穷控制器阶数过高的问题,用于病态精馏塔仿真对象控制器的设计。Gonzalez-Trejo提出了一种由名义输入输出线性补偿器、状态观测器、不确定性估计器组成的线性反馈自适应控制器结构,将其应用于精馏装置的数值仿真试验,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Zhu等采用一种改进的内模控制算法和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控制算法对高纯度热集成精馏过程进行控制,有效地克服了装置的非线性与对操作参数的敏感性。

在智能控制应用于精馏塔对象的研究方面,Dutta提出了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基于模型的增益预测方法,并实现了一般模型控制。吴迎春使用神经网络构建三元精馏塔预估器及控制器,进行了数值仿真。Canete[5]采用神经网络对精馏塔建模,提出自适应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器,并在二元精馏塔上进行了仿真。Baratti使用NN建立过程的逆模型,以消除扰动对过程造成的干扰,实现被控变量的稳定运行。Yang使用遗传算法在频域内对二元精馏塔的PID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收到了比Ziegler-Nichlos 方法更好的控制效果。Maidi[6]通过引入补偿器,有效减小了精馏控制回路之问的相互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糊控制系统,对精馏过程进行控制。

近十几年来,对精馏塔两端组分控制、控制系统结构分析综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且由于现阶段组分的在线测量装置的精度很难满足在线控制的需要。因此推理控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精馏过程的强关联性,最常用于构建推理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效果不佳。因此常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来构建成分估计器。Fujii报道了此类成分估计器在实际工业精馏装置中的应用。Kano[7]等人进一步对基于PLS的成分估计器进行了研究。将稳态、静态和动态推理模型进行了比较,指出动态推理模型有最好的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Kano又提出了一种“预测推理控制”,使用在线辨识的推理模型估计未来成分的变化,并依此对其进行控制。张缇、薄翠梅等建立了塔顶塔底成分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选用较为简单的回归模型构成了软测量仪表,提出了基于软测量的推断控制方案,并在推断控制算法中增加了约束控制功能。高峰同样采用软测量的方法实现了对产品组分的预估,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变量预测控制器。翟军勇将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软测量方法与避免约束边界上跳变约束控制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丁二烯精馏塔的优化控制。Olanrewayu [8]对精馏塔构建了线性状态空间模型, 用于组分估计器的构建与控制器的设计。

但在这些对精馏控制的研究中, 绝大多数仍是局限于理论推导仿真或实验室装置, 工业实际应用的报道较少。随着过程工业对精馏过程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控制界提出更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控制策略,并将其付诸实际,以满足工业过程控制的需要 。

一般的精馏装置由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回流罐及回流泵等设备组成,如图所示。再沸器为混合物液相中的轻组分转移提供能量;冷凝器将塔顶来的上升蒸汽冷凝为液相并提供精馏所需的回流;精馏塔是实现混合物组分分离的主要设备,其一般形式为圆柱形体,内部装有提供汽液分离的塔板,塔身设有混合物进料口和产品出料口。

精馏塔的特点精馏塔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过程,内在机理较复杂,动态响应迟缓、变量之间相互关联,不同的塔工艺结构差别很大,而工艺对控制提出的要求又较高,所以确定精馏塔的控制方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而且从能耗的角度,精馏塔是三传一反典型单元操作中能耗最大的设备。

回流泵 冷凝器 气液分离器 精馏塔 进料 再沸器 釜液 馏出液 冷剂 热剂 B,x B D,x D F,z F

L L B L D V

二、设计(论文)的技术路线及预期目标:

研究方法:

1、查阅国内外关于精馏塔实验装置控制系统的优秀期刊;

2、应用计算机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塔板进行逐级求解;

3、查阅化工方面设计手册,选择适宜的塔部件。

4、对精馏塔实验装置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技术路线:

1、充分了解工业锅炉的工艺过程及技术要求;

2、选择检测仪表和DCS系统搭建硬件系统平台,完成仪器设备选型;

3、在已搭建的硬件平台上完成软件编程设计;

三、进程计划(完成课题所需条件及落实措施:)

设计总共16周。具体安排如下:

2015.02.27~2015.03.16:调研、查找资料(书籍和案例)、外文翻译;

2015.02.27~2015.03.16:撰写开题报告;

2015.03.16~2015.03.27:熟悉精馏塔的工作过程,掌握其动态模型,对开环系统进行根轨迹和频率特性分析;选择检测仪表和DCS系统搭建硬件系统平台,完成仪器设备选型;2015.03.28~2015.05.08:在已搭建的硬件平台上完成软件编程设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我还没选好用DCS还是PLC编写软件);

2015.05.09~2015.05.29:绘制相关系统图及接线图,

2015.05.30~2015.06.15:论文撰写、装订与提交,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资料:

[1]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涂伟萍,陈佩珍,程达芬主编.化工工程及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石油化学工业部化工规划院.塔的工艺计算.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

[4]路秀林,王者相等.塔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谭蔚,聂清德.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6] Deshpande,P.B.;Ash,https://www.360docs.net/doc/867002028.html,puter process control with advanced

controlapplications,2nd ed.,67 Alexander Drive, P.O. Box 12277[D].Research Triangle Par,North Carolina 277,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1988.

[7] 刘兴高.精馏过程的建模、优化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 Edgar,C.R.,Postlethwsite,B.E.,Gormandy,B.A..Control of MIMO Dead Time

Processes Using Fuzzy Relational Models[J].ESIT,2000,Aachen, Germany, 345-349.

[9] Pinak P.B.,Ray, S.,Samanta A.N.Nonlinear control of high purity

distillation column under input saturation and parametric uncertainty[J].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2009,19,75-84.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六、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

辽宁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93 学号: 090302074 学生姓名:杨昌宝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自动化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摘要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精馏操作的应用越来越广,分流物料的组分越来越多,分离的产品纯度越来越高。采用提馏段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它能够较直接地反映提馏段产品的情况。将提馏段温度恒定后,就能较好地确保塔底产品的质量达到规定值。所以,在以塔底采出为主要产品、对塔釜成分要求比对馏出液高时,常采用提馏段温度控制方案。由于精馏塔操作受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制约,鉴于单回路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精馏塔这一复杂的、综合性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串级控制的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控制系统。 精馏塔的大多数前馈信号采用进料量。当进料量来自上一工序时,除了多塔组成的塔系中可采用均匀控制或串级均匀控制外,还有用于克服进料扰动影响的控制方法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测控制,通过对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了解,预测出下一阶段系统的运行状况。如果与参考值有偏差,那么就提前给出控制信号,使干扰获得补偿,稳定输出,消除误差。前馈的缺点是在使用时需要对系统有精确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系统模型才能有针对性的给出预测补偿。但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干扰都是可测的,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是可得到精确模型的,而且大多数控制对象在运行的同时自身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仅用前馈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品质。这时就需要加入反馈,反馈的特点是根据偏差来决定控制输入,不管对象的模型如何,也不管外界的干扰如何,只要有偏差,就根据偏差进行纠正,可以有效的消除稳态误差。解决前馈不能控制的不可测干扰。 前馈反馈综合控制在结合二者的优点后,可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关键词:提馏段温度前馈-反馈串级控制

个人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周海芳学号:0906034202 学院、系: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设计题目:个人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指导教 师:元 2013年3月8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网络积水和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各种网络交流互动工具也应运而生。其中以论坛、博客、社区、空间最为受广大网民朋友的欢迎,也是目前为止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交流方式也面临着变革,而网络博客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Internet 进行,因此交流既可以是本地进行,也可以是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沟通与交流的灵活性。博客在现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贴新的文章的。博客它经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它可以发表有关个人构思,日记,或者诗歌,散文,小说等等。博客可以是你纯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你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况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领域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容。写博客是为了把自己各种各样的想法在网上表达、释放出来,把一时的想法变成观点展示给大家。而浏览博客的用户,也可以对发表观点和看法的文章进行评论,博客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博客最初的名称是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按字面意思就为网络日记,后来喜欢新名词的人把这个词的发音故意改了一下,读成we blog,由此,blog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中文意思即网志或网络日志,不过,在中国大陆有人往往也将 Blog本身和 blogger(即博客作者)均音译为“博客”。“博客”有较深的涵义:“博”为“广博”;“客”不单是“blogger”更有“好客”之意。看Blog的人都是“客”。而在,则分别音译成“部落格”(或“部落阁”)及“部落客”,认为Blog本身有社群群组的意含在,借由Blog可以将网络上网友集结成一个大博客,成为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自由媒体[2]。 二、个人博客的发展现状

基于AD59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基于AD590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本研究的现状综述、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背景: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 温度对人们生活,工业生产,动植物生长繁殖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测量温度的大小来做相关研究,然而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所以就需要温度计,它是测温仪器的总称,是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依据设计的,它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后来经过更多科学家的努力,制造出了更多种类的温度计来满足不同需求,比如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等。传统的指针式的温度计虽然能指示温度,但是精度低,测量范围太小,使用不够方便,显示不够直观等很多不足,在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数字式温度计便应运而生。 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温度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指针温度计更多地被数字温度计取代。数字温度计采用数字显示,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反应速度快等重要特点。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准确、更好、更方便的服务。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研究的框架,要求列到一级提纲)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前言 2 系统设计方案论证 3 数字温度计系统设计 3.1 硬件设计 3.1.1 AD590测温电路 3.1.2 A/D转换电路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辽宁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93 学号: 0 学生姓名:杨昌宝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自动化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摘要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精馏操作的应用越来越广,分流物料的组分越来越多,分离的产品纯度越来越高。采用提馏段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它能够较直接地反映提馏段产品的情况。将提馏段温度恒定后,就能较好地确保塔底产品的质量达到规定值。所以,在以塔底采出为主要产品、对塔釜成分要求比对馏出液高时,常采用提馏段温度控制方案。由于精馏塔操作受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制约,鉴于单回路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精馏塔这一复杂的、综合性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串级控制的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控制系统。 精馏塔的大多数前馈信号采用进料量。当进料量来自上一工序时,除了多塔组成的塔系中可采用均匀控制或串级均匀控制外,还有用于克服进料扰动影响的控制方法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测控制,通过对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了解,预测出下一阶段系统的运行状况。如果与参考值有偏差,那么就提前给出控制信号,使干扰获得补偿,稳定输出,消除误差。前馈的缺点是在使用时需要对系统有精确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系统模型才能有针对性的给出预测补偿。但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干扰都是可测的,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是可得到精确模型的,而

基于Java的仓库管理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基于Java的仓库管理系统设计题目类别毕业设计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网络10701 学生姓名王震 指导教师沈疆海 辅导教师沈疆海 开题报告日期2011/03/06 基于Java的仓库管理系统设计

学生:王震计算机科学学院 老师:沈疆海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题目来源 仓库库存管理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仓库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仓库中的各种物资设备,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使用计算机对物资信息进行管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仓库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互联网浪潮的强力冲击,电子商务无论从技术实现还是社会大背景都日益成熟。企业对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如何解决?企业电子商务如何实现?这些都是摆在企业企业管理者和信息部门负责人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规范业务流程,强化仓库管理,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是一次良好契机。 在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在计算机软件渐渐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代,在现代企业仓库物流需要电子化管理的现在,一个基于web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呼之欲出。这个系统,既可以减轻仓库管理员的工作负担,理需求,提高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进而全面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 三、课题简介: 本系统主要完成对仓库的库存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库存,员工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密码管理等六个方面。系统可以完成对各类信息的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报表等功能。

电子系统综合训练开题报告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电子系统综合训练》开题报告 题目智能温湿度监测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设计地点 60#518 姓名徐海峰学号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10电子2W 指导教师薛波、俞洋 2013 年 09 月03日

《电子系统综合训练》开题报告 智能温湿度监测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温湿度是衡量温室大棚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栽培作物的的生长和产量,为了能给作物提供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首要问题是加强温室内的温湿度的检测, 但传统的方法是用湿度表、毛发湿度表、双金属式测量计和湿度试纸等测试器材,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在某些科学研究单位或实验室、生产车间,经常需要将环境的温度控制在某一定范围。采用电子电路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控制,其关键是能将环境的相对温湿度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需要用到温湿度传感器。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造价低廉、使用方便且测量准确的温湿度测量仪。该设计即是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了能够实现温湿度自动检测,显示上下限报警等多功能的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 二、主要设计(研究)内容 设计制作一个利用控制器作为核心的智能温湿度监测报警系统,具体要求: 1.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来检测当前环境中的温湿度信号量,设计制作一个可以监测2个点以上的智能温湿度监控报警系统。 2.温传感器的精确度达到2℃,湿度传感器的精确度达到±5%。 3.监测系统可显示当前信息采集的节点号、温度、湿度信息值,并能显示清晰直观当前测量值。 4.监测系统可以任意设定温度与湿度报警上限值与下限值,当系统测量值超限时报警。(如默认时报警设置温度范围小10℃或大于40℃,湿度范围小于35%或大于60%); 5.监测系统可以通过RS232通信接口与PC主机完成数据通信功能,将所采集的各种数据量传输至PC主机端显示(PC主机端可利用高级语言进行人机界面设计,如VB,VC,.NET等)。 三、设计(研究)方案 (一)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1)方案一: 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方案采用模拟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温湿度信息经过A/D

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1) 2.系统需求分析 (1) 3.编制依据 (1) 4.方案设计 (1) 4.1系统总体结构 (2) 4.1.1管理层 (2) 4.1.2控制层 (2) 4.1.3执行层 (2) 4.2系统架构图 (2) 4.3设备选型及优势 (3) 4.3.1双门互琐功能 (3) 4.3.2双人同进同出功能 (3) 4.3.3读卡器选型 (3) 4.3.4信号传输 (3) 4.3.5系统控制 (4) 4.3.6持卡人管理 (4) 4.3.7门禁模式管理 (4) 4.4系统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4) 4.4.1Pro3000双门控制器 (5) 4.4.2智能感应卡读卡器JT-MCR-45-32 (6) 4.4.3Winpak门禁控制管理软件 (7) 4.5门禁系统功能 (11) 4.5.1门禁控制 (11) 4.5.2编程管理 (12) 4.5.3卡及持卡人管理 (12) 4.5.4在线监控和报警功能 (12) 4.5.5数据和事件记录查询及生成报表 (13) 4.5.6电子巡更管理 (13)

4.5.7电子地图控制 (13) 4.5.8集成联动 (13) 4.5.9通信及连接 (14)

1.系统概述 门禁系统主要由识别卡、前端设备(读卡器、门状态探测设备、锁具、门禁控制器等)、传输设备、系统管理服务器、管理控制工作站、制卡设备(制卡数码照相机、卡证打印机、制卡工作站)及相关应用软件组成。 2.系统需求分析 门禁系统是保证授权人自由出入、限制未授权人进入未获授权区域、对强行闯入的行为进行报警,从而保证门禁控制区域的安全。门禁系统应该对医院的出入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医院的安全、有序是十分必要且必须的。门禁系统需要满足省医院各部门的系统的独立管理,并且实现远程联网管理。医院门禁系统需要与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相联动,当门禁系统正常开门时,报警系统撤防,工作人员可以自由工作,当门禁系统非正常开门时,报警系统布防,将报警图像在监控中心的工作站上显示出来,并进行录像。 3.编制依据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4.方案设计 本系统在楼内的药库,出入院收费处,计算机室、ICU、NICU、中心供应、手术部等净化区域以及病房护理单元出入口均设门禁控制器,共设置201套出入口控制点。此系统可通过系统设置,完成在紧急情况下,如消防报警发生时,自动开启相关受控门的功能,以便人员及时疏散,确保人身安全。若有人非法进入这

531-控制系统设计基础

控制部分: 一、根据人体红外辐射传感器原理,设计一个自动门控制系统 1.画出系统组成方框图(不得少于4个环节), 人体信号-光学系统-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信号处理-自动门控制电路-开关 2.介绍系统运行原理(不多于50字) 3.说出这是按什么控制的(不多于20字) 4.如果将人换成工厂里来了一辆运输车什么来着的,修改哪个环节最好(不多于20字)。 二、水池里的水有时会太多,有时会太少,设计一个液位控制系统 1.画出系统组成结构图, 2.介绍控制装置各个原件,对应什么,有什么用。 期望液位-比较器-控制器(机械或气动装置)-执行器(阀门)-被控量(水池液位)-检测装置(传感器) 三、对于一阶惯性系统,根据系统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可选择的控制器有P,I,D,PI,PD,PID,有2小问, 1.追求较好的控制速度,容许有稳态误差,期望无超调,说出理由(不多于50字), 2.期望较好的控制速度,不容许有稳态误差,期望无超调,说出理由(不多于50字) 传感器与检测部分: 一、填空题 1.电涡流传感器那里的,线圈下方放置金属导体时,等效电阻会怎样(变大),等效电感会怎样(变小),等效品质因数会怎样(变小), 2.电容式传感器根据不同的结构分为哪3类(变极距,变面积,变介电常数), 3.光纤传感器的组成(纤芯,包层,保护套),光在光纤中传播,入射角与折射率应满足(光在包层和纤芯的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二、应变片 1.什么是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效应:导体的电阻在受力产生变形时发生变化的现象。

2.金属导体标准阻值R为1200欧姆,传感器灵敏度K为2,应变ε是几百微应变,求电阻变化了多少?(ΔR/R=Kε) 3.一个等强度悬梁臂,上面贴2块应变片,下面贴2块应变片,组成全桥,从上方施加压力,画出电桥的电路,并标出阻值的变化情况,电源电压10V,求输出电压。 三、热电偶 1.说出热电偶的测温原理(热电势的组成及原因,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 2.计算题,和书上一个例题一样,数值不一样,求热端温度T,给你E(Tn,0)和E(T,Tn)求T,会给一张温度表(PS:书上有,要会查表= =) 面试: 第一,是英文翻译,是现代控制理论的。 第二,是专业问题。 1,用了PD调节器时,出现了较大的震荡,是什么原因(P的增益设的太大) 2,增大无阻尼固有频率会有什么好的影响,但是这样又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3,非线性有哪些具体形式,对系统有什么影响。 4,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本质是什么,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可以判别非线性系统吗。 5,什么是静稳定飞机,什么是静不稳定飞机。 静稳定性,静不稳定,静中立稳定 动稳定,动不稳定,动中立稳定 6,阻尼器的作用是什么。 以飞机角运动作为反馈信号,稳定飞机的角速率,增大飞机运动的阻尼,抑制振荡 7,飞机飞行时需要用到哪些传感器。 驾驶杆力传感器,驾驶杆位移传感器,脚蹬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迎角传感器 8,什么是可观性,当系统不可测的时候,怎么样控制系统 9,谈谈对飞行控制系统前景及未来的发展。 采用光传操纵系统。利用光纤数据传输技术,抗电磁干扰,防雷电,光线本身电隔离性好,可以减轻控制系统的重量和体积,采用只能空感知系统,在变化的环境下能自主完成目标的

精馏塔控制系统设计

Hefei University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过程考核之三——设计 题目:精馏塔控制系统设计,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日期:

目录 Hef e i Un iv ers ity (1) 化工班:《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1) 过程考核之三——设计 (1) 一、概述 (3) 二、内容 (3) 三、说明 (3) 1、工作要求 (3) 2、物料 (3) 3、精馏过程的控制方案设计 (4) 四、设备选型 (5) 1、测控仪表选型 (5) 2、执行机构选型 (5) 五、总结 (5) 六、参考文献 (5)

精馏塔控制系统设计 一、概述 精馏塔是化工生产中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的典型分离设备。它是依据精馏原理对液体进行分离,即在一定压力下,利用互溶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或饱和蒸汽压不同,使轻组份(即沸点较低或饱和蒸汽压较高的组分)汽化。经多次部分液相汽化和部分气相冷凝,使气相中的轻组分和液相中的重组分浓度逐渐升高,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满足化工连续化生产的需要。精馏塔塔釜温度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精馏塔的分离质量和分离效果,控制精馏塔的塔釜温度是保证产品高效分离,进一步得到高纯度产品的重要手段。维持正常的塔釜温度,可以避免轻组分流失,提高物料的回收率,也可减少残余物料的污染作用。影响精馏塔温度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外界来的干扰。 二、内容 蒸馏的基本原理是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气化,利用其中各组份挥发度不同(相对挥发度)的特性,实现分离目的的单元操作。蒸馏按照其操作方法可分为:简单蒸馏、闪蒸、精馏和特殊精馏等。 本文主要内容是结合课本所学仪表自动化知识,掌握测控仪表,了解二元精馏系统流程仪表的位号和特点,仔细研究二元精馏的工艺流程图,熟悉工艺流程依次设计一套完整的控制方案,使系统能对二元精馏的工艺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 三、说明 1、工作要求 精馏塔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控制:塔釜温度控制精馏塔塔釜温度是产品成分的间接质量指标,要求温度检测点在系统受到干扰时温度变化灵敏,因此塔内测温点设置在灵敏板上,通过控制再沸器蒸汽流量来实现温度的稳定。 2、物料

BBS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BBS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班 学生姓名任秀秀 学号200801050519 指导教师赵华 填表时间: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装订在左侧。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BBS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BBS(电子布告栏系统)是在网上提供交流的手段。它可以用于公告,群组讨论,社区内通信,联系,在线聊天,找工作等,利用网络实时,便捷的特点来方便人们的交流,联系和娱乐。现在各大公司为了方便人员交流纷纷建立内部交流的BBS系统。在BBS上,大家可以对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任何一件事做出评论。在2012年的今天,BBS上的帖子阅读量上万余次已经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了。BBS本身早已由原来的娱乐交流工具转化成了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媒体。我们的网络媒体在不断发展,不断变革。在不断前进的社会中不断增强其影响力与引导力。 鉴于论坛的这些优点,又加之论坛的一些基本特点我曾了解过,而且学过Java开发的相关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HTML网页设计》、《JSP应用开发技术》、《JavaScript程序设计》、《XML技术应用》以及《企业应用架构设计——Hibernate+Spring》,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简易留言板系统。考虑到个人喜好,所以最后我决定选择Java Web开发——论坛(用户端)系统设计,以这个题目作为我毕业论文,同时也能积累一点开发Java项目的经验,达到锻炼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概述 (1)论坛系统设计的历史背景 (2)论坛系统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论坛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4)论坛系统设计的局限性 2、系统分析 (1)系统需求分析 (2)功能需求分析 3、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概述 (2)概念结构设计 (3)物理结构设计 4、详细设计 (1)新用户注册功能的实现 (2)用户登录功能的实现 (3)用户找回密码功能的实现 (4)用户操作功能的实现 5、系统测试

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随着电子测量及其他部门对各类信号发生器的广泛需求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信号发生器种类增多,性能提高。尤其随着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更促使信号发生器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在,信号发生器带有微处理器,因而具备了自校、自检、自动故障诊断和自动波形形成和修正等功能,可以和控制计算机及其他测量仪器一起方便的构成自动测试系统。当前信号发生器总的趋势是向着宽频率覆盖、低功耗、高频率、精度、多功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科学研究、工程教育及生产实践中,如工业过程控制、教学实验、机械振动试验、动态分析、材料试验、生物医学等领域,常常需要用到低频信号发生器。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一些科学研究中,锯齿波和正弦波、矩形波信号是常用的基本测试信号。譬如在示波器、电视机等仪器中,为了使电子按照一定规律运动,以利用荧光屏显示图像,常用到锯齿波产生器作为时基电路。信号发生器作为一种通用的电子仪器,在生产、科研、测控、通讯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市面上能看到的仪器在频率精度、带宽、波形种类及程控方面都已不能满足许多方面实际应用的需求。加之各类功能的半导体集成芯片的快速生产,都使我们研制一种低功耗、宽频带,能产生多种波形并具有程控等低频的信号发生器成为可能。 便携式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仪器的基本要求,对传统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也就明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常用信号源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见波形作为待测系统的输入,测试系统的性能。单在某些场合,我们需要特殊波形对系统进行测试,这是传统的模拟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信号发生器很难胜任的。利用单片机,设计合适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户能够通过手动的设定,设置所需波形。该设计课题的研究和制作全面说明对低频信号发生系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低频信号的发生原理要理解掌握,以及低频信号发生器工作流程:波形的设定,D/A 转换,显示和各模块的连接通信等各个部分要熟练联接调试,能够正确的了解常规芯片的使用方法、掌握简单信号发生器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进一步锻炼了我们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 70 年代前,信号发生器主要有两类:正弦波和脉冲波,而函数发生器介于两类之间,能够提供正弦波、余弦波、方波、三角波、上弦波等几种常用标准波形,产生其它波形时,需要采用较复杂的电路和机电结合的方法。这个时期的波形发生器多采用模拟电子技术,而且模拟器件构成的电路存在着尺寸大、价格贵、功耗大等缺点,并且要产生较为复杂的信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精馏塔精馏段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

目录 1. 精馏塔控制系统介绍 (1) 1.1精馏塔原理 (1) 2. 精馏塔精馏段控制分析 (2) 2.1精馏塔精馏段的控制要求 (2) 2.2精馏塔精馏段的扰动分析 (3) 2.3精馏塔被控变量的选择 (6) 3. 比值控制系统 (7) 3.1 比值控制系统简介 (7) 3.2 比值控制系统的设计 (7) 4. 精馏塔精馏段温度比值控制系统设计 (9) 4.1精馏塔精馏段比值控制系统参数的选择 (9) 4.2控制参数的确定 (9) 4.3现场仪表选型,编制有关仪表信息的设计文件 (9) 4.4系统方块图 (10) 5. 分析被控对象特性,选择控制算法(调节器控制规律的确定) (11) 5.1比值系数的确定 (11) 6. 精馏塔精馏段温度控制分析 (12) 7. 系统仿真与参数整定 (14) 7.1 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框图 (14) 7.2 PID参数整定 (14) 8. 课程设计总结 (18) 9. 参考文献 (19)

1.精馏塔控制系统介绍 1.1精馏塔原理 精馏塔是进行精馏的一种塔式汽液接触装置,又称为蒸馏塔。有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种主要类型。根据操作方式又可分为连续精馏塔和间歇精馏塔。 蒸汽由塔底进入,与下降液进行逆流接触,两相接触中,下降液中的易挥发组分不断地向蒸汽中转移,蒸汽中的难会发组分不断地向下降液中转移,蒸汽越接近塔顶,其易挥发组分浓度越高,而下降液越接近塔底,其难挥发组分则越富集,达到组分分离的目的。由塔顶上升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的液体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液返回塔顶进入精馏塔中,其余的部分则作为馏出液取出。塔底流出的液体,其中的一部分送入再沸器,热蒸发后,蒸汽返回塔中,另一部分液体则作为釜残液取出。蒸馏的基本原理是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气化,利用其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目的的单元操作。蒸馏按照其操作方式可分为:简单蒸馏,闪蒸,精馏,特殊精馏等。 1.2精馏装置的作用 (1)精馏段的作用 加料版以上的塔段为精馏段,其作用是逐板增加上升气相中的易挥发组分的浓度。 (2)提馏段的作用 包括加料版在内的以下塔板为提馏段,其作用是逐板提取下降的液相中易挥发组分。 (3)塔板的作用 塔板是供气液两相进行传质和传热的场所。每一块塔板上气液两相进行双向传质,只要有足够的塔板数,就可以将混合液分离成两个较纯净的组分。 (4)再沸器的作用 其作用是提供一定流量的上升蒸气流。 (5)冷凝器的作用 其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并保证有适当的液相回流。回流主要补充塔板上易挥发组分的浓度,是精馏连续定态进行的必要条件。精馏是一种利用回流使混合液得到高纯度分离的蒸馏方法。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学院(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它主要应用于大厦、厂区、库房和野外设备、管线等有固定巡更作业要求的行业中。它的工作目的是帮助各企业的领导或管理人员利用本系统来完成对巡更人员和巡更工作记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系统还可以对一定时期的线路巡更工作情况做详细记录。电子巡更系统主要针对保安巡逻、各行业设备巡检的管理系统。该项目很早就属于发达国家智能建筑系统中的标配项目,近年来也成为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发达城市的智能建筑系统中的标配项目。电子巡逻巡检系统主要用于安全巡逻和巡检工作的记录考核,主要由感应式智能巡逻管理系统软件、巡检器和各种射频卡构成。其基本的原理就是在巡逻线路上安装一系列代表不同点的射频卡(又称感应卡),巡逻到各点时巡逻人员用手持式巡检器(相当于刷卡机)刷卡,把代表该点的卡号和时间同时记录下来。巡逻完成后巡检器通过通讯器把数据传给计算机上的软件处理,就可以对巡逻情况(人员、地点、时间等)进行记录和考核。 该系统软件采用智能排班、自动数据处理及核查,一目了然地显示巡更人员是否按照要求的时间、路线巡查,有没有未巡、漏巡、迟到、早到、顺序走错等情况,操作非常简单。可轻松地选择不同时间段,线路,巡逻点,巡逻人员等要素进行查询和统计,是业内真正具有全面管理功能的巡逻管理软件。软件设置三级使用权限区分使用者。软件有数据自动备份功能,备份数据切换功能。在实现全面的管理功能的同时,蓝卡针对行业用户开发了多种网络版软件,可以通过电话Modem或局域网或无线GSM网等方式来实现总部的远程管理。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大量高科技的安防产品和系统被广泛采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加强技术防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工防范的作用,人工防范是最古老、最有效的安防方式,人工巡检为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震慑犯罪分子,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种灾害隐患,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一般的巡检制度,通常的方法是依靠员工的自觉性,在巡检巡逻的地点上定时签到,以达到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又不能避免一次多签,巡检人员能否持之以恒地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进行巡查,确实令人担忧,作为管理者又难以进行有效、公平、合理的监督管理。电子巡更系统充分发挥人工巡检的作用并且又能有效地监督巡检工作,给巡检工作提供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使人工巡检制度真正得到落实,也使巡检人员的繁重的工作能有量化的体现。它将技术防范与人工防范完美的结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管理者的的后顾之忧。现代电子巡更系统是一套用电子设备巡更巡检系统来监督、管理巡逻人员是否按规定路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巡逻了规定的数量的巡逻点的最有效、最科学的,技防与人防相协调一致的系统;其主要意义是提高巡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一、概述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原则 四、系统设计描述 五、TAC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介绍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 )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作出集中监测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

当前现代化大厦就空调系统而言,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25%,节省人力约50%。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大厦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如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大厦是采用西欧古典三段式的、国际化标准的智能型建筑,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将为大厦的管理者提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先进运行手段,并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设计依据 2.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96 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2.4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181-1998 2.5“**大厦智能化设计招标书” 2.6 **大厦相关设计图纸 三、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工程楼宇自控系统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甲级标准进行设计,系统的设置既强调先进性也注重实用性,以实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 标准化和结构化 系统设计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外,还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作到系统的标准化和结构化,能综合体现出当今的先进技术。

精馏塔控制系统

第6章精馏塔控制系统 6.1 概述 精馏是化工、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传质传热过程。精馏的目的是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挥发度,将各组分分离并达到规定的纯度要求。精馏过程的实质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同一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汽分压不同,使液相中轻组分转移到气相,气相中的重组分转移到液相,实现组分的分离。 轻组分的转移提供能量;冷凝器将塔顶来的上升蒸汽冷凝为液相,并提供精馏所需的回流。 精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传质传热过程。表现为:过程变量多,被控变量多,可操纵的变量也多;过程动态和机理复杂。因此,熟悉工艺过程和内在特性,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 6.1.1 精馏塔的控制要求 精馏塔的控制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使塔的回收率最高、能耗最低,即使总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精馏过程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精馏塔的控 制要求可从质量指标、产品产量、能量消耗和约束条件四方面 考虑。 1.质量指标 精馏塔的质量指标是指塔顶或塔底产品的纯度。通常,满 足一端的产品质量,即塔顶或塔底产品之一达到规定纯度,而 另一端产品的纯度维持在规定范围内。所谓产品的纯度,就二 元精馏来说,其质量指标是指塔顶产品中轻组分含量和塔底产 品中重组分含量。对于多元精馏而言,则以关键组分的含量来 表示。关键组分是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组分,塔顶产品的 关键组分是易挥发的,称为轻关键组分;塔底产品的关键组分 是不易挥发的,称为重关键组分。产品组分含量并非越纯越好, 原因是,纯度越高,对控制系统的偏离度要求就越高,操作成 本的提高和产品的价格并不成比例增加,因此纯度要求应与使图6.1-1 精馏塔示意图 用要求适应。 2.物料平衡控制 进出物料平衡,即塔顶、塔底采出量应和进料量相平衡,维持塔的正常平稳操作,以及上下工序的协调工作。物料平衡的控制是以冷凝罐(回流罐)与塔釜液位一定(介于规定的上、下限之间)为目标的。 3.能量平衡和经济平衡性指标 要保证精馏塔产品质量、产品产量的同时,考虑降低能量的消耗,使能量平衡,实现较好的经济性。 4.约束条件 精馏过程是复杂传质传热过程。为了满足稳定和安全操作的要求,对精馏塔操作参数有一定的约束条件。 气相速度限:精馏塔上升蒸汽速度的最大限。当上升速度过高时,造成雾沫带,塔板上的液体不能向下流,下层塔板的气相组分倒流到上层塔板,出现液泛现象。 最小气相速度限:指精馏塔上升蒸汽速度的最小限值。当上升蒸汽速度过低时,上升蒸汽不能托起上层的液相,造成漏夜,使板效率下降,精馏操作不能正常进行。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习中心: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1、选题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图书是最丰富、最宝贵的信息源和知识源。记载和收集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史,它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人类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图书的需求也就更为迫切。 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行业都进入了信息化。对于传统的图书馆而言,也出现了许多的网上图书馆,方便了读者和管理人员。由于手工的图书管管理工作量大、任务多、服务局限性等等,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设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图书管管理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完善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网上图书馆系统应该具有出借还子系统、查询子系统、电子图书下载子系统、留言板以及系统维护子系统等,这几个子系统包括了图书馆管理的主要业务工作,可以全面实现对图书馆的查询、借还、下载、留言等在线功能实现。考虑到图书馆各项业务当中的存在的具体问题系统为各个层次的用户在实际操作方面加强了方便性,在业务规则实现方面更加注重智能化,使用户在使用当中更轻松,在系统进入直接的只明途径,这样更加有助于全面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改善了书刊的科学管理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图书馆各类功能全面实现。 图书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以确定系统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案,这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图书管理客户能方便的使用系统,功能上对系统的要求是全面的。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可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交流信息,高效地工作。 “电子商务”这个概念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可通过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以实现各个机构之间、商业伙伴的信息共享,这个过程称为 EDI。 EDI这种方式通过传递标准数据流不仅可以避免人为失误,而且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过去30年中,世界1000个最大企业中,有95﹪以上使用了或还在使用这一技术。 EDI无论过去现在也是图书管理的基础。 图书管理,即在信息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利用电子工具和网 络从事的图书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上银行,网上商店等将逐步替代传统商务活动。图书管理以其公平,快捷,方便,高效,成本低,中间环节少,全球性,全天候交易和服务等巨大优势,已经开始赢得人们的青睐。 “图书管理”是由 IBM公司于1998年率先提出并迅速得到广泛认同。包括网络广告、在线电子服务等内容,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电子形式实现的商务活动手段。随着时代发展、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互联网技术、安全支付等图书管理的支撑技术在图书管理应用的大潮中产生质的飞跃。它不仅局限带

化工专业开题报告范文.doc

化工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学了化工的你,知道自己的专业开题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参考。 1: 25万吨/年二甲醚精馏系统及二甲醚精馏塔设计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分子式:CH3OCH3 ,结构式: CH3—O—CH3 。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是醚的同系物,但与用作麻醉剂的乙醚不一样,却具有神经毒性;能溶解各种化学物质;由于其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与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互溶特性,广泛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溶剂等,另外也可用于化学品合成,用途比较广泛。 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如高纯度的二甲醚可代替氟里昂用作气溶胶喷射剂和致冷剂,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油溶性,使得其应用范围大

大优于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学品。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石油资源短缺、煤炭资源丰富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二甲醚作为从煤转化成的清洁燃料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2010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发的性能优越的碳一化工产品。作为 LPG和石油类的替代燃料,二甲醚是具有与LPG的物理性质相类似的化学品,在燃烧时不会产生破坏环境的气体,能便宜而大量地生产。与甲烷一样,被期望成为21世纪的能源之一。 二、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1.研究现状 目前DME的制取工艺有合成气一步法以及甲醇两步法,其中两步法包括甲醇液相法以及气相法。甲醇液相硫酸催化法和甲醇气相法制取二甲醚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两种方法均有工业装置运转。 甲醇脱水法以精甲醇为原料,脱水反应副产物少,二甲醚纯度高达99%,使用于有较高要求的气雾产品,也可以用作制冷剂或医用气雾剂的抛射剂5,且三废排放少。该工艺比较成熟,可以依托老企业建设新装置,也可单独建厂生产。但该方法要经过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脱水和二甲醚精馏等工艺,流程较长,因而设备投资大,产品成本高,受甲醇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