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专项自查报告

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专项自查报告
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专项自查报告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省、市、县_区_用户手册(新)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 省、市、县(区)用户手册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目录 1、概述---------------------------------------------------------------------------------------------------------3 2、用户类型及操作权限------------------------------------------------------------------------------------3 2.1、省、市、县(区)地方管理员-------------------------------------------------------------------3 2.2、占补挂钩人员----------------------------------------------------------------------------------------3 2. 3、指标调整人员----------------------------------------------------------------------------------------3 2.4、易地占补授权人员----------------------------------------------------------------------------------3 3、运行环境---------------------------------------------------------------------------------------------------4 3.1、环境支持----------------------------------------------------------------------------------------------4 3.2、浏览器设置-------------------------------------------------------------------------------------------4 3.2.1、历史记录设置-----------------------------------------------------------------------------------4 3.2.2、信任站点设置-----------------------------------------------------------------------------------6 3.2.3、 ActiveX控件和插件设置----------------------------------------------------------------------7 3.2.4、安装Silverlight控件--------------------------------------------------------------------------10 4、系统功能--------------------------------------------------------------------------------------------------12 5、用户操作--------------------------------------------------------------------------------------------------13 5.1、用户登录---------------------------------------------------------------------------------------------13 5.2、系统主界面------------------------------------------------------------------------------------------14 6、地方管理员操作-----------------------------------------------------------------------------------------15 6.1.1、部门管理----------------------------------------------------------------------------------------15 6.1.2、用户管理----------------------------------------------------------------------------------------17 6.2、日常办公---------------------------------------------------------------------------------------------20 6.2.1、个人信息----------------------------------------------------------------------------------------20 6.2.2、拟办箱-------------------------------------------------------------------------------------------21 6.2.3、待审箱-------------------------------------------------------------------------------------------24 6.2.4、解挂箱-------------------------------------------------------------------------------------------24 6.2.5、已办箱-------------------------------------------------------------------------------------------25

关于印发《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国土耕[2005]828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京国土耕[2005]828号 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亦庄开发区国土房管局: 为规范我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确保项目立项申报、实施管理和竣工验收顺利进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市局制定了《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保证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参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使用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安排的项目。

第三条项目包括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开发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项目。 土地整理项目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项目。 土地开发项目是指对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前提下,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项目。 土地复垦项目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污染的土地和洪灾滑坡、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项目。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指采取相应措施对基本农田进行改造、改良和保护,促进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持续利用的项目。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项目是指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独立进行的农田道路、电力通讯、水源、给排水等生产设施的项目。 第四条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市局”)负责项目立项审查、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及项目终验等工作;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以下简称“区县分局”)负责项目申报、确定承担单位、组织实施、竣工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受市局委托承担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开发整理的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区(县)整理储备分中心受区县分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占补平衡制度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占补平衡制度 对于诸多土地投资项目——包括传统的土地一级开发、片区/城镇综合开发、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甚至一些二级开发项目而言,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和将来可供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规模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性与未来收益。因此,对于参与土地投资项目的企业主体而言,决定项目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的“建设用地指标”则会作为关键条件频繁出现在各类项目协议文件中。而就何为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如何依法依规取得建设用地指标,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出现不准确的,甚或是偏离政策规定的理解。仅从建设用地指标的概念而言,在实务操作中便经常出现“土地指标”、“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补充耕地指标”等五花八门的称呼被混用的情况,而这些称呼和概念经常与现行不同法律政策中的界定存在脱节而难以避免地造成似是而非的理解与适用。 本文试图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视角出发对建设用地指标相关概念、管理制度进行解析,并对建设用地指标(包括与之相关指标)的获取、流转进行探讨,以供各类参与土地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的企业参考。本文作为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主要探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占补平衡制度。 一 建设用地指标制度的渊源 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带来的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和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这也是我国出台相关政策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早期的政策文件中,建设用地指标是以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来进行规范的。原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曾于1987年下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规定:“建设项目定额指标是指在平均的生产工艺水平、规划设计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该文件中便使用“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概念,并对其界定为特定项目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 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层面需要根据土地自然特点、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长期预测,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各主要用地部门的用地规模提出控制性指标,划分土地利用区域,确定实施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措施[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国家层面对土地利用宏观的、指导性的长期规划,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即为各项土地利用指标。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中,对土地利用指标进行了大致的界定,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

进一步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方案(最新)

进一步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根据《XX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XX发〔x〕18号)、《x省XX源厅关于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有关事项的通知》(XX资〔x〕84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实施方案如下: 一、转变理念,优用存量土地 x年中央和省对耕地占补平衡提出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数量质量并重”的更高要求,同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强化要素约束。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扎实有序地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切实转变用地理念,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盘活利用力度,鼓励城镇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以保障重大急需项目用地,确保我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加强管控,减少占用优质耕地 (一)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过程中,各地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避免规划建设用地对优质耕地特别是水田的占用。 (二)有保有压,强化管控。在项目选址论证过程中,发改、规划、XX源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情况进行论

证分析,除省市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类项目以及确有必要且已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方案的经营性用地项目外,其他项目原则上不得占用水田。 (三)多措并举,避占耕地。各地要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等不占耕地的新型开发模式;在重大项目规划设计上,积极采取高架、隧道、下穿等工程技术,切实提高线性基础设施工程“桥隧比”,尽量减少建设项目对耕地的占用,严防侵占优质耕地。 (四)以补定占,精准投放。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地补充耕地的潜力,严格实施“以补定占”。 对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难以落实的地方,相应核减年度计划及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确保有限的用地指标“精准投放”。 三、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一)加大力度,提升改造。各地要大力推进“旱地改水田”和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工程,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土地整治工程,统筹规划、落实资金、加大力度,尽快建成一批质量较好、数量可观的示范项目,强化本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保障能力。 (二)强化标准,提高质量。各地要切实提高垦造耕地项目建设标准,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加强垦造耕地项目管理特别是耕地质量、生态、数量管理,切实提高新垦造耕地质量等级。 努力增加垦造水田的数量,拟开垦项目区地块规模大、地形平坦、水源有保证的,要按照水田标准实施项目建设。

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

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 摘要:耕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具有一定地力与质量特点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的地力高低与质量好坏是在多种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并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耕地;资源;质量 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1.1资料准备 耕地地力评价涉及评价地区耕地的土壤属性、气候条件、管理措施、障碍因素、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等多方面信息,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无差错。所以,在评价之前应该尽量多地收集研究区域的资料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还要进行质量确认及必要的处理。 1.2技术准备 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很多,进行耕地地力评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选取所有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少量合适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主导性指标,入选指标间相关性小;选取指标能反应耕地生产力;;指标的空间变异大,取值范围宽;指标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发现规律,提出合理的耕地改良和利用建议,并将它们落实到地块,更紧密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为生产服务。 2.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1973~1977年兵团土壤普查时,友谊农场(三师18团)主要土壤类型为土类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土种有11个:暗棕壤、白浆化棕壤、黑色草甸土、潜育暗色草甸土、粘质暗色草甸土、白浆土、黑土、粘质腐殖质层厚的黑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泛滥地沼泽土。 3.研究区概况 3.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城市分批次地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城市分批次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单位:公顷、公斤

填表说明: 1.本表应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变更数据进行填报。 2.“耕地质量等别”栏的面积之和均应等于面积“合计”。 3.占用耕地产能指标Zc=[(Zm1*(16-1)+Zm2*(16-2)+……+Zm15*(16-15)]*1500,,即占用耕地产能指标等于项目 占用各等别耕地产能指标的总和。 4.耕地占补平衡分析:采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计算公式是H=B-Z,当H均≥0时,表明落实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5.面积保留四位小数,单位为公顷。 6.“结论”中,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在对应的□中打“√”。 7.示例:某城市分批次用地,占用耕地10公顷,其中水田3公顷,占用耕地质量等别情况为:1等地1公顷,2等地2公顷,3等地2.5公顷,4等地4.5公顷。 拟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0公顷,补充水田规模3公顷,补充标准粮食产能194250公斤。则通过计算可知占用耕地的标准粮食产能=[1*(16-1)+2*(16-2)2.5*(16-3)+4.5*(16-4)]*1500=194250公斤;通过分析对比可知,H1=3+7-10=0,H2=3-3=0, H3=194250-194250=0,表明实现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单独选址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单位:公顷、公斤

填表说明: 1.本表应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变更数据进行填报。 2.“耕地质量等别”栏的面积之和均应等于面积“合计”。 3.占用耕地产能指标Zc=[(Zm1*(16-1)+Zm2*(16-2)+……+Zm15*(16-15)]*1500,,即占用耕地产能指标等于项目占用各等别耕地产能指标的总和。 4.耕地占补平衡分析:采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计算公式是H=B-Z,当H均≥0时,表明落实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5.面积保留四位小数,单位为公顷。 6.“结论”中,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在对应的□中打“√”。

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项制度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耕地占补平衡的含义耕地占补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是占用耕地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渠道。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主要通过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因地制宜,采取耕作层剥离和移土培肥技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等多种方式,使新补充与被占用的耕地数量质量相匹配。耕地占补平衡在数量质量要求上严格立足“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对于确因自然条件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质量的,实行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通过增加一定的面积,达到占补耕地的产能综合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基本要求 (1)任何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履行开垦耕地的义务; (2)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占用耕地的单位;城市建设区用地统一征收后供地,承担造地义务的为市县人民政府,造地费用可以打入建设用地成本,但责任必须由县市人民政府承担;城市建设用地区外的建设项目用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建设单位,县市任命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验收;村庄集镇建设占用耕地,承担开垦义务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监督验收。 (3) 开垦耕地资金必须落实; (4)开垦耕地地块应当落实; (5)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出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履行造地义务。 占用耕地补偿责任归谁?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占用情况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占用的耕地。农民不可以擅自在自己承包地里取土。如果自己的承包地属于耕地,因为建设或者生产确需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取土的,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同意,向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按批准的取士深度取土,保留耕作层土壤,进行复耕。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什么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耕地。占多少、垦多少。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基本要求: (1) 任何建设占用耕地都必须履行开垦耕地的义务。 (2) 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占用耕地的单位。 (3) 开垦耕地的资金必须落实; (4) 开垦耕地的地块应当落实; (5) 没有条件开垦的,或开垦出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履行造地义务。 省级人民政府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的职责:(1) 制定耕地开垦计划;(2) 对建设单位和县、市人民政府开垦耕地进行监督;(3) 组织开垦耕地 补充耕地方案编制的主体:一般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 补充耕地方案的内容:建设用地名称,被占用耕地面积,补充耕地负责单位,补充耕地实施单位,已经完成补充耕地情况,拟完成补充耕地位置、数量,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位置、面积情况等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填写。 补充耕地方案审核的内容包括: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实施单位是否落实;补充耕地地块位置、面积是否确定;补充耕地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被充耕地的保证措施是否得力;若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是须审查补划基本农田的位置是否已落实,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是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解决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确保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必要手段。 什么是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解答】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制度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切实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一;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的先补后占;强化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这是耕地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阜宁县2008年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检查自查报告

阜国土资发…2010?10号 阜宁县2009年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检查 自查报告 盐城市国土资源局: 为搞好全县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2009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9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9年度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检查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0?57号)和市国土资源局?转发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9年度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检查的通知?的通知?(盐国土资传发…2010?46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制定了?阜宁县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检查

工作方案?,经县政府批准,由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各镇、各有关部门执行。各镇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检查方案,或转发县检查方案,明确步骤和要求。 2009年度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3个,占用耕地121.0亩,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项目4个批次,占用耕地881.0亩。共补充合格耕地1002.0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做到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经过清理检查,全县所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都是建设单位缴纳耕地开垦费委托补充耕地的,且是实行先补后占的方式,没有建设单位自行补充的。没有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和不履行补充耕地义务及补充耕地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通过检查,摸清耕地、基本农田的基本情况。全县2009年末耕地面积135.8930万亩,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24.6000万亩,其中耕地101.1000万亩,园地0.2000万亩,林地0.6800万亩,其它农用地17.7500万亩。 我县严格按照省有关规定,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埋设基本农田保护片界址桩;交通沿线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公示牌。全县基本农田所有区、片都设立了公示牌。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公示牌有破旧和损毁现象,通过刷新和重新制作更新了公示牌42块。各乡镇基本农田的图表册均齐全。 层层发动,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县政府与14个镇政府、镇政府与320个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村民委员

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最新)

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X发〔X〕X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X政办发〔X〕4X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市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X政办发〔X〕10X 号)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切实加强全县耕地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镇政府对《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负责,各镇镇长为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县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每年签订1次,各镇政府与本行政辖区内各行政村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每年签订1次。 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纳入各镇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保护及管理责任由各镇镇长、各村委会主任负责。

第四条县政府对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由县国土局牵头会同县考核办、县农水科技局、县统计局、县发改局(粮食局)、县林业局(以下简称考核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考核检查工作。 第五条县政府对各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在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实行年度自查、期中检查、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第六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数量变化、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动态监测、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情况。 第七条考核部门依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确认的各镇、村耕地面积、生态退耕面积、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以及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分等定级等成果,利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以及耕地质量监测网络,采用抽样调查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核查。 各镇政府要加强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的动态监测,按要求向考核部门提交监测调查资料,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县政府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遵循客观、公开、公

GIS支持下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1000-1573(2004)03-0084-05 GIS 支持下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研究 牛彦斌1 , 许 1 , 秦双月2 , 周亚鹏 1 (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1;2.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21) 摘要:如何利用GIS 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在GIS 技术系统的支持下,以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本设施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和模糊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河北曲周县耕地进行了快速准确定量化评价,评价中充分利用GIS 强大功能,在GIS 环境下建立图形库、划分评价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和输出成果图,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关 键 词:GIS;耕地评价;层次分析;模糊评价中图分类号:S 158 文献标识码:A R 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farmland supported by GIS NI U Y an 2bin 1 ,XU Hao 1 ,QI N Shuang 2yue 2 ,ZHOU Y a 2peng 1 (1.C 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 ourc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China ; 2.G eneral S tation of S oil and Fertilizer of Hebei ,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study how to use the technology of GIS to develop farmland evaluation.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farmland evaluation in Quzhou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GIS was made ,Mathematical m odels ,such a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fuzzy evaluation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The productivity of farmland is evaluated rapidly and exactly ,with the powerful functions of GIS s oftware.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are in accorded with the real circumstances.K ey w ord :GIS ;farmland evalua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evaluation 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土地少,特别是耕地更少,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近几十年来我国虽然做过几次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壤普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农 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质量、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资料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利用GIS 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一方面为我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和精准农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信息储备,实现全球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对于摸清我国的土壤资源的家底,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 1 研究区域概况 曲周县位干河北省南端,邯郸地区的东北部,全县总面积6766915hm 2 ,占河北省总土地面积的0136%。曲周县属干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4514~3217m 。曲周县2000年耕地面积51091171hm 2 ,其中水浇地39769hm 2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面积为27204hm 2 ,水浇地和高产 收稿日期:2004-01-14 作者简介:牛彦斌(1977-),男,河北怀安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第27卷第3期2004年5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AG RICU LT URA L UNIVERSITY OF HE BEI V ol.27N o.3May .2004

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

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依法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来,各地不断加强补充耕地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从近年来检查和考核情况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补充耕地不实、占补平衡不到位、监管薄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全程监管制度 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和“先补后占”的要求,从补充耕地项目入手,在项目实施、备案、核实和补充耕地占补挂钩使用、占补考核(以下简称“补、备、核、用、考”)等环节上强化监督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利用土地利用“一张图”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形成有力的监管机制。 (一)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监督承担补充耕地任务的单位,严格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立项、设计、实施和验收的有关规定要求,完成补充耕地项目,落实补充耕地。 (二)补充耕地项目备案。监督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单位,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要求,及时将验收合格的项目报部备案。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同时掌握市县验收的项目报备情况。 (三)补充耕地项目核实。市县验收的项目,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核实项目立项、验收和补充耕地等报备信息;部对省级核实的报备项目和省级直接报备的项目进行复核。 (四)补充耕地挂钩使用。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在报批建设用地时,按照占补平衡要求,将占用耕地项目与备案确认的补充耕地项目挂钩;部对补充耕地挂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五)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每年部对各省(区、市)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备案、核实、占补挂钩等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奖惩。 二、落实补充耕地项目 (一)先行补充耕地。各地要按照部《关于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31号)规定要求,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本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原则,安排使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补充耕地资金,引导企业或个人利用自筹资金或结合生产建设活动,先行组织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储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单项选择题] 1、《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所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的原则,对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非农业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A.占多少,垦多少 B.占的少,垦的少 C.占的多,垦的少 D.占的少,垦的多 参考答案:A [多项选择题] 2、下列属于闲置土地的范围的包括()。 A.按照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期限开发利用土地的 B.按照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开发利用土地的 C.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日期,自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D.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日期,自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半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E.已动工开发,但或投资额不足总投资额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 参考答案:C,E [判断题] 3、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提供补充耕地资金,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先行落实补充耕地,可以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提供补充耕地资金,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先行落实补充耕地,但不得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判断题] 4、《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规定,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

实施。() 参考答案:错 [判断题] 5、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对市、县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参考答案:错 [判断题] 6、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 参考答案:错 [判断题] 7、闲置±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多项选择题] 8、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C.合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D.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E.符合集体土地政策 参考答案:A,B,C,D [多项选择题] 9、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其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为()。 A.《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B.《土地管理法》 C.《城乡规划法》 D.《农业法》 E.《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参考答案:B,E

最新关于乡镇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关于乡镇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江口所辖区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调研报告第三篇: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第四篇:关于毫州市市农民占耕地建房的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耕地保护的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关于乡镇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调研报告土地是民生之本,是我们社会发展之基,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耕地对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土地却变成了一个为世人瞩目的话题。但是,目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事件不断涌现,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问题亟待严加处理。 一、我乡镇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现状 果遂乡地处我县县城的东南面,属山区乡镇,人口密度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广,全乡有基本农田面积1xx多亩。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在修编《始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xx年)》时,把果遂乡的耕地基本上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后来只调整了一小部分基本农田给村民建房。在乡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调查中,

发现大部分村民都因住房困难、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等原因,致使近几年我乡村民陆续出现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事情。据统计,自xx年—xx年4月果遂乡共发生农村违法用地有54宗,涉及土地面积7.3亩。其中:占用耕地违法建房有37宗,面积4.4亩;占用基本农田违法建房的有7宗,面积1.7亩;占用荒地违法建房的有10宗,面积1.2亩。“四清理”工作开展以来,我乡仍有一批农户未经批准在耕地上违法建房。上述违章用地,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村民都是随意在自家的责任田里乱建房屋,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较大浪费。同时,严重影响了农村建房的秩序。 二、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产生的原因 经过认真调查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主要原因有:①国土部门收编后,乡镇人民政府已不是执法主体,弱化了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力度。②国家减免农业税后,老百姓对耕地的保护意识不强,只要集体分给自家的耕地,便自作主张,不经审批随意建房。③编修始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把村庄周围的耕地全部划分了基本农田保护区,没有考虑到以后村庄的发展,有些农户住房确实困难,但因没有预留建设地用,而无地方建房,造成乱占耕地违法建房。④村民要求建房时,村庄规划没有及时跟上;⑤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责任不够明确,各部门都认为基本农田的保护是国土部门的责任。⑥对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打击不够及时,力度不够大,助长了农村违法用地的

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一耕地保护的监督检查

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一)耕地保护的监督检查 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特制定以下监督检查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监督检查内容 根据国办发〔2005〕52号和鲁政办发〔2006〕1号和聊政办发[2008]43号文件规定,严格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三项指标落实情况作为考核认定是否合格的核心内容,将耕地增减变化情况、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耕地质量建设等作为综合评价的参考依据。具体包括: (一)耕地保有量及变化情况。根据每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茌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下达的年度县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等,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年末耕地保有量进行监督检查;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变化情况。根据每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茌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情况等,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年末基

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监督检查; (三)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及实际征用情况,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要求,检查是否完成占补平衡任务; (四)耕地保护制度建设情况。重点掌握乡镇、街道办事处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情况,土地违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情况,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耕地质量保护有关制度建设情况及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情况。同时掌握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制定考核办法、开展考核、逐级落实责任制、责任书签订及更新、落实奖惩等情况; (五)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情况。重点了解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土地复垦情况,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评价结果应用情况、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听取汇报。听取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关于当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汇报,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质询; (二)查阅资料。查阅并核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土地动态巡查相关档案资料、台账及建设用地项目批复文件、卷宗、图件等内容; (三)现场检查。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