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历史不可“穿yuè()”,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这些文章,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jǐng()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lǚtú()()中的宝贵财富。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社戏》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D.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

3.下列句子表达没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 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 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 要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D.他初来兴化时举目无亲、身无长物,全凭自己白手起家。

4.下列各句中分析不.正确

..的.一句是()(2分)

A.“我不在家,在大街上啊?”标点,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家。

B.“2019年1月1日,迟子建《伪满洲国》读书讨论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句中“在南京先锋书店”是状语。

C.“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这句话用语正确得体。

D.一篇消息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②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④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⑤晏殊在《浣溪沙》中融情于景,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想象,描写水中月影和江上云霞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7

分)

(1)《昆虫记》

是一部引人入

胜的书,是

_____国作家

___________花

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2分)

(2)一位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想要制作一张名为“斯诺眼中的毛泽东”的读书

卡片,请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帮这位同学再补充两点。(2分)

(3)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

..的两项(选对一个1分,对两个3分) ( ) A.《红星照耀中国》是加拿大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

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的老师,他富有革命理想,想方设法提高苏区的教育水平,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C.卞毓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思维的启迪。

D.《昆虫记》中屎壳郎像一个吝啬鬼,身穿一件“缺了布料”的燕尾服,整天捡垃圾。

E.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7.语文实践活动。(5分)

本报讯(记者顾日升通讯员徐俊吴俊翔)12月23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201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在兴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25名评委最终评选出26部上榜作品,其中长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各10部。我市本土作者、板桥初级中学教师易康的作品《恶水之桥》荣登中篇小说榜单。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长篇小说多了一部。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利民解释了这一“现象”,他综合与会评委的意见认为,就长篇小说创作而言,今年明显是一个“大年”。众多有分量的作品扎堆出现,堪称丰收。

(1)请你为上则消息拟一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春晖中学邀请易康老师做了一次写作方面的讲座,校学生会宣传委员王佳以学生会名义给易老师写了感谢信。这封信格式和内容上有三处不妥之处,请帮忙修改。(3分)

易康老师:

您好!

①衷心感谢您昨天来我校做关于观察、写作方面的讲座。②您对写作方法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空的议论,显示您确实有非常高的水平,真是令人钦佩。③您的讲座深入浅出,对同学们非常感兴趣。④我们真诚地期待您来我校开设系列讲座。⑤再次表示感谢!

此致

敬礼!

2018年10月26日

春晖中学学生会

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月夜忆舍弟》一诗,完成第8题。(7分)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③。

【注】①舍弟:家弟,杜甫有四个弟弟。②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③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8.(1)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下列不属于谦辞的一项是(2分)()

A.舍弟

B.贤弟

C.鄙人

D.寒舍

(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表达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9~12题。(14分)

太祖①.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②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③,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④,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⑤,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注】①太祖:这里指曹操。②教:诸侯王公的告文。③椎牛飨将士:杀牛犒劳将士。

④陈:同“阵”,军阵。⑤冢:山顶。

9.(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贼至.乃发()②诸.将皆疑()

③辽被.甲持戟()④望见辽所将.众少()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成败之.机,在此一战

A.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B.往送之.门(《富贵不能淫》)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10.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朗读停顿。(2分,标两处)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阅读选文,说说他有哪些过人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神奇的瓦片》一文,完成13~15题。(9分)

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⑤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 型三款。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选自《东南快报》)

13.从全文来看,神奇的“汉瓦”具有哪些功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和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

15.下列句子中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2分)()

A.新一代产品“汉瓦”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B.“汉瓦”发电的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C.“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一句中的“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表明到现在为止,不排除以后会出现更多系列。

D.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

(四)阅读《用好家风,成风化人》一文,完成16~18题。(10分)

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家风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无形力量。

②好家风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应代代相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强调家国有机统一,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把正家风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一环,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内心深处激荡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诗书济世、耕读传家、精忠报国、孝老爱亲、礼让睦邻、勤俭节约等好家风,穿越时空、超越阶层,与传统文化同生共体,深深融入国人血脉之中。

③好家风是社会价值的缩影,须处处弘扬。优良家风的核心,都是围绕正确处理人与人、家与国、公与私、义与利等关系展开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投影和末端触角,悄无声息地引领着社会风尚。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具象化载体,核心价值观才得以落细落小落实,而非空中楼阁。

④好家风是修身养德的源头,要人人践行。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抓好家风这一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就能内化为强大的道德力量,润物无声地影响人的一生。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家风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把好家风作为文明道德的“涵养池”,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既成人又成才。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重视家庭角色塑造,把守家训正家风作为人生常修课,争当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争做廉内助、贤内助,合力弘扬崇德向善好家风。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围绕中心论点,作者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述,请把三个分论点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世界还很年轻》一文,完成19~22题。(20分)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跟亲戚们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水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

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的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

...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时,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改编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9.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比较第⑥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6分)

【链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描写方法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意图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从来不曾缺

少幸福,只是需要你去感受,去捕捉。请以“捕捉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④不少于600字。

2018年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越景旅途(4分)

2.B(2分)B选项“伟岸、正直、朴质、严肃”都是作谓语,不用顿号,用逗号。(《白杨礼赞》)

3.D(2分)A.缺少宾语中心语;B.“俯仰生姿”成语使用错误;C.“发扬”“学习方法”搭配不当。

4.C(2分)C.“您的家父”使用错误。

5.(1)徙倚欲何依(2)沉鳞竞跃(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4)感时花溅泪(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8分,每空1分)

6.(1)法,法布尔(2分)

(2)意志坚定,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博览群书,记忆力超常;精力过人,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自尊心极强,有魄力;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感情深邃,与战士同甘共苦;工作专注,一丝不苟;非常熟悉当时的世界政治;个性坚毅,待人真诚。(共2分,答到一点给1分,意对即可)(3)AD (3分对1个1分,对两个3分)(A.应为“美国”,D.“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

7.(1)201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在兴揭晓。(2分,意思对亦可)(答“易康《恶水之桥》荣登中篇小说榜单”之类内容得1分;字数大大超过15字的不得分)

(2)格式上:日期与署名要调换位置。(1分)

内容上:“海阔天空”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运用不恰当,可改为“旁征博引”“深刻精辟”等词语。(把“海阔天空的议论”删去或整体改得恰当也可以。)(1分)

您的讲座深入浅出,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或:同学们对您(深入浅出)的讲座非常感兴趣。(1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8.(1)B(2分)

(2)情景交融,写白露清寒,又融入自己主观感受写故乡明月(2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1分)。(共3分)

(3)①思念家乡,或思念战乱中离散的家人(弟弟)。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忧国忧民亦可)(2分,一点1分)

9.(1)①到;②各,众;③同“披”,穿;④带领,率领(4分)

(2)A(2分)(原句“之”意思是结构助词“的”;A.结构助词“的”;B.去、往;C.代词;D.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 俄而 /权 / 率十万众围合肥(2分)

11.(1)张辽又回来突破包围,救出其余的将士。(2分,注意“复”“还”每个0.5分)

(2)(上天)通过这些(或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长他原来不具备的才干。(2分,注意“所以”“动”“忍”的用法)

12.当机立断;身先士卒,英勇无畏;关爱士卒,能同生共死。(2分,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当曹操征讨孙权回来以后,就派张辽和乐进、李典等人,带领七千多名军队驻防合肥(今安徽省安庆道)。曹操又亲自带兵去攻打张鲁,临行前给护军薛悌一封手令,并且在信函的旁边注明:“等到贼人来了才可以拆开”。不久,孙权果然带领十万军队围攻合肥,于是大家急忙把这封信函拆开,只见上面写着:“如果孙权来了,张辽将军和李典将军出去和敌人作战,乐进将军保卫薛护军,不可以出战。”起初大家看了都很纳闷,张辽说:“现在曹公在外远征,来不及赶回来救援,等到援军到了,敌人势必早已打败我们了。……目前成败的关键就在此一战,大家有什么疑惑的呢?”李典也赞同张辽的看法。于是当夜张辽就招集了八百名敢死队,同时犒赏将士,准备第二天拼命一战。第二天破晓时分,张辽身穿盔甲,拿着比戟,首先冲锋陷阵,一口气杀了好几十人,同时斩了二员大将,又大呼自己的名字,就直冲到敌人的军营中,一直冲到了孙权的旗下。孙权得到消息,大吃一惊,其他的军士更是惊慌失措,赶紧逃到高岗上守着;张辽大声向孙权挑战,孙权不敢出来,远远望见张辽所带的部众,兵力单薄,于是派兵把张辽团团围住。张辽左劈右砍,向前直冲,终于突破重围,带领了部下数十个人逃出,其他的部众在重围里大叫:“张将军难道不要我们了吗?”于是张辽又掉回头再冲到重围里,救出了其他的部下回来。

13.①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透风、挡雨、装饰),②具有发电的功能,③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共3分,一点1分,意对即可)

14.分类别、列数字(2分)。非常清晰明白地说明了“汉瓦”的种类和价格,使读者一目了然,快速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点(2分)。(共4分)

15.D(D项句子中少了一个“多”字,不准确)(2分)

16.良好家风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无形力量。(3分,直接写标题得1分)

17.①好家风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应代代相传(1分);②好家风是社会价值的缩影,须处处弘扬(1分);③好家风是修身养德的源头,要人人践行(1分)。(共3分,一点1分)

18.比喻论证、引用论证(2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好家风是修身养德的源头,要人人践行”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富有说服力(2分)。(共4分)

19.①没有现成的棉花地;②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一年时间;③种棉花要天天喷药;④公家发被褥。(共4分,每点1分)

20.运用比喻手法,把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比作毯子(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1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1分),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自我奉献的精神)(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1)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2)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4)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5)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意对即可。不结合文章内容,扣一半分数)

22.描写方法共同点:都使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

写作意图不同点:本文通过描写母亲不辞辛苦在棉花田里忙碌的身影,间接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2分,只写到后边内容得1分)

链接材料通过描写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动作,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2分,只写到后边内容得1分)(共6分)

三、作文(60分)

建议:切入分为44分,但要以“叙写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文体基本规范,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为标准。54分以上的作文严格控制,要综合考虑书写、立意、选材、语言等因素。

原原本本抄写本试卷阅读理解材料,视书写、字数给予5-10分。

以下中考作文阅卷标准供各位老师参考:

50分(含好(50—41) 较好(40—31) 中(30—21) 差(20—0)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较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题意,中

心基本明确,内容

较充实,有感情,

结构基本完整,语

言较通顺,符合文

体要求

题意有些偏离,中

心不太明确,有些

内容尚有感情,结

构不太完整,语言

不够通顺,基本符

合文体要求

完全偏离题意,

无中心,没有什

么内容,没有什

么感情,结构混

乱,语病较多,

不符合文体要求书写分(4分)

4分3分2分1—0分

字体端正,书写正确,

卷面整洁字体端正,书写正

确,卷面无涂改

字体清楚,错别

字,合计三四处

字体潦草、难看、

错别字多

发展等级分10分

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

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预感事物发展的趋

向和结果

①恰当运用多种表

达方式,②细节生

动形象,③有意境

①用词生动,句式

富于变化,②恰当

运用修辞手法,③

文句有内涵

①构思巧妙,材

料新鲜,见解新

颖,②推理想象

有独特之处,③

有个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