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月球与月相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月球与月相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月球与月相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3节月球与月相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2.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3.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5.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6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教材内容全解

一、月球的概貌

1.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是谁呢,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使得更多的人想了解月球。

二、月球的运动

1.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4.公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计时,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月的长度可分为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因此有月大月小之分。不仅一年之中有月大月小之分,我们在不同的夜晚看月亮时,月亮的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同的。

三、月相的成因

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月球之所以有不同的相貌,这与月球的运动和自身特点有关。大家都知道月球自身并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夜晚所能看到的就是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部分,又由于月亮是在绕地球运动,所以看上去形状会有所不同。

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对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被称为“新月”。又称为“朔”。

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慢慢地转向地球。当它从太阳的光辉中出现时,便出现了一丝蛾眉的弯月,此时为农历的初三、初四,因其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此后,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转向地球,当有一半亮面和一半暗面都对着地球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的界线似乎像一张弓中没有拉动的弦。此时是夏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这

时月亮很明亮,有时在白天也能看见。

在往后,月亮明亮部分越来越增大,当它转到与新月正好相反时,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全都对着地球,看起来月亮就似一轮圆月,此时正是农历十五、十六、十七,称为“满月”,又称为“望”。

满月之后,月亮的圆缺又开始了。此时的月相同月盈期正好相反。圆月开始变小,直到只能看到半个月亮时,称为“下弦月”,此时正是夏历二十二三日。半圆继续亏缺时,又成为蛾眉形。此时它凸边向东。再以后,月亮变成另一个新月。这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周期为29.53天。

成因:

1.月球本身并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

2.月球有自转和公转,且月、地、日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周期性的更迭。一个周期为29.53天。

通过学习,我们对月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月球表面的环境、月球的运动、月相的变化。但要想进一步的了解月球,我们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深造,去更好的研究月球,利用月球,为人类服务。

四、日食和月食

1.日食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日食成因(图)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长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

了74分钟。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2.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

月食

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似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典型例题剖析

阅读图,据此回答1~2题。

3.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第1题选C项;

2.答案:D

解析: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一天之中有一次涨潮,一次落潮,故一天能发四次电,第2题应选D项。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月球与月相

四季与月相课题 2.2 四季与节气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3、知道公历、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使学生了解四季、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难点:地球公转特点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以教师的演示结合地球绕日公转课件与讲解想结合,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互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特点及农村广为人知的《节气歌》、《九九歌》,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进一步领会。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引入课题 观测杆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杆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杆影日变化的启示 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杆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 度的概念。 【思考P64】问题1: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杆影最短?(中午杆影最短)问题2:中午的杆影方向是指向什么?(方向正北) 2、探讨杆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杆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 节变化规律。 【思考P64】问题3:一年中哪个季节的杆影较长,哪个季节的杆影较短? (冬季杆影长,夏季杆影短) 3、探讨杆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杆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 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杆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思考P64】问题4: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长? (冬至日(12月21或22日)最长) 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短? (夏至日(6月21或22日)最短) 一、地球的公转 1、归纳上述杆影长短的特点: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在一天),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根本教师与学生配合演示地球绕日公转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公转特点并结合讲解说明 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同时学生配合演示思考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会怎么样?可以作为课后思考内容去探究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课件说明

2015秋华师大版科学七上73《月球与月相》练习题

月相变化习题 月相的变化规律就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就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瞧到的月相被称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就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就是( )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与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就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瞧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就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回答: (1)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农历十五,此时可能 发生(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为上弦月,月面 朝。 (3)月球位于D点、B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就 是,此时海上出现潮。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此题涉及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成因,此外还涉及到了潮汐现象的成因。 错解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对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不清楚;也可能因对月相的成因规律掌握不熟练而出现错误;还有可能,潮汐中大、小潮与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没有掌握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

《7.3 月球与月相》习题1

《3 月球与月相》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A、液态的水 B、空气 C、小草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 A、美国 B、中国 C、前苏联 D、德国 5、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 6、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正确的是()。 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地球—太阳 D、月球—太阳—地球 7、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三

8、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可以发生在同一天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9、儿童节这天的月相可能是()。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都有可能 10、不同类型日食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②时间的不同③月、地距离不同 ④太阳大小的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它们绝大多数是由于而形成的。月球表面没有和,向阳地方温度高达,背阳地方可降到,任何生物都无法生长,是一个荒凉寂静的世界。 2、月球的运动形式有和。月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转周期为;月球的公转方向为,公转周期为。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绘制出新月的月相图; ②重阳节的晚上出现的月相是图中的位置; ③小明说春节看到了月食现象,小强说看到了日食现 象,他们两人中谁的话可信?为什么?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 》优质课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月相变化图片,燕尾夹。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一)出示两张月相图片(初三、十五) 这两张图片大家认识吗?回顾月相概念:月球发光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预设:认识,这是月相) 提问:我们在二年级就专门观察过月相,说说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预设: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每天不一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预设:弯,圆) 排序:这两张月相的顺序谁在前谁在后?(预设:十五的在前,初三的在后)小结:我们要用排序的方法来观察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出示课题: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探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对月球和月相的认识(学生版)

第三章对月球和月相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掌握月球的地形地貌及人类探究史 2.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月相 3.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1.月球是地球的,月球围绕着运动。P46 2.1969年7月,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足迹的宇航员是。P46-47 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P47 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P47 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月球的地形主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的星叫恒星,例如太阳。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的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星叫做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月球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2.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也就不同。 4.模拟月相实验的步骤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绕运动一个月。○2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同的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下半月。变化周期为。 6.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的过程 7.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8. 初二三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 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人目前公认的观点是“”。P52 4.一些行星、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这种类似环形山的“陨击坑” 5.自人类登月,就在月面设置“月震仪”,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来不曾有过频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动。

【教师版】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与月相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与月相 1.左图是1968年某日阿波罗八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近月球表面轨道拍摄的“凸地”照片,右图中的拍摄位置与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1.B 【解析】 【详解】宇航员位于近月轨道上,此时看到的地球右上部分是明亮的,所以说明太阳在明亮部分那一侧,排除AD两个点,当在C位置时,此时看到的地球应当恰好右侧那一部分是白天,看到地球的一半是是明亮的,显然和“凸地”照片图不相符,所以正确答案选B。【点睛】 技巧点拨:全球永远昼夜等分,但是晨昏线的位置是移动的,根据此可推断地月太阳三者的位置。 下图为杭州市某同学在黎明时分观察到的部分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天体中表示土星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杭州和嘉兴两位同学,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 A.纬度相同B.天气状况相同 C.观测角度一致D.水平距离较短 2.B 3.D 【解析】

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可以肉眼可见。其中土星距地球最远,故选B。 3.在地球上,不同的观测者,由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不一样,不同纬度和经度的人即使同时看到的星空也不会相同。天体位置可以用以地球为中心的极坐标系来描述,就是一个角度加上这个天体与地球间的距离。地点不同的两人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水平距离较短。故选D。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下列各题。 4.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5.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4.B 5.D 【解析】4.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侧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有如此明亮,A错。此时金星位于西侧地平线上,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远离地球的一侧此时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B 对。③位置为夜晚,金星不会出现在夜空,C错。④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D错。故选B。 5.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流星是彗星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错。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的,C错。嫦娥四号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和太阳会同时在出现在星空中,D对。故选D。 在西方低空偶见金星与木星的双星拱月天象,如图(拍摄地点厦门)。完成下列各题。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与月相 1.左图是1968年某日阿波罗八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近月球表面轨道拍摄的“凸地”照片,右图中的拍摄位置与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为杭州市某同学在黎明时分观察到的部分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天体中表示土星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杭州和嘉兴两位同学,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 A.纬度相同 B.天气状况相同 C.观测角度一致 D.水平距离较短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下列各题。 1 / 6

4.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5.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在西方低空偶见金星与木星的双星拱月天象,如图(拍摄地点厦门)。完成下列各题。 6.该图的拍摄时间是 A.清晨 B.正午 C.午夜 D.傍晚 7.此时月亮、金星和木星的仰角约为17°、19°和20°。月球在星空中每天自西向东运行约12°,若第二天晴日在同一地点和钟点进行观察,则 A.月亮与金星、木星的夹角变小B.月亮与金星、木星的相对位置不变 C.月亮落下的时间较前一日提前D.月亮的仰角大于金星和木星 8.下图为某日傍晚明亮的金星与一弯娥眉月相会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图片的是

0wzq雏科学:23 月球与月相练习(华师版七年级上)

、 .~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第3节月球与月相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液态的水 B.空气 C.小草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 ) A.美国 B.中国 C.前苏联 D.德国 5.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 6.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正确的是( ) 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地球—太阳 D.月球—太阳—地球 7.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三 8.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可以发生在同一天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9.儿童节这天的月相可能是( )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都有可能 10.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 A.A→B→C→D→E→F→G→H→A

初中科学-月相--说课稿

月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五节。是在初步学习太空内容后,学习的第一个天文现象。本节内容分四个部分:月相概念的理解,月相变化原理的学习,月相变化后各个时期月相的学习,以及月相对植物的影响。从概念到实践,到运用,由浅入深。全节内容贯穿着小活动与实验,贴近生活,直观有趣。为接下来《日食月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的课程中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七年级的学生还是相对活泼,比较容易失控,在课堂模拟月相小活动的时候,不能够专心完成教师所要求的任务,而是注意力分散到别的事物上。学生对月相每月变化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产生原因并不了解,期待知道原理,对月相这部分内容感到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月相变化的原理 2.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每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1.每个时期月相的变化及特点。 2.月相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制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出月相的概念 (2)了解月相变化原理 (3)知道每个月各个时期的月相名称及特点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月相实验,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细节与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感受生活中科学处处存在,明白现象的产生总有一定的原因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通过情景激疑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使用实验法模拟月相的变化,讲授法讲授人类能看到月亮的具体原因,用flash演示月相的变化加深学生记忆,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将月相现象与解释结合,让学生在引导下思考、讨论、探索,结合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观察月相,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及一个月内的月相记录表。 2、教学器材:一半涂黑的篮球,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挂图。 3、教学课件:月相形成原理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情景激疑,导入新课 请同学拿出近一个月来,每天晚上观察到的月相记录表。教师提供之前2个月的月相记录表。引导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比月相变化,做出一定的假设与推断。 引导学生推断:一个月来,每天的月相是不一样的;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等之类的结论。从而引出新课——月相。 2.提出新概念,实验验证 【引导】1.月球本身会发光吗?怎么发光的?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一半;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太阳的反射光线。) 2.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有什么关系?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3.月球是怎样运动的? (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地球公转、自转及随太阳转) 建立日、地、月三者位置的改变而形成月相的假设。 【学生活动一】 先给最前面、最后面、最左边、最右边的中间的四位学生每人一个一半涂黑的篮球,告诉他们黑板如果是太阳,手上的篮球是月球,他们该怎样举起手上的球(未涂黑的一半代表太阳

月球与月相

第三节月球与月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2.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3.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5.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6.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二、重点:月相的定义,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难点:月相的成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具使用:教学用球两个,照明光源一个。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一位同学读下列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引导学生找出三首诗的共同特点,并提问学生:你还能说出与月有关的诗句、歌词或神话故事吗? 【讲述】从古至今,月球一直是人类向往的地方,一说月亮,总会跟一些神话相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等等。那么月亮上究竟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至三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板书】 一、月球的概况: 1.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多媒体】播放月球概况的电影片段并出示相关图片

【讲述】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是谁呢,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使得更多的人想了解月球。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 【提问】月球是永恒不动的呢还是在不停地在运动?若运动,它在作什么运动? 引导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作出回答,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这种运动作一次现场模拟。 【学生活动】在教室空地以一个点画一较大的椭圆,同学甲(头较大,可看作地球)站在中心,同学乙(头较小,可看作月球)站在圆弧上,并沿着弧线作逆时针运动,让地球上的人(同学甲)观察月球(同学乙的头)的运动并描述。 【板书】 二、月球的运动 1.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讲述】因此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结合刚才的演示,让同学甲(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同学乙的头),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即只能看到乙的一只耳朵)。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4.公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计时,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讲述】月的长度可分为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因此有月大月小之分。不仅一年之中有月大月小之分,我们在不同的夜晚看月亮时,月亮的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同的,难道月亮真的也有大小之分吗。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印象,画出几种月亮的形状。并且想一想月亮的相貌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注】让同学们出示所画的图,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来。 【板书】 三、月相 1.定义: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讲述】月球之所以有不同的相貌,这与月球的运动和自身特点有关。大家都知道月球自身并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夜晚所能看到的就是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部分,又由于月亮是在绕地球运动,所以看上去形状会有所不同。不信,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教室空地上以一个点画一较大的椭圆,同学甲站在中心(相当于地球上的人),同学乙手托一只排球(相当于月球)站在圆弧上,并在墙壁上与实验者相当的高度上固定一个点光源(相当于太阳,可用灯泡),拉上窗帘,关上门,将教室变成一个暗室,关掉所有的灯,只留下点光源,让同学乙托着排球沿着弧线慢慢地作逆时针运动,让地球上的人(同学甲)观察月球(排球)上被太阳(点光源)照亮部分的形状变化(月相的变化),并选几个特殊位置要求同学甲画出照亮部分的形状(月相)。也可让其它同学站在中心位置进行观察记录,并将他们所画的月相与前面同学们画在黑板的印象中的月相对比。 【注】对比后引导同学们看书上图 2.3.6和相关内 容,然后出示月相成因的幻灯片,并对照幻灯片或 图2.3.6再次进行实验,实验时针对有代表性的位置 进行讲解。 【讲述】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对 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 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

七年级科学月相练习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课题5 月相 知识题练 感知地带 1.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1)概念: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变化的原理:月球不会自己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我们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 2.月相的变化规律 (1)月相变化的顺序: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新月。(见图3-5-1)(2)月相变化的周期:朔望月,即29.53日。 (3)记忆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知识点1 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例1 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②月球是个球体③月球自转④月球绕地球运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思路引导:月相形成的条件有两个:日地月三者位置有规律的变化和月 球本身是个不发光的球体。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析:月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周期也相同(29.53天), 这种运动规律的结果只能造成月球始终以一个面孔对着地球,并不是形 成月相的主要原因。假如月球自身发光或者是透明的球体,我们始终看 到的是满月形状时的月相,也就是月相永远不变化;由于月球绕地球公 转,造成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地球 上的观察者而言,看到的明亮月球的形状也就不同,其实月球本身始终 是半个亮、半个暗。 答案:D 题练1 我们观测到的月相是指 () A.月球的基本面貌 B.月表的起伏状况 C.月球自身的形状 题练2 月相变化的成因主要是 () A.太阳位置固定不变 B.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C.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 领悟:月相是地 球上的人们所 看到月球的不 同的视形状。实 质上在月相有 规律的变化过 程中,月球始终 以一个面孔对 着地球。

初一科学《月相》教案

初一科学《月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2、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3、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月相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月相的变化和月相变化推想月相的运动和月相的成因)。 二、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排球(一半黑,一半白)或每人准备一个乒乓球一半涂黑 2、多媒体出示图片和动画演示等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月相变化的成因及规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许多同学已知道,月球表面是什么样的,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是围绕地球转的唯一卫星,但我们对月球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 当我们在不同日子仰望夜空看月球时,它的形状又是什么呢? 其实,许多古人对这个月球的形状在诗词中就有许多描述,比如缪化子所写的一首《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娥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这首诗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他所看到的月球的形状,新月如弯弓,满月如白玉盘照亮天边大地。我们看到的月球有着圆缺的变化。在此,我们把月球在一个月中各种圆缺形状叫月相。 2、新课: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状。 出示课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这是为什么呢? (2)变化的成因及规律: 月相的变化:月球的圆缺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实验之前,我们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月相的变化是月球本身的形状在变化吗? ②月球本身会发光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亮的? ③月相的变化是伴随月球的什么变化发生呢? 问):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自西向转,而月球又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在转动过程中,月球的方位在不断的改变,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球逐渐向东移动,月相也随着不断变化。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对月相的成因作了一些推测:认为是由于太阳总是照亮半个月球,而月球又绕地球公转,因此,月相地形成是否与月球的公转有关?为了说明这些推测对不对,我们可以做如下实验: 把自己当作地球,用排球(一半涂黑,当作月球),把月球高举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月球与月相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3节月球与月相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2.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3.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5.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6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教材内容全解 一、月球的概貌 1.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是谁呢,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使得更多的人想了解月球。 二、月球的运动 1.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4.公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计时,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月的长度可分为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因此有月大月小之分。不仅一年之中有月大月小之分,我们在不同的夜晚看月亮时,月亮的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同的。 三、月相的成因 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月球之所以有不同的相貌,这与月球的运动和自身特点有关。大家都知道月球自身并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夜晚所能看到的就是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部分,又由于月亮是在绕地球运动,所以看上去形状会有所不同。 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对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被称为“新月”。又称为“朔”。 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慢慢地转向地球。当它从太阳的光辉中出现时,便出现了一丝蛾眉的弯月,此时为农历的初三、初四,因其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此后,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转向地球,当有一半亮面和一半暗面都对着地球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的界线似乎像一张弓中没有拉动的弦。此时是夏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这

七年级科学下册 4.4《月相》练习题 浙教版

4.4 月相 课堂追踪训练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 )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8.当地球上的人们能看到西部半个月面时,这个月相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9.从农历初七到二十二,月相变化情况() A.月面面积由小→大→小 B.月面面积由大→小→大 C.月亮都与太阳一起升落 D.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早 10.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相变化是月球不规则运动而产生 C.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而使月相不断变化 D.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就不会有月相变化 11.“傍晚一弯明月挂在树梢”的明月应是() A.月面朝西 B.月面朝东 C.位于东部天空 D.位于仰头正中天空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3—月相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相的概念。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知道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准备】 一半涂黑、一般涂白的排球,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1、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用软表现月相随日期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欣赏王菲的TV“月有阴晴圆缺”

讲述:大家听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有关月亮的一些什么知识? 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月相。 月亮有圆缺变化。 圆的。 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交流和评价。 通过画月亮的形状并在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补充:地球和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这几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和月球,那我们先看看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 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自于哪里?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太阳照到的一半; 太阳的反射光线。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月球与月相同步测试

第3节月球与月相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液态的水 B.空气 C.小草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 ) A.美国 B.中国 C.前苏联 D.德国 5.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 6.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正确的是( ) 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地球—太阳 D.月球—太阳—地球 7.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三 8.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可以发生在同一天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9.儿童节这天的月相可能是( )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都有可能 10.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 A.A→B→C→D→E→F→G→H→A B.E→A→G→B→F→C→H→D→E C.F→A→G→B→F→C→H→D→F D.E→D→H→C→F→B→G→A→E 11.不同类型日食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月相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月相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教学重点:1、月相的变化规律。 2、月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观察月相,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 2、教学器材:一半涂黑的篮球,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挂图。 3、教学课件:月相形成原理的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苏轼的《水调歌头》里面有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活动】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点课件】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板书】 一、月相形成原因的探究。 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引导】1.月球本身会发光吗?怎么发光的?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一半;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太阳的反射光线。) 2.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有什么关系?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3.月球是怎样运动的? (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地球公转、自转及随太阳转)建立日、地、月三者位置的改变而形成月相的假设。 【学生活动一】 先给最前面、最后面、最左边、最右边的中间的四位学生每人一个一半涂

黑的篮球,告诉他们黑板如果是太阳,手上的篮球是月球,他们该怎样举起手上的球(未涂黑的一半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要正对黑板),假设其余的同学在地球上,观察四个球的位置关系及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二】 请9位学生上讲台,按照月相实验A-H位置站立成一个大圈,其中一个人观察,边观察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位置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如图:(A)(B)(C)(D) (E)(F)(G)(H)(A) 【学生活动三】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朝黑板)然后两位同学要互相合作按月球逆时针运动的方向再次观察月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画出月球在一个月内的月相。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 1、要两个人合作,比如一个当月球,一个当地球的观察者。然后再换过来。 2、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 3、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5、先观察ACEG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这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 6、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 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比较。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把画的月相和书上的月相图用字母对应起来。 【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地球、月球运动产生的月相变化 【总结】月相变化的成因:(一)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二)由于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板书】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知道了月相形成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寻。 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 【课件演示】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 (一)月相变化是连续的 从A到E,月球明亮部分越来越大且是右半边越来越大(即光亮面在西侧)。 从E到A,月球明亮部分越来越小且是左半边越来越小(即光亮面在东侧)。

科学月相试题1

(三)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 (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 (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6)太阳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7)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大气(由内至外):光球层 (太阳黑子) 色球层 (耀斑) 日冕层 (日珥) 2、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 (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步骤及注意点 3、月球 .月球的概况: (1)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2)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3)体积和质量: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 有地球的1/81 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 么? 4、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平原和低地 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 么?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而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5.月球与地球差异: (1)月球上物体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3)在月球上听不见声音: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4)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6.月球为什么始终用一面对着地球? 答:月球自转方向与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它自转周期也与 它公转周期相同,即同步自转。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2)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