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1 函数与极限

ch 1 函数与极限
ch 1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

系式。

2、

3、

4、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6、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

极限之间的关系。

7、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8、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

极限的方法。

9、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

限。

10、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 B , C ….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 是集合M 的元素表示为a ∈M .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 ={a , b , c , d , e , f , g }.

描述法: 若集合M 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 则M 可表示为

A ={a 1, a 2, ? ? ?, a n }, M ={x | x 具有性质P }.

例如M ={(x , y )| x , y 为实数, x 2+y 2=1}. 几个数集:

N 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 N ={0, 1, 2, ? ? ?, n , ? ? ?}. N +={1, 2, ? ? ?, n , ? ? ?}. R 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 Z 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 Z ={? ? ?, -n , ? ? ?, -2, -1, 0, 1, 2, ? ? ?, n , ? ? ?}.

Q 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 },|{互质与且q p q Z p q

p +∈∈=N Q

子集: 若x ∈A , 则必有x ∈B ,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为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 A ?B 且B ?A , 则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 =B .

若A ?B 且A ≠B ,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 例如, N ≠?Z ≠?Q ≠?R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集合的运算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 ?B , 即 A ?B ={x |x ∈A 或x ∈B }.

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B, 即

A?B={x|x∈A且x∈B}.

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B, 即

A\B={x|x∈A且x?B}.

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为A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

集合运算的法则:

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

(1)交换律A?B=B?A, A?B=B?A;

(2)结合律(A?B)?C=A?(B?C), (A?B)?C=A?(B?C);

(3)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4)对偶律(A?B)C=A C?B C, (A?B)C=A C?B C.

(A?B)C=A C?B C的证明:

x∈(A?B)C?x?A?B?x?A且x?B?x∈A C且x∈B C?x∈A C?B C, 所以(A?B)C=A C ?B C.

直积(笛卡儿乘积):

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

A?B={(x, y)|x∈A且y∈B}.

例如, R?R={(x, y)| x∈R且y∈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

3. 区间和邻域

有限区间:

设a

(a, b)={x|a

类似地有

[a, b] = {x | a ≤x≤b }称为闭区间,

[a, b) = {x | a≤x

其中a和b称为区间(a, b)、[a, b]、[a, b)、(a, b]的端点, b-a称为区间的长度.

无限区间:

[a, +∞) = {x | a≤x }, (-∞, b] = {x | x < b } , (-∞, +∞)={x | | x | < +∞}.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

邻域: 以点a 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 的邻域, 记作U (a ). 设δ是一正数, 则称开区间(a -δ, a +δ)为点a 的δ邻域, 记作U (a , δ), 即 U (a , δ)={x | a -δ< x < a +δ} ={x | | x -a |<δ}.

其中点a 称为邻域的中心, δ 称为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ο

U (a , δ):

ο

U (a , δ)={x |0<| x -a |<δ}

二、映射

1. 映射的概念 定义 设X 、Y 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 使得对X 中每个元素x , 按法则f , 在Y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 则称f 为从X 到Y 的映射, 记作 f : X →Y ,

其中y 称为元素x (在映射f 下)的像, 并记作f (x ), 即 y =f (x ),

而元素x 称为元素y (在映射f 下)的一个原像; 集合X 称为映射f 的定义域, 记作D f , 即 D f =X ;

X 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 的值域, 记为R f , 或f (X ), 即 R f =f (X )={f (x )|x ∈X }.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集合X , 即定义域D f =X ; 集合Y , 即值域的范围: R f ?Y ; 对应法则f , 使对每个x ∈X , 有唯一确定的y =f (x )与之对应.

(2)对每个x ∈X , 元素x 的像y 是唯一的; 而对每个y ∈R f , 元素y 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 映射f 的值域R f 是Y 的一个子集, 即R f ?Y , 不一定R f =Y . 例1设f : R →R , 对每个x ∈R , f (x )=x 2.

显然, f 是一个映射, f 的定义域D f =R , 值域R f ={y |y ≥0}, 它是R 的一个真子集. 对于R f 中的元素y , 除y =0外, 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 如y =4的原像就有x =2和x =-2两个.

例2设X ={(x , y )|x 2+y 2=1}, Y ={(x , 0)||x |≤1}, f : X →Y , 对每个(x , y )∈X , 有唯一确定的(x , 0)∈Y 与之对应.

显然f 是一个映射, f 的定义域D f =X , 值域R f =Y . 在几何上, 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 轴的区间[-1, 1]上. (3) f :]2

,2[ππ-→[-1, 1], 对每个x ∈]2

,2[π

π-, f (x )=sin x .

f 是一个映射, 定义域D f =]2

,2[π

π-, 值域R f =[-1, 1].

满射、单射和双射:

设f 是从集合X 到集合Y 的映射, 若R f =Y , 即Y 中任一元素y 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则称f 为X 到Y 上的映射或满射; 若对X 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x 2, 它们的像f (x 1)≠f (x 2), 则称f 为X 到Y 的单射; 若映射f 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则称f 为一一映射(或双射).

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 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

设f 是X 到Y 的单射, 则由定义, 对每个y ∈R f , 有唯一的x ∈X , 适合f (x )=y , 于是, 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 到X 的新映射g , 即 g : R f →X ,

对每个y ∈R f , 规定g (y )=x , 这x 满足f (x )=y . 这个映射g 称为f 的逆映射, 记作f -1, 其定义域1-f D =R f , 值域1-f R =X .

按上述定义, 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 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 设有两个映射

g : X →Y 1, f : Y 2→Z ,

其中Y 1?Y 2. 则由映射g 和f 可以定出一个从X 到Z 的对应法则, 它将每个x ∈X 映射成f [g (x )]∈Z . 显然,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 到Z 的映射, 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 和f 构成的复合映射, 记作f o g , 即 f o g : X →Z ,

(f o g )(x )=f [g (x )], x ∈X . 应注意的问题:

映射g 和f 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 g 的值域R g 必须包含在f 的定义域内, R g ?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映射. 由此可以知道, 映射g 和f 的复合是有顺序的, f o g 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 也有意义. 即使f o g 与g o f 都有意义, 复映射f o g 与g o f 也未必相同.

例4 设有映射g : R →[-1, 1], 对每个x ∈R , g (x )=sin x , 映射f : [-1, 1]→[0, 1], 对每个u ∈[-1, 1], 21)(u u f -=. 则映射g 和f 构成复映射f o g : R →[0, 1], 对每个x ∈R , 有 |cos |sin 1)(sin )]([))((2x x x f x g f x g f =-===ο. 三、函数 1. 函数概念

定义 设数集D ?R , 则称映射f : D →R 为定义在D 上的函数, 通常简记为 y =f (x ), x ∈D ,

其中x 称为自变量, y 称为因变量, D 称为定义域, 记作D f , 即D f =D . 应注意的问题:

记号f 和f (x )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表示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之间的对应法则, 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 对应的函数值. 但为了叙述方便, 习惯上常用记号“f (x ), x ∈D ”或“y =f (x ), x ∈D ”来表示定义在D 上的函数, 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f . 函数符号: 函数y =f (x )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 也可改用其它字母, 例如“F ”, “?”等. 此时函数就记作y =? (x ), y =F (x ). 函数的两要素:

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其值域总在R 内, 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 及对应法则f .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对应法则也相同, 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 否则就是不同的.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 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 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

求定义域举例:

求函数412--=x x

y 的定义域.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 ≠0, 且x 2 - 4≥0. 解不等式得| x |≥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 x |≥2}, 或D =(-∞, 2]?[2, +∞]).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

在函数的定义中,对每个x ∈D , 对应的函数值y 总是唯一的, 这样定义的函数称为单值函数. 如果给定一个对应法则, 按这个法则, 对每个x ∈D , 总有确定的y 值与之对应, 但这个y 不总是唯一的, 我们称这种法则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 例如, 设变量x 和y 之间的对应法则由方程x 2+y 2=r 2 给出. 显然, 对每个x ∈[-r , r ],由方程x 2+y 2=r 2,可确定出对应的y 值, 当x =r 或x =-r 时, 对应y =0一个值; 当x 取(-r , r )内任一个值时, 对应的y 有两个值. 所以这方程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

对于多值函数, 往往只要附加一些条件, 就可以将它化为单值函数, 这样得到的单值函数称为多值函数的单值分支. 例如, 在由方程x 2+y 2=r 2给出的对应法则中, 附加“y ≥0”的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得到一个单值分支

221)(x r x y y -==; 附加“y ≤0”的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

得到另一个单值分支222)(x r x y y --==.

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 这在中学里大家已经熟悉. 其中, 用图形法表示函数是基于函数图形的概念, 即坐标平面上的点集 {P (x , y )|y =f (x ), x ∈D }

称为函数y =f (x ), x ∈D 的图形. 图中的R f 表示函数y =f (x )的值域. 函数的例子:

例. 函数??

?<-≥==0

||x x x x x y . 称为绝对值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0, +∞).

例. 函数??

?

??<-=>==01000

1sgn x x x x y .

称为符号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1, 0, 1}.

例 设x 为任上实数. 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称为x 的整数部分, 记作[ x ]. 函数

y = [ x ]

称为取整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Z . 0]7

5

[=, 1]2[=, [π]=3, [-1]=-1, [-3. 5]=-4.

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 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例。 函数??

??

?>+≤≤=111

0 2x x x x y .

这是一个分段函数, 其定义域为D =[0, 1]?(0, +∞)= [0, +∞). 当0≤x ≤1时, x y 2=; 当x >1时, y =1+x . 例如22

1

2

)2

1(==f ; 2 1 2)1(==f ; f (3)=1+3=4. 2. 函数的几种特性 (1)函数的有界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 数集X ?D . 如果存在数K 1, 使对任一x ∈X , 有f (x )≤K 1,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上界, 而称K 1为函数f (x )在X 上的一个上界. 图形特点是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K 1的下方.

如果存在数K 2, 使对任一x ∈X , 有f (x )≥ K 2,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下界, 而称K 2

为函数f (x )在X 上的一个下界. 图形特点是, 函数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K 2的上方. 如果存在正数M , 使对任一x ∈X , 有| f (x ) |≤M ,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界; 如果这样的M 不存在,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无界. 图形特点是, 函数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 - M 和y = M 的之间.

函数f (x )无界, 就是说对任何M , 总存在x 1∈X , 使| f (x ) | > M . 例如

(1)f (x )=sin x 在(-∞, +∞)上是有界的: |sin x |≤1.

(2)函数x

x f 1)(=在开区间(0, 1)内是无上界的. 或者说它在(0, 1)内有下界, 无上

界.

这是因为, 对于任一M >1, 总有x 1: 1101<<

x , 使

M x x f >=1

11)(,

所以函数无上界.

函数x

x f 1)(=在(1, 2)内是有界的.

(2)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y = f (x )的定义域为D , 区间I ?D . 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点x 1及x 2, 当x 1

f (x 1)< f (x 2),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加的.

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点x 1及x 2, 当x 1 f (x 2),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减少的.

单调增加和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函数单调性举例:

函数y = x 2在区间(-∞, 0]上是单调增加的, 在区间[0, +∞)上是单调减少的, 在(-∞, +∞)上不是单调的. (3)函数的奇偶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D 关于原点对称(即若x ∈D , 则-x ∈D ). 如果对于任一x ∈D , 有

f (-x ) = f (x ),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任一x ∈D , 有 f (-x ) = -f (x ),

则称f(x)为奇函数.

偶函数的图形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奇偶函数举例:

y=x2, y=cos x都是偶函数. y=x3, y=sin x都是奇函数, y=sin x+cos x是非奇非偶函数.

(4)函数的周期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 如果存在一个正数l, 使得对于任一x∈D有(x±l)∈D, 且

f(x+l) =f(x)

则称f(x)为周期函数, l称为f(x)的周期.

周期函数的图形特点: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 每个长度为l的区间上, 函数的图形有相同的形状.

3.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反函数:

设函数f: D→f(D)是单射, 则它存在逆映射f-1: f(D)→D, 称此映射f-1为函数f 的反函数.

按此定义, 对每个y∈f(D), 有唯一的x∈D, 使得f(x)=y, 于是有

f-1(y)=x.

这就是说, 反函数f-1的对应法则是完全由函数f的对应法则所确定的.

一般地, y=f(x), x∈D的反函数记成y=f-1(x), x∈f(D).

若f是定义在D上的单调函数, 则f : D→f(D)是单射, 于是f的反函数f-1必定存在, 而且容易证明f-1也是f(D)上的单调函数.

相对于反函数y=f-1(x)来说, 原来的函数y=f(x)称为直接函数. 把函数y=f(x)和它的反函数

y=f-1(x)的图形画在同一坐标平面上, 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y=x是对称的. 这是因为如果P(a, b)是y=f(x)图形上的点, 则有b=f(a). 按反函数的定义, 有a=f-1(b), 故Q(b, a)是y=f-1(x)图形上的点; 反之, 若Q(b, a)是y=f-1(x)图形上的点, 则P(a, b)是y=f(x)图形上的点. 而P(a, b)与Q(b, a)是关于直线y=x对称的.

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是复合映射的一种特例, 按照通常函数的记号, 复合函数的概念可如下表述.

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 1, 函数u=g(x)在D上有定义且g(D)?D 1, 则由下式确定的函数

y=f[g(x)], x∈D

称为由函数u=g(x)和函数y=f(u)构成的复合函数, 它的定义域为D, 变量u称为中间变量.

函数g 与函数f 构成的复合函数通常记为g f ο, 即 (g f ο)=f [g (x )].

与复合映射一样, g 与f 构成的复合函数g f ο的条件是: 是函数g 在D 上的值域g (D )必须含在f 的定义域D f 内, 即g (D )?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函数. 例如, y =f (u )=arcsin u , 的定义域为[-1, 1], 212)(x x g u -==在]1 ,2

3

[]23 ,1[?--=D 上有定义, 且g (D )?[-1, 1], 则g 与f 可构成复合函数 212arcsin x y -=, x ∈D ;

但函数y =arcsin u 和函数u =2+x 2不能构成复合函数, 这是因为对任x ∈R , u =2+x 2均不在y =arcsin u 的定义域[-1, 1]内. 多个函数的复合: 4. 函数的运算

设函数f (x ), g (x )的定义域依次为D 1, D 2, D =D 1?D 2≠?, 则我们可以定义这两个函数的下列运算:

和(差)f ±g : (f ±g )(x )=f (x )±g (x ), x ∈D ; 积f ?g : (f ?g )(x )=f (x )?g (x ), x ∈D ; 商

g f : )

()())((x g x f x g f =, x ∈D \{x |g (x )=0}. 例11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l , l ), 证明必存在(-l , l )上的偶函数g (x )及奇函数

h (x ), 使得

f (x )=

g (x )+

h (x ).

分析 如果f (x )=g (x )+h (x ), 则f (-x )=g (x )-h (x ), 于是 )]()([21)(x f x f x g -+=, )]()([2

1)(x f x f x h --=.

证 作)]()([21)(x f x f x g -+=, )]()([2

1)(x f x f x h --=, 则 f (x )=g (x )+h (x ), 且 )()]()([2

1)(x g x f x f x g =+-=-,

)()]()([2

1)]()([21)(x h x f x f x f x f x h -=---=--=-. 5. 初等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 y =x μ (μ∈R 是常数); 指数函数: y =a x (a >0且a ≠1);

对数函数: y =log a x (a >0且a ≠1, 特别当a =e 时, 记为y =ln x ); 三角函数: y =sin x , y =cos x , y =tan x , y =cot x , y =sec x , y =csc x ; 反三角函数: y =arcsin x , y =arccos x , y =arctan x , y =arccot x . 初等函数:

由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步骤所构成并可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 称为初等函数. 例如 21x y -=, y =sin 2x , 2

cot x y = 等都是初等函数. 双曲函数:

双曲正弦: 2sh x

x e e x --=;

双曲余弦: 2

ch x

x e e x -+=;

双曲正切: x

x x

x e e e

e x x x --+-=

=

ch sh th .

双曲函数的性质:

sh(x +y )=sh x ?ch y ±ch x ?sh y ; ch(x ±y )=ch x ?ch y ±sh x ?sh y . ch 2x -sh 2x =1; sh2x =2sh x ?ch x ; ch2x =ch 2x +sh 2x .

下面证明 sh(x +y )=sh x ?ch y +ch x ?sh y :

2

222sh ch ch sh y

y x x y y x x e e e e e e e e y x y x -----?

+++?-=+ 44)

()(y x y x x y y x y x y x x y y x e e e e e e e e +---++---+--++

-+-= )(sh 2

)

(y x e e y x y x +=-=+-+.

反双曲函数:

O

x

y

y =th x

双曲函数y =sh x , y =ch x (x ≥0), y =th x 的反函数依次为 反双曲正弦: y =arsh x ; 反双曲余弦: y =arch x ; 反双曲正切: y =arth x . 反双曲函数的表示达式:

y =arsh x 是x =sh y 的反函数, 因此, 从

2

y

y e e x --=

中解出y 来便是arsh x . 令u =e y , 则由上式有 u 2-2x u -1=0.

这是关于u 的一个二次方程, 它的根为 12+±=x x u .

因为u =e y >0, 故上式根号前应取正号, 于是 12++=x x u . 由于y =ln u , 故得

)1ln(arsh 2++==x x x y .

函数y =arsh x 的定义域为(-∞, +∞), 它是奇函数, 在区间(-∞, +∞)内为单调增加的.

类似地可得

)1ln(arch 2-+==x x x y , x

x

x y -+==11ln 21arth .

第 I 条 §1. 2 数列的极限

一个实际问题:

如可用渐近的方程法求圆的面积?

设有一圆, 首先作内接正四边形, 它的面积记为A 1;再作内接正八边形, 它的面积记为A 2;再作内接正十六边形, 它的面积记为A 3;如此下去, 每次边数加倍, 一般把内接正8×2n -1边形的面积记为A n . 这样就得到一系列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 A 1, A 2, A 3, ? ? ? ? ? ? , A n , ? ? ?

设想n 无限增大(记为n →∞, 读作n 趋于穷大), 即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 内接正多边形无限接近于圆, 同时A n 也无限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 这个确定的数值就理解为圆的面积. 这个确定的数值在数学上称为上面有次序的数(数列) A 1, A 2, A 3, ? ? ? , A n , ? ? ?当n →∞时的极限.

数列的概念:如果按照某一法则, 使得对任何一个正整数n 有一个确定的数x n , 则得到一列有次序的数 x 1, x 2, x 3, ? ? ? , x n , ? ? ?

这一列有次序的数就叫做数列, 记为{x n }, 其中第n 项x n 叫做数列的一般项. 数列的例子: {1

+n n }: 2

1, 3

2, 4

3, ? ? ? , 1

+n n ? ? ?;

{2n }: 2, 4, 8, ? ? ? , 2n , ? ? ?; {n 2

1}: 2

1, 4

1, 8

1, ? ? ? , n 2

1, ? ? ? ;

{(-1)n +1}: 1, -1, 1, ? ? ? , (-1)n +1, ? ? ? ; {

n n n 1)1(--+}: 2, 21, 3

4, ? ? ? , n n n 1

)1(--+, ? ? ? . 它们的一般项依次为1+n n , 2n , n 2

1, (-1)n +1, n n n 1

)1(--+.

数列的几何意义:数列{x n }可以看作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它依次取数轴上的点x 1,

x 2, x 3, ? ? ? , x n , ? ? ?.

数列与函数:数列{x n }可以看作自变量为正整数n 的函数: x n =f (n ), 它的定义域是全体正整数. 数列的极限:

数列的极限的通俗定义:对于数列{x n }, 如果当n 无限增大时, 数列的一般项x n 无限地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a , 则称常数a 是数列{x n }的极限, 或称数列{x n }收敛

a . 记为a x n n =∞

→lim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 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例如

11

lim =+∞→n n n ,02

1lim =∞→n n , 1)1(lim

1

=-+-∞

→n

n n n ; 而{2n }, { (-1)n +1}, 是发散的.

对无限接近的刻划:

x n 无限接近于a 等价于|x n -a |无限接近于0, 极限的精确定义:

定义 如果数列{x n }与常a 有下列关系: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 (不论它多么小), 总存在正整数N , 使得对于n >N 时的一切x n , 不等式 |x n -a |<ε

都成立, 则称常数a 是数列{x n }的极限, 或者称数列{x n }收敛于a , 记为 a x n n =∞

→lim 或x n →a (n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 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 例题: 例1. 证明1)1(lim 1

=-+-∞→n

n n n .

分析: |x n -1|=n

n n n 1|1)1(|

1

=--+-. 对于?ε >0, 要使|x n -1|<ε , 只要ε

1, 即ε

1>n .

证明: 因为?ε >0, ?]1[ε

=N ∈N +, 当n >N 时, 有

|x n -1|=ε<=--+-n

n n n 1|1)1(|1

, 所以1)1(lim

1

=-+-∞→n

n n n .

例2. 证明0)

1()1(lim 2=+-∞→n n

n . 分析: |x n -0||0)

1()1(|2-+-=n n

1

1)1(12+<+=

n n .

对于?ε >0, 要使|x n -0|<ε , 只要ε<+1

1n , 即11->ε

n .

证明: 因为?ε >0, ?]11[-=ε

N ∈N +, 当n >N 时, 有

|x n -0|=ε<+<+=

-+-1

1)1(1|0)

1()1(|22n n n n

, 所以0)

1()1(lim 2=+-∞→n n

n .

例3. 设|q |<1, 证明等比数列 1, q , q 2, ? ? ? , q n -1, ? ? ? 的极限是0.

分析: 对于任意给定的ε >0, 要使

|x n -0|=| q n -1-0|=|q | n -1<ε ,

只要n >log |q |ε +1就可以了, 故可取N =[log |q |ε +1]。

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给定的ε >0, 存在N =[ log |q |ε +1], 当n >N 时, 有

| q n -1-0|=|q | n -1<ε , 所以0lim 1=-∞

→n n q .

收敛数列的性质:

定理1(极限的唯一性) 数列{x n }不能收敛于两个不同的极限. 证明: 假设同时有a x n n =∞

→lim 及b x n n =∞

→lim , 且a

按极限的定义, 对于2

a b -=ε>0, 存在充分大的正整数N ,

使当n >N 时, 同时有

|x n -a |<2

a b -=ε 及|x n -b |<2

a b -=ε,

因此同时有

2

a b x n +<及2

a b x n +>,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有a =b .

数列的有界性: 对于数列{x n },如果存在着正数M ,使得对一切x n 都满足 不等式 |x n |≤M ,

则称数列{x n }是有界的; 如果这样的正数M 不存在,就说数列 {x n }是无界的

定理2(收敛数列的有界性) 如果数列{x n }收敛, 那么数列{x n }一定有界.

证明: 设数列{x n }收敛, 且收敛于a , 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于ε =1, 存在正整数N , 使对于n >N 时的一切x n , 不等式 |x n -a |<ε =1

都成立. 于是当n >N 时,

|x n |=|(x n -a )+a | ≤| x n -a |+|a |<1+|a |.

取M =max{|x 1|, |x 2|, ? ? ?, |x N |, 1+| a |}, 那么数列{x n }中的一切x n 都满足不等式|x n |≤ M .

这就证明了数列{x n }是有界的.

定理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如果数列{x n }收敛于a , 且a >0(或a <0), 那么存在正整数N , 当n >N 时, 有x n >0(或x n <0).

证 就a >0的情形证明. 由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02

>=a ε, ?N ∈N +, 当n >N 时, 有

2

||a a x n <

-, 从而

02

2>=->a

a a x n .

推论 如果数列{x n }从某项起有x n ≥0(或x n ≤0), 且数列{x n }收敛于a , 那么a ≥0(或a ≤0).

证明 就x n ≥0情形证明. 设数列{x n }从N 1项起, 即当n >N 1时有x n ≥0. 现在用反证法证明, 或a <0, 则由定理3知, ?N 2∈N +, 当n > N 2时, 有x n <0. 取N =max{ N 1, N 2 }, 当n >N 时, 按假定有x n ≥0, 按定理3有x n <0, 这引起矛盾. 所以必有a ≥0.

子数列: 在数列{x n }中任意抽取无限多项并保持这些项在原数列中的先后次序, 这样得到的一个数列称为原数列{x n }的子数列.

例如, 数列{x n }: 1, -1, 1, -1, ? ? ?, (-1)n +1? ? ?的一子数列为{x 2n }: -1, -1, -1, ? ? ?, (-1)2n +1? ? ? 定理3(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间的关系) 如果数列{x n }收敛于a , 那么它的任一子数列也收敛, 且极限也是a . 证明: 设数列}{k n x 是数列{x n }的任一子数列.

因为数列{x n }收敛于a , 所以?ε >0, ?N ∈N +, 当n >N 时, 有|x n -a |<ε .

取K =N , 则当k >K 时, n k ≥k >K =N . 于是|k n x -a |<ε . 这就证明了a x k n k =∞

→lim .

讨论:

1. 对于某一正数ε 0, 如果存在正整数N , 使得当n >N 时, 有|x n -a |<ε 0. 是否有x n →a (n →∞).

2. 如果数列{x n }收敛, 那么数列{x n }一定有界. 发散的数列是否一定无界? 有界的数列是否收敛?

3. 数列的子数列如果发散, 原数列是否发散? 数列的两个子数列收敛, 但其极限不同, 原数列的收敛性如何?发散的数列的子数列都发散吗? 4.如何判断数列 1, -1, 1, -1, ? ? ?, (-1)N +1, ? ? ?是发散的?

§1. 3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函数的自变量有几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x 无限接近x 0 : x →x 0,

x 从x 0的左侧(即小于x 0)无限接近x 0 : x →x 0-, x 从x 0的右侧(即大于x 0)无限接近x 0 : x →x 0+, x 的绝对值|x |无限增大: x →∞,

x 小于零且绝对值|x |无限增大: x →-∞, x 大于零且绝对值|x |无限增大: x →+∞. 1.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 通俗定义:

如果当x 无限接近于x 0 , 函数f (x )的值无限接近于常数A , 则称当x 趋于x 0 时, f (x )以A 为极限. 记作

lim x x →f (x )=A 或f (x )→A (当x →0x ).

分析: 在x →x 0的过程中, f (x )无限接近于A 就是|f (x )-A |能任意小, 或者说, 在x 与x 0接近到一定程度(比如|x -x 0|<δ, δ为某一正数)时, |f (x )-A |可以小于任意给定的(小的)正数ε , 即|f (x )-A |<ε . 反之,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 , 如果x 与x 0接近到一定程度(比如|x -x 0|<δ, δ为某一正数)就有|f (x )-A |<ε , 则能保证当x →x 0时, f (x )无限接近于A . 定义1 设函数f (x )在点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 如果存在常数A ,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 (不论它多么小), 总存在正数δ, 使得当x 满足不等式0<|x -x 0|<δ 时, 对应的函数值f (x )都满足不等式 |f (x )-A |<ε ,

那么常数A 就叫做函数f (x )当x →x 0时的极限, 记为

A x f x x =→)(lim 0

或f (x )→A (当x →x 0).

定义的简单表述:

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例1. 证明c c x x =→0

lim .

证明: 这里|f (x )-A |=|c -c |=0,

因为?ε>0, 可任取δ>0 , 当0<|x -x 0|<δ 时, 有 |f (x )-A |=|c -c |=0<ε ,

所以c c x x =→0

lim .

例2. 证明00

lim x x x x =→.

分析: |f (x )-A |=|x -x 0|. 因此?ε >0, 要使|f (x )-A |<ε , 只要|x -x 0|<ε .

证明: 因为?ε >0, ?δ =ε , 当0<|x -x 0|<δ 时, 有|f (x )-A |=|x -x 0|<ε , 所以00

lim x x x x =→.

例3. 证明1)12(lim 1

=-→x x .

分析: |f (x )-A |=|(2x -1)-1|=2|x -1|. ?ε >0, 要使|f (x )-A |<ε , 只要2

|1|ε

<-x .

证明: 因为?ε >0, ?δ=ε /22

ε

δ=, 当0<|x -1|<δ 时, 有|f (x )-A |=|(2x -1)-1|=2|x -1|<ε ,

所以1)12(lim 1

=-→x x .

例4. 证明21

1

lim

21=--→x x x .

分析: 注意函数在x =1是没有定义的, 但这与函数在该点是否有极限并无关系.

当x ≠1时, |f (x )-A ||21

1

|

2---=x x =|x -1|. ?ε >0, 要使|f (x )-A |<ε , 只要|x -1|<ε . 证明: 因为?ε >0, ?δ=ε , 当0<|x -1|<δ 时, 有| f (x )-A ||21

1

|2---=x x =|x -1|<ε , 所以21

1

lim

21=--→x x x .

单侧极限:

若当x →x 0- 时, f (x )无限接近于某常数A , 则常数A 叫做函数f (x )当x →x 0时的左极限, 记为A x f x x =-→)(lim 0

或f (0x -)=A ;

若当x →x 0+ 时, f (x )无限接近于某常数A , 则常数A 叫做函数f (x )当x →x 0时的右极限, 记为A x f x x =+

→)(lim 0或f (0x +)=A .

讨论:1.左右极限的ε --δ定义如何叙述?

2. 当x →x 0时函数f (x )的左右极限与当x →x 0时函数f (x )的极限之间的关系怎样? 提示: 左极限的ε --δ 定义:

A x f x x =-→)(lim 0

??ε >0, ?δ >0, ?x : x 0-δ

A x f x x =+→)(lim 0

??ε >0, ?δ >0, ?x : x 0

|f (x )-A |<ε .

A x f x x =→)(lim 0

?A x f x x =-→)(lim 0

且A x f x x =+→)(lim 0

.

例5 函数???

??>+=<-=0

10 00 1)(x x x x x x f 当x →0时的极限不存在.

这是因为,

1)1(lim )(lim 0

-=-=--→→x x f x x ,

1)1(lim )(lim 0

=+=++→→x x f x x ,

)(lim )(lim 0

x f x f x x +-→→≠.

2.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设f (x )当|x |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 如果存在常数A ,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 , 总存在着正数X , 使得当x 满足不等式|x |>X 时, 对应的函数数值f (x )都满足不等式

|f (x )-A |<ε,

则常数A 叫做函数f (x )当x →∞时的极限, 记为

A x f x =∞

→)(lim 或f (x )→A (x →∞).

类似地可定义

A x f x =-∞

→)(lim 和A x f x =+∞

→)(lim .

结论: A x f x =∞

→)(lim ?A x f x =-∞

→)(lim 且A x f

x =+∞

→)(lim .

极限A x f x =∞

→)(lim 的定义的几何意义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与连续习题及答案

1、函数 ()12 ++=x x x f 与函数()11 3--=x x x g 相同. 错误 ∵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关系相同时,则这两个函数是相同的。 ∴()12 ++=x x x f 与()11 3--=x x x g 函数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同,所以()x f 与 ()x g 是不同的函数。 2、如果()M x f >(M 为一个常数),则()x f 为无穷大. 错误 根据无穷大的定义,此题是错误的。 3、如果数列有界,则极限存在. 错误 如:数列()n n x 1-=是有界数列,但极限不存在 4、a a n n =∞ →lim ,a a n n =∞ →lim . 错误 如:数列()n n a 1-=,1)1(lim =-∞ →n n ,但n n )1(lim -∞ →不存在。 5、如果()A x f x =∞ →lim ,则()α+=A x f (当∞→x 时,α为无穷小). 正确 根据函数、极限值、无穷小量的关系,此题是正确的。 6、如果α~β,则()α=β-αo . 正确 ∵1lim =α β ,是 ∴01lim lim =?? ? ??-=-αβαβα,即βα-是α的高阶无穷小量。 7、当0→x 时,x cos 1-与2x 是同阶无穷小. 正确 ∵2122sin 412lim 2sin 2lim cos 1lim 2 02 2020=????? ? ????==-→→→x x x x x x x x x 8、 01 sin lim lim 1sin lim 000=?=→→→x x x x x x x . 错误 ∵x x 1 sin lim 0→不存在,∴不可利用两个函数乘积求极限的法则计算。 9、 e x x x =?? ? ??+→11lim 0 . 错误 ∵e x x x =?? ? ??+∞ →11lim 10、点0=x 是函数x x y =的无穷间断点. 错误 =-→x x x 00lim 1lim 00-=--→x x x ,=+→x x x 00lim 1lim 00=+→x x x ∴点0=x 是函数x x y =的第一类间断点. 11、函数()x f x 1 =必在闭区间[]b a ,内取得最大值、最小值.

高中数学《函数的极限(一)》教案

课 题:2.3函数的极限(一) 教学目的: 1.理解当x →+∞,x →-∞,x →∞时,函数f (x )的极限的概念. 2.从函数的变化趋势,理解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 3.会求当函数的自变量分别趋于+∞,-∞,∞时的极限 教学重点:从函数的变化趋势来理解极限的概念,体会极限思想. 教学难点:对极限概念如何可从变化趋势的角度来正确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 “n →∞”表示“n 趋向于无穷大”,即n 无限增大的意思n a a →∞ =有时也记作:当n →∞时,n a →a . 理解:数列的极限的直观描述方式的定义,只是对数列变化趋势的定性说明,而不是定量化的定义.“随着项数n 的无限增大,数列的项a n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列的项a n 趋近于a 是在无限过程中进行的,即随着n 的增大a n 越来越接近于a ;另一方面,a n 不是一般地趋近于a ,而是“无限”地趋近于a ,即|a n -a |随n 的增大而无限地趋近于0. 2.几个重要极限: (1)01lim =∞→n n (2)C C n =∞→lim (C 是常数) (3)无穷等比数列}{n q (1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复习提纲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复习提纲 一、函数 知识点:1、函数的定义域、性质的判断(有界性、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2、基本初等函数的表示形式 3、复合函数的分解必须会!! 4、函数关系的建立 如1、下列函数中属于偶函数的是( D. ) A. x x y sin +=; B. x x y sin 2+=; C . x x y cos +=; D. x x y cos 2+=。 2、下列复合函数由哪些基本初等函数构成? (1)x x f 2ln )(= 解:u y ln =,x u 2= (2)x y 2cos = 解:2u y = ,x u cos = (3)5)13(+=x y 解:5u y =, 13+=x u (4)3 2 1-= x y 解:3 1u y =,12-=x u (5)x y 2cos ln = 解:u y ln =,v u cos =,x v 2= 3、旅客乘坐火车时,随身携带物品,不超过20公斤免费;超过2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0.20元;超过50公斤部分再加收50%。试列出收费与物品重量的函数关系式。 解 0, 0.2(20), 2050 0.3(50)6, 50 x y x x x x ≤≤?? =-<≤??-+>? 4、某公司生产某种产品,总成本为C 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00元,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成本增加10元,又设该产品价格P 与需求量x 之间的关系为2 25x P -=,求x 为多少时公司总利润最大? 解 成本函数C (x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所以x x C 10200)(+= 收入函数x x x x x p x R 2521 )225()(2+-=?- =?= 利润函数200152 1)10200(2521)()()(2 2-+-=+-+-=-=x x x x x x C x R x L 令015)('=+-=x x L 得15=x 因为驻点唯一,又根据01)("<-=x L 可知函数最大值存在,所以当15=x 时,() L x

201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13.4 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应用

13.4 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应用 ●知识梳理 1.函数的连续性. 一般地,函数f (x )在点x =x 0处连续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函数f (x )在点x =x 0处有定义;(2)0lim x x →f (x )存在;(3)0 lim x x →f (x )=f (x 0).如果函数y =f (x )在点x =x 0处及其附近有定义,而且0 lim x x →f (x )=f (x 0),就说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 2.如果f (x )是闭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 (x )在闭区间[a ,b ]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3.若f (x )、g (x )都在点x 0处连续,则f (x )±g (x ),f (x )·g (x ),) ()(x g x f (g (x )≠0)也在点x 0处连续.若u (x )在点x 0处连续,且f (u )在u 0=u (x 0)处连续,则复合函数f [u (x )]在点x 0处也连续. 特别提示 (1)连续必有极限,有极限未必连续. (2)从运算的角度来分析,连续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运算与函数关系“f ”是可以交换顺序的. ●点击双基 1.f (x )在x =x 0处连续是f (x )在x =x 0处有定义的_________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解析:f (x )在x =x 0处有定义不一定连续. 答案:A 2.f (x )=x x πcos π cos 的不连续点为 A.x =0 B.x = 1 22+k (k =0,±1,±2,…) C.x =0和x =2k π(k =0,±1,±2,…) D.x =0和x =1 22+k (k =0,±1,±2,…) 解析:由cos x π=0,得x π=k π+2 π(k ∈Z ),∴x =)(122Z ∈+k k . 又x =0也不是连续点,故选D 答案:D 3.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在x =x 0处连续的是

函数极限(1)

习 题 1.按定义证明下列极限: (1) +∞ →x lim x x 5 6+=6 ; (2) 2lim →x (x 2-6x+10)=2; (3) +∞→x lim 115 2 2=--x x ; (4) -→2 lim x 24x -=0; (5) 0 lim x x →cos x = cos x 0 2.根据定义2叙述0 lim x x → f (x ) ≠ A. 3.设0 lim x x → f (x ) = A.,证明0 lim →h f (x 0+h ) = A. 4.证明:若0 lim x x → f (x ) = A,则0 lim x x →| f (x )| = |A|.当且仅当A 为何值时反之也成立? 5.证明定理3.1 6.讨论下列函数在x 0→0 时的极限或左、右极限: (1)f(x)= x x ; (2) f(x) = [x] (3) f (x)=?? ? ??<+=>.0,1.0;0. 0;22x x x x x 7.设 +∞ →x lim f (x ) = A,证明0 lim x x → f ( x 1 ) = A 8.证明:对黎曼函数R(x)有0 lim x x →R (x ) = 0 , x 0∈[0,1](当x 0=0或1时,考虑单侧极限). 习 题 1. 求下列极限: (1)2 lim π→ x 2(sin x -cos x -x 2 ); (2)0lim →x 121 22---x x x ;

(3) 1lim →x 12122---x x x ; (4) 0lim →x ()()3 23 2311x x x x +-+-; (5) 1lim →x 1 1--m n x x (n,m 为正整数); (6)4lim →x 2 321--+x x ; (7)0 lim →x x a x a -+2(a>0); (8) +∞→x lim ()()()90 20 70 155863--+x x x . 2. 利用敛性求极限: (1) -∞ →x lim x x x cos -; (2) 0lim →x 4 sin 2-x x x 3. 设 0 lim x x →f(x)=A, 0 lim x x →g(x)=B.证明: (1)0 lim x x →[f(x )±g(x)]=A ±B; (2)0 lim x x →[f(x)g(x)]=AB; (3)0 lim x x →)()(x g x f =B A (当B ≠0时) 4. 设 f(x)=n n n n m m m m b x b x b x b a x a x a x a ++++++++----11 101110 , a 0≠0,b 0≠0,m ≤n, 试求 +∞ →x lim f(x) 5. 设f(x)>0, 0 lim x x →f(x)=A.证明 lim x x →n x f )(=n A , 其中n ≥2为正整数. 6. 证明0 lim →x a x =1 (0B,则在某∪0 (x 0)内有f(x) > g(x). 8.求下列极限(其中n 皆为正整数): (1) - →0 lim x n x x x +11 ; (2) +→0lim x n x x x +11; (3) 0lim →x 1 2--+++x n x x x n ; (4) 0lim →x x x n 1 1-+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01函数极限与连续

1. ..sin 12lim 1.4/1/0 +++→x x e e x x x 求=+∞-∞+=-∞→,0)(lim ,),()(2.a x f e a x x f x bx 、则常数且内连续在设函数00数一考研题 ???>≤=1(B)0(A)). ( )]}([{, 1, 0, 1, 1)(3.x f f f x x x f 等于则设01数二考研题 b 满足00数二考研题 ). ( <≥>≤>><<0,0)(0,0)(0,0)(0,0)(b a D b a C b a B b a A [ ] ;; . ;;; 考研真题一 . ,}{),,2,1()3(,307.). (,00,,0,2arcsin 1)(6.112tan 并求此极限的极限存 证明数列设则处连续在设函数n n n n x x x n x x x x a x x ae x x e x f =-=<<==?? ?? ???≤>-=+02数二考研题 02数二考研题 8., lim ,1lim ,0lim }{},{},{9.则必有均为非负数列设n n n n n n n n n c b a c b a ∞ →∞ →∞ →===且,03数一考研题 )(. (D)(C)(B)(A);成立对任意n n n b a <;成立对任意n n n c b <; lim 不存在极限n n n c a ∞ →. lim 不存在极限n n n c b ∞ →. _____sin 1)1(,04 12=-- →a x x ax x 是等价无穷小与时若则,03数二考研题 . 4)(3)(2)(1)(,)1(sin ,sin )1ln )cos 1(,05.2 13lim 4.221 2等于 则正整数高阶的无穷小是比而高阶的无穷小是比时设当x n n x D C B A n e x x x x x x x x x x x -+-→=-++--→(01数二考研题 01数二考研题 ; ; ; 在__________.∞>≤>≤.1 , 11 ,0(D)1 ,01,1(C)x x ???x x ?? ?;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数学教案:13.3 函数的极限

13.3 函数的极限 ●知识梳理 1.函数极限的概念:(1)如果+∞ →x lim f (x )=a 且-∞ →x lim f (x )=a ,那么就说当x 趋向于无穷 大时,函数f (x )的极限是a ,记作∞ →x lim f (x )=a ,也可记作当x →∞时,f (x )→a. (2)一般地,当自变量x 无限趋近于常数x 0(但x 不等于x 0)时,如果函数f (x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就说当x 趋近于x 0时,函数f (x )的极限是a ,记作0 lim x x →f (x )=a ,也可 记作当x →x 0时,f (x )→a . (3)一般地,如果当x 从点x =x 0左侧(即x <x 0)无限趋近于x 0时,函数f (x )无限趋近于常数a ,就说a 是函数f (x )在点x 0处的左极限,记作-→0 lim x x f (x )=a .如果从点x =x 0 右侧(即x >x 0)无限趋近于x 0时,函数f (x )无限趋近于常数a ,就说a 是函数 f (x )在点x 0处的右极限,记作+→0 lim x x f (x )=a . 2.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0 lim x x → f (x )=a , 0 lim x x →g (x )=b ,那么 lim x x →[f (x )±g (x )]=a ±b ; 0 lim x x →[f (x )·g (x )]=a ·b ; 0 lim x x →)()(x g x f =b a (b ≠0). 特别提示 (1)上述法则对x →∞的情况仍成立; (2)0 lim x x →[Cf (x )]=C 0 lim x x →f (x )(C 为常数); (3)0 lim x x →[f (x )]n =[0 lim x x →f (x )]n (n ∈N *). ●点击双基 1.+→0 lim x x f (x )=-→0 lim x x f (x )=a 是f (x )在x 0处存在极限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2.f (x )=? ??<≥,10, 12x x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lim 1 x f x + →=-→1 lim x f (x )

求函数极限的方法

一、求函数极限的方法 1、运用极限的定义 例: 用极限定义证明: 12 23lim 22=-+-→x x x x 证: 由 2 4 4122322-+-= --+-x x x x x x ()2 2 22 -=--= x x x 0>?ε 取εδ= 则当δ <-<20x 时,就有 ε<--+-12 2 32x x x 由函数极限δε -定义有: 12 23lim 22=-+-→x x x x 2、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性质 若 A x f x x =→)(lim 0 B x g x x =→)(lim 0 (I)[]=±→)()(lim 0 x g x f x x )(lim x f x x →±B A x g x x ±=→)(lim 0 (II) []B A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x ?=?=?→→→)(lim )(lim )()(lim 0 (III)若 B ≠0 则: B A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x ==→→→)(lim ) (lim )()(lim 0 00 (IV )cA x f c x f c x x x x =?=?→→)(lim )(lim (c 为常数) 上述性质对于时也同样成立 -∞→+∞→∞→x x x ,,

例:求 4 5 3lim 22+++→x x x x 解: 4 53lim 22+++→x x x x = 25 4252322=++?+ 3、约去零因式(此法适用于型时0 ,0x x →) 例: 求12 16720 16lim 23232+++----→x x x x x x x 解:原式=() () ) 12102(65) 2062(103lim 2 23223 2 +++++--+---→x x x x x x x x x x x =) 65)(2() 103)(2(lim 222+++--+-→x x x x x x x =) 65() 103(lim 222++---→x x x x x =)3)(2()2)(5(lim 2+++--→x x x x x =2 lim -→x 73 5 -=+-x x 4、通分法(适用于∞-∞型) 例: 求 )21 44( lim 2 2 x x x ---→ 解: 原式=) 2()2() 2(4lim 2x x x x -?++-→ =) 2)(2() 2(lim 2x x x x -+-→ =4 1 21lim 2=+→x x 5、利用无穷小量性质法(特别是利用无穷小量与有界量之乘积仍为无穷小量的性质) 设函数f(x)、g(x) 满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的练习解答

一、P21:1;5 1.设),(),(∞+∞=55--A ,) ,【310-B =,写出 B A B A B A -=\,A B ,及)()\(\B A A B A A --=的表达式。 解:),5()3,(+∞-∞= B A )5,10[-=B A ),5)10,(\+∞--∞=-=( B A B A )5,10[)()\(\--=--=B A A B A A 5.下列各题中,函数)(x f 和)x g (是否相同?为什么? (1) x x g x x f lg 2)(,lg )(2== 解:不同。定义域不同,),0()0,(+∞-∞= f D ),0(+∞=g D 。 (2) 2 )(,)(x x g x x f == 解:不同。对应法则不同,即:值域不同。),0[,+∞==g f R R R 。 (3) 3 3 4 )(x x x f -=, 3 1)(-?=x x x g 解:相同。因为定义域和对应法(或值域)则相同。 (4) x x x g x f 2 2tan sec )(,1)(-== 解:不同。定义域不同,R D f = },1,0,2 { ±=+ ≠=k k x x D g π π。 二、P21:4(1)、(3)、(5)、(7)、(9);6;7(2); P22:10(1)、(4)、(5);11(1)、(3)、(5);15(1)、(3);16. 4.求下列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1) 23+=x y ; 解:32023-≥?≥+x x 。即:),3 2 [+∞-=D 。 (3)211x x y --=; 解:???≤≤-≠????≥-≠1 10 0102 x x x x 。即:]1,0()0,1[ -=D 。 (5) x y sin =; 解:0≥x 。即:),0[+∞=D (7))3arcsin(-=x y ; 解:42131≤≤?≤-≤-x x 。即:]4,2[=D 。 (9))1ln(+=x y 解:101->?>+x x 。即:),1(+∞-=D 6.设,3 ,3,0,sin )(ππ?≥

函数的极限及函数的连续性典型例题

函数的极限及函数的连续性典型例题 一、重点难点分析: ① 此定理非常重要,利用它证明函数是否存在极限。 ② 要掌握常见的几种函数式变形求极限。 ③ 函数 f(x)在 x=x 0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在 x=x 0 处左右连续。 ④ 计算函数极限的方法,若在 x=x 0 处连续,则 ⑤ 若函数在 [a,b] 上连续,则它在 [a,b] 上有最大值,最小值。 二、典型例题 例 1 .求下列极限 解:由 可知 x 2+mx+2 含有 x+2 这个因式, ∴ x=-2 是方程 x 2+mx+2=0 的根, ∴ m=3 代入求得 n=-1。 求 m,n 。 ① ④ ④ ③ ③ ② 解析:① 例 2.已知

的连续性。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由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知,在非分界点处 函数是连续的, 从而 f(x)在点 x=-1 处不连续。 ∴ f(x) 在 (- ∞,-1),(- 1,+∞) 上连续, x=-1 为函数的不连续点。 , (a,b 为常数 ) 。 试讨论a,b 为何值时,f(x)在 x=0 处连续。 例 3 .讨论函数 例 4 .已知函数 , ∴ f(x)在 x=1 处连续。 解析: ∴ a=1, b=0 。 例 5 .求下列函数极限 ① ② 解析:① ②

要使 存在,只需 ∴ 2k=1 ,故 时, 存在。 例7.求函数 在 x=-1 处左右极限,并说明在 x=-1 处是否有极限? ,∴ f(x)在 x=-1处极限不存在。 三、训练题: 2. 的值是 3. 已知 ,则 = ,2a+b=0,求 a 与 b 的值。 ,求 a 的值。 5.已知 参考答案:1. 3 2. 3. 4. a=2, b=-4 5. a=0 例 6 .设 ,问常数k 为何值时,有 存在? 解析:∵ 4.已知 解析:由 1.已知

1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答案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1.填空题: (1)函数)(x f y =与其反函数)(x y ?=的图形关于 x y = 对称. (2 )函数 2 1 ()1f x x =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 f 的定义域是[0,1],则)1(2+x f 的定义域是 {0} . (4)设b ax x f +=)(,则=-+= h x f h x f x ) ()()(? a . (5)若,11)(x x f -=则=)]([x f f x x 1- ,=)]}([{x f f f x . (6)函数2 x x e e y --=的反函数为 。 (7 )函数y =: x ≥0,值域: 0≤y <1 ,反函数: x =-ln(1-y 2), 0≤y <1 2. 选择题: (1)下列正确的是:(B ,C ) A.2 lg )(x x f =与x x g lg 2)(=是同一函数. B.设)(x f 为定义在],[a a -上的任意函数,则)()(x f x f -+必为偶函数,)()(x f x f --必为奇函数. C.?? ? ??<-=>==0,10,00,1sgn x x x x y 是x 的奇函数. D.由任意的)(u f y =及)(x g u =必定可以复合成y 为x 的函数. . (2))sin()(2 x x x f -=是( A ). A.有界函数; B. 周期函数; C. 奇函数; D. 偶函数. (3)设54)(2 ++=bx x x f ,若38)()1(+=-+x x f x f ,则b 为( B ). A.1; B.–1; C.2; D.–2. (4)函数 2 1 arccos 1++-=x x y 的定义域是( )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3函数的极限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03 一、课题:§1.3 函数的极限 二、课型:新授课 三、目的要求:1.理解自变量各种变化趋势下函数极限的概念; 2.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四、教学重点:自变量各种变化趋势下函数极限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极限的精确定义的理解与运用.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六、参考资料:1.《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 高等教育; 2.《高等数学教与学参考》,宏志主编,西北工业大学. 七、作业:习题1–3 1(2),2(3),3,6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 复习 1.数列极限的定义:lim 0,N,N n n n x a n x a εε→∞ =??>?>-<当时, ; 2.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收敛数列与其子列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学习应用上更为广泛的函数的极限. 与数列极限不同的是,对 于函数极限来说,其自变量的变化趋势要复杂的多. 一、x →∞时函数的极限 对一般函数y f (x )而言,自变量无限增大时,函数值无限地接近一个常数的情形与数列极限类似,所不同的是,自变量的变化可以是连续的. 定义 1 若?ε>0,?X >0,当x >X 时,相应的函数值f (x )∈U (A ,ε)(即|f (x )A |<ε),则称x →∞时,f (x )以A 为极限,记为lim x →+∞ f (x )A . 若?ε>0,?X >0,当x <X 时,相应的函数值f (x )∈U (A ,ε)(即|f (x )A |<ε), 则称x →∞时,f (x )以A 为极限,记为lim x →-∞ f (x )A . 例1 证明cos lim x x x →+∞0. 证 由于 cos 0x x -cos x x x ?ε>0cos 0x x -<εx <ε, 授课日期 班 次

函数的极限讲解

第二章 二、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 自变量变化过程的六种形式: 一、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本节内容: §2.2函数的极限

一、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 数的极限

x y 1 = y x o x y 1=y x o 正在演示 让我们观察一下函数当自变量的绝 对值无限增大时, 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1.当时函数的极限 x x x y 1 =∞→x

Teaching Plan on Advanced Mathematics x y 1 = y x o x y 1=y x o 易见,随着的无限增大, 小红球愈来愈 靠近于轴 , 即其函数值逐渐趋于零. x x 演 示结束 让我们观察一下函数当自变量的绝 对值无限增大时, 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1.当时函数的极限 x x x y 1 =∞→x 从该例可见:当趋于无穷大时, 趋于常数 0, 此时我们称0是函数当趋于无穷大时 的极限. x x y 1 =x x 1

Teaching Plan on Advanced Mathematics : 如果存在常数A, 使得当无限增 大时,函数趋向于A, 则称A 为函数 当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记作 或)(x f x )(x f x A x f x =∞ →)(lim )()(∞→→x A x f 注意: ?? ?--∞→+∞→∞→)()(无限增大时 当无限增大时 当x x x x x 几何上为 -∞ →x +∞ →x o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补充:函数f (x )当x →∞时的极限(描述定义)

高等数学(同济五版)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知识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一、对于函数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确定函数的两个要素: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定义域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能相互联系构成函数关系的条件,无此条件,函数就没意义。对应法则是正确理解函数概念的关键。函数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依赖关系,“y是x的函数”并不意味着y随x的变化而变化。函数关系也不同于因果关系。例如一昼夜的气温变化与时间变化是函数关系,但时间变化并不是气温变化的实际原因。y=f(x)中的“f”表示从x到y的对应法则,“f”是一个记号,不是一个数,不能把f(x)看作f乘以x。如果函数是用公式给出的,则“f”表示公式里的全部运算。 (2) 函数与函数表达式不同。函数表达式是表示函数的一种形式,表示函数还可以用其他的形式,不要以为函数就是式子。 (3) f(x)与f(a)是有区别的。f(x)是函数的记号,f(a)是函数值的记号,是f(x)当x=a时的函数值。 (4)两个函数,当其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一样时,此二函数才是相同的。 二、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对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并不是函数都具有这些特性,而是在研究函数时,常要研究函数是否具有这些特性。 (2) 函数是否“有界”或“单调”,与所论区间有关系。 (3)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如果f(x)是奇函数,则f(0)=0。存在着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例f(x)=0。f(x)+f(-x)=0是判别f(x)是否为奇函数的有效方法。 (4) 周期函数的周期通常是指其最小正周期,但不是任何周期函数都有最小周期。

求极限的13种方法

求极限的13种方法(简叙) 龘龖龍 极限概念与求极限的运算贯穿了高等数学课程的始终,极限思想亦是高等数学的核心与基础,因此,全面掌握求极限的方法与技巧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要求。本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求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各种方法,供同学参考。 一、利用恒等变形求极限 利用恒等变形求极限是最基础的一种方法,但恒等变形灵活多变,令人难以琢磨。常用的的恒等变形有:分式的分解、分子或分母有理化、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某些求和公式与求积公式的利用等。 例1、求极限 )1...()1)(1(22 lim n a a a n +++∞ → ,其中1

例2、求极限1 1lim 1 --→n m x x x ,其中m,n 为正整数。 分析 这是含根式的(0 0)型未定式,应先将其利用变量代换进行化简,再进一步计算极限。 解 令11,1 →→=t x x t mn 时,则当 原式=m 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m n n m m n n t m n t =++++++=+++-+++-=----------→→1...1...)1...)(1()1...)(1(lim 11lim 2121212111 三、利用对数转换求极限 利用对数转换求极限主要是通过公式,ln v u v e u ?=进行恒等变形,特别的情形,在(∞1)型未定式时可直接运用v u v e u ?-=)1( 例3、求极限o x →lim x x 2csc ) (cos 解 原式=o x →lim 2 1sin sin 21 lim csc )1(cos 2202 - --==→e e e x x x x x 四、利用夹逼准则求极限 利用夹逼准则求极限主要应用于表达式易于放缩的情形。 例4、求极限∞ →n lim n n n ! 分析 当我们无法或不易把无穷多个因子的积变为有限时,可考虑使用夹逼准则。 解 因为n n n n n n n n n o n 1121!≤?-??=≤ , 且不等式两端当趋于无穷时都以0为极限,所以∞ →n lim n n n ! =0 五、利用单调有界准则求极限 利用单调有界准则求极限主要应用于给定初始项与递推公式

(完整版)大一高数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由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到了17世纪,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成为自然科学的中心问题.与之相适应,数学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被称为“高等数学时期”的新时代,这一时代集中的特点是超越了希腊数学传统的观点,认识到“数”的研究比“形”更重要,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对“无限”的研究,由常量数学发展为变量数学,微积分的创立更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微积分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 极限是研究函数的一种基本方法,而连续性则是函数的一种重要属性.因此,本章内容是整个微积分学的基础.本章将简要地介绍高等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重点介绍极限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性质,以及与极限概念密切相关的,并且在微积分运算中起重要作用的无穷小量的概念和性质.此外,还给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极限.随后,运用极限的概念引入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它是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连续变化这一现象的数学描述. 第一节 变量与函数 一、变量及其变化范围的常用表示法 在自然现象或工程技术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有一种量,在考察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可以取得各种不同的数值,我们把这一类量叫做变量;另一类量在考察过程中保持不变,它取同样的数值,我们把这一类量叫做常量.变量的变化有跳跃性的,如自然数由小到大变化、数列的变化等,而更多的则是在某个范围内变化,即该变量的取值可以是某个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数.变量取值范围常用区间来表示.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为,a b ????,即 ,{|}a b x a x b =≤≤????; 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为(,)a b ,即 (,){|}a b x a x b =<<; 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叫做左(右)开右(左)闭区间,记为 (,a b ?? (或),a b ??),即 (,{|}a b x a x b =<≤?? (或),{|}a b x a x b =≤

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限和连续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1.1 函数 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 定义域: D(f), 值域: Z(f). 2.分段函数: ?? ?∈∈=21)()(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 4.反函数: y=f(x) → x=φ(y)=f -1(y) y=f -1 (x) 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 y=f -1(x), D(f -1)=Y, Z(f -1)=X 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 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 3.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函数:f(x+T)=f(x), x ∈(-∞,+∞) 周期:T ——最小的正数 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 ∈(a,b) ㈢ 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 , (c 为常数) 2.幂函数: y=x n , (n 为实数) 3.指数函数: y=a x , (a >0、a ≠1) 4.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a ≠1)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y=arctan x, y=arccot x ㈣ 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1.复合函数: y=f(u) , u=φ(x) y=f[φ(x)] , x ∈X 2.初等函数:

答案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A 【分析】 本题可直接推证,但最简便的方法还是通过反例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详解】 方法一:任一原函数可表示为 ?+=x C dt t f x F 0 )()(,且).()(x f x F =' 当F(x)为偶函数时,有)()(x F x F =-,于是)()1()(x F x F '=-?-',即 )()(x f x f =--,也即)()(x f x f -=-,可见 f(x)为奇函数; 反过来,若f(x)为奇函数,则? x dt t f 0 )(为偶函数,从而 ?+=x C dt t f x F 0 )()(为偶函数,可见(A)为正确选项. 方法二:令f(x)=1, 则取F(x)=x+1, 排除(B)、(C); 令f(x)=x, 则取F(x)=2 2 1x , 排除(D); 故应选(A). 【评注】 函数f(x)与其原函数F(x)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已多次考查过. 请读者思考f(x)与其原函数F(x)的有界性之间有何关系? 2. D 【分析】 显然x=0,x=1为间断点,其分类主要考虑左右极限. 【详解】 由于函数f(x)在x=0,x=1点处无定义,因此是间断点. 且 ∞=→)(lim 0 x f x ,所以 x=0为第二类间断点; 0)(lim 1=+ →x f x ,1)(lim 1 -=- →x f x ,所以x=1为第一类间断点,故 应选(D).

【评注】 应特别注意:+∞=-+ →1 lim 1x x x ,.1 lim 1-∞=-- →x x x 从而 +∞=-→+ 1 1lim x x x e ,.0lim 1 1 =-→- x x x e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x →∞时,分母极限为令,不能直接用商的极限法则。先恒等变形,将函数“有理化”: 原式 = 2 1111lim )11() 11)(11(lim 0 =++=++++-+→→x x x x x x x . (有理化法) 9 D 10 C 解 原式 16 1821lim )2()cos 1(tan lim 32 030=?=-=→→x x x x x x x x . ▌ 注 等价无穷小替换仅适用于求乘积或商的极 的每项作等价替换,则 原式0)2(l i m 3 =-=→x x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