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田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受教育部高教司的委托,对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进行了分析。本分析包括四个部分:我国教学改革的背景、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概况、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关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等。虽然,2005年的教学成果奖评选已经结束,但这些成果对我国高校今后的教学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毫无疑问,高等学校的改革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可以说,教育系统本身――社会环境――国际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

1.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知识的革命为基础的,新技术使我们的学校教育面对一个全新环境,它不仅正在改变着高校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也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与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全球化。虽然全球化主要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但知识领域的全球化也正在形成。

国际学术标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国际留学生市场的竞争、国际合作办学、国际文凭与资格证书的互认等都是教育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2.市场机制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及其相关的制度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市场在高校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大包大揽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如学生由“包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自主就业”;由“福利上学”转变为“缴费上学”等。拓宽培养口径、增强毕业生适应能力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始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发生了历史巨变。在过去的26年中,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发展。2000年以来,我国的人均GDP超过了1 000美元,经济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高教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张,凸现了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图1表明,本次获奖情况的区域分布非常不均,东部地区的高校获得了绝对多数的奖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各区域内部的分布也高度不均,如东部地区的奖项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地,而同处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福建、山东所获奖项则相对较少,海南省甚至一项都没有获得;中部地区主要集

中在湖北、湖南两省,其他如山西、安徽、江西等地则较少;西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规模得以持续扩张。2004年,我国高等学校在学总人数达2 000多万人,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9%以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如此庞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保障相应的质量成为所有高校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教学评价、教学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跨专业培养等成为新的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二、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概况

2005年7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和名单。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9项,二等奖537项。这里我们就这599项获奖成果的获奖学校区域分布、学校所属、学校层次、项目类型、学科分布等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1.获奖单位的区域分布概况

关于获奖单位的区域分布,我们统计的原则是按照获奖者的排序,取排名第一的获奖者所在单位进行分析,不重复计算。关于区域划分,目前中国有各种分类方法,这里我们按照政府年度统计的办法,按地理位置,把中国分为三大区域:东部、中部、西部①。

本次特等奖共三项,按照学校所在区域划分,全部在东部地区,而且集中分布在北京市。本次一等奖共59项,按照区域划分,东部44项,中部6项,西部9项。从二等奖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为325项,中部为116项,西部为96项。具体分布

情况见图1。部地区则基本集中在陕西、四川和重庆,其他省区如云南、甘肃、宁夏、新疆、贵州、广西等都只有一到几项,而青海、西藏等地则一项也没有。

这种分布状况,反映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经济发展水准、经济改革的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经济改革力度大的地区,教学改革也相对走在全国的前列;相应的,经济发展滞后也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区域内的分布不均也表明,这种分布与传统上我国的高等学校布局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西安、沈阳等高校集中的地区一般获奖的项目也比较多。

2.获奖单位的所属、层次与学校类型分布

本文所说的所属是指获奖单位属于什么部门,即该校是国家部委所属学校、军事学校、地方政府所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层次是指学校属于研究型大学(本文指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学校(本文指没有设立研究生院,但属于“211工程”的学校),还是教学型学校(本文指非“211工程”学校);类型是指学校属于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

以上统计表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但从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所属的高校获奖数额除特等奖以外,一、二等奖分别占一、二等奖总额的64.4%和53.3%,而教育部所属的高校为巧所,仅占全国各类高校的4.2%。与教育部所属学校情况相反,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94.0%左

右,而获得的一等奖仅占18.6%,二等奖也只有35.2%,民办高校获得的一、二等奖各只有1项。

同时,如果我们把我国的高等学校层次按上文的分类法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类的话,研究型大学获得了69.5%的一等奖、49.3%的二等奖,教学――研究型大学获得了5.1%的一等奖、12.1%的二等奖,教学型学校获得了25.4%的一等奖和38.5%的二等奖。因此,本次教学成果奖在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研究型大学获得了总奖项的51.3%。

如果按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来划分,普通本科院校则占有了91.5%的一等奖和95.2%的二等奖,高职、高专获得的奖项仅占一、二等奖的8.5%和4.8%。而在2004年全国1 731所高校中,本科学校的比例为39.5%,高职、高专学校占60.5%。也就是说,占全国普通高校数60.0%的学校仅获得了整个奖项的5.2%。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2005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布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主要集中在教育部所属的学校;从学校的层次来看,主要集中在研究型大学;从学校的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而地方学校、一般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获得的奖项相对很少。

以上的结果说明:一方面,这些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大的学校主要是那些教学、科研水平比较高的学校,而相对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