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现状问题之思考

关于中国教育现状问题之思考
关于中国教育现状问题之思考

关于中国教育现状问题之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成绩的背后,尤其是我国即将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经济时期,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国家对教育的需求该怎样解读平衡呢?本文通过社会调研及媒体评述针对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旨在阐述中国新经济发展时期教育应该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尽可能地使人才培养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公平化。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状思考

又是一年国家高考时,路过高考点,考生家长顶着烈日守候在考场外,心中期许着子女的金榜题名,寄托着未知的将来。四年后将有多少人为找到理想的职业而思考呢?又有多少人能为谋得一份工作而思考呢?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该为中国教育现状把脉之时了。

一、九年义务教育现状公平教育之思考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是一个法律概念,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因此,教育公平问题更多地反映在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社会问题上。由于社会现实中存在着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每个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必然有所不同,而政府发展教育就是要努力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社会阶层的教育现状,尽最大可能实现教育机会均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 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今的教育改革并未真正解决,反而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中国教育何去何从,如何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是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普通民众所应关注的。我们相信, 只要理性地思考, 扎实地实践,中国教育就一定会走出困惑,步入新的天地! 关键词:中国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从古至今, 教育在人类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与个人的人格发育、品质形成、知识增长有关, 也与文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有关。中国社会现在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青少年犯罪率偏高;腐败问题严重;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没有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很多中国人科学素质缺乏,迷信,盲从,没有明确的精神支柱,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心理焦躁等。社会问题是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教育问题体现了社会问题,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途径。 一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相当复杂,剪不断,理还乱,但只有厘清问题理出头绪,才能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那么.当前教育领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从宏观角度看: 首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 其次有限的教育投入还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教育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四宏观的教育决策有随意化的倾向导致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就幼儿教育而言,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幼儿从事的活动本应是“游戏” 而非“学习” ,对幼儿而言,培养良好的体质,发展健全的心智与塑造完善的人格,才是幼儿教育的使命。认知潜能的过度开发造成儿童智力过早成熟与定型: 情感与意志品质的被忽视. 导致其心智发展的片面与失衡。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仅造成儿童发展的片面化,也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就基础教育而言,首先,教育不均衡与不公平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仍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不和谐音; 其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仍任重道远: 第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来看,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都越来越突出。 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教育的步伐才能坚实稳健.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相对葵缩,这造成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低素质和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国产业优化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应是高等职业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就高等教育而言,近年来“大众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学学院如花开” ,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带来效益

中国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oc

中国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当前我国法律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当前,法律教育开始于大学阶段,无论是本科院校亦或专科都设有法律类的专业,当然所谓正规的法律教育应该是在本科院校里进行的。在本科阶段,采取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堂下听课的这种板书式教学,属于一种“通识性”与“基础性”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外,毕竟学生是初涉法律领域,懂得的仅仅是一些杂乱的法律意识与心理,没有一套经过系统训练的法律思维和一定量的法律知识。但是如果经过了四年的大学法律教育进入研究生之后,还是依然如此哪就有点问题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吕忠梅教授,在其《从本科生到硕士生》一文中谈到:一般来说,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完成法律的“通识”教育或 “共性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从“知识”走向“能力”,它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要完成法律的“专业教育”或个性养成,个人“学风”、“文风”初显。接着作者指出:令人十分痛心的问题是,有的学生虽然进入硕士生行列,但各方面依然停留在本科阶段,不能理解为什么都是要给学生开列书单,满足于课堂上听课获得的知识,很少自己读书,从来不做笔记,更不动手写文章。其实这种令人十分痛心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有我们国家现存教育体制以及学校和导师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率的连连下降以及毕业生收入的减少,社会对大学生生, 尤其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前途尤为关注。今年6月10日,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 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在京发布。报告介绍,2008 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就业率最差的专业是法律和哲学,更是将近几年的这种关注引向深入,从某种程序上讲,如果哲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低,还可以从专业理论性强方面寻找理由的话,哪作为一个实用性的法律类专业,法律是一门“世俗”的学科,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推进的大潮下,需求量必定大增,应该不至于此。 在我国高校一直以来是以扩招为总体趋势的,法律类专业更是如此,于是乎在经过了近几年短短的迅猛扩招之后终于“积劳成疾”,法律类专业已经连续两三年在一类学科中就业率垫底,甚至倒数第一。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根据国外的经验,法律类是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村的,不能是就业率论英雄,但如今的事实是在我国所谓的“社会精英”在经过了专门教育出了校门后,连工作都没有着落、成了问题,精英更是谈不上。于是法律专业就业的话题也就一直为人们所探讨,不容否认的是法律类专业的招生是很热的,但就业却十分不理想,这种热招生冷就业的局面,以致于在2006 年关于取消本科法学专业设置的说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法学专业缘何由香饽饽变成烫手的山芋?造成这些困境的又究竟是什么原因?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曾说过,中国法学教育存在四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总体定位不清,法学教育到底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这个定位没有弄清;第二,法学教育到底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这个目标没有弄清;第三,法学教育现在的低起点与法律职业高素质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怎样克服这个矛盾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道路来解决;第四,法学教育到底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或者是二者兼有这个问题含混不清。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中国法学教育还存在两个根本性缺陷,一是中国法学教育当中缺乏司法伦理的训练。不具有司法伦理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是很危险的;二是中国法学教育当中缺乏职业技巧培训。没有职业技巧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就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普遍而言,在任何职业群体中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我国的法律类专业来说这两方面的基本素质都是缺乏或不足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不一而足,笔者试图将近几年,社会学者、专家教授等关于我国法律类专业学生就业率及收入下降的几大原因予以总结并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我个人的看法,以期能够对我们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及高校对于法律类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我国法律教育需要反思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育模式缺乏 据我个人的体会与感受,我们国家大学法律教育(包括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大的缺憾是:教学过程以及课下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引导与培养。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世界上的唯一,而这种唯一性决定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某些特殊之外,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这种个人的特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

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新时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宣恩县教育局喻明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特别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免费入学,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催生新教育时代 从全国来看,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的投资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2)农业税取消以后,规范了农村中小学收费,取消了“三提五统”和教育附加、教育集资等加重农民负担的一些不合理收费。(3)教育管理体制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转变为“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由以乡镇管理为主改为以县为主管理。(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07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入学进入免费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以来,教育投入由老百姓自己负担为主的历史结束。(5)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6)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新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短缺状况日显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高、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职业院校。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2)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对农村教育却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或其他留守的亲属,有的甚至是全部交给学校。我们全县仅留守儿童据统计达40%左右。这一时期的农村学校承担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责任。(3)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子女获得好的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或支撑。这是新时期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人们不满足于教育的现状,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教育多样化

最新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 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今年的诺贝尔奖结果已经出来了,但是我国却没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我国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从我国国情上来说。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人口众多,很难实现真正的小班教学,在人口众多的地区,一名老师要负责的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同学。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最多的也只是尽力做到公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放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去重点关心那些成绩好的,讨老师欢心的同学。这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芬兰的教育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在芬兰,没有平民和贵族学校之分,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配备一样的师资,而且他们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中生和学习迟缓者身上。芬兰的老师说“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迟缓的人身上,不让一个人落后。而在中国,却不一样,老师是放弃那些学习差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好的少数同学的身上。这样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方面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传统的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是重视家庭利益,讲求尊重自己的祖辈,这种思想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在家里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过分依赖老师,崇尚老师的权威,一方面师生难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因循守旧,固

知乎精选:中国教育行业的现状

中国教育?业的现状 ?章来源:短书平台 现如今,教育培训市场?爆,?论是??还是?孩都是需求个体,组成了?个庞?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不?为奇。“教育培训业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的观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共识。培训产业利润逐年稳步增?,企业规模不断扩?,但质量参差不?。培训?业是?个?常诱?的?业,培训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业整体发展速度增?快。但和发达国家相?,国内从事培训业务的公司规模?、数量多,“?市场,?作坊”现象?常突出。在中国?化背景下?旦经济发展到?定程度(城市?均GDP达到5万元左右),中?学课外辅导市场?定会呈现快速增?的繁荣景象,如果再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便会出现前?所描述的?爆场?。然?,在这光鲜的?爆背景下,教育培训?业是否做好了?够的准备去健康地成?? 中国培训业规模速度递增不断提?,截?2017年,全国?、中型培训机构2万余家,中国教育培训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业企业办班,开始逐步扩?到社会?量、培训公司或个?办学等。同时,随着外资企业不断进?中国市场,以及留学?数的不断攀升,众多外资培训机构也陆续进?中国,与国内????的培训机构展开竞争。教育培训市场增速放缓,增量扩增加?。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消费规模预计达到4301亿元,其中不包括潜在消费的数量,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加上素质教育的深?,中?学教育市场的课外培训辅导将更受?睐,潜??,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 中国产业调研?发布的2018-2025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认为,培训教育业的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主要教育培训连锁品牌的店铺增?率约26%。连锁不再只是通常意义上零售、餐饮等?业所专?的经营模式,教育连锁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公众所认知与认同。教育培训?业的三??柱就是IT、英语和少?培训。有80%的企业采?连锁发展的模式,其中采?直营加特许连锁发展占60%,从截?2017年中国教育培训产业来看,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是适合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在国际上特许经营成功率达到95%,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就是社会资源与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与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就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

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就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就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与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与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现状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736585.html, 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现状浅析 作者:杜文姬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4期 摘要:本文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受教育水平的现状,进一步根据不同年份的截面数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受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及城乡差异。同时依托上述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五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教育水平城乡差异问题对策 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迅速掌握先进技能、把握发展机遇,从而达到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此外,教育事业还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可用人才的重任。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2006年新的《义务教育法》的提出,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日趋完善,这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不断摸索和调整,当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从而以此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技术路径方面则主要是通过中考、高考等国家级考核制度的层层选拔,从而为国家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以此实现教育制度预期的目标[1]。 一、受教育水平现状 随着全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当中文盲率降低至4.99%,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达到27.84%,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口占比为 67.17%。其中,东部地区文盲率为4.05%,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为30.95%,小学初中 受教育水平占比为65%;中部地区文盲率为4.82%,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为27.07%, 小学初中受教育水平占比为68.11%;西部地区文盲率为6.80%,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 为23.19%,小学初中受教育水平占比为70.01%(表1)。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较高,且文盲率最低,中部地区文盲率和受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与全国值相比变化不大,而西部地区虽然受义务教育水平占比最高,但文盲率和高等教育占比与全国值相差甚大,说明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依然十分被动①。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城乡师资水平分配不均无可争议,农村的教学水平相较与城市,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同一城市的学校同样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重点学校”来说,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配置都比一般学校优越。这就使得重点学校越来越强而一般学校越来越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家长花钱为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 另外,除了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大学在录取学生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样的不公平体现在“区域保护”等方面。例如,上海的考生在考上海的大学时相较于非上海考生来说要容易的多,北京的考生在考北京的大学时要比非北京考生容易的多。而这就出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数量多,考生少,考生容易考的现象,而对于山东、河南、广东、浙江等高考大省却有重点大学数量少、考生多的现象。因此,诸如此类的高考大省的考生要比上海、北京等地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一个相对于优秀的学校。 现状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院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最近这几年,到处盛传着“读书无用”“毕业等于失业”等说法,很显然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却能从这一现象中看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失望。“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原因无非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调又太缓慢了。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本事”,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无法生产出于公司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大部分毕业生走出学校后发现:专业知识没学好,没有一技之长,也没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只能等着失业。中山大学一会社会学教授曾说:“目前许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看人才市场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要在人才市场消化,这就造成一时难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非专业技能,而更多的大学追求高等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事业对于维护历代统治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莫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体制的相应改善,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可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分析如下: 1、高考“弃考”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弃考的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已经开始改变。今年有上百万名应届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84万,“弃考一族”的壮大速度惊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却跌破了千万,只有950多万。在济南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到2010年的弃考的增加率为20%。弃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在快速度地提升。 2、高分并不是高成就 针对高考还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9年33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在此我们思考,我们精心教育才铸就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去了社会就失效了呢? 3、在小学等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和英国专家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我将我所认为的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汇总如下: 1、针对高考现状: (1)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的质量下降,人们对大学有点失望 (2)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3)有些人认为上大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不合算 (4)花四年时间上大学不如提前学得一技之长更有效。 2、针对小学等基础教育现状: (1)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弱,而学习负担沉重很容易使他们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2)父母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小学生压力。 (3)存在认为学习成绩高就行了,有了学习成绩就有了一切的错误认识。 (4)学校单纯为了更高的升学率而加大对学生的课内知识重视,只顾眼前学校利益,而不管学生的长远发展。 以上原因只能称为直接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根本上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而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然而,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一下方面: 1、传统的高考模式使中国教育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屏障 这些年,虽然国家一直在喊着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因为考试评价机制没有先行改革,高考这根魔棒仍然迫使中小学校紧紧抓住应试教育不放。这就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我以为中国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停留在嘴上,没有付诸具体的实际行动,就因为高考这个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丝毫改进。 2、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财政投入不足问题 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中西

对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键字:基础教育农村师资力量教学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 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显而易见的是,在基层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教育机构处于重要地位。 在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解读我国基层教育现状,不可否认,它有着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然而,在当今社会,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就本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和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从基层入手,从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工人入手,对他们及他们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面的调研、思考和分析,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带动起中国的基层教育。 一,家庭教育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孩子之前,更应该教育好家长。青少年个性发展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有些家长

极力全方面保护孩子,一味地满足子女任何需求,久而久之,养成孩子骄横、惟我独尊等不良习性,便会任性而为。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社会性活动,对子女疏于教导,放任自流,父母和子女间冷漠,互不关心,使孩子在不良环境的诱惑下走上歪路。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便用“不打不成才”的歪理教育子女,使子女身心健康受到创伤,对家庭产生恐惧感,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不良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向变态方向发展。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有关教育人士分析,人的教育,尤其是在心理、性格、品德、求知欲、上进心等内在素质形成上,很大部分都来自家庭教育。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另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一个人最初的十几年差不多大部分都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教育也是我国基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一下我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口号响亮的素质教育,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详细说来,我市的教育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逐年加大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不断加强,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纵观我国20多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 这个认知不足,指的既是校方也有学生本身。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于是在部分学校及家长的观念中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为本的思想,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时之需。因此,对心理学不加重视,甚至将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混淆,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导致心理学形如虚设,成为了形式主义。 二、师资力量薄弱 正是由于一中所提到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于是,校方在招收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时,也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考核和审查,准入门槛过低,造成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水平很低。同时,我国劳动部门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时,考核与国外相比也极为简单轻松,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

响,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技术、手段等多数是移植甚至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一套,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这样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往往难以消除。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 无论是政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管还是学校内部的监管,检查评估次数过少表明了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对社会层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的检查评估就更少了。我国虽开设了“心理咨询师”等的职业执照制,但由于缺少对师资认定和培训工作的有效监管,导致准入条件过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且对从业过程也缺少监管,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教育质量很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一、通过各方面渠道加强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德育要进行严格区分。加大宣传力度,让校方、家长均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审核和考查,完善学校招聘审核制度,切忌鱼目混珠。 三、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力度,严格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满足越来越高的师资需求; 四、发展本国心理测量的技术水平,不再依赖于西方,生成完全适合我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心理测量体系,从而尽量避免了测量结果的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