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

2010051131 张勤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钢琴教育不断升温。然而当前我国钢琴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的功利心太强、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封闭等。针对当前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笔者以钢琴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钢琴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琴;教育;现状;反思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citizens, piano education continues to heat up. However, China's current piano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Mainly in the heart of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o utilitarian, the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 teaching a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being closed. F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piano education, I studied piano education, piano education for our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eflection, and propose concrete measures in ord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iano education help.

Keywords: piano; Status;; education reflect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 (3)

二、我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钢琴教学上“重技轻艺”的倾向 (4)

(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封闭 (5)

(三)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5)

(四)音乐性的消失 (6)

(五)学习目的功利性 (7)

三、由我国钢琴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7)

(一)《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以音乐 (7)

(二)钢琴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 (8)

(三)引进和培养名师,提高我国师资水平 (9)

(四)改变招生体制,提高我国招生标准 (10)

(五)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 (10)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一、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

自1987年,中国内地引进业余钢琴考级制度以来,学习钢琴的热潮就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在所学乐器的调查一项中,钢琴的学习比例在所有乐器中占42%。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际钢琴比赛的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演奏家的身影,朗朗、李云迪、陈萨等一批年轻新秀的名字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中。在为自身创造辉煌的同时,他们的成功也吸引着无数钢琴爱好者崇拜的目光,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成千上万家庭对于子女“朗朗式未来、李云迪式未来”的梦想与希望,这种愿望对钢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1]。钢琴教育在全国普及速度之快是令人震惊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钢琴拥有量的数据变化中深切地感受到。

图1 2002年至2012年中国城镇家庭平均每百户钢琴拥有量数据图从上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1年起,中国家庭钢琴拥有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并不影响整体的增长态势,这不仅说明中国钢琴销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学琴人数也同时增加,钢琴教育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家长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与重视使得学习钢琴的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已经成为钢琴消费的重要群体。

钢琴考级人数的变化以及琴行、艺校等培训机构的增加同样可以说明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据调查,上海市钢琴考级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最初参加钢琴考级的只有几十人,但是现在,这个数量已经发展将至5万人,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市家庭钢琴拥有量已经达到10万台,130多家

大大小小的琴行遍布深圳的大街小巷[2]。名的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先生在对世界很多国家的钢琴教学情况做出一番详细考察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钢琴学习热度上升最为迅猛的一个国家。当他受邀到祖国大陆举办演奏会或进行钢琴讲学时,场场爆满的景象带给他无限地感慨。几乎每到一个城市,他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钢琴热”给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所带来的影响。关于琴童的数量,刘诗昆谈到目前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此外,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将器乐学习纳入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客观上为钢琴教育的大力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以看出,钢琴教育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机遇与风险常常是并存的。尽管“看上去很美”,这种高速率的普及与推广却仍然使钢琴教育遭遇了许多不可避免的负面问题,如钢琴艺术的严谨性正在慢慢地消失殆尽、钢琴教育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技术等种种不容乐观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些不协调的景象使钢琴教育市场变得一片混乱,钢琴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也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和不满[3]。本论文将针对邢台地区的钢琴教育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期望以此为切入点,对其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

二、我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钢琴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一)钢琴教学上“重技轻艺”的倾向

传统的音乐教育习惯于以音乐技能知识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唯技艺论成为学生所追求的专业目标。在课程上大多是音乐院校各种专业的翻版与浓缩,缺乏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应具备的美育特质。在对音乐美感的表现、领悟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上,缺少应有的延伸与结合,致使“重技轻艺”的倾向在一些技术课和理论课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多音乐学院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中,都是以培养钢琴表演人才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这种偏向,既脱离了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也偏离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整体目标,同时也违背了培养从事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人才的目的[6]。

(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封闭

目前我国钢琴教育多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于“钢琴童军”来说略显枯燥,趣味性不强。在业余钢琴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学琴兴趣的消失,而对学习有抵触情绪。针对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才会有学琴的动力。教师可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并存的教学方式,在一段时间的一对一授课后开一个小型音乐会,也可以增加合作性曲目,比如四首连弹、八手连弹、协奏曲,这既可以使学生间加强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现场演奏水平。此外,由于成人学习钢琴在理解力与主观能动性方面都强于儿童,所以教学方式与内容更应有别于儿童。比如成人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课、集体课等形式,通过集体讲说、重点示范、个别发现问题再纠正的方式达到授课效果。我国现在的钢琴教育大多是把钢琴与其他乐器孤立开来,忽视了钢琴与其他乐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曲目。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贯穿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鼓等许多乐器声音,如果学生对这些乐器声音不熟悉,那就不能更好地体会弹奏及触键的感觉;再如赵晓生先生所作的中国钢琴曲《冀北笛音》,是根据河北《五梆子》的曲调改变而成,由笛笙合奏,如果学生不熟悉笛笙的声音特点,在弹奏时对于曲子描述的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情感和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是很难把握的[7]。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拓展艺术面,了解管弦乐、声乐、交响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熟悉包括民族乐器在内的各种乐器声音。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钢琴属于西洋乐器,了解民族乐器对学生学习钢琴没有太大的帮助,笔者认为,了解民族音乐风格和民族乐器声音特点对演奏中国钢琴曲有很大帮助,尤其一些由民族音乐改变的钢琴曲,领会民族古韵是弹奏好这些曲目的关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三)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时代要求我国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一些学校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考核,音乐教师也不例外,我国音乐教师(特别是钢琴专业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除了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知识性部分以外,还有专业技能性部分,而技能部分是靠不断的学习

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因此,我国钢琴教师在此情况下出现一系列问题:①由于扩大教育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②一部分教师由于课时量大大增加,忙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及其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长此以往,钢琴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无法提高。而科研能力及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③另一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搞科研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把精力放在看书、写论文和练琴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科研和论文即使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

(四)音乐性的消失

很多孩子在弹琴时表情木讷、呆滞,给人感觉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摆弄一件没有生命的机器,并且弹奏出来的音乐让人感觉索然无味,毫无乐感可言,表现欲望的释放更可以看作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钢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琴童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琴是手段,进行素质教育是目的。优秀的钢琴教师能帮助学生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赢,他们在注重解决学生技术问题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音乐感悟力和表现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但是,现实中的社会钢琴教育却逐渐演变成了“重技轻艺”的教育。以练习曲为例,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练习曲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指法以及灵活度,因此在给学生讲解练习曲以及需注意的问题时,只着重于技术,却忽视了其中所隐含的音乐内容【8】。所标注的力度变化、呼吸换气、踏板的使用等记号似乎变得可有可无。这种教学重点的严重偏差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法所教出来的学生也绝对不会奏出美妙的旋律。

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社会钢琴教育本身是一种业余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所宣扬的不是选拔意识,而是普及和入门,因此,对于那些琴童不必提出过多要求,他们只需学会弹钢琴,而理解钢琴音乐的深层含义以及音乐内涵的表现并不是社会钢琴教育的重点。对于社会钢琴教育的核心目的,他们完全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结果,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在弹琴时,手指是在运动的,而头脑却是一片空白,毫无内心情感的表达。显而易见,这种态度为那些教学不规范、不严谨的钢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误人子弟的借口,他们对自己这种错误的

教学方法非但没有进行反思,反而变得理直气壮,无疑,学生和家长却为此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因此,这种不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必须尽快扼杀掉,只有正确、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钢琴教育,琴童潜在的天赋和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激发。如果教师仍旧维持现在的教学方法,不想方设法解决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问题,那么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五)学习目的功利性

学生学习钢琴的目的有许多,以考级为目的的占多数。产生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钢琴学习知之甚少。许多家长甚至认为达到一级钢琴就学到顶了,殊不知音乐的学习、一门乐器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比境、不断完善提高的漫长道路;二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拿到了一级证书就处于竞争优势,把考级作为钢琴演奏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功利性的目的下学习钢琴使得学生曲目学习范围缩小,许多学生把考级曲目视为学习钢琴的全部内容,为了追求高级别,自目跳级,甚至为了通过考级,花一年的时问只练习四首考级曲目而忽略钢琴基础的训练。这种单一曲目的学习,不仅造成学生演奏能力差,更使得学生接触的音乐风格、音乐类型甚少,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忽略对钢琴音乐的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三、由我国钢琴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人文教育,特别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师资人才。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音乐教育专业所肩负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面对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新课改形势下的我国钢琴教育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

(一)《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以音乐

审美体验为核心,那么我国钢琴教育必须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师范院校都遵循传统的音乐教育习惯,以音乐

技能知识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重技轻艺”的倾向,忽视了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和美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钢琴教学内容是钢琴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弹奏价值、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钢琴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钢琴教学内容要体现经典性和文献性,钢琴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作品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的审美动力。钢琴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情感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浅效应。同时,要尊重学生对钢琴作品的个性体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钢琴作品,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钢琴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来表达音乐的机会,可以对自己弹奏的作品自由发表见解,而不应总是促使学生进行勉强的联想,或是由老师进行标准答案式的讲解。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两种文化审美观念的碰撞,如果让外来文化的审美观念在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那势必就会压抑甚至排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审美观念。所以,新形势下的我国钢琴教育应以培养审美情趣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的学生兼收并蓄本民族和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多接触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通过学习中西钢琴音乐文化来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审美观厂

(二)钢琴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我国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的我国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个教学单位,主要依靠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统一教材、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10】。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源远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与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较好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3)演奏会

学校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三)引进和培养名师,提高我国师资水平

据了解,在美国从事钢琴教育的老师必须执证上岗,无证上岗一旦发现将处以重罚。而在我国这项制度尚未建立,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约束,从而造成本行业没有任何准入门槛【10】。目前对钢琴从教人员没有制定任何管理政策,从事钢琴培训的教师队伍也缺乏准入管理制度,这样从业的钢琴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自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钢琴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举办了各种

类型的钢琴大师班,但难成气候。另外,这种质的欠缺还表现在我国缺少一些在全国钢琴艺术界相当有声望的“叫得响”的钢琴名师。

(四)改变招生体制,提高我国招生标准

以往我们只要谈到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就意味着降低标准,这实际从观念上已经犯了一个大错误。首先,暴露了我们潜意识里对音乐教师和教育专业的轻视。师范招生标准应该是最高的,应培养素质优良的学生来当老师,才能造成良性循环。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能一味地降低标准。目前,社会上有一种怪理论:“孩子学习不好,干脆让他学音乐吧!”[11]。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我们的招生标准太低,给人感觉太容易。我国音乐教育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我国音乐教育钢琴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五)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

中国古琴弹奏常说“操琴”,操包含操练、操作、操纵,内含练习、实践、控制等多重意义。赵晓生先生说道:“操,不但以手操之,以身操之,更必须以心操之,以神操之。”“弹琴”与“操琴”一字之差,却反映了钢琴演奏这两种不同的观念和层次[12]。前者只强调对键盘的熟练操作、技巧的娴熟性,而后者将钢琴演奏上升到人琴合一的层面,更加注重对音乐的感受。所以,我认为学习钢琴应该首先注重对音乐美感的培养,抱着一种良好的心态身入乐境,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体会音乐更深层次的寓意,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更多乐趣,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总结

当前我国钢琴教育的对象是涉及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各种程度的广泛群体,面对不同的对象,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与要求也当有所区别,同时钢琴学生自身应当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体会音乐美感,所谓习琴有道、身依心之,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学习持久均衡,层层高升。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的钢琴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素质教育出发,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为钢琴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艺漩.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1):12

[2]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2):3-4

[3]李松、郭惠婵,东莞市中学钢琴教育现状与思索[J],《当代教学论坛》,2009(5)

[4]汤蓓华.中关钢琴教育之比较[J].音乐艺术,2011 (4)

[5]王九彤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的对外借鉴[J].音乐研究,2011(6)

[6]童师柳.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百家,2008 (2)

[7]周为民.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0 (2)

[8]童师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音阶及调式研究[J].音乐创作,2012 (1)

[9]余成宽.我国大众钢琴普及性教育调查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2)

[10]王珊珊.谈钢琴普及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及钢琴教育的实质[J].剧作家,

2009,(03)

[11]刘红霞.社会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1(8)

[12]刘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田[J].池州学院学报,2009(4).

[13]陈莉娜.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田[J].安徽文学(下半

月),2008(07).

[14]刘孟蝶.解析高校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田[J].安徽文学(下半

月),2009(01).

[15]邓净.死亡与重生——如何在演奏中体现作品的永恒性与时代感[J].安徽文学

(下半月),2009(02).

[16]杨扬.浅谈钢琴学习中的手指练习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中国钢琴教育探究初探

中国钢琴教育探究初探 近现代以来,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音乐文化在西学东渐中传入中国,作为西方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而来。钢琴进入中国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活动则是20 世纪上半叶才真正开始的,直至此时,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音乐。中西合璧的钢琴音乐文化不仅展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更印证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历史成果。它的巩固、继承、推广、弘扬都需要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来实现。对中国钢琴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正可以理顺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脉络,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更好更快发展、为中国的钢琴教育民族化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字:中国钢琴;教育 1中国钢琴教育现状出现的弊端 1.1学生和家长模糊了钢琴教育的。 性质和目标。钢琴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钢琴知识、掌握钢琴技能、理解钢琴音乐和领悟钢琴艺术并促进其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的培养性活动。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在演奏会上顺利地完成钢琴演奏。我国现阶段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和家长好像对学习钢琴的真正意义产生了误区。近几年,国内钢琴培训疲于考级,流于形式,加上媒体对成功钢琴家的宣传,刺激了一部分家长为了考级和比赛而学习钢琴,规定孩子必须在哪个年龄段考过几级,希望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通过等级考试。考什么曲目就练什么曲目,不注重钢琴艺术的精髓,其机械的钢琴弹奏法使学生忽视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更严重的是,有的钢琴教师担任考级评委,他们有权利在考试中随时叫停,所以,学生只需弹到教师之前规定曲目的地方,学生尽然连整首曲目都演奏不下来,侥幸过关的现象屡见不鲜。 1.2“艺考热”。“艺考”即艺术联考,指当今我国教育部门。 备案的各大综合类、师范类及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系。艺术联考主要针对高三艺术特长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的专业综合考试测评。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相应院校的合格证,考生凭此合格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待高考成绩公布后,各大院校择优录取。中国高考人数几乎逐年增加,高考分数较高,学生竞争压力大。大部分考生选择“艺考”,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爱钢琴音乐这门艺术,更不确定将来是否从事这个行当,只是为了所谓的考学而走捷径。所以在钢琴“艺考”膨胀的今天,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条路,成为了学校、考生、及家长十分乐意接受的事实,从而也出现了不少相关的利益问题。它掩盖了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所需的人才,促使钢琴专业类人士粗放增长,导致我国钢琴教学的整体水平及演奏水平停滞不前。 1.3中国钢琴作品廖若辰星。也许是因为西方钢琴艺术与教育深深扎根于我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历史的磨难使中华民族变得坚强,深远的文化也因此保存和延续下来。在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品里都能展示出多元化的民族色彩和思想感情。这些作品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也包含了激动、欢乐、纯净、天真、甜美、幽默与机智的情怀。 在美国钢琴界,随口都可以说出几个年轻中国钢琴家的名字,如郎朗、李云迪、张吴辰等。他们在国际比赛和西方的舞台上发挥出中国人对音乐的热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中国钢琴作品还没有像中国钢琴家那样在国际上受到肯定,但近年来这些中国钢琴家都在努力把一些中国作品带到国外去,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与精神。 本文从亲身演奏的感受出发,把乐曲的结构概念、性格特征、文化内涵、版本问题和作曲家们的第一手访谈记录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发展。 一、《皮黄》的内容与情节 了解曲子的内容与文化背景有助演奏者更投入和更理解地去演奏。本人有幸采访了张朝,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张朝是一位性格开朗、气势澎湃和博学多才的音乐家。他的童年经历是如此的纯真和浪漫,他对音乐是如此的执著和情有独钟。 1.故事情节 张朝使用京剧的板式结构,再加上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生命的希望作为题材创作了钢琴作品《皮黄》。内容讲述了作曲家儿时在云南滇池边的生活景象,不仅描述了滇池的壮丽景色,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宁静和心灵自由的一种追求。 2.纯真的回忆 “随着年纪大了之后,我就特别喜欢追忆往事。作品中的(原板)是我五六岁时对世界的感知。对我来说一切事物都特别的新鲜,这是人最初的感知,是最可贵的东西。这种人的本质很有意思,所以我把它写成(原板)。 “少年时期,我生长在云南南部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红河地区。我13岁就离开红河到昆明去上艺校了。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一个人到学校住宿,那时候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离开一个从小生长的环境到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而且又是自己掌握自己,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那时滇池比现在美得多,水很清,水里的水草都能看见,而我们学校就坐落在滇池旁边,那实在是太美了,我们在教室就能看到滇池,琴房也能看到滇池。所以,我们入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滇池那里玩,很有意思,我们很热爱大自然,几 教学研究lR嘲mh帅ThchIng 29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超常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超常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却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重在描述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 以及探讨解决在超常儿童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关键词:超常儿童现状法律对策 智能显著高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些才能的儿童称之为超常儿童。[1] 美国关于天才儿童的定义则是:“与年龄、经历和所处环境相同的人相比,有 接触才能的儿童和青少年能表现出创造高水平成就的潜能。这些儿童和青少年 在学业、创造性思维、艺术领域上表现出具有非凡成就的能力,拥有罕见的领 导才能,在一些特殊领域出类拔萃。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般学校所提供的服务 和教育。卓越才能存在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地位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2]超常儿童在智力和技能上的优势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培养和教育,不仅使其身心获得健 全的发展,同时使其充分发挥超常的潜能;另一方面,不能把他们看成是早熟 的成人和完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不能脱离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同样也 要遵循教育规律,才能使其健康地成长,否则就会拔苗助长,或放任自流。对 超常儿童科学的家庭教育,早期挖掘超常儿童的潜力,对于培养一大批国家的 杰出科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 两种模式。其中广泛受到认同的是“丰富式教育”。我国也采用的是这2种教 育模式,但是更多的是“加速式教育”。但是近年来随着“丰富式教育”的引进,我国的超长儿童教育也逐渐在向“丰富式教育”过度。30年来,我国运用“加速式教育”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速成了一批人才, 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 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并且我们也必须 重新审视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 一、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 了解和掌握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使我们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依据。而超常 儿童的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智力发展水平超过同龄儿童两个标准差以上;二是个性心理,即非智力因素方面有某些特殊表现;三是对中小学基础教

中国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oc

中国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当前我国法律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当前,法律教育开始于大学阶段,无论是本科院校亦或专科都设有法律类的专业,当然所谓正规的法律教育应该是在本科院校里进行的。在本科阶段,采取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堂下听课的这种板书式教学,属于一种“通识性”与“基础性”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外,毕竟学生是初涉法律领域,懂得的仅仅是一些杂乱的法律意识与心理,没有一套经过系统训练的法律思维和一定量的法律知识。但是如果经过了四年的大学法律教育进入研究生之后,还是依然如此哪就有点问题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吕忠梅教授,在其《从本科生到硕士生》一文中谈到:一般来说,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完成法律的“通识”教育或 “共性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从“知识”走向“能力”,它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要完成法律的“专业教育”或个性养成,个人“学风”、“文风”初显。接着作者指出:令人十分痛心的问题是,有的学生虽然进入硕士生行列,但各方面依然停留在本科阶段,不能理解为什么都是要给学生开列书单,满足于课堂上听课获得的知识,很少自己读书,从来不做笔记,更不动手写文章。其实这种令人十分痛心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有我们国家现存教育体制以及学校和导师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率的连连下降以及毕业生收入的减少,社会对大学生生, 尤其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前途尤为关注。今年6月10日,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 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在京发布。报告介绍,2008 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就业率最差的专业是法律和哲学,更是将近几年的这种关注引向深入,从某种程序上讲,如果哲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低,还可以从专业理论性强方面寻找理由的话,哪作为一个实用性的法律类专业,法律是一门“世俗”的学科,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推进的大潮下,需求量必定大增,应该不至于此。 在我国高校一直以来是以扩招为总体趋势的,法律类专业更是如此,于是乎在经过了近几年短短的迅猛扩招之后终于“积劳成疾”,法律类专业已经连续两三年在一类学科中就业率垫底,甚至倒数第一。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根据国外的经验,法律类是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村的,不能是就业率论英雄,但如今的事实是在我国所谓的“社会精英”在经过了专门教育出了校门后,连工作都没有着落、成了问题,精英更是谈不上。于是法律专业就业的话题也就一直为人们所探讨,不容否认的是法律类专业的招生是很热的,但就业却十分不理想,这种热招生冷就业的局面,以致于在2006 年关于取消本科法学专业设置的说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法学专业缘何由香饽饽变成烫手的山芋?造成这些困境的又究竟是什么原因?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曾说过,中国法学教育存在四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总体定位不清,法学教育到底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这个定位没有弄清;第二,法学教育到底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这个目标没有弄清;第三,法学教育现在的低起点与法律职业高素质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怎样克服这个矛盾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道路来解决;第四,法学教育到底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或者是二者兼有这个问题含混不清。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中国法学教育还存在两个根本性缺陷,一是中国法学教育当中缺乏司法伦理的训练。不具有司法伦理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是很危险的;二是中国法学教育当中缺乏职业技巧培训。没有职业技巧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就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普遍而言,在任何职业群体中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我国的法律类专业来说这两方面的基本素质都是缺乏或不足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不一而足,笔者试图将近几年,社会学者、专家教授等关于我国法律类专业学生就业率及收入下降的几大原因予以总结并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我个人的看法,以期能够对我们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及高校对于法律类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我国法律教育需要反思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育模式缺乏 据我个人的体会与感受,我们国家大学法律教育(包括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大的缺憾是:教学过程以及课下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引导与培养。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世界上的唯一,而这种唯一性决定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某些特殊之外,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这种个人的特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内容简介: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摘要: 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半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所以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摘要: 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半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所以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的灵魂。主要对演奏中影响音色的触键和装饰音两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夕阳箫鼓》与《百鸟朝凤》中的音色处理作了分析。钢琴是一件外来乐器,在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大批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而出现在中国。我国第一首正式出版的钢琴作品是1915年赵元任创作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1934年贺渌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第一首成熟的中国钢琴作品,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近几十年,中国作曲家创作了如《第一新疆舞曲》、《二泉映月》、《夕阳箫鼓》《百鸟朝凤》等一大批优

秀的中国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说明中国的作曲家们已经开始了尝试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钢琴作品的道路,这也给后来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留下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要突出中国音乐风格意境,符合中国音乐审美美学,音色的处理与把握是决定演奏成败的关键。 一、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的灵魂中国钢琴作品多是带标题的乐曲,且大多是根据民歌或其他民族乐曲改编而成。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的灵魂。如《夕阳箫鼓》这首由民族器乐曲改编成的钢琴曲,要用钢琴演奏出中国传统乐曲的风格意境,需要我们用钢琴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该曲模仿了萧、古琴、琵琶、古筝等多种民族乐器,在演奏上需要敏感的音色变化。箫的音色比较暗淡悠远,古筝的音色偏于清亮高远,琵琶音色结实慷概,古琴音色有虚有实。该曲对特定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使其具备了明显的中国音乐的风格意境。音色是塑造音乐形象、体现音乐效果的媒介。音色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百花齐放的中国钢琴艺苑中,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体现古琴演奏虚、实相间的特色,钢琴模仿古琴时要联想到古琴演奏时手臂张弛有度的悬浮移动,弹奏虚音时手臂要轻提轻放,使重量轻柔地传递到指尖,轻放到底,达到飘逸的效果。比如作曲家黄虎威根据茂县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改编的《空谷回声》,之中模仿的雪域高原上寓柔情于豪放之中的回声,弹奏时触键速度应该稍

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方法3 1-3. 执行情况4 1-4. 概念定义4 第二章主要数据 5 2-1. 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知5 2-2.家庭早期教育的需求5 2-3. 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的反馈与需求6 第三章分析结论8 3-1.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观念更新8 3-2.年轻父母是0-6岁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和早期教育方式决定者8 3-3.家长早期教育期望值与自身能力间存有差距,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支持9 3-4.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知度逐渐增高,但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高需求呈现较大反差9 3-5.区域、城乡之间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9 第四章对策建议11 4-1.高度重视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战略意义,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11 4-2.完善我国早期教育,特别是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力度12 4-3.将早期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12 4-4.帮助家长和儿童的其他抚育者更新早教观念,加强施教者的能力建设13 4-5.加强社会动员,发挥媒体和新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4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

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

最新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 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今年的诺贝尔奖结果已经出来了,但是我国却没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我国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从我国国情上来说。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人口众多,很难实现真正的小班教学,在人口众多的地区,一名老师要负责的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同学。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最多的也只是尽力做到公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放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去重点关心那些成绩好的,讨老师欢心的同学。这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芬兰的教育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在芬兰,没有平民和贵族学校之分,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配备一样的师资,而且他们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中生和学习迟缓者身上。芬兰的老师说“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迟缓的人身上,不让一个人落后。而在中国,却不一样,老师是放弃那些学习差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好的少数同学的身上。这样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方面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传统的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是重视家庭利益,讲求尊重自己的祖辈,这种思想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在家里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过分依赖老师,崇尚老师的权威,一方面师生难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因循守旧,固

文化视域下的当代钢琴教育发展现状

文化视域下的当代钢琴教育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中国当代 钢琴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国当代钢琴教育呈现出了自身的发 展特征,而且也是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当中不断完善,但是也 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要对我国当代钢琴教育的现状进 行深入反思,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我国当代钢 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当代钢琴教育的概念以及特征分析 我国之所开展钢琴教育一方面是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另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钢琴本身作为一项高雅的艺术,通过进行钢琴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一方面为了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真正的去激发学生们的心智和审 美能力,这样也能够实现我国的教育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 通过进行当代钢琴教育也能够为一些专业化的钢琴人士提供就业的 岗位和机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难问题也日益攀升, 只有不断的开展一些专业课程,才能够满足一些专业型多样化人才 的就业需求。 二、中国当代钢琴教育呈现出了以下两个发展方面的特征 首先,广泛性。近年来,我国人们对于钢琴这门优雅艺术的重 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而且我国很多知名的钢琴演奏家已经走上了 国际市场,比如说李云迪、朗朗等,这样就提升了我国钢琴在世界 中的认可度。另外钢琴演奏对于锻炼演奏者的手脑身心都具有重要 的作用,所以我国当代钢琴教育也正在向广泛化的方向发展,钢琴 的学习人数不断增多,而且各个学校开设的音乐院系也在不断完善。

其次,技术性。由于中国的钢琴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全民的音乐认 识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人员片面的认为音乐钢琴教育就是要锻炼 技术,这种想法就忽略钢琴、音乐的统一性,也很难表达出音乐中 所包含的内涵和深刻意义,对于中国钢琴教育而言,不仅要去追求 技术性,而应该去深入的挖掘钢琴音乐的内涵。 三、我国当代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 随着钢琴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化、第二,从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过渡;第三,钢琴技术和钢琴艺术的变化,详情如下:第一,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化。我国的钢琴教 育活动起源于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钢琴的认知也 越来越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钢琴教育正式的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 到了有效的推广,因此钢琴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目标 的转化,钢琴教育的信息不断完善,而且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尤 其是充分的融入了我国民族的元素,使得钢琴教育赢得更多的受众,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钢琴更加追逐和喜爱。第二,从应试教育向 应用教育过渡。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对于钢琴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 不足,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分数和钢琴的等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也不利于钢琴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比如我国钢琴实行的是 等级考试制度,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壁垒,随着我国钢琴教育的不断 发展,正逐渐向应用型方向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等级考试,而是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多元化思维,因此有利于推进我 国钢琴文化的发展。第三,钢琴技术和钢琴艺术的变化。通过对当 代钢琴教育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以前我国片面的强调培养学生的钢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1.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 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其中0-18岁的残疾儿童数量为1074万,0-14岁的残疾儿童有817.5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625万。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 2.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 随着1951年周恩来总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签署,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行, 特殊教育期刊 特别是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根据中国残疾儿童数量多、8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投资太大等国情,1989年在总结了1988年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经验的基础之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在确立了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新形式。目前国家"九五"期间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是"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残联部门和社会力量作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渠道,正在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3.当前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在这一期间内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以恰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的代谢、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也就是说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有利于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中国大陆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机构最早见于八十年代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聋儿语言训练康复中心,到1997年底,我国大陆有各级聋儿康复机构1800多个,"八五"期间已对5.8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九五"期间国家拟对6万名聋儿进行训练、新建200个语训部、在30个省市聋儿康复中心开展聋儿早期干预工作。视力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不容乐观,大陆目前为 文艺演出 止仍没有一所视力残疾儿童幼儿园,附设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的一个每年招收3-5人盲童学前班是大陆地区仅有的盲童早期教育机构,这就意味着1998年大陆的约6.6万0-6岁视力残疾幼儿教育几乎仍处于空白状态。据了解,北京市就只有一所专门招收智力残疾儿童的幼儿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就是社会资源与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与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就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

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就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就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与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与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事业对于维护历代统治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莫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体制的相应改善,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可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分析如下: 1、高考“弃考”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弃考的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已经开始改变。今年有上百万名应届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84万,“弃考一族”的壮大速度惊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却跌破了千万,只有950多万。在济南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到2010年的弃考的增加率为20%。弃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在快速度地提升。 2、高分并不是高成就 针对高考还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9年33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在此我们思考,我们精心教育才铸就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去了社会就失效了呢? 3、在小学等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和英国专家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我将我所认为的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汇总如下: 1、针对高考现状: (1)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的质量下降,人们对大学有点失望 (2)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3)有些人认为上大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不合算 (4)花四年时间上大学不如提前学得一技之长更有效。 2、针对小学等基础教育现状: (1)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弱,而学习负担沉重很容易使他们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2)父母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小学生压力。 (3)存在认为学习成绩高就行了,有了学习成绩就有了一切的错误认识。 (4)学校单纯为了更高的升学率而加大对学生的课内知识重视,只顾眼前学校利益,而不管学生的长远发展。 以上原因只能称为直接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根本上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而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然而,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一下方面: 1、传统的高考模式使中国教育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屏障 这些年,虽然国家一直在喊着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因为考试评价机制没有先行改革,高考这根魔棒仍然迫使中小学校紧紧抓住应试教育不放。这就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我以为中国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停留在嘴上,没有付诸具体的实际行动,就因为高考这个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丝毫改进。 2、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财政投入不足问题 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中西

钢琴学习计划.doc

钢琴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之中学会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 方 式。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3、通过钢琴的学习教育增加孩子自身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教学对象:四周岁以上均可报名 教学内容: 1、启蒙阶段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2册 2、初级阶段 基本练习 24个大小调音阶(同向3个八度) 练习曲拜尔599车尔尼 乐曲高师钢琴基础教程1册中国音协钢琴考级作品集 3、中级阶段 基本练习 24个大小调音阶哈农练指法 练习曲车尔尼599 车尔尼849前半部分 乐曲巴赫钢琴初级曲集中国音协钢琴考级作品集 高师钢琴基础教程1-2册 4、中高级阶段 基本练习 24个大小调音阶哈农练指法 练习曲车尔尼 849后半部分车尔尼 299 前半部分 乐曲巴赫钢琴初级曲集中国音协钢琴考级作品集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后两册 5、高级阶段 基本练习 24个大小调音阶哈农练指法 练习曲车尔尼 299 后半部分车尔尼740 乐曲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中国音协钢琴考级作品集 教学要求: 一、启蒙阶段 1、认识基本音级,能摆出正确的手型,会边弹边数拍子。 2、能双手演奏小乐曲,能弹出双音,达到双手的平衡演奏,手腕要保持放松状态。 3、左右手的七个基本音级全部学完,要求完全熟悉它们的位置,清楚各个节拍的强弱关 系。 4、熟练弹奏左右手,能掌握乐曲中多变的节奏型,能完整弹奏乐曲。 二、初级阶段 1、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培养读谱能力。 2、做到手指自如,手指初步独立,并学习非连音、跳音、连音及双音、三和弦的弹奏方 法。 3、正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乐段,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中高级阶段 1、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性,训练手指灵活、流畅地跑动,学习歌唱性连奏,手腕、手 臂

幼儿教育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15-2020 年) 报告编号: 156895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行业政策法规 投资机会分析重点企业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行业宏观背景 行业研究报告 市场供需状况发展前景趋势 产业竞争格局行业发展现状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 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 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416423.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2020 年) 报告编号:1568956←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416423.html,/R_QiTaHangYe/56/YouErJiaoYuHangYeXianZhuangYuFaZ 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幼儿实施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 景下,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给幼儿教 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早教市场经过10 多年的发展,早教市场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以东 方爱婴、红黄蓝等为代表的本土早教机构和以金宝贝( Gymboree)、天才宝贝等为代表的 海外品牌共同占据着当前的早教市场。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数和在园幼儿数持续增加。2013 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 万所,比 2010 年增加 4.82 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 万人,比 2010 年增加918 万人,增长了 31%。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67.5%,比 2010 年增加了 10.9 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等政策的出台,民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快 速成长,公办幼儿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而民办幼儿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当前, 民办幼儿园无论在幼儿园园数上还是在教职工人数上均已经超过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已 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主导力量。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 15-2020 年)显示, 2014 年,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各项新政“马力十足” 、接踵而出,在 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5 年,新一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 革启动,多个地区开展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