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试卷

城市快速路试卷

207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继续教育智慧城市规划试卷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继续教育-智慧城市规划试卷 【试卷总题量:13,总分: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161 秒,通过字体:?大?中? 小?|?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区别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建设重点在于其(??)、 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社区服务更为主 动、积极和个性化。 ?A.城市建设 ? ?B.城市管理 ? ?C.社区建设 ? ?D.社区管理 用户答案:[B]??得分:6.00 2.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 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智慧 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 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A.智慧经济 ? ?B.智慧社区 ? ?C.智慧人文 ? ?D.智慧文化 用户答案:[C]??得分:6.00 3.全球范围内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不断增 加,特色鲜明,但均有一个共同点——都伴随着(?)技 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深化与明确。

?A.IMT? ?B.IBM? ?C.ICT? ?D.GIS 用户答案:[C]??得分:6.00 4.2008-2010年为智慧城市的(?),这一时期智慧城市的理念被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不再是信息通讯技术(简称为ICT)的代名词。 ?A.萌芽期? ?B.建设初期? ?C.快速发展期? ?D.成熟期 用户答案:[B]??得分:6.00 5.“十一五”时期,(??)建设作为信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重点,更加突出了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构架、部门或行业之间的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 ?A.智慧城市? ?B.信息化城市? ?C.智能城市? ?D.数字城市 用户答案:[D]??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与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 B.以广场、铜像与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与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与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卷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①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尔斯B廖什C克里斯泰勒D戈特曼②城市近域推进演化模型中第四时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 A绝对集中B相对集中C相对分散D绝对分散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有() A区域差异变大B大都市化趋势明显C经济发展不平衡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④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A普查法B残差法C区位商法D 正常城市法⑤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一种放大机制称作()A加数效应B除数效应C乘数效应D减数效应⑥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 A理论基础B资料矩阵C方法论D多变量分析法⑦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中K=4体系依据()原则A行政原则B市场原则C交通原则D最优原则 ⑧以下不属于城市空间分布类型阶段的是()A离散阶段B极化阶段C扩散阶段D聚合阶段⑨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特征的是() A自然特征B经济特征C法律特征D社会特征⑩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A多层次商业中心B带状商业网点C市场化商业区D专门化商业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廖什的需求圆锥理论提出()越远,()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结果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城市空间分布发展与演变的阶段性是()、()、()、(); ?学术界一般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⒈大都市带⒉城市群⒊城市职能⒋首位城市⒌城镇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五、论述题(14分) 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

智慧城市规划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按照采集、传输、应用的功能可以将物联网分为智慧传感网、智慧传输网、智慧应用网,相对应的分别是()。 A.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C.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D.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区别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建设重点在于其()、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社区服务更为主动、积极和个性化。 A.城市建设 B.城市管理 C.社区建设 D.社区管理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实现城市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健”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或方式获得其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 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2008-2010年为智慧城市的(),这一时期智慧城市的理念被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不再是信息通讯技术(简称为 ICT)的代名词。 A.萌芽期 B.建设初期 C.快速发展期 D.成熟期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与以往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A.更加提倡人文与和谐 B.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 C.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 D.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 E.更加强调认知与关联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2.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单从字面来看,它表示数据规模的庞大。大数据(Big Data)以10TB(1TB=1024G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它具有以下特点()。 A.复杂性 B.规模性 C.多样性 D.高速性 E.具有价值性 用户答案:[BCDE] 得分:8.00 3.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4.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A.智能感知 B.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的职能是(A)。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B.城市性质 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 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 2.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最具硬性的依据是(B)。 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B.该城市所在区域对城市的影响 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D.对该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3.城市形态是指(C)。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 B.组团状城市 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 4.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C)。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农业和商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化的是(C)。 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 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 C.城市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6.《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主要是中国古代对(C)城市布局的规定。 A.边关城市 B.府城 C.王城 D.县城 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唐长安城的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市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市的正中,应为宫城 D.明清皇室建筑日、月、天、地坛位于北京城外 8.促进城乡规划学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工业发展

B.居住环境恶化 C.汽车交通的出现 D.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9.“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是城市规划中(B)的体现。 A.政府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的作用 B.公众参与 C.综合规划 D.系统思想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C)。 A.主要法 B.主干法 C.基本法 D.行政法 1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A)几个层面组成。 A.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D.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2.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 A.促使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B.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均可以找到城乡之间的差异。2、我国城市按其所在区域地形分类有10中类型 地形类型例子 滨海城市 三角洲平原城市长三角、珠三角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华北平原外侧沿燕山南麓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城市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平原中腹的城市 高原上的城市蒙古高原上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 中山谷地城市南平、十堰、攀枝花 高山谷地城市拉萨 4、城市化含义: a.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d.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5、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以及以此为依据,城市化类型划分。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第一种是正统的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第二种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称之为假城市化。 第三种是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也称为逆城市化。 6、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城市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期,而这一前提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前提:第一产业生产力是否有余力; 第二前提:农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即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7、城市化的机制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革命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韦伯认为,人口在城市中的日益集中是经济增长和差异化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农业生产中的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被替换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经济发展,或孤立的社会与经济团体的结合,需要一部分人口在商业城市中集中。同样地,作为乡村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变的工业社会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市场的扩大促使制造业集中”。因此,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生产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8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为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12、智慧城市规划试卷

12、智慧城市规划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需要通过完善的服务体制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支撑。 A.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B.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区别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建设重点在于其()、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社区服务更为主动、积极和个性化。 A.城市建设 B.城市管理 C.社区建设 D.社区管理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全球范围内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特色鲜明,但均有一个共同点——都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深化与明确。 A.IMT B.IBM C.ICT D.GIS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按照采集、传输、应用的功能可以将物联网分为智慧传感网、智慧传输网、智慧应用网,相对应的分别是()。 A.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C.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D.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

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A.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B.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C.不断创新信息技术 D.促进信息交流 E.知识共享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2.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3.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A.智能感知 B.可持续发展 C.和谐社区 D.主动服务 E.信息技术 用户答案:[AD] 得分:8.00 4.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单从字面来看,它表示数据规模的庞大。大数据(Big Data)以10TB(1TB=1024G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它具有以下特点()。 A.复杂性 B.规模性 C.多样性 D.高速性 E.具有价值性 用户答案:[BCDE] 得分:8.00 5.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C.经济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D.社会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E.城市两极分化 用户答案:[ADE] 得分:8.00

智慧城市规划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共分为三大层次,()层面的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协调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共赢。 A.区域 B.城市 C.地区 D.社区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任何成功城市、社区最为关注的因素应该是()。 A.环境 B.居民 C.经济 D.人文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区别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建设重点在于其()、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社区服务更为主动、积极和个性化。 A.城市建设 B.城市管理 C.社区建设 D.社区管理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4.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A.智慧经济 B.智慧社区 C.智慧人文 D.智慧文化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5.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需要通过完善的服务体制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支撑。 A.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B.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2.对于发达地区的城市或社区而言,其智慧社区的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A.信息采集的数字化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推荐文档

1..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 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 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2016注册咨询师智慧城市规划试卷100分

2016注册咨询师智慧城市规划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2008-2010年为智慧城市的(),这一时期智慧城市的理念被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不再是信息通讯技术(简称为 ICT)的代名词。 A.萌芽期 B.建设初期 C.快速发展期 D.成熟期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实现城市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健”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或方式获得其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 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的出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对异构、多维和海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模型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用户可用信息。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4.“十一五”时期,()建设作为信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重点,更加突出了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构架、部门或行业之间的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 A.智慧城市 B.信息化城市 C.智能城市 D.数字城市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从技术实现上,智慧社区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两大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和()。 A.信息共享保障 B.信息智能保障 C.信息安全保障 D.信息多样化保障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A.智能感知 B.可持续发展 C.和谐社区 D.主动服务 E.信息技术 用户答案:[AD] 得分:8.00 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是()。 A.和谐发展的智慧城市 B.与城市化进程深度结合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D.对信息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E.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3.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A.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B.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C.不断创新信息技术

城市规划考试题选

城市规划的原理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 2. 城市性质不是由( )决定的。 (B) 中心地职能 3.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 )m2安排。 (D) 0.8~1.0 4. 中国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是( )。 (C)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5. 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 )。 (C) 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 6. 下列不是城市交通政策内容的是( )。 (C) 政策范围 7. 城镇体系的特征不包括( )。 (B) 连续性 8.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地,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中属于( )。 (C) 三类用地 9. 不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是( )。 (B) 城市主导产业 1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是指( ) (C) 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细则,地块控制图则,基础资料汇编 二、主观题(共15道小题)

1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是:(1)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鶳的社会环境。 12.__________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参考答案:城市化 13.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 参考答案:生活工作休息交通 14.城市规划学科传统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 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 境城乡空间环境 15.城市的规模通常用______和______来界定。 参考答案: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16.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 分析。 参考答案: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17.城市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可概括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类。 参考答案: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18.雅典宪章--- 参考答案: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19.城市性质--- 参考答案: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0.城市用地区划--- 参考答案: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21.城市总体布局--- 参考答案: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22.城市用地选择--- 参考答案: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对用地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1.15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8年1月16日)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2、城镇体系 3.、邻里 4.基本经济活动 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 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 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 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 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8年1月16日) 答案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 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 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

2016咨询师继续教育智慧城市规划试卷与答案

2016年咨询师继续教育智慧城市规划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2.按照采集、传输、应用的功能可以将物联网分为智慧传感网、智慧传输网、智慧应用网,相对应的分别是()。 A.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C.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D.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智慧社区建立的门户网站,可以对客户的网站浏览记录、办事规律等自行分析,然后为居民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并主动推送给相关的服务机构,体现了智慧社区()的特点。 A.生以人为本 B.智能感知 C.主动服务 D.便捷智能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任何成功城市、社区最为关注的因素应该是()。 A.环境 B.居民 C.经济 D.人文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共分为三大层次,()层面的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协

调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共赢。 A.区域 B.城市 C.地区 D.社区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单从字面来看,它表示数据规模的庞大。大数据(Big Data)以10TB(1TB=1024G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它具有以下特点()。 A.复杂性 B.规模性 C.多样性 D.高速性 E.具有价值性 用户答案:[BCDE] 得分:8.00 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是()。 A.和谐发展的智慧城市 B.与城市化进程深度结合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D.对信息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E.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3.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4.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复合式互通式立交相邻出入口车道设计 ——以常熟市三环快速路为例 杭佑铭 顾叶华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7) 【摘 要】以常熟市三环快速路为例,介绍了城市快速路复合式互通式立交相邻出入口车道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想法,着重阐述了集散车道和辅助车道在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方案应用范围。并对复合式互通式立交相邻出入口辅助车道进行了举例计算。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复合式互通式立交;匝道 【中图分类号】TV 223.4 0 引言 城市快速路逐渐成为发达城市外环线解决拥堵主要技术手段,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由于历史遗留或规划欠缺等问题,部分城市快速互通式立交过于集中,如何处理好相邻互通之间匝道出入口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设计一个难点。本文以常熟市三环快速路海虞北路、新世纪大道、黄河路复合式互通为案例,介绍快速路复合式互通式立交出入口车道设计中一些思路和想法。 1项目背景 1.1路网布局规划 常熟市三环路为常熟市的环城道路,由老204国道、227省道、342省道及206县道组成,全长约34.44km 。是规划市域快速路系统“一环七射”中的“一环”,主要承担常熟市区中、远距离片区间沟通,疏导及集散市区出入交通,起着减少市区内部交通压力的功能。 其中海虞北路、新世纪大道、黄河路三处被交道路相距较近,不能满足互通间出入口匝道最小间距要求,因此考虑设置复合式互通式立交。 1.2设计速度 常熟市三环路快速路系统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 速路标准,全程采用高架型式,设计速度80km/h ;辅路系统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km/h 。 1.3路基标准横断面 1.4互通总体布局方案 根据转向交通预测结果,海虞北路互通型式为简易菱形(快速路上跨),新世纪大道互通型式为主线上跨单菱形+T 型半定向(四层枢纽式互通),黄河路互通型式为被交道下穿双菱形+T 型半定向(四层枢纽式互通)。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3 转向交通量图(pcu/h ) 图2 主线一般路段标准横断面图 图4 海虞北路互通景观图

城市规划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城市发展规律的主要理论( B )。 A. 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 B.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C. 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D. 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 2.工业化成熟期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 D )。 A. 绝对分散 B. 绝对集中 C. 相对分散 D. 相对集中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城市规划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A )。 A. 政治、经济、建筑、技术、艺术等 B. 政治、经济、建筑、人文、科学等 C. 国防、科技、法律、技术、艺术等 D. 教育、人文、建筑、技术、艺术等 6、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7、( C )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而且它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A.《“得过且过”的科学》和《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B.《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雅典宪章》 C.《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D.《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马丘比丘宪章》 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以下( C )内容。 A.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B.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C.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 境的影响 D.强调社会公平,不同的国家、地区、社区能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 9、下列属于基础资料搜集的是( A )。 A.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工业与仓库、对外交通、市政 设施 B.城市历史、自然条件、人文素质、失业率 C.城市历史、人口流动、工业与仓库,建筑群 D.城市历史、人口流动、自然条件、失业率、对外交通、市政设施 1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A )。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2007.1.5

2004级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7年1月8日) 姓名学号分数 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城市性质2.城市更新 3. 城镇体系 4.智能图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3.公式P i=P1r-q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的不同取值,公式所表示的城市体系分布的特点。 4.边缘城市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2、请分析美国郊区化的过程及发生机制;若从美国郊区化的含义来看中国, 请问中国的大城市目前是否出现了郊区化,并论述理由。

《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7年1月8日)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城市规划专业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工业用地应布置在( D )。 A.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B.最小风频之下风位 C.最小风频之上风位D.盛行风向的两侧之一 2.( D )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所特有的要求。 A.文本B.图纸C.说明书D.专题研究报告 3.( C )对城市布局尤其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有重大影响。 A.风向B.风速C.风象D.风频 4.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中,没有要求进行的是( A )。 A.确定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B.确定控制开发的区域 C.确定重大基础设施D.确定区域性公共设施的布局 5.( D )不是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制性内容。 A.规划期内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B.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规定 C.城市各类建筑用地的具体指标和比例 D.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6.在( A )条件下,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应采用集中式布置。 A.城市规模不大B.城市规模较大

C.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D.欠缺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 7.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D)。 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种 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种 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种 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8.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 D)。 A.基本内容B.分支内容C.总体规划D.专项规划 9.( A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承载性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C.地租D.地价 10.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 B),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A.城镇体系规划B.总体规划纲要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规划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电梯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宜(AD )。 A.少于两部B.少于三部C.多于六部D.多于八部 2.场地设计时所需的降水资料一般有(ACD )。 A.平均年降雨量B.年最低降雨日期 C.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降雨量D.初终雪日期 3.北京四合院反映封建宗法制度的布局特征是(BCD)。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城市化I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2016咨询师继续教育智慧城市规划试卷与答案

2016年咨询师继续教育智慧城市规划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得分:6.00 2.按照采集、传输、应用的功能可以将物联网分为智慧传感网、智慧传输网、智慧应用网,相对应的分别是()。 A.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C。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D.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智慧社区建立的门户网站,可以对客户的网站浏览记录、办事规律等自行分析,然后为居民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并主动推送给相关的服务机构,体现了智慧社区( )的特点. A.生以人为本 B.智能感知 C.主动服务 D.便捷智能 用户答案:[C]得分:6。00 4.任何成功城市、社区最为关注的因素应该是( )。 A。环境 B。居民 C.经济 D。人文 用户答案:[B]得分:6。00 5.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共分为三大层次,()层面的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

协调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共赢. A.区域 B.城市 C.地区 D.社区 用户答案:[A]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单从字面来看,它表示数据规模的庞大。大数据(Big Data)以10TB(1TB=1024G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它具有以下特点()。 A.复杂性 B.规模性 C。多样性 D.高速性 E。具有价值性 用户答案:[BCDE]得分:8。00 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是()。 A.和谐发展的智慧城市 B.与城市化进程深度结合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D.对信息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E.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3。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 用户答案:[ABCE]得分:8.00 4.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