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散文课标要求及重难点解析 精品

中考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散文课标要求及重难点解析 精品
中考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散文课标要求及重难点解析 精品

中考散文课标要求及重、难点解析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答题指导]

散文阅读中很多考点所涉及的都是细节化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细致、耐心地答题。散文阅读的考查点通常包括下面的一些内容:1.字词的准确运用;2、字词的含义;3.字词的表达作用;4、字词的情感色彩;5、句子的含义与表达作用;6.精段的品读;7.写景方法的运用;8.抒情方式的运用等等。

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其特征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需要厚实的知识基础。考生必须具有关于散文文体和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文题中所出现的“术语”。在散文的阅读测试题中,经常出现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实写、虚写、以动写静、以声写静、细节描写等等内容,如果连题目的内容都无法看懂,是谈不上准确答题的。

2、需要认真、细腻地品析。散文重在情味,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写景、抒情总是讲究意味深长,它的一词一句。都是为着“意味”,为着“情感”。我们在赏析阅读、应试阅读中,也都注重从字里行间体会它所蕴涵的情味,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品”,善于“析”。

[文学作品各类文体在中考中的比例]

中考阅读考查中,文学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文学式样中,尤以前两种考查频率为高,而诗歌、戏SWe少涉及。以2002年全国中考为例,在32套中考卷中,散文阅读题有17道,小说阅读题都道,诗歌鉴赏有4道,戏剧片断鉴赏只有1道。因此,考前复习,应以散文、小缢闻读训练为主,兼及诗歌、短剧。

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是鲜艳的花簪(zān)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来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写道,“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散文阅读解题思路突破

[一例一法]

一、把握文章脉络,弄清文题主题

要明白散文写的是什么,最好先清楚散文是怎样写的。俗话说“文贵曲折”,散文正体现了这一点。一般散文,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这“情”或是人间真情或是人生哲理,但这“情”的抒发一般要采用含蓄方式,或借物抒情或睹物思理。总是这情或理非要到最后才告诉你,而且有的并不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还要你去“悟”。散文的这种写法用一个不太雅的词来说,其实就是“绕圈子”。因此临场解读散文,你一定要注意,别管文章开头写什么,怎么“绕圈子”,你只要看文章最后抒什么情、说什么理就行了。以上文为例,开头写“奇迹”,写“枯树”,写“柔藤”都不是目的,不过是借物说理,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所以临场阅读第一关,就是先把握文章脉络,弄清文章主题。如此文可概括为:“看到奇迹寻找原因→原来是共同生活的枯枝与鲜花→对照看到彼此互为生命的依托→明白彼此合作帮助才能超越自我、实现价值、创造奇迹”。文章脉络已经清楚,主题已经解读,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弄清题干要求,明确解答目标

临场考试中,常有考生犯答非所问的毛病。其原因是没有审清题目要求,这等于说是不听号令随便放枪。叫你往东,你偏往西,怎能得高分?因此临场阅读,审清题干要求十分重要。审题时要抓主要词语,明白其含义。如上文第1题中,第一问的关键处是“看到什么奇异现象”,第二间的关键处是“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两句间的显然是有差据的,一个问是“什么”,一个问是“为什么”,答题方式自然不同。又如②题的题干就必须注意“枯树和牵牛花名做了什么”中的“各”字,它明确告诉你要分别去答。

三、划分阅读区间,理清信息要点

阅读题中题目的设置是有针对性的,有的针对某一个词,有的针对某一段,有的针对某几段,有的则针对全文。因此,在审清题干要求之后,就要针对问题划分阅读区间,进行针对性的详细研读,以理清信息要点。如上文中第1题第一问只需在第①段中寻找即可,而第二问则必须“联系全文”,若单从第①段寻找答案恐怕会以点代面。第2题的阅读区间是第③段,不涉及其他段落,第3题则涉及④⑤⑥三段,第4题谈的是主旨,就应以结尾为重点,以其他段落为辅助,理解全文才行。区间划分之后,就须在区间内按照题干要求寻找相应的信息。如第1题第一问“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现象”,我们可在第①段找。到找出大致的信息是“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做到这一步,可以说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仍需做下一步工作。

四、辨别分析整合,找出准确答案

信息找到之后,还不是最后的结果,还需辨别、分析、整合。辨别是区分哪些信息是必须要保留的,哪些是可以舍去的。如第1题第一问相应信息:‘“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按照题干要求答案字数不得超过10个字,因此,上面信息要删去枝叶保留主干,经过辨别可知“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可以删去,剩下的信息就得保留了。但是字数仍然太多,这就需要再次将文字整理合并,尽量去掉不必要的附加成分。最后答案确定为“落叶时节繁花满枝”。你的答案只要符合这个意思,字数又没有超过限制,便可得分。第1题第二问就要费一番功夫了。首先,信息得从全文找,再从第①段找显然已不合适。此外,第②段显然也不合要求。④⑤⑥段第3题已作安排。所以,第③段是重点段,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第③段正是对第①段所说“奇迹”的进一步阐述。此时我们再看看问题:“为什么称这是奇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什么不是奇迹”。反向思考,我们便明白,落叶时节,这树,这花若同常物一样死去就不是什么奇迹了,之所以称之为奇迹便是它们与众不同,怎么不同呢?第③段有一句“于是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这样一分析,答案要点也就出来了”这里面“分析”道理起重要作用。当然,这个道理是难度很大的,如果你不懂得辨别、分析、整合,要找到准确答案是难上加难。而实际上,这种题又最具区分度。能力高低,这道题也就测出来了。

以上所谈临场解题方法,对其他文体也同样适用,同学们可灵活运用。

《光明的心曲》模拟演练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呵,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丁丁东东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然无光的。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健上移动。也许。女几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地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丁东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