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种类

(一)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1.β-内酰胺类(β-lactam)

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

侧链的组成形式多样,形成了抗菌谱不同、临床药理学特性各异的

多种不同β-内酰胺抗生素。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包括6种:

青霉素(penicillin)类:青霉素G、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

?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类:第1代:头孢氨苄(先IV)、头孢唑啉(先V)、头孢拉定(先VI);第2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等;第3代: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头霉素:如头孢西丁(即头霉甲氧噻吩)。

?单环β-内酰胺类:如氨曲南、卡卢莫南。

?碳青霉素烯类:亚胺培南、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合用称泰能。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舒巴坦、克拉维酸(棒酸)。

2.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

红霉素、螺旋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等。

3.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

4.四环素类(tetracycline)

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

5.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

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

6.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

磺胺类:磺胺嘧啶(SD)、复方新诺明(SMZco)甲氧苄啶(TMP)等。

喹诺酮(fluroqinolone)类:包括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7.其他

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等

(二)按生物来源分类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和杆菌肽。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

物。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

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最多。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

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两性霉素B等。

(三)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位,将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为四类。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

3.抑制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

4.抑制核酸代谢:叶酸代谢;核酸合成(喹诺酮、磺胺类)

2.损伤细胞膜的功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有两种机制:

①某些抗生素分子(如多粘菌素类)呈两极性,亲水端与细胞膜蛋白质部分

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胞内成分外漏,细菌

死亡。

②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胞膜上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制真菌胞膜

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均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菌胞膜缺乏固醇类,故作用

于真菌的药物对细菌无效。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总结图示

细菌耐药性机制五

1).改变代谢途径

细菌可通过改变代谢途径逃避抗菌药物作用,如呈休眠状态的细菌或细菌

营养缺陷菌均可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或直接利用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

2).产生拮抗剂

细菌也可以通过增加生产代谢颉颃剂来抑制抗生素,从而获得耐药性。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增加对氨基苯甲酸产量,从而耐受磺胺类药物的作用。

硅油的用途与表面处理剂

硅油的用途与表面处理剂 (一)玻璃汽车、飞机、轮船等的玻璃窗经硅油处理后,可形成一层极薄的憎水膜,可减少灰尘沾污,并可百分之百透光,它不会因雨雾或气温骤降而在表面凝结水气或成雾,而是形成水珠滚离玻璃表面,保证了视线与运行安全。 最简易的处理法是将硅油溶于异丙醇或甲苯中,配成4%浓度(体积)的溶液,用涂刷或喷涂方法处理玻璃表面,溶剂出去后即形成一层硅油薄膜,一般可保持一至数月。 (二)陶瓷陶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无线电元件、电气、通讯、电车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但它易受水、汽、雾的影响,是绝缘性显著下降,使用硅油处理即可克服这一缺点。 方法是先将陶瓷表面做清洁处理,经105℃干燥后,使用1%的硅油溶液浸渍或喷涂,最后在150℃以上热处理,即可获得满意的防潮效果。 (三)纸张纸张经0.001%至3%(质量分数)的硅油溶液处理,干燥后即具有良好的憎水性。牛皮纸、玻璃纸、道林纸等使用5%(质量分数)左右的硅油水乳液涂布,并在110℃至140℃下干燥后,可降低纸张的黏着性,可以用作压敏胶防黏纸及包装黏性物质及憎水性印刷品。 (四)皮革处理皮革经硅油处理后,不透水,但不影响透气性和透湿性,可延长皮革使用寿命。处理后的面革其拉伸强度可提高11%至14%,耐磨性也明显提高,还可改善穿着性。 (五)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经硅油处理后,可提高其耐风蚀性及憎水性。在灰浆中掺入0.1%至0.15%(质量分数)或含固量更高一些的硅油乳液,即可显示上述特性,并可改善灰浆易和性及流动性。石棉、水泥、石膏板等也可使用硅油处理。 (六)金属表面金属表面经硅油处理后,亦可达到防水、防腐蚀及防霜冻等目的。 (七)织物整理棉、毛、丝、人造丝、合成纤维及玻璃纤维等经硅油处理后,可带来下列特点: 1、防水性优良可保持织物本身的透气性,不易被肥皂、洗涤剂或溶剂等洗去。 2、干燥速度增快,并可改善抗撕裂、摩擦强度及抗皱缩等性能,毛织物等经处理后,还可提高回弹性。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抗生素的分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 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3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的分子结构 中含有3 -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 ienamycins )、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 3 - 内酰酶抑制 剂(3 -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 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 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 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 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链霉素 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和泌尿道感染等。 金霉素 也叫做“氯四环素”,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金霉素的盐酸盐是金黄色的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肺炎、沙眼、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灭瘟素 又叫“稻瘟散”、“布拉叶斯”,是一种从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用于防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水稻菌核病等。但是,番茄、烟草、茄、桑、豆类等植物对灭瘟素较敏感,不能使用。

硅油种类用途

硅油种类及用途 1 硅油概况 硅油是一种不同聚合度链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加水水解制得初缩聚环体,环体经裂解、精馏制得低环体,然后把环体、封头剂、催化剂放在一起调聚就可得到各种不同聚合度的混合物,经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就可制得硅油。最常用的硅油,有机基团全部为甲基,称甲基硅油。有机基团也可以采用其它有机基团代替部分甲基基团,以改进硅油的某种性能和适用各种不同的用途。常见的其它基团有氢、乙基、苯基、氯苯基、三氟丙基等。近年来,有机改性硅油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特种性能的有机改性硅油。硅油一般是无色(或淡黄色),无味、无毒、不易挥发的液体。硅油不溶于水、甲醇、二醇和- 乙氧基乙醇,可与苯、二甲醚、甲基乙基酮、四氯化碳或煤油互溶,稍溶于丙酮、二恶烷、乙醇和了醇。它具有很小的蒸汽压、较高的闪点和燃点、较低的凝固点。随着链段数n的不同,分子量增大,粘度也增高,固此硅油可有各种不同的粘度,从0.65厘沲直到上百万厘沲。如果要制得低粘度的硅油,可用酸性白土作为催化剂,并在180℃温度下进行调聚,或用硫酸作为催化剂,在低温度下进行调聚,生产高粘度硅油或粘稠物可用碱性催化剂。硅油按化学结构来分有甲基硅油、乙基硅油、苯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氯苯基硅油、甲基乙氧基硅油、甲基三氟丙基硅油、甲基乙烯基硅油、甲基羟基硅油、乙基含氢硅油、羟基含氢硅油、含氰硅油等;从用途来分,则有阻尼硅油、扩散泵硅油、液压油、绝缘油、热传递油、刹车油等。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力,此外还具有

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2 硅油种类 2.1二甲基硅油,甲基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 1)结构式 2)性质 又称甲基硅油。分子主链由硅氧原子组成,与硅相连的侧基为甲基。25℃下 的黏度围为10~200 000mm2/s。相对密度d 4200.93~0.975。折射率n D 201.390~ 1.410。无色透明、无毒无嗅的油状物。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耐热性,闪点高、凝固点低,可在-50~+200℃温度围长期使用。黏温系数小,压缩率大,表面力小,憎水防潮性好,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小。可由二甲基环硅氧烷在催化剂存在下与六甲基二硅氧烷进行调聚反应来制取。其粘度随分子中硅氧链节数n值的增大而增高,从极易流动的液体,直至稠厚的半固体。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耐热性。 3)应用领域 塑料和橡胶的成型加工以及食品生产中用作长效脱模剂。还可用作多种材料间的高低温润滑剂。制造润滑塑料的添加剂。用二甲基硅油处理过的玻璃、瓷、金属、水泥等制品不仅憎水,而且抗蚀、防霉、表面光滑。化学、制药、食品等部门广泛用作热载体和高效消泡剂。精密机械和仪器仪表中用作防震阻尼材料。电器和电子工业用作耐高温介电液体。还广泛用作汽车、家具、地板从皮革的抛光剂,泵、制动器、汽缸等的液压油。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G+ 球菌或G -杆菌,这样可以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 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 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一杆菌为主(如肠 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 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 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 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B -内 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B -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 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B -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 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B -内酰胺酶, 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 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 各种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

2017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6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万古代霉素应用指南推荐在下列情况使用万古霉素,使用正确的是:() A. 治疗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严重感染 B. 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C. 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甲硝唑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时 D. 在MRSA和MRSE感染高发医院进行假体或装置植入手术时,万古霉素应在手术前预防给予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 A.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 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 合并病毒感染者 D. 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 A. 12~24小时 B. 24~48小时 C. 48~72小时 D. 2小时以上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A.24h B.48h C.72~96h D.96h 9、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ˉ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 D.对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10、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 A.氧氟沙星 B.左旋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11、青霉素类药物中,对绿脓杆菌无效的药物是:() A.阿莫西林 B.羧苄西林 C.呋苄西林 D.替卡西林 12、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抗菌谱,以及药代动力学的PK/PD 来分类。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抗菌药物根据它的临床的实用级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通常常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分为β内酰胺环类的、喹诺酮类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以及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以它的母核来做它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就是这几大类。 首先看一下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包括哪些?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的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按照它的抗菌谱又可以分为抗葡萄球菌的青

霉素类以及抗铜绿假单的氨基青霉素类,还有根据青霉素它是天然来源发酵得来的还是合成的,又分为天然的青霉素。随着青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耐酶的青霉素。为了克服在临床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做过化学的结构改造以后又出现了像甲氧西林一类的耐酶的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后,又出现了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刚才说的氨基青霉素类。像青霉素类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的常见的阳性球菌。在青霉素的结构做了改造以后,它就有一个氨基,所以氨基青霉素类的药物都具有抗铜绿假单的作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根据它的生产的年代不同,分为了临床上现在在一类手术切口广泛使用的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等,还有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 β- 内酰胺环类的药物还包括一大类非典型 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比如β- 内酰胺酶

(完整word版)疲劳断裂总结

第三部分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型式,典型焊接结构疲劳破坏事例表明疲劳断裂几率高,具有广泛研究意义。疲劳破坏发生在承受交变或波动应变的构件中,一般说来,其最大应力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因此断裂往往是无明显塑性变形的低应力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的研究表明,疲劳寿命不是决定于裂纹产生,而是决定于裂纹增大和扩展。因此,本章将在介绍疲劳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原理着重分析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规律、影响因素及疲劳寿命估算。 §3-1疲劳的基本概念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结构产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为防止结构在工作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疲劳设计采用σ―N曲线法确定疲劳强度。 一、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 1、应力疲劳 在低应力、高循环、低扩展速率的疲劳称为应力疲劳,也叫弹性疲劳。七特点是在应力循环条件下,裂纹在弹性区内扩展,且裂纹扩展速率低。 2、应变疲劳 在高应力、低循环、高扩展速率下的疲劳称为应变疲劳,也叫塑性疲劳。其特点是应变幅值很高,最大应变接近屈服应变,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达每次循环10-2mm),寿命短(小于104周)。 二、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 1、乌勒(W?hler)疲劳曲线 (1)结构在多次循环载荷作用下,在工作应力σ(σmax)小于强度极限σb 时即破坏,在不同载荷下使结构破坏所需的加载次数N也不同,表达结构破坏载荷σ和所需加载次数N之间的关系(σ―N)即为乌勒(W?hler)疲劳曲线。 (2)疲劳曲线在加载次数N很大时趋于水平,若以σ―lgN表示则为两段直线关系 (3)图示(略) 2、疲劳强度(条件疲劳极限) (1)疲劳曲线上对应于某一循环次数N的强度极限σ即为该循环下的疲劳 强度(σ r ) (2)σ r =f(N)σ r 对应σmax,一般N<107 3、疲劳极限 (1)结构对应于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强度极限即疲劳极限(2)为σ―lgN疲劳图中的水平渐近线

硅油的种类及价格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693248.html,) 硅油的种类及价格 变宝网7月25日讯 硅油是一种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产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绝缘性等,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硅油的种类与价格。 一、硅油的种类 硅油按化学结构来分有甲基硅油、乙基硅油、苯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氯苯基硅油、甲基乙氧基硅油、甲基三氟丙基硅油、甲基乙烯基硅油、甲基羟基硅油、乙基含氢硅油、羟基含氢硅油、含氰硅油等;从用途来分,则有阻尼硅油、扩散泵硅油、液压油、绝缘油、热传递油、刹车油等。 CAS号:63148-62-9 1氨基改性硅油 氨基改性硅油是侧链或端基中含有氨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又被称为氨基 硅油。此类硅油是专门用于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基本成份。由于其具有很好的吸附性、相容性,当氨基硅油被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成微乳液,用于织物整理可以增加纤维材料的柔软性,因而被作为织物柔软整理剂使用,适用于各种纺织品的后整理,氨基硅油还可以用于化妆品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树脂改性剂及光亮剂等领域。 2环氧基改性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侧链或端基中含有环氧基的一类硅油 被称为环氧基改性硅油。使用此类改性硅油可以提高织物的弹性,如果将此类硅油与聚醚改性硅油配合使用,后整理的织物柔软性更好,还具有抗皱、耐洗等特性,与氨基改性硅油调配使用,可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手感。

3聚醚改性硅油 侧链或端基中含有聚醚基团(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被称为聚醚改性硅油,其可以改善织物后整理的吸湿性能。由于聚醚基团具有亲水性,所以聚醚硅油的亲水性增加,分子中同时具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以至于此类硅油表现出较好的水溶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乳、漂油等问题。其次,聚醚基的引入还使被整理纤维或织物的吸湿性、抗静电性、易去污性增加,所以聚醚硅油在衣物柔软剂、化妆品、洗发用品中使用较多。聚醚硅油的另一主要用途,是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聚氨酷泡沫的稳定剂,也称作匀泡剂,调整聚氨醋泡沫塑料的气泡降。聚醚硅油是氨基硅油柔软剂开发之前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一类活性有机硅柔软剂。 (4)梭基改性硅油 侧链或端基中含有梭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被称为梭基改性硅油。此类改性硅油可用于纤维处理剂、汽车擦亮剂、涂料添加剂等。梭基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并用,用于纤维处理可以增加耐久性,洗涤时不易脱落。 (5)醇轻基改性硅油 醇经基封端或主链中含有醇经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被称为醇轻基改性硅油。由于分子主链末端或分子链之间的轻基具有反应性,其受热能发生交联,此类硅油可用于硅橡胶加工中的结构控制剂,还可以用于纸张等防勃处理。以醇轻基

抗菌药物的基本分类及抗菌要点

抗菌药物的基本分类及抗菌要点 热度20已有191 次阅读2012-7-14 09:23 |青霉素, 氨苄西林, 普鲁卡因, 头孢菌素 为了便于大家对抗菌药物的全貌建立概念性的认识,我对抗菌药物做了下面一些简略性表 述,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抗菌药物有一点帮助。当然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及指正。 (一)β-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1)天然青霉素类特点:主要作用是用于敏感菌株的的G+菌感染,但不耐酶。 临床上主有:青霉素G钠(钾)、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钾等。 (2)耐酶青霉素类:本类药物耐酸、耐酶,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等G+菌感染。 临床上主有: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等。 (3)半广谱青霉类: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少部分阴性菌(如李斯特杆菌、流感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杀菌作用,耐 酸可口服,但不耐酶。 临床上主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4)抗铜绿假单胞广谱青霉素类: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等,但对包括铜绿假单胞及不动杆菌等 院内感染常见菌株在内的G-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临床上有: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苄西林、阿帕西林等。 (5)抗G-窄谱青霉素类:氮卓脒青霉素(美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对G+(除肠球菌、MRSA外)有良好抗菌;对G-作用较差,仅对少数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 有活性;多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半衰期多较短、不易进入CSF;有一定肾毒性。本类药中头孢硫咪对肠球菌(如粪肠球 菌、屎肠球菌等)有良好活性,这是一个另外。 注射用: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噻吩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啶、头孢氨苄、头孢匹林、头孢乙氰钠等。 可口服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克罗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稍弱或相似,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好抗菌作用,对绿脓无活性;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头孢呋辛在CSF中有一定浓度;肾毒性较一代头孢要轻。头孢孟多等有明显的出血反应,应慎用。 注射用:头孢呋辛、头孢孟多酯、头孢替安等。 可口服用: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尼西钠等。 附:头孢丙烯的结构特点决定其每天1~2次用药即可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要求用药时间间隔 满足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40%(即ζ>40%MIC)即可;此外,血浆半衰期(t1/2)(影响药物和细菌接触时间)、某些药物体内PAE(抗生素后效应)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 对于头孢丙烯药物来说,虽然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但其特殊的药物分子结构决定了一天1次或2次给药即可满足该药理活性,即一天1次或2次给药就可以满足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40%这一原则。 头孢丙烯的分子结构:由于头孢丙烯在3位和7位两个侧链上的改造,使其具备了在药效学和药动学上的双重优势。具体体 现在: 第一,头孢丙烯的3位丙烯基侧链,具有与第三代口服非酯化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克肟和头孢地尼的乙烯基相似的丙烯基, 丙烯基比乙烯基延长了一个甲基,比拥有一个小烷基(甲基)的第一代头孢如头孢氨苄延长了2个碳原子侧链,由于引入 了丙烯基并延长了侧链使得头孢丙烯具备了如下特点: 在药动学上提高了脂溶性,增加了口服吸收和对组织的渗透性,同时还提高了其在体内的化学稳定性,从而也相对延长了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Via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材料的疲劳强度对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极为敏感。外在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表面光洁度及使用条件等,内在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状态、纯净度和残余应力等。这些因素的细微变化,均会造成材料疲劳性能的波动甚至大幅度变化。 各种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是疲劳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研究将为零件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制订各种冷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保证零件具有高的疲劳性能。 应力集中的影响 常规所讲的疲劳强度,都是用精心加工的光滑试样测得的,然而,实际机械零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缺口,如台阶、键槽、螺纹和油孔等。这些缺口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使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远大于零件所承受的名义应力,零件的疲劳破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 :在理想的弹性条件下,由弹性理论求得的,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或疲劳应力集中系数)Kf: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σ-1与缺口试样疲劳极限σ-1n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不仅受构件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质、加工、热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缺口尖锐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q: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表示材料对疲劳缺口的敏感程度,由下式计算。 q的数据范围是0-1,q值越小,表征材料对缺口越不敏感。试验表明,q并非纯粹是材料常数,它仍然和缺口尺寸有关,只有当缺口半径大于一定值后,q值才基本与缺口无关,而且对于不同材料或处理状态,此半径值也不同。 尺寸因素的影响

硅油的作用

硅油的作用 说到了硅油这种物质,相信很多朋友并不知道硅油是什么。其实硅油又被我们称之为乳化硅油,此外硅油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除了用于沐浴液和洗手液等护肤品当中,另外一些化妆品,例如:洗面奶,香水等等,他们当中都有硅油这种物质。那么到底硅油的作用是什么呢? 其实硅油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多得数也数不清的。硅油的作用广泛,不仅作为一些航空,尖端技术,甚至是一些军事方面的材料使用等,此外还能够制作润滑剂,液压油等等方面使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硅油的作用。 ★硅油的作用 硅油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作为航空、尖端技术、军事技术部门的特种材料使用,而且也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其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纸、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等等。

硅油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应用为:脱膜剂、减震油、介电油、液压油、热传递油、扩散泵油、消泡剂、润滑剂、疏水剂、油漆添加剂、抛光剂、化妆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颗粒和纤维处理剂、硅脂、絮凝剂。 硅橡胶分为室温硫化硅橡胶和高温硫化硅橡胶。前者主要应用于:密封剂、粘合剂、保形涂料、垫片、泡沫橡胶、模压部件、封装材料、电气绝缘、玻璃装配、医疗植入物、外科手术辅助材料、制模材料;后者主要应用于:管材和软管、带材、电线电缆绝缘材料、外科手术辅助材料、阻燃橡胶件、穿透密封材料、模压部件、压花辊筒、汽车点火电缆和火花塞罩、挤压部件、医疗植入物、层压制品、导电橡胶、纤维涂料、泡沫橡胶。 硅树脂的主要应用有:清漆、绝缘漆、模塑化合物、保护涂料、封装材料、接合涂料、压敏胶、层压树脂、脱膜剂、粘合剂、砖石防水剂。

抗菌药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分类及代表药物

1、20世纪40年代初青霉素用于临床,从而揭开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序幕。 最初抗生素是用发酵方法得到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青霉素培养液中分离出的青霉素G是天然青霉素,不溶于水,改造成钾盐和钠盐。 2、头孢菌产生的天然头孢菌素C,比青霉素更稳定的结构(六元环VS五元环)。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用于临床,到90年代已经发展到四代。目前临床用的抗微生物感染药物中,头孢类占了几乎一半。这四代在结构上没有截然分类,在抗菌活性、抗菌谱等方面有较大进展。 第一代:抗菌谱窄,只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和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第二代:抗菌谱扩大,对阳性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近或略差,但对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活性明显增强。对内酰胺酶更稳定。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低。 第三代:抗菌谱更广,对阳性菌的活性较第一代差,对阴性菌的活性较第一代强,抗菌谱扩大到了绿脓杆菌、沙雷杆菌。对内酰胺酶更稳定,对第一、第二代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第三代有效, 第四代:品种还不多。抗菌谱和作用都极大增强,且对细菌过量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其突出的特点是对青霉素结合蛋白(细菌表面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亲和力强,穿透力强,对内酰胺酶稳定,同时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比第三代更强。 第五代(国内还没有):近些年来,又有些新型头孢菌素上市,2008头孢吡普在加拿大上市,2010年头孢洛林在美国批准上市。对阳性菌强于前四代(尤其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对阴性菌与第四代相似。 3、碳青霉烯类是一类新型的B内酰胺化合物,目前发展很快。1976年,从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硫霉素,不仅抗菌活性强,而且能够抑制B内酰胺酶。抗菌谱:对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需氧菌都有很强大的作用,是抗菌谱最广的一类B内酰胺抗生素。缺点是,1:容易被人体内产生的脱氢肽酶DHP-1降解,需要与该酶的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2:不能口服。 为克服这些缺点,改变侧链抵抗酶的降解。80年代美国默克公司开发的亚胺培南,临床评价很高,但是对DHP-1酶还是不稳定,需与西司他丁合用。 到了90年代开发的美罗培南,对酶稳定性大大提高,可以单独使用,其作用甚至超过了三代头孢。后来又陆续有帕尼培南、比阿培南。 4、法罗培南是唯一即可口服又可以注射的青霉烯类,其对青霉素无效和头孢菌素无效的疾病都有效。 5、单环B内酰胺类:1987年氨曲南是第一个全合成的单环B内酰胺抗生素。被认为是抗生素发展的里程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antibiotics): 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抗菌药的分类: 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 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第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 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I+II:协同(增强) I+Ⅲ:拮抗(可能) II+Ⅲ:协同(增强或相加) I+Ⅳ:协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s) 包括:1、青霉素类抗生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非典型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 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激活细菌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s) (一)天然青霉素类(窄谱青霉素)Natural Penicillin 青霉素G 抗菌谱: ★大多数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少数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临床应用 首选: ★溶血链球菌A组、B组感染:蜂窝组织炎、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等。 ★敏感葡萄球菌感染、鼠咬热。 ★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与链霉素联用)。 ★淋病。 ★梅毒、回归热。 ★流行性脑膜炎(首选SD,SD无效时才首选)。 ★破伤风、白喉(与抗毒素合用)。 ★钩瑞螺旋体病、放线菌病。 (二)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1.耐酶类青霉素(异恶唑类青霉素) 药物:氟氯西林 抗菌特点:①耐酶,耐酸;对G-菌无效。 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该类药可产生耐药性。 应用: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 2.广谱青霉素类 代表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 共同特点:(1)广谱。

疲劳

船舶结构疲劳强度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2009-09-2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造船1999 (一) 引言 船舶在波浪中航行及装载情况又常常变化,使船舶构件长期处于交变应力状态下,这种变化载荷周期的累积效应造成疲劳破坏。自从用钢作为船体材料以来,由疲劳损伤为主要原因而造成的海损事故屡有发生。如: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近5000艘自由轮中有1000多艘船由于裂纹而破损[1];美国海岸警卫队船舶结构委员会报告中[2],给出了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其船龄从几年到30多年共41艘船发生裂纹情况。随着高强度钢在船体结构中广泛被采用,用屈服和极限应力较高的高强度钢制成的结构,从强度角度而言,可承受较高外力,但疲劳强度与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几乎无关;若再考虑到较低屈服强度的钢材具有较好的可焊性,则船舶结构的疲劳强度问题,已是确保船体结构安全可靠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因疲劳强度不足而造成船舶损坏,有关国家各自提出了在设计阶段对常用海事结构的有关疲劳强度计算方法。主要船级社(如ABS、BV、DNV、GL、KR、LR、NK、RINA和RS等),在各自检验入级规范中对结构的疲劳强度问题均提出了要求。 通常研究疲劳断裂强度问题有两种方法[3,4]: (1) S-N曲线法。通过试验求出适合多种结构类型的S-N曲线,结合Palmgren-Miner累积公式计算结构的疲劳寿命,或当使用时间已知时求其相应的许用应力幅值。 (2) 断裂力学方法。从微观角度讲,结构或零部件都有不同程度裂纹存在。当作用有正应力时,在裂纹尖端附近产生应力场,这个应力场可用“应力强度因子”K的参量来描述,当它达到临界值Kc时就发生脆断。如果应力强度因子的合理表达式及材料的断裂韧性已知,就可算出最大允许应力,或算出使构件或零部件产生破坏的临界裂纹尺寸。 本文讨论用S-N曲线计算船舶结构中遇到的几个问题:S-N曲线,作用在船舶构件上的外载荷;与外载荷对应的周期数;选用的应力幅值等。最后以 258,000t超大型油船的舷侧纵骨和甲板纵骨的疲劳强度分析为例,说明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二) 基于S-N曲线的疲劳分析 对于批量生产的汽车和飞机,其零部件(如曲轴、滚柱轴承等)是采用模型和/或构件试验直接估计疲劳强度。然而在试验中需要很好确定模拟结构的制造过程和受载情况,在试验条件中一些固有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试验结果无效,而且一般试验均非常费钱。所以对于非批量生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直接由模型试验来确定构件或节点的疲劳强度是不合适的。通常船舶结构构件或节点设计的抗疲劳能力的分析,较多是基于疲劳强度试验(S-N曲线)方法。 S-N曲线是疲劳寿命—应力幅值曲线。S是交变应力的应力幅值,N是所讨论对象在恒幅交变应力作用下达到破坏的应力循环次数,亦称为疲劳寿命。多数

硅油的作用

硅油的作用 一.作油浴载体: 由于硅油闪点高,无味,无色,透明,对人体无毒,所以广泛用于钢铁,橡胶,玻璃,陶瓷,塑料等工业和科研中作油浴介质. As the oil bath carrier As a result of the silicone oil of high flash point, tasteless, colorless, transparent, non-toxic to humans, it is widely used in iron and steel, rubber, glass, ceramics, plastics and other industri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the oil bath medium. 二.作润滑剂: 由于硅油性质稳定,对许多材料不发生反应,故适合作橡胶,塑料零部件的润滑.或金属对橡胶,塑料等部位的润滑. As a lubricant Because the nature of the stability of silicone oil, for many material does not react, it is suitable for rubber, plastic parts lubrication. Or metal to rubber, plastic and other parts of the lubrication. 三.脱模: 因为硅油与橡胶,塑料,金属等的不粘性,所以也用于橡胶,塑料等成型加工的脱模剂,也可作为橡胶,塑料加工的内脱模剂. Release Because silicone oil and rubber, plastic, metal and other non-sticky, it is also used in rubber, plastics molding release agent, also can be used as rubber, plastics processing within the mold release agent. 四.作减震,液压,防潮,绝缘,防尘: 硅油压缩性好,闪点高,阻燃,因此用于精密仪表减震,精密液压传动,电容器绝缘,防潮,防尘,脱水后的硅油是一种优异的变压器油. As the damping, hydraulic, moisture-proof, insulation, dust-proof Silicone compression is good, high flash point, flame retardant, so damping for precision instruments, precision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apacitor insulation, moisture-proof, dust-proof, dehydration after the silicone oil is an excellent transformer oil. 五.消泡: 硅油不溶于水,动植物油,矿油,所以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加入适量硅油可起消泡作用. Defoaming Silicone oil does not dissolve in water, plant and animal oil, mineral oil, so in petroleum,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food,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ssing, paper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join defoaming amount of silicone oil can play role. 六.药品添加剂: 硅油无毒,无生理活性,稳定性好,故也由于医疗方面. Drug additives Silicone non-toxic, no physiological activity, good stability, it is also because of medical care. 七.油漆添加剂 加入少量的硅油,可起到增光,增大流平性,防水等效果. Paint additives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silicone oil, can play credit to, increasing the leveling, water and other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 )是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 根据其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头孢菌素分为一、二、三,四代(见1表)。 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比较(表1) 项 目 常用品种 抗 菌 谱 及 作 用 特 点 备注 第一代 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注射) 抗革兰氏阳性菌,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较弱。 可口服, 注射 第二代 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感染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较少用 应 第三代 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临床广泛用应 第四代 头孢匹罗,头孢奎诺(动物专用)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强大的作用,且能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具有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优良性能。 价格昂 贵 1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及作用与青霉素相同,常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球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青霉素耐药的球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较弱。对绿脓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无效。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为口服头孢.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好。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夫辛钠、头孢替安、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几乎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包括对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和脆弱拟杆菌等也具有抗菌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肠道感染,肺炎、胸膜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孢唑肟等。

硅油分类

硅油(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69324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693248.html,) 硅油分类应用行业常见品牌产品型号用途 二甲基硅油紡織-線廠ShinEtsu,G.E,DowC orning KF-96,47v,DC-200,TSF -451-100 有各種不同黏度(0.65~100 萬CS)潤滑油 胺基硅油紡織-洗水廠ShinEtsu,G.E,DowC orning TSF-4708,KF-867,DC-8 040 柔軟劑、平滑劑 二甲基硅油化妝品Rhodia,ShinEtsu,G .E,DowCorning KF-96,47v-60000cs,D- 5,0.65,化妝品添加劑 KF-56 塗料添加劑ShinEtsu,G.E,DowC orning KF-96,47v,KF-69,KF-4 12,341,356,359,366 抗油劑、消泡劑、流平劑 ShinEtsu,G.E,DowC orning DC-56,DC-57,DC-11 電子潤滑油ShinEtsu KF-96,5萬,6萬,10 萬,100萬黏度,KF-54 電絕緣油、載熱體冷媒用 皮革添加劑皮革處理劑劑ShinEtsu KP-301,341,356,359,3 66,TM-50,TM-55 PU皮革表面手感改質劑 二甲基硅油、 變性硅油、水性硅油脫模劑 Rhodia,ShinEtsu,D owCorning KF-96,KF-412,9515,DC -346,E1P,水性、油性、乾性、輪胎、 EVA、PU脫模劑 KM-742T,872,365 二甲基硅油、 水性硅油 消泡劑-工業級ShinEtsu KF-96,KM-73樹脂 消泡劑-紡織染廠ShinEtsu KM-73,DR-30,DH-18常溫、高溫、耐酸、耐鹼 消泡劑-食品級ShinEtsu,G.E KM-72s,KS-66,TSA-750 s 啤酒、豉油、豆漿及發酵生 產用的消泡劑 消泡劑-油墨、塗 料 ShinEtsu,G.E KS-66,TSA-750A綠漆用的消泡劑 硅偶聯劑ShinEtsu,DowCorni ng KBM-403,KBM-603,Z-60 18,Z-6040 硅樹脂ShinEtsu,DowCorni ng KR-251,255,KR-112,KR -114A, 電子防潮、保護、絕緣、抗 靜電、防塵 DC-12577

一二三线抗生素分类

一二三线抗生素分类 分类一线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 氯霉素类氯霉素 大环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氟喹诺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磺胺类SD、SMZ/TMP、柳氮磺胺吡啶、磺胺脒 其他类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酮康唑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中草药制剂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 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品种,属控制使用。 管理措施:有药敏结果证实;若无, 应由高级职称医师查房签名, 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查 房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 分类二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菌素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 其它β酰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 氯霉素类甲砜霉素 大环酯类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美满霉素 氟喹诺酮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托沙星、芦氟沙星、那氟沙星、帕珠沙星 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 其他类替硝唑、多粘菌素B、对氨基水酸钠、利福喷丁、利福布丁 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胞嘧啶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乙刚烷胺、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拉米夫定、阿昔洛韦 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