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

孙东方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

课程前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课的内容是关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来交流几点看法,不当之处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近这几年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反对台独的基础上进入到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即和平发展时期。这六年来,两岸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议共举行了10次会谈,签了21项协议,达成了多项共识,特别是两岸老百姓期待已久的大三通、陆资入岛、陆客赴台相继都实现了。特别是中国大陆的老百姓也很高兴,终于亲眼见到了在小学课本里讲的美丽的日月潭跟阿里山。另外,从经济合作层面上来看,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以ECFA的签署为标志,两岸经济合作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正式步入到一个正常化、机制化的一个新历史发展阶段。这六年来,两岸走的还是不错的。但大家还会有另外一个感觉,我们对台湾这么好,制定了这么多的惠台政策,让了这么多的利,为什么它还是跟我们不是一条心呢?还是回不来呢?现在两岸的政治谈判还是没有启动,台湾还是往美国买武器,台独势力还是存在,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岛内又发生了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一些社会运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今天我们这个课的内容,我也谈几点自己的一些看法。

面对着两岸发展的新形势,2008年12月31号,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我们简称为“胡六点”,大家看一下是哪些内容。第一个,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个,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个,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个,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个,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个方面,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今年2月25号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时候也明确提出了四点主张,一个是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第二个,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第三个方面,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四个方面,强调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胡六点”和习总书记的四点主张构成了当前两岸和平发展对台战略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标志着两岸和平发展

进入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成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台工作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说两岸不是要和平统一么,怎么现在和平发展了?这是不是说从此以后两岸走的就是一条平行线了?情况不是这样,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从战略层面上来看具有三重重大意义。第一个,直接推动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统一的初级阶段,只有实现两岸的和平发展,才能为两岸的最终统一积累一个必须的过程。这不是一个前者取代后者的关系,而是通过和平发展来促进统一,实现统一。那和平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和平统一则是和平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那我们为什么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2008年之前两岸关系太复杂了,像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在台湾岛内做了很多年的反共宣传,也做了很多年的准备,之后李登辉搞两国论,陈水扁搞台独,这就给两岸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隔阂。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你就是老虎吃天,你得有一个抓手,有一个切入点,有一个突破口。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把两岸和平发展的对台战略给提出来了。

其路线图说到底是16个字,先经后政,先易后难,争取民心,釜底抽薪。两岸的政治难题一时破解不了,我们就从发展议题入手,就从经济合作入手,通过经济合作,先让两岸这潭水动起来,让两岸的关系先活现在,慢慢地再向高政治议题,向政治难题过渡,先解决容易的,再解决难的,最终的落脚点是什么?是对台湾的老百姓努力,争取台湾的民心,对台独势力是釜底抽薪,这是第一个有利于。

第二个,有利于减少中国崛起的一个外部障碍。从大战略的层面上来看,长期以来,台湾问题是外部势力牵制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中国崛起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外部障碍。反过来看,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不断降低台湾问题的战略价值,别一出事台湾就冒出来,这样对中国的制约太大了。经过这六年来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这个战略目标我们是初步实现了。尽管今天台湾问题依然存在,但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背景下,它对中国崛起的牵制度在不断地降低,已经开始由一个高热点问题向低热点问题过渡,局面已经大大地缓和了,最近这几年中国的周边不安定,南海暗流涌动,东海钓鱼岛风高浪急,但今天的两岸关系是稳定的。可以说,两岸关系是经受住了最近这几年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一个巨大考验,给中国外交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让我们现在能够集中精力去对付日本和来自周边一些小国的一些挑战。最近这几年两岸关系是做了贡献的,如果现在台湾真要再出点事的话,那我们面临的局面就更复杂了。

第三个方面,通过两岸和平发展能够增强自身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虽然台湾小,但发展阶段比我们早,是当年的“亚洲四小龙”,我记得前任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曾经讲过

一段话,还是讲的比较中肯的,他说,大陆体量大是航空母舰,但你也有很多地方去不了,台湾虽然小,但它是机车(台湾称摩托车为机车),它虽然小,但它是机车,它可以走街串巷。这不是他自提身价,的确台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经验。如服务业这一块,一直是我们大陆的短腿,但台湾服务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通过两岸的和平发展,在融合中形成更合理的产业布局,更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够增强我们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更好地携手应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共同维护和拓展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这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那应该说,这个六年的时间,两岸走的还是挺快的,不错的,一些容易和相对容易的问题基本上都已解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看到目前两岸关系的基础仍不牢固,政治上的分歧仍旧存在,经济上的合作仍不紧密,特别是社会层面上的认同障碍仍然是很突出的,容易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今天的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知难行易的爬坡期和攻坚期。

马英九鬼得很,都说马英九是个笨蛋,我不这么看,他在两岸关系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现在他搞了一个“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在国际上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原则,符合美国的利益,不做麻烦的制造者。在政治上,坚持“九二共识”,对大陆讲一中,但在岛内强调各自表述。在经济上,重视两岸经济合作的现实利益,但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不太积极。在对外关系上,坚持活路外交,不突出敏感议题,不跟大陆搞对抗,重视通过经济手段来拓展其国际空间。在岛内事务上是以公共政策为导向,重视社会民生问题,努力消除贫富差距。这“五位一体”能够稳定当前的两岸格局,但也为我们下一步的深入推动,特别是两岸的统一的确也制造了不少的障碍。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讲以下几个层次。

一、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中框架认知,坚决反“台独”

第一个,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中框架的共同认知,坚决反台独。什么是“九二共识”?是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虽然两岸双方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都是旗帜鲜明的,但由于长期处在一个敌对与危机的状态,就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过共同的宣誓,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1992年两岸分别授权各自的海协会跟海基会,大陆是海协,对面台湾是海基会,就在香港开会商量怎么表述,会后两会又进行了大量的函电的往来,最终确认了以一中原则为核心的“九二共识”。在两岸高度政治对立的情况下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是不容易的,但之后李登辉搞两国论,陈水扁搞台独,“九二共识”就被台湾撇了一边了,

一直到2008年马英九上台以后才重新恢复起来。最近这几年两岸能够走得这么快,真正的基础就是坚持了“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中原则,如果离开这个基础的话,其他一切都是空的。

我记得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先生在2012年卸任的时候他讲了一句话,他说四年来两岸签的18个协议是架在两岸的18条高速公路,那“九二共识”是桥墩。这充分说明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看到“九二共识”还是一个过渡性的,“九二共识”最大的精神是求同存异,“同”即坚持“一个中国”,“异”是对一中内涵的认识还是存在分歧的,特别是现在马英九还是死咬各自表述,死咬着中华民国包含大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去破解两岸的政治难题还是比较难的。

面临这种情况,2012年十八大报告就创造性地写进了一个新概念、新提法,叫做“维护一中框架的共同认知”,这等于是把“九二共识”又往前推动了一大步。“九二共识”解决的是一中原则的问题,这是主权问题,是刚性的,这一条红线,谁要分裂中国,是要去触碰反分裂法的底线,我们现在就要收拾他。一中框架解决的是两岸政治对立的问题,这是有弹性的,不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问题。两岸,兄弟两个关起门来商量,怎么商量是我们自己的事,跟外人没有关系,这是我们今天强调的两岸特色。

对于“九二共识”的一中框架,台湾的表现还是不错,马英九也在讲两岸不是两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不搞两个中国,不搞一中一台,这也为将来的两岸的政治协商预留了很大的一个空间。“九二共识”再加一中框架,如果做实了的话,那下一步我们就要谈一国两制了。

说完国民党,我们还得谈谈民进党,从2010年底开始,民进党提出来我们要转型,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做了比较长时间的一个追踪,的确最近这几年民进党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政治上,由急独转向温和台独,程度是有所弱化,但仍不放弃台独党纲。在经济上,欢迎两岸经济合作,但否认两岸特色,强调国与国之间的FTA的一般原则来处理两岸经济关系,明确反对两岸经济一体化。在两岸关系上,寻求与大陆的接触,但否认“九二共识”。在岛内事务上,不打族群牌,开始打阶级牌,开始打公平正义牌。从这些情况来看,民进党进行了一些调整,只是策略上的一些变化,没有发生一个根本的转型,台独的实质还是比较明显的。

像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那你也要拿出一个两岸共识来,大家看看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当时在2012年大选之前拿了两岸共识是8个字,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什么意思?就连台湾老百姓都说听不懂,不知道你要干什么,反正我是听不懂,根本的症结还是在于不承认“一中”这个两岸关系最主要的基础。说得天花乱坠,绕来绕去没有用,还是不承认一中。有的同志问,民进党为什么这个坎老过不去?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中原则跟民进党的台独党纲

是冲突的,台独党纲拿不掉,两岸共识根本就出不来。

2012年蔡英文败选之后就辞职了,苏贞昌上来当了民进党的主席,他上来以后提出来要主动寻求与大陆的接触,重视两岸关系,从去年7月份开始到今年年初,民进党一共是召开了7次华山会议,专门讨论两岸关系,要拿对大陆的政策,但结果是没有任何进展,就连柯建铭提出的暂时冻结台独党纲的建议最后也没有通过。所以,看民进党是不是发生转型,里边有一条红线,就看它的台独党纲是否拿掉,台独党纲拿不掉,谈其他的好多都是空中楼阁的。

接下来台湾的选举马上要开始了,今年年底是县市长的七合一选举,明年年底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大选,现在结果还不太好说,但我个人认为民进党的选举路线已经是比较明确了,就是打分配这张牌,就是打公平正义这张牌,它这一招还是比较狠的,它就抓住了一点,最近这些年台湾地区的贫富差距分化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看一下,从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台湾的GDP年均增长率是3.66%,但老百姓的平均薪资增长年均增长率只有0.58%,如果除去CPI的增长率的话,CPI的年均增长率为0.9%,老百姓的工资是一个负增,尽管跟大的经济环境不好,跟台湾地区的老龄化,还有陈水扁搞了八年台独有关系,但没办法,谁让马英九是领导人,这笔账就要算到你的头上,所以现在台湾的一些老百姓对马英九是就怨言的,因为经济没有搞上来,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就容易不患寡患不均,容易产生民粹。

民进党最近这几年干了一点事,不断地在煽动民粹这股思潮,而且给马英九贴了一个很大的标签,说两岸经济合作,你惠及的是台湾的大企业、大财团,没有惠及到台湾的老百姓,你正是要亲中卖台,要把台湾的主权卖给中国。这一招起来有煽动力的,能够迷惑台湾的一些老百姓,特别是能够迷惑那些还没有充分享受到两岸和平红利的老百姓,能够把这股思潮煽动起来。这一次搞的这么激烈的台湾的反服贸运动,背后对深刻的原因就是这一条。去年通过的两岸服贸协议多好,我们开放了80项,台湾开放了64项,这本身就是有让利的。再一个,服务业一直是大陆的短腿,台湾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也做过论证,台湾的服务业,服贸协议通过以后,对台湾经济的带动还是比较大的,还能拉动台湾的就业,但没有办法,民进党就是在这一条上做文章。

所以,两岸和平发展是极大地压缩了台独势力的生存空间,当然我们还得看到它还是有空间,所以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反台独这根弦始终不能松。下一步对民进党的政策还是要坚持10个字,听其言,观其心,以压促变。还是要对它保持一定的压力,争取让它把自己的台独党纲拿掉,如果这个台独党纲的毒瘤拿掉的话,那两岸统一就少了一个大障碍。

二、以ECFA为主要平台,加速推动两岸经济合作

第二个方面,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主要平台,加速推动两岸经济合作。ECFA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一个英文简称,两岸为什么要签这个协议?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新世纪这10多年,中国在周边干了一件大事,我们跟东盟10个国家建成了一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自贸区建成以后,不光是我们跟东盟的10个国家受益,关键还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辐射效益,首先把台湾给打着了,台湾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按照规则,台湾就没有权利跟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如果两岸经济不整合,那台湾直接就从东亚经济中边缘化,彻底出局了。

所以2008年马英九上来以后,他对这个问题是非常着急的,跟我们提出来要签一个两岸的经济合作协议,对于这个要求我们也是积极回应,像ECFA这么复杂的一个经济协议,短短的时间,从2010年6月29号就在重庆正式签署,9月12号正式生效。ECFA主要是包含序言,5章16条和5个附件,是涵盖了两岸主要的经济活动。

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早期收获、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协议、争端解决以及其他制度性规定这6大块,从步骤上来看分两步,第一步是先签一个框架协议,先把平台搭起来,第二步是针对每一项具体的目标、具体的问题进行商谈,逐一签署单项协议,说白了,ECFA 就是一个大篮子,谈好一个往里放一个。去年我们通过的服贸协议就是篮子中的一个成果。

ECFA签了之后,为了让两岸的老百姓,特别是台湾的老百姓尽快地享受到两岸经济合作带来的一个巨大成功,我们又马上启动了一个早期收获计划,这个早期收获计划是对两岸合作中最急迫的一批商品率先进行降税。大陆是对台湾开放了539项,涉及的减让金额是138.4亿美元,台湾是对大陆开放了267项,涉及减免关税的金额是28.6亿美元。一看这肯定是不对等的,这里边肯定是有让利的,特别是在谈ECFA的过程中,我们也是极大地照顾了台湾的一些利益,如台湾提出来大陆的劳工太厉害,过来以后我们吃不消,那我们就统一不派大陆的劳工过去,后来台湾又提出来说大陆的农产品也很厉害,过来以后我们台湾也扛不住,虽然这个说法有问题,但最终我们还是同意了。

对于这个让利很多同志不太理解,说凭什么,像现在大陆的老百姓,农民很苦,农产品都卖不上价钱,整天都很苦,你自己家里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凭什么还跑到别人家里去大规模地采购农产品。对于这个让利我是这么看的,我讲三点。

第一个,两岸经济合作一定要服务于、服从于祖国统一的大业。“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那在这里边ECFA到底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最近台湾有一种观点认

为,两岸关系物质化,ECFA就是两岸之间做生意,对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ECFA不是两岸利益交换的一个平台,而是两岸互信不断增强的一个窗口,就是通过这个窗口,通过我们的让利,让台湾老百姓看到了背后的“九二共识”,看到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一个不断发酵的和平红利能够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ECFA最大的战略效应是让“九二共识”从单纯的政治层面走向了政治经济相结合的双层层面,让“九二共识”落地了,让台湾的老百姓有感了。这一点太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讲?是因为两岸关系太敏感、太复杂,不光要有面子,还得要有里子,面子就是“九二共识”,两岸都能接受,里子是ECFA,两岸都能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ECFA让的是小利,得的是大义。

第二个,通过ECFA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于台海局势的制衡问题。现在大的经济形势不大好,但在大陆经济的带动下,台湾经济这几年跟别人来比的话还算不错。2008年台湾的经济增速是0.73%,2009年一下子掉到了负1.81%,但2010年ECFA签了之后一下直线上升,到了10.72%,2011年是4.04%,去年是3.85%,这个水平还是可以的。台湾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说的赤裸裸一点都是我们让利的一个结果,但反过来看,给你你能涨,我要是不给你呢,你肯定往下掉。

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台湾对大陆拥有一个巨额的贸易顺差,2003年这个顺差是403亿,但去年一下是到了1160亿美元,非常大的一个量。这样的话,给你你能涨幅,我要是不给你肯定还是往下掉。通过ECFA我们就多了一个制衡台海局势的这么一个手段,但大陆老有人讲,解决台湾问题最终还得打一仗,只要台湾不分裂,不触碰反分裂法的底线,你就不能随便动枪动炮,理由很简单,就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它不分裂又老出毛病怎么办?通过ECFA,我们又多了一个制衡的手段,虽然现在我们动动ECFA这根绳,台湾经济就受不了,所以我们现在对于台湾党内的政党轮替要以正常心来看待。一方面,现在台湾岛内的政党轮替已是常态,这种局面你是改变不了的,另一方面,通过ECFA我们从经济上已经把台湾经济给绑住了,民进党上来又能怎么样,如果你还是一意孤行搞台独去破坏两岸来之不易的大局,我现在不用打飞弹,我就从经济上打你四年,我看你还能剩什么。

第三个方面,通过ECFA有利于帮助台湾经济走出低谷。现在台湾经济的情况,两个“虚”(“需”)。第一个是“空虚”的“虚”,这次金融危机对于台湾的经济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最大的一个冲击是什么?是对台湾赖以生存的那条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是台湾接单,日本技术,大陆生产,欧美销售的这个产业链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冲击,现在外需萎缩得非常厉害。另一方面,台湾经济又是典型的海岛经济,台湾岛内的市场空间非常小,那在2012年选举的时候,蔡英文打了一张牌,叫做发展在地经济,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台湾就2300

多万人,就3万多平方公里,而且好多地方还处在一个地震带上,这样的情况下内需是怎么培育也培育不起来的。现在台湾经济面临的一个局面是外需在萎缩,但内需又顶不上来,这是一个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困境。

第一个虚就造就了第二个“需”,即“需要”的“需”,即台湾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得到大陆的一个支持。我记得2005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来大陆的时候讲两岸携手,共赚世界的钱,但2008年危机爆发之后开始发生变化,就是现在两岸联手能不能挣到大陆内需的钱。在这个过程中,ECFA就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大陆的内需足够大,足够能把台湾经济拉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好ECFA的作用。2012年我到台湾南部过去待了十多天,过去以后发现台湾南部的经济情况的确不是很好,已经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失业,像当时马英九在台北打房打得热火朝天,但高雄的房价不是特别高,合人民币的话也只有5000块钱左右。

过去以后我有两个感受非常深,跟大家说一下,第一个,台湾南部是台独的大本营,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过去以后我还问了很多当地的老百姓,我说,你们为什么想要独立?他们告诉我说,我们不想独立。我说,你们不想独立,你们为什么支持民进党?他们说,我们支持民进党,就是因为国民党太坏了。当年搞二二八,杀我们的亲人,后来长期重北轻南,长期不重视我们,我们也知道民进党不好,但民进党上来以后毕竟能给我们修条路,毕竟能给我们架座桥,能够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条件,这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定要把台湾的老百姓跟台湾的政客、政治势力区别开来,台湾的老百姓支持民进党,不代表他们一定支持台独,我们共产党是能够做好台湾南部老百姓的工作的。第二个感受,台湾老百姓对于ECFA有一个很高的期待,希望大陆企业家过去投资。

从2009年开始,陆资可以到台湾岛内进行投资了,但目前进展不是很大,像从2009年6月30号到2014年1月,今年年初,陆资入岛的投资累计一共是495件,金额也只有8.69亿美元,量还不是很大。下一步这也是我们对台工作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头,还是要积极推动陆资进去,我们的企业进去以后,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基础上一定要面向“三中”(中南部、中低收入阶层、中小企业),多提供福利保障,多提供就业机会,别给当地的优秀人才设天花板,干得好的话就让他们进入到企业高管来,加强大陆企业跟台湾当地的融合。这样的话,经过几年的努力,效果就出来了。因为在当地的老百姓看来,什么是大陆?很抽象,他身边的一个企业,一个人,那就代表大陆。另外我还是强调的一点是现在台湾的经济稍微出现了一点问题,困难的时候,当大哥的来帮一把,这不是利益交换,而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责任。

三、加速实现两岸的社会融合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加速实现两岸的社会融合。一提到两岸关系,它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但随着两岸交往的不断深化,如何去突破社会层面的一些障碍,增强两岸的认同,加速两岸社会的融合,这越来越重要。刚才我说了,蒋介石搞了很多年的反共宣传,之后李登辉、陈水扁搞台独,这给两岸关系留下了很要命的一条尾巴,就让台湾老百姓对大陆在心理上设了一条很高的防线,如现在政治上有隔离,感情上有隔阂,交流上有阻隔的基本特征。现在很多的台湾老百姓对大陆根本就不了解,像台湾高雄的中山大学对台湾南部的基层公务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有46%的人还不知道中国大陆有改革开放,光知道我们最近这几年经济发展得不错。另外,现在台湾的媒体太混乱了,电视台100家,而且职业操守参差不齐,像绿营、民视、三立,整天拿着放大镜看大陆的短处,攻其一处不计其余,像有的台商在大陆挣了钱以后回去不吱声,不宣传,闷声发大财,但如果要是亏了本,那回去以后要了命了,说大陆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再加上媒体一放大,一下就被妖魔化了。这对于台湾老百姓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我们怎么去增强台湾老百姓对大陆的认识,增强对大陆的了解?还是要通过一些硬的平台先把架子搭起来,多交流,多互动,淡化两岸界限,捅破两岸这层窗户纸,让人员机构先动起来,让两岸这潭水先活起来,慢慢地再实现两岸社会的融合。当然,认同这个问题很复杂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我们积极地往下推动,肯定就有效。

另外我这还要强调一点,由于两岸分割的时间太久,在认同上有没有一些冲突?有没有一些分歧?肯定是有的,这都很正常。对于这些我们应该有包容,因为有了包容才会有理解,有了理解才会有信任,有了信任才能真正形成两岸的命运共同体。

2012年十八大报告的时候,中间提了一句话,我觉得提得非常好,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这一点太重要了,这个共同家园不光是说台胞在大陆娶妻生子,买栋房子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台胞参与进来,不但要走过来,还得要融进去。去年我到厦门去调研了一段时间,过去以后我发现厦门在社会管理创新,在先行先试这方面的确做得非常不错。现在厦门的台胞可以担任社区主任的助理,能够直接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能够加入工会,干得好的话还能参评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而且也可以直接到政府的事业单位去工作,现在这个口子也开了。对于台胞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小孩上学难的问题,下面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设立了绿色通道,优先录取,台湾这些学生入学以后,学校又发现,因为

他们认简体字有点困难,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又找了专门的老师在课下进行辅导,而且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厦门当地的生活。这些台湾学生对他的老师、他的同学,对他的学校,甚至对厦门这个城市没有感情吗?肯定是有的。所以,对台工作千头万绪,但上边千根线,底下一根针,这根针只要是扎准了,扎下去,那肯定是有效的,我对两岸社会的融合也是非常乐观的。现在ECFA后续的投资保障协议已经签了,很快两岸就要互设办事处,让大量的机构、大量的人员都快过来,这不是来旅游、拍照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长期生活在这里,这是两岸关系从社会层面来看的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我对于两岸的社会融合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四、战略应对台湾“国际空间”问题

第四个方面,要战略应对好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所谓的台湾的国际空间,说白了是指其对外关系。台湾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因为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因为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台湾却拥有了超出其法律地位之上的国际空间。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我觉得主要是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当局是在联合国非法占有了我们的合法席位,当时最多的时候是69个国家跟它建交,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特别是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大批的国家跟它断交,台湾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当时被称为“亚细亚孤儿”,最少的时候掉到了21个建交国,李登辉上来以后极力推动两国论,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必须拥有更广阔的国际空间,而且大搞金援外交,外美元来换邦交,在李登辉期间又有10个国家跟台湾建交,台湾的建交国达到了31个。陈水扁上来以后,因为搞急独,不得人心,又有8个国家跟它断交,就成了23个。2008年马英九上来以后,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两岸外交休兵,不突出敏感议题,又弱化了金援外交,因为台湾这几年经济情况不太好,再要用美元去买邦交,这个银子它掏不出来的。

现在台湾的情况是邦交国22个,一直都是23个,但去年非洲的冈比亚主动跟台湾断交了。参与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2个,比较重要的有4个,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委会,还有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担任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观察员是11个,加入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超过2000个,全世界有143个国家对台湾免签。

从内容上来看,主要的国际空间涉及10大类,涉及邦交国,涉及台湾与非邦交国的实质关系的提升,涉及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涉及地区性政治合作组织等这10大类。大家看这10大类,里边既有高政治议题,又有发展议题,而且每一大类下边又包含很多的小项,这些小项之间又有相互的交叉,所以,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解决起来的确非常麻烦,的确是两岸关

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放得太宽,的确会为台独势力创造空间,但收得太紧又容易造成岛内民意的反弹,不利于我们争取民心的工作,毕竟在这个问题上,在台湾岛内还有接近八成的高民意。

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基本原则还是这三条,第一个,坚持一中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利用国际空间问题分裂中国的活动。第二个,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的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第三个也很重要,我们不搞一揽子解决,一事一议,个案推进,一定要把对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解决跟两岸和平发展的进程挂钩。发展到哪一步,我们谈哪一步。

五、努力消除外部障碍的干扰

最后一个方面还是要努力消除外部障碍的一个干扰。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担心的两个障碍,一个是对台军售,对台军售后边有一个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如果不让美国现在往台湾迈一步棋,必须要把这个法案拿掉,在这个问题上难度的确是比较大的,因为在这个事上美国总统说了也不能算,得美国国会批准了才行。美国国会里边长期有一个台湾连线,对我们还有冷战思维,现在让它废这个法案难度比较大。另外,最近这几年,美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也不太好,还得靠卖武器来挣钱,而且美国向台湾卖武器对它来说特别划算,因为它向台湾卖的一些武器都是一些过时的,一些淘汰掉的装备,但这些装备能够卖高价,一千万的东西能卖到五、六千万,为什么台湾这么大头?台湾方面也清楚,但它愿意要这个保护色,愿意交这个保护费,让它心里上形成一个所谓的安全感,台湾当局也能理直气壮地跟老百姓说,不用大陆,背后有美国人支持我们,保护我们,在这个大背景下,奥巴马上来以后连续推动了两轮的高额的对台军售,总额接近123亿美元,超过了美台断交之后历届美国政府对台军售的一个总额。

对台军售怎么办?是两个法,一个坚决反对,一定不能让美国向台湾出售一些直接对大陆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一些先进武器。再一个,还是两岸要尽快谈判,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因为这个和平协议有一种象征意义,和平协议不达成就意味着两岸的敌对状态没有结束。所以我们要尽快签署两岸的和平协议,而且要把台湾停止向美国买武器写到协议里边。

第二个,TPP的影响,关于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其背景、动机、内容、做法,因为时间原因,我在这儿就不多讲了,我主要谈一下台湾。美国抛出TPP这个议题之后,台湾方面是表现出了一个非常高的热情。马英九一开始说时机不成熟,2012年选举的时候说十年以后加入,选上以后又改口了,说八年加入,而且叫做排除障碍,能快则快。台湾

为什么这么急着要加入TPP?最主要的原因是急于摆脱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因为长期以来,两岸经济交流在台湾经济增长中是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度已经超过了60%,我坚信,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深。但这种局面是台湾方面不愿意看到的,它最理想的状态是既通过两岸经济合作得到实惠,又不被打入蚌珠,台湾的经济出路不能只有大陆一个出口,还要找别的出口,在这样一个情况下,TPP的出现就极大地迎合了台湾当局的愿望,所以它现在是比较着急的。虽然现在台湾在劳工方面,在市场方面,在企业方面加入TPP还遇到一些障碍,但它加入TPP的决心还是比较坚定的。对于它而言,两岸经济合作和TPP的利益兼收是它最想要的。这等于把这个难题留给了我们。

如果两岸同时加入TPP,那ECFA可就要虚化了,因为TPP的标准比ECFA的标准高,它强调95%的产业要完全放开,这一下ECFA就虚化了,我们忙活了这么几年,两岸特色可能白费了。如果台湾加入,大陆不加入,也很麻烦,再加上最近这几年大陆劳动力的成本在上,土地的价格也在上,这样大陆的一些台商把在大陆的投资直接转向TPP的一些成员国,如越南、马来西亚等,而且从目前来看,TPP这些成员国在产业上是互补的,这样的话就形成一种新产业链,台湾接单,日本技术,在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地方生产,最后再卖到美国去,而且这条产业链是把大陆排除在外的,所以也很麻烦。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两个法,一个是TPP,它是国际组织,不管大陆是否加入,只要台湾加入,必须经过两岸协商,必须大陆同意才行。第二个,还是要利用好马英九讲的这八年,一定要加快两岸经济合作的后续谈判,加快ECFA 的后续谈判,尽快形成两岸产业的合理布局,用ECFA的现实利益绑住台湾,现在已经到了一个ECFA与TPP赛跑的时候了。以上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一个内容,不当之处也欢迎各位学员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