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1)

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1)
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1)

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1、熟字带生字

利用学过的熟字进行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对比、去掉偏旁、拆分部件、减笔画、添笔画等方式变换成生字。如:

学**"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

学**"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

学**"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2、同偏旁部首识字法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日子旁的字与太阳有关,金字旁的字与金属有关;

同部首的字"清""请""情""蜻""睛" "晴",都有部首"青",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六个不同字,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构字的规律,初步掌握构字特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象形识字法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用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4、形声识字法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5、会意识字法

会意字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如:教学"从"字,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人跟着一人走,形象的表演启发学生理解了"跟从",接着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学生立刻就明白了"从"的字形和字义。根据这一特点来学**生字,事半功倍。

6、请输入文字

根据字的组成规律或生活中的类别进行分类识字。如:

教材中的第四册归类识字(二),教学内容是一些动物的名字,分别有鸟类、兽类、昆虫类等,我运用多媒体软件,把这些动物出示在画面上,并让它们动起来,这样,马上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很想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是怎样写的,从而使学生集中了精神。

又如识字(三),是教一些蔬菜的名字,上课前,我都准备好了这些蔬菜,上课时,每教一种蔬菜,我都出示实物让学生看,学生熟悉的,就先让他们说出名称,再出示生字;学生不熟悉的,可先出示生字,再出示实物。

有实物看,提起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识记。实践证明,直观演示法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常用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

常用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 摘要: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常用字中超过七成的字是形声字,但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字的形音义都在发生着变化,汉字的结构类型随之发生变化,汉字的构字理据也发生了变化,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一份子,其构字理据亦有改变。本文主要从形声字声符和意符两个角度对形声字进行理据分析。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意符理据性 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部分。最初的形声字是在假借字上添加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产生的。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构成,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汉字的形音义都由于各种原因在不断变化着。字形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隶变和简化这两次重大的变革,以及在书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讹变;字音主要体现在古音和今音的变化;字义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词义的假借和不断的引申。由于这些变化,一部分形声字的理据弱化,甚至丧失,形声字的范畴发生变化。我们有必要对形声字的理据性进行新的分析。 声符和意符是形声字的左右手,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字中声符和意符都保留功能或部分保留功能的汉字为形声字。一般认为,意符表意,声符表音。不过,部分形声字的声符亦具有表意功能。所以本文着重从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意符的表意功能、声符的表意功能三个方面来说明现代汉字形声字的理据性,而对于部分理据丧失的形声字,本文将分类说明理据丧失的原因。 关于声符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声符是汉字体系中的表音符号”,有的学者认为“把部首以外的半边一概视作声符、其中包括表音的和不能表音的,还有形式类似声符而实际不是的”总的来说,声符就是形声字中表示形声字读音的部分。常用形声字共有928个声符,包括137个不成字声符和791个成字声符。如果声符能够精确表示字音,那么对于我们辨读汉字就能够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声符的声韵调与字音完全相同的汉字在形声字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中国汉字在识读起来往往会出现“秀才只识半边字”的情况。我们将形声字与其声符的语音关系进行比较,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声韵调完全相同;声、韵同,调不同;声、调同,韵不同;韵、调同,声不同;声同,韵、调不同;韵同(近),声、调不同;调同,声、韵不同;声、调、韵都不同。而以声符表音功能的强弱可把声符分为完全表音声符,部分表音声符和不表音声符。其中不表音字符也就是声韵调都不同的形声字占到将近所有形声字的五分之一,比例并不是很大,毋庸置疑,声符的表音功能相对比较强大。 苏培成先生的曾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中提到:“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拼音文字的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起来,就能表示出词的读音,这就是它的理据。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理据表现为部件和字音、字义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汉字,能够从它的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语素,这样的字叫有理据,反之,看到了部件不能引起联想,这样的字就是没有理据。”我认可苏培成先生的观点,汉字语音和语义上的联系我们都称之为理据性。从声符的表音功能看来,无疑,形声字可以从字的构件了解字的读音,形声字是具有理据性的。 从意符的角度分析也是同样的道理。意符,是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具有表意功能。从一个形声字的意符可以联想到字的意义,这说明,形声字是有理据的。 上文提到并非所有声符都具有表音功能,那那些含不具有表音功能的声符的形声字是否就不具有理据性呢?另外,语言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语音的发展变化,致使很多原来声旁与字音相通、相似的读音,变得不通或不相似了,这种变化最明显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批形声字表音度的下降。表音功能的衰弱又是否影响形声字的理据性呢?

汉字六种构字法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é)诎(qu),日月是也。”根据实物 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 础上进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二、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如:上,下,中,亦(腋)、厷(肱)、本、 末、朱,寸、刃,甘,。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个, 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知识链接】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①古埃及圣书字;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③中美洲的玛雅文;④印度的梵文;④汉字。 2、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 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左传》使用单字3906个;《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综合评价】 一、通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 (1)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 (3)刻契说(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郑玄注《系辞》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 2 《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篇》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 “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 (4)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传说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完成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格。 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春秋、战国 籀文(即大篆)青铜器、石 秦小篆石汉

汉字构字法浅论

汉字构字法浅论 “六书”是许慎定名的六种传统造字法,但其命名之初对“六书”含义阐释不甚明确,因此后代学者对此多有讨论,研究者研究角度不同,对汉字结构分类标准也不统一。研究汉字的结构,归纳汉字构形方法,必须从古文字最初的形体来作重新分析考察。 标签:汉字结构六书四书 一、概述 “六书”是古文字学家通过对汉字形体进行有意识的分析而得出的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由汉代班固、郑众等人发微,到东汉时许慎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详细阐发,并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汉字形体。他对六书的界定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从此,“六书”成为分析汉字形体的核心理论。后代唐宋元明时期,众学者如徐铉、郑樵、戴侗等人沿袭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至清代发展到鼎盛,集大成的“说文四大家”基本上都继承了“六书”,其中比较有创见的是戴震的“四体二用”说,即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作为字之体,把“转注、假借”作为字之用,这样划分对“六书”说的性质做了修正和补充。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古文字研究的深入,“六书”研究史上又出现了新的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是“三书说”,代表学者有唐兰(“象形”“象意”“形声”),张世禄(“写实法”“象征法”“标音法”),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等。其后的学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研究成果,如“五书说”“六书说”及字素、构件等现代分析理论。他们在继承传统“六书”的基础上又作了评价和批判,对汉字构字方法,尤其是在各书的分类和命名上仍有分歧。 二、汉字构字法分析 我们认为,研究汉字的结构,归纳汉字构形方法,必须从古文字最初的形体来考察。由于许慎没有看到原始的古文字材料,因此他对汉字形体分析是建立在已经变形的汉字形体——篆体基础上的,并且许慎的汉字分析是以部首为本位,即以部首为要素进行拆分,把汉字整体分成几部分,如:《说文·卷七下·网部》罗(羅):“从网,维声。”我们若观察该字的甲骨文形体,则可以看作张着的网下面罩着一只鸟,有的加了义符“糸”,表示“捕鸟”义,应该看作象形。该字的篆体已经看不出象形的痕迹,因而归为形声。可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时不能囿于

字理教学设计

字理识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隹”。 2.知道含有“鸟、隹”部首的字一般都与鸟类有关。 3.激发学生学习...... 字理识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隹”。 2.知道含有“鸟、隹”部首的字一般都与鸟类有关。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前板书:识字8)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哪里?(生:森林)(课件出示出示森林图片) 师:在这片茂密森林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静静聆听,美妙悦耳的歌声从远处飘来。大家想不想听?(生:想)那请把眼睛闭上吧!(课件播放:鸟的鸣叫) 师: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小鸟的叫声。) 师:可爱的小鸟是森林里的歌唱家!李老师请到几位这样的“小歌唱家”来到我们的课堂上,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鸟的图片:乌鸦海鸥杜鹃) 二、学习新知:鸟字部

师:三位客人大家并陌生,谁能响亮的读一读他们的名字? 1. 指名读(两名学生) 师评价语:嗓音甜美,像只小百灵! 师过度语:还有哪只小鸟想亮亮自己的嗓子,我们来开火车吧! 2. 开火车(一列小火车) 师评价语:小手如林,真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群快乐的小鸟读一读。 3.介绍小鸟 师:整齐响亮的朗读告诉我大家都非常喜欢小鸟!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乌鸦:全身乌黑,吃腐肉,不吉利的象征

海鸥:在大海上展翅高飞,捕食小鱼小虾 杜鹃:报春,有叫布谷鸟(让孩子们学学鸟叫) 4.听听,大家对(手指屏幕:乌鸦海鸥杜鹃)的了解还真不少呢!现在,请你仔细看看,鸟儿名字中的这几个字(点课件让鸦鸥鹃变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左右结构,每个名字有含有一个鸟字) 师:大家都有一双慧眼,鸟字在左边叫鸟字旁,右边叫鸟字部,所以我们说他们都有——生:鸟字部! 4.字理讲解: 师:看,这就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课件出示:小鸟图片) 古人根据小鸟的外形特点,用寥寥数笔将小鸟的样子描绘得栩栩如生,这就是最早的“鸟”

字理识字教学案例 一

字理识字教学案例 三都中心小学韦介念 一、案例背景: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行,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小学低年级2000多字的识字量,怎样开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我们一年级组的识字课题,做了一节一年级语文课《雨点儿》。《雨点儿》一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对于进入小学学习才三个月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雨点儿》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文章篇目短小,但语言文字很有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来呈现的。这篇课文生字量挺大,要认识12个生字,识字和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字理识字,揭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位“朋友”(出示课件:动画“雨”字演变:要下雨了,天上飘来一片乌云,接着下起雨。乌云就变成横,雨点儿就变成雨字的下半部分。)快来打个招呼吧!生:“雨”。 师:仔细看,雨字是怎样演变的。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生:横

像天上的乌云,里面的点像雨点儿的样子。 师:板书“雨点”,读一读。 生:“雨点”。 师:板书“儿”,连起来再读,有什么不一样?生:“雨点儿”。 师:范读,注意儿化音的读法。生:“雨点儿”。(多名读)师:雨点儿给你什么感觉?生1:可爱生2:好玩儿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可爱。片段二】:多元识字,增强实效1、教学“数不清”: 师:出示“数”,指名领读,(还有一个读音:shù数学、数字);出示“清”,指名领读;“数不清”,齐读。 师:文中说什么数不清? 生:雨点儿数不清。 师: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指名读)数不清的雨点什么样? 生:雨点儿太多了,多得都数不过来了。 师:数不清是什么意思? 生:多得没有办法数清楚。(再指名读,齐读。)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吗?出示填空:“数不清的” 生:蚂蚁、细菌、雪花......(同桌交流:头发、树叶、星星、人 (2) 教学“云彩”: 师:出示“菜(艹)——彩(彡)”,说说发生什么变化了? 生:菜的草字头去掉,换成三撇,就是彩。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_王宁

规范与标准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 ◆王 宁 引 言 汉字是由不同数量、不同功能的部件依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部件的数量、功能和组合方式(位置、置向、交接法),是每个汉字区别于其他汉字最重要的属性,汉字的信息量主要是由部件来体现的。就汉字的教学来说,不通过部件,就无法对汉字进行讲解;就计算机形码的编制来说,不通过部件,就无法确立码元。因此,把部件从现代汉字中拆分出来,便成为汉字字形处理的基础工作。 由于部件拆分对信息处理和汉字教学不可缺少,所以这一工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中自发进行,部件拆分的结果纷纭交错、五花八门。例如一个简单的6笔“羊”字,竟有5种拆分方法:A.、十、一;B. 、;C.、;D.、一;E.羊。这5种拆分法贯穿到由“羊”组合的字里,要影响将近70个字。而且,有些系统在处理一些笔画变异形成的变体时,又出现了与“羊”不一样的拆分。例如,把“羊”整体保留下来不拆的,却把“羞”“翔”“羚”中的“”,拆成“、;把“羊”拆成“、十、一”的,却把“美”“善”“羔”上面的“”拆成“、王”。一个6笔画的常用独体字尚且如此,笔画更多一些、构形更复杂的字,就更不用说了。 部件拆分呈现如此纷纭的情况,给教学汉字和处理汉字的授、受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哪一种拆分是合理的,衡量起来也无据可依。这使大家认识到,在信息时代,部件的规范是汉字规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进行部件的规范,语言文字的规范必然要因而受到冲击。计算机编码中部件使用的混乱状况,必将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度受到影响,进而妨碍国际交流,干扰基础教学。可以说,现代汉字部件的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要想进行现代汉字的部件规范,必须树立汉字构形规律性的思想。 在汉字构形是否存在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古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每个汉字的构形都是以来自词义的字意为依据的,是有字理可循的。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化阶段,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性质,大多数字形仍具有理据,少部分字形构字理据虽不太明显,但完全可以通过历史的溯源分析出来。其中极少部分汉字字形与意、源发生矛盾的,又可以放到构形系统中进行优化处理。共时平面上的汉字是具有内部的系统性的。汉字与汉字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每个汉字在系统中具有自己的位置,受到前后左右相邻汉字的制约。所以,汉字构形的分析从个体看,有意义作为依据;从总体看,有系统中的前后左右关系加以制约,它是有客观规律的。部件的规 DOI:10.16412/https://www.360docs.net/doc/8711715410.html, ki.1001-8476.1997.03.002

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第三章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第一节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汉字依据它所记录的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形,所以词义和据词而造的字形是统一的。这一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文字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 下面是一批古文字,有甲骨文、金文,也有《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可以看到,这些字的形体都是依据汉语的某一词义或语素义构造的,因此,这些字的形体也都可以用相应的词义或语素义来解释: (1)(2)(3)(4)(5) (6)(7)(8)(9)撩(10)惚 (1)-(4)分别是甲骨文的“鹿”、“鱼”、“山”和“车”。“鹿”象鹿形,以多歧的角为其特征;“鱼”直接描绘鱼的形象;“山”象山峰并立之形;“车”象车之两轮及辕、衡等形。(5)-(8)分别是金文的“木”、“其”、“皿”和“禾”。“木”上象枝,中象干,下象根;“其”是簸箕的形象;“皿”象盛食器具之形;“禾”象禾苗之形,上象禾穗与叶,下象茎与根。(9)-(10)分别是小篆的“鸟”和“水”。“鸟”是鸟的象形;“水”是水纹的形象,因与川区别而将两边的线条断开。 (1)-(10)这10个字直接描绘物象,它们都与物象相似,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什么,可以直接据形识义。 (11)(12)(13)(14)(15) (16)(17)莆(18)举(19)纵(20)忌 (11)-(14)分别是甲骨文的“上”、“下”、“厷”和“刃”。“上”和“下”是相对的概念,甲骨文的“上”和“下”分别用一根短线条放在一根长线条的上面或下面,以标识“上”或“下”的意思;“厷”象于臂肘上加标示符号以表臂肘之义;“刃”是在“刀”上加一短竖,指出刀刃的位置。(15)-(16)分别是金文的“本”和“末”。“本”是在“木”的下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下部的树根,“末”是在“木”的上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上部的树梢。(17)-(20)分别是小篆的“甘”、“寸”、“卒”和“音”。“甘”是在口中加标示符号,表示甘美的滋味;“寸”是在人手下寸口的地方加一标示符号,表示寸口;“卒”指士卒,古代士卒的衣服是有某种标记的,“卒”即在“衣”字上加指示符号,用士卒所穿的有标志的衣服来表示“士卒”的意义;“音”是在“言”上加“一”,以与“言”区别。 (11)-(20)这10个字要表现的是比较抽象的事物或难以直接画出的物体,只能用辅助的办法指出它们的位置或关系。虽然这些字需要一些略微抽象的思考,但它们也是属于因形而知义的。 (21)(22)(23)(24)(25) (26)(27)(28)(29)谈(30)緋 (21)-(24)分别是甲骨文的“益”、“监”、“宿”和“采”。“益”象水在

汉字六种构字法(终审稿)

汉字六种构字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é)诎(qu),日月是也。”根据实物的形 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 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 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来,有 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二、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如:上,下,中,亦(腋)、厷(肱)、 本、末、朱,寸、刃,甘,。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 个,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草、花 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如钢、铃 双人旁,与走路有关,如征、循、徐 2、形声字中有的声旁也有表意功能。如 暮、箕、授、擒、浅、钱、贱、笺

字理教学工作总结

字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字理教学总结 字理教学总结 钟山镇二小谭丽艳 二000年,我荣幸地成为学校字理识教学课题研究小组的一员。我所上的00 (2)班也成了字理教学实验班级,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带着丰收的喜悦,对这四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我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喜欢接受和挑战新鲜事物,刚接到这个课题,我既感到新鲜又兴奋,俗话说:“不尝葡萄不知到葡萄是酸是甜,字理识字教学——这是汉字教学新的尝试。字理教学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有关字理教学的书籍、杂志、网上资料,备有许多本字理教学工具书,如黄亢美老师出的《字理教学手册》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教学

素材,动手制作大量字理教学的辅助教具、课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效果很好的字理教学法,如图示法、点拨法、演示法、联想法、故事法、歌诀法、猜谜法等,我还知道字理教学要根据汉字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低年级以“字理识字”为主,中高年级逐渐过渡到“字理析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意接受并适应“字理教学法”很重要。因此,我从低年级就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比一比,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那些生字怎么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他们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后就该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引一引峰回路转,放一放海阔天空嘛,教师只需点拨,学生要多说多思多练。 从实践的过程中看,学生还是很乐与接受这种新的识字方法的,而且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枯燥无味的汉字顿时

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习汉字成了他们迫切的需要。每一次听写生字时,我都根据字理把要听的字描述一番,或变成一幅幅图、一个个小谜语、简短的小故事,学生立刻在脑子里出现学该生字时的印象,很快就把该生字再现并默写出来。实践证明,运用字理识字可大大减少错别字。每一学期我都让学生参加自治区出的字理识字检测题,成绩优异。我想,一位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永具魅力,是与她的才识、层出不穷的新颖教学方法密不可分的,要想在学生面前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我得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嘛!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撰写字理教学论文、教案,与学生共同进步,而且经常代表地区、县教研室、学校上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把这一好的教法在全县推广开来。 “字理识字”通过对汉字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来把握汉

根据汉字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

根据汉字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修订大纲》把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研究的话题。当前的识字教学流派多达二十多家,可谓流派分呈,方法各异。但是这些识字教学法并未注重研究汉字构形规律最明显的特点——形与义的关系,也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所谓汉字的构形理据,就是构成汉字的理论依据,即汉字的成因。只有对汉字进行构字理据的分析,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才能突破字形难点,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 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 如今,中小学生的错别字问题十分严重,学生作文中没有错别字的很少。集中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分析:从错字看,一种是增减笔画,如将“迎”写成“辶卯”;另一种是用错字根,如将“祝”写成“衤兄”。从别字看,一种是同音用别,如将“太阳”写成“太洋”;另一种是形近用别,如将“晴”写成“睛”等。学生为什么会写错别字呢?归根到底大多数是对汉字的音、形、义掌握不牢,https://www.360docs.net/doc/8711715410.html,/不懂汉字的构形理据。如果在讲“祝”字时讲清“礻”与祭祀有关,有“衤”字旁的字与衣服有关,而“祝”的本义就是祈祷。学生了解了“衤”与“礻”的区别,就不会出现“衤兄”的误写了。 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从汉字本身表达的字理上分析字的音、形、义,能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由于儿童的学习兴趣对识字效果起着支配作用,所以在挖掘汉字固有的因素上,还要让学生融入自己的再造想象,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进取探究的热情,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由此,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势在必行。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较为漫长的一段实践研究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演示法汉字中的独体字绝大多数是象形字。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图文、实物、动作等演示法来展示汉字的构形理据,从而准确地识记汉字。 (1)图文演示法图文演示法就是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顺序,将汉字的演变过程演示给学生,让学生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理解汉字字形的难度分解降低。如教“鸟”这个字。我先出示一张头上有彩色翎毛的小鸟的投影片,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鸟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鸟”字是根据鸟的形状演变而来的。最后出示楷体“鸟”字,并对其进行分析(翎毛、鸟头、眼睛、身子、尾巴、爪),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学完“鸟”字,我把“鸟”的一点擦去,问:“如果鸟没有了眼睛会怎样?”“什么也看不见。”“对,眼前就会乌黑一片。‘鸟’字去掉点就是‘乌黑’的‘乌’字。”“乌鸦全身羽毛乌黑,连眼睛也看不出来了,所以‘乌鸦’的‘乌’字与‘乌黑’的‘乌’是同一个字。”这样既学习了“鸟”,https://www.360docs.net/doc/8711715410.html,/article/又认识了“乌”,并形义结合地区分了“鸟”与“乌”这两个易混淆的形近字。 (2)实物演示法实物演示法就是在教学中,按照汉字的构形理据恰当运用实物演示,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如教“笔”字时,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上面是什么做的,下面是什么做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最终明确掌握“笔”字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笔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动物的毛做的,所以是“毛”字。从而使学生把字的音、形、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牢固地掌握这个字。 (3)动作演示法动作演示法就是利用身体语言来帮助记忆字形,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

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

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字理识字教学

字理识字教学 【编者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 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古今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即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能让学生快速形象地识记汉字,且能领悟汉字蕴涵的文化内涵。然而,试问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较好地运用字理引发孩子的无限遐想和催生他们的创造吗?我们的教师把“独 体字问有多少画,合体字问是什么结构”当作了主流教法,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他们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 望”,并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语文课程标准》),自觉地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呢?为此,我刊特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黄亢美先生撰写系列研究文章发表 看法,也欢迎广大教师参与此话题的讨论。 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系列谈之一 字理+心理=合理 ——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 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 副理事长 黄亢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识字 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 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语)。《语文课程标 准》制定组成员陆志平先生在其《语文课程新探》一书中也指出,“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大量的教学实践亦证明,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字理.. )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进行识字教学,当是最合理..的教学,简言之,即是“字理+心理=合理”。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心理)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 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汉字虽然历经 漫长岁月的演化和特别是近代的简化,但是大部分的汉字依然有“理”,因此, 在一般的情况下,依据字理教学,也就自然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

汉字六种构字法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 0诎(qu ),日月是也。”根据实物 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口: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 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 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才0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口:上,下,中,亦(腋)、厷(肱)、本、 末、朱,寸、刃,甘,。

也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 ),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 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个, 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草、花 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如钢、铃 双人旁,与走路有关,如征、循、徐 2、形声字中有的声旁也有表意功能。如 暮、箕、授、擒、浅、钱、贱、笺 3、形旁在字的形体中的位置不一样。如 形在上:茅、空、简 形在下:基、恐、筑 形在左:路、松、结、理 形在右:救、钦、锦形在内:辩、闻、嬴形在外:衷、园、匮 形在右下:倏、腾、形在左下:颖、疆、裁

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众所周知,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认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也成了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一、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繁难的笔画、复杂的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以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类型: (1)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告:一口咬掉牛尾巴。俄:先人后己。乃:后起之秀(特指法)。更:与人方便。今:用心读书(反拼法)。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券:拳头对刀(移位拼字法)。翠:刘邦闻之喜,刘备闻之悲(会意拼字法)。 (2)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三、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做示范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睁(目字旁)

简化字和汉字的理据性一 汉字的理据性

简化字和汉字的理据性一汉字的理据性 目前,对于汉字理据性的理解还存在分歧。孙剑艺认为:“要说早期的汉字…有字理?是可以的。但是汉字发展到今天,它所记录的汉语发展到今天,社会发展到今天,汉字的…六书字理?早已消失殆尽了,或者说早已不起多大作用了。……实际上,汉字本身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逐渐淡化自己…字理?的历史。”[1]苏培成先生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拼音文字的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起来,就能表示出词的读音,这就是它的理据。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理据表现为部件和字音、字义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汉字,能够从它的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语素,这样的字叫有理据。反之,看到了部件不能引起联想,这样的字就是没有理据。”[2]刘又辛认为,“从两种文字的性质来看,拼音文字是一种无理性符号;汉字则除少数表音(假借字)外,基本上都是有理性符号。”[3]这里对汉字理据性的不同理解,牵涉到对汉字系统规律的认识和对汉字发展演变历史的不同看法。至少涉及这样三个问题: 1.对文字理据性的理解 文字的理据性是指文字符号和语言成分的对应关系,既然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系统,而语言又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那么文字记录语言,就是使文字符号和语言成分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语音的,也可以是意义的。拼音文字的字形(词形)直接记写语言要素的声音,而汉字中形声字的字形,则与语言要素的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发生联系。因此,我们说的理据性不仅仅指现代汉字是不是合乎“六书”,还指作为一套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跟语言成分之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换句话说,汉字的理据性是指其在记录语言成分的同时,是否体现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同意苏培成先生的看法,任何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汉字记录汉语,它的理据性就表现在汉字字形直接与语言中的音或者义发生联系。比如“众”,是由三个人组成的,用它代表“人

字理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字理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小学蓝利莺 我有幸参加了字理课题启题研讨会。从此我收集资料、信息。听教师的课、听专家的点评,真是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下面是我的几点真切、实在的体会: 1.看到字理识字给识字教学带来的乐趣和轻松,让所有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人都能运用汉字演变图来轻松、愉快地学习汉字,并从中欣赏到汉字另外几种形体的美。 2.经过学习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真正认识到了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趣味,更让我看到了自己对汉字的了解是多么浅薄。在会议前发了几本有关汉字字理的书,如雪中送炭,让我了解了很多个常用汉字形义音古今的变化及构形理据,使我能依据汉字的构字理据和形义特点进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依字析形索义,依义索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写字质量。我在教学中通过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的字体演变,通过揭示汉字的字理,引导学生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造字方法中感悟到汉字构造的巧妙和科学,了解到汉民族先人的聪明和智慧,了解到汉字中蕴涵的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常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我深深地体会到字理教学贯穿在小学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然而,我们现在的老师过去做学生时,由于老师没有讲字理,所以大多数老师也都不太知道什么是字理。我希望让更多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汉字的独特趣味,享受到字理教学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在学习里,我看到字理教学法已植根在很多同行的心中。我也看到很多老师想用字理进行教学,却又不知道怎么讲字理。为了让字理教学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师,服务于语文教学,我们的每周集体学习就找出一定的时间再学习《字理教学手册》这本书。 常言道:“教学有法(法则),教无定法(方法)。”依据字理教学这是识字教学的基本法则,而具体如何施教则要因时、因字、因人、因课的不同而变化。但是,不管如何的变化和不同,我们都应凸显字理,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到汉字“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语),真正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朱永平 Yongping Zhu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摘要 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西方文字,音义联系直接,汉字却是形义关系密切。由于汉字的这个特点,故分析汉字组成的字理、释形索义便成为汉字研究、教学的一大传统。为探究汉字字理对词义和汉语教学的解释力与适用性,本文首先厘清字理与汉字教学中释形索义的一些问题和注意要点;其次通过对新创字“钚”和“氡”的形义分析说明字理与词义的关系。最后对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几点建议,提倡汉字字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字理实用教学法”。 本文所说的字理是汉字形体中所蕴含的结构规律、构形理据、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等。如常说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就是总结了这四种类型汉字的构形理据,表现了这四种范畴内的汉字字理特点。可以设想,在造字初期,先民们一定是苦思冥想描画恰当的字形以表达与概念相关的词义。为理解方便,且受语言经济规律的制约,文字的部件应简约,构形规则需具有可类推性和可理喻性,以较少的类符,如形符、义符和声符,按一定的规则搭配以管驭无限的义项。如此文字使用者也就易于依据总结得出的造字规律,构形字理来分析字形以推导其代表的意义。简而言之,造字的过程是人们以词表义,以字记词;而解字的过程则是人们根据文字的规律,分析出字理,推导出词所依托的字义来。 由于汉字的字理是系统总结汉字规律得来的,所以依循字理,人们可以造新字,亦可以推测出汉字的意思来。如“钚”和“氡”这两个新创字。科学家们根据这两个元素的物理属性取plutonium的符号pu音和radon中的don音,造出了书写 上述两个词的汉字。在解字的过程中,稍有文字知识的人,都会知道第一个字与金属有关,发音大概是“不”;而第二个字与气体有关,发音可能是“冬”。这是依据汉字的“形声”字理推导得来的,因第一个字的偏旁“钅”为金属类(义符),而“不”表示这个字的发音(声符);第二个字的部首是“气”归气体类,而部件“冬”表示此字的发音。造这两个新字的人,其依据的是汉字造字的“形声”原理,而解字的人遵循的是同样的汉字构形理据。 由此看来,字理在释形解义上有很强的解释力。借鉴汉字字理并结合教学 实际,本文建议可采用一种“字理实用方法”指导汉字教学。此法不拘泥于字字必有来历,但也不随心所欲解释汉字,具体操作可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依传统字理:如传统上对“日”,“月”,“明”,“河”等字的诠 释。 2.以通识为准:如《说文》中的有些解释虽然有误,但却可为汉语教学实 际而用。如:繁体字“東”字,《说文》:“東……从日,在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