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yna-常见问题汇总1.0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1.0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1.0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

1.0

资料来源:网络和自己的总结yuminhust2005

Copyright of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owned by relative author. Chinese version owned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068092.html,/Kevin

目录

1.Consistent system of units 单位制度 (2)

2.Mass Scaling 质量缩放 (4)

3.Long run times 长分析时间 (9)

4.Quasi-static 准静态 (11)

5.Instability 计算不稳定 (14)

6.Negative Volume 负体积 (17)

7.Energy balance 能量平衡 (20)

8.Hourglass control 沙漏控制 (27)

9.Damping 阻尼 (32)

10.ASCII output for MPP via binout (37)

11.Contact Overview 接触概述 (41)

12.Contact Soft 1 接触Soft=1 (45)

13.LS-DYNA中夹层板(sandwich)的模拟 (47)

14. 怎样进行二次开发 (50)

1.Consistent system of units 单位制度

相信做仿真分析的人第一个需要明确的就是一致单位系统(Consistent Units)。计算机只认识0&1、只懂得玩数字,它才不管你用的数字的物理意义。而工程师自己负责单位制的统一,否则计算出来的结果没有意义,不幸的是大多数老师在教有限元数值计算时似乎没有提到这一点。见下面LS-DYNA FAQ中的定义:Definition of a consistent system of units (required for LS-DYNA):

1 force unit = 1 mass unit * 1 acceleration unit

1 力单位=1 质量单位× 1 加速度单位

1 acceleration unit = 1 length unit / (1 time unit)^2

1 加速度单位= 1 长度单位/1 时间单位的平方

The following table provides examples of consistent systems of units.

As points of reference, the mass density and Young’s Modulus of steel are provided in each system of units. “GRA VITY” is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2.Mass Scaling 质量缩放

质量缩放指的是通过增加非物理的质量到结构上从而获得大的显式时间步的技术。

在一个动态分析中,任何时候增加非物理的质量来增大时间步将会影响计算结果(因为F=ma)。有时候这种影响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增加非物理的质量是无可非议的。比如额外的质量只增加到不是关键区域的很少的小单元上或者准静态的分析(速度很小,动能相对峰值内能非常小)。总的来说,是由分析者来判断质量缩放的影响。你可能有必要做另一个减小或消除了质量缩放的分析来估计质量增加对结果的灵敏度。

你可以通过人工有选择的增加一个部件的材料密度来实现质量缩放。这种手动质量缩放的方法是独立于通过设置*Control_timestep卡DT2MS项来实现的自动质量缩放。

当DT2MS设置为一个负值时,质量只是增加到时间步小于TSSFAC*|DT2MS|的单元上。通过增加这些单元的质量,它们的时间达到TSSFAC*|DT2MS|。有无数种TSSFAC和DT2MS的组合可以得到同样的乘积,因而有相同的时间步,但是对于每一种组合增加的质量将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趋势是TSSFAC越小,增加的质量越多。作为回报,当TSSFAC减小时计算稳定性增加(就像在没有做质量缩放的求解中一样)。如果TSSFAC缺省的值0.9会导致稳定性问题,可以试试0.8或者0.7。如果你减小TSSFAC,你可以相应增加|DT2MS|,这样还是可以保证时间步乘积不变。

为了确定什么时候和位置质量自动增加了,可以输出GLSTAT和MATSUM 文件。这些文件允许你绘出完整的模型或者单独部件所增加的质量对时间的曲线。为了得到由壳单元组成的部件增加的质量云图,将*database_extent_binary 卡的STSSZ项设置为3。这样你可以用ls-prepost绘出每个单元的质量增加量的云图,具体方法是通过选择Fcomp>Misc>time step size。

在*control_timestep中设置DT2MS正值和负值的不同之处如下:

负值:初始时间步将不会小于TSSFAC*-DT2MS。质量只是增加到时间步小于TSSFAC*|DT2MS|的单元上。当质量缩放可接受时,推荐用这种方法。用这种方法时质量增量是有限的。过多的增加质量会导致计算任务终止。

正值:初始时间将不会小于DT2MS。单元质量会增加或者减小以保证每一个单元的时间步都一样。这种方法尽管不会因为过多增加质量而导致计算终止,但更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control_timestep卡中的参数MS1ST控制是否只是在初始化时增加一次质量(MS1ST=1)还是任何需要维持由DT2MS所指定的时间步时都增加质量(MS1ST=0)。

你可以通过在*control_termination卡片中设置参数ENDMAS来控制当质量增加到初始质量一定比率时终止计算(只对自动质量缩放有效)

--------------------------

可变形点焊梁的质量缩放

*mat_spotweld卡的质量缩放参数DT只影响点焊单元。如果*control_timestep 卡中没有指定质量缩放(DT2MS=0),而且时间由可变形点焊控制,可以用参数DT来在初始化时增加惯量到点焊单元上来提高时间步达到DT指定的值。当DT 不为0时,增加到可变形点焊梁元上的质量会输出到d3hsp文件里。MATSUM 中动量和动能不受增加到可变形点焊上的质量的影响。GSLTAT中DOES和总的KE受增加的质量的影响。

考虑三种调用可变形点焊的质量缩放的情况:

1.当DT2MS为负值*mat_spotweld卡DT=0时,尽管在d3hsp文件中可变形点焊质量增量百分比不真实。下面几个值是正确的:d3hsp中”added spotweld mass”;第一个时间步之后的”added mass”& “percentage increase”;glstat和matsum中的”added mass”。

2. 当DT2MS为负值且*mat_spotweld卡DT≠0时,可变形点焊质量增加不会包含在d3hsp、glstat、matsum文件中的”added mass”里。这非常容易令人误解。用户必须检查d3hsp文件的”added spotweld mass”。建议不要同时使用两种质量缩放标准,推荐使用第一种方法(即负的DT2MS&DT=0)。

3. 如果DT2MS=0且DT≠0,初始时间步将不考虑增加点焊的质量,但是之后每一个周期时间步都会增加10%,直到时间步达到正确的值(考虑点焊质量增加)。glstat & matsum不包含”added mass”的行。

注意质量增加会引起能量比率增长。

English Version:

Mass-scaling refers to a technique whereby nonphysical mass is added to a struc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a larger explicit timestep.

Anytime you add nonphysical mass to increase the timestep in a dynamic analysis, you affect the results (think of F = ma). Sometimes the effect is insignificant and in those cases adding nonphysical mass is justifiable. Examples of such cases may include the addition of mass to just a few small elements in a noncritical area or quasi-static simulations where the velocity is low and the kinetic energy is very small relative to the peak internal energy. In the end, it’s up to the judgement of the analyst to gage the affect of mass scaling. You may have to reduce or eliminate mass scaling in a second run to gag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sults to the amount of mass added.

One can employ mass scaling in a selective manner by artificially increasing material density of the parts you want to mass-scale. This manual form of mass scaling is done independently of the automatic mass scaling invoked with DT2MS in *control_timestep.

When DT2MS is input as a negative value, mass is added only to those elements whose timestep would otherwise be less than TSSFAC * |DT2MS|. By adding mass to these elements, their timestep becomes equal to TSSFAC * |DT2MS|. An infinite number of combinations of TSSF and DT2MS will give the same product and thus the same timestep but the added mass will be different for each of those combinations. The trend is that the smaller the TSSF, the greater the added mass. In return, stability may improve as TSSF is reduced (just as in non-mass-scaled solutions). If stability is a problem with the default TSSF of 0.9, try 0.8 or 0.7. If you reduce TSSF, you can increase |DT2MS| proportionally so that the product/timestep is unchanged.

To determine where and when mass is automatically added, write GLSTAT and MATSUM files. These files will allow you to plot added mass vs. time for the complete model and for individual parts, respectively. To produce fringe plots of added mass in parts comprised of shell elements (DT2MS negative), set STSSZ=3 in *database_extent_binary. You can then fringe the added mass (per element) using LS-POST by choosing Fcomp > Misc > time step size. (Here, the label “time step

size” is really the element added ma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ing a positive or negative number for DT2MS in *control_timestep is as follows:

Negative: Initial time step will not be less than TSSF * -DT2MS. Mass is added to only those elements whose timestep would otherwise be less than TSSF*abs(DT2MS). When mass scaling is appropriate, I recommend this method. The amount of mass that can be added using this method is limited. ‘Excessive’ added mass will cause the job to terminate.

Positive: Initial time step will not be less than DT2MS. Mass is added OR TAKEN AWAY from elements so that the timestep of every element is the same. This method is harder to rationalize although it is not subject to termination from ‘excessive’ added mass.

The parameter MS1ST in *control_timestep controls whether mass is added only once during initialization (MS1ST=1) or anytime as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timestep specified via DT2MS (MS1ST=0).

You can use ENDMAS in *control_termination to stop the calculation after a certain amount of mass has been added (active for automatic mass scaling on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ss-scaling of deformable spotweld beams:

The mass-scaling parameter in *mat_spotweld (DT) affects only the spotwelds. If no mass-scaling is invoked in *control_timestep (DT2MS=0.) AND the timestep is controlled by the deformable spotwelds, DT can be used to add inertia to the spotwelds during intializ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timestep to a value of DT. When DT is nonzero, mass added to spotweld beams is reported to d3hsp. MATSUM momentum and KE does NOT factor in added mass to def. spotwelds. GLSTAT DOES factor in added mass to total KE (spotweld.beam.type9.mscale.initvel.k) Consider 3 cases of invoking mass-scaling in a model with deformable spotwelds:

1.Although “percentage mass increase” under “Deformable Spotwelds:” in d3hsp is bogus when DT2MS is neg. and DT in *mat_spotweld = 0, the following are

correct:

“added spotweld mass” in d3hsp

“added mass” and “percentage increase” in d3hsp AFTER the first time step

“added mass” in glstat and matsum

2. Added spotweld mass controlled by DT in *mat_spotweld is NOT INCLUDED in “added mass” given in d3hsp, glstat, or matsum when DT2MS is neg. and DT in *mat_spotweld is nonzero. This can be quite misleading. User must check for “added spotweld mass”in d3hsp. Recommended: Do not invoke both mass-scaling criteria. Neg. DT2MS with DT=0 (case 1 above) is preferred.

3. If DT is nonzero and DT2MS=0, the initial timestep will NOT consider added spotweld mass but the time step will increase by 10% each cycle until the correct timestep (considering added spotweld mass) is achieved. Glstat and matsum contain no “added mass” line item.

The above can be illustrated using

/j5000a_2/jday/test/weld/spotweld.beam.type9.mscale.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te that added mass may cause the energy ratio to rise.

(See /j5000a_2/jday/test/erode/taylor.mat3.noerode.mscale.k)

3.Long run times 长分析时间

当用显式时间积分时,对于仿真非常小的部件而分析时间又要相当长时没有好的方法。质量缩放(mass-scaling)增加了需要确认非物理质量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计算结果的负担。当使用时间缩放(time-scaling)时也有同样的问题。时间缩放(time-scaling)是指为了减小需要的时间步数,通过增加加载速率而缩短仿真时间。

要确认时间步不是仅由很少的小单元或者刚度大单元控制,可以通过在d3hsp文件中搜索”smallest”来显示100个最小的时间步单元。如果只有很少的几个单元控制时间步,可以把那些单元及邻近区域重新remesh或者把它们变成刚体。

可是仅运行必要长的时间是很明显的。这意味着在一个跌落分析的情况时,给跌落物体一个初速度,把它放在离地面一个非常小的距离。冲击之后,仅运行足够得到需要的结果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个长时间的仿真,如果时间步数超过了50万步,最好使用双精度版本的LS-DYNA求解器,使截断误差的影响最小化。运行双精度版本要增加30%的时间。

对于长时间的分析,自动显式/隐式转换可能是一个选择。使用这种方法,用户可以指定在一个时间段内使用隐式积分。隐式积分的优点是时间步不由单元尺寸控制,所以可以得到大的时间步。当然,隐式计算也非常点用cpu时间。而且,目前并不是所有的LS-DYNA的功能和材料都在隐式分析中实现(大部分已经实现)。下面的FEA information newsletter里讨论了显式/隐式转换()。

See also: mass_scaling, quasistatic

English Version:

When you’re using explicit time integration, there is no magic cure for long run times associated with simulating very small geometries over relatively long periods of time. Mass-scaling carries a burden of having to confirm that the addition of nonphysical mass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sults (see attached file “mass_scaling”). A similar burden exists when time-scaling is employed. Time-scaling is a technique where the loading rate is increased and thus the

simulation time is shorten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quired number of timesteps.

Make sure that your timestep is not being controlled by only a few small or stiff elements by searching in the d3hsp the string “smallest”.If there are only a few controlling elements, you can remesh in the vicinity of those elements or perhaps make them rigid.

Though it’s rather obvious, run only as long as is necessary. This means in the case of a drop simulation, assigning an initial velocity to the dropped object and placing it a very small distance from the landing surface. After impact, run only long enough to get the results you need.

Be aware that for lengthy simulations where the number of timesteps goes above half a million or so, you’d be well advised to use a double precision executable of LS-DYNA to minimize error due to roundoff. Running double precision carries with it a cpu penalty of around 30%.

Automatic explicit/implicit switching may be an option. Using this technique, the user can specify time windows in which implicit time integration is used as opposed to explicit time integration. An advantage of implicit time integration is that timesteps are not tied to element size and can thus be much larger. Of course, an implicit timestep is also much more expensive in terms of cpu. Further, not all LS-DYNA features and materials are implemented for implicit analysis at this time (though most are). Explicit/implicit switching is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archived FEA Information newsletter…

See also: mass_scaling, quasistatic.

4.Quasi-static 准静态

动态松驰(Dynamic relaxation)并不是有意为一般的准静态(quasi-static)分析设置的。它适合于当预载只产生小的弹情况应变的施加预载,或者初始化系统到一个预定义的几何形状[1]。但对其它更多情况并不适合。

你可以通过做一个常规的显示仿真来模拟准静态分析,通过按需要调用时间/质量缩放(time-scaling,mass-scaling)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是需要技巧地。你必须监测系统动能按希望的使惯性效应最小化。基本上动能相对内能应该保持在一个较小的值。时间缩放是指加载比在准静态实验里更快,以减少总的仿真时间。关于质量缩放更多内容可以看”mass_scaling”一节。或者你可以尝试用LS-DYNA运行一个隐式静力分析。可以看用户手册里的卡片*control_implicit_…”和Appendix M。

See also: gravity.txt, readme.preload, mass_scaling, long_run_times, implicit.general, quick_initialization.

Note[1]:初始化到预定义的几何

1. 从第一次分析的最终状态输出一个节点位移文件。(这一部分未按原文翻译)注意d3plot文件里不包含节点转动信息,因此转动输出为0。这对初始化壳和梁单元会是个问题。LS-Prepost有一个选项是输出节点位移,在Output->Nodal Displacements里。但是这个输出是i8,3e16格式的,但需要的是i8,3e15,所以要注意修改一下。

如果你做了一个正常的动态松驰分析来得到初始状态,一个预定义位移和转动的drdisp.sif文件在DR阶段结束时会自动创建。

2. 在第二次分析时,快速的初始化到第一步输出的预定义的几何。你需要设置卡片*control_dynamic_relaxation里的参数IDRFLG=2,而且在命令行里指定”m=”(其中指第一步创建的文件)。这样在瞬态分析之前,LS-DYNA会自动做一个100步的预分析来使节点根据文件指定的数据移动到指定值。

English Version:

Dynamic relaxation is not intended for general quasistatic analysis. It’s ok for applying preload when the preload produces only small elastic strains or for initializing a system to a prescribed geometry[1] but it’s not good for much else.

You can do a quasi-static analysis by running a regular explicit simulation, invoking time- and/or mass-scaling as necessary to crank out the results in a reasonable timeframe, but this approach can be tricky. You have to keep an eye on the kinetic energy in the system as you want to minimize the inertial effects. Basically, the kinetic energy should remain small relative to the internal energy. (By time-scaling, I mean applying the load more quickly than in the quasi-static experim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imulation time.) See the file “mass_scaling”for more on mass-scaling.

Or, you can try an implicit, static analysis using LS-DYNA. See the commands *control_implicit_… and Appendix M in the User’s Manual. There are examples of implicit analysis on our “user”in the ls-dyna/example directory. See also: gravity.txt, readme.preload, mass_scaling, long_run_times, implicit.general, quick_initialization.

Note [1]

*** Initializing to a prescribed geometry ***

1. Write a nodal displacements from the final state of your first run. To get this data in the necessary format, use LS-TAURUS as follows:

ls-taurus g=d3plot < executes 1000 < goes to final state deform < write a described above t < termimate LS-TAURUS

Note the d3plot does not contain nodal rotations and thus the rotations are written as zero. This could be a real problem for initialization of shells and beams.

LS-PREPOST has an option to write the displacements using Output > Nodal Displacements but the output is i8,3e16 rather than the required i8,3e15 and hence the suggested use of LS-TAURUS.

LS-TAURUS is not available for Windows PCs. I t’s free and available for Unix and Linux workstations.

If you do a ‘regular’dynamic relaxation run to get to the initialized state, a prescribed displacements and rotations will automatically be written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DR phase (drdisp.sif).

Bug #2020 reported on 9/22/2004 that rigid body nodes do not get initialized according to data in “m=pres_geom_file”.Additional example in

/home/jday/test/cantilever/solid/typ2sol_dr_nrb.k (creates drdisp.sif) and typ2sol_presgeom_nrb.k (m=drdisp.sif run). Nodes 11,22,33,44 are not initialized to what’s in drdisp.sif 2. In your second run, quickly initialize to the prescribed geometry written in step 1. You need to set:

IDRFLG=2 in *control_dynamic_relaxation and include “m=” on the execution line where “”is the in step 1. Before the transient run begins, LS-DYNA will automatically run a precusor analysis of 100 timesteps wherein the nodse are displac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in “”.

5.Instability 计算不稳定

一些表示计算不稳定的消息如:

“out-of-range velocities”速度超出范围

“negative volume in brick element”体单元负体积

“termination due to mass increase”因质量增加而终止

用来克服显式求解中的不稳定的方法如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使用可获得的最新的LS-DYNA版本。最新的执行块可以从上下载(注:前提是你有访问权限)。联系LSTC获得user帐号的密码。最新的BETA版执行块可以在上找到(不需要密码,但lstc公司对ftp访问有IP限制)。

其次是增加d3plot的输出频率到可以显示出不稳定的出现过程。这可以提供导致不稳定性发生的线索。

其它的不些解决数值不稳定性的技巧:

* 试着用双精度LS-DYNA版本运行一次

* 试着减小时间步(timestep)缩放系数(即使使用了质量缩放mass-scaling)

* 单元类型和/或沙漏(hourglass)控制。对出现不稳定的减缩体和壳单元,试着用沙漏控制type 4 和沙漏系数0.05

。或者试着用类型16的壳单元,沙漏控制type 8。如果壳响应主要是弹性,设置BWC=1 和PROJ=1 (仅对B-T壳)。

避免使用type=2体单元。对体单元部件,在厚度方向最少用两个体单元。

* 接触。设置接触的bucket sorts之间周期数为0,这样会使用缺省的分类间隔。如果参与接触的两个部件的相对速

度异常的大,可能需要减小bucket sort的间隔(比如减小到5,2甚至1)。

如果仿真过程中有明显的接触穿透出现,转换到使用*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或者

*contact_automatic_single_surface,并设置SOFT=1。确保几何考虑了壳单元的厚度。如果壳非常薄,比如小于

1mm,放大或者设置接触厚度到一个更加合理的值。

* 避免冗余的接触定义,也就是说不要对同样的两个部件定义多于一个的接

触对。

* 查找出现不稳定的部件的材料定义中的错误(比如误输入,不一致的单位系统等)

* 关掉所有的*damping

这些技巧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情况。

See also: negative_volume_in_brick_element.tips,shooting-nodes

English Version:

Some messages that indicate an instability has occurred:

“out-of-range velocities”

“negative volume in brick element”

“term ination due to mass increase”

Approaches to combating instability of an explicit solution:

First and foremost, use the latest version/revision of LS-DYNA available. The latest production executables can be downloaded from . Contact LSTC for the password to this “user” . More recent BETA executables are found in (no password required).

The next step is to write plot states frequently enough to se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stability. This should offer clues into what’s initiating the instability.

Some other general tips toward resolving numerical instabilities:

* Try running a double precision LS-DYNA executable.

* Timestep. Try reducing the timestep scale factor (even if mass-scaling is invoked).

* Element formulation and/or hourglass control. For underintegrated solids or shells that go unstable, try hourglass type 4 with a hourglass coefficient of 0.05. Or, try shell formulation 16 with hourglass type 8. If response of shells is primarily elastic, set BWC=1 and PROJ=1 (B-T shells only).

Avoid type 2 solids. Use at least two solid elements thru the thickness of any solid part.

* Contact. Set number of cycles between bucket sorts to zero so that the default

sort interval will be used. If the relative velocity between two parts in contact is exceptionally high, it may be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bucket sort interval (for instance to 5, 2, or even 1).

If visible contact penetrations develop during the simulation, switch to *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 or *contact_automatic_single_surface with SOFT set to 1. Make sure geometry takes into account thickness of shells. If shells are VERY thin, e.g., less than 1 mm, scale up or set the contact thickness to a more reasonable value.

Avoid redundant contact definitions, that is, d on’t treat contact between the same two parts using more than one contact definition.

* Look for mistakes (typos, inconsistent units, etc.) in material input of parts that go unstable.

* Turn off all *damping.

These tips are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may not be appropriate in all situations. See also: negative_volume_in_brick_element.tips, shooting-nodes

6.Negative Volume 负体积

泡沫材料的负体积(或其它软的材料)

对于承受很大变形的材料,比如说泡沫,一个单元可能变得非常扭曲以至于单元的体积计算得到一个负值。这可能发生在材料还没有达到失效标准前。对一个拉格朗日(Lagrangian)网格在没有采取网格光滑(mesh smoothing)或者重划分(remeshing)时能适应多大变形有个内在的限制。LS-DYNA中计算得到负体积(negative volume)会导致计算终止,除非在*control_timestep卡里面设置ERODE 选项为1,而且在*control_termination里设置DTMIN项为任何非零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负体积的单元会被删掉而且计算继续进行(大多数情况)。有时即使ERODE和DTMIN换上面说的设置了,负体积可能还是会导致因错误终止。

有助于克服负体积的一些方法如下:

* 简单的把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在大应变时硬化。这种方法会非常有效。

* 有时候修改初始网格来适应特定的变形场将阻止负体积的形成。此外,负体积通常只对非常严重的变形情况是个问题,而且特别是仅发生在像泡沫这样的软的材料上面。

* 减小时间步缩放系数(timestep scale factor)。缺省的0.9可能不足以防止数值不稳定。

* 避免用全积分的体单元(单元类型2和3),它们在包含大变形和扭曲的仿真中往往不是很稳定。全积分单元在大变形的时候鲁棒性不如单点积分单元,因为单元的一个积分点可能出现负的Jacobian而整个单元还维持正的体积。在计算中用全积分单元因计算出现负的Jacobian而终止会比单元积分单元来得快。

* 用缺省的单元方程(单点积分体单元)和类型4或者5的沙漏(hourglass)控制(将会刚化响应)。对泡沫材料首先的沙漏方程是:如果低速冲击type 6,系数1.0; 高速冲击type 2或者3。

* 对泡沫用四面体(tetrahedral)单元来建模,使用类型10体单元。

* 增加DAMP参数(foam model 57)到最大的推荐值0.5。

* 对包含泡沫的接触,用*contact选项卡B来关掉shooting node logic。

* 使用*contact_interior卡

用part set来定义需要用contact_interior来处理的parts,在set_part卡1的第

5项DA4来定义contact_interior类型。缺省类型是1,推荐用于单一的压缩。在版本970里,类型1的体单元可以设置type=2,这样可以处理压缩和减切混合的模式。

* 如果用mat_126,尝试ELFORM=0

* 尝试用EFG方程(*section_solid_EFG)。因为这个方程非常费时,所以只用在变形严重的地方,而且只用于六面体单元。

See also: instability

English Version:

Negative V olumes in Foams (or other soft materials)

In materials that undergo extremely large deformations, such as soft foams, an element may become so distorted that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is calculated as negative. This may occur without the material reaching a failure criterion. There is an inherent limit to how much deformation a Lagrangian mesh can accommodate without some sort of mesh smoothing or remeshing taking place. A negative volume calculation in LS-DYNA will cause the calculation to terminate unless ERODE in *control_timestep is set to 1 and DTMIN in *control_termination is set to any nonzero value in which case the offending element is deleted and the calculation continues (in most cases). Even with ERODE and DTMIN set as described, a negative volume may cause an error termination (see erode/negvol.k).

Some approaches that can help to overcome negative volum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 Simply stiffen up the material stress-strain curve at large strains. This approach can be quite effective.

- Sometimes tailoring the initial mesh to accommodate a particular deformation field will prevent formation of negative volumes. Again, negative volumes are generally only an issue for very severe deformation problems and typically occur only in soft materials like foam.

- Reduce the time step scale factor. The default of 0.9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prevent numerical instabilities.

- Avoid fully-integrated solids (formulations 2 and 3) which tend to be less stable in situations involving large deformation or distortion. (The fully integrated element is less robust than a 1-point element when deformation is large because a negative Jacobian can occur at one of the integration points while the element as a whole maintains a positive volume. The calculation with fully integrated element will therefore terminate with a negative Jacobian much sooner than will a 1-point element. (lpb))

- Use the default element formulation (1 point solid) with type 4 or 5 hourglass control (will stiffen response). Preferred hourglass formulations for foams are: type 6 with coef. = 1.0 if low velocity impact types 2 or 3 if high velcocity impact - Model the foam with tetrahedral elements using solid element formulation 10 (see ~pdf/dubois-foam-tets.pdf).

- Increase the DAMP parameter (foam model 57) to the maximum recommended value of 0.5.

- Use optional card B of *contact to turn shooting node logic off for contacts involving foam.

- Use *contact_interior. A part set defines the parts to be treated by contact_interior. Attribute 4 (DA4 = 5th field of Card 1) of the part set defines the TYPE of contact_interior used. The default TYPE is 1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uniform compression. In version 970, solid formulation 1 elements can be assigned TYPE=2 which treats combined modes of shear and compression.

- If mat_126 is used, try ELFORM = 0.

- Try EFG formulation (*section_solid_EFG). Use only where deformations are severe as this formulation is very expensive. Use only with hex elements.

***********************************************************

See also: instablity.tips

7.Energy balance 能量平衡

GLSTAT(参见*database_glstat)文件中报告的总能量是下面几种能量的和:内能internal energy

动能kinetic energy

接触(滑移)能contact(sliding) energy

沙漏能houglass energy

系统阻尼能system damping energy

刚性墙能量rigidwall energy

GLSTAT中报告的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是离散单元(discrete elements)、安全带单元

(seatbelt elements)内能及和铰链刚度相关的内能(*constrained_joint_stiffness…)之和。而内能”Internal Energy”包含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和所有其它单元的内能。因此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是内能”Internal energy”的子集。

由SMP 5434a版输出到glstat文件中的铰链内能”joint internal ene rgy”跟*constrained_joing_stiffness不相关。它似乎与*constrained_joint_revolute(_spherical,etc)的罚值刚度相关连。这是SMP 5434a之前版本都存在的缺失的能量项,对MPP 5434a也一样。这种现象在用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方程时不会出现。

与*constrained_joint_stiffness相关的能量出现在jntforc文件中,也包含在glstat文件中的弹簧和阻尼能和内能中。回想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不管是从铰链刚度还是从离散单元而来,总是包含在内能里面。

在MATSUM文件中能量值是按一个part一个part的输出的(参见*database_matsum)。

沙漏能Hourglass energy仅当在卡片*control_energy中设置HGEN项为2时才计算和输出。同样,刚性墙能和阻尼能仅当上面的卡片中RWEN和RYLEN 分别设置为2时才会计算和输出。刚性阻尼能集中到内能里面。质量阻尼能以单独的行”system damping energy”出现。由于壳的体积粘性(bulk viscosity)而产生的能量耗散(energy dissipated)在版本970.4748之前是不计算的。在后续子版本中,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引起每位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应对“施工图审查报告总结”认真学习,引以为鉴。特别强调的是列入结构方案中的问题,审核、审定人员应严格把关。 一、送审资料的完整性 1、计算书封面相关责任人未签字,未加盖注册工程师印章。 2、未提供剪力墙轴压比计算简图,缺墙柱内力简图。 3、未提供桩基承载力计算书。缺基础筏板配筋简图。 4、缺筏板冲切承载力验算,缺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缺筏板反力计算书。 5、未提供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书。未提供地基基础沉降计算书。缺CFG桩承载力、桩身强度验算计算书。 6、补充柱双偏压验算结果,补充梁变形计算结果,补充柱底标准组合下轴力计算结果,补充独立基础计算书。 7、荷载平面图未显示楼板自重。缺超筋超限信息。 8、未提供楼梯计算书。 二、结构方案 1、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详见《抗规》第6.1.5条规定。其条文说明中针对一、二层的连廊采用单跨框架时,需要注意加强。建议提高单跨框架的抗震等级。 三、设计总说明 1、总说明中应注明本建筑防火分类及耐火等级。详见施工图审查要点第3.2.4条、国标图集12SG121-1页6。 2、补充车库顶板覆土厚度不得超过设计值。 3、结构设计总说明第8.2条,填充墙长度超过8m应改为5m,详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6.3.4条2款3项规定。 四、结构计算 1、某高层住宅楼,阳台和卫生间活荷载取2.0kN/m2,应为2.5kN/m2;电梯机房活荷载取2.0kN/m2,应为7.0kN/m2。 2、正负零处的楼板宜考虑施工荷载,建议活荷载取值5.0kN/m2。

[余世维]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见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见问题 人力资源主管的地位,在各企业内为什么不受到重视? 1、背景检讨 a、用人权不在HR经理的手中。 b、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没有建设的能力。 c、总经理没有刻意强调他的重要性。 2、演变结果 a、HR经理行事低调,为人谦和。要求其他部门配合时,力度不够。 b、有很多计划想做,却无人支持。例如:职位轮调、教育训练、生涯规划---。 3、改善建议 a、重要计划应要求总经理支持,对各部门主管作公开说明。 b、平常应多充实产品知识,有关制造流程和市场营销,甚至财务报表等问题,都应学习了解。 c、大计划不能做,也要尝试做小改革。例如:职位轮调不能做,就建议二元升迁体系。 d、主动争取参与公司战略决策的机会—别忘了,ERP中有“人力资源”这一块。

选、育、用、留人才如果是一个流程,对它的“机制”(mechanism) 我们要注意什么? 1、说明 “机制”是一个系统的投入产出“运作功能”。 2、问题 我们要保持这个系统的运转,以下的障碍要注意排除: a、彼得原理 b、共振现象 c、烫炉法则 d、不敢劣汰的乡愿作风 e、集体平庸化

人力资源常强调“以人为本”,也主张“人性本善”。其实我们替公司用人或管人要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1、用人的心理准备 a 、每个人的天性和本质均很难改变。 b、早晚要面对平庸与能力不足。 c、过度信任就会出错。 d、积极(善意)的批评并不存在。 e、工作表现一直良好的人毕竟太少。 f、不能指望大家都同舟共济。 2、参考建议 a、左脑与右脑思考不同,需要补救。 b、每一个职位都有它的“真正目的”,所以对每一种不同功能的部门主管,也都应该有不同的绩效评估方法。 c、信任之余,不忘查证(建立安全防范措施)。 d、批评要附带方法。解决问题之前,要先解除制度上的缺陷或技术上的错误。 e、用人,不妨考虑一下他的出生时辰、成长环境、血型搭配与遗传因子。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值得收藏)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值得收藏) 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1采用程序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对计算参数及计算假定选用不当,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甚至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 (1)计算中对是否点取“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选用不当.在计算中应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楼板刚度计算假定;当结构存在楼板开大洞、不连续、弱连接等情况,不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时,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计算,同时地震作用应采用总刚分析方法计算;而计算结构的位移比时,则应选用“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进行补充计算. (2)在计算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带转换层的结构时,计算层刚度比选用“剪切刚度”不妥,宜选用“剪弯刚度”计算各层侧向刚度比. (3)在输入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取值与结构计算第1周期相差过大.结构基本周期可直接取用经计算得到的结构第1周期数值填入,再对结构重 新计算,以使结构风荷载的计算更为准确. (4)多层混凝土结构整体计算,当楼层的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3时,仍未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当楼层的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2时,结构属于平面扭转不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建议当楼层的

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2时,宜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5)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其斜交角度大于15°时,未增加相应斜向抗侧力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抗震规范规定,对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6)在结构整体计算时,设计未考虑最不利地震 作用方向的影响.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时,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也不同,当计算给出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与计算方向的夹角较大时,设计人员应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作为附加地震作用方向,验算该方向的地震作用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7)计算竖向不规则结构时,要注意是否有薄弱层. 当某层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不符合规范要求,设计需在计算总信息中强制定义此层为薄弱层,以使计算能够按照规范规定增大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例如计算某高层建筑,其第3计算层的抗剪承载力与相邻上一楼层的比值在两个方向分别为0.73和0.59,均小于规范限值0.8,设计 需要定义此层为薄弱层;一般情况,结构转换层为计算薄弱层. (8)计算柱、墙和基础时,设计忽略了实际活荷 载折减系数与程序内定值的不同,未进行人工调整;程序内定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按规范第4.1.2条,当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属于表4.1.1(1)项时,活荷载折减应符合规范第4.1.2条的相应规定;例如当计算住宅

人力资源面试常见问题以及回答

1、人力资源六大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在HR工作中起到一个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 2、招聘与配置 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 3、培训与开发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 4、薪酬与福利 薪酬与福利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具有公平性,保证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岗位公平。外部公平会使得企业薪酬福利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内部公平需要体现薪酬的纵向区别,岗位公平则需要体现同岗位员工胜任能力的差距。 5、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 6、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的处理在于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发生劳动关系之初,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期限之内,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 2、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1)相对比较法 (1)序列比较法 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

人力资源管理常见问题问答doc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问题 关于薪酬: 1.企业的工资策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答:当企业处于迅速发展和并购阶段,即以投资促进发展阶段,薪资策略应配合公司的业绩达成量,浮动工资应有高弹性,薪资构成要以绩效为导向。平均工资应高于市场平均工资,绩效奖金应在市场的高中档。 当企业发展至成熟,市场相对稳定,发展战略重在保护利润和保护市场,这时应重工资管理技巧,工资结构应以技能为导向,以工作为导向的组合工资。但薪资策略中,高弹性的,以绩效为导向的性质仍要存在。员工的平均工资等于和略高于市场平均工资。 当市场饱和,企业发展速度放缓,呈现衰退或需要向别处投资时,应着重成本控制,员工的平均工资最好不高于市场的平均工资。 2.企业现存的主要绩效工资形式? 答:计件工资;提成(佣金)工资;岗位浮动工资。 3.提成工资有什么优缺点? 答:提成工资是直接按营销额的比例确定工资报酬。优点:能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公司销售任务的达成。缺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的创收过多依赖营销人员的工作,造成企业生存和发展潜力的弱化,增大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控制性。 4.薪酬调查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答:薪金水平;结构;差距;调薪幅度;发放方式。 5.员工对工作本身不满一般应在哪几个方面? 答:自主权;成就感;工作机会等。 6.员工对工作环境不满一般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管理制度;工作时间;办公设设施;生活条件,同事关系等。 7.工资制度设定的五大原则? 答:公平性;激励性;竞争性;经济性;合法性。 8.内部公平性一般是指哪几个方面的感觉? 答:自己所获得报酬的感觉;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自己对投入与回报的感觉; 自己对他人投入与回报的感觉。 9.21.75天的由来? 答:(365天-52周×2天)÷12个月=21.75天 10.某员工在两个月试用期内辞工,鉴于他的工作表现,他的直接上司接到辞工书后决定以试用期不合格让他即刻离职,该员工要求公司另外补偿三天工资,他的要求合理吗? 答: 合理. 11.为什么少数企业还在采用每周六天,每月按26天计出勤? 答; 经了解,这种企业有些采用的是每周不超过40小时;最好每天不超过7小时.但加班仍要按21.75天核算. 12.试用期劳动合同工资怎么界定? 答:建议如实填写; 定不出来,则要写清不低于最底线,但怎么算加班一定要约定. 13.如何看待员工相互看工资单,相互询问工资的现象? 答:这种现象会对公司带来不利影响,会加大员工对薪资政策的不满意感,从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在薪资制度上讲明工资的保密性,从新员工入职即开始宣导。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很多情况下传言的工资信息并不准确,个别发泄怨气的员工还会恶做剧的假做工资单。 14.何为效标,一般有几种类型? 答:顾名思义,指工作效果的指标和标准。一般有三种类型:特征性效标;行为性效标;

博奥工程系列软件实操手册

博奥工程系列软件实操手册 (第五册) 实 操 手 册 2011年11月8日

目录 一、博奥清单计价2012版新特性说明及操作步骤.............................. - 3 - 1、清单2012版工程与2010版工程兼容 (3) 2、2010版工程导入2012版后的注意事项 (3) 3、工程档案的功能改进 (4) 4、投标调价功能的改进 (4) 5、补充定额如何收取“超高费及其他调整费(安装脚手架费)”. -6- 6、超高增加费设置窗口的修改及不计超高项目的设置。 (7) 7、税前(税后)清单项目费的处理方式 (8) 8、市政定额换算为商品砼,人工、机械自动扣除相应数量 (8) 9、单位工程分段计算专业工程 (10) 10、结算功能的改进,如何做结算? (10) 11、增加了审计功能(仅对单位工程) (11) 12、增加了计量支付功能 (12) 13、增加施工资料网上下载、编辑功能 (13) 14、可以单独对项目工程里的单项工程进行分析、汇总吗? (14) 15、项目工程的清单重新编码,保证清单编码的唯一性 (14) 16、总承包服务费和专业工程暂估价中的内容可放大窗口编辑 (14) 17、如何将主要材料生成甲评材料或甲评暂估材料? (15) 18、如何快速设置主要材料? (15) 19、如何将甲评材料的名称、单价对应到投标材料中? (16) 20、如何快速设置主要清单项目? (16) 21、如何调整输入的材料信息价 (17) 22、档案管理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管理,增加桌面管理功能 . -17- 23、算式算量,如何快速自动套取清单和定额? (17) 24、算式算量,如何快速列构件计算式? (18) 25、算式算量,如何快速计算几何形状的构件工程量? (18) 26、可否修改工程取费中各取专业工程的取费格式? (19) 27、可否对输入的工程数据进行错误检查? (19) 28、快速打开压缩工程的技巧 (20) 29、定义区域块整体换算功能 (20) 30、工程档案文件可按时间顺序切换排列 (20)

2019年速录员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精品文档==== 2019年速录员个人总结 结我于2019年2月正式作为一名速录员进入法院工作,在立案庭工 作近半年。在我刚进法院工作室,对速录员的工作根本就不了解, 通过庭里前辈们的带领下让我很快的了解到这份工作的性质及内容。 速录员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法定诉讼程序, 完成审判任务,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等各项工作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速录员职责履行得好坏,对能否如实反映整个审判活 动的情况,对案件能否准确、合法、及时的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也 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审判工作。同时,速录员工作也很琐碎,比较繁杂,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我在工作中格外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因为我 知道在速录员的工作中,一方面主要处理程序法上面的事务,任何一 个案件的审理,无论在实体法上审判员处理的如何好,只要诉讼程序 出了错,那就会被发回重审,而之前所做的大量工作就会白费。所以 平时我比较注重学习,工作中尽量做到认真、仔细,特别是对当 事人的送达、期间等方面比较关注,就2019年我进入法院工作后, 由我担任速录员的案件共63件,目前没有一个案件在程序上出错。而 另一方面,速录员的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开庭时的记录工作,就我个人 的工作习惯而言,每次开庭记录的前一天,我会到审判员处翻阅案 件卷宗材料,这不仅是为了再次检查诉讼材料送达的情况,确认庭前 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也是为了熟悉案情,了解当事双方争议的问题,让自己能在开庭记录时做到快速总结、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快、准、精的记录庭审情况。 速录员的工作职责中第一条就是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1 性 工作,而案件开庭前事务性工作会与许多当事人接触。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感受到法院在很多群众眼里是个神圣的地方,他们对法院寄予 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在法院得到解决,同时也了解到很 多群众对法律程序了解不多,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有时会遇到不是很 欢迎下载使用

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总2018

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总2018 一.计算书: 1. 活荷载信息:宜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2. 地下室信息:未考虑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3. 未定义角柱。 4. 框架结构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不满足《抗规》6.1.15条。 5. ▲存在斜交构件、角度约26度,应分别计算各抗侧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规》5.1.1-2条。 6.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地规》3.0.2条。 7. 装配式结构,现浇竖向构件地震内力放大系数宜取1.1。 8.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不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1.3条的要求。 9. 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宜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宜为1.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A.1.1条。 10. ±0.000楼板应考虑施工堆载,活荷载不宜小于5.0KN/m2。 11.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为1.1,《高规》4.2.2条。 12. 结构刚重比EJD/GH^2不大于2.7,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高规》5.4.2条。 13. 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二.结构设计总说明: 1.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记性沉降变形观测,《地规》10.3.8条。

2. ▲应注明“经参建各方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地规》10.2.1条。 3. 室外回填土要求:离外墙、基础800范围内应采用2:8灰土回填。详L13J2页C5、C6。 4. 补充防水砼的质量保证要求,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22条。 5. 补充地下室外墙的水平和竖向施工缝的施工要求,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26条。 6. 补充砼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检修、维护要求,详《砼规》3.5.8条。 7. 补充钢筋砼悬挑构件的拆模时间的要求。 8. 补充绿建设计内容:建筑形体规则性、预拌商品砼、预拌商品砂浆、高强钢筋、砌体材料等。 9. 补充“异形柱在层高范围内柱的每根纵筋钢筋接头数量不应超过1个”的要求,详《异形柱规范》6.1.5条。 10. 补充:车库楼盖为模壳结构,应考虑顶板覆土的不均匀性和施工机械随机性,明确荷载控制要求并提出荷载限值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8]10号)。 11. 梁柱不同等级砼接茬处离柱边距离应≥0.5h、且≥500,详17G101-11页2-2。 12. 圈梁、构造柱砼采用C20,不满足《砼规》4.1.2条。 13. 山东HRB335级钢筋已停产,取消关于HRB335级钢筋的说明。 14. 楼梯间及人流通道填充墙采用的钢筋网砂浆面层宜满足L13J3-3页08中5.17条要求。 15. 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砌体女儿墙,《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4.4.2条。 16. 消防车荷载:济南市区消防车总重按40T考虑、规范为30T,需调整消防车荷载。

博奥操作方法

目录 第一章工程量清单基本知识 (2) 一、什么叫工程量清单 (2) 二、什么叫工程量清单计价 (2) 三、清单计价规范编制与计价依据 (2) 四、清单计价规范附录 (2) 五、清单计价规范项目划分 (2) 六、清单计价规范有关问题说明 (3) 七、清单计价规范中强制条文 (3) 八、规范术语解释 (3) 九、清单计价规范对风险的规定 (4) 十、工程量清单计价费用构成 (4) 第二章工程实例 (6) 一、招标文件 (6) 二、编制投标报价文件(软件操作) (11) 1、建立工程档案 (11) 2、输入工程量清单项目 (14) 3、输入清单项目对应的消耗量定额 (15) 4、输入消耗量定额工程量 (16) 5、税前项目费的设置 (17) 6、消耗量定额的人、材、机、商品砼、泵送砼的换算 (18) 7、混凝土拌制定额的设置 (20) 8、超高降效费的计算 (20) 9、混凝土泵送增加费的计算 (22) 10、措施项目清单的输入 (23) 11、其他项目清单输入 (24) 12、材料信息价的输入 (25) 13、工程取费 (28) 14、浏览计算结果 (29) 15、报表输出 (30)

第一章工程量清单基本知识 一、什么叫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建设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税前项目费、规费项目和税金项目的名称和相应数量。是由招标人按照“计价规范”附录中统一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编制。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税前项目清单、规费税金项目清单。 二、什么叫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税前项目费和规费、税金。 工程量清单计价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综合单价是指完成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 三、清单计价规范编制与计价依据 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部令第107号《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09年1月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细则〉 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除遵循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规定。 法律及标准规范是:“建筑法”、“合同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部令第107号“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及直接涉及工程造价的工程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 四、清单计价规范附录 附录包括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量清单补充项目及计算规则。 附录中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内容,其中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为五统一的内容,要求招标人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必须执行的部分。 五、清单计价规范项目划分 项目划分是以实体项目划分为原则,但有些专业不完全以实体项目划分,这主要是考虑尽量与现行的定额项目衔接和多年来的习惯作法。

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企业的发展 要求人力资源的供给必须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相一致。这是爱汇网小编整理的人力资源工 作中的常见问题,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尚未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发展紧 密结合起来规划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完善和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基本上还停 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行政事务性结合阶段,尚 未起 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公司长期忽视或轻视人力资源管 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而现有行政部门和所设岗位及人员不足以胜任战略性人力资 源管理的重任。 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公司管理层尚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表现为常在投资观 与费用、成本观之间徘徊。 一、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资犹豫,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各类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二、是在对员工轻培训重市场,说多做少。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 念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直接部门经理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部门经理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难能主动 将部门经理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公司各部门经理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于日常管理之中。 组织结企业组织结构应为企业战略服务,它又受企业所处环境、技术、任务类型性质、人员情况等因素制约。企业组织结构应通盘考虑相关因素的系统作用,并对相关因素的变动进行设计、调整。依此设计思想衡量,公司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没有树立的思想, 未能根据企业所处环境、技术、战略、任务类型性质、人员情况等因素的变化随时进 行组织结构调整。表现为:公司体制尚未明确定性;部门职能界定不清、岗位职责界定不清,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等。

速录工作实习总结范文1500字

速录工作实习总结范文1500字 学习速录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都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的学习侧重点都不同,既有特殊性又有关联性。 从最初的入门学习,到后来的强化提速练习,以至于现在逐渐开始参与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受,都能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以便积累更多的。以下是最近参与实习活动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参与两个不同的岗位的练习。一个是主打,一个是副打。 先说主打,主打的主要任务就是跟着讲话人的发言做全面的录入,这几乎是我们在教室学习时的全部内容。但真正的会议毕竟不像我们练习中的录音文件那样规范。在练习时,文本中的语言多数是书面文字,言简意赅,且语速一致、吐字清晰、速度合适。但在中,发言者情绪有时激动,语速可能很快,而且讲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时口语化语言很多。这时,就发现要像在教室里那样逐字逐句的跟打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实用的。实习录入和教室考评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第一,要善于总结。因为大部分发言者都是脱稿演说,有时洋洋洒洒说了很多话,但其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无意义的习惯

口语,像:这个吧、就是说、那个等等。这些只是属于讲话者自身的习惯,真要是全部打上去了,读起来就会很罗嗦,有些不知所云。所以老师经常说速录师不仅仅是一台录入的机器,他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口语化的语言转化为文理通畅的书面文字。 第二,是在速度实在跟不上的时候,一定要打完一句再打下面的,起码要保证打上去的是能够看得懂的。因为毕竟我们的水平有限,有时实在跟不上讲话者的速度,在总结的基础上,还是丢了,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不能这个打半句,那个又跟半句,到最后没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样既不利于我们自己对讲话内容的理解,也给副打带来很多麻烦。应该在落句子的地方打上几个省略号,提醒副打,这里没有跟上,需要用语音伴侣补充。 第三,多运用连词消字。就我自己而言,在平常的练习中不是很注意练习连词消字,因为总是觉得打完后校对时,我自己能明白,到时候再改就行了。但是,有时会议的内容很生僻,大量的词汇都不能直接正确的上屏,即便有副打,她一直跟着听还好,一旦副打刚才在改前面的内容没有听到讲话,翻过来再看你打出的一篇虽然同音但是全然不通顺的文章,就无从改起了。 再来说副打,副打的工作内容很繁琐。并不需要有太快的录入速度。因为速录师一般打得都很好,并没有太多需要改的地方。需要

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途径

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途径 机制092班李烨学号:090101238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HRP)是一项系统的战略 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有效手段。 2.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工作提供依据。 3.可以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4.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弄清企业的战略决策及经营环境,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不同的产品组合、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经营区域对人员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2.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是制订人力规划的基础工作。实现企业战略,首先要立足于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 3.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性较强的关键工作,全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计划都必须根据预测决定。预测的要求是指出计划期内各类人力的余缺状况。 4.制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总计划及业务计划,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比较具体细致的工作,它要求人力资源主管根据人力供求预测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要求,以便有关部门照此执行。 5.对人力资源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分析,评价计划质量,找出计划的不足,给予适当调整,以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原则. 1.充分考虑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 2.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3.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1.企业战略目标不明确。在人力资源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中,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和前提,国内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于对西江重工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的一些思考 尊敬的陈部长,由于我之前的岗位基本不涉及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从自身角度看到的问题不一定是正确的,同时思考也不够深入,如有写错的地方请领导指正。下面就是我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一些思考。从总体上看,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许多企 业竞相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因为培养属于企业自己、具有企业 特色的特殊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命和发展。纵观我公司人力资 源管理,尚未完全摆脱原来国企的管理模式,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 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臵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种惯性思维就决 定了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我公司改制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决策层所处 位臵,也“决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性质,而忽略了服务性质。在公司领导的努力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我公司已经摆脱了大部分国有控股企业 的管理模式,但是旧的人事管理体

制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由国有控股改制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 展战略相结合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需要公司决策层持久的支持。 二、中层在企业管理中缺位或参与不足 不论公司还是社会中,中层都应该是中流砥柱,尤其是在企业,中层既是上级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指挥者,也是基层情况的直接掌握者。对于我们公司来说,中层既要做到对管辖事物做到全面掌握,又要做到对管辖职员的全掌握。管理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一个好的中层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但是在我们公司,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估、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选任、人员使用、人员培训、绩效考核、人员激励、人员薪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好像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根本没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力资源的概念。企业中层对人力资源管理参与的缺位,制约了我公司在人力资源合理配臵。 三、基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及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体 系 (一)缺乏行之有效的、能够充分反映个人能力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激励制度的完善是现在企业人才保证的根本,在对待人才资源不能像对待其他物质资源上一样,以一个守恒的待遇酬薪进行对待,在企业之间一比较,如果你不

最新博奥常见问题处理汇总说课材料

博奥软件问题处理 1.软件版本的区别 软件在启动时自动检测和识别加密锁,启动为单机版或企业版,统称正式版。若在启动过程检测不到正确的加密锁,则启动为学习版。 学习版:在计算的时候,前面的十五条记录是正确的,后面的数据则随机变化。其他功能如打印、工程复制等等,无任何限制。换个说法,如果一个工程的数据多于十五行,在学习版的时候,只要不点计算,其实是和正式版一样的;如果工程的数据少于十五行,则完全一样。 友情提示:在学习版状态下,算式工程量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结果和正式版一样 单机版:软件在计算时,会提示插入加密锁,否则无法计算。不限定用某一台电脑,可以将软件装在多台电脑上,使用时插入加密锁即可。 友情提示:在软件启动为单机版后,可以将加密锁取下给别人用,然后录入定额、换算等,在需要计算时再插入加密锁。

企业版:插入锁打开软件后可以拔出锁,所有操作均正确。然后再将锁插入另一台电脑,启动,如此重复,可以达到多台电脑同时使用正式版的功能。 友情提示:学习和正式版的工程,可以互相利用。即学习版做的工程,可以用正式版打开并计算成正式的工程。再具体的说,可以在家里的电脑装上学习版,然后在家里套定额、输算式、换算等,第二天再拷进优盘拿去有锁的地方计算出结果。 1.在安装定额里面,为什么这个表 会是下面这种情况:-------适用于6.X版 答:在工程取费这里,点格式:安装工程,然后点右边的创建,选择“人工主材”这个清单取费表,保存再重新计算就可以了。

3.为什么工程每算一次,造价多一倍,定额重复一次?------适用于6.X和7.0版 答: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输了数字,不回车就直接计算,然后软件就提示出错,这时每点一次计算,定额就重复一次,造价也跟着多一倍了。解决方法:退出软件再开,重新计算。 4. 为什么混凝土泵送定额,在计算后会消失? 答:软件具备自动汇总计算混凝土泵送费的功能。在分部分项那里,选中泵送砼定额,换算好配比后,配比后面的标志变成了“泵送砼”或“泵商砼”,存盘后,点右边的“附注”,选择相应的高度打勾并计算,软件自动将定额及工程量传送至措施清单“混凝土泵送费”这一项下面。而且软件只根据打勾的高度来计算泵送定额,如果我们前面的定额没有打勾,那么计算后自己输的泵送定额就消失了。 当然,如果自己确实不想要软件汇总,而是自己套定额并手工输入泵送砼的工程量,则需在措施那里稍微

工程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doc 7页)

工程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doc 7页)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序 号常见问题 相关规范审图机构 处理意见 规范编号条目 一荷载和计算部分 1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未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JGJ3-200 2 3.3. 3 整改 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 基本风压未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JGJ3-2002 3.2.2 整改 3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楼梯,荷载取值小于3.5kn/m2。GB50009-2 001 4.1.1 整改 4 上人屋面活载仍用老规范值1. 5 kn/m2,对非上人 屋面应建筑专业确认,有时结构按非上人屋面设 计,建筑为上人屋面。 GB50009-2 001 4.3.1 整改 5 对宾馆、医院等厕所隔墙局部布置较密,未折算成 等效荷载按实输入,如按每米墙重1/3折算成活荷 载数值偏小,且≥1.0 kn/m2。 GB50009-2 001 4.1.1 注5 整改 6 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压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 高度大于0.9,B级高度大于0.85。 JGJ3-2002 4.3.5 整改 7 对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仍 按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JGJ3-2002 3.3.2 整改 8 对V形、Y形、弧形、井字形平面建筑,风荷载 体型系数仍取1.3。 JGJ3-2002 3.2.5 审核意见 9 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取1.0,引起梁支座 配筋偏小。 JGJ3-2002 5.2.2 审核意见 10 7-9度时,框架结构未进行弱层检验和验算GB50011-2 001 5.5.2 审核意见 11 地下建筑抗浮计算时浮力项未乘分项系数1.2,自 重项未乘分项子数0.9。 GB50009-2 001 3.2.5 整改 12 计算书同图纸中用料不一致,如框架结构中的填充 墙,图纸中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计算中采用粘 土大三孔砖,荷载偏小。 GB50011-2 001 5.1.3 整改 二地基基础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存在着全球化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经营管理与考核相互脱节、管理与开发不够平衡发展、短期与长期绩效不够协调等突出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认真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切实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力度,着力完善奖罚严明薪酬体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文化体系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近年来,我国积极提倡尊重知识和人才,并采取有利措施加强人才培养与开发,而且也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论文发表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068092.html,地认识到,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困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快速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认真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1.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1.1全球化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全球化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产生了一些极具实力的区域间合作经济组织(比如欧盟、北美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这样一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域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甚至可以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由此可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必然使得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既要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同时又要逐步实现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融合,也就必然给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2经营管理与考核相互脱节经营管理与考核相互脱节,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绩效考核主要战略、管理和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经营管理与绩效考核不能实现相互结合,出现了相互脱节的现象极为普遍。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把经营管理、发展目标以及生产计划等真正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的头上,也缺乏关键的绩效考核指标,因此没法把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等落到实处。 1.3管理与开发不够平衡发展管理与开发不够平衡发展,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根本问题。目前,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从开发利用上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仍有大量的潜在开发空间和价值。而且一些单位盲目强调向管理要效益,却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益不高。 1.4短期与长期绩效不够协调短期与长期绩效不够协调,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一些单位为了短期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对人力资源长期绩效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常见的问题之一。诸如在考核销售员工时,往往只注重考核销售数量,却忽视了很多潜在的销售机会、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销售员工只注重短期行为,却不去考虑长远的利益。 2.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2.1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之一。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把人力资源当作为单位发展的工具,只法律期刊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068092.html,/falvqk/注重用而不考虑培训开发。此外,在使用人力资源方面,也往往只限于单位内部,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极为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校(站、点):福州电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兴夏 完稿日期: 2016.12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3) 内容摘要 (4) 关键词 (4) 正文 (4) 一、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企业概况 (4) 二、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人力资源取得的成绩 (4) (一)公司建立人力资源部门 (4) (二)公司拥有完善的培训机制 (5) (三)公司拥有一支能和企业同甘共苦的队伍 (5) (四)以人为本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5) (五)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 (6) (六)公司经营宗旨“用户是企业的生命” (6) 三、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6) (一)招聘缺乏长远规划 (6) (二)绩效考核管理不合理 (7) (三)薪酬、福利制度起不到激励作用 (8) 四、完善21世纪不动产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 (9) (一)做好招聘策划,使用适当的招聘方法招到合适的人才 (9) (二)制定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 (11) (三)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13) 参考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写作提纲 一、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企业概况 二、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人力资源取得的成绩 (一)公司建立人力资源部门 (二)公司拥有完善的培训机制 (三)公司拥有一支能和企业同甘共苦的队伍 (四)以人为本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五)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 (六)公司经营宗旨“用户是企业的生命” 三、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招聘缺乏长远规划 (二)绩效考核管理不合理 (三)薪酬、福利制度起不到激励作用 四、完善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一)做好招聘策划,使用适当的招聘方法招到合适的人才(二)制定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 (三)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汇总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纠结问题8条归纳(解答版) 01问题一 关于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采用的疑问。 问题描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7.1.2中第3条 提到“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0规定的剪力墙 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但是我翻遍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没有提到关于短肢剪力墙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条文?是不是 新规范取消了这条规定?同事也说送审的短肢剪力墙计算数据中没有提高抗震 等级,送审回复也没要求改。 解答:条文说明7.2.2“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再提高,但在第2款中降低 了轴压比限值”这个跟老版的高规不同。02问题二 设计上剪力墙连梁是否与有梁板的梁表示在一起? 解答:连梁的定义 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连梁具有一般跨度较小(通常跨高比小于5)、截面大,且与连梁相连的墙体 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连梁、次梁、框架梁的区分:通常情况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梁; 次梁就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墙与墙之间的梁,框 架梁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连梁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框架梁是由柱 子支撑梁来承重的构件,上部荷载直接由梁承重,再由梁将荷载传达到柱子上;连梁是将荷载由连梁传递至墙体。从外形上来说,一般框架梁的跨高比大于5;而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 03问题三 剪力墙钢筋是否要求抗震,能否结合相关规范说一下? 解答:剪力墙结构是有抗震等级区别的,但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GB50011-2001到更新了的GB50011-2010上,从来没有条文规定剪力墙的钢筋必须满足 代E字的钢筋指标(关于“屈屈比”、“屈强比”、“最大拉力下伸长率”)。楼主若查GB50011-2010不方便,先传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2.2条(强条)的图片,仔细琢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