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大题及答案,打印(2020年整理).doc

机械制造基础大题及答案,打印(2020年整理).doc
机械制造基础大题及答案,打印(2020年整理).doc

3.图示零件加工时应如何选择粗精基准,(标有符号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并简要地说明理由。(图

a、b 要求保持璧厚均匀,图 c 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该孔加工余量均匀。)

答案:

(1)图a中以不加工面作粗基准,以孔作精基准。这样可保证壁厚均匀,保证孔与外圆的同轴度。(2)图b中以不加工面小端外圆作粗基准,以孔作精基准,可保证壁厚均匀。

(3)图c中以孔作粗基准,以小外圆为精基准,可简化夹具制造,保证孔加工余量均匀。

(4图d中以轴承孔作粗基准,以底面作精基准。可保证轴承孔加工余量均匀。

4.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4-4-1所示。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0.05/300,夹具两定位V型块夹角,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1/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并忽略两轴颈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

4-1答案:

键槽底面对Φ35mm下母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由3项组成:

①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0.05/300

②夹具制造与安装误差(表现为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0.01/150

③工件轴线与交点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

为此,首先计算200.05mm

Φ±外圆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动量:

00.70.70.10.07

d

T mm

?=?=?=

可得到工件轴线与交点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0.07/150

最后得到键槽底面(认为与铣床导轨平行)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00.05/3000.01/1500.07/1500.21/300

?=++=

5.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0.01。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 = 11.99,均方根偏差为S = 0.003。 试:(1)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2)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3)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4)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① 分布图

② 工艺能力系数CP=0.2/(6×0.003)=1.1 ③ 废品率约为 50%

④ 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较大的常值系统误差,很可能是砂轮位置调整不当所致;改进办法是重新调整砂轮位置。

6.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mm 。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

态分布其标准差为0.025mm 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 mm 。试计算不合格品率.已知Q(3.2)=0.4993Q(3)=0.49865 Q(1)=0.3413 Q(0.8)=0.0.2881 (x-x )/σ

3.2 3 2 1 0.8 F 0.4993

0.49865

0.4772

0.3413

0.288

解:1)求A Q A Z =

0.50.50.10.03

3.20.025

A X T +??+===??查表A Q =0.4993 .. 求

B Q

0.50.50.10.03

0.80.025

B B X T Z -??-=

===??查表A Q =0.2881 合格率:

=0.49930.288178.74%

A B Q Q Q +=+=合废品率:=1-78.74%=21.26%Q 废

7. 在两台自动切割机上加工工一批小轴的外园,要求保证直径?11±0.02mm,第一台加工1000件,其直径尺按正态分布,平均值2σ=11.005mm

,均方差1σ= 0.004mm 。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也按正态分布,且2x = 11.015mm ,

2σ=0.0025mm 。试求:

1) 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精度高? 2)

计算并比较那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的办法。

解: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小轴,其加工直径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x-x )/σ

1 1.5

2 2.5

3 F 0.3431

0.4332

0.4772

0.4983

0.5

解:(1)2

1??,第二台机床工序精度高

(2)机床1:1330.0040.012??=?=

1111.005311.0053-?≤≤+?尺寸分布 废品率为零

机床2:2330.00250.0075??=?=

22

11.015311.015311.02-?≤≤+?尺寸分布 即有可修废品产生

211.0211.015

20.0025

x x --==?,查表F (2)=0.4472 废品率为:0.5-0.4772=0.0228=2.28%

机床1废品率为零,机床2废品率为2.28%,可调整刀具2x =11,消除废品

8. 习图5-4-2所示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00.058-00.138-mm 和0

0.058-mm 已加工好b)、c)、d)

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A1 、A2和 A3.

答:1)图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0DW

= 1100.1A mm =±

2)图c :尺寸A2,100.1±和0

0.058-构成一个尺寸链,其中尺寸100.1±是封闭环,尺寸A2和0

0.058-是组成环,且A2为增环,0

0.058-为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A2-8 A2=18mm

由直线尺寸链机制算法偏差计算公式:

20.1(0.05)A ES =-- 20.05A ES mm =

20.10A EI -=- 20.1A EI mm =- 故:A2=0.050.118mm -

9. 习图5-4-4所示轴承座零件,03.0050+φmm 孔已加工好,现欲测量尺寸75±

0.05。由于该尺寸不好直接测量,故改测尺寸H 。试确定尺寸H 的大小及偏差。

答:尺寸75±0.05、H 和半径R 组成一个尺寸链,其中尺寸75±0.05是间接得到的,是封闭环。半径尺寸R=0.015

25

+和H 是增环,解此尺寸链可得到:H=0.035

0.0550

+-

11. 在车床两顶尖上安装工件,车轴类时出现图53所示误差,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a-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大 两头直径偏小其可能的原因: 工件刚度不足,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工件刚度低,受FY 力作用,变形所致。

B-车后发现工件中凹,其可能的原因有:尾顶尖刚度不足:导轨扭曲,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线不平行;扭曲变形而产生的形状误差 C-车后发现工件左端直径大于右端面直径其可能的原因有: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在水平面内平行度误差;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加工路程长,刀具磨损(刀尖磨损)所致

12. 已知车床车削工件外圆时的 mm N /15000k =系,毛坯偏心mm 2e =,毛坯最小背吃刀

量mm N HBS mm n

y P /1500f C 1a y 2==,

问:⑴毛坯最大背吃刀量 1a P ?⑵第一次走刀后,反映在工件上的残余偏心误差1x ?多大? ⑶第二次走刀后的 2x ?多大?⑷第三次走刀后的 3x ? 多大?

⑸若其他条件不变,让 mm N /10000k =系 ,求321x x x ?'?'?'、、为多大?并说系k 对残余偏心的影响规律。 解:a) 12

11

222p p p a a a e --=

=

= 毛坯最大背吃刀量1p a =5mm

b) 1500/=0.07520000/c N mm k N mm

ε=

=系 第一次走刀后,反映在工作上的残余偏心误差 10.07520.15x mm ?=?=

C) 第二次走刀后的20.0750.150.01125x mm ?=?= d) 第三次走刀后:0.011250.0750.00084375?=, e) 若其他条件不变,让10000/mm K N =系 1500/=0.1510000/c N mm k N mm

ε=

=系 10.1520.3x mm ?=?= 20.150.30.045x mm ?=?= 0.0450.150.00675?=

f) k 系对残余偏心的影响规律是k 系越大,对残余偏心纠正能力越大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 一、判断题 1、钢的正火的硬度、强度比退火低。(3) 4、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3) 5、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6、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3) 7、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 定合格。(√) 8、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10、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11、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12、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13、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14、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15、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6、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3) 17、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 3%。(√) 18、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小于4mm 时,焊条直径等于焊件厚度。(√) 19、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3) 20、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规定越小越好。(3) 21、Ra 值越大,零件表面越粗糙。(√) 22、切削用量主要是指切削速度和进给量。(3) 23、提高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刀具的前角与后角。(3) 24、就四种切屑基本形态相比较,形成带状切屑时切削过程最平稳。(√) 25、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进行的铣削称为周铣。(√) 26、过定位在机械加工中是不允许的。(3) 27、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3) 28、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29、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3) 30、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 定合格。(√)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33、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34、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35、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36、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37、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90分。 1.钻孔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钻头不转,工件转,这种加工方式容易产生(B )误差。 A.轴线歪斜 B.锥度 C.轴线歪斜和锥度 D.轴线歪斜和腰鼓形 2.(C )时,前角应选大些。 A.加工脆性材料 B.工件材料硬度高; C.加工塑性材料 D.脆性或塑性材料 3.主要影响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为(C ) A.前角 B.后角 C.刃倾角 D.主偏角 4.减小主偏角,(A )。 A.使刀具寿命得到提高 B.使刀具寿命降低 C.利于避免工件产生变形和振动 D.对切削加工没影响 5.下列刀具材料中,适宜制作形状复杂机动刀具的材料是

(B) A.合金工具钢 B.高速钢 C.硬质合金钢 D.人造聚晶金刚石 6.成批加工车床导轨面时,宜采用的半精加工方法是(A) A.精刨 B.精铣 C.精磨 D.精拉 7.(B )时,选用软的砂轮。 A.磨削软材料 B.磨削硬材料 C.磨削断续表面 D.精磨 8.机床主轴齿轮(B )要求高些。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传动的平稳性 C.载荷分布的 均匀性D.侧隙 9.精加工时,应选用( C )进行冷却。 A.水溶液 B.乳化液 C.切削油 D.温度较高的水溶液 10.加工? 100勺孔,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C ) A.钻孔 B.扩孔 C.镗孔 D.铰孔 11.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D )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2.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D )。 A.腰鼓形和锥度。 B.腰鼓形 C.锥度 D.端面中凸形 13.数控机床主要适用的场合是(B ) A.定型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C.中等精度的定型产品 D.修配加工 14.主运动是由工件执行的机床有( A )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切下切屑的运动及其特点是(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连续转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C)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13. 切削用量包括、和。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主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 (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切削、夹持) 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 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2. 车床切断工件时,工作后角变小。(√) 23. 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强度和韧性就越低。(√) 24. 高速钢是当前最典型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 25.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刀具的常用材料。(╳)28. 刀具前角是在面中测量,是与之间的夹角。

(正交平面、前刀面、基面) 29. 刀具前角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最大。(A) A 负值 B 零度 C 正值 30. 车刀的后角是在平面中,与之间的夹角。(正交、后刀面、基面) 31. 车削细长轴时,应使用90゜偏刀切削。(√) 32. 刀具主偏角的减小有利于改善刀具的散热条件。(√) 36. 影响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角度和结构。 一、金属切削过程 37.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与工件的互相挤压的过程(√) 3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变形系数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40. 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哪些? 答:带状切屑、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41.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发现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切削刃的部位粘附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这就是积屑瘤。 43.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是和。 (变形抗力和摩擦力) 44.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6.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7. 当切削热增加时,切削区的温度必然增加。(╳)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卷B及答案

08高模1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常用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和三种 2.时效处理的目的是 3.牌号QT400-18中,字母“QT”表示,数字“400”表示,“18”表示 4.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分为和两大类 5.刀具磨损的三个阶段是、和,刀具重磨和换刀应安排在和之间 6.铣削加工是对、加工的最基本方法,铣削加工时, 是主运动,沿坐标方向的运动或运动是进给运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 ) A.过冷度 B.形核率 C.成长率 2.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所有钢 3.下列金属属于轴承合金的是( ) A.铅青铜 B.硅青铜 C.铝镁合金 4.在常用材料中,灰铸铁铸造性能( ) A.好 B.差 C.较差 5.锻造大型工件常用的设备是( ) A.空气锤 B.冲床 C.水压机 6.下图所示千分尺的读数错误是( ) A.72.45 B.72.90 C.72.99 7.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Φ20g8比Φ20h7的精度高 B.Φ30H7比Φ30h7的精度一样高 C.国家标准规定不允许孔、轴公差带组成非基准制配合 8.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刀具 B.工件 C.切屑 9.生产中用来衡量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所采用的基准是( ) A.切削退火状态下的45号钢,切削速度为60m/min时的刀具耐用度 B.切削正火状态下的45号钢,刀具工作60m/min时的磨损量

C.刀具耐用度为60min时,切削正火状态下的45号钢所允许的切削速度 10.下列铣削加工方法中,铣刀刀齿容易磨损,会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值,易引 起振动的是( ) A.顺铣 B.逆铣 C.对称铣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布氏硬度目前主要用于退火、正火和调质处理的钢、铸铁和非铁金属( ) 2.表面淬火一般用于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 ) 3.Q275和Q295同属于低合金结构钢( ) 4.金属的变形抗力越小,金属的锻造性越好( ) 5.轴类零件选材时主要考虑综合力学性能( ) 6.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 7.前角越大刀具越锋利( ) 8.外圆车削时,背向力方向上运动速度为零,所以背向力不做功( ) 9.三爪卡盘的三个爪是独立运动的,可以用来夹持方形、椭圆等零件( ) 10.钻孔主要用于粗加工,对于精度高的中小孔常常采用钻孔后再扩孔和铰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 四.问答题(1、2题8分3题24分共40分) 1.量具在使用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尺寸变化?如何保证量具尺寸的长期稳定? 2.试分析缩孔、缩松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5、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铸造性能是合金在铸造时表现出的工艺性能。主要指金属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性。 7、铸型中手工造型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8、锤上模锻的模镗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金属的可锻性常用金属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综合衡量。 10、锻压加工时,金属加热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电焊条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12、焊接性能不好的材料,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来预防裂纹的产生。 13、防止焊接变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四种。 14、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16、切削运动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17、切削加工_________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 18、切削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作用。 19、车刀的主要几何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_________ 20、铣削时,_________是主运动,_________是进给运动。 21、平面加工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法。 22、在机械加工中,夹具起______和______作用。 23、从工艺特点来看,一般将生产类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4、工艺规程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机械加工中,轴类零件常用_________或_________作为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复习题汇总

09《机械制造基础》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称为。 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_ 的能力。 4、金属材料的常用强度指标为。 5、金属的结晶包括晶核的。 6、金属的品格类型主要有 三大类 7、通常固态合金中形成 三类组织。 8、珠光体是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9、金属材料热处理主要 有。 10、普通热处理通常是指对工件进行的热处理。 11、普通热处理按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不同,常用的有 等。 12、钢件的加热温度主要由钢的确定。 13、根据钢的热处理原理可知,当过冷奥氏体快速冷却至Ms点以 下时,会发生 _转变。 14、调质的热处理工艺是。 15、在合金调质钢中加入铬、锰、镍等合金元素,主要是为了增 加钢的。 16、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有。 17、灰铸铁的热处理只能改变铸铸件的 ,不能改 变 . 18、从球墨铸铁的牌号上可看出其_ _两个性能指标。 19、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是。 20、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铸铁的。 21、仅有铜锌两种元素组成的黄铜称为 . 22、按化学成分不同,常用的滑动轴承合金有 等轴承合金。

23、合金的铸造性能通常用和偏柝等来衡量。. 24、合金的收缩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25、是衡量可锻性优劣的两个主要指标。 26、锻压成型的基础是。 27、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 28、自由锻工序分为。 29、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分为. 两大类。 30、焊接按其工艺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31、焊接电弧由三部分组成。 32、金属材料焊接接头包括 三部分。 33、焊条是由两部分组成。 34、直流焊机的两种接法是。 35、气焊火焰分为。 36、气焊的过程是。 37、切削用量三要素是。 38、对于切削刀具其切削部分的是进行切削加工的最重要因素。 39、用各种机床进行切削加工时,切削运动分 为。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一、填空: 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阶 段、阶段和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 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卡片和机械加工卡 片两种基本形式。 4、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毛坯种类有、、、。 5、CA6140卧式车床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 mm,主轴转速为正 转级,反转级。 6、齿轮加工的加工方法有法和法两类。 7、数控机床主要由、、和辅助装置组成。 8、切削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和的总称。 9、砂轮的五个特性指、、、及。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5、车削中的主运动是车刀沿着工件旋转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7、滚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滚刀的旋转运动,插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插齿刀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8、积屑瘤是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面剧烈的摩擦、黏结而形成的。() 9、从耐热性方面分析,高速钢的耐热性比硬质合金强。() 10、从强度与韧性方面分析,硬质合金比高速钢要好。() 11、车刀前角增大,刃口锋利,切削力减小,但刃口的强度降低,散热面积减小,切削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降低。() 12、车刀主偏角的大小影响刀具耐用度、背向力与进给力的大小。()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汇

做试卷,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械制造基础试卷 课程代码:09320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 A.硬度 B.强度 C.塑性 D.弹性 2.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什么形式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 A.随炉冷却 B.在空气中冷却 C.在油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3.橡胶是一种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什么的弹性体( ) A.树脂 B.高聚物 C.Si3N4 D.BN 4.铸件的壁或肋的连接应采用( ) A.锐角连接 B.直角连接 C.圆角连接 D.交叉连接 5.在下列合金中,流动性最差的合金是( ) A.灰铸铁 B.铸钢 C.铜合金 D.铝合金 6.在铸铁的熔炼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电弧炉 B.冲天炉 C.工频炉 D.反射炉 7.下列冲压基本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 A.拉深 B.落料 C.冲孔 D.切口 8.锤锻模的模块安装是( ) A.用螺栓螺帽固定 B.用铆钉固定 C.用楔铁燕尾固定 D.用销钉固定 9.模锻和自由锻用的蒸汽—空气锤相比,模锻锤的结构与自由锻锤结构不同点是( ) A.所用的动力源 B.机架与砧座用螺栓连接方式 C.吨位表示方法 D.驱动的方式 10.对铝合金最合适的焊接方法是( ) A.电阻焊 B.电渣焊 C.氩弧焊 D.手工电弧焊 11.闪光对焊的特点是( ) A.焊接前先将被焊件接触 B.焊接前把被焊件安装好并保持一定距离 C.闪光对焊焊缝处很光滑 D.只能焊接相同的材料 12.指出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用熔化焊方法焊接的一组( ) A.20钢与25钢 B.20Cr与20CrMnTi C.锻铝与防锈铝 D.铝与铜 13.刃磨高速钢刀具时,应选用砂轮的磨料是( ) A.棕刚玉 B.白刚玉 C.黑碳化硅 D.绿碳化硅 14.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 ) A.卧式车床 B.台式钻床 C.立式钻床 D.摇臂钻床 15.中心架或跟刀架的主要作用是( )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坯 制造阶段、加工制造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 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 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4、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 件。 5、6140卧式车床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400,主轴转速为 正转24级,反转12级。 6、齿轮加工的加工方法有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类。 7、数控机床主要由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本体和辅助装置 组成。 8、切削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 称。 9、砂轮的五个特性指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及组织。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5、车削中的主运动是车刀沿着工件旋转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 7、滚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滚刀的旋转运动,插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插齿刀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 8、积屑瘤是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面剧烈的摩擦、黏结而形成的。(√) 9、从耐热性方面分析,高速钢的耐热性比硬质合金强。 (×) 10、从强度与韧性方面分析,硬质合金比高速钢要好。 (×) 11、车刀前角增大,刃口锋利,切削力减小,但刃口的强度降低,散热面积减小,切削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降低。 (√) 12、车刀主偏角的大小影响刀具耐用度、背向力与进给力的大小。(√)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 14、车削加工中,用四爪夹盘安装工件一定要找正,而用三爪自定心夹盘安装工件则不需要找正。 (×) 15、车削螺纹时,一般都要经过几次往复车削才能完成,在第二次车削时,刀尖偏离前一次车出的螺旋槽,从而把螺旋槽车乱,称为乱扣。(√) 16、综合比较圆周铣与端铣的优缺点,由于圆周铣具有较多的优点,在铣床上应用较广。 (×) 17、常见的直角沟槽有通槽、半通槽和封闭槽三种形式,一般都能采用三面刃铣刀进行铣削。 (×) 18、砂轮的硬度是指在磨削力作用下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 19、无心外圆磨削时,工件没有定位基准面。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号填在横线上) 1、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汇编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9320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 A.硬度 B.强度 C.塑性 D.弹性 2.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什么形式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 ) A.随炉冷却 B.在空气中冷却 C.在油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3.橡胶是一种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什么的弹性体( ) A.树脂 B.高聚物 C.Si3N4 D.BN 4.铸件的壁或肋的连接应采用( ) A.锐角连接 B.直角连接 C.圆角连接 D.交叉连接 5.在下列合金中,流动性最差的合金是( ) A.灰铸铁 B.铸钢 C.铜合金 D.铝合金 6.在铸铁的熔炼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电弧炉 B.冲天炉 C.工频炉 D.反射炉 7.下列冲压基本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 A.拉深 B.落料 C.冲孔 D.切口 8.锤锻模的模块安装是( ) A.用螺栓螺帽固定 B.用铆钉固定 C.用楔铁燕尾固定 D.用销钉固定 9.模锻和自由锻用的蒸汽—空气锤相比,模锻锤的结构与自由锻锤结构不同点是( ) A.所用的动力源 B.机架与砧座用螺栓连接方式 C.吨位表示方法 D.驱动的方式 10.对铝合金最合适的焊接方法是( ) A.电阻焊 B.电渣焊 C.氩弧焊 D.手工电弧焊 11.闪光对焊的特点是( ) A.焊接前先将被焊件接触 B.焊接前把被焊件安装好并保持一定距离 C.闪光对焊焊缝处很光滑 D.只能焊接相同的材料 12.指出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用熔化焊方法焊接的一组( ) A.20钢与25钢 B.20Cr与20CrMnTi C.锻铝与防锈铝 D.铝与铜 13.刃磨高速钢刀具时,应选用砂轮的磨料是( )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非机械类A 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砂型铸造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有 、 、 等。 2、电焊条由 、 、两部分组成。 3、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有镦粗、 、 、 等。 4、某机床型号为C6132A 其中C 是 、32的含义是 、A 是 、61是 。 5、钳工加工外螺纹的方法称为 、钳工套扣加工外螺纹使用的工具是 。 6、常用的铣床一般有 铣床和 铣床,其两者的主要区别为 。 7、根据热处理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三类。 8、线切割加工时,加入特制冷却液的主要目的是提供 。 9、数控铣床是在 个坐标轴里编程,数控车床在编程时其X 轴一般取 值。 10、车削加工中的主运动是 ,刨削加工中的进给运动是 。 11、切削三要素是 、 和切深。 12、锻压加工时坯料加热的目的是 。 13、毛坯的制造方法一般有 、锻压、 、焊接四种。 二、填图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结合实习所学,在下图括号内填写出焊接接头的正确名称。

2、结合实习所学,在下图括号内填写出刀具各部分名称。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砂型铸造中型砂应具备那些性能要求?

2、特种加工与传统加工方法有哪些区别和特点? 3、试边写下图所示工件的数控铣加工程序。 4、简述数控机床工作原理? 5、钳工划线的作用有哪些?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实习,试写出六角螺母的加工过程。 2、试从所用机床、所用刀具、加工范围及加工精度四个方面,列表比较铣削加工、锉削加 工、刨削加工与车削加工的不同。

3、通过实习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加工的认识(可与传统加工作比较) (非机械类B卷)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通用)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空缺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1×20=20分。) 1.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2.刀具角度标注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组成。3.YT类硬质合金主要由:碳化钨、碳化钛和钴组成。 4.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和工序基准。 5.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范成法)。 6.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及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二、判断题(在每个小题前面的括号中做标记,正确者做“√”,错误者“×”。每小题1分,共1×10=10分。) (√)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2.低碳钢的塑性太高,可以通过正火适当降低塑性,提高硬度。 (×)3.常见的预备热处理有退火和淬火等形式。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 (×)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8.切削厚度对切屑变形没有影响 (×)9.砂轮的硬度与磨料的硬度是同一个概念。 (√)10.刃倾角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切屑流动的方向。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5=20分。) 1.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逆铣时,刀齿由切削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削厚度由零增至最大。由于刀刃并非绝对锋利,所以刀齿在刚接触工件的一段距离上不能切入工件,只是在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并加剧刀具磨损。 一般情况下,在粗加工或是加工有硬皮的毛坯时,采用逆铣。 2机床结构中换置机构有什么作用?举出两种以上的典型换置机构。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机床传动链中,换置机构主要起到:变换传动比和传动方向。 如挂轮变速机构,滑移齿轮变速机构,离合器换向机构等。 2.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 (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 (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 (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 (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3.简述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变形区域的变化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答对其中4个关键点即可) 第一变形区:从始剪切线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到终剪切线晶粒的剪切滑移基本完成。 第二变形区: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纤维化方向基本上和前刀面平行。

最新机械制造基础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钢的正火的硬度、强度比退火低。(×) 4、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5、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6、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 7、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8、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10、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11、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12、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13、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14、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15、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6、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 17、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 18、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小于4mm时,焊条直径等于焊件厚度。(√) 19、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20、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规定越小越好。(×)

21、Ra值越大,零件表面越粗糙。(√) 22、切削用量主要是指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23、提高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刀具的前角与后角。(×) 24、就四种切屑基本形态相比较,形成带状切屑时切削过程最平稳。(√) 25、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进行的铣削称为周铣。(√) 26、过定位在机械加工中是不允许的。(×) 27、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28、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29、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 30、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33、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34、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35、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36、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37、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38、在一个工序内,工件只能安装一次。(×) 39、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大,硬度值越高。(√) 40、冲击韧性值愈大,材料的韧性愈好。(√)

机械制造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1'×25) 1.碳溶入α-F 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2.当钢中含碳量大于0.9% 时,二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严重,使钢的脆性增加。 3.在生产中使用最多的刀具材料是低合金刃具钢和高速钢,而用于一些手工或切削速度较低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钢。 8.合金渗碳钢的含碳量属低碳范围,可保证钢的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 二、判断题( 1.5'×10)(在题号前作记号“√”或“×”) (√)1.刀具寿命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到完全报废实际切削时间的总和。 (√)2.砂轮硬度选择原则是:磨硬材料应选软砂轮,磨软材料应选硬砂轮。 (√)3.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生产批量越大,对生产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越低,但工艺文件要求越详细。 (×)5.用65钢制成的沙发弹簧,使用不久就失去弹性,是因为没有进行淬火、高温回火。 (×)6.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高,淬硬性高的钢淬透性一定好。 (×)7.珩磨是对预先磨过的外圆表面进行的精密加工。 (×)8.由于T13钢中的含碳量比T8钢高,故前者的强度比后者高。 (×)9.60S i2M n的淬硬性与60钢相同,故两者的淬透性也相同。 (√)10.硫、磷是碳钢中的有害杂质,前者使钢产生“热脆”,后者使钢产生“冷脆”,所以两者的含量在钢中应严格控制。 三、选择题(1'×15) 5.当刀尖是主切削刃上最低点时,刃倾角为(B) A.正值 B.负值 C.零值 D.不确定 6.为了获得满足使用要求的力学性能,T10钢制手工锯条采用(C)处理。 A.调质 B.正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完全退火 7.降低切削温度最有效的措施是(D) A.降低切削速度 B.减小背吃刀量 C.减小进给量 D.加切削液 五、问答题(15') 1.有一批45钢工件的硬度为55H R C,现要求把它们的硬度降低到200H B S (≈20H R C),问有哪几种方法?(3') 答题要点:正火、退火、调质( 各 1 分) 2.下列零件和工具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材料错用,问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a.把20钢当成60钢制成弹簧。(2') 答题要点:弹性和强度不够(2 分) b.把30钢当成T7钢制成大锤。(2') 答题要点:硬度和耐磨性不够(2 分)

机械制造基础试卷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第1页(共4页)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第2页(共4页) 试卷编号: 座位号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 ) A.精度要求最高的环 B.要保证的装配精度 C.尺寸最小的环 D.基本尺寸为零的环 2、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 )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最大…………………………………( )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D.三个同样 3、车刀的后角是……………………………………………………………………………( ) A.后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B.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C.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D.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之间的夹角 4、在切削铸铁时,最常见的切屑类型是……………………………………………………( ) A.带状切屑 B.挤裂切屑 C.单元切屑 D.崩碎切屑 5、 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 A.不锈钢 B.碳素工具钢 C.可锻铸铁 D.低碳钢 6、磨削硬金属材料时,应选用( )的砂轮……………………………………………( ) A. 硬度较低 B.硬度较高 C.中等硬度 D.细粒度 7、对波距小于1mm 的属于……………………………………………………………………( ) A .表面粗糙度 B.表面轮廓度 C.表面波纹度 D.表面形状误差 8、最常用的齿轮齿廓曲线是………………………………………………………………( ) A .圆弧线 B .摆线 C .梯形线 D .渐开线 9、轴的最小实体尺寸就是其………………………………………………………………( ) A.实体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 C.最大极限尺寸 D.基本尺寸 10、精基准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证尺寸要求 B.便于实现粗基准 C.尽快加工出精基准 D.便于选择精基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固定支撑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 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处在工件刚性较差的部位。…………………………………………( ) 3、辅助定位基准在零件的工作中不起作用,而只是为加工的需要而设置的。…………( ) 4、 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横向或纵向移动属进给运动。…………………………………( ) 5、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 ) 6、同轴度公差是形状公差的一种。…………………………………………………………( ) 7、直线度属于形状公差。……………………………………………………………………( ) 8、 车削时产生的热量主要由切屑带走。…………………………………………………( ) 9、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分别规定了28种基本偏差。……………………………………( ) 10、选择毛坯的原则是经济性与适用性。…………………………………………………(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灰铸铁在工业上应用于制造 ,要求 和 的零件。 2、合金钢就是在 的基础上有目的加入一定量 的钢。 3、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 和 三个阶段组成,一般来说,它不改变热处理的 ,而改变其 。 4、零件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是首先应满足零件的 ,其次考虑材料的 和 。 5、金属抵抗冲击载荷的作用而不被 的能力称为 ,其数值 材料的韧性越好,其数值的大小与实验的 、试样的 、表面 和 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四、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良好的切削加工性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1.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2.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 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3.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4.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5.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6.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 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7.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 或半成品的过程。 8.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 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9.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 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10.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 序。 11.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2.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3.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 14.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 15.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6.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 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2.什么是磨削烧伤?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 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工件材料;正确选择砂轮;改善冷却条件。 3.什么是传动链误差?提高传动链传动精度的措施有哪些? 传动链误差: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传动的误差。 措施:缩短传动链;降速传动,末节大降速比;提高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误差补偿装置。 4.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 减少发热和隔热;改善散热条件;均衡温度场;改进机床机构;加快温度场的平衡;控制环境温度。 5.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工艺系统刚度:垂直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的变形之间的比值。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1]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一、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其特点是。(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连续转动) 4. 当车床上的挂轮架和进给箱的速比一定时,如主轴转速变快,此时进给量加快。(╳) 5. 拉削加工时,机床无需进给运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7. 切削加工时,须有两个进给运动的有。(B、D)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直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C)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 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有。(B、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1. 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有。(C、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2. 任何表面的形成都可以看作是沿着运动而形成的。(母线、导线) 13. 切削用量包括、和。(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二、刀具知识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住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切削、夹持) 17. 车刀的结构形式有:等几种。 (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 。(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1. 车刀刀尖安装高于工件回转轴线,车外圆时,。(C、D)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试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机械制造基础试卷 2007-07-21 15: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从球墨铸铁的牌号上可看出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性能指标。 2.钢经___________淬火可获得下贝氏体组织,使钢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能。 3.金属经再结晶后,其晶粒形状___________变化,晶格类型___________变化。 4.电焊条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5.根据钢的热处理原理可知,当过冷奥氏体快速冷却至Ms点以下时,会发生___________转变。 6.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原子含量增加,其强度、硬度___________. 7.在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加入的合金元素为___________,以强化材料基体。 8.在锻造生产中,金属的塑性___________和变形抗力__________,则其可

锻性好。 9.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零件的加工精度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典型的柔性制造系统由加工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埋弧自动焊生产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采用了粗焊弧 B.选取了大电流 C.电弧电压高 D.焊接温度低 2.T8钢的最终热处理是() A.球化退火 B.淬火加低温回火 C.调质 D.渗碳 3.选择金属材料的原则,首先应满足() A.零件使用性能要求 B.零件工艺性能要求 C.材料经济性 D.加工成本 4.与铸铁相比,铸钢在凝固过程中不发生()转变。 A.共晶 B.共析 C.相 D.匀晶 5.合金钢的可焊性可依据()大小来估计。 A.钢含碳量 B.钢的合金元素含量 C.钢的碳当量 D.钢的杂质元素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