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7_2018高中物理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一节认识交变电流第二节交变电流的描述学案粤教

【配套K12】2017_2018高中物理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一节认识交变电流第二节交变电流的描述学案粤教
【配套K12】2017_2018高中物理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一节认识交变电流第二节交变电流的描述学案粤教

第一节认识交变电流

第二节交变电流的描述

[学习目标]1.会观察电流(或电压)的波形图,理解交变电流和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概念.2.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会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规律.3.知道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的物理含义.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导学探究] 假定线圈绕OO′轴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如图1甲至丁所示.请分析判断:

图1

(1)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的变化情况.

(2)线圈转动过程中,当产生的感应电流有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线圈分别在什么位置?

答案(1)

(2)线圈转到乙或丁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线圈转到甲或丙位置时线圈中电流最小,为零,此时线圈所处的平面称为中性面.

[知识梳理]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产生条件及中性面的特点:

(1)正弦式交变电流的产生条件:将闭合矩形线圈置于匀强磁场中,并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

(2)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的位置.

①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Φ最大,但线圈中的电流为零.

②线圈每次经过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就可以产生交变电流.( ) (2)线圈在通过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电流也最大.( )

(3)线圈在通过垂直中性面的平面时电流最大,但磁通量为零.( ) (4)线圈在通过中性面时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 答案 (1)× (2)× (3)√ (4)√ 二、用函数表达式描述交变电流

[导学探究] 如图2是图1中线圈ABCD 在磁场中绕轴OO ′转动时的截面图.线圈平面从中性面开始转动,角速度为ω.经过时间t ,线圈转过的角度是ωt ,AB 边的线速度v 的方向跟磁感线方向间的夹角也等于ωt .设AB 边长为L 1,BC 边长为L 2,线圈面积S =L 1L 2,磁感应强度为B ,则:

图2

(1)甲、乙、丙中AB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各为多大? (2)甲、乙、丙中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各为多大?

(3)若线圈有n 匝,则甲、乙、丙中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各为多大? 答案 (1)甲:e AB =0 乙:e AB =BL 1v sin ωt =BL 1·

L 2ω

2

sin ωt

=12BL 1L 2ωsin ωt =1

2

BS ω·sin ωt

丙:e AB =BL 1v =BL 1·ωL 22=12BL 1L 2ω=1

2

BS ω

(2)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由AB 和CD 两部分组成,且e AB =e CD ,所以 甲:e =0

乙:e =e AB +e CD =BS ω·sin ωt 丙:e =BS ω

(3)若线圈有n 匝,则相当于n 个完全相同的电源串联,所以 甲:e =0

乙:e =nBS ωsin ωt 丙:e =nBS ω

[知识梳理] 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表达式 (1)正弦式交变电流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①当从中性面开始计时:e =E m sin_ωt .

②当从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开始计时:e =E m cos_ωt . (2)正弦式交变电流电动势的峰值表达式:

E m =nBS ω

与线圈的形状无关,与转动轴的位置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即学即用] 有一个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10匝,边长为20cm ,线圈总电阻为1Ω,线圈绕

OO ′轴以10πrad/s 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如图3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5T ,该

线圈产生的交变电流电动势的峰值为________,电流的峰值为________,若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________.

图3

答案 6.28V 6.28A e =6.28sin10πt V 解析 电动势的峰值为

E m =nBS ω=10×0.5×0.22×10πV =6.28V

电流的峰值为I m =E m R

=6.28A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e =E m sin ωt =6.28sin10πt V.

三、用图象描述交变电流

[导学探究] 由正弦式电流的电动势e =E m sin ωt ,电流i =I m sin ωt 和电压u =U m sin ωt 分别画出e -t 、i -t 、u -t 图象.

答案

[知识梳理] 从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图象可以解读到以下信息: (1)交变电流的周期T 、峰值I m 或者E m .

(2)因线圈在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均为零,磁通量最大,所以可确定线圈位于中性面的时刻;也可根据电流或者电压峰值找出线圈平行磁感线的时刻.

(3)判断线圈中磁通量Φ最小、最大的时刻及磁通量变化率ΔΦ

Δt 最大、最小的时刻.

(4)分析判断i 、e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线圈中的电流就是正(或余)弦式电流.( )

(2)正弦式交流电在一个周期里,电流有一个最大值,一个最小值.( )

(3)若某一闭合线圈中产生正弦式交流电,当电动势达到最大值时,线圈中的电流不一定达到最大值.( )

答案 (1)√ (2)× (3)×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例1 (多选)矩形线框绕垂直于匀强磁场且在线框平面内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了交变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线框位于中性面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最大

B .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也为零

C .每当线框经过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D .线框经过中性面时,各边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零 答案 CD

解析 线框位于中性面时,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但此时切割磁感线的两边的速度与磁感线平行,即不切割磁感线,所以感应电动势等于零,此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也等于零,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在此时刻发生变化.线框垂直于中性面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但切割磁感线的两边都垂直切割,有效切割速度最大,所以感应电动势最大,也可以说此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故C 、D 选项正确.

搞清两个特殊位置的特点:

(1)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时:e 为0,i 为0,Φ为最大,ΔΦΔt 为0.

(2)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e 为最大,i 为最大,Φ为0,ΔΦ

Δt 为最大.

二、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1.峰值表达式

E m =NBS ω,I m =E m R +r =NBS ωR +r ,U m =I m R =NBS ωR

R +r

2.正弦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1)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

e =E m sin ωt ,i =I m sin ωt ,U =U m sin ωt

(2)从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开始计时

e =E m cos ωt ,i =I m cos ωt ,U =U m cos ωt .

例2 一矩形线圈,面积是0.05m 2

,共100匝,线圈电阻r =2Ω,外接电阻R =8Ω,线圈在磁感应强度B =1

πT 的匀强磁场中以n =300r/min 的转速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

如图4所示,若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求:(π取3.14)

图4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2)从开始计时经1

30s 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

(3)外电路R 两端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 答案 (1)e =50sin10πt V (2)53

2 A

(3)u =40sin10πt V

解析 (1)线圈转速n =300r/min =5 r/s , 角速度ω=2πn =10πrad/s ,

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NBS ω=50V , 由此得到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

e =E m sin ωt =50sin10πt V.

(2)将t =1

30s 代入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中,

得e ′=50sin (10π×1

30

) V =253V ,

对应的感应电流i ′=

e ′R +r =53

2 A. (3)由欧姆定律得u =e

R +r

R =40sin10πt V.

1.求交变电流瞬时值的方法

(1)确定线圈转动从哪个位置开始计时; (2)确定表达式是正弦函数还是余弦函数;

(3)确定转动的角速度ω=2πn (n 的单位为r/s)、峰值E m =NBS ω;

(4)写出表达式,代入角速度求瞬时值.

2.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产生的交变电流与线圈的形状无关.如图5所示,若线圈的面积与例2中题图所示线圈面积相同,则答案完全相同.

图5

三、交变电流的图象

例3 处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abcd以恒定的角速度绕ab边转动,磁场方向平行于纸面并与ab边垂直.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如图6所示,线圈的cd边离开纸面向外运动.若规定沿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图中能反映线圈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

图6

答案 C

解析线圈在磁场中从图示位置开始匀速转动时可以产生按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对于图示起始时刻,线圈的cd边离开纸面向外运动,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产生的电动势的瞬时值最大;用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所以C对.

1.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是正弦曲线,从垂直中性面开始计时是余弦曲线.

2.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1.(多选)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交变电流的有( )

答案ABC

解析选项A、B、C中e的方向均发生了变化,故它们属于交变电流,但不是正弦式交变电流;选项D中e的方向未变化,故是直流.

2.(多选)下列各图中,线圈中能产生交变电流的有( )

答案BCD

3.(多选)如图7甲所示,一矩形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OO′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按照如

图乙所示的余弦规律变化,则在t=π

时刻 ( )

图7

A .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C .线圈所受的安培力为零

D .线圈中的电流为零 答案 CD

解析 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转过一圈用时2πω,当t =π2ω时说明转过了1

4圈,此时线

圈位于中性面位置,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B 错误,由于此时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线圈中电流为零,线圈所受的安培力为零,A 错误,C 、D 正确. 4.如图8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

2

π

T ,边长L =10cm 的正方形线圈abcd 共100匝,线圈电阻r =1Ω,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 ′匀速转动,角速度ω=2πrad/s ,外电路电阻R =4

Ω.求:

图8

(1)转动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由图示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转过30°角的过程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答案 (1)22V (2)62

π

V

解析 (1)设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 ,则E m =NBL 2

ω=100×2

π

×0.01×2πV =22V.

(2)设由图示位置转过30°角的过程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 ,则 E =N ΔΦΔt ,Δt =π6ω,ΔΦ=BL 2

sin30°,

代入数据解得E =

62

π

V.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8~9题为多选题)

1.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不变B.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C.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D.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答案 C

解析根据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可得,如果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有e=E m sinωt和i=I m sinωt;如果从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计时有e=E m cosωt和i=I m cosωt,不难看出: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也改变一次;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都改变两次,故C正确.

2.如图1所示,一矩形线圈绕与匀强磁场垂直的中心轴O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引出线的两端分别与相互绝缘的两个半圆形铜环M和N相连.M和N又通过固定的电刷P和Q与电阻R相连.在线圈转动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流 ( )

图1

A.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B.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C.大小不断变化,方向总是P→R→Q

D.大小不断变化,方向总是Q→R→P

答案 C

解析半圆环交替接触电刷,从而使输出电流方向不变,这是一个直流发电机模型,由右手定则知,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P→R→Q.

3.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一个固定轴匀速转动,当线圈处于如图2所示位置时,它

的( )

图2

A .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

B .磁通量最小,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

C .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率最小,感应电动势最小

D .磁通量最小,磁通量变化率最小,感应电动势最小 答案 B

解析 线圈处于题图所示位置时,它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为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选项A 、C 、D 错误,B 正确.

4.交流发电机工作时电动势为e =E m sin ωt ,若将发电机的转速提高一倍,同时将电枢所围面积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电动势变为( ) A .e ′=E m sin ωt

2

B .e ′=2E m sin ωt

2

C .e ′=E m sin2ωt

D .e ′=

E m

2

sin2ωt

答案 C

解析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 =E m sin ωt ,而E m =nB ωS ,当ω加倍而S 减半时,E m 不变,故正确答案为C.

5.如图3所示是一台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N 、S 是永久磁铁的两个磁极,它们的表面呈半圆柱面形状.M 是圆柱形铁芯,它与磁极的柱面共轴,铁芯上有一矩形线框,可绕与铁芯M 共轴的固定转轴旋转.磁极与铁芯之间的缝隙中形成方向沿半径、大小近似均匀的磁场.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当线框绕固定转轴匀速转动时,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线框中感应电动势e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 )

图3

答案 D

解析 因发电机的两个磁极N 、S 呈半圆柱面形状,磁极间的磁感线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变,仅方向发生改变,故线框在磁场中转动时垂直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变,线框越过空隙段后,由于线框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发生变化,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

6.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 =102sin (20πt )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时,线圈位于中性面

B .t =0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C .t =0时,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速度最大

D .t =0.4s 时,电动势第一次出现最大值 答案 A

解析 由电动势e =102sin (20πt ) V 知,计时从线圈位于中性面时开始,所以t =0时,线圈位于中性面,磁通量最大,但此时线圈切割磁感线的线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速度为零,A 正确,B 、C 错误.当t =0.4s 时,e =102sin (20π×0.4) V =0,D 错误.

7.在垂直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中放置了矩形线圈abcd .线圈cd 边沿竖直方向且与磁场的右边界重合.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从t =0时刻起,线圈以恒定角速度ω=

T

绕cd 边

沿如图4所示方向转动,规定线圈中电流沿abcda 方向为正方向,则从t =0到t =T 时间内,线圈中的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关系图象为( )

图4

答案 B

解析 在0~T

4

内,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故产生正弦式交流电,由楞次定律知,电

流方向为负值;在T 4~34T ,线圈中无感应电流;在3

4

T 时,ab 边垂直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最

大,且电流方向为正值,故只有B 项正确.

图5

8.矩形线圈的匝数为50匝,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t =0.1s 和t =0.3s 时,电动势最大 B .在t =0.2s 和t =0.4s 时,电动势改变方向 C .电动势的最大值是157V

D .当t =0.4s 时,磁通量变化率达到最大,其值为3.14Wb/s 答案 CD

解析 由Φ-t 图象可知Φmax =BS =0.2Wb ,T =0.4s ,又因为n =50,所以E max =nBS ω=

n Φmax ·

T

=157V ,C 正确.t =0.1s 和t =0.3s 时,Φ最大,e =0,电动势改变方向;t

=0.2s 和t =0.4s 时,Φ=0,e =E max 最大,故A 、B 错误.根据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

感应电动势的特点知,当t =0.4s 时,ΔΦΔt 最大,ΔΦ

Δt

=3.14Wb/s ,D 正确.

9.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所产生的交变电流的波形图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6

A .在t 1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达到峰值

B .在t 2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达到峰值

C .在t 3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峰值

D .在t 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峰值 答案 BC

解析 从题图中可知,t 1、t 3时刻线圈中感应电流达到峰值,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峰值,而磁通量最小,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t 2、t 4时刻感应电流等于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磁通量达到峰值.正确答案为B 、C.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7甲所示,矩形线圈匝数N =100匝,ab =30cm ,ad =20cm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8T ,绕轴OO ′从图示位置开始匀速转动,角速度ω=100πrad/s ,试求:

甲 乙

图7

(1)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值Φm 为多大?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取得此值? (2)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为多大?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取得此值? (3)写出感应电动势e 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并在图乙中作出图象.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当线圈转至与磁感线垂直时,磁通量有最大值 Φm =BS =0.8×0.3×0.2Wb =0.048Wb

(2)线圈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有最大值

E m =NBS ω=480πV

(3)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e =E m cos ωt =480πcos (100πt ) V 图象如图所示.

11.一个面积为S 的单匝矩形线圈abcd 在匀强磁场中以其一条边ab 为转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t =0时刻线圈位置如图8甲所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可以从图中读出.则:

图8

(1)磁感应强度B 多大?

(2)画出t =0时刻线圈与磁场间相对位置关系.

(3)在t =T

12时,线圈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夹角多大?

答案 (1)E m T

2πS (2)见解析图 (3)30°

解析 (1)由e -t 图象可直接读得E m 和T , 由E m =BS ω和ω=2πT 得B =E m T

2πS

.

(2)t =0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最大值,故该时刻线圈与磁场的位置关系如图a 或b 所示.

(3)由图乙可知e =E m cos ωt =E m cos 2π

T

t ,

当t =T 12时,有e =E m cos ? ??

??2πT ·T 12=E m

cos π6,

π6=30°.

即线圈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夹角θ=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练习题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练习题 1.判断图中哪个是正弦式交变电流( ) 【解析】选D。正弦式交变电流,首先应该是交变电流,C虽然形状符合,但不是交变电流;B虽然是交变电流,但不是正弦式交变电流。 2.如图所示,单匝矩形线圈的一半放在有界匀强磁场中,中心轴线OO′与磁场边界重合,线圈绕中心轴线按图示方向(从上向下看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规定电流方向沿abcd为正方向,则图中能表示线圈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1)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条件。 (2)线圈转轴的位置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解析】选B。在0~内,ab一侧的线圈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产生正弦式交变电 流,电流方向由楞次定律判断为dcba且越来越大。~内,ab一侧线圈在磁场外,而dc一侧线圈又进入磁场产生交变电流,电流方向为dcba且越来越小,以此类推可

知i-t图像正确的为B。 3.(多选)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的交流电动势e=220sin100πtV,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时,线圈位于中性面位置 B.t=0时,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 C.t=0时,线圈的有效切割速度方向垂直磁感线 D.t=0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达到峰值 【解析】选A、B。因按正弦规律变化,故t=0时线圈位于中性面,A正确;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B正确;t=0时,线圈的有效切割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故C、D错误。 4.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OO′匀速转动。沿着OO′观察,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匝数为n,边长为l,电阻为R,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当线圈转至图示位置时( ) A.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cda 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 2 nB R ω l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B l2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0 【解析】选B。图示位置为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此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 通量的变化率最大,感应电流也最大,则I== 2 nB R ω l ,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出线 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dcba。 5.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的匝数为n=50,线圈ab的边长为l1=0.2m,bc的边长为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2020092105323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 物体平动时; (2)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 .位移和路程 (1) 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 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第 1 页共28 页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推荐)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

物理测试卷(2)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其中4,5,7,8,12,13,15题 为多选题,其余的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B.质量大的先落地 C.两个石子同时落地D.无法判断 2.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是a=g的匀变速运动 B.初速度越大,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 C.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无关 D.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抛出点的高度无关 3.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中的哪一个() 4.平抛运动是() A.匀速率曲线运动 B.匀变速曲线运动 C.加速度不断变化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的曲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垂直于速度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6.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从A点和A′点进入并通过光滑圆弧轨道ABC 和A′B′C′到达C点和C′点,如图所示。如果两圆弧轨道的半径相同,物体到达B 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记为v1、v2,对轨道的压力记为N1、N2。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v1>v2 N1>N2 B.v1<v2 N1<N2 C.v1>v2 N1<N2 D.v1<v2 N1>N2 7.关于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地球自转,物体的角速度、线速度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 A.在赤道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 B.在两极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 C.在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最大 D.北京和南京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8.已知引力常量G和下列各组数据,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运行的周期和轨道半径 C.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的半径 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9.如右图,平直轨道上原来静止的小车,忽然以速度v匀速行驶,置于小车前端高h的光滑桌面边缘上的小球落下,小球落到地板上的点到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为

高二物理教案-交变电流

精心整理 高二物理教案:交变电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物理教案:交变电流》,供大家学习参考! 12 34说明:交流发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有的发电机的磁体转动,线圈不动;有的发电机的磁体转动,线圈不动。 问:无论是线圈转动,还是磁体转动,转子的作用是什么?(转子的

转动使得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交流发电机、电灯、电流表 实验过程:将交流发电机、电灯、电流表连接成电路,摇动交流发电 实验现象:显示的电压图象为正弦曲线 说明:严格的数学分析表明,电网中的交变电流,它的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这样的电流称之为正弦式电流 问:如何表示正弦式电流在某一时刻的电流、电压?(i=Imsinωtu=Umsinωt)

说明:Im、Um分别是电流和电压的值,叫做交流的峰值 说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交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交流的周期,通常用T表示,它的单位是秒。交流在1s内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流的颇率通常用f表示, 称做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说明: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有效值和值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Ie=Im/√2Ue=Um/√2 其中Ue、Ie分别代表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说明:在各种使用交变电流的电器设备上,所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

电流值,都是交流的有效值。 四、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说明:当电容器上两端连接直流电源时,正负电荷聚集在极板上,不能移动,因此电路中不会形成长时间的电流,因此我们说电容器具有 1 2、直流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称之为直流 二、交流的变化规律 1、正弦式电流: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的电流 i=Imsinωtu=UmsinωtIm、Um分别是电流和电压的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docx

鼎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 B.14m C.25m 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 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 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 号 12345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cm/s) 44.062.081.0100.0110.0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高中物理7大模块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7大模块重要知识点总结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_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 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 ,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中物理必修二(粤教版)第二章过关检测 含解析

第二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6~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O 1为皮带传动的主动轮的轴心,轮半径为r 1 ,O 2 为从动轮的轴心,轮半 径为r 2,r 3 为固定在从动轮上的小轮的半径.已知r 2 =2r 1 ,r 3 =1.5r 1 .A、B、C分别是 3个轮边缘上的点,则质点A、B、C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假设皮带不打滑)( ) A.1∶2∶3 B.2∶4∶3 C.8∶4∶3 D.3∶6∶2 ,则A、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都等于皮带运动的速率,由a n =, 可得a A ∶a B =r 2 ∶r 1 =2∶1,即a A =2a B .B、C点是固定在同一轮上的两点,所以它们的 角速度相同,由a n =ω2r,可得a B ∶a C =r 2 ∶r 3 =2∶1.5,即a C =a B ,所以a A ∶a B ∶a C =8∶ 4∶3.选项C正确. 2.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如图甲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ρ叫做A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方向以速度v 抛出,如图乙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 ) A. B. C. D.

,物体斜抛到最高点P的速度v P =v cos α;在最高点P,物体 所受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解得R=,选项C正确. 3. 在离心浇铸装置中,电动机带动两个支承轮同向转动,管状模型放在这两个轮上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铁水注入之后,由于离心作用,铁水紧紧靠在模型的内壁上,从而可得到密实的铸件,浇铸时转速不能过低,否则,铁水会脱离模型内壁,产生次品.已知管状模型内壁半径为R,则管状模型转动的最低角速度ω为 ( )(导学号51100060) A. B. C. D.2 ,转动的最低角速度ω对应铁水在最高点受内壁的作用力为零,即mg=mω2R,解得ω=,选项A正确. 4. 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P插入桌面上的小孔中,杆的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 B.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 C.球对杆作用力的大小为m D.球对杆作用力的大小为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B.14mC.25m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计数点序 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高中物理模块认识

1.课程模块 本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选修其他模快。 在本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想法; (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物体运动规律、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打基础。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学习后,已获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后续课程获得。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选学有关内容。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我们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如

“物理实验专题”[1]、“物理专题研修”[2]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2.课程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即是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D.路程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1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初速度大2 m/s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 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 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 .s B .2s C .3s D .4s 8.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 ) A .第1 s 末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B .第1 s 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 C .前2 s 物体的位移之和为零 D .第3 s 末和第5 s 末物体的位置相同 9.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 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 .2 m/s B .10 m/s C .2.5 m/s D .5 m/s 10.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 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 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 2 1 1t a B . 2 2 2t a C .2 + 2211t a t a D .) +(2 + 212 2 2211t t t a t a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专题复习(有答案)

2015届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专项复习 知识梳理: 一、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 2.交变电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1)产生: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的线圈产生的是 交变电流. (2)规律(瞬时值表达式): ①中性面的特点: ②变化规律:(交变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 电动势: 电压: 电流: ③正弦(余弦)交变电流的图象 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1)交变电流的最大值(m m I E 、)与 无关,但是转动轴应与磁感线 . (2)某些电学元件(电容器、晶体管等)的击穿电压指的是交变电压的最大值. 2.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1)有效值是利用 定义的.(即 ,则直流电的数值就是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2)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通常说的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强度以及交流电表的读数、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的值,都是指交变电流的 值.此外求解交变电流的电热问题时,必须用 值来进行计算. 3.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角速度:

(1)周期T: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2)频率f: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3)角速度ω:1s内转过的角度. (4)三者关系: 我国民用交变电流的周期T= s、频率f= Hz、角速度ω= rad/s. 4.交变电流平均值: (1)交变电流图象中图象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与时间的比值叫做交变电流的平均值. (2)平均值是利用来进行计算的,计算时只能用平均值. 三、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作用 电感是“通流、阻流、通频、阻频”. 电容是“通流、隔流、通频、阻频”. 四、变压器 1.变压器的构造图: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 理想变压器 (1)电压跟匝数的关系: (2)功率关系: (3)电流关系: (4)决定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在压在纸带上,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两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零点,选取5-6个计数点,标上0、1、2、3、4、5; 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最好5-6个。 (2)采集数据的方法: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 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毫米)的下一位。 (3)数据处理 ①表格法 ②图像法:做v-t图象,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应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运用图像法求加速度(求图像的斜率)。 ★常考知识点: 1、求瞬时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读取,是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说明:“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和“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都表明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有效数字”指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数起。 2、求加速度:逐差法(具体公式运用见下文) 3、要求用公式表示时,注意使用题意中提供的字母,而不能自己编撰。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任意相等时间内的△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 公式的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画草图,根据正方向确定各已知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3)运用速度公式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注意单位换算),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量的大小和方向。 (4)如果要求t或v0,应该先由v= v0 + at变形得到t或v0的表达式,再将已知物理量代入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如果汽车以108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仍是6m/s2,则(1)3s后速度为多大?(2)6s后速度为多大? 解:取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题意知a= -6m/s2,v0=108km/h=30m/s, (1)3s后速度v= v0 + at =30m/s+(-6m/s2)×3s=12m/s (2)设汽车刹车至停止时用时为t, 由v= v0 + at 得s s s m s m a v v t6 5 / 6 / 30 2 0< = - - = - = 所以汽车刹车6s秒后速度为零。 ?对于刹车问题,一要注意方向,二要注意刹车时间。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讲课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姓名: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轨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只是说明物体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不一定是变化的,例如,抛物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3.曲线运动的分类 4.曲线运动的轨迹 物体向力的一侧发生弯曲,或者说力一定在弯曲的内侧。 二、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2.独立性:3.等效性 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它们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将描述合运动规律的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分解,或进行正交分解. ★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两分运动的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 (1).根据合加速度是否变化判定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若合加速度不变则为匀变速运动;若合加速度变化(包括大小或方向)则为非匀变速运动. (2).根据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是否共线判定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若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若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则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图乙所示. 2 2 2 2 tan 2 1 v gt x y y x s gt y t v x = = + = = = ? ★如图所示,用v1表示船速,v2表示水速.我们讨论几个关于渡河的问题. 1 1 d v t v = 当垂直河岸时(即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间最短 一、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三、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模块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一上物理(必修一) 专题考点存在主要问题分值比例常见题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认识运动 2、时间位移 3、记录物体的运动 信息 4、物体运动的速度 5、速度变化的快慢 6、用图像描述直线 运动 随着高中知识层次 的加深,概念的抽 象性,对学生物理 感知能力的要求较 高,同时对学生思 维力度的高要求, 使得很多学生无所 适从。 期中:30-40 期末:10-15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探究自由落体运 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 律 3、从自由落体到匀 变 4、匀变速直线运动 与 公式的理解深度 公式的灵活运用 其中:60-70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探究形变与弹力 的 2、研究摩擦力 3、力的等效和替换 4、力的合成与分解 5、共点力的平衡条 件 6、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 弹力方向的判断, 摩擦力计算问题, 方向问题都是难 点,力的合成和分 解技巧的掌握。物 体的受力分析,静、 动态平衡是本章难 点。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第四章力与运动1、伽利略的理想实 验 2、影响加速度的因 素 3、探究物体运动与 受 4、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的 应 6、超重和失重 7力学单位惯性理解深度不 够;牛二律的灵活 运用,解题技巧的 不熟练;三定律间 的关系不明朗等造 成学生不能对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失 重、超重运动特征 的混淆 期末55-70 高考(运动与力学 综合):45-60 选择题 计算题 高一下物理(必修二) 第一章抛体运动1、什么是抛体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曲线运动的合成与 分解,抛体运用的 期中:50-60 期末:15-20 选择题 计算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对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新知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 ●两个重要推论:(位移速度关系) (平均速度位移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 ●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

●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四、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