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新部编本1

《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新部编本1
《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知道它们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乡的民风、民俗活动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也给家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2.能力: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有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搜集嘉兴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活动,搜集的最好是本土化的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嘉兴民风

师:嘉兴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春秋时地跨吴越,历史书上称“吴头越尾”。有吴“辞让”与越“勤俭”。西汉以后,嘉兴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又深受佛教影响,上述“辞让”、“勤俭”的传统不断传承,而吴越尚勇好斗之风已不复存在。北宋末,北宋皇室南迁,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嘉兴,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自宋代起,嘉兴民“风淳秀”。嘉兴传统的优良风气主要是:温厚勤劳、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出示:民“风淳秀”,温厚勤劳、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

知道这16个字的意思吗?(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

一、游戏引入新课

1、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同桌相对而坐,嘴角往上翘,抿嘴笑——露出8颗牙——露出4颗牙——露出2颗牙。(学生按要求做)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8颗牙齿时笑容甜甜的,看到大家长得很齐整的牙齿,让我想起了嘉兴的一个有趣的习俗。嘉兴人对怎样处理孩子掉下来的乳牙很有讲究,你们知道吗?怎么丢的?(生: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为什么这么做呢?(生: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多有趣的说法,这个习俗寄予了长辈们对孩子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2、小结引入

师:像这样的这些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我们祖国各地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其中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嘉兴千奇百怪的民风民俗也是特别有趣,王老师课前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资源搜集了嘉兴的民风民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出示课题)

二、了解嘉兴日常民风民俗

1、这样吧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2、随机请学生交流

1)关于饮食的民风民俗——体会美好愿望

学生交流

如:立夏吃“麦芽搨饼”,采摘新鲜蚕豆,在野外搭锅烧煮蚕豆饭(也有的加入少量咸肉、春笋),就是“烧野米饭”。冬至崇尚进补,吃赤豆糯米饭、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海盐一带以吃羊肉为食补。农村在冬至前后腌鱼肉、青菜、雪里蕻等,准备过年。冬至进补、腌制鱼肉咸菜之俗延续至今。

孩子满月染红蛋送给亲戚、朋友、邻居吃。过生日吃水煮鸡蛋、长寿面、吃碗糖烧蛋。

吃印花糕,嘉兴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造房上梁都要把糯、粳米粉蒸熟,用做糕的模子印制图案各异的糖糕或有馅心的糕。糕模种类、形状不一,有寿桃、元宝、满龙(盘龙)、双鱼、如意、暗八仙、三牲等,还有用“寿”、“福”、“四季平安”、“黄金万两”等字配图的。如给长辈做寿,制做寿糕、寿桃;小孩满月,外婆家上门庆贺送上满龙糕,四周放上“福禄寿喜”糕,名曰“龙风呈样”。各种吉祥图案都甚具艺术意趣。(出示各种花样形状的花糕)

师:(请学生取出课桌肚中的花糕品尝)随机向几位学生提问:什么味道?吃着甜甜的印花糕,同学们,我们嘉兴人希望什么是甜的?期盼什么是甜的?

师:善良的嘉兴人衷心希望亲人朋友、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越过越好,身体也越来越健康,透过这些有趣的民风民俗表达了嘉兴人最美好的祝愿。板书:美好祝愿

2)关于灯的民风民俗——体会智慧结晶

A、海宁硖石灯彩

以针刺花纹著称于世,制作工艺独特,精巧秀丽。海宁硖石灯彩始于唐朝,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硖石灯彩的针刺工艺要求整齐匀称,用力轻重得当,只要有一针不合格,就会全部报废。这盏“品字亭”的灯彩共刺了300多万个孔。亭外有1000多盏流水灯勾勒灯形轮廓,亭子里面还有90多盏小灯。(出示“品字亭”的灯彩)

师:看到这盏灯彩,同学们都发出啧啧赞叹声,你在赞叹什么?(指名几人回答)你想对制灯的工匠说什么?这海宁硖石灯彩是我们嘉兴独有的民俗,而且每一盏灯彩就是一件(艺术品),难怪有“秀慧工巧”的赞誉。

B、平湖西瓜灯

堪称中国一绝,华夏一奇。刻瓜制灯的民风民俗在嘉兴平湖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每逢仲夏和中秋,平湖还举办“西瓜灯艺术节”。(出示西瓜灯,观看各类雕刻的花纹)师:看到这别开生面、精制动人的西瓜灯,你最想做什么?(指名几人回答)

C、其他民俗灯

嘉兴有趣的灯还有结合杂技、舞蹈动作表演颇为壮观的海盐滚灯;可与硖石灯会相媲美的桐乡濮院迎灯;嘉善视为吉利“走马灯”;嘉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时寄托心愿的“荷花灯”。

师: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体现嘉兴民风民俗的灯呀,同学们你们的眼前看到的仅仅是一盏盏漂亮的灯吗?(看到了嘉兴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这有声有色、趣味盎然的民风民俗活动蕴含着嘉兴人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们的智慧结晶。板书:智慧结晶

3)关于庆祝娱乐的民风民俗——体会文化交流

(当学生说到八月十八为潮神诞辰,人们去盐官观海潮)

师:“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当涌潮来临时,只见宽阔的江面上白浪翻滚,波涛汹涌,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忽然激起高六七米高的巨浪,形成一道白色水墙,呼啸着排山倒海夺路西去。同学们看到这壮观的一幕,任何人都心有感触,你们看孙中山留下了“猛进如潮”的题字;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七绝*观潮》(引读这首诗);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留下不朽的篇章;摄影师们捕捉了一个个惊涛骇浪的瞬间;画家们把这天下奇观收入长长的画卷之中;还有人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歌曲。同学们,这还仅仅是观潮吗?这是什么?创作的灵感在一次次民风民俗活动中喷发,民风民俗活动成了艺术创作的摇篮。(板书:文化交流)

三、了解嘉兴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师:千百年代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也有从古流传至今的嘉兴民风民俗。五月底我们将迎来一个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呢?(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今年的5月28日)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你们知道吗?(端阳、端五、重午、重五、五月节)

1、吃粽子——体会传承美德

师:过端午节,你们首先想到了我们嘉兴有什么民俗?(粽子,出示五芳斋粽子图片)我们嘉兴可是粽子之乡,有全国知名的粽子品牌,你们知道吗?以前家家户户到了端午节就自己包粽子吃,有许多手艺好的渐渐就成了一个品牌,粽子大王——(五芳斋粽子)就是其中一家,它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出示五芳斋历史,从这段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嘉兴历来又端五包粽子的习俗)

师: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王老师课前做个小调查,我们班共有43位学生,同学们的奶奶或外婆会包粽子的42人;你们的妈妈会包粽子的21人;自己会包粽子的18人。随着年龄的递减会包粽子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很遗憾呀。今天,王老师带来了粽叶和米、线,每组请出一位同学来露一手,现场包一包粽子。

(学生包粽子,大家评议包的质量)

师:看来包粽子的习俗说难不难,可要真正做好却也是不容易呀,看来要真正做到会包粽子还得向奶奶外婆讨教学习呢。看着他们包粽子,我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曾经写过得一首诗,(出示诗)这首诗是对爱国志士屈原的怀念,相传端午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屈原已经逝去千年了,为什么吃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呢?我们延续的仅仅是一个习俗吗?我们还延续什么?(爱国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美德)板书:传承美德

师:现在嘉兴的粽子习俗还不仅仅这个含义了,外地朋友要回去了,或者我们去外地走亲访友,我们会带上一些粽子礼盒作为礼物,粽子成了什么?(友谊的桥梁)嘉兴粽子还出口到其他国家,粽子又是(中外交流的工具)

2、划龙舟——体会新的内涵

师:嘉兴的民风民俗现在有了崭新内涵的还有许多,比如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知道是什么?——划龙舟。(出示嘉兴赛龙舟的照片)虽没有亲身经历,听着这喧闹的锣鼓声,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也会让我们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今天的赛龙舟活动是在比什么呢?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嘉兴近几年的江南文化节一直保留着赛龙舟的活动,它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演变,重在表现人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拼搏精神了。)所以,有些民风民俗,随着时代的进步表现形式以及意蕴内涵也是越来越丰富了。板书:时代内涵

3、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以外,我们嘉兴人过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图片或实物,说明这些习俗的含义)

四、感受要保护传统民风民俗

1、新闻视角

民风民俗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老师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当时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众说风云。(课件出示,学生读)

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先和你小组里的同学聊一聊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

(预设:我们的传统民风民俗,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蕴涵着深厚的道德情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代代继承发扬,重视她,保护她。

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韩国申“遗”成功,对于渐渐淡忘传统节日,忙着过洋节日的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把有意义的民风民俗保留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回顾刚才的小调查,到现在不会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丢弃了。

如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这些传统节日也成为了国定假日,这也是我国出于对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的保护。2008年6月,嘉兴端午习俗已经正式被浙江省文化厅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2、行为指导

师: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为嘉兴的民风民俗做些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

(宣传:出小报、写作文、摒弃不好的习俗等)

五、本课小结

(出示引读)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着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弘清泉,是中华民族永远化不掉的根。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但还只是“民风民俗”中的沧海一粟。由此可见,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深厚与广博啊!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民风民俗的痕迹。

推荐阅读嘉兴地方教材《可爱的嘉兴》,丰子恺所著的《缘缘堂续笔》。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版)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版) 一、学情分析 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着是识字(一)。先让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识字(一)和识字(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2017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bpmf

3.b p m f 教学目标: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读音节的方法。 3.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4.通过看图,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认识汉字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具准备: 课件、字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6个单韵母: (一)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时口形不变。 (二)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公园吗?今天阳光灿烂,真是好天气,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三、讲授新课 (一)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 3.教师总结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爸爸告诉她:“你听,大喇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4.出示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二)教学bpmf的读音 1.教学b读音 (1)b的读音。板书,并出示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 (2)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 (3)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4)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5.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bpmf》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b p m f》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而“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本课教学设计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挖掘文本中b、p、m、f音形与学生熟悉的爸爸拄着拐杖上山坡,山顶矗立一尊大佛,小朋友玩捉迷藏(摸人)游戏等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学生就会在喜闻乐见中轻松完成读准b、p、m、f这四个声母的音,掌握发音方法,认清形这个教学重点,突破与单韵母组成带调音节拼读教学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汉语拼音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 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愉快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 (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 - (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 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 (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 (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 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学生自由回答。 … 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案《天地人》

1 天地人 教案A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过渡:上有天,下有地。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利用字卡,认读“天地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地人”,学生充分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天:①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③组词识字:天上、天空、每天、天真。 (2)地:①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 ②“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③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3)人:①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③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④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三、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最后一句话。回忆我们刚才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又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四、利用字卡,认读“你我他” 1.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2.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3.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bpmf 名师教案(2018年)

《bpmf》教案 教学要求 1 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习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 学习带调拼读音节,开始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 复习6个单韵母: 2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适口形不变。 3 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引新授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公园吗?今天阳光灿烂,真是好天气,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1 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 2 教师总结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爸爸告诉她:“你听,大呐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3 (1)出示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 爬上山坡看大佛, 大呐叭里正广播, 爱护大佛不要摸。 (2)领读儿歌,并出示bp 三、教学bpmf的读音和写法 1 教学读音 (1)b的读音。 ①板书,并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 ②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 ③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④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 ⑤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 ⑥“开火车”读,比赛读。

⑦教学顺口溜:像个6字bbb或海上冲浪bbb。 (2)p的读音。 发鼻音。 ⑤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 ⑥检查个别学生 ⑦教学顺口溜:两扇小门mmm。 (5)f的读音。 ①板书,并出示图四。 图上画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②教师范读三次 ④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m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又轻又短。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嘴唇上,让气流摩擦出来。 ⑤“开火车”读,比赛读。 ⑥教学顺口溜:一根拐杖fff 2 教学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bpmf像什么? ①b的一竖有点像帆板,半圆有点像那个运动员叔叔;它好有点像数学的6字等) ②p的一竖有点像手推车的车把,右半圆有点像车轮;它还有点像数学9的反写等。 ③m像两头连着的小门,又像三朵小蘑菇。 ④f像一根拐杖又像伞的伞柄。 ⑤你还觉的bpmf像其他什么东西?(四人一组讨论) (2)bpmf的占格位置。 林老师又要带你们去找朋友了,小朋友们看看我们今天的新朋友住在拼音王国的几楼?(出示bpmf的书写。)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出bpmf占格位置。 b和f住在二三楼,p住在一二楼,m住在二楼。 (3)bpmf的笔顺。 ①谁来说说b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b先写一竖,再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②谁来说说,p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p先写一竖,在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③谁来说说,m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m先写一竖,再写两头门。三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④谁来说说,f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f先写伞柄,再写一横。二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4)学生练习描红。 四、巩固练习 1 告诉学生:bpmf是声母。 2 抽读字母卡 3 区别bp的不同之处。 读音:b不送气,p要送气。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3公开课教案.bpmf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3公开课教案.bpmf 3年b下午f [教材分析] 这节课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个英文缩写b下午f同一个图片。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以音节ba为例,用图片讲授拼音和方法;第二,声母b的拼音和声调a的韵母;第三,拼音练习,其中b p m f和a o i u相结合;第三部分是汉字的书写格式和笔顺。第四部分是阅读带有幸福家庭图画的汉字。《[课程标准声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2。学习汉语拼音能读辅音、元音、声调和音节能准确拼写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3.学习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学习目标]: 1。学习b . p . m . f .的四个首字母,读正确的发音,识别形式并正确书写 2。学习如何拼写辅音B和单元音a

3。学习用声调拼写音节,音节由b、p、m、f和单元音组成。4.认识3个新单词,正确阅读单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b p m f的发音方法和音节拼写方法,了解汉字 教学的难点是带元音的拼音[评估方案] 1。声母b p m f通过四人小组评估识别和阅读,评估目标1;(见评估表中的第一个问题) 2。通过对四人小组的评价和考核,实现了评价目标2和3。(见评估表中的第一个问题) 3。通过两个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从笔画职业、笔画顺序和书写姿势三个方面相互检查b p m f .的书写情况,评价目标4;(见评价表第2项)[教学准备]词汇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儿歌[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1。复习单元音,从旧元音中学习新元音1.给我看六个简单的元音(发音和童谣)ο,O,E,I,U和ü2.四张声调卡片中的每一张,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拼音 2,通向新知识:单元音很孤独,他们今天来找朋友。 (1)发音:他们朋友的名字隐藏在这首儿歌里谁来读儿歌? “爸爸带我爬上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扩音器正在广播,爱大佛不要乱动”(圈出斜坡佛,广播,触摸) 1。按名字读单词 2。老师指导发音(如果你轻轻地读这四个单词的发音,那么你将会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bpmf》公开课教案

b p m f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本课设计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交流,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小学,我们应该小心地呵护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并努力使之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营造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以音节bɑ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方法;二是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bpm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配有图画。 学习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 字母卡片、课件、一张薄纸、全家福照片、拼音转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b、p的读音和拼读)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那我们一起读读。(出示字母卡片a o e i u ü,生开火车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指生到黑板上按顺序摆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两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拍手念字母发音儿歌”(张大嘴巴a a a,拢圆小嘴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üüü。) 设计意图:用谈话、动手操作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既复习了读,又在动手摆的过程中巩固了字母的形,同时轻松愉快的拍手念儿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给b、p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二、学习声母bp的音、形。 (一)1、学习b的音、形 出示课件——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生自由发言)

(新版)统编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名师版 】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bpmf m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bpmf(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李婷)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b、p”。 教学重难点: 区分“b、p”的音和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段时间我们来到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习的单韵母有哪些吗? 生:(说出6个单韵母) 师:还有两个声母是? 生:Y、w 师:今天我们还要去认识4个声母朋友,你知道是哪四个吗?板书:声母b、p、m、f 齐读课题 二、学习“b、p、m、f”的音形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板书:“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生1:广播广播"b b b"。 生2:右下半圆"b b b"。 生3:菠萝菠萝"b b b"。 生4:像个6字"b b b"。 生5:菠菜菠菜"b b b"。 (二)学习“p”的音形 1.出示“p”的图 (1)提问:淘气的声母“p”藏到这幅图里去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小男孩的红旗像“p”,衣服上和帽子上有“p” 师:找得真仔细。 师: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2)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不送气,"p"送气。可以用一页纸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3)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4)指名读。 2.学习"p"的形 (1)提问:谁愿意编儿歌记忆"p"的形呢? 生1:右上半圆"p p p"。 生2:端泼水泼水"p p p"。 生3:爬坡爬坡"p p p"。 (三)、区分“b、p”的形 1、观察“b、p”的异同 师:这两个字母都有什么? 生:半圆 师:他们的半圆都在哪一边? 生:右边

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上学了 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一页,在这页美丽的图画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许多小朋友、国旗、天安门广场、花、“我是中国人”五个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 (二)补充资料,谈话引导 1.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国吧。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天安门、中国国旗的图片。 (1)中国地图:我们祖国的地图是什么形状的? (2)天安门:你们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吗?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子呢? (3)中国国旗:我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国旗里有什么形状呢? 预设:生自由说话,加深学生对国旗等的印象。

播放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可鼓励学生跟唱;也可播放升国旗的图片和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各类资料,让学生对祖国有基本的认识;发散思维,练习说话。 2.课文图画里的小朋友们,他们代表了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 (1)你们找一找,哪一位小朋友穿的衣服和我们穿的衣服很像?哪位同学是少数民族,请你举手,好吗?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汉族小朋友的图片;如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引导说说自己的民族。 (2)通过图片介绍蒙古族、藏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3)让学生在以上说话的基础上,读一读“我是中国人”等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 (三)拓展欣赏,课后延伸 1.欣赏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把今天我们了解的关于祖国的内容说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歌曲、聆听歌词的基础上对爱国有进一步感性的认识;课后延伸的回家说话,加深学生所学并助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 我是小学生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唱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教学难点】

bpmf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图文稿

b p m f部编人教版小学 一年级语文教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b p m f 教学目标: 1. 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 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读音节的方法。 3.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4.通过看图,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认识汉字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具准备: 课件、字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6个单韵母: (一)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时口形不变。 (二)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公园吗今天阳光灿烂,真是好天气,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三、讲授新课 (一)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

3.教师总结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爸爸告诉她:“你听,大呐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4.出示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呐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二)教学bpmf的读音 1.教学b读音 (1)b的读音。板书,并出示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2)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 (3)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4)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 (5)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 (6)“开火车”读,比赛读。 (7)教学顺口溜:像个6字bbb或海上冲浪bbb。 2.p的读音。发鼻音。 (1)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 (2)检查个别学生 (3)教学顺口溜:两扇小门mmm。 3.学习声母m (1)教师出示右下角的插图,提问: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摸人游戏规则) (2)教师范读“摸”,学生跟读。 (3)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4)读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又轻又短。发音时,把两片嘴唇闭合,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这是声母m的音。跟老师读mmm。 (5)“开火车”读,比赛读。

2018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天地人 1——2课时 金木水火土 2课时 口耳目 2课时 日月水火 2课时 对韵歌 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我上学了

【精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3bpmf教学设计 新统编教材(部编版).doc

《b p m f》 【设计理念】 “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就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拼音。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1.教读、教写b p m f 2.学习拼读音节。 3.教学带调拼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用拟人化的口气叙述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充满生活情趣。 二、创设情景、学习“b p”音形 (一)导入新课 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 师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出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p”,出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b”,出示卡片“b”。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bpmf教案

3b p m f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声母b p m f,认识“爸”“妈”两个生字。 2.认识音节,初识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汲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能准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6个单韵母: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带声调的单韵母苹果) 师:同学们,苹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大家想和老师一起去摘苹果吗? (指名同学上来“摘苹果”,先自己读一读苹果上的音,然后带大家读。) 2.揭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6个单韵母朋友,其实,在拼音王国里还住着许多声母朋友呢!大家想不想去和它们交朋友?https://www.360docs.net/doc/8713363865.html,

二、教学声母b 和p 1.学习“b”的音。 (1)出示课件,看图说话引出b。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看图,图上画着谁?他的手上拿的是什么?(一个大菠萝) (2)出示拼音卡“b”,读一读。(菠萝圆圆b b b。) (3)教师范读,讲发音方法。(发“b”音时,两片唇要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21·cn·jy·com 2.学习“b”的形。 (1)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说说“b”像什么?(右下半圆b b b。) (2)儿歌记忆:像个6字b b b。 (3)指导书写。 3.学习“p”的音和形。(方法同上) (1)在教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且“p”比“b”的气流强。(教师可借用白纸示例“p”的发音,引导学生体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儿歌记忆:大步向前爬上坡p p p;端起水来把水泼p p p。 4.比较b和p的发音和形。 三、教学声母m 1.出示教学挂图m: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两个门洞看起来像什么呢? 2.出示声母m卡片,问:这个字母怎么读? 3.启发记忆m的形,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 m m。 四、教学声母f 1.出示教学挂图f,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学生体会读,开火车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我上学了 单元说明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部分。3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上学了 1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1.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 我是中国人 1 民族的国家。 2.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我 1. 听读儿歌,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 上 我是小学生 2 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学 2. 认识老师、同学,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参观校了园,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1.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 我爱学语文 2 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合计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