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以来大陆与台湾双方互动大事摘记

自1979年以来大陆与台湾双方互动大事摘记
自1979年以来大陆与台湾双方互动大事摘记

自1979年以来大陆与台湾

双方互动大事摘记

前言:我这个老头对两岸的事务十分关注,关注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台湾同胞不要上少数人的政治误导,走向独立,走向战争。让两岸人民再次交恶,涂炭两岸同胞的宝贵生命。喜见国民党当局在近年来实行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亦是两岸人民的福祉,现将本人已知的一些两岸发生的大事,予以抄录于下,供网友们欣读。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年份

1979

1981

1983

1987

1988

1989

1991

2008

2009

2010

2011

2011互动项目具体内容备注

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实现三通)全国人大常委会叶九条呼吁两岸实现和平统一

邓六条首提和平统一构想

台湾开放老兵与大众回大陆探亲

大陆同胞去台湾探亲

两岸实现通邮通信

大陆海峡会正式成立

胡锦涛会见连战

陈江会互动

在重庆双方签署ECFA协议

台湾承认大陆学历

国台办主任王毅在重庆时的讲话由军委叶剑英元帅在9月30日发表由邓小平在6月25日时期提出此举结束两岸同胞的隔绝历史结束两岸同胞隔绝的历史大陆学生可部份赴台湾学习汪道涵任会长,荣毅仁任荣誉付会长提出16字的方针

陈云林与江丙坤二位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并实现小三通的个人游四个不容

注1:十六字的方针内容是: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注2:双方在08年6月,08年11月,09年4月前后共有三次会面。

注3:ECFA全名为:Economic Coopration Framework Agrement

注4:四个不容内容是台海和平不容得而复失,两岸同胞福祉不容遭到破坏,

九二共识不容否认,两岸关系不容倒退。

周国俊写于2012年1月11日

于紫薇园家中

126

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

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国际敏感问题。为此,必须引导学生从古代、近代、现代史中理清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搞清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古代史中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三国时期,230年孙权派卫温至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此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统治下,通过1683年澎湖一战,施琅打败郑克塽,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2、近代史中台湾问题 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但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迫使台湾与祖国隔离。二战后期,国际社会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签署《波斯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重归中国版图。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败退后退踞台湾,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3、现代史中台湾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一直为实现祖国统一努力奋斗,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使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实行第三次合作,阐明了中共对台湾当局的态度,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80年代初,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表明中国领导人的设想,已成为一种国策,具有法律效力。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开始频繁,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台独”活动日益嚣张,台湾当局不断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明确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对台湾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如果出现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等严重问题,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完成祖国统一,包括使用武力手段。

统战知识竞赛抢答题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C)。 A、反独促统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双方应尽快实现“三通”。三通是指海峡两岸通邮、通商、(C)。 A、通话 B、通婚 C、通航 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B)。 A、庄严声明 B、八项主张 C、重要原则 4、最近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只要坚持(B),拥护祖国统一,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我们都要同他们加强联系,广泛团结,努力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反对台独 5、中国政府在(C)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1998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6、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工作的方针是什么:(B) A、管理、疏导 B、团结、帮助、引导、教育 C、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7、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于(A)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A、1993年3月21日 B、1994年3月21日 C、1995年3月21日 8、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在(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大常委会 9、“三胞”是指(B)。 A、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 B、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 C、大陆同胞、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 10、全国工商联的全称为(C)。 A、中国工商业联合会 B、中华全国工商业总会 C、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11、1991年7月,中共中央对工商联工作作出指示,明确新时期工商联是(B)性质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 A、行业公会 B、统一战线 C、联谊 12、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B)。” A、必要补充 B、重要组成部分 C、主要组成部分 1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方针是(B)。 A、团结、教育、改造 B、团结、帮助、引导、教育 C、爱国、敬业、守法 14、光彩事业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参与主体,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为主要内容的面向“老、少、边、穷”地区的(A)。 A、扶贫事业 B、经济行为 C、道德行为 15、党外知识分子特指(A)的知识分子。 A、未加入中国共产党 B、加入各民主党派 C、未加入任何党派组织 1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4号]文件,下发时间:(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