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教案全面版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教案全面版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教案全面版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数学中一些实例,使学生归纳总结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

(2)通过例题和习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举例,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了解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会正确

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教学难点: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

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1.回顾

我们在上一节中学习过逻辑联结词“非”.对给定的命题p ,如何得到命题p 的否定(或非p ),它们的真假性之间有何联系?

2.思考、分析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你能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吗?

(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

(3)?x ∈R, x 2-2x +1≥0。

(4)有些实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5)某些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 x ∈R, x 2+1<0。

3.推理、判断

你能发现这些命题和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自己表述) 前三个命题都是全称命题,即具有形式“,()x M p x ?∈”。

其中命题(1)的否定是“并非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

存在一个矩形不都是平行四边形;

命题(2)的否定是“并非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也就是说,

存在一个素数不是奇数;

命题(3)的否定是“并非?x ∈R, x 2-2x +1≥0”,也就是说,

?x ∈R, x 2-2x +1<0;

后三个命题都是特称命题,即具有形式“,()x M p x ?∈”。

其中命题(4)的否定是“不存在一个实数,它的绝对值是正数”,也就是说,

所有实数的绝对值都不是正数;

命题(5)的否定是“没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也就是说,

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菱形;

命题(6)的否定是“不存在x∈R, x2+1<0”,也就是说,

?x∈R, x2+1≥0;

4.发现、归纳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前三个全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特称命题。后三个特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全称命题。

一般地,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有下面的结论:

全称命题P:

x M p x

?∈

,()

它的否定¬P

?∈

,()

x M p x

特称命题P:

?∈

x M p x

,()

它的否定¬P:

?x∈M,¬P(x)

全称命题和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5.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写出它们的否定:

(1) p: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

(2) p: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3) p:对?x∈Z,x2个位数字不等于3;

(4) p:? x∈R, x2+2x+2≤0;

(5) p: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 p:有一个素数含三个正因数。

6.教学反思与作业

(1)教学反思:如何写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原先的命题与它的否定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2)作业:P29习题1.4A组第3题:B组(1)(2)(3)(4)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来源:学.科.网]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 ⑤西方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⑥中国国力较弱; ⑦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⑧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活动,国民政府对日本推行妥协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1.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

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等主要事件。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知道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难点: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延吉市第四中学的历史老师袁军令,,之前听说能来这里跟咱们同学一起学习,我很高兴!但是在刚才坐公共汽车来这里的途中我很不高兴,甚至可以说是气愤。你们猜猜我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行发言、猜测。) 教师:在车到达外国语学校门口站点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钱包被人偷了,当时我大声的叫司机把车开到派出所去,可是我旁边的几个男女纷纷说,他们刚才看见那几个小偷偷完我的钱包已经在十二中门口的站点下车了,去派出所也没有用了,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今天我在这里把我刚经历的事讲给同学听,就是想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偷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偷我的钱包并且大摇大摆下车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 1.他们知道没有人敢阻拦他们──有一部分人不阻拦不声张的原因在于惧怕 2.人总是在想反正又没有偷我的钱而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态度其实也纵容了小偷,使得他们肆无忌惮。 (副板书)惧怕冷漠妥协 教师:同学们总结归纳的非常好,确是由于我们的惧怕,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甚至是妥协造成了小偷的张狂与肆无忌惮!我们对小偷的妥协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养奸!今天袁老师用我的痛向各位同学展示了这个道理,而历史也用血淋淋的事实──给我们讲述着同样的令人心痛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一战的分赃结果不满,率先发难挑起战争,世界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霾下,可是几个大国因为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一味的妥协使得世界上几十个国家,20亿人口卷入战争与杀戮当中,其中有9000多万民众受伤或死亡,血染全球,泪洒世界,这就是二十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板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师生共同学习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4第一子目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备课时间:11月22日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学难点: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育人: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二、教学过程: (一)善习: 1、复习面对经济危机的两条道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巩固了法西斯专政。 2、德、意、日形成了一个侵略集团叫什么?有什么严重的影响? (二)善导: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三)善学: 1、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国家、内容分别是什么? 2、慕尼黑阴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什么是绥靖政策?它的实质是什么?绥靖政策的顶峰是什么? 4、绥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5、归纳出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四)善研: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最全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的解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史实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争根源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在保持人类发展和进步同时远离战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索避免战争的可行方案,培养全局观和现代意识。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矛盾引起了哪些冲突?最终结果如何? 答: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形成,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由于各国在经济上的激烈竞争,对殖民地的疯狂争夺,逐渐形成了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加剧了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1879年,德、奥两国缔结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加入德奥同盟。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形成,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两国接近。1892年,两国签订针对同盟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最后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接连在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爆发冲突,主要有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1914—1918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终于导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什么说巴尔干地区是20世纪初欧洲的一座“火药库”? 答:第一,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来是各个国家争夺的重点。 第二,20世纪初,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重要目标,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还有巴尔干人民同土耳其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还有因民族关系复杂,宗教交错而造就的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的史实、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4、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课前准备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新旧卢沟桥照片,并讲解: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 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二、进入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壮烈牺牲。 5、性质: 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合作探究: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①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②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③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 (二)国共二次合作 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国共两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_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 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 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 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 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 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 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分析讨论法。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 原则。 3、情境创设法。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 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进行情感教育。

整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精品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战役,不列颠之战。 难点:法国败亡的原因及“闪电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虽然对德宣战, 但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出现了所谓的“奇怪战争”“静坐战争”,(如右图)仅一 个月,波兰沦陷。英、法与波兰签订有互助或同盟条约,承诺向波兰提供安全保证。但 德国进攻波兰后,英、法两国为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 由此导入新课。 一、德国入侵波兰 1、时间: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大举进攻。 2、影响: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过程及结果:波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波军部署不当,被分散在漫长的国境线上,缺

第4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岳麓版1

第18课 全国抗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掌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了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即兴表演卢沟桥上中、日两军的对话和动作,人物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让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概况:日军借口士兵失踪,突然炮轰__卢沟桥__和宛平城,发动__全面侵华__战争。 结果:卢沟桥失守,平津相继沦陷。 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__全面侵华战争__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__全国抗战__的起点。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初步形成:__西安事变__和平解决。 正式形成: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__国共合作__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__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__。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正式形成。 军队改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__八路军、新四军__,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时间:__1937__年12月,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屠杀人数:__30多__万人。 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产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教学步骤 (一) 导: “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景色之一,但壮美的卢沟桥,却在80年前见证 了人类最野蛮、最残暴的侵略,见证了人类最大的丑陋,那是怎样一段历史,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 全国抗战的爆发: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概况: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卢沟桥失守,平津相继沦陷。 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正式形成:八一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屠杀人数:30多万人。 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人教版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人教版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教案) 主备人张春蓉授课人教学时间 课标要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教学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教学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1、20世纪初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围绕着这些利益要求,形成了三对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3、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ord教案(15)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环 节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 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 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 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 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 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认真观看视频 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一、自主学习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 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 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 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 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 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 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 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 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生: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生答:《凡尔赛和约》 生答:国际联盟。

抗日战争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陈晓燕胡爱玲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能够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了解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让学生永远铭记这血的教训。 2.运用史实,学会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等事实,驳斥其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和鉴别能力。 3.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知道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体验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七七”事变的标志和全面抗战的开始。 2.难点:记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1.呈现材料:“为什么日本老兵 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 2.师: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 中去寻找史据 1.生读材料:“日本老 人在美丽的卢沟桥下 跪” 2.预计生能顺利说出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 的证据。但对于具体事 件可能不是很了解 通过时事问题直接引出历 史事件,以简单话题激起学 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 引领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 去 自主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描述,概 述“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 影响 2.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回忆上 一节课《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分析“七七”事变成为抗战全面 爆发的原因 3.引导学生观察图3-9,分析卢 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4.展示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日本全面加紧侵华的疯狂进攻 进程。引导学生围绕图3-10与阅 读卡,让学生充分感受,面对日 军的侵略,中国军人的行为体现 了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 坚持到底的民族精神 师过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 了哪些滔天罪行? 1.学生阅读课本第73 页内容,结合史料说出 “七七”事变的具体过 程 2.学生分析“七七” 事变成为全面抗日战 争的标志的原因 3.学生阅读课本了解 日本全面加紧侵华的 疯狂进攻 4.学生领略中国军民 的英勇抗争 1.在史料解读中串联历史 知识,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 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 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总 结历史事件 4.让学生明白:牢记历史 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 要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 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历史观

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求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导入: 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部中国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沾满中国人鲜血和耻辱的历史,侵略者和掠夺者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古老国家脆弱的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成了最凶狠的敌人,自明治维新制定大陆政策以来,在近代史上日本三番四次地侵略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洋务运动初见成效的时候,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国际地位从此一落千丈。当后来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在经济上有所作为时,日本又给其当头一棒,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就是抗日战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发生在70多年前的那一场全民族抗战。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板书】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师:所谓抗日战争,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遭受了日军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艰苦卓绝抗争了14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事件。我们所说的所谓八年抗战用来指代抗日战争是不太贴切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以七七事变为界限,前六年后八年,前面是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后八年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新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板书】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 (2)1931年经济危机 (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师:首先我们来看日本侵华的背景,首先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是定的大陆政策,灭亡中国就是日本的基本国策,192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 同学们看资料卡片上,这里的支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说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洲和蒙古,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中国,要是把中国都征服了,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课程标准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了解敦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的 时间、标志 波兰败亡的 原因,闪电战 的特点 结合本课史 实,综合归纳 本阶段第二 次世界大战 在战局、战术 方面的特点 讲述过程 问题探究 史料研习 一些国家墨 守陈规,军事 思想、装备陈 旧落后,缺乏 创新精神,遭 到亡国厄运。 法国的沦陷北欧战役;德 军的西线进 攻;敦刻尔克 大撤退;法国 的败亡法国败亡的 原因 史料研习 问题探究 不列颠之战不列颠之战 的时间,过程不列颠之战 的特点 史料研习 问题探究 英国人民在 丘吉尔的领 导下,英勇不 屈,单独抗击 法西斯,使希 特勒的侵略 计划首次受 挫。 北非战场的激战埃塞俄比亚 复国;北非战 场的拉锯战 北非战场出 现拉锯战的 原因 讲述过程 问题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战役;不列颠之战 教学方法 本课学习的主要问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法国的沦陷及原因;战争初期的几次重要战役的概况等。学习本课注意知识前后联系,回忆第一单元相关知识,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同时结合本课史实,综合归纳本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局、战术方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二战前,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什么?在初期阶段,战争的情况是如何的? 【讲授新课】

经过局部战争时期的积累,法西斯国家积极准备世界大战,为了防止英法与苏联结成同盟,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展开了怎么样的外交活动?结果如何? 一、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问题探究】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1、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2、历史原因:《凡尔赛和约》中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 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3、经验教训:侵占波兰,一旦同西方发生冲突,就可以消除东西两线作战的威胁。若果向东进攻苏联,也必须以波兰为前哨阵地; 4、经济因素:波兰可以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 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已被其三面包围的波兰。 【问题探究】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1、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2、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3、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4、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二、法国沦陷 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向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出现了所谓“奇怪战争”“静坐战争”。“奇怪战争”的恶果是波兰沦陷后,丹麦、挪威荷、比、卢等国相继沦陷,法国投降(1940年6月14日清晨,德军第4军的步兵师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1940年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福熙车厢里,法国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使一败涂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法国沦陷后,法国爱国者纷纷起来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战。坚决主张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夏尔·戴高乐将军于6月17日流亡英国。 【问题探究】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 1、军事理论落后,根本没有跳出一战中阵地战、防御战的圈子,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 2、无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技术和战术思想的进步,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战术熟视无睹。 3、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沮丧,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