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杭州地区主要是()地形。

A . 山地

B . 高原

C . 丘陵

D . 平原

2. (2分)自然界中()、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A . 阳光

B . 流水

C . 森林

3. (2分)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沙砾—粉沙—黏土—沙

B . 沙砾—沙—粉沙—黏土

C . 黏土—粉沙—沙—沙砾

4. (2分)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人们不会采取()的方法。

A . 植树造林

B . 退耕还林

C . 开山挖矿

5. (2分)如下图,地震经常发生在()处。

A . 甲

B . 乙

C . 丙

6. (2分)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而形成的断裂谷。

A . 两个板块碰撞

B . 两大板块受拉张

C . 火山和地震

7. (2分)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 . 水土流失

B . 酸雨

C . 台风

8. (2分)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颗粒是()。

A . 沙砾

B . 岩石

C . 黏土和细沙

9. (2分)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

A . 不变

B . 加快

C . 减慢

10. (2分)小宇同学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A . 高原

B . 山地

C . 盆地

11. (2分)通过观察地形图,可以知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 . 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C . 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二、判断题 (共16题;共32分)

12. (2分)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13. (2分)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会看到有分层的现象产生。

14. (2分)喜马拉雅山是两大板块受挤压而形成的大山脉。

15. (2分)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则表现得极其缓慢。

16. (2分)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17. (2分)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是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18. (2分)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19. (2分)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温度却越低。

20. (2分)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1. (2分)地震会产生湖泊。

22. (2分)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23. (2分)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碎裂岩石。

24. (2分)土壤是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5. (2分)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26. (2分)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27. (2分)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三、填空题 (共8题;共20分)

28. (2分)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能让地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________和________。下图所示的现象可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9. (2分)________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________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人海口往往是________。

30. (2分)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

31. (3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盆地等。

32. (4分)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________个生物。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

33. (4分)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研究。

研究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的实验设计。

研究题目:________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实验假设:________,土地受侵蚀程度大;________,土地受侵蚀程度小。

实验材料:________

实验方法:________

不同条件:________

相同条件:________

实验过程:(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34. (2分)沉积的顺序按轻重的不同有先有后,________的先沉积,________的后沉积。

35. (1分)河水对两岸主要产生了________作用,结果会造成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36. (4分)某小学的张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是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品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水量都相同);

④称量雨水冲刷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测得冲刷裸土后水的质量为m1 ,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推测:m1________m2。(填“>”“<”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张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因为步骤________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

(3)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你认为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防治沙尘暴最先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五、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37. (5分)请你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山石风化的过程。

38. (5分)看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想要建造房屋,你会选择上图中的哪一处为什么?

(2)在B处建造房屋有什么隐患?

39. (5分)发菜是传统筵席中的菜肴,因为读音和“发财”相近引来许多的追捧。吃发菜不一定发财,但做发菜生意的人却真发了财。他们拖家带口、成群结队,怀着一夜“发财”的迫切心情,对发菜进行着掠夺性的采集。发菜是防沙固土的植被,由于挖菜大军泛滥,大片植被遭到灾难性的破坏,导致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失去了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它所产生的危害已远远超出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2007年,宁夏统计部门的一组数字显示:1958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收购发菜213吨。这个采集数量,相当于破坏了当地和周边751万公顷草地。由于滥采滥挖,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受荒漠化影响的城镇就有67个,村庄2555个,铁路648公里,公路8106公里,水渠2339公里。

记者抄回两组背景数据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发菜创造的财富折合人民币3.7亿人民币,破坏生态带来的直接损失却高达27亿人民币。滥挖发菜已成为生态和环境的一大天敌。一方面,发菜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眼前利益;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牺牲者又是他们自己。据宁夏林业厅介绍:仅2007年上半年,盐池、中宁两县,受沙尘暴袭击就有1200只羊死亡或失踪,10万只羊饮水困难,300万亩草原难以返青。

请结合上面的资料谈谈: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更好地防止人为因素引起地表变化?

六、连线题 (共1题;共5分)

40. (5分)将下列地形特点与地形名称连起来。

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丘陵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山地

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平原

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山丘组成高原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判断题 (共16题;共32分)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三、填空题 (共8题;共20分)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1、

35-1、

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36-1、

36-2、

36-3、

五、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37-1、

38-1、

38-2、

39-1、

六、连线题 (共1题;共5分) 40-1、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电饭煲在煮饭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2、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3米/秒 B、1.3厘米/秒 C、13米/秒 D、1.3千米/秒 3、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5、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6、能引起我们听觉的声音频率在( ) A、20赫以下 B、20—20000赫之间 C、85--1100赫之间 D、20000赫以下 7、以下属于光源的是( ) A、白雪 B、月亮 C、平面镜 D、萤火虫 8、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9、“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1、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2、“神舟五号”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3、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14、下列感受器存在于皮肤上的是( ) A、味觉 B、冷觉 C、听觉 D、视觉 15、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跑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跑程长,长者为胜。对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质量分析

镇五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度) 二、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涵盖本册教材的《我们的身体》《走进森林》、《池塘群落》《农田》四个单元内容,试卷涉及知识面广,通过填空、选择、判断、观察与实验等题型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和再现。本试卷和往年的的试卷有所改进,试卷中把《道德与法治》《科学》进行了有机地融合,这种出题模式不但体现了学生对平时所学习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否和观察、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情况。还突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还考察了学生灵活处理客观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本次测试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与实验类题目占比例很大,占卷面分数的40﹪。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测试卷面和成绩统计数据情况综合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科学知识和道理都掌握很好,科学探究能力、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校际差别较大,一部分学生实验、观察、实践等能力有欠缺。下面对学生的答题逐一分析: 第一题,选择填空,共28分。1—10题是《道德与法治》,11—28是《科学》本题大多数学生的得分在15-18分之间,最高18分,最低10分。第21和22小题失分较多,因为21小题和22小题改变了平时的说法,有的学生不能理解,所以失分,例如:第21题中的“调节转速”“齿轮组”,第22题中的“左轮大右轮小”,在平时学习中,这些科学术语,在课本中都没提过,所以孩子们在做题审题时,感觉生疏,甚至不理解,所以有些学生无从下笔,有的甚至乱填答案。从而获悉课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多么重要。另外第17小题失分的孩子也不少,在蝙蝠发射超声波的启示下发明了(),复习时忘了复习,有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呆板,没有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导致很多填(C),而失分。本题得分率约为96﹪,少数学生错误原因是因为对该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当然也有的孩子因为平时学习不认真,知识记忆模糊,还有知识点之间混淆不清,概念混淆不清,不能联系实际,导致失分。 第二题,判断题,6个小题共6分。本大题主要对机械,森林,农田,生产者和消费者等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检测,看的虽然简单几题,但是几乎涵盖了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全对,只有个别学生由于不能灵活思考、审题原因导致失分,本大题得分率约为98﹪左右。 第三题,填空,6分。考察了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认知,区分了土壤的不同特性,常见而浅显,所以得分在99﹪。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五)实验专题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卷(五)实验专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常见实验 (共7题;共11分) 1. (1分)某科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黑色、粉红、白色、黄色的纸各一张,折成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袋。 ②在纸袋中各插入一支温度,同时放置到阳光照射处的同一地点。 ③十分钟后读出每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记录表内。 (1)实验小组认为影响物体吸热多少的因素是()。 A . 纸袋的形状与大小,阳光照射时间长短和光的强弱 B . 纸袋的形状与大小,阳光的强弱 C . 纸袋的颜色、形状和大小,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和光的强弱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 . 纸袋的颜色 B . 纸袋的形状 C . 光照的时间 (3)假设“白色物体吸热的能力强”,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A . 十分钟后黑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B . 十分钟后白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C . 十分钟后黄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4)如果实验结果十分钟后黑色纸袋中的温度计温度最高,则实验的结论是()。 A . 黑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强 B . 白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强 C . 物体的吸热能力与颜色无关 2. (1分)如图,这是小林同学在《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做的实验。请对照我们做过的实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在做这个实验前,小林同学应该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怎样处理? (2)小林同学测得的摩擦力是属于()摩擦力。 A . 滑动 B . 滚动 (3)小林同学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球鞋时,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不太稳定,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你认为()相当于是球鞋受到的摩擦力。 A . 球鞋运动起来前测得的力 B . 刚好使球鞋运动起来的力 C . 球鞋运动停止后测得的力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 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 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 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 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B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D)。 A、没有变化 B、下降 C、有变化 D、上升 2、水的状态变化与(C )有关。 A、温度 B、气候 C、热量 D、环境 3、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 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B )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D、斜视 4、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A )的水能凝固成(C )的冰,(C )的冰 能融化成(A )的水;(A )的水会蒸发成(E )的水蒸气,(E )的 水蒸气又会凝结成(A )的水。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静态 E、气态 F、变态 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D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 B、摄尔休斯 C、阿尔伯特 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水在自然界有(ACE )三种存在状态。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变态 E、气态 F、静态 2、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ABCD)

A、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B、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C、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D、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3、测量水温的方法:(BCDEF) 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 B、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D、视线与温度计持平 E、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F、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 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4、物体的冷热也总是在变化着:一杯热水会慢慢地变(冷),而电水壶里的水又在慢慢 地变 (热)。水冷到一定的程度会结成(冰),而电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又会变成(气) 冒出来。 5、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 )可以读为25摄氏度。 6、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8℃),(-8℃ )可以读为零下8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8、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的温度升至(0℃ )时开始融化;并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测试卷 苏教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小学五年级科学 素质教育期末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科学知识积累及运用:(每空2分、共36分)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进 行的()。 3、一个简单的电路是有()、()()、()四 部分组成。 4、血液相当于(),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 小肠吸收的()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 ( )和()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5、()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 的()、事物之间的(),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五年级科学第五单元4—1 6、人体能使电流通过,所以人体是(),但塑料是()。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

A、一周 B、一个月 C、一年 2、()可以使物体形成倒立的像。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3.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4、下列物品中()反射效果最好。 A、白色的瓷砖 B、砖块 C、树皮 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出现的现象是()。 A、石灰水开始升温 B、石灰水变得浑浊 C、石灰水变得更清澈 6、影子的长短是由()决定的。 A、物体的高矮 B、观测者的位置 C、太阳的高度 7、()对保护心脏不利。 五年级科学第五单元4—2 A、保持良好的情绪剧烈运动 B、剧烈运动 C、合理饮食 8、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根导线 B、一个灯泡 C、一节电池 9、下列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学习达标测试卷 (总分:100分 建议时间:4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 高原 )、( 丘陵 )、( 平原 )和( 盆地 )。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 内部运动 )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 火山 )和( 地震 )。 3、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地壳 )、( 地幔 )、( 地核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地壳 )内。火山活动与( 地幔 )和( 地壳 )有关。 4、土壤是( 沙 )、( 小石子 )、( 黏土 )、( 腐殖质 )、( 水 )和( 空气 )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 食物 )和( 生存空间 ),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 材料来源 )。 5、( 流水 )、( 风 )、( 冰川 )、( 波浪 )、和( 重力 ) 等都会侵蚀土地,( 侵蚀 )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 地形地貌 ),同时对人类的( 生产生活 )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 侵蚀 )。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 ) 3、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 ) 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 ) 5、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 B )多高山,( A )多平原。 A 、东部 B 、西部 2、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 B )会形成断裂谷。 A 、碰撞 B 、相互拉张 3、( C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 、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4、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 A ) A 、重的颗粒先沉积 B 、轻的颗粒先沉积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评价等级优良 达标待达标在相应等级上划“√” 一、填一填:(2×20=40分)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 )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也不同。 * 2、运动的快慢需要用( )来判断,就是常说的 ( )。 3、物体运动的方式有:( )、( )、( )、( )。 4、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以上的运动方式。 5、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的()有关,斜坡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 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的大小有关,拉力越(),走得越(),拉力越(),走得越()。 二、连线:(2×5=10分)将左右相关的内容用直线相连拍皮球青蛙跳直线运动风车转动转动荡秋千摆动滑滑梯往复运动三、判断题:(2×10=20分)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 3、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4、在斜坡上滑行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5、运动形式只有一种。() 6、参照物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7、速度的大小与所用时间没有任何关系。 8、小车的运动只与路面有关。() 9、摆的快慢与摆的质量有关。() 10、公路上的汽车在运动。()四、简答:(4×5=20分) 1、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2、说出三种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有例子? 3、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月亮是在运动? 4、说一说人们是按照什么给物体的运动方式分类的? 五、动手做:(2×5=10分) 1、思考并填空: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旁小树,小树是。当我们站在地上看路旁小树,小树是。我明白了:。

2019-2020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一、填空:(20分)is article in cludes so me parts, incl uding text, pictu res, a nd des ign. C opyrig ht is per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is ar ticle in cludes some parts, inclu ding t ext, p icture s, and desig n. Cop yright is pe 3.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________。is artic le inc ludes some p arts, includ ing te xt, pi ctures, and design. Copy rig ht is pe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___________最长,______最短。is artic le inc ludes some p art s, inclu ding t ext, p icture s, and desig n. Cop yright is pe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is artic le inc ludes some p arts, includ ing te xt, pi ctures, and design. Copy right is per 6.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 地貌。is artic le inc ludes some p arts, includ ing te xt, pi ctures, and design. Copy right is per 7.地震和火山是地球___________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 __________的运动有关。is artic le inc ludes some p arts, includ ing te xt, pi ctures, and design. Copy right is per 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__________。is artic le inc ludes some p arts, includ ing te xt, pi ctures, and design. Copy right is per 二、判断:(10分) 1保护森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侵蚀。()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4.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5.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三、选择题:(10分)is article i nclude s some parts, incl uding text, pictur es, an d desi gn. Co pyrigh t is p er 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期末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 1.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2.池塘里鱼、水草、水、泥沙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 ),( ),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3.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 5.奥运圣火火种就是用( )取得的。 6.在黑色纸、白色纸、黑色腊光纸、铝箔纸中,吸热本领最大的是( ),反射阳光本领最大的是( ) 。 7.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形是( )。我们家乡的地形主要是( )。8.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 )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9.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下挂的钩码越多,弹簧伸长的长度越( )。 10.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是属于( ) ;而圆珠笔写字时,笔与本子属于( ) 。(填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 11.设计师在设计赛车时,轮胎很粗糙,可以( )。 二、选择题: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不科学的 B.是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 螳螂→蝉→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 3.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 4.放置的蜡烛、小球和光屏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会出现的是……………() A. 火焰的像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方向相同 B、形状相同 C、长短相同 6.为了更多的吸收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 A.在阳光下水平放置 B.在阳光下直立放置 C.和太阳光垂直放置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一些物质(食物、石油、煤等)中贮藏着能量,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出来。(√) 2、能量储存在燃料中而食物中没有能量。(×) 3、只有电才能向其他能量转化。(×) 4、磁铁有南极和北极,而电磁铁没有南极和北极。(×)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离不开能量的转化(√) 7、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 8、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 9、电能只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10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二、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①) ①、回形针②、玻璃杯③、铝锅 2、改变(③)不会改变电磁铁的xx。

①、电池的正负极②、线圈绕线方向③、线圈的圈数 3、"条形磁铁的哪部分磁性最强。(①) ①、两端②、中间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②)没有关。 ①、线圈圈数②、线圈的缠绕方向③、线圈中电流的强度 5、"可以改变小电机的转子转动方向的是(①) ①、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②、磁铁的数量③电池的数量 6、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叫(②) ①、化学能②、机械能③、光能 7、电池是把(③)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①、声能②、热能③、化学能 8、煤所具有能量最初来源于(③) ①、植物②、动物③、xx 9、电灯也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它能把电能转化为(①) ①、光能②、机械能③、磁 10、"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②) ①、电磁铁有xx②、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三、我的探究(32分) 1、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1)我的假设: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有: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下列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A. 又深又黑的洞穴 B. 温暖有水的地方 C. 干燥、裸露的地表 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 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先上升后下降 3.“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 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白色、红色、蓝色、黄色和黑色这5种色纸对阳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根据测试结果,把这五种纸按温度上升速度从快到慢进行排列。你认为()排列是对的。 A. 白色、黄色、蓝色、红色、黑色 B. 蓝色、红色、白色、黄色、黑色 C. 黑色、红色、蓝色、黄色、白色 5.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 )形成的。 A.板块分离 B.大陆板块碰撞、 C.火山爆发 6.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A. 纯净水 B. 溶液 C. 蒸馏水 7.喷气式飞机是靠( )运动的。 A. 反冲力 B. 重力 C. 弹力 8.向高空射箭,弓箭最后会落在地上,这是因为弓箭受到了( )的作用。 A. 重力 B. 弹力 C. 拉力 9.小车载重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 A. 大 B. 小 C. 与载重量无关 10.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 没有水 B. 有水 C. 与有水没水无关 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1.为了增加牛奶产量,牧场应在草原上无限制地增加奶牛。 12.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这样才不容易滑倒。 13.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14.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地震。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共4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 学校班级姓名 小小的提醒:书写端正,字迹清楚,注意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填空题:(18分) 1.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光碰到镜面会发生,反射光也是沿传播的。 2.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科学技术上统一用作力的单位。 3.利用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奥运会的圣火就是利用镜来取得的。 4.地球内部分为、、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5.日晷是我国古代的工具。它是利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的。 6.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与物体的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7.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二、判断题:(20分) 1.用多面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同一点上,这一点的温度不会变化。() 2.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到地球重力作用的缘故。 ( ) 3.我国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南方。() 4.表面粗糙的物体比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强。() 5.在阳光下,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间里,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 6.同一物体的运动形式由滚动改为滑动后,受到的摩擦力会增大。() 7.我们绝不能用放大镜、望远镜去观察太阳。() 8.生物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生物的灭绝其他生物均会受到影响。() 9.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时,盒子内外涂成银色吸热的效果最好。() 10.潜望镜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设计而成的。() 三、选择题:(30分)

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A、阴暗潮湿 B、阴暗明亮 C、干燥明亮 2.台灯的灯罩里面是白色的,这是为了。 A、美观 B、有利于光的反射 C、有利于光的直射 3.嘉兴地区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4.自行车上采用的减小摩擦力的措施有。 A、用橡皮刹车片 B、轮胎上做花纹 C 采用滚珠轴承 5.白色、黑色、蓝色三个大小、形状的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升得最快 的是。 A、白色纸筒 B、黑色纸筒 C、蓝色纸筒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拉长时,会产生弹力。 B、小车在斜面上往下滑动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医生给病人检查耳朵的额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一种应用。 7. 下面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A、流水和风力 B、海浪和冰川 C、 A和B都是 8.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向前运动的。 A、弹力 B、拉力 C、反冲力 9. 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10. 日光灯发的光属于。 A、冷光源 B、热光源 C、强光源 11.下面的属于生产者。 A、蚯蚓 B、小草 C、蜻蜓 12.火箭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运动的。 A、反冲力 B、弹力 C、摩擦力 13. 人们在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A、避免货物损坏 B、省力 C、增大摩擦 14、滚珠轴承是一种将的装置。 A、滑动转变为滚动 B、滚动转变为滑动 C、无法判断 15、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四、图形题:(10分) 1、如右图,将1、2两盆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21分) 1.指南针是用来的仪器,它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2. 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池数目相同,线圈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圈数少的电磁铁磁力。 3.电磁铁也有两极,一级为极,一级为极。电磁铁的两极随的方向和连接电极的不同而变化。 4.蓄电池充电时是把能转化成了。 5.普通电池的能也可以转化成电能。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有和。 7.转向器的作用是电流,并电流方向。 8.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有关,电池少则磁力,电池多则磁力。 二、选择题(10分) 1.磁力大小和()有关系。 A变流B电压C电阻 2.摩托车要运动起来,需要使用汽油中的()。 A热能B机械能C化学能 3.下列属于机械能的是()。 A生能B光能C动能 4.电磁铁和磁铁相比,其优点是()。 A有磁力B有两级C两极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5.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无关的是()。 A使用的电池数量B线圈圈数C通电时间 三、判断题(5分) 1.切断电源后,电磁铁的磁性马上消失。() 2.各种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的装置。() 3.石油天然气,煤是新能源。()

4.食物里面不能储存能量。() 5.电磁铁是一种将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四、连线题(4分) 把下列物品与其使用的能量形式连起来。 A电池1太阳能 B核电站2化学能 C风力发电机3原子能 D太阳能热水器4机械能 五、简答题(4+3+3=10分) 1、下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2、列举生活中可以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期末测试卷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__小学__年级__班 姓名:____学号:_ 一选择题(每小空2分,满分4 0分) 1. 在生态瓶中, ___为动物提供了氧气。 2. 绿豆芽的根会朝着 ___ 的方向生长。 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___、___等物质的混合物。 4.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__。我知道像电灯这样 的物体还有_ __、 ___ 等。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__时候最短。我国古代发明的 _ __ (可写拼音)就是利用日影观测计时的仪器。 6.嘉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地形以___为主。 7.2008是中国的奥运年。在古希腊圣火采集仪式上,利用___ 聚光的原理取得圣火。 8.由于受水、大气、___或___的作用而使岩石破碎的现象 叫风化。 9.根据你的研究,要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必须对物体___ ;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___。 10.根据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 ____ 、____ 等因素 有关。 11. 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__千米。 12.在我们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中,主要研究了____ 、____、雨量的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的影响。 2、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0分(每题2分)

1.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 ) 2.在大自然中,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 ) 3.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速度非常快。 ( ) 4.中秋夜的晚上,月亮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 5.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 ) 6.在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非常大,所以放得越多越好。 ( ) 7.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 ) 8.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右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左边。 ( ) 9.在冬天,我们为了多吸收阳光的热量,所以我们穿浅色的衣服。( ) 10.在运动会上,我们为了增加摩擦,防止跑道滑摔交,所以穿钉鞋。( ) 三、选择题 (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20分(每题2分)1.蚯蚓生活在地下,所以推测,它适应生活在( )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高温干燥 2.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首先钻破种皮的是( ) A.根 B.茎 C.叶 3.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5米。过一会,测得长度为5.2米。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4.在物体的颜色和吸热实验中,下列中( )升温最快。 A.黑色纸袋 B.粉色纸袋 C.铝箔纸袋 5.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 )解决的 A.用飞机飞的速度和时间 B.光的反射 C.长距离的望远镜 6.光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曲线 B.折线 C.直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 1.在生态瓶中, ( ) 为动物提供了氧气。 2. 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4.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我知道像电灯这样的物体还有()、()等。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候最短。我国古代发明的()(可写拼音)就是利用日影观测计时的仪器。 6.嘉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地形以()为主。 7.2008是中国的奥运年。在古希腊圣火采集仪式上,利用()聚光的原理取得圣火。 8.由于受水、大气、()或()的作用而使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 9.根据你的研究,要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10.根据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 11. 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千米。 12.在我们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中,主要研究了()、()、雨量的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的影响。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0分(每题2分) 1.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2.在大自然中,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3.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速度非常快。() 4.中秋夜的晚上,月亮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5.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6.在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非常大,所以放得越多越好。() 7.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8.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右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左边。() 9.在冬天,我们为了多吸收阳光的热量,所以我们穿浅色的衣服。() 10.在运动会上,我们为了增加摩擦,防止跑道滑摔交,所以穿钉鞋。() 三、选择题 (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20分(每题2分)1.蚯蚓生活在地下,所以推测,它适应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高温干燥 2.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首先钻破种皮的是() A.根B.茎C.叶 3.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5米。过一会,测得长度为5.2米。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4.在物体的颜色和吸热实验中,下列中()升温最快。 A.黑色纸袋 B.粉色纸袋 C.铝箔纸袋

人教版新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新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 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36分) 1、太阳钟是根据(日影长度和方向)来计量时间的。 2、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是利用水流来计量时间的,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12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4、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6、钟表是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的。 7、日晷是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量时间的。 8、单摆具有等时性性。 9、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二、判断。(24分) 1、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5、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一分钟。 (√) 6、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 7、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8、我一分钟能跑1000米。……………………………………………(×) 9、在我做实验做得专心时,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10、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11、在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的水滴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 12、我们在做滴漏实验时,选择的容器太粗,也会造成计时不准确。(×) 13、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科学五年级上教科版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五年级科学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 一、填空题: 1.绿豆发芽需要的条件是、和。 2.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草、兔、鹰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联系中,生产者是,消 费者是。 3.像、、等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他们发光时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4.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与物体的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5.地球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汶川地震发生在内。 6.由于受水、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7.土壤是、、、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8.弹簧测力计是测量的工具。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表示。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______和两种摩擦方式,同样重量的物体,________时,受到的摩擦力小。铅笔袋放在桌面上拉动,桌面越光滑,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就越。 10.利用垫片的力可以使小车前进,橡皮筋的力可以使小车前进。用气球驱动小车时,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嘴喷气的方向。 二、判断题: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 ) 3.种子发芽与生长都需要阳光。() 4.物体离光源距离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5.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是为了减少辐射。() 6.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7.奥运会圣火火种是用凸透镜取得的。()8.岩石的风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9.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10.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11.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12.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汽车也开得动。()13.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才不会摔倒。() 14、火箭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来运动的。() 三、选择题: 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里。 A、干燥、高温 B、明亮、低温 C、黑暗、潮湿 2.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A、长出嫩芽 B、种皮破裂 C、种子膨大 3.把红、白、黑色的三个相同的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慢的是。 A、白色的 B、红色的 C、黑色的 4.人站在阳光下,影子最长的是。 A、早晨 B、中午 C、下午 5.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6.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7.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8.下列物体的运动属于反冲运动的是。 A、放鞭炮 B、火车前进 C、皮球在地点弹起来 9.自行车的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 B、扶手 C、轮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 3、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上,随着时间变化,影子的()和()都会发生变化。 4、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的观点。 5、()可以证明地球在自传。 6、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7、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昼夜交替变化时因为地球在()。 8、热总会从温度较()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的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9、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10、古人用的水钟有()和()两种类型。 二、判断题 1、同一块橡皮不管切成大小如何,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改变() 2、摆绳越长,摆动越快;摆绳越短,摆动越慢。() 3、铜砝码不管放在哪种液体中,它都是沉的。() 4、物体只要在水中,它都排开了一定的水量。() 5、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6、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都是移动的。()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新课标第一网 9、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慢。() 10、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西向东 C、由东向西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A、它的重量 B、它的体积 C、液体的浓度 3、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做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的 B、消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4、相邻两段铁轨之间的缝隙() A、冬天大 B、夏天大 C、冬天夏天一样大 5、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叫()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6、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还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固体的热胀冷缩 C、气体的热胀冷缩 7、下列金属中,会热缩冷胀的是()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试卷B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B)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22分) 1、地球上面积比面积大。在地形图上,不同的表示不同的。 2、地球内部从内到外依次是、、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火山活动与的运动有关。 3、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后形成的断裂谷。 4、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5、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等。 6、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和的现象发生。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和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单项选择题:(24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 2、下列几种地形中临安市范围内比较多的是()。 A、高山 B、盆地 C、平原B、丘陵 3、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4、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5、许多科学家认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而形成的。 A、两个大陆板块碰撞 B、岩层被拉伸 C、火山和地震 6、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和荒野中 C、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7、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绿色通常表示()。 A、海洋中 B、高原 C、平原 8、土壤中的微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沙砾—粉沙—黏土—沙 B、黏土—粉沙—沙—沙砾 C、沙砾—沙—粉沙—黏土 D、沙砾—粉沙—沙—黏土 9、在做土壤沉积实验时,我发现()。 A、重的颗粒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10、“治水先治山”,必须先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主要目的是()。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C、减弱噪音,防治噪音污染 D、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11、在研究坡度对土壤被雨水侵蚀程度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A、土地的坡度 B、有无植被覆盖 C、降雨的高度 D、降雨量的大小 12、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 ),土地会被( );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 ),会发生()。 A、快 B、慢 C、侵蚀 D、沉积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写A,错误的写C)(24分) 1、自然界中,只有流水才会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2、岩石的风化、雨水的侵蚀、河流的沉积都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3、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5、我国的地形是西低东高。﹍﹍﹍﹍﹍﹍﹍﹍﹍﹍﹍﹍﹍﹍﹍﹍﹍﹍﹍﹍() 6、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因为河流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7、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8、土壤是农民的命根子,但与城里人的生产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9、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 10、雨水在地表流动时会携带走土壤中的微粒,这样的径流比较清澈。() 11、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