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药学专业)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药学专业)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药学专业)

诊断学

常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咯血、呕血、腹痛、水肿、昏迷。

发热

正常体温:36~37℃

1.发热:低热37.3~38℃中热38.1~39℃

高热39.1~41℃超高热>41℃

2.热型:(1)稽留热:39~40℃,24h波动<1℃,持续数日、数周。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39℃,24h波动>2℃(但高于正常体温)。败血症,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高热和无热反复交替。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渐渐升39℃,渐渐降至正常热,如此反复。布鲁杆菌病。

3.发热病因:(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

(2)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内脏梗死、组织坏死。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热多。

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低热。

呼吸困难

1.类型、特点、病因:

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吸气时间长,三凹征。上气道阻塞

(2)呼气性:呼气时间长,哮鸣音。下呼吸道阻塞,肺泡弹性减弱

(3)混合性:呼吸音异常,病理性呼吸音。换气功能障碍。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影响最大):

(1)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加重休息减弱。心功能不全早期。

(2)端坐呼吸:仰卧时发生或加剧坐位时减轻。心衰。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发作,被迫坐起,咳嗽,喀粉红色泡沫痰,喘

息、奔马律、肺部湿罗音。急性左心衰。

中毒性呼吸困难:

深大呼吸。酸中毒。

呼吸加快。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

呼吸缓慢、变浅、节律异常。镇静类药物中毒。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神经)呼吸浅慢,节律改变。中枢直接受压力感受器刺激

(精神)呼吸浅快,伴随手足抽搐。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

血源性呼吸困难

呼吸加速,心率加快。重度贫血,红细胞携氧量减少。

咯血

1.常见病因:

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结核。

肺部疾病:肺结核。

心血管疾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衰。(引起肺动脉高压)

全身性疾病: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传染病:肺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

腹痛

1.类型:急性腹痛、慢性腹痛

2.发生机制:内脏性腹痛:

疼痛部位不准确,接近中线。疼痛感模糊,多为不适、痉挛。伴随恶心。

躯体性腹痛:

疼痛部位准确,腹部一侧。程度剧烈持续。随体位咳嗽变化加重。

牵涉痛:

疼痛部位准确,肌紧张,感觉过敏。(阑尾炎)

3临床表现:

(1)部位

(2)性质、程度:突发、刀割样、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3)诱发因素:油腻进食,胆囊炎、胆结石。酗酒、暴饮暴食,急性胰腺炎。

(4)发作时间、体位:餐后,胆胰疾病;周期饥饿痛,胃、十二指肠。

水肿

体格检查

1.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2.生命征:(1)体温:口测法:36.3~37.2℃,较准确且方便。

腋测法:36~37℃,不交叉感染最常用。

肛测法:36.5~37.6℃,值稳定,神志不清者和婴幼儿者。

3.呼吸:16~18次/min

4.脉搏:60~100/min(婴幼儿可达130/min)

5.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黄染:主要见于黄疸,常见于弹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

脑血管病

1.按病理分类: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

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2.心脏病

3.糖尿病

4.TIA和脑卒中史

5.吸烟酗酒、动脉粥样硬化

6.高脂血症

3.“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4.

*脑出血患者早期死因:出血—血肿—脑组织受压移位—脑疝形成。

5.缺血性脑血管(卒中)常用检查:头颅CT、MRI;血管造影(DSA、MRA);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等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完全恢复,不留后

遗症,常反复发作。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循环系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

①不可控制因素:年龄、性别、遗传;

②可控制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肥胖;

③其他危险因素:嗜酒、职业、缺乏体育锻炼、社会心理因素、高半胱氨酸血症。

2.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①部位:典型的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内侧。

②性质:典型的胸痛为压迫或紧缩性,也可有发闷、焦灼感、心焦感。

③诱因:胸痛常在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作,终止活动往往可自行缓解。

④持续时间:常小于30分钟,一般3~5分钟内消失。

⑤硝酸甘油的缓解作用:舌下含服大多数2~5分钟缓解。

3.临床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4.心绞痛发作时的治疗:①立即停止活动;②舌下含化硝酸甘油 0.3~0.6mg(首选);③亚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硝酸甘油喷雾剂,救心丸等

5.心肌梗死

显著症状:剧烈胸痛;全身发热;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心电图特征:①病理性Q波②ST波弓背向上抬高③对称性T波倒置

标志物:①肌红蛋白②肌钙蛋白I或T阳性③CK的同功酶CK-MB

治疗措施:心肌再灌注

6.WHO/ISH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什么?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能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

1.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肥胖;膳食影响;吸烟等)。

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我国以脑血管意外最为常见。

3.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什么?主要治疗药物?

1.降压的目标:①一般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

②糖尿病患者及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

③65岁及以上老年人收缩压应降150mmHg以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2.药物:

①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呋塞米、阿米洛利等;

②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等;

③钙通道阻滞剂(CCB):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尼群地平等;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纳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等;

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伊贝沙坦、坎地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等。

妇产科

1.妊娠分期(总共40周280天):早期:妊娠开始~第13周末

中期:第14周~第27周末

晚期:第28周以后

2.早孕反应:头晕、恶心、乏力、嗜睡、晨起呕吐、厌油食、纳差。(妊娠12周左右消失)

3.早期妊娠表现:(1)停经

(2)早孕反应:半数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

(3)尿频

(4)乳房:乳房体积增大,自觉有胀痛感,乳晕周围出现蒙氏结节。

(5)生殖器:停经6~8周妇科检查,阴道壁子宫颈充血紫蓝色。黑加征。

4.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临床多用早孕试纸,阳性。

(2)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超声多普勒法

(3)宫颈粘液检查:宫颈粘液涂片干燥后光镜下,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4)基础体温测定: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日不下降。

(5)黄体酮实验:肌注黄体酮20mg,连用3~5日,停药后7日内阴道未出血。 *:唯一能确诊早孕的:B超下见孕囊和胎心搏动。

5.决定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分骨产道、软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

6.总产程和产程分期:

总产程:分娩全过程,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到胎儿胎盘娩出。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全开。11~12h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1~2h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5~15min(不应超出30min)

7.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法(5项体征):每分钟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

8.胎心率:120~160/次。

9.盆腔炎高危因素:(1)年龄:15~25岁高发。

(2)性生活:性活跃期妇女,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

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携带性传染病者高发。

(3)下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

(4)盆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5)性卫生不良习惯:经期性交、使用不洁月经垫。

(6)邻近器官感染蔓延:阑尾炎、腹膜炎。

(7)盆腔炎再次急性发作。

10.盆腔炎致病病原体:外源性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

内源性病原体: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

11.盆腔炎治疗: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1)门诊治疗:患者情况好,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

(2)住院治疗:病情严重,支持疗法加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手术治疗

抗生素无法控制的脓肿。

(3)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物。

12.功能性子宫出血:排卵型功血、无排卵性功血

13.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因:(1)全身性因素:不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

(2)HPOU轴功能失调

(3)子宫和子宫内膜因素

(4)医源性因素,如甾体类避孕药。

14.

肿瘤

1.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外界因素:化学、物理(电离辐射、紫外线)、生物因素(病毒)。

内在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营养与癌症

2.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直接转移、淋巴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血道转移

3.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肿块、疼痛(刺痛、灼热痛、放射痛)、溃疡、出血、梗阻、转移

症状。

2.全身症状:良性和早起恶性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仅有非特异性症状,如贫

血、低热、消瘦乏力。

4.恶性肿瘤最主要诊断依据:恶性肿瘤多无包膜,表面血管丰富或表面温度较相应部位高,

生长迅速,扩展快,局部紧张而质感硬,浸润生长者边界不清且肿块固定。

5.良性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良性:大多有包膜。生长方式为膨胀性,生长慢,无转移。

恶性:大多无包膜。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快,易转移。6.肿瘤的诊断检查方法:全身检查;局部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

病理学检查

7.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预防性手术(癌前病变);根治性手术(ⅠⅡⅢ早);诊断性手

术;扩大根治术(乳癌);姑息性切除术;其他手术

(2)抗癌药物疗法(化疗)

(3)放射疗法

(4)内分泌治疗

(5)免疫治疗

(6)中医中药治疗

肺癌

1.病因:吸烟(最重要);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其他

2.临床表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及发热。症状及体征与其部位、大小、类型、发展阶段、

有无并发症或转移有密切关系。

3.诊断:肺癌的诊断应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

诊断等综合考虑。

4.早期肺癌的检查与治疗方法:(1)检查:常规X射线检查、CT检查、病理学诊断。

(2)治疗:早期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结肠癌

2.诊断:早期症状多轻或不明显。

(1)粪便变稀,带血和黏液。

(2)近期内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部不适、腹胀或腹痛。

(3)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4)腹部可扪及肿块。

(5)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乏力。

乳腺癌

1.好发年龄:40~49岁

2.好发部位:外上象限(约1/3)

3.转移方式:(1)局部转移:皮肤、胸大肌、胸筋膜。

(2)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早期可出现,预后较差。

4.常见表现:(1

)癌肿侵犯Cooper 韧带,使皮肤向深面牵拉,表现为“酒窝征”。

(2)癌肿侵犯皮下淋巴管,引起局部组织水肿,严重时表现为“橘皮样变”。

外科感染

2.影响外科感染因素:病人年龄、性别、感染途径、自身抵抗力、致病原毒力、临床治疗

3.外科感染特点:(1)多数为集中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2)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3)大部分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4)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会导致化脓、坏死等。

4.脓性指头炎治疗:当指尖发生疼痛,检查发现肿胀并不明显时,可用热盐水浸泡多次,每

次约20分钟:亦可用药外敷。酌情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经上述处理后,

炎症常可消退。

如一旦出现跳痕,指头的张力显著增高时,即应切开减压、引流、不能等待波动出现后才手术。切开后脓液显然很少,或没有脓液,但可减低

指头腔的压力,减少痛苦和并发症。

5.丹毒临床表现:(1)起病急,突然出现寒颤、头痛、疲乏、关节酸痛。发热,39~40℃。

(2)患外出现玫瑰色红疹,边界清楚,表面稍肿胀,局部温度升高,伴有

压痛。指压红色稍褪,指抬恢复原色。红疹迅速向周围蔓延,同时中

央区红色开始变浅、脱屑,转为棕黄色,局部灼痛、压痛。

(3)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6.破伤风潜伏期:6~12天

7.破伤风临床表现:(1)初期,乏力、头晕、头痛、焦躁不安等前驱症状。

(2)继而出现肌强直性痉挛,从面部开始,病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出现苦笑面容。

(3)背部肌肉痉挛,头向后仰,出现“角弓反射”现象。

8.处理破伤风伤口:(1)有伤口者均需在控制痉挛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清楚坏死组织和

异物后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

溶液和经常湿敷。

(2)如原发创口在发病时已愈合则一般不需进行清创。

9.浅表软组织外科感染的局部症状有哪些?

五个典型症状:①红;②肿;③热;④痛;⑤功能障碍

10.熟悉浅表组织外科感染(包括疖、痈、丹毒等)的致病菌。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②溶血性链球菌;③大肠杆菌;④变形杆菌等

急性阑尾炎

1.主要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明显增生)

(2)细菌入侵(多肠道内的致病菌)

2.临床特点:(1)腹痛:开始为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候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2)右下腹压痛: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

(3)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损伤

1.基本病理变化:(1)局部:组织破坏、创伤性炎症、细胞增生和组织修复过程。

(2)全身:是机体对各种刺激因素的防御、代偿或应激效应,以维持自身

稳定所需要。

2.影响创伤修复主要因素:(1)感染

(2)异物存留或失活组织过多

(3)血流循环障碍

(4)局部制动不够

(5)全身性因素:营养不良,使用皮质激素,免疫功能低下。

3.创伤抢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稳定后治疗,先简单后复杂,先重伤后轻伤,

先脏器后肌皮,先固定后搬运

4.急救六大技术: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5.清创术目的:使污染伤口转变成或接近于清洁伤口,当即缝合或延期缝合,争取达到一期、

愈合。

6.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出现休克征象者;

腹部剧痛伴消化道症状;

有腹膜刺激征;

有便血、呕血、尿血

7.诊断性腹腔穿刺的意义:有助于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

骨折

1.概念: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称骨折。

2.分类:微骨折、严重粉碎骨折、压缩骨折。

3.专有体征:①畸形

②异常活动

③骨擦音或骨擦感

4.早期并发症:①休克

②脂肪栓塞

③重要内脏损伤

④中要周围组织损伤

⑤骨筋膜室综合症

5.急救方法: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6.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①骨折部的血液供应:是重要影响因素,两骨折端血液供应均

良好,愈合快。两段之一血液供应减弱,骨折愈合慢。两段

血液供应均减弱,上骨折部常较下骨折部先愈合。骨折端完

全丧失血液供应,发生缺血性坏死。

②感染:开放性骨折可发展为化脓性骨髓炎。

③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损伤严重会影响骨痂形成。

④软组织嵌入:软组织嵌入骨折段间,骨折不愈合。

儿科

1.小儿年龄分期:①胎儿期:卵子受精至胎儿出生。完全依靠母体

②新生儿期: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易生病

③婴儿期:28天至1周岁生长最迅速

④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智能发育较前

⑤学龄前期:3周岁到入小学前智能发育完善

⑥学龄期:小学起到青春期除生殖,发育近成人

⑦青春期:女孩11、12~17、18;男孩13、14~18、20岁体格发育二次峰2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头围、牙齿、胸围、上臂围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光照射不足;生长过速,需要增加;VitD摄入不足;

疾病因素和药物影响

2.佝偻病早期体征:神经兴奋性增高。

3.佝偻病骨骼改变(X线改变):

早期:X线可正常,或早期钙化带模糊。

活动期: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

恢复期:出现不规则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

后遗症期: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4.主要预防措施:①孕妇、乳母、婴儿应接受阳光照射

②VitD补充

早产儿生后1周补充800IU/日

足月儿2周后应给予400IU/日

2岁后增加户外活动,而不需补充。

③钙剂:一般可不加服

5.后遗症主要表现: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

1.类型:1型糖尿病(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其他特殊类型

2.典型症状:“三多一高”: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诊断标准: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的分类

①正常≤6.0mmol/L(108mg/dl)

②空腹血糖受损(IFG) 6.1~6.9mmol/L(110~<125 mg/dl)

③糖尿病≥7.0mmol/L(126mg/dl)(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2.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的分类

①正常≤7.7mmol/L(139mg/dl)

②糖耐量減低7.8~11.1mmol/L(140~<199 mg/dl)

③糖尿病≥11.1mmol/L(200mg/dl)

3.糖尿病的诊断新标准:

(1)症状+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FPG≥7.0mmol/L(126mg/dl)

(3)OGTT 2HPG≥11.1mmol/L

注:若没有症状,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正常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是多少?

理想值为空腹血糖浓度3.9-5.6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7.8mmol/L

5.糖尿病的并发症?

①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最常见的两个),感染

②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变(最常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眼部病变

6.血糖水平监测指标

①空腹血糖;②餐后血糖;③糖化血红蛋白

消化性溃疡

1.溃疡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原因及治疗。

好发部位:胃和十二指肠。

发生原因:一般认为胃、十二指肠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胃酸及胃蛋白酶在溃疡形成中其关键作用。

治疗: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2.消化性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最主要症状是什么?

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中上腹反复发作性节律性疼痛,少数患者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主要症状:上腹疼痛

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

①上消化道出血;②穿孔;③幽门梗阻;④癌变

肝硬化

1.病因:①病毒性肝炎②酒精中毒③胆汁淤积④循环障碍⑤工业毒物或药物⑥代谢障碍

⑦营养障碍⑧免疫紊乱

2.临床表现:(1)代偿期: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上腹隐痛;肝轻度肿大,可有轻

压痛。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2)失代偿期:①肝功能减退:食欲减退甚至厌食;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

恶心、呕吐。黄疸。出血、贫血。内分泌紊乱。

②门静脉高压:脾大、侧枝循环、腹水

③肝触诊:质硬,无触痛。

3.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症、原发性肝癌、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

1.典型临床表现: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2.诱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如过敏,感染,空气污染等

3.因素:①变态反应;②气道炎症;③气道高反应性;④神经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常见病因:①吸烟;②职业性粉尘和化学性污染;③空气污染;④感染;

⑤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⑥其他因素。

2.早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

临床特点: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呼气时间延长,肺气肿等。最具价值的诊断方法:肺功能检查

诊断的病程规定:

①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②有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FEV1/FVC<70%,而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诊断为COPD。

肺炎

1.致病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白念珠菌、曲霉菌

2.分类:病因: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

患病环境:社区获得性、医院获得性

解剖: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

3.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肺实变征(叩诊浊音,支气管呼吸音)

肺结核

1.类型: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

2.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3.常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

4.社区性获得肺炎: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5.铁锈色痰: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血液系统

1.我国平原地区成年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①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②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③妊娠期血红蛋白<100g/L)

2.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及常见原因。

分类:①正常细胞性贫血②大细胞性贫血③单纯小细胞性贫血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原因:①急性失血、机型溶血、造血功能低下(再障);②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③尿毒症、慢性炎症;④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3.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有哪些?

①头痛、呕吐、高热;②腰背四肢酸痛,腹痛;③酱油色小便;

①面色苍白与黄疸;⑤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

4.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类有哪些?

①重型再障;②非重型再障

5.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点。

①贫血: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

②出血:较轻,皮肤或轻微出血,少有内脏出血。

③感染:较轻,如上呼吸道感染。

6.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①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骨关节痛以及肝脾肿

大及其他脏器浸润的表现。

②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主要体征是脾肿大,甚至为巨脾。晚期有贫血、出血表现。症

状:倦怠乏力、消瘦,低热,盗汗,腹部胀满。

7.急性白血病的治疗:①支持治疗②化疗

泌尿系统

尿路感染

1.诊断尿路感染主要依据有哪些?

尿细菌学检查

2.尿路感染的常见的致病菌有哪些?

最常见是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其它依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等

急性肾盂肾炎

典型症状:①发热,寒战,头痛,腰痛;②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③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肾病综合征

临床特点:①大量尿蛋白;②低蛋白血症;③水肿;④高脂血症

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急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链球菌感染(常为β-溶血性链球菌A族中的“致肾炎病株”感染所致),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

2.表现:前驱感染,血尿,蛋白尿,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要点:目的: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防治严重并发症。

1)积极控制高血压

2)优质低蛋白饮食

3)应用抗血小板解聚药

4)避免感染、劳累及使用肾毒性药物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内科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 二、简答题: 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三、论述题: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 实验诊断 1.临床血液学检查 一、血常规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 2.临床意义:A、相对增多 B、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大小异常3.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临床意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血小板增多、减少 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1.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 2.血糖增高及降低 3.血清钾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临床免疫学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尿蛋白、粪颜色 物理诊断 1.甲状腺肿大的分级 2.脾脏肿大分度 3.肝脏触诊 4.视触叩听的定义,包括哪些内容 5.罗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临床意义 6.叩诊分类及临床意义 7.心脏检查 8.心尖搏动 9.心律 10.心音 11.额外音 12.杂音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抗帕金森药和抗阿茨海默症药

抗帕金森药(PD) 概述 又称震颤麻痹,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由英国人James Parkinson在1817年首次描述。 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严重患者伴有记忆障碍和痴呆症状,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晚期往往全身僵硬,不能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病因学说 PD患者:黑质病变,使中枢纹状体内DA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下降,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上升,因而导致PD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抗帕金森药分类 目前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病,但若正确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将抗PD药分为拟DA药和抗胆碱药两类,两类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两类药物的治疗作用目标都在于恢复DA能和ACh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 一、中枢拟多巴胺类药物 (一)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体内过程: 1. DA,不易进入中枢 2.分布 3.排泄:一部分通过突触前的摄取机制返回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另一部分被单胺氧化酶(MAO)或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代谢,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和应用 1.治疗帕金森病: (1)显效慢,2-3周起效,1-6个月获最大疗效 (2)改善肌强直和运动困难效果好,对肌肉震颤疗效差。 (3)轻症及年青患者较好 (4)氯丙嗪等所致帕金森综合症无效 2.治疗肝昏迷 在脑内可转化为NA,使肝昏迷患者脑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但不能根治。 不良反应: 一、早期反应 1.胃肠道反应:多见,如厌食、恶心和呕吐。是左旋多巴在中枢和外周脱羧呈DA分别刺激胃肠道和兴奋延髓催吐化学区D2受体的原因。 2.心血管反应:治疗初期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其原因可能是外周形成的DA一方面作用于交感N末梢,反馈性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另一方面作用于血管壁的DA受体,舒张血管。冠心病禁用 二、长期反应 1.运动过多症:口-舌-颊三联征 2.症状波动及“开关现象”——“开”时活动正常,“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 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 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

【推荐下载】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不良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演变过程和血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能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化过程以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化学物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细胞相互分子之间的初始作用。[动因]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 effect):在药物作用下,引起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结果] 按基本类型分:兴奋:原有功能的增强;抑制:原有功能的减弱 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器官发生比较明显的药理效应, 而对其它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药理效应。选择性强——范围窄,针对性强;选择性差——范围广,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治疗作用:药物产生的符合临床用药目的的作用。 按效果分:对因治疗:治疗病因,治本;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治标。 补充疗法/替代疗法: 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副作用(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after reaction)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回跃反应)。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K D的概念:表示D与R的亲和力,即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药物的剂量(浓度)。 K D 与D和R的亲和力成反比;若将K D取负对数(-log K D)= PD2,则:pD2与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力成正比——pD2越大,亲和力越大。 剂量—效应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关系。 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浓度(minimal effective dose/concentration):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即阈剂量或阈浓度。 治疗量(常用量,therapeutic dose)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得多的量; 极量(最大治疗量 maximal dose)疗效最大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 量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形成足直型曲线。 质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质变。用阳性率或阴性率表示效应。形成S型曲线。 半数有效量(ED50):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效应强度的药量;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量。(尽可能小则好)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的药量。(尽可能大则好)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以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一般TI值大于3称药物安全。 最大效应(E max)/效能(efficacy):药理效应达到的不再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极限效应。 效价强度(potency):引起等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大。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发生效应的能力。 激动药(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吗啡,Adr,ACh 完全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特点:结合的Ra>> R i,足量使完全转为Ra ,产生Emax;α=1; 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α<1)。特点:只引起较弱的激动效应,增加浓度也达不到Emax; 拮抗药(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与受体结合不激动受体,反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效应。 竞争性拮抗药:可逆性地与激动药竞争相同的受体;增加激动药的浓度可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通过增加激动药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最大效应( Emax ),随着此类拮抗药剂量的增加,激动药量效曲线逐渐下移,斜率、最大效应降低。 第一章药动学 转运速率(R)主要决定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溶性或水溶性);膜两侧药物浓度,膜面积,膜厚度;药物的解离性(度)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被动扩散、单纯扩散和脂溶性扩散。药物转运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速度决定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梯度、药物脂溶性和药物解离度。

2020年整合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1. 金钱草:A A. 治黄疸 B. 治石淋 C. 治乳痈 D. 治肺痈 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 A. 黄连 B. 黄芩 C. 黄柏 D. 龙胆草 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 A. 相畏 B. 相使 C. 相反 D. 相须 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 A. 夏枯草 B. 羚羊角 C. 牛黄 D. 地龙 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 A. 水肿 B. 风寒表证 C. 虚热证 D. 胎动不安 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 A. 1700种 B. 1980种 C. 365种 D. 300种 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 A. 甘草与西洋参 B. 白术与黄芪 C. 黄芪与甘草 D. 甘草与白术 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 A. 祛风止痛 B. 利水消肿 C. 引火(血)下行 D. 解毒消痈 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

A. 款冬花 B. 紫菀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 A. 山楂 B. 神曲 C. 麦芽 D. 鸡内金 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 A. 后下 B. 布包煎 C. 单煎2h以上 D. 先煎 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A. 石膏配知母 B. 石膏配栀子 C. 知母配黄柏 D. 知母配龙胆草 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 A. 祛痰止呕. B. 祛痰排脓 C. 祛痰温胃 D. 祛痰行气 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 A. 白芍 B. 当归 C. 阿胶 D. 熟地 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 A. 桑白皮 B. 葶苈子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6. 薤白的功效是:C 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 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 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 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 A. 发散行气 B. 软坚泻下 C. 燥湿通泄 D. 利水渗湿 18. 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 A. 虚寒性痛经 B. 血热性出血 C. 收敛止血 D. 跌打损伤 19.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 A. 目赤肿痛 B. 目暗昏花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20.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18682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触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B ) 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 下述哪项为额外心音( D ) A.第三心音 B.第四心音 C.心包叩击音 D.心包摩擦音 采用0~5级的肌力六级分级法,如果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属于( B ) A.肌力0级 B.肌力1级 C.肌力2级 D.肌力3级 心脏听诊时可以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有:( C ) A.心脏杂音 B.第二心音 C.期前收缩 D.开瓣音 听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A ) 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 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的叩诊音为:( D ) A.实音 B.清音 C.鼓音 D.浊音 页脚内容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一般位于( B ) A.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 B.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 C.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0.5~1.0cm D.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1.0cm 正常成人肝脏在右肋下缘触诊一般不超过( B ) A.0.5cm B.1.0cm C.1.5cm D.2cm 确定心脏收缩期开始的心音是:(A) A. 第一心音 B. 第二心音 C. 第三心音 D. 第四心音 E. 第五心音 腹部听诊时,可听到哪一种正常的声音?(C) A. 动脉杂音 B. 摩擦音 C. 肠鸣音 D. 振水音 E. 静脉杂音 患者伴有大量腹水时,为了解定有无肝脏肿大,最好采用哪种触诊手法?(D) A. 单手触诊法 B. 双手触诊法 C. 钩指触诊法 D. 冲击触诊法 E. 胸膝位触诊法 页脚内容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与考点

病毒性肝炎 1、我国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中,最常见的是:HBV(乙) 2、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传播 3、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指标。(抗-HBs (+)) 2、最易转为慢性肝炎的类型是(HBV) 3、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重要评估指标。() 4、目前预防各型肝炎的重要方法。(打疫苗) 5、治疗急性肝炎的关键措施。(足够休息、营养) 6、转氨酶异常即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填空题: 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经过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2、所谓的乙肝“大三阳”是指HBsAg阳性、HBeAg 阳性、抗-HBc阳性。 3、所谓的乙肝“小三阳”是指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简答题: HBV的结构 (1)Dane’s颗粒(包膜――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是HBV复制主体)――环状双股DNA ,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e 抗原(HBeAg)(可溶性蛋白))、(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 病毒性肝炎的五类分型 HA V(甲)、HBV(乙)、HCV(丙)、HDV(丁)、HEV(戊)。 1、请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急起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尿色渐加深,少数有类似感冒样症状。2)、黄疸期:退热,上述症状缓解;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黄染(2周内达高峰);肝功能明显异常;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肋下1—3cm);压痛、叩击痛,部分脾肿大。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或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渐复正常。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何? 1)、粪-口传播:HA V 、HEV;2)、体液传播:HBV、HCV、HDV、HGV :⑴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后肝炎(PTH),⑵污染的医疗器械,(3)密切生活接触;3)、母婴传播: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感染HBV,孕期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传播,分娩后传播;4)、性接触传播:HBV、HCV ;5、医院内传播: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传播,五型均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哪些? 1)主要因素: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2)、次要因素:高体重、冠心病家族史、职业、饮食因素、A型性格、高半胱氨酸血症、感染等。 2、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3、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阵发性压榨样或紧束样胸骨后疼痛,可向心前区及左上肢放射,持续约数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酯制剂后可完全缓解。 4、是否所有心绞痛都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呢?否 5、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 6、发作时治疗:1.立即停止活动;2.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首选) ;3.亚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硝酸甘油喷雾剂,救心丸等 急性心肌梗死AMI 1、临床表现(症状):1)疼痛: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2)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3)胃肠道症状:1/3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痛,腹胀,呃逆;4)心律失常:前壁心梗合并A VB提示病情严重;5)低血压和休克;6)心力衰竭 2、心肌梗死最显著的症状是什么?剧烈胸痛 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有:1)病理性Q波;2)抬高的ST段弓背向上型;3)T波倒置。 4、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敏感指标);CK的同工酶CK-MB源于心脏,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 5、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是什么?再灌注心肌 子宫颈癌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 2、病因:①性行为:过早性生活、性伴侣多、不洁性生活等;②婚姻:早婚早育、密产多产;③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16和/或18 型); ④高危男子—阴茎癌、前列腺癌、前妻曾患宫颈癌;⑤经济状况、种族、地理环境等。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 性考核作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1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请举例说明。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 3.简述五行的特性。 4.简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5.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 6.中医学中的精的内涵包括哪些 7.如何理解气的基本运动变化形式 8.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 9.简述津液的功能。 10.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2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致病特点。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5.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 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 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 2.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4.简述问饮食口味异常的内容和临床意义。5.简述望苔色的内容。 6.什么是青紫舌有何临床意义。 7.简述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 8.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 9.简述八纲辩证的临床意义。 10.简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2.简述四气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义。 3.简述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 4.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5.如何理解程氏“八法” 6.举例说明方剂运用变化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 题0 一、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卡上把相应的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70分)。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出现: A、奇脉B、水冲脉 C、交替脉D、不整脉 E、任脉 2、心原性水肿的特点是: A、早期局限于身体低垂部位B、活动后水肿消失 C、先见于眼睑及颜面D、突发非凹陷性水肿 / E、以腹水最突出 3、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反复发生房颤常见的并发症是: A、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B、动脉栓塞 C、肺部感染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左心功能不全最重要的症状是: A、左心室扩大B、心前区疼痛 C、呼吸困难D、畏寒发热 E、咳嗽,咳血丝痰 5、心绞痛的典型疼痛部位是: … A、剑突下B、胸骨下段 C、胸骨后上、中段D、胸骨后中下段 E、上腹部 6、有关心包炎,下列哪项不对 A、急性者可伴渗液B、脉搏在吸气时增强 C、以结核性心包炎多见D、可出现心前区疼痛 E、Kussmaul征可阳性 7、右心衰最早出现的体征是: A、奔马律B、奇脉 C、紫绀D、颈静脉充盈 《 E、双下肢浮肿 8、一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上二楼出现心悸气促,心功能为: 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E、五级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的主要特征是: A、早搏B、窦性停搏 C、窦房阻滞D、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 E、心动过缓

10、女性,42岁,体格检查时于胸骨左缘第二助间听到递减型叹气样舒张期杂音,最可能是: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狭窄 : C、三尖瓣狭窄 D、二尖瓣狭窄 E、二尖瓣关闭不全 11、洋地黄中毒的最重要的表现是: A、恶心、呕吐 B、昏迷 C、头晕、头痛 D、视力模糊 E、心律失常 12、不是肾小球肾炎共同表现的是 A、血尿 B、管形尿 C、蛋白尿 D、高血压 E、肾功能衰竭 13、肾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项目是 A、血肌酐 B、尿素氮 : C、内生肌酐清除率 D、菊粉清除率 E、肾血流量测定 14、肾素主要由何组织产生 A、肾皮质 B、肾髓质 C、肾小球 D、肾小管 E、近球旁器 15、血尿的标准是尿常规检查沉渣中每高倍视野>个红细胞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 16、我国慢性肾衰的常见病因是 A、糖尿病肾病 B、高血压肾病 C、狼疮肾炎 D、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E、多囊肾 急进性肾炎 17、男性,28岁,间歇颜面水肿5年。查:血压190/100mmHg,Hb85g/L,尿蛋白(++),尿RBC4-6个/HP。对病人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K+、N+ B、BUN、Cr C、肾脏B超 D、血常规 E、尿蛋白定量 18、不属于风湿病特点的是 】 A、属自身免疫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病变基础 C、病变常累及多个系统 D、临床表现相似 E、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反应 19、OA的靶器官病变部位是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1)纯净:保证药物质量。 (2)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 (3)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 2.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 (1)润:便于切制。 (2)漂: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 (3)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

中医药学概论练习1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本草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五十二病方》 B.《伤寒论》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普济方》 3.《本草纲目》收载药物品种数为: A.850 B.1815 C.1558 D.1892 E.5774 4.肺主: A.血脉 B.运化 C.疏泄 D.宣发、肃降 E.藏精 5.脾开窍于: A.舌 B.鼻 C.目 D.耳 E.口 6.肝主: A.血脉 B.皮毛 C.肌肉四肢 D.筋 E.骨 7.病人心慌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舌淡,属于哪一脏病变: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8.病人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胸胁、脘腹胀满,月经不调。应考虑哪方面的功能异常: A.心主血脉 B.肝主疏泄 C.脾主统血 D.肺主气 E.肾主水 9.内脏下垂属于下列何证: A.气滞B.血瘀C.气陷D.血虚E.气逆 10.遗尿、尿失禁常见于: A.心病 B.肝病C.脾病D.肺病E.肾病 11.小张头发干枯,应从何脏治疗A.肾 B.肝 C.脾 D.肺 E.心 12.风邪致病的特点是: A.易扰心神 B.易伤肺津 C.病程迁延,缠绵难愈 D.易致肿疡 E.病变部位不定 13.发病与否的关键是: A.邪气的侵袭 B.精神状态 C.体形胖瘦 D.正气的强弱 E.环境因素 14.某人正值月经期,感受风邪,周身疼痛,疲乏,中医辨证为体虚外感,其治则应是: A.调理气血 B.平衡阴阳 C.扶正祛邪 D.未病先防 E.急则治其标 15.气虚病人,复感外邪,应采用的治疗法则是: A.治其标 B.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先治本后治标 16.中药丸剂的优点: A.口感适宜 B.适用儿童 C.无色无味 D.不能变质 E. 吸收缓慢药效持久 17.两种药物共同使用后,一种药物能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称为: A.相畏 B.相恶 C.相反 D.相使 E.相杀 18.用来煎煮中药的最佳容器是: A.铁器 B.铜器 C.铝器 D.陶器 E.不锈钢锅 19.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 A.甘温 B.辛温 C.辛凉 D.苦寒 E.苦温 20.下列何药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 A.羌活 B.独活 C.藁本 D.麻黄 E.防风 21.既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又能疏肝理气的药是: A.蝉蜕 B.桑叶 C.菊花 D.薄荷 E.柴胡 22.便秘病人自购番泻叶泡水饮用通便,每次的泡用量是: A.1.5~3g B.5~10g C.15~20g D.25~30g E.50g 23.一顾客购处方药:大黄5g(包)、芒硝10g、甘草5g,水煎服。根据药证对接,选用的大黄应是: A.生大黄 B.酒大黄 C.大黄炭 D.熟大黄 E.大黄粉 24.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煅后还具有()作用。 A.除烦止渴 B.滋阴润燥 C.收敛生肌 D.清肝明目 E.解毒消肿 25.具有消肿散结清肝明目的清热药是: A.生石膏 B.知母 C.夏枯草 D.金银花 E.连翘 26.有大毒,不宜久服,孕妇忌用,但具有较强散寒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防己 B.木通 C.秦艽 D.乌梢蛇 E.川乌 27.主要用于解暑的芳香化湿药为: A.藿香 B.白豆蔻 C.厚朴 D.苍术 E.砂仁 28.茯苓的功效应除外:A.利水 B.祛风湿 C.健脾 D.安神 E.渗湿 29.具有毒性的温里药是: A.吴茱萸B. 肉桂C.附子D.干姜E.丁香 30.川芎的功效: A.活血行气,利水消肿 B.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C.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D.活血化瘀,祛风胜湿 E.活血行气,温经通络 31.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宜选用药物是: A.地榆 B.艾叶 C.仙鹤草 D.三七 E.大蓟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 1?中药四气五味及中药功效的一般关系 含义: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酸: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 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2.中药配伍的作用及七情: 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配伍的目的:①单味药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②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选择有的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③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 单行:药物的单独应用 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3.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净制:1去除非药用部位,利于临床剂量准确巴韩天除木心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防止混药麻黄根茎分离 加工切制:1利于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2利于临床调剂制剂 加热制:1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杀酶保苷、醒脾开胃)2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马钱子砂烫乌头煮制3缓和或改变药性,扩大临床应用血余煅炭白帆明煅 辅料制:1中间传热体,提高疗效砂炒影响药材质地2协同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蜜炙麻黄、姜炙半夏3纠正药物偏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麸炒苍术 4.炮制对四气五味归经的影响: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收集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 体征:是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生命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质量的指标。 发热: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其提问调定点超出正常范围。 咯血: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少量:<100ml/24h;中等量:100~500;大量:>500或一次大于100 MRI成像原理:MRI是人体氢核质子在巨大、恒定、均匀磁场中受射频脉冲(RF)激动后共振,经接收线圈接收后计算机处理的人体断面图像。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用力呼吸,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主要病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严重慢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 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循环内分泌的激活两个方面的临床综合症 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心尖搏动。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发生局部坏死。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或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颈静脉怒张:颈外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2/3以上),提示颈静脉压增高。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某种诱因使全身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周围血管阻力明显上升,引起血压骤然上升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现象,发生的机制为交感神经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中丢失引起的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以儿童和女性人群尤其是妊娠妇女的发病率最高。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继续感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