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论文韩国精髓

韩语论文韩国精髓
韩语论文韩国精髓

韩语论文韩国精髓

韩国精髓

摘要:随着国家间交流的增加,各种文化文物也随之流传他国,在这个过程中语言、风俗、服饰、饮食等也不例外,也随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而大量的传入他国,更有一部分语言在他国生根开花发展为外来语。

首先说韩国语言,韩国文字以其简洁明了著称于世,是一种表音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标记,共有24个字母,只要掌握这24个字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读写所有的韩国文字,韩国语元音是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拼合才能构成文字。十九世纪德国学者冯·施莱格尔根据语言结构的类型把语言分为三类:没有任何语法结构的语言,使用词缀的语言和具有曲折变化的语言。这就是人们称之为孤立语、粘着语和曲折语的最初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韩国语属于粘着语。粘着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一些表意的虚词附着在词干上或者运用词形的细微变化来连接语句与词组,表达句子的完整意思。

一般认为,在战国时期,汉字就已经传入韩国了。因此韩国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用汉字进行书面表达。后来,新罗神文王时期的薛聪,在归纳整理“乡札标记法”的基础上,系统地制定了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标记韩国语的“吏读”的方法。这样,在《训民正音》创制出来之前,汉字在韩国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但是,汉语和韩语终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吏读”在使用中仍然带来语言和文字不能统一的局限,不可避免地造成使用的混乱和阅读理解的困难,汉字在语音、词义和语法形态上很难完整地表达韩国语的特点。所以朝鲜世宗庄宪大王在《训

民正音》创制目的里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学,便于日用耳。”世宗大王深感朝鲜语言的发音与中国不同,发音和文字也不相统一,很多百姓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世宗大王为此很难过,所以制作了二十八个韩字,想让百姓人人易学,便于日常使用,这是训民正音创制的目的之一。

训民正音创制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学习汉语,这在训民正音的条例中有明显的说明:一、在牙音、舌音、唇音等每一条都与汉字音作了比较;二、韩国语中没有轻唇音,但在训民正音中制定出了轻唇音的标记法;三、韩国语没有齿头音和正齿音的区别,在训民正音中制定出了齿头正齿音的写法;四、训民正音最后一句规定,牙舌唇喉之字通于汉音。由此我们看出,在训民正音创制之时就为学习汉语在辅音、元音和声调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对此很多学者有自己的观点,但都谈到了为汉字注音这一条,摘述如下:李崇宁(1958年)认为创制的目的与规范当时的汉字音有关,姜吉云( 1972年)也主张创制的主要目的是给汉字音注音,只是以后才扩大到用来记录韩国固有语。李基文强调固有词表记和汉字词表记都是国语表记的一个方面;金完镇( 1972年)则认为是试图和谐地并用汉字和训民正音,在文字使用上形成汉字和正音文字的双重结构。

十五世纪中叶,朝鲜朝世宗大王( 1419—1450年在位)为了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制定能够书写韩国语的文字方案,为了让百姓都能使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为了学习汉语与我国交好,与

集贤殿的学者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崔桓、朴彭年等人一起深入硏究韩国语音和汉语音韵,为充分吸收中国汉语音韵学的成果和准确地标写汉字读音,世宗大王曾派成三问等人十三次到中国辽东,向明朝翰林学士黄赞求教音韵学。1443年,他们终于创造出了韩国文字,经过三年试用,于1446年颁布执行。韩国文字最初被世宗大王称为《训民正音》,它是一种字母文字。训民正音最初有母音(元音字母)十一个,子音(辅音字母)十七个,共计二十八个字母。尽管它不同于表意文字的汉字,但在语音形式和造字结构上仍然受汉语和汉字的影响。训民正音的创制主要是基于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他们没有采用中国音韵学中的两分法,而是发明了三分法理论,将音节分成初声、中声、终声。根据中国古韵五音分类的原则,将子音分成五音,即喉牙舌齿唇;同时,根据汉语语音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的习惯,把语音分为初声、中声、终声。其中,初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声母部分,中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韵头、韵腹和元音韵尾部分,终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辅音韵尾部分。字形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先左右后上下结构、先上下后左右结构等,像汉字一样具有方块字的特点。它既简单又兼具系统性和全面性,被公认是世界上比较科学的书写体系之一。

训民正音创制之后,我国的汉字并没有从韩语中消失,大约有一万七千多个汉字和由这些汉字组成的七、八万个汉字词汇融合到韩国语之中,成为韩国语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根据韩国韩文学会编纂的《大词典》( 1957 ) , 在所收的164125个词语中汉字词占了52. 1%。这就

形成了韩国语中汉字词和固有词两套词汇系统并存的现状。最初,这些汉字词都使用汉字书写,后来韩国人完全排除了汉字在出版物和官方文书中的出现,由此带来了一些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因此目前韩国语中还在使用汉字。

韩国人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他们对韩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物产特别珍视。这首先体现在韩国人对韩国语中的固有词的珍视上。在韩国语词汇中有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词三种,所谓汉字词,原系汉字,被韩国语所接受,发音与汉语的发音相近似,如“劳动、商业、石炭、会社、伟大、釜山”等,在韩国语词汇中52. 1%的词汇为汉字词。汉字词如此之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汉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比较早,韩民族的文化和汉族的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它仍在源源不断地从汉语中吸取有用的成分。第三是因为韩国训民正音在创造的过程中大量参照了汉字的发音和结构等。所谓固有词,是指不是由其它语言输入的,本来就是韩国语中所固有的词,如“水、天空、燕子、我、你、学习、优秀”等,特别是在数字中,就存在汉字词和固有词两套。所谓外来词,是指由汉语以外的其它语言输入到韩国语中、基本按照原词发音的词,如“电视、咖啡、电脑”等。在汉字词以外的47. 9%的比例中,有一部分是日语词汇,一部分是英语词汇,仅有一少部分为韩国固有词汇,因此韩国人特别珍视这些固有词汇,每当说起这些固有词自豪感溢于言表,遇到既可用汉字词又可用固有词表达时,韩国人比较倾向于固有词的表达。韩国语中俗语、谚语和格言十分丰富,广泛地流传在民间百姓的日常

生活之中,这是韩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极大的启示意义。它往往通过形象的比喻、幽默的夸张来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有时短短的一句话、一个格言就是一件精彩的文艺作品,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具有启发意义。韩国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仅从它的拟声语中就可见一斑。与汉语相比,韩国语的拟声语不仅多,而且音节形式多样,据研究,韩国语拟声语不仅有单音节,还有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而汉语没有五音节的拟声语。在语言中,拟声语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类,它是一个开放的词类,数量之多,无法尽数,自然界中有多少进入人们听觉并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同声音,语言中就应该有多少记录这些声音的拟声语。自然界的声音是客观存在的,拟声语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在汉语中,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限制,相对于韩国语来说,汉语的拟声语不够发达,韩国语的拟声语却很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主要是因为: (一)韩国语是表音文字,通过声音来表达意义。而汉语是表意文字。(二)韩国语的辅音很丰富,有送气音、不送气音,松音、紧音的区别,因此韩国语常用辅音的交替来表现拟声语语言色彩的区别,即用松音—紧音—送气音的顺序,表现出声音一个比一个更紧迫、更强烈。(三)韩国语的元音分为阳性和阴性,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之间有一定的区别,阳性元音表现出“小”、“明朗”、“轻”的色彩,同时带有轻松的语气;阴性元音表现出“大”、“阴郁”、“沉重”的色彩,同时带有“坚定”的语气。而汉语的辅音和元音没有这样的代表意义,它们只是用来构成音节的,特别是元音,它是一个

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四)韩国语的尾音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元音收尾,第二类是鼻音m、n、ng收尾,第三类是辅音p、l、g收尾,而第三类是一种短促的音节,它和第一类、第二类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控制声音,表达拟声语声音的长短。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这样短促的一类已经消失了

在饮食结构上,泡菜文化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泡菜,堪称韩国“第一菜”,韩国人一日三餐离不开它,韩国人认为“一份泡菜,一份情,是人之情融进了传统的饮食之中。没有泡菜的饭不是给韩国人准备的”,足见其重要性。泡菜是韩国人最主要的菜肴之一,无论在繁华的城市或乡村,在居民住宅的院落或阳台上,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子。韩国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各种水果、海鲜及肉料为配料的发酵食品。它不但味美爽口,在酸辣中另有一种回味,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它的主要成分为乳酸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磷等无机物和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十余种氨基酸。五颜六色的韩国泡菜是每吃韩餐时最大的诱惑,令人看了胃口大开,食后五味俱全,既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消除多余脂肪。所以, 自古以来泡菜就是韩国饮食中上至国宴,下至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菜肴。泡菜代表着韩国的烹调文化,制作泡菜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从我国传入的。韩国学者认为,韩国饮食文化以发酵型菜肴为主,但这一文化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原一带。由于韩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冬季寒冷漫长,不长果蔬,所以韩国人用盐来腌制蔬菜以备过冬。到了16世纪,辣椒被广泛用于腌制泡菜。韩式泡菜有200多种,各种蔬菜

均可腌制泡菜,甚至连水果、鱼、肉等均可腌渍制作各种款式的泡菜,由此产生出了多种多样关于泡菜的名称,什么“萝卜泡菜、水泡菜、白泡菜、小伙子泡菜”等等,可谓林林总总,蔚为大观。韩国人的乡土观念还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国土出产的物产的珍爱上,韩国人强调“身土不二”,他们只承认本民族产品,对外来品表现的态度十分冷落,有时进口产品价格非常便宜,但韩国人也要买本民族产品,如在选择食品、汽车、家用电器时的态度,甚至在选择商店时也是如此,因而外来的家乐福等备受冷落,它体现了韩国人民振兴民族工业的心情。

韩国有一种小吃,类似中国的年糕,圆柱形,长长的被切成一小截一小截,放在煎锅里用红红的辣酱拌了,煎熟吃。在很多餐馆中都有这种小吃。

煎饼也是韩国比较有名的食物,但比中国的厚,里面常常夹着鱿鱼丝之类的东西,而且多是手掌大小,卷起来很方便。还有一种用土豆粉做的煎饼,要蘸着调料吃,味道很好。

类似中国的饭食还有饺子,大多是煎饺、蒸饺,馒头也有,只是都带甜甜的馅,好像厚皮的豆包一样。韩国的冷面想必都听说过。

在冰镇的甜酸冷汤中,放着一团细细的面条,上面卧着两块白煮蛋,还有两片水梨或萝卜,十分好吃。

冷面主要有用荞麦面做的平壤冷面和用土豆做的咸兴冷面,食用方法也可分为加汤的和用辣椒酱拌的两种,口感十分筋道光滑。炎炎夏日,盘腿一坐,来一碗加冰冷面,爽呆了!

韩国人请客吃饭一般都是吃烤肉,就是将牛肉或牛排用佐料卤腌好,放在铁板上烤熟。蒜、辣酱、生菜叶、泡菜自然少不了,高级一些的就多几样海鲜,用菜叶包着肉吃,味道很不错。还有一种火锅,类似日本火锅,其实就是煎锅。在平底锅里放上肉片、洋葱、金针菇等,加入酱油,煎熟蘸调料吃,就是味道有点甜,吃多了有些腻。韩国人不喜欢油腻,当锅里的肉渗出油时就用纸巾吸去。一次,有位朋友请吃牛排汤,我想一定很好吃。端上来一看,砂锅里孤零零几块大排,清汤里洒着几点葱花,味道清淡极了。他们早就把油撇掉了!我只好吃泡菜下饭。

拌饭也是韩国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把白米饭盛在用石头做的厚重的大碗里,那碗烧得热热的,放入肉、蛋、豆芽之类的菜,加进辣椒酱拌匀后吃,味道并不十分好,但是有锅巴,脆脆的很香。韩国人很讲究滋补,他们在三伏天也要吃参鸡汤。参鸡汤是用童子鸡加糯米、人参、枣等炖至烂熟,蘸盐吃,据说很有营养。说起汤来,还有用牛骨牛肉熬制的牛肉汤,味道很鲜美。韩国人很讲究滋补,他们在三伏天也要吃参鸡汤。参鸡汤是用童子鸡加糯米、人参、枣等炖至烂熟,蘸盐吃,据说很有营养。说起汤来,还有用牛骨牛肉熬制的牛肉汤,味道很鲜美。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优雅且有品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一般来说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白色为基本色, 根据季节,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结婚等特别的仪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华丽的衣裳和首饰。另外, 增加实用性的生活韩服很受欢迎。朝鲜时代随着儒教地位的巩固, 衣着上也开始重视形式与礼节。朝鲜时代大礼服是祭礼服。大礼服也称冕服, 戴冕冠。穿冕服。冕服是宗庙, 社稷等祭礼或正初,冬至等大节日里穿的衣服。

韩服的美可以从外观的线条, 布料的色彩及装饰的变化中看出。强调女性颈部柔和线条的短衣, 内外边V字型领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线, 突出温和感。从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线条都体现端庄, 贤淑。裙子从上到下渐渐扩散细纹增加优雅之美。线条的美在男性的服装中也一样。

韩服的特征是色彩, 纹路, 装饰等很随意。使用两种以上颜色, 超越单纯色彩的范围, 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花纹, 衣边装饰也增添了韩服的美。韩服可根据身份,功能,性别,年龄,用途,材料分类。现代观点中,用途上的区分最有代表性。根据生活风俗用途,韩服分为婚礼服, 花甲服,节日服,周岁服等。婚礼服传统婚礼上的韩服比平常韩服华丽。婚礼上,新郎的穿戴是裤子,短衣背心,带结上穿外套,戴纱帽冠带,穿木靴。新娘是红裙黄短衣上穿圆衫,戴发簪,龙簪上

垂着前缀和飘带。花甲宴服是子女们为花甲的父母举办的仪式,祝父母身体健康,长寿,这时摆上宴席祝寿。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女性穿小礼服——唐装。在韩国,节日服也是必需,春节早上必须给父母拜年,父母穿平常韩服,孩子们穿色童(七色彩缎)短衣和韩服拜年。周岁服在韩国,孩子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祈求孩子,无病长寿的仪式。这时,孩子要穿周岁服。男孩子转浅色衣服,一般是篮色边粉红色短衣浅紫色裤子,上面穿蓝色背心,草绿色衣带。女孩子用深绿色或黄色做短衣,周岁或特殊的日子里穿色童短衣,最近也给周岁的女孩子穿唐装。

传统韩服因穿戴复杂繁琐,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穿。因此,最近出现追求简单便利的生活韩服。生活韩服种类繁多,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差异生产各种各样的样式。但是作为韩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服饰文化是经久不衰的。

韩服本来应该叫作朝鲜服. 只是现在朝鲜半岛分成了朝鲜与韩国两个国家,而韩国影响又较大. 才改叫韩服.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士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一袭韩服透露着东方伦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结合。

韩服还可掩饰体形上的不足,使体形较矮的人看上去较高,较瘦的人看上去则较丰满,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国民是已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

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韩国传统服装-韩服女装由短上衣和宽松裙子组成,显得十分优雅,男装由上衣和裤子组成.作为白衣民族,韩服基本色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韩服是能按服装的颜色和衣料演出各种感觉的衣服。一般来说,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为古典。传统韩服因穿戴复杂繁琐, 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穿。因此,最近出现追求简单便利的生活韩服。生活韩服种类繁多, 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差异生产各种各样的样式。因其传统美和价格低廉也受到国外游客的欢迎。

韩国人很重视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通过这些节日来增强韩国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韩国每年有15天法定假日,全民放假。韩国的节假日大致可分为四类:传统节日———秋夕即中秋节、春节和开天节,与国家成立有关的节日———三一独立纪念日、显忠日、制宪节和光复节,宗教节日———佛诞节、圣诞节,其它节日———元旦、儿童节。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秋夕和春节,各有3天假期。对韩国人而言,法定假日除了为旅游、购物和休闲提供时间上的便利之外,还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秋夕和春节等传统节日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内涵更为韩国人所重视。虽然韩国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但每年秋夕和春节,人们都会穿上传统韩服,制作传统的韩国糕点和饮食,按照传统互赠礼物,互相拜访行礼。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家庭的和睦,更重要的是不忘传统,增强了对于民族传统文

化和家庭伦理观念的认同,让人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乐趣和魅力。近年来,在韩国随着本土文化意识的崛起,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节日,韩国的语言学家一直呼吁恢复“韩文节”的法定节假日地位,很多人期待着通过将“韩文节”恢复为法定节假日,来进一步确定韩国文化的正统地位。韩民族不仅是个不屈的民族,更是个浪漫的民族,在韩国,仅情人节就有三个,近一两年人们又把情人节追加到12个,让每个月的14日都充满爱。韩语中,“情人”所指的对象是相恋的人或已婚的人,约等于中国的恋人加爱人,而“爱人”则反而指婚外恋的对象,与汉语中原本意义上的情人相当。在中国,说起情人节总会有种源于语义上的暧昧感,但在韩国,情人节的意思非常明晰,与婚外情没有任何关系。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而韩国人又把这一节日发展壮大起来,有了更多的情人节。2月14日大多是中国男人送给女人礼物;在韩国则是女人给男人送礼物的日子,主要是糖或者巧克力,以及皮带、领带等。情人节的礼物,只不过是女人给男人下的“钓饵”,一个月后的3月14日叫“白色情人节”,则是男人破财的日子。4月14日,是韩国人自创的“黑色情人节”,它属于没有爱情温暖的单身者。这一天,孤男寡女穿黑衣、戴黑帽,走进餐馆吃一碗黑色的炸酱面,以此发泄内心的痛苦与哀愁。实际上,只有年纪大到一定程度,并且对婚恋求之不得的人,才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结伙去吃炸酱面,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黑色炸酱面日”。“黑色情人节”实际是没有男女朋友的单身贵族的节日。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语言和文化有着一脉相通、血肉相联的关系,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de Saussure, 1857 - 1913)曾说过:“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可见语言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民俗文化。而我们通过对民俗形式和规律的探求,也可以把握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进而把握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