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食品中的抗自由基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天然食品中的抗自由基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天然食品中的抗自由基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食品中的抗自由基天然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枣庄技术学院南校区李勇(277102)

摘要自由基是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的主要因素,植物性食品中含有许多天然抗氧化物质,被称为植物化学素,可有效清除人体自由基,保护人类健康。本文主要介绍了类黄酮、茶多酚、大豆异黄酮、类胡萝卜素的生化特性及抗自由基作用机制。

Abstract The free radical is causes the primary factor which the human body immunity reduces, the vegetative quality,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a kind of flavanone, the tea polyphenol, the soybean isoflavone, the kind of carrot element bi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nti- free radical function mechanism.

关键词天然食品自由基类黄酮茶多酚作用机制

Key word Natural food Free radical Kind of flavanone tea polyphenol function mechanism

1 概述Outline

1.1何谓自由基?

人体内任何部位,由于环境影响或生化作用的结果,产生含不成对电子的不稳定分子,任何这种失控的分子统称为”自由基”(Free Radical)。由于分子有趋向平衡稳定的特性,这些不安定的自由基,其不成对的电子,会尽力去偷取周围组织中细胞分子的电子,以求平衡稳定,而失去电子的分子又变成另一个自由基,它会再去偷取另一个分子的电子,如此连锁反应的结果,如果没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去适时制止它,可能在瞬间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体内失控状态,破坏许多组织细胞而引发疾病。

1.2自由基如何产生?

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可分为三类

(1)内源性:身体所须能量靠细胞的氧化作用,而氧化过程中,会自然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就是自由基。此外当人体运动,生病及服药时,自由基的量也会增加。免疫系统本身为了消灭细菌或病毒,也会制造自由基。另外当人体制造有用的激素时,也会产生某些自由基。

(2) 外源性:由外在的环境而来,如空气污染,香烟的烟雾,过量的幅射线,化学毒性废弃物或农药等,经过呼吸道或消化道在体内产生自由基。另外暴饮暴食也可能制造自由基,尤其脂肪比例偏高或高温油炸食物可能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3) 连锁反应性:即由第一个自由基产生第二个,由第二个产生第三个,由第三个产生第四个,如此连锁反应下去,直到自由基反应被控制为止。

1.3自由基如何破坏细胞?

自由基可能对细胞造成以下各种损坏:能破坏细胞膜蛋白载体;毁坏细胞的身份(Identification),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使膜蛋白与膜磷脂沾粘,造成膜硬化而易碎,胞膜被破坏穿孔,使病毒细菌更易侵入;破坏细胞核膜,甚至打开细胞核,暴露出遗传物质,毁坏遗传物质,改写遗传信息。

1.4 抗自由基的天然物质

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已列为膳食指南的重要内容。这些食物除含有传统的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外,还含有抗自由基的天然物质。由于多数慢性退化性疾病与氧化应激有关,因此抗氧化物显得尤为重要。体内可以合成一些内源性抗氧化物,超氧化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谷胱甘太过氧化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

简称GSHP)、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尿酸、泛醌、硫辛酸、褪黑素等。但主要还是需要从食物获得天然抗氧化物,这些物质为植物化学素如类黄酮、类胡萝卜素、酵素、蕃茄红素、金雀异黄素、硫化物、植物固醇、皂甙等,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和组成抗氧化酶的微量元素锌、铜、锰、硒、铁。最近流行一种抗自由基综合剂叫OPC-3的产品,成份是葡萄子(Grape Seeds),红酒(Red Wine),松树皮(Pine Bark)及山桑子(Bilberry)的混合剂,其抗自由基的能力比传统营养素强几十倍。植物化学素是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类黄酮的抗自由基作用Kind of flavanone anti- free radical function 类黄酮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根茎、树皮、花卉、茶叶和红酒中,有4000多种。根据化学结构,类黄酮可分成几类,最常见的有黄酮醇(Flavonols)、黄酮(Flavones)、黄烷酮(Flavanones)、黄烷醇(Flavanols)即儿茶素(Catechins)、花色素苷(Anthocyanidins)、异黄酮(Isoflavones)等。黄酮醇与黄酮几乎在所有植物中均可找到,黄酮醇中最多见的是栎皮酮(Quercetin)、杨梅黄酮(Myricetin)、堪非醇(Kaempferol)三种,黄酮中最多见的是芹菜配基(Apigenin)和毛地黄黄酮(Luteolin)两种。

不同国家由于饮食习惯和自然资源不同,类黄酮的食物来源及其化合物不尽相同。栎皮酮与儿茶素可作为最常见的类黄酮代表性化合物,它的抗氧化作用也是最强的。

2.1直接清除自由基

类黄酮的羟基具有高度活性,可直接与自由基作用。

类黄酮(OH)+R·→类黄酮(O·)+RH

有些类黄酮能直接清除超氧化物,另有一些则能清除高度活性的过氧亚硝基。体外实验,类黄酮能抑制LDL氧化,所以可对动脉硬化起防止作用。

2.2 抑制一氧化氮合酶

氧化氮合酶使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以维持血管扩张。但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产生过多NO与超氧阴离子,NO与自由基反应,生成过氧亚硝基,它能直接氧化LDL,对细胞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类黄酮,包括栎皮酮可干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减少NO生成,也可直接清除NO。类黄酮中的sibilin抑制NO呈量效关系。

2.3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在缺血时,生理情况下存在的黄嘌呤脱氢酶能变成黄嘌呤氧化酶,再灌注时,黄嘌呤氧化酶与氧分子反应,释放出超氧自由基。类黄酮中的栎皮酮与sibilin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减轻氧化损伤。还有研究报告根据构效关系毛地黄黄酮是黄嘌呤氧化酶的最强抑制剂。

2.4 其他作用途径

当铁存在时活性氧可引起脂质过氧化。类黄酮如栎皮酮能与铁螯合,防止脂质过氧化。栎皮酮亦可直接抑制脂质过氧化。类黄酮的另一作用是减少过氧化酶的释放,通过干预α1抗胰蛋白酶的激活而抑制白细胞产生活性氧。此外,类黄酮通过抑制脂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具有抗炎抗血栓作用。

3茶多酚的抗自由基作用Tea polyphenol anti- free radical function 茶叶中的主要类黄酮是黄烷醇,又称儿茶素,有自由式与酯式化合物,其多聚体称单宁。黄烷醇占茶叶干重的25%,其他有黄酮醇、酚酸及缩酚酸类、其他多酚类,此四项类黄酮占茶叶干重的36%,统称茶多酚(TP),已证明是茶叶保健作用的主要功能因子。

3.1 清除活性氧与自由基

多形核白细胞在促癌剂PMA刺激下可发生呼吸爆发而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TP对活性氧自由基的综合清除效果呈剂量关系,酯型的效果更强。

3.1.1 超氧自由基O·2

以次黄嘌呤氧化酶为产生O·2的体外试验系统,用化学发光法可发现绿茶、乌龙茶、红茶的TP都有清除O·2的作用,且呈高度的量效关系,甚至超过VC和VE。

3.1.2 羟自由基·OH

用Fenton反应体系研究TP对·OH的清除效果,表明很低浓度的TP就可较完全地清除·OH,但超过这一范围(0。043-0。100mg/ml),反而可起助氧化作用而抵消对·OH的清除效果。

3.1.3 单线氧1O2

光敏化剂玫瑰红光照后产生单线氧,以DMNA被漂白的作用测定1O2的产生及清除,绿茶提取物可清除1O2,在起始阶段作用更显著,随浓度增加,清除作用加强。

3.1.4脂自由基

脂类在活性氧或辐射条件下产生自由基,引发链式反应。TP可与脂质过氧化中间产物脂自由基或脂氧自由基反应,终止链式反应而抑制脂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是动脉硬化发病机制之一,因而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是防治上述病理过程的重要保护措施。

3.2 抑制氧化酶系,防护与激活抗氧化酶系

3.2.1 抑制氧化酶

体内许多氧化酶如黄嘌呤氧化酶、P-450酶、髓过氧化物酶、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都可催化自由基的生成。TP对上述各种氧化酶都有抑制作用,可预防病理条件下自由基的爆发性发生。

3.2.2 激活抗氧化酶

体内许多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CAT),对自由基有高效的清除作用。TP不仅能防护体内抗氧化酶,还能促进其活性。

3.3 络合诱导氧化的金属离子

3.3.1络合铁离子

铁离子能促使O·2、·OH、H2O2生成,催化脂过氧化物裂解,引发新的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体内外试验均证明TP能有效络合铁离子而减轻自由基损伤。因儿茶素主要络合游离的过量铁,不会争夺铁蛋白的络合态铁,故不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3.3.2 络合铜离子

TP对铜离子的络合作用可抑制铜离子催化的LDL氧化,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不会影响Cu2+的SOD活性。

3.3.3络合钙离子

脑组织缺氧时,ATP减少,细胞不能维持跨膜离子梯度,细胞内钙离子升高,激活黄嘌呤氧化酶。TP通过络合细胞内钙离子,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生成,起到抗氧化作用。3.4 再生体内抗氧化体系

3.4.1 再生维生素E

在亚油酸反应体系中,VE随时间而线性衰变,但当EGCG存在时可完全被抑制。添加1%儿茶素可抑制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血液中VE含量下降。

3.4.2 再生维生素C

负荷VC的人饮用乌龙茶后能保持全血VC浓度不变,同时减少尿中VC排出量,当停止饮茶后,尿中VC排出量很快上升。TP能保留和促进体内VC储存量是由于TP可以再生VC。

3.4.3再生谷胱甘肽

GSH是抗氧化剂,可直接清除自由基。雄鼠喂2%绿茶6周后,血清中GSH明显提高,说明TP有再生GSH的作用。

3.5 与其他成分有协同增效作用

EGCG与十几种氨基酸、几种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显著增强抗氧化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TP的某些组分与柠檬酸等之间的氢键缔合形成稳定的供

氢体,它不仅提高了TP的抗氧化活性,而且还能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相结合。

4 大豆异黄酮的抗自由基作用Soybean isoflavone anti- free radical function

异黄酮是类黄酮中的一类,主要存在于大豆中,其母体结构有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素(Daidzein)、和6-甲氧基大豆素(Glycitein)三种。在天然大豆中,主要连上一个葡萄糖残基以异黄酮甙形式存在。当大豆发酵或酸水解处理,则脱去糖基而形成异黄酮甙元。大量研究证实染料木素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专一性抑制剂,在癌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癌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另有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可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与木酚素可归入植物雌激素类,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发挥作用。有人认为抗氧化也是大豆异黄酮的抗癌作用机理之一,于是开始进行有关实验,但与其他天然抗氧化物相比,尚处于起始阶段,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4.1清除超氧自由基与过氧化氢

染料木素在体外可抑制TPA激活的人多形粒白细胞(PMN)和HL-60细胞中H2O2的生成,1-150μM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也可抑制TPA激活的HL-60细胞中超氧自由基的产生。5-20μM的染料木素即能抑制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中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强度。在CD-1小鼠皮肤模型中,染料木素抑制TPA激活的氧化物生成、水肿和PMN的浸润。

4.2 抑制脂质过氧化

在体外通过ESR检测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或由Cu2+诱导的LDL和HDL脂质过氧化体系中L·和LOO·的产生,发现无论在启动反应前或后加入大豆异黄酮(SI)提取物(含染料木甙93。6%和大豆甙2。86%)均能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物TBARS,且呈量效关系。在亚油酸体系,SI的作用与VE相似,但强度比VE弱。在脂蛋白体系,VE只在氧化启动前加入才能显抗氧化作用,氧化启动后加入则无效,而SI则无论在氧化启动前或后加入均能显出抗氧化作用。

另在高脂动物模型中,大鼠血清及组织中LPO(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而当在高脂饲料中添加300ppm SI时,能显著降低血清和组织中LPO含量。ESR检测表明补加SI也使肝脏和心脏中自由基水平下降。由此可见SI在体内亦可拮抗高脂饲料造成的脂质过氧化。

4.3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黄嘌呤氧化酶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催化次黄嘌呤或黄嘌呤氧化生成尿酸和O·2。局部缺血时,可触发其催化反应,生成过量O·2而引起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体外实验表明50-200μM的SI能显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且呈量效关系。

4.5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高血脂大鼠模型同时有红细胞、肝和心中抗氧化酶SOD及GSH-px活性显著下降。在高脂饲料中添加SI,可使红细胞SOD略升高,肝中SOD显著升高,而肝及心中GSH-px 都显著升高。文献报道,小鼠饲料含250ppm染料木素,喂30天后显著增加小肠、肝、肾的CAT活性,皮肤的SOD和GSH-px 活性,与皮肤和小肠的GSH还原酶活性。

5 类胡萝卜素的抗自由基作用Kind of carrot element anti- free radical funct

类胡萝卜素是一组600种以上存在于水果、蔬菜中的色素,呈现黄、桔黄、红色。最著名的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在肠粘膜细胞内能转变为维生素A,故可称为维生素A前体,是发展中国家维生素A摄入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属于已知营养素范畴。其他类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A的是α-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但其效价只有β-胡萝卜素的一半。还有许多类胡萝卜素不具有维生素A活性,但具有防治慢性病的生物效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番茄红素,近年来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也受到重视。此外还有角黄素、链孢红素、虾青素等。

类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除了能预防维生素A各种缺乏症状外,视黄酸能导致细胞分化,减少细胞增殖,是防止基因突变及其他慢性病的机制。其他机制包括清除活性氧、上调

细胞间隙连接通路、增强免疫功能、诱导解毒酶等。β-胡萝卜素早已列为抗氧化营养素而被广泛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简述番茄红素和叶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5.1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供给,主要来自番茄及其制品,番茄酱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新鲜番茄。颜色红的含量可达50mg/kg,而黄的只有5mg/kg。西瓜、番木瓜、番石榴、粉红色葡萄也含有番茄红素。番茄红素能很好吸收,增加血清含量,降低对脂类、蛋白质、DNA的氧化损伤。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中最强的抗氧化物,因防护大分子免受氧化而防止癌症与动脉硬化。番茄红素因多烯链长、共轭双键多,故比β-胡萝卜与VE有更强的清除单线氧(1O2)的能力。体外试验表明番茄红素能清除NO·2、RS·、RSO·2基,防止AMVN所致脂质体膜的脂质过氧化。抑制LDL氧化的强度依次为:番茄红素>维生素E>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能防护淋巴细胞免于NO·2所致膜损伤和细胞死亡,两倍于β-胡萝卜素的作用。

动物试验显示,膳食番茄红素10ppm可明显降低脂类和蛋白质氧化,对AOM所致结肠癌前病变有防护作用。对照研究(EURAMIC)评价脂肪组织抗氧化状态与急性心梗的关系,表明在那些PUFA脂肪储备最高者中,番茄红素的防护作用最强。同样,另一研究发现血中番茄红素低者,冠心病的危险性高。

人群干预试验较少。摄入无番茄红素2周者血清番茄红素下降50%,而TBARS上升25%。摄入含番茄红素的蔬菜汁与番茄汁,实验对象中可减少DNA带断裂现象。哈佛医学院48000人的研究表明每周摄入两次番茄制品,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可减少34%。其他两处报告蕃茄红素可延缓突变细胞的增殖,较β-与α-胡萝卜素更有效。

5.2 叶黄素与玉米黄素

叶黄素与玉米黄素亦属类胡萝卜素、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以绿叶菜中含量为高,如菠菜、西兰花等。它们不能转变为维生素A,在体内不能合成,在眼组织中浓度很高,特别在晶体和视网膜的黄斑部。

由于强光暴露能在晶体和网膜产生自由基,网膜的氧化代谢高,所以对眼的氧化应激易引起老年性黄斑变性与白内障。叶黄素与玉米黄素能吸收兰光,减少对网膜的光化学损害,又因其抗氧化性质能限制氧穿入膜的程度,减少氧化应激所引起的损伤,故可防止或减轻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对摄入叶黄素与玉米黄素多者可减少白内障发病率或摘除的危险性比较一致,但对减少黄斑变性的危险性尚不一致,需更多的长时间观察。

在体外,玉米黄素可清除过氧亚硝基,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它在动脉硬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或膳食中叶黄素高者,冠心病或中风的发病率低。叶黄素与玉米黄素还能抑制乳腺细胞增殖。现已有从金盏花瓣提出的叶黄素结晶样纯品作为膳食补充剂供应市场。、

5.3 角黄素

角黄素首先从一种食用菌Cantharellus检出,以后发现大量存在于藻类、甲壳类(虾、龙虾)、某些鱼类(鲑鱼、西鲱)中。在体外试验,角黄素是强的单线氧清除剂,作用大于β-胡萝卜素或玉米黄素,但小于番茄红素或虾青素。同样在亚油酸系统,它能减慢自由基氧化;或在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中,成为断链的抗氧化物。膳食中角黄素可抑制Fe3+促进的生物膜过氧化,但其作用较小,可能是通过间接机制,改变组织中维生素E水平而发挥作用。

6 其他抗自由基植物化学素Other anti- free radical phytochemistry element

植物还含有许多非类黄酮的酚类物质,有羟基苯甲酸(HBA)和羟基肉桂酸(HCA)两类及其衍生物。除游离型外,还有结合型,统称为酚酸。HCA有的与羧酸或葡萄糖形成酯类,

酯化可增强其抗氧化性能。HBA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酚酸还可与其他天然化合物如类黄酮、羟基脂肪酸、固醇,或与细胞壁多聚物结合。

与类黄酮比,酚酸在蔬菜、水果、谷物中的含量都很高,如苹果、土豆、白菜、番茄,各种果汁、酒类、咖啡等饮料都广泛存在,每日可摄入几克以上。类黄酮在大肠经微生物代谢亦可形成酚酸衍生物。

在体外试验中,酚酸显示其为抗氧化物,如咖啡酸、香豆酸能防止LDL氧化,并可再生维生素E,起协同作用;又如麝香草酚、姜辣素醇能有效清除过氧基而减少脂质过氧化;又如阿魏酸能抑制磷脂脂质体的过氧化,防护脱氧核糖免受·OH攻击;又如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都能对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产生抑制作用。 目前尚未见酚酸预防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因含酚酸的食物也含类黄酮和其他抗氧化物,又无生物学指标如血中含量作为依据,故很难阐明它的单独的抗氧化性能。但酚酸对于食物本身的防止氧化变质,保持维生素C稳定等方面都很明显,并优于合成抗氧化剂。食物中的植酸、磷酸肌醇能与铜离子和铁离子螯合,防止这些离子经Fenton反应而生成·OH,因而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大豆皂甙和皂角甙存在于大豆及其制品、坚果中,也是抗氧化物。

7 结论Conclusion

总之,植物化学素是膳食抗氧化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机制可以是直接清除自由基,或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或消除其前体如H2O2,或与金属螯合,或抑制氧化酶,或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物与抗氧化酶。由于多数植物同时具有不同种类的植物化学素与抗氧化营养素,因此大部分研究都是体外试验。实验研究大多是蔬菜、水果和某些食物对人体保健效果的综合观察。鉴于分离提取技术和检测技术的进步,已有可能获得各种植物化学素的纯品,供研究其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之用,并通过动物和人体的效用及机理研究和毒性实验,为制备有保健功能的膳食补充剂提供科学依据。植物抗自由基成分的开发研究将迎来保健食品新的繁荣!

参考文献Reference

1.周新,自由基及其对机体作用,见:徐学峰主编,生理生化学与医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504-515

2.周新,超氧化物歧化酶化与活性氧,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0,2:84-89 3.惠宏襄,赵小宁,金明,等,自由基与细胞凋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12-16

4.Southorn PA,Powis G,Free radicals in Medicne Ⅱ,Involvement in Human Disease Mayo Clin Proc,1988,63:390-408

5.顾景范,植物化学素的抗氧化作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8

6. 韩雅珊,食品化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7. 孙远明,余群力,食品营养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认识自由基

什么是自由基 我们需要氧气才能维持生命。离开氧气我们的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氧气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有时候它能杀死健康细胞甚至致人于死地。当然,直接杀死细胞的并不是氧气本身,而是由它产生的一种叫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质,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体内的氧会转化成极不稳定的物质——自由基(Free radical)。它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危害非常之大。 细胞经呼吸获取氧,其中98%与细胞器内的葡萄糖和脂肪相结合,转化为能量,满足细胞活动的需要,另外2%的氧则转化成氧自由基。由于这种物质及其不稳定,非常活跃,可以与各种物质发生作用,引起一系列对细胞具有破坏性的连锁反应。 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自由基攻击正常细胞加速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自由基像尘粒在人体内部到处游荡,当人体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不能及时消灭过多的自由基,人体的器官和细胞就像裸露在空气的金属一样会被氧化侵蚀,进而导致一些身体不适并加速衰老,如出现皱纹、老年斑、动脉硬化、以及老年痴呆等。 自由基是身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利用氧气产生的自然产物。自由基主要是指含有活性氧的氧自由基,它会干扰正常细胞的正常功能,破坏细胞膜、溶酶体、线粒体、DNA、RNA、蛋白质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使激素破坏失去作用,使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下降,促进细胞老化,加速人的衰老,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和紫癜等等。同样,当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痉挛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心肌细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由于缺氧而相对加快,在冠状动脉痉挛消除的一刹那,心肌细胞突然重新得到血液的灌注,随之而来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

自由基的形成

自由基的形成 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是具有非偶电子的基团或原子,它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化学反应活性高;二是具有磁矩。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或在外界(光、热等)影响下,分子中共价键分裂的结果,使共用电子对变为一方所独占,则形成离子;若分裂的结果使共用电子对分属于两个原子(或基团),则形成自由基。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发生化学反应时,总是伴随着一部分共价键(covalent bond)的断裂和新的共价键的生成。例如酪氨酸自由基(tyrosine radical),共价键的断裂可以有两种方式:均裂(homolytic bond cleavage)和异裂(heterolyticcleavage)。键的断裂方式是两个成键电子在两个参与原子或碎片间平均分配的过程称为键的均裂(homolyticbondcleavage)。两个成键电子的分离可以表示为从键出发的两个单箭头。所形成的碎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如H·,CH·,Cl·等。若是由一个以上的原子组成时,称为自由基(radical)。因为它有未成对电子,自由基和自由原子非常的活泼,通常无法分离得到。不过在许多反应中,自由基和自由原子以中间体的形式存在,尽管浓度很低,存留时间很短。这样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radical reactions)。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它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作用,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都会使人体产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产生自由基的方法 ①引发剂引发,通过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 ②热引发,通过直接对单体进行加热,打开乙烯基单体的双键生成自由基 ③光引发,在光的激发下,使许多烯类单体形成自由基而聚合 ④辐射引发,通过高能辐射线,使单体吸收辐射能而分解成自由基 ⑤等离子体引发,等离子体可以引发单体形成自由基进行聚合,也可以使杂环开环聚合 ⑥微波引发,微波可以直接引发有些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

自由基 自由基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含有一个或多个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自由基中含有未成对电子,具有配对的倾向。因此大多数自由基都很活泼,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自由基的配对反应过程,又会形成新的自由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自由基是处于不断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之中。自由基是机体有效的防御系统,如不能维持一定水平的自由基则会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但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它通过攻击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会造成机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各种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 自由基过量产生的原因 1、人体非正常代谢产物 2、有毒化学品接触 3、毒品、吸烟、酗酒 4、长时间的日晒 5、长期生活在富氧/缺氧环境 6、环境污染因素 7、过量运动 8、疾病 9、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过剩以及脂肪摄入过量)10、辐射污染11、心理因素 自由基对生命大分子的损害 ★由于自由基高度的活泼性与极强的氧化反应能力,能通过氧化作用来攻击其所遇到的任何分子,使机体内大分子物质产生过氧化变性,交联或断裂,从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导致机体组织损害和器官退行性变化。 ★自由基作用于核酸类物质会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诸如氨基或羟基的脱除、碱基与核糖连接键的断裂、核糖的氧化和磷酸酯键的断裂等。 在体内以水分为介质环境中通过电离辐射诱导自由基的研究表明,大剂量辐射可直接使DNA断裂,小剂量辐射可使DNA主链断裂。 ★自由基对蛋白质的损害 自由基可直接作用于蛋白质,也可通过脂类过氧化产物间接与蛋白质产生破坏作用。 ★自由基对糖类的损害 自由基通过氧化性降解使多糖断裂,如影响脑脊液中的多糖,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自由基使核糖、脱氧核糖形成脱氢自由基,导致DNA主链断裂或碱基破坏,还可使细胞膜寡糖链中糖分子羟基氧化生成不饱和的羰基或聚合成双聚物,从而破坏细胞膜上的多糖结构,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 ★自由基对脂质的损害 脂质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含有多个双键而化学性质活泼,最易受自由基的破坏发生氧化反应。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部分,因富含多不饱和的脂肪酸故极易受自由基所破坏。这将严重影响膜的各种生理功能,自由基对生物膜组织的破坏很严重,会引起细胞功能的极大紊乱。 自由基与疾病 (一)自由基与衰老 从古至今,依据对衰老机理的不同理解,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衰老学说多达300余种。自由基学说就是其中之一。反映出衰老本质的部分机理。 英国Harman于1956年率先提出自由基与机体衰老和疾病有关,接着在1957年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报告,阐述用含0.5%-1%自由基清除剂的的饲料喂养小鼠可延长寿命。由于自由基学说能比较清楚地解释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症状,如老年斑、皱纹及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倍受关注,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自由基衰老理论的中心内容认为,衰老来自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随机而破坏性的作用结果,由自由基引起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3、自由基与疾病

自由基与疾病【自由基是万病之源】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了解,铁在空气中会生锈、钢在空气中会变绿色,银器在空气中会变黑,这就是氧化作用。大自然中氧化作用是破坏性,如铁生锈若不及时处理、保护,很快就会被腐蚀掉,而人的新陈代谢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自由基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也如同人体生锈,如不及时预防处理也会构成对人体损害。 人体本身有一种能力称为“抗氧化能力”来清除多余的自由基,但人随年龄增大或患疾病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降低。所以自由基开始对人的细胞攻击,诱发多种疾病,医学研究证明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有100多种。 脑梗塞、脑出血、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水肿、老年性痴呆、帕金斯症、多发性硬化,甚至精神分裂症,都应当注意自由基的损伤。 氧自由基不但与衰老有关,而且还和许多衰老有关的疾病有关系,比如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骨关节炎、白内障以及帕金森氏病等等。正常人体内有一套清除自由基的系统,即便如此,这个系统的力量会因人的年龄增长及体质改变而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基会在细胞内不断积累。这会致使自由基的负面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发病率的提高。 自由基与疾病的连锁反应 自由基与衰老有明显的关系,一些科学家认为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主要原因。自由基能促使体内脂褐素生成,脂褐素在皮肤细胞中堆积即形成老年斑,在脑细胞中堆积,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或智力障碍,甚至出现老年痴呆症。自由基还可导致老年人皮肤松弛、皱纹增多、骨质再生能力减弱等,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诱发老年性视力障碍(如眼花、白内障)。而且,自由基还可引起器官组织细胞老化和死亡。老年人感觉与记忆力下降、动作迟钝及智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多的自由基导致了神经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另外,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还与肺损伤、艾滋病、癌症、肾病、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所以寻找消除自由基及抗氧化药物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衰老与自由基1 自由基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体外,如环境污染、紫外线照射、室内外废气、烟尘、细菌等等,它们会直接导致自由基的产生;二是来自体内,人体内也会自然形成自由基,它是人体代谢过程的正常产物,十分活跃又极不稳定,它们会附着于健康细胞之上,再慢慢瓦解健康细胞。 人体细胞遭受到自由基攻击,就好比铁暴露在空气中久了会生锈一样,这个过程叫做氧化。铁生锈了,就表示开始耗损,渐渐就会被腐蚀,人体衰老的过程就好像是铁被氧化的过程一样,实际上,生命衰老和病变的过程也就是氧化的速度超过还原的速度,而让我们体内细胞“生锈”的物质就是自由基。如果受损“生

衰老与疾病的根源

衰老与疾病的根源 一、自由基—早已被锁定的罪魁祸首 早在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生物体存在自由基信号。1956年美国人哈曼提出衰老自由基机理,认为自由基是衰老与疾病的元凶,被广泛接受。1969年美国人McCord 和Fridovich发现了SOD,证实活性氧自由基存在于生物体。1998年美国人菲希戈特、穆拉德、伊格纳罗三个人因发现氮氧自由基一起获得诺贝尔奖,更加扩大认识了各种不同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迄今历经数十年研究,人们已经证实,人类备受衰老和疾病折磨的真正原因是自由基对人体的侵害。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天然杀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变、失眠便秘、关节疼痛、四肢麻木……这些常见的慢性疾病都是由于自由基造成的。 美国医学博士Harman于1956年率先提出自由基与机体衰老和疾病有关;接着在1957年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报告,阐述用含0.5%~1%自由基清除剂的饲料喂养小鼠可延长寿命。由于自由基学说能比较清楚地解释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症状,如老年斑、皱纹及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倍受关注,20年后即1976年被西方主流医学所普遍接受。 自由基衰老理论的中心容认为,衰老来自机体遭受自由基侵害而发生的破坏性结果。 权威的疾病理论认为:体自由基对细胞成分,尤其是对血管血液的有害进攻是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一个慢性氧化的过程。所以要对抗自由基,就要找到一个强效的抗氧化剂,从源头上扼制疾病的发生。 二、过氧化给人类带来的损伤和疾病 氧在人体必不可少,然而过多的氧却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引起多种慢性疾病,甚至产生急性氧中毒导致生命危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氧化损伤。 过量的氧能导致疾病?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氧的化学特性很活泼,也很危险,在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中,氧会变得很不稳定,能够“氧化”邻近的分子,使得物质发生性质的改变,比如:切开的苹果会很短时间就出现棕褐色,铁会生锈等等。在人体,过度的氧化会引起细胞损伤,从而导致癌症、发炎、动脉损伤以及衰老。氧化对生物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受到破坏,导致生物膜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蛋白质对氧化也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其中的含硫氨基酸;DNA分子中的碱基和戊糖都是易氧化的位置,氧化可导致DNA断裂、碱基降解和与蛋白质交联,使得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导致细胞死亡。 过氧化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比如肿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辐射损伤、免疫性疾病等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和杂类。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芗、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和其他。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

人类疾病与自由基的关系

人類疾病與自由基的關係

人類疾病與自由基的關係 癌症(Cancer)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風濕性關節炎等發炎性疾病 老化(Ageing)。 2

癌症(cancer) ?在癌細胞中發現氧化壓力造成氧化還原失衡的比例遠大於正常細胞 ?活性氧分子(ROS)或活性氮分子(NOS)會去破壞DNA的結構,造成DNA的突變是細胞癌化的最關鍵因素。 3

心血管疾病 活性氧分子(ROS)可能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包括 ?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 ?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高血壓(hypertension) ?心肌疾病(cadiomyophathies) ?心肌肥大(cardiac hypertrophy) ?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等。 4

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LDL)很容易被自由基氧化。 ?被氧化的LDL經過一連串的變化促進泡沫細胞的形成而附著在血管壁上。 ?被氧化的LDL亦會抑制HDL的合成、損傷內皮、使單核球黏附至內皮及促使血小板聚集,進而產生動脈粥狀硬化及血栓。 ?血栓會將血管阻塞,如果發生在供應心臟血管的冠狀動脈造成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症;如果發生在腦部,就會造成中風。 5

心血管疾病 ?血栓缺血後血液再灌流造成的傷害是因為當血液再度灌流時,會使氧氣突然大增,導致大量的自由基產生。 ?為了要清理因缺氧而壞死的組織,體內會產生大量的白血球來做善後的工作,而白血球清理的方法就是製造更多的自由基,因而對組織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 ?自由基也會氧化細胞膜上磷脂質及細胞內的蛋白質,而造成細胞通透性改變及細胞功能受損。 6

自由基-抗氧化-营养与健康

收稿日期:2003208223 中图分类号:R 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227955(2003)0420337207 自由基、抗氧化剂、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 方允中, 杨 胜1, 伍国耀2 (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850; 1 中国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营养研究室,北京100094 2 D ep a rt m en t of A n i m a l S cience and F acu lty of N u trition ,T ex as A &M U n iversity , Colleg e S ta tion ,T ax as ,U SA 7784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清除O 2?作用的新发现 揭开需氧生物体内产生氧自由基的奥秘,从而诞生并发展了自由基生物学。一氧化氮(NO )的生理学作用与病理生理学作用的首次发现和随后的研究进展不仅充实了这门崭新学科的内容,而且使其发展更为迅速、蓬勃。该学科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其它生物学科,包括营养学[1,2],如抗氧化剂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对于自由基、抗氧化剂与营养,我们业已论述[3]。,现进一步提出自由基、抗氧化剂、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的初步见解。1 需氧生物体内自由基、抗氧化剂、营养物质与生命的关系 从自由基的活泼化学性质可以推想,无论是生命的起源,还是生物的进化,自由基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地球上出现原核生物后,大气中的O 2进入原核生物体内,通过非酶反应或酶反应接受一个电子,转变为O 2?,并可衍生其它活性氧如H 2O 2。H 2O 2可在Fe 2+或Cu +等金属离子介导下产生?OH ,损伤生物膜脂质、蛋白质、DNA 等重要生物大分子,显示出“氧毒性”,从而危及原核生物的生存。在生物进化的初期,对“氧毒性”无适应能力的厌氧菌就不能在有O 2的大气中生存或者藏匿于无氧环境,但进化为耐氧厌氧菌,其菌体内有清除O 2?的SOD ,就成为“适者”而生存,并再进化为需氧菌。需氧菌内的有氧代谢中葡萄糖产生A T P 的量较无氧代谢增高到18倍,活性氧的产量也相应增加,远超过其生理作用量,但需氧菌可生物合成SOD 、过氧化氢酶、谷胱 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和某些内源性抗氧化 剂,清除活性氧。没有清除掉的自由基仍可损伤重要生物大分子,但机体对自由基损伤具有修复的能力。在进化的过程中需氧菌等单细胞生物还可初步利用活性氧[4]。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动物及人类一直保持着以抗氧化酶与内源性抗氧化剂为主的、并发展到有外源性抗氧化剂参加的抗氧化体系,而且对自由基所致重要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仍具有修复的能力。在进化中需氧生物利用活性氧的信号传导和调控细胞分裂、分化与基因转录、表达等功能[1]。在哺乳类等动物中还需要NO 合酶(NO syn 2thase )的酶促反应产生的NO 自由基,发挥其生理学作用[5],但受到膳食因素的影响[6]。在需氧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清除、利用、损伤及其修复所需物质与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物[1],如人体内营养素及其代谢物是自由基产生的物质来源;清除自由基系统的成分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营养素与膳食中抗氧化剂;营养状况应能维持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处于正常动态平衡,内环境处于稳定的还原态,并使活性氧与NO 的生理作用以及彼此相互作用能正常发挥[3];营养素及其代谢物与外源性抗氧化剂是自由基所致重要生物大分子损伤的修复、置换、降解代谢和重新生物合成的物质基 础[1],其中谷胱甘肽(GSH )在自由基、 抗氧化剂与营养素及其代谢的协调关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7]。 为了维持生命,生物体内的某些重要物质均有其稳衡性动态(hom eo stasis )。自由基按理也不应例外,但从1966~2003年6月的M edline 数万篇有关自由基的文献中仅有十几篇提到该名词,而且未涉及其内涵。我们认为,由于自由基的活泼化学性质,其稳衡性动态的特征很特殊,表现于既能履行其生理作用、又参予不伤害机体的一些程序。例如:自由基不断地产生并不断地被清除;其产生与清除的量达

抗肿瘤药分类

抗肿瘤药分类 1 烷化剂抗肿瘤药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塞替派Thiotepa 司莫司汀Semustine 盐酸氮芥Chlormethine Hydrochloride 白消安(马利兰)Busulfan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 氮甲Formylmerphalan 卡莫司汀Carmustine 六甲蜜胺Altretamine 洛莫司汀Lomustine 苯丙氨酸氮芥DL-Phenylalanine Mustard 硝卡芥Nitrocaphane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 2 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阿糖胞苷Cytarabine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羟基脲Hydroxycarbamide 替加氟Tegafur 甲异靛Meisoindigotin 巯嘌呤Mercaptopurine 3抗生素类抗肿瘤药 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 Dactinomycin 丝裂霉素Mitomycin 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盐酸平阳霉素Bleomycin A5 Hydrochloride 盐酸表柔比星Epirubicin Hydrochloride 盐酸吡柔比星Pirarubicin Hydrochloride 盐酸柔红霉素Daunorubicin Hydrochloride 4天然来源抗肿瘤药 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 硫酸长春新碱(醛基长春碱) Vincristine Sulfate 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依托泊苷Etoposide 硫酸长春地辛Vindesine Sulfate 硫酸长春碱Vinblastine Sulfate 重酒石酸长春瑞宾Vinorelbine Bitartrate 紫杉醇Paclitaxel 长春质碱转移因子长春瑞宾碱多烯紫杉醇莪术油 人参多糖秋水仙碱9-氨基喜树碱7-乙基喜树碱榄香烯 5激素类抗肿瘤药 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 他莫昔芬Tamoxifen 氟他胺Flutamide 戈那瑞林Gonadorelin 醋酸亮丙瑞林Leuprorelin Acetate 来曲唑Lelrozol 6其他 卡铂Carboplatin 盐酸丙卡巴肼(甲基巴肼) Procarbazine Hydrochloride 安吖啶Amsacrine 枸橼酸达卡巴嗪Dacarbazine Citrate 门冬酰胺酶(L-门冬酰胺酶) Asparaginase 顺铂Cisplatin 盐酸米托蒽醌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烷化剂抗肿瘤药的部分药物简介 (1) 环磷酰胺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药物,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均有杀伤作用。进入人体后肝脏或肿瘤组织内存在的过量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释放出氮芥基而杀伤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异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抗癌活性,进入体内被肝脏或肿瘤内存在的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变为活化作用型的磷酰胺氮芥而起作用。其作用机制为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的合成,也可干扰RNA的功能,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本品抗瘤谱广,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 (2) 硝卡介Nitrocaphane化学名称为:2-[双(β-氯乙基)胺甲基]-5-硝基苯丙氨酸,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雄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山东中医杂志2010 年8 月第29 卷第8 期 雄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春敏1,孟双荣2,齐元富3 ·579·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年级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综述了雄黄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及其抗肿瘤机制,认为雄黄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认为应用纳米技术,可使雄黄在抗肿瘤方面有望开展大规模实验和临床研究,使雄黄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参考文献29 篇。 [关键词]雄黄;肿瘤;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2010)08-0579-03 中药雄黄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成分为As2S2 或As4S4 并夹杂少量As2O3 和其他重金属盐。中医认为雄黄辛温有毒,归心、肝、胃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化瘀消积等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疗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和疟疾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雄黄具有抗肿瘤作用。目前有关雄黄抗肿瘤作用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文献越来越多。本文就雄黄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临床应用 大量文献报道了雄黄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研究,临床实践显示,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 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M L)等缓解率较高,且具有不良反应少、无骨髓抑制和交叉耐药性、不易并发DIC 等优点。张国珍等[1]用其喷涂治疗早期子宫颈癌2 例,均获痊愈。对71 例宫颈核异质患者逆转治疗,逆转为巴氏1 级者11 例,逆转为巴氏2 级者60 例,总逆转率为100%。将雄黄与轻粉、冰片、硼砂相配治疗13 例皮肤癌患者,总有效率达76.9%。近几年,临床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脑、肺、纵隔等部位的肿瘤,取得了一定疗效。陆道培[2]以高纯度的As4S4 治疗110 例14 岁以上的APL 患者,完全缓解(C R)率为100%,且As4S4 的纯度越高,药物的不良反应越小。其后他又总结了经维甲酸(AT R A)治疗CR 后以巩固维持治疗的103 例APL 患者疗效,1~6年无病生存率为96.7%~87.4%,表明单用As4S4 可以巩固维持治疗APL 患者。此外,雄黄还能有效治疗ATRA 耐药的APL 患者,并改善出血倾向[3],为A- TRA 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找到了新的治疗手段。王梦昌等[4]在原用羟基脲(HU)的基础上,使用雄黄3.0~3.75 g/d,分次服用,治疗CML7 例,结果7 例中CR6 例,部分缓解(P R)1例,并证明雄黄对初发及耐药病例均有效。他们也使用雄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收稿日期]2010-02-23(MM),在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雄黄1.0~1.25 g/d,8例MM 中91 d 内获得CR 5 例,未缓解(N R)3例,CR 率达62%,所需时间30~91 d。高学熙等[5]用雄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 DS)10例,剂量为3 g/d,C R率60%,总有效率71.4%。大量文献表明适当的应用雄黄,虽然剂量比药典中的限定量大数十倍,甚至数百倍(200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雄黄内服用量为0.05~0.1 g/d),也未见明显中毒反应,雄黄的合理内服用量,应该远在药典的限定额之上。 2抗肿瘤机制研究 2.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黄晓军等[6]研究发现,砷不仅能降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融合蛋白,而且还能诱导白血病细胞株体外产生凋亡。陈文雪等[7]发现雄黄能诱导荷瘤裸小鼠的肿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凋亡率的上升,细胞增殖(P I)指数下降,表明细胞的DNA 合成被抑制,细胞被阻滞在G0/G1 期,而S 和G2/M 期的细胞减少,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雄黄可能还通过下调STAT 蛋白而干扰J AK-STAT途径,减弱甚至阻断B cr-A bl恶性信号的转导,或在mRNA 水平上增加细胞膜HSP70 蛋白的表达,或激活ca s pa s e-3信号转导途径而促进细胞凋亡[8-10]。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雄黄作用于NB4 细胞前后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现P SM C2、P SM D1、ABC50、P NAS-2基因和周期素G2 在雄黄诱导NB4 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11-12]。在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 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中发现,细胞骨架和细胞信号转导的改变可能参与雄黄促进U937 细胞凋亡的过程[13]。戴锡孟等[14]研究发现,六神丸(主要成分为雄黄)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与C-myc、bcl-2和bax 都有关,其可能机制是六神丸降低C-myc活性,使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提高,同时使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下降,并升高促凋亡基因ba x,使bcl-2/ba x比例下

自由基活性氧与疾病

自由基、活性氧与疾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自由基、活性氧与疾病的关系,并简要提出了抑制自由基的办法。关键词:自由基;活性氧;疾病 Free Radica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Disease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interactions of free radica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disease were mainly introduced.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ies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Free Radicals;Reactive Oxygen Species;Disease; 生物体内绝大多数分子是由氢原子和其它基团组成,相互之间常常可以发生解离作用,形成各带一个电子的基团与氢原子,称为自由基(free radicals)。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其性质非常活泼,几乎可以在任何惰性条件下和任何惰性物质发生连锁反应[1],即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新的自由基,从而导致基质的大量消耗及多种自由基产物的生成。 人体内的自由基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占主导地位,大约占自由基总量的95%。氧自由基包括过氧化氢分子、羟自由基、过氧化羟基自由基、烷氧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 它们统称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自由基[2]。 有关氧自由基的报道和发现层出不穷,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它们和许多疾病有着直接的或潜在的联系[3]。目前,自由基已经成为一个大众性的普及概念[4],人们就像知道细菌、病毒可以通过感染人体而导致疾病一样,知道自由基可以通过对人体内细胞或组织的氧化损伤而在更基础的水平上使人体处于非健康的状态[5]。 1 自由基在机体中的作用 1.1 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在生理情况下,自由基有增强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抑制细菌增殖的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及免疫能力;但在病理情况下,自由基又能对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使组织细胞发生破坏性的化学结构变化,直接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见,自由基在机体内的生物活性具有双重性,是个“两面派”。 自由基对机体攻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既有来自体内的, 也有来自外界的。当机体中的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 并失去控制时,机体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 以致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病。下面,简单介绍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作用。(1)自由基在生物体内攻击和破坏生物大分子,引起过氧化变性,产生组织损害和器官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病和衰老的发生。(2)生物体在外界因素如感染、毒物、辐射等作用下,释放自由基,攻击细胞结构,诱发自身抗体,促使自身组织破坏。(3)自由基可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大量血浆渗出,而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使细胞屏障作用遭到损害,加重休克。(4)自由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涉及各主要器官组织,因组织缺血、缺氧时细胞内能量分解大于合成,三磷酸腺苷分解产物大量产生,在酶的催化下形成自由基。诸如冠动脉硬化与中风。(5)自由基对视网膜的损伤导致晶状体组织的破坏,从而产生白内障。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基对蛋白质的不利影响是其对生物体危害的最重要方面, 这可从两方面去理解:首先是自由基直接对蛋白质的氧化破坏和因此引起的交联变性,这是衰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个方面是对核酸的氧化和交联,使DNA发生断裂、突变以及对热的稳定性发生改变等,从而严重影响了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正常转录、翻译过程,使蛋白质表达量降低甚至消失,或者产生突变蛋白质。自由基对蛋白质的影响涉及面很广,后果严重而复。1.2 自由基的清除与抑制 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应当是平衡的,或者说体内氧化和还原应当是平衡的,机体才能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广州市从化卫生学校陆予云 肿瘤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常增生,形成的不同于起源正常组织的新生物体。研究证明,肿瘤对于正常机体组织具有异物性,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面且,有的肿瘤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限制肿瘤生长,甚至最终使肿瘤消退。相反有时这种免疫应答可促进肿瘤生长。由此可见肿瘤免疫机制非常复杂,长期已来许多学者对于这种复杂的肿瘤免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一、概述 肿瘤与肿瘤发生 1、肿瘤的概念:机体自身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无限制增殖产生的新生物体。 2、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是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600万新诊断病例,每年死亡达450万之余,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第二大死因。 3、肿瘤病因学: 外界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内环境致癌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大约80%恶性肿瘤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 4、肿瘤发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癌物质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或表达发生异常”。两种假说: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学说(hypothesis of gene or chromosome alteration):认为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是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基本原因。基因活化或渐成学说:认为肿瘤发生并不一定要基因或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细胞在微环境中可转变为肿瘤细胞。不过,从肿瘤发生上说,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主导机制。肿瘤发生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限性癌--→侵袭性癌--→转移癌。 (二)瘤基因与肿瘤抗原 1、癌基因(oncogen):指一类引起癌变的基因。异常激活和表达能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转化,变成恶性细胞。

Srlvf_g自由基与人类健康

|_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自由基与人类健康关系 什么是自由基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要求也是与日俱增,近时间来在有关健康知识传播中,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名词【自由基】,由于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包括在一些保健品、化妆用品、日常食品中等,所以就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自由基,它与我们人类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我们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何为自由基: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自由基又分为很多种,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自由基是氧自由基【活性氧】,氧自由基是含有氧而且不成对电子位于氧原子之上的自由基,也许这么说叔叔阿姨们不是那么的能理解,我用个例子说明吧,叔叔阿姨:在我们周围是不是存在很多单身汉寻找另一半想组成家庭,对吗?,如果他们找不到是不是很着急呀?,是不是会拼命去找呀,对吗?,如果他们不慎找到的另一半不是自己想要找到的,将来的结果会是怎样呀?叔叔阿姨们。对,会离婚。而且他们所生的小孩将会失去父母,将不会得到好的教育,对吗?,将会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个不幸,对吗?叔叔阿姨们:我要告诉您们,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这就是: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得稳定。这种有着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就叫自由基,这像不像人群中的那些单身汉一样啊?自由基是一种十分活泼的中间代谢产物。 由于非常活跃,非常的不安分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中一些不甘寂寞的单身一样,如果总是找不到理想的对象或伴侣,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比如:去偷、去抢,去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等。 人类如何发现自由基 那么自由基的由来而人们又是怎么会发现它的呢,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北京卷烟厂在出口产品订单中,日本明确提出,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而危害健康的不仅仅是尼古丁,焦油,还有更有害物质叫自由基。 自由基是在人体是怎么形成的呢 也就是说当一个稳定的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这个时候自由基就产生了,于是它就会马上去寻找能与自己结合的另一半,由于它很活泼,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它与其他物质结合的

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自由基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活性分子(氧化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自由基具有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细胞生长、抑制病毒和细菌的作用。但如果体内自由基过多,则可引起蛋白质、核酸(DNA)变性,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诱发各种疾病,并加速机体衰老。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存在大量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b-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等,它们能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使人体内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中。 当人处于疾病状态时,或在紧张、忧愁、激烈运动、吸烟、过度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或者由于紫外线照射、放射线照射、环境污染等因素作用时,都会引起自由基产生过量。若此时人体内的抗氧化物不足,无法清除过多的自由基,就会导致人体健康受损。 自由基与疾病 近来科学研究证明,自由基和人类多种疾病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由基与衰老有明显的关系,一些科学家认为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主要原因。自由基能促使体内脂褐素生成,脂褐素在皮肤细胞中堆积即形成老年斑,在脑细胞中堆积,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或智力障碍,甚至出现老年痴呆症。自由基还可导致老年人皮肤松弛、皱纹增多、骨质再生能力减弱等,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诱发老年性视力障碍(如眼花、白内障)。而且,自由基还可引起器官组织细胞老化和死亡。老年人感觉与记忆力下降、动作迟钝及智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多的自由基导致了神经细胞数量大量减少。 人们都知道血脂过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自由基就是通过与血脂发生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认为,自由基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血管内膜和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硬化则可进一步诱发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其它严重的疾病。 目前研究还认为自由基与癌症有关。自由基能作用于脂质产生过氧化产物,而这些过氧化产物能使DNA正常序列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突变,产生肿瘤。一些致癌物也是通过在体内代谢活化形成自由基,并攻击DNA而致癌的。 自由基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淋巴细胞损害,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自由基也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自由基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震颤麻痹症等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及时地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的堆积和过氧化反应的产生,可起到防御自由基的损害、抵抗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预防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