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

2020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
2020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

2020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本文将系统的对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招生情况,专业介绍,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录比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及复旦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新祥旭考研聂老师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

一、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招生情况:

专业代码030503 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学术学位)

招生人数10

研究方向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0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考试科目01-03

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42德语;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④80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

0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42德语;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④897政治经济学原理

备注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6人。04方向2人为中国研究院中国学项目所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要求本专业硕士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学术素质;了解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外语;适应党政机关、教育科

研、企事业等单位的决策调研、宣传教育、行政管理、思想政治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复试分数线

年份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

2018 55 90 330

2017 60 90 340

2016 55 90 350

四、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报录比

年份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其中推荐免试人数报录比2017 15 6 4 2.50 2016 9 3 2 3.00 2015 6 3 2 2.00

五、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肖巍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六、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备考指导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目标院校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复旦大学

名詞解釋 逸詩 1.指《詩經》未收的古代詩歌。今傳的《詩經》並非足本,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詩”句,其中有一些是今本《詩經》305篇以外的,前人稱它們為“逸詩”。見於先秦經傳諸子中的約有數十處,多為零篇殘句。 2.謂詩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經收入專集中,由後人發現而輯出者。 楚辭 “楚辭”的名稱,始見於《史記?酷吏列傳》,其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是戰國後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二、書名。西漢劉向輯。為騷體類文章的總集。收錄有屈原、宋玉、王褒、賈誼、嚴忌等人的辭賦及劉向自己的作品《九歎》,共計十六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 文選 《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梁昭明太子蕭統編選,系我國現存第一部文學總集。本書選錄先秦至梁八百年間的詩歌、辭賦、雜文等各類文章近八百篇,詩、賦以下又各分若干小類,基本囊括了這一時期優秀的文學作品。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玉臺新詠 漢代至南梁的詩歌總集。作者不詳,一說是南朝徐陵在梁中葉時所編。收詩769篇,共10卷。基本上是自漢迄梁的作品。本書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艶歌”,即主要收男女閨情之作。重視民間文學,重視南朝時興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其中表現真摯愛情和婦女痛苦的作品如《上山采蘼蕪》、《陌上桑》、《羽林郎》等,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並非全是艶情。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又名《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是一部大型古代文學總集。明代張溥輯。編者根據明張燮《七十二家集》,又取馮惟訥《古詩紀》、梅鼎祚《歷代文紀》中作品較多的作家,收錄自漢賈誼至隋薛道衡共一百零三人,將其詩文組成一編,並有所增益。基本上一人一集,每一集中,先列賦,次列文,後列詩。每集卷首都有編者題辭,評價作家生平與作品。 樂府 指古代音樂官署。秦及漢惠帝時均設有“樂府令”。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掌管朝會宴饗、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兼采民間詩歌和樂曲。魏晉以後,把樂府所唱的詩也稱“樂府”,於是樂府便由機構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後人因此把詞和散曲也叫做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按照音樂的不同,將樂府詩分為十二類,這個分類為後人所遵從。

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 [05010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 [050103]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文学[05]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中国语言文学[0501]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现代汉语方言 02 (全日制)现代汉语语法 03 (全日制)汉语修辞学 04 (全日制)汉语史 05 (全日制)中国语言学史 06 (全日制)古文字学 07 (全日制)文字学 08 (全日制)训诂学 三、考试科目 01、02、03、04、05、08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④807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 06、07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7古汉语与上古史 ④812古文字学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有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5).公有制经济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了共同的理论渊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以及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内容 和本质上一脉相承,而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 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要想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入手。 一、从历史进程初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思想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迎接新世纪的时期,“三个代表”重大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0314年考博真题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考博参考书目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1《文献学讲义》王欣夫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余嘉锡说文献学》余嘉锡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上海书店出版社 4《古籍整理概论》黄永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5《校勘学释例》陈垣上海书店出版社 6《古籍印本鉴定概说》陈正宏等上海辞书出版社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1《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等北京三联书店 6《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上海文艺出版社 050125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1《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等北京三联书店 6《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上海文艺出版社 7《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或《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中文系2014年考博真题(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 1、唯美主义 2、复调 3、《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4、冯至《十四行集》 5、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模仿理论 2、谈谈英国诗人艾略特对当代欧美文学的影响 3,叶燮《原诗》言: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之所独,后此千百年,无不从是以为断。你同意此观点吗? 4、鲁迅在《破恶声论》中主要论述了什么,与中国近代西方思潮共同构成了什么关系。 5、谈谈路翎、穆旦、莫言的主要代表作,并围绕作品谈谈他们各自创作的特性。回憶版 1、结合作品试论述“魔幻现实主义”中“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2、宋代目录学的影响 3、《文选》的影响及意义 4、论“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的转变。 2014復旦中國古代文學口頭報告題目(面試): 1.在古典詩歌闡釋史上,“詩史互證”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方法,你認為這種方法的價值如何? 2.請綜合論述唐代文學批評的特點和地位。 3.古人認為,六經“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乃“文章之淵府”,雖“百家騰越,終入環內者也”,故可謂之“六經皆文”。請闡釋“六經皆文”的內涵,並以具體作家作品為例,對經學與文學的關係進行論述。 4.《五柳先生傳》在中國自傳書寫史上有怎樣的典範意義。 5.桐城派的形成以及在當代的命運。 6.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十多年間,包括小說、戲曲、說唱文學在內的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研究取得了那些成就,有哪些學術熱點,還存在哪些不足,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請結合具體實例,談談你的看法? 7.談談孔子“志於道”的思想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中國古典文獻學 1,談談《四庫全書總目》對古代文學研究的意義。 2,談談《天祿琳瑯書目》與《四庫全書總目》的異同及其影響。 《天祿琳琅書目》,中國清代官府藏書目錄,清乾隆九年(1744)開始在乾清宮昭仁殿收藏內府藏書,題室名為“天祿琳琅”。《天祿琳琅書目》系中國第一部官修善本目錄,在編纂體例方面多有創見,於清代藏書家講究版本鑒定、注重善本著錄之風氣影響深遠,直接開放近世版本目錄學之興盛。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代码804)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代码804)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宝卷 答:宝卷是中国民间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至明代才有宝卷之名,采用说唱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的一种说唱形式文学。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今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普明和尚所作。明清以来,取材民间故事的宝卷日渐流行。最为后世所知的有《梁山伯宝卷》、《药名宝卷》等200余种。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脂评本 答:脂评本是指《红楼梦》八十回本。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刊本问世以前,这部长篇小说以八十回本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这种钞本除正文外,大多附有符种形式的批注,有回首总批、眉批、夹注、正文下面的双行批注、回末总批等,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这种八十回的抄本系统,就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3.临川四梦 答:临川四梦是明代传奇作品,又称“玉茗堂四梦”。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

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庸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4.元嘉体 答:元嘉体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其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对偶,在宋文帝元嘉年间为一时风气,故名之。代表作家有颜延之、鲍照和谢灵运等。谢灵运擅长写山水诗,以辞藻富赡,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称;颜延之以侍宴、应制之作居多,其特点是典雅、凝炼,往往雕琢过甚,用典过多,虽亦有写景之句,常有“雕缋满眼”之弊;鲍照作品以乐府诗为最有名,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远胜颜、谢。他乐府以外的一些诗则较重辞藻,与颜、谢相近,其特点是以奇险取胜。 5.永嘉四灵 答:永嘉四灵是指南宋时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并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艺术上专学贾岛,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因而内容贫弱,风格不高。

中国古代哲学史 (复旦大学) 清代前期

《中国古代哲学史》 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第二章清代前期的理学 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程朱理学经过清朝廷的极力提倡,再度成为官方哲学。以李光地、陆陇其为代表的官方理学家,一尊朱学,罢黜王学,为程朱理学张目。以孙奇逢、李颗为代表的北方理学家,则维护王学,并逐渐走上了调和“朱王异同”、“兼采朱王”之路。平民理学家张履祥,由王学返回朱学,延续了程朱倡导的“居敬穷理”的路数,并由此提出“顺应之道”。陈确作《大学辩》,否定了程朱关于道德修养实践的理论,成为清初心学理论的总结者。可以这样说,理学仍然是清代前期学术界的主流,它对后来的学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李光地、陆陇其和李顒的理学思想。 第一节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榕树,又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三藩”之乱时,福建也因靖南王耿精忠的反叛而陷于战火之中。当时正值李光地返乡探亲,他与老友陈梦雷共谋,遣人暗藏蜡丸进京密提情报,建议平叛,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李光地独据其功,而陈梦雷却以附贼之罪被流放。因此,当时人们便有“卖友”之讥,李光地也为此声誉扫地。李光地曾奉旨编?周易析中》、《朱子全书》、《性理精义》等,后经康熙皇帝的审定,作为“御纂'“御定”颁行学宫,成为清代前期官方哲学思想的范式。 李光地一生著述宏富,代表他理学思想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二程遗书纂》、《朱子语类四纂》等。李光地去世后,他的后人将他的这些著作汇辑为《榕村全书》。 一、折中理气 李光地作为清代前期理学的官方代表,为学一尊程朱,毕生以宣传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为己任。他声称“近不敢背于程朱,远不敢违于孔孟”(《榕村全集?进读书笔录及论说序记杂文序》)。他认为,自孔子以来,只有程颐与朱熹才是“继绝学,承圣统”的圣人。他批评王阳明“晚年之说也,其异于孔孟之旨”,遵循和发挥了理学家的“理”、“气”之辨。李光地说: 气也者何也?阴阳、动静、明晦、出入、浮沉、升降、清浊、融结,盈乎天地之间,而淆以降命。曰:离气而有理,孰从何证诸?夫阴阳动静,振古而然也,至于今不异也。出入、明晦、浮沉、升降、清浊、融结,振古而然也,至于今不异也。不异之为常,有常之为当然,当然之为自然,自然之为其所以然。(《榕村全集》卷八《尊朱要旨》) 李光地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理”字,但是通过他对气的分析,证明理气不是一物,而是有离气之理。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李光地在分析了朱熹“理先气后”、“理即气也”、“气即理也”的观点后接着又说:“是故,上下无位者,先后无时者也。虽无位,不得不有上下;虽无时,不得不有先后。知此谓之知道,明此谓之明理。’’(同上)这说明理是无形体、无方位的。就理气关系而言,理是形而上的;然而当理无时时,从宇宙本原上来说,那么理又是在气之先。所以,表面上李光地对理气关系的解释持折中的态度,实际上仍然是继承了朱熹理先气后的理气观。 二、心与性合 李光地虽然继承了朱熹理先气后的理气观,但是在有关心性的认识方面,他与朱熹并不完全一致,而是认为心与性合。他说: 孔子所谓“仁者,人也”,心性之合也。孟子所谓“仁,人心也”,心性之合也。然且有不仁之人,有不仁之心,是心与性不合也。心不与性合,而曰即心即性,可欤不可欤?(《榕村全集》卷八《尊朱要旨?心性》) 那么为什么心与性合一就是“仁人”,心与性为二就是“不仁之人”呢?李光地从“气”的角度,作

2019年复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复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 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1925年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区中文研究领域的的顶尖人才培养基地。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符合当时时代的新文化授课而闻名一时,而现代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也不断地在探索者中文文学系的发展方向,并取得很大成果,多次获得各种荣誉。中文系(含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在编的教职工共80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 18人),副教授36人。 该系对本科生的培养注重"通才"教育,要求学生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本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该系毕业生除了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以外,主要到各大报刊杂志社、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各大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的管理机关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该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复试时间 时间:3月18日开始。考生务必于8:00~8:30之间到光华西主楼1106办公室,进行身份及学历验证。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西主楼。具体分组安排届时将张贴在光华西主楼11楼电梯口。 复试内容(科目) 科学硕士、专业硕士:复试均为面试,包括专业口试、外语口试两项;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含外语口试)。面试期间全程录音,并安排专人做好面试记录。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由面试小组5位专家商议后共同给出。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13T13:36:47.853Z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8月C 作者:王建武 [导读] 高校应加强共产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不仅对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此,高校应加强共产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8-0040-02 作者简介:王建武(1977-)男,四川阆中人,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教管理。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邮编610106 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活跃了,各种思潮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如果说,从衣食住行的改善上看改革开放的成果,说明物质方面进步了。从人和社会的另一 “半壁江山”----道德精神方面则令人深思、反省。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人们觉得要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未来的社会建设者。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理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开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改革开放以后,大学教育继续沿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外,还用我党最新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学生的思想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了校园和社会的和谐。高校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人员已达12848人,其中教授1674人,副教授4489人。 纵观世界大势,全球化多元化浪潮势不可挡。任何国家,都在这股全球化浪潮中席卷向前,毫无退路。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因此,如何坚守我们的阵地,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促进高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等问题都是高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高校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情况下,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分析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共识以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工作。去年7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根本目标、总体要求。今年,教育部也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整体性建设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回答,形成学校党委的共识。同时,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计划,形成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局面,使其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与时俱进,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物质文明取得了长足进步,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入了课堂和教材、进入了大学生的头脑,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认识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增强。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区,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还是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更是“正”与“邪”两方面争夺人才的战场。因此,作为“战场”的指挥员—高校教师,首先就要坚定信念,思想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现出身教胜于言教的风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学生看教师,其实是对教师的考验,所以老师要从小事上下功夫,修炼自己的情操。正如徐特立在论述人民教师的素养时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经师’,一种是‘人师’。”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的老师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教学实践,提高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有的放矢的教育。我认为目前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政治课,搞政治不愿意,也不想搞。二是有的学生为了考研打基础,做准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想学,而且也认真学习,有的是为了学习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和素质。三是一部分学生比较听从学校的安排,学校要求学习就学习,主动性不高。针对学生这些的思想问题,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自觉性。 政治思想教育是一项创新性极强的育人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创新性和艰苦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我们的教学也是应该赋予革命性,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有针对性采用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因为这两种方式可以广泛的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竟教学从来不是教师一方的事情,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教学需要社会的检验。为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红色地方祭拜先烈,使他们情感得到升华。此外,利用社会公益劳动进行思想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有效途径之一,原因是社会活动是大学生乐于参加的课外活动,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也有激情,愿意为社会出力,愿意为别人服务,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新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团队,并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合力,在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下,将会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同样,我们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每深入一步,学校

2018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 [060200]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

2018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 [060200]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 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历史学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历史学[06]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中国史[0602]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2 (全日制)历史文献学 03 (全日制)专门史 04 (全日制)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 05 (全日制)中国古代史 06 (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史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41历史学综合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超全的概括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 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2012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2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 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萧红 答: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也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萧红的中篇《生死场》,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其他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短编小说集《再牛车上》等。 2.公安派 答: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3.审美意象 答:文学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实际上也可分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

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4.总体文学 答:一切文学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活动、文学历史等一切文学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早期的比较文学理论家曾经提出“总体文学”(La litterature geaerale,又译“一般文学”)的概念,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美学的总称,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它要求从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 5.远大前程 答:《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此小说贯彻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该小说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连载于作者制作的周刊《一年四季》,百年来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 二、简述题(每题l0分) 1.沈从文的散文对中国古典散文的继承。 答:略。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他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而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符合了中国实际,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发展顺利;如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从农村到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等。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陷入僵化的教条,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出现挫折。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建国后的大跃进等等。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性,其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与时俱进。因此,才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

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为基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理论升华。能够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理论自身的普遍性,即超越它所产生和指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一般的和普遍性的价值。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样作为反映客观的主观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视认识和改造世界卫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吸取其精华,摈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某个人确认的出来的,而是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一点用处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马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