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古诗赏析

初中课内古诗赏析
初中课内古诗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赏析

六上古诗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全诗思想感情)全诗借景抒情,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形象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开阔的事业和豁达的胸襟。

2.“生”“入”运用拟人的手法,透出自然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

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宣告了春

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

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揭示了

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全诗思想感情)这首诗既

写出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

阔博大胸襟。

钱塘湖春行白

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

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

沙堤。

1.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的写

出了莺争上暖树上去唱歌,新燕

衔泥筑巢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

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岁春天的喜

爱之情。

2.描写花草,表现了诗人的主

观感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魅

力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

的感受。

3.(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

西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

忽现。

1.这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

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则

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以动衬

静)

2.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一

种喜悦闲适之情。

3.(思想感情)描写了初夏的

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

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全篇赏析:运用了景物烘托写

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

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

了高度的统一。作者寄情于物表

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1)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

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

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

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

孤寂愁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

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

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

衬,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

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3)词语运用:枯藤、老树、

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

词排列组合,中间没有一个动词

连缀,名词意象的堆叠组成了一

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

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七上古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3.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

乱草丛生。这一联虽是写景,却

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的感情。

2. 这句以花、鸟为“感”

“恨”的主体,花鸟本是赏心悦

目的,但诗人却见花而落泪,闻

鸟而惊心,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

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

情。

3. “白头”是写实。“白

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

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

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

思家所致。

4.思想感情:这首诗是诗人

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

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

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思想感情:这首诗反映了诗

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

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

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

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

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

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

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

痛。

七下古诗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

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

和作者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

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

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

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

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比喻,即景设喻,用以自比,

诗人是一个肩负朝廷使命的大

臣,却以无根基、四处漂泊的“蓬

草”自况,暗写了自己内心飘零

孤寂,抑郁激愤之情。

②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刻画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直”“圆”不仅写出了大漠奇

特风光,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深切

感受,也把自己的孤寂情绪融入

了广阔的大自然景象中。

③【全诗的思想感情】这首

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的抑郁和孤寂的思想感情。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①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②

①描写了舟过渡荆门时诗人所见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过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②尾联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③【全诗的思想感情】通过作者出蜀地过荆门沿途的景象描绘,展现了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画卷,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无限爱怜的真挚情感。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

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

门。①写出了山西村山水环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困境中仍蕴涵希望。

②【全诗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了丰收之年农村的一片安静、欢悦的气氛,反映了农家待客的热情,寄托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前途所抱希望和世间万物消长的哲理。

八上古诗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作者被贬谪地之荒凉,被弃置的时间之长。表达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全非,暗示贬谪时光久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比怀念之情和对世态变迁的惆怅心情。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富有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暗含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②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

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以二乔的

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更

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

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全诗的思想感情】借用周

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

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

落四周星。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

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

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

关头起兵擒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沉雨打萍运用比喻的修辞,国家

如风中柳絮,自己如风吹雨打的

浮萍,这样写国势和身世,生动

形象,表达了深挚沉痛的感情。

③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

里叹零丁。“惶恐”和“零丁”

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

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惶

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表示

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

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慨眼

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

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

仃。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

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

节。

【全诗的思想感情】通过自

己抗元的艰辛历程,表现诗人忧

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

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①起舞弄清影。

“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

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词人对

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达了作

者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作者

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

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

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求得安

慰。情感由悲怨转为旷达。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

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

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对弟弟

苏辙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一切经

受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

也表达了千古的离人之愿。

【全诗的思想感情】抒发了

诗人因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之

情。表达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

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

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

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险要。“怒”字,用拟人手法,

从听觉方面写出了黄河水奔腾

澎湃的情景。

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变朝

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

想感情。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做的概括和评判。

《饮酒(其五)》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指无意看山。“见”不是“望”“看”,表明景已入心。触景生情,进入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物我交融的精神境界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以飞鸟自喻,用飞鸟倦而知返来比喻诗人弃官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其一)》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放下。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

行雪满山。惆怅迷惘,用比喻写

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的悲

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

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垂钓碧溪

边,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达

自己希望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

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

业。表达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

愿望。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

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

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

慨、迷茫等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卒章显志,写出了诗

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

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

望的坚定信念。这句话着眼于未

来,体现出诗人困境中顽强进取

的精神。

⑥透过全诗,看到了一个虽

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

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

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全诗思想感情】表现了作

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

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

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

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

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

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

“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

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

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

惨蓄势。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

漠向昏黑。一是实写自然环境,

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

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

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哀、悲

凉、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

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

伟大胸襟蓄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诗人由自

己的困难推及到了“天下寒

士”,表现了饱览民生疾苦,体

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也体现

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诗句运用比喻,诗人

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

“北风”使雪花飞舞,生动而贴

切写出了雪的洁白鲜润,赞美了

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

人开阔的胸襟和化苦为乐,积极

向上的乐观情怀。“忽如”二字

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

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

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

情。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

淡万里凝。用对偶、夸张和寓情

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

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

的担忧之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主人看不见客人了,

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

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

景抒情,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依

依不舍和惆怅之情,体现一种言

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全诗思想感情】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

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现多指自我牺牲和献身精神;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

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诗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

八下古词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一个“独”字不仅点明了她

孤独的思妇身份,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表达了思妇的孤寂之感;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蘋洲”遥相呼应。

她看到许许多多的船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船。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因心上人未

归的失望、怅惘之情。

在白描直叙中写一女子登楼

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

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一个

“异”字统领,接下来从“衡阳

雁去”“四面边声”“落日孤城”

三个方面写塞外景色与别处不

同,以此来突出“异”。

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

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

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

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

门紧紧地关闭着。

运用典故写出了征人们的矛

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

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

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

目的。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

就功业的向往。

④运用互文的修辞方法写夜寒

霜重,又传来悠悠羌笛之声,更

加重了征人的愁思。因戍边辛

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都难

以入睡,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

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

的愤懑不平。

【全诗思想感情】表达了戍边将

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

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

活的艰苦,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

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

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①“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

调。狂在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

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

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

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运用典故,这里作者以魏尚自

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遣冯唐那样

重用免自己,实现自己建功立业

的愿望。

④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

“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

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全诗思想感情】这首词表现了

词人报效国家,抵御外侵,建功

立业的决心。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

多愁。

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体现了作者内心沉重的哀愁,用语奇特而有新意。表达了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后内心的浓重哀愁。

【全诗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后内心的浓重哀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沙场秋点兵”中一个秋字

有两种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

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情怀。

④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全诗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境,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景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赋壮词”。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

酬的抑郁愤懑情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