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 晋商“商道”与“商德”的传承

牛津管理评论综合
道不完数百年晋商,话不完家族传奇,《白银帝国》让我们从史诗巨著里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脚步,从传奇人生中看到一个家族的兴衰,从乱世动荡看到了商人的责任与担当,从家国情仇看出了为商的仁义礼智,还有一直延续下来的诚信。观《白银帝国》后唯一感慨就是晋商太了不起了,面对曾纵贯南北,前后长达500余年的晋商王国与金融史,现在的后人只能在瞻仰中完成对他们的膜拜。

《白银帝国》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传承史,而是一部庞大恢弘的历史史诗。影片根据山西作家成一长篇小说《白银谷》改编,通过康家三少爷的成长成熟与经历,刻画了时代更迭中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进而把晋商所信奉的儒家文化演化为“商德”和“商道”,给今天商业社会和文化以启迪。

晋商后人评《白银》

传奇人生,演绎家史影片把视线放到了康家,而不我们所熟悉的乔家、王家、渠家、常家显然是要模糊掉家族背景,欲重新树立一个家族,而这个家族的集合体也能充分代表一段时期内晋商家族发展史。《白银帝国》通过康家两代人对传统道德、商业规范、价值取向的态度来反映社会变革中意识形态的冲突。影片中加入的女性角色是新旧文化冲突最明显的范例,代表西方文化的少奶奶杜筠清最终在东方传统的“夫权”中解脱,她用死捍卫了自己的反抗;而怀有新思想的三少爷则用自己的坚持为固执的父亲上了一堂“父权”反抗战,最终带有“君权”色彩的父亲也在新形式下低头。在这场反抗与社会变革中,没有谁是最终的赢家,而一幕幕或喜或悲的场景已经开始埋葬着传统的“三纲”。

在这场与旧式礼教抗争过程中,三少爷完成了家族式的进化,而这诞生于社会变革中的进化,彻底埋葬了家族商业史。影片中三少爷说:做生意不过就是做人,于是他用9窖的银子兑换了承诺,于家族这不是什么利好消息,于做人却是成功的,最后连康家老爷也欣慰地说:我用9窖银子,换回了一个儿子。到此,《白银帝国》对一个家族掌舵者一生有了定论,在这段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故事里,他的人生得到升华。

胡玫拍摄的《乔家大院》就有这样的情节,外敌入侵,晋商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撑者,连社会灾害、政治避难、赈灾救难都与大富巨贾脱不了干系,为何?商业需要国家,而国家同样离不开商业,当风雨飘摇的王朝需要时商业维护其政权时,与朝廷密切联系的商人就成为国之支柱,这也就出现了影片中散尽万贯的那一幕。身处乱世,于家国的担当责任就开始凸显,而这个责任开始于银票风波产生

的挤兑与信任危机。

影片中三少爷选择的动机是主动而非被动,就在他决意要用白银兑换一个承诺时,一个数百年间的政治王国坍塌了,而与之相伴的金融王国也未能幸免,同时还摧毁了康家老爷多年的权利威严,以及康家的百年积累。而开篇那句:“天地真大,人真小,该怎么自处”,此时也有了直接的回答,这个选择也给出了“商道”的真谛。
 晋商商道“五不”独门法则

说到商业创造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晋商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领先的开始实行“产业链”经营的大商帮,在内外贸易中控制从生产、技术、包装、运输甚至是资金流动。同时他们还擅长“多元化经营”,非常努力地拓展自己的经营业务和领域。所以在1823年,“晋商”以其雄才伟略,开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票号业”,这是世界上最早创立的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金融汇兑系统。而他们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票号业”的时候,还不断地创造着世界第一。

晋商的成功,简单说来可以归为两条:一、义字为天,诚信第一;二,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但细究起来,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就多了去了。细捋这其中的条条框框,不由不惊叹于晋商族群开创的新型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及科学性。而这些,在《白银帝国》中均有涉及。

一不用

非山西人不用,凡“三爷”不用(少爷、姑爷、舅爷)

【这其实是晋商“管理”票号的第一要则,财东和管理者要截然分开,沾亲带故的,做股东可以,管理票号却是绝对不行。基本可以理解为“晋商票号”的法制之一。票号招人,一定要是山西人,而且一定要有有钱的、与自己有生意关联的商家来做推荐担保人,如果这个人有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推荐担保人的生意和信誉。】

★电影片断------在电影中,康老爷始终着眼于从自己儿子中找合适的接班人,但在用“掌柜”方面,却绝对是眼睛向外,从外人中物色。这种泾渭分明的人事体系观念其实时至今日仍在沿用。

二不得

学徒入行试用期三年,且终生不得跳槽

【除了教你打算盘、搞会计、做生意这些业务外,还要进行相当的道德教育,还有在影片中出现的——要学武健身。至于学满3年,才能卓越者慢慢可以出来做掌柜,但不仅不能跳槽也不能兼职,所以对个人的职业忠诚度要求非常之高。可以说,当时山西有名票号的掌柜,用今天的话来说,基本上都是德才兼备的职业经理人。】

★电影片断------《白银帝国》中,康老爷与三儿子的矛盾不仅仅表现在“夺妻”上,也表现在用人方面的分歧,再具体说就

是关于掌柜人选的评定。但在戏中,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父子双方并无根本的冲突,因为两人都认同一个道理:必须挑选又红又专的高级专业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显然可遇而不求,因此无论怎么审慎都不为过。

三不干

财东不干涉管理,不插手经营,年底算账,赔了是东家的,赚了大家分钱

【这可以说是山西人独创的中国第一的经营管理制度,在经营上,基本上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很先进而且很恐怖的股份制——无限责任的股份制,也就是说,如果东家遇到问题,就算是要从自己的家当里把钱拿出来,也要赔给客户。当时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山西票号在战乱中损失惨重,不仅票号被抢,账簿也被烧掉,然而,以“日升昌”为首的山西票号决定,只要储户拿出折子,无论数量多大,立刻兑换银两。而这些损失都是由东家来承担的。

至于赚钱了,除了东家获利外,有重要贡献的掌柜,例如服役多年的、赢利排名靠前的掌柜们都能按成绩获得分红。帐目和奖赏都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电影片断------超长的算盘,算账分红,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是《白银帝国》中给人留下印象较深的一个场景。其中,有一个细节,犯了错的家族,虽然被追究了责任,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应得的红利,整个集团仍然分文不少的给付,这正是对“公平公正”原则的诠释。

四不许

人员驻外执事,每三年方准回家探亲一次,且绝不容许有嫖宿、纳妾等行为

【全面的说,所谓四不许是一条针对外方在外地分号的掌柜们的规矩,按照山西票号的规定,掌柜每三年才能回家探亲一次,在外,不许喝酒/不许抽大烟/不许嫖娼、纳妾、休妻——所以在电影中,康夫人不能生育以后,老爷必须要用计让夫人假死,才能娶新妇;另外一条,就是不得兼差或跳槽】

★电影片断------在影片,掌柜因事情败露,在妓院上吊自杀,正是对这一制度的充分反映。这样的制度几近苛刻,甚至让人感到有些泯灭人性,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此规章仍然是利大于弊,恩威并济的法则强化了道德的自我约束及社会公约的舆论监督功能。

五不做

宁为商不做官,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换

【第五个不做其实不是硬性的规定,但是体现了晋商与后来的一些商帮——比如徽商之间的巨大差别,晋商为商是非常纯粹的,他们当然也和官府做生意,也会用钱去投资在朝廷里的关系,比如说,乔家跟当时的九门提督和湖广总督关系就非常密切,三晋元票号跟李鸿章、袁世凯都有很深的交情。但

是山西的商人家族里却不会有人仗着有钱去走仕途。

山西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张嘴的龙是官、闭嘴的龙是商,闭嘴的人得到的是实惠,是商业利益。】

★电影片断------电影中有一段戴掌柜在战乱中想出办法帮东家“往福建”搬银子的情节,这个情节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平遥“协同庆”票号北京分号的张掌柜,在一次闲谈中得知一个穆姓的旗人想要争取福建将军的职位,短缺6万两银子,于是立刻就借给他。不久后,穆某果然被任命为福建高官,他一上任就向当地官员宣布,以后要把公款私款尽数存在这个票号。所以,戴掌柜对东家承诺能跟福州要员商议,把税银留在当地,把京号银子存进户部,绝对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非电影夸大其词。

《白银帝国》的诚信和道德

《白银帝国》里谈晋商说他们讲诚信,票号的号规就是“至诚至信,大义参天”,这不是电影的刻意美化,历史上的晋商在他们纵横商场的500年里,的的确确是始终背负着这一信念。晋商的信誉良好,是因为他们深知诚信能够带来更多人的信任,才能在更大的商业活动里获得利益,所以,诚信是商业成功的最大前提。但是如何才能长期有效地维持着这种“诚信”呢?可以说,晋商不仅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不通人情,相反他们是对人情人性有着太深入的了解,所以才会处心积虑地想出这样一系列的,从经营到人才选拔到管理的先进机制。(新浪娱乐)

的确,面对金融危机,每一个迷失的集体与个体都在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而以晋商为主角的《白银帝国》则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答案。于是,中国味十足的《白银帝国》又多了一个新功效,该片甚至被称为“一本教你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对人的威胁的‘教科书’”。金融危机下的契约与道德“贪婪是好的”让华尔街陷入危机——那么,此次《白银帝国》导演姚树华有感而发,决定拍摄一部讲述“金融道德”的影片。不仅向全世界诠释了晋商纵横中国500年的“商业霸主文化”,也向金融界传达了晋商自成体系的金融监管制度、经营哲学和商道伦理。

无论是商业制度还是商业道德,晋商都是全球商界的楷模。我认为,尽管晋商的制度设计远不如现代商业社会的各种政策、法规以及不同层次的规章制度完善,但晋商却在“诚信仁义”的基础上,通过“号规”等内部制度和行会纪律对从业者进行有效的约束。

《白银帝国》作为一部影片,无法也不可能承担起拯救全球金融体系的重任,但是,这部电影至少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出一些问题,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

电影中有救亡、有启蒙,而我们更多的是要全面反思和审视晋商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谭小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