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建模

第三章系統分析與建模

章節大綱備註:可依進度點選小節

3-1可行性與需求分析概述

3-2可行性研究

3-4需求文件的製作3-5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產出3-2需求捕獲3-6需求驗證

可行性是專案能否執行和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可行性研究是專案啟動階段的關鍵活動。從開發團隊的角度來說,對擬定開發的專案應當從管理上、技術上、經濟上、執行上所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進行可行性分析和闡述。透過逐步弄清客戶的要求,在需求的基礎上,規劃整體解決方案,以此作為專案投資收益評估的依據,預測並評估其效果和可行性程度,對多個專案或產品進行選擇,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可行性分析的品質將直接影響專案的執行效果。

對於一個具體的專案,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專案在滿足品質、時間、成本限制等條件前提下,問題有沒有可行解。如果問題沒有可行解,應當停止該專案,以避免時間、資源、人力和金錢的浪費;如果問題值得解決,分析人員要給出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並且為工程制定一個初步的計畫。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需要對系統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研究,確定專案的規模、目標、和限制;分析人員進行初步的需求分析,抽象出專案的邏輯結構,建立邏輯模型;依據邏輯模型,經過整體性的考量和設計,給出若干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對每種解決方法都要研究它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的具體步驟如下:

確定專案規模和目標;

研究正在執行的系統,收集、研究、分析現有系統的資料檔,實地研究系統訪問有關人員,然後描繪現有系統的高階系統流程圖;

建立新系統的高階邏輯模型,使用資料流程圖和資料字典描述資料在系統中的流動和處理情況;

導出和評估各種方案,導出若干較高階的實體解決方法,根據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社會可行性進行評估,得到可行的解決方法;

可行性研究的具體步驟如下:

推薦可行性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t Analysis),決定該專案是否值得開發,給出具體的開發解決方案,並且說明該方案可行的原因和理由;

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將上述可行性流程的結果寫成相應檔案,即可行性研究報告。

經濟可行性

確定和估計系統的成本和效益

?軟體的開發成本,主要包括:辦公室房租、辦公用品、硬體設備、通信費用、資料費、工資、各種軟體的費用、市調費用、訓練費用、產品宣傳費用等。

?整個系統的經濟效益主要有:

–(1)直接效益。例如,使用新系統之後所節省的人力成本;

–(2)間接效益。例如,減少使用者在業務操作流程中出現的錯

誤數,提高工作效率;

–(3)無形效益。例如,使用者對於系統的認可、接受程度。效

益通常難於加以量化。

經濟可行性

評估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確定軟體系統有無經濟價值。專案開發投資在前,收益在後。在進行分析時,將來的收益和現在已經耗費的成本不能直接進行比較,必須考量貨幣的時間效益。在度量經濟效益時,通常要計算專案的淨利潤、回收期、投資報酬率、淨現值等。總而言之,要考量現金流問題,如專案貸款、支付開發人員工資等,對於有利潤的專案還要考量其投資報酬時間、投資報酬率等。

技術可行性

進行技術分析的目的是交付系統的技術可行性評估,說明為完成系統功能,達到系統性能指標要採取什麼樣的技術,存在哪些技術風險,並且判定這些技術問題對於成本有什麼影響。透過評估現有資源的有效性,包括人力、可重複使用零件、軟/硬體環境三個層級的資源是否具備,確定相關的技術能否支援這一系統。

社會因素可行性

社會因素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下列三個層面的因素:市場、法律和政策。

?市場分析是對有關產品市場環境狀況加以系統的分析和評估,主要包括:市場區隔(使用軟體的客戶群)、消費

行為研究、競爭力分析、競爭性產品和銷售策略研究,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依存關係的研究、產品壽命週期分析、有關的社會因素、生態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分析。

?政策對軟體發展的影響也非常大。在市場調查及預測的流程中,要對有關的產業政策等因素加以研究,論證專案投資建構的必要性。包括政策可能影響的市場供求預測、競爭力分析、價格分析、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定位及行銷策略論證等。

社會因素可行性

社會因素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下列三個層面的因素:市場、法律和政策。

?投資活動中的法律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某一投資活動的行為主體真實性、行為合法性、權利義務明確性、糾紛解決方式的合理性等方面所做的詳細研究,即從法律的角度分析該投資活動(專案)是否可行,能否得到法律保障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使用者需求,就軟體功能與客戶達成一致,估計軟體風險和評估專案代價,最終形成開發計畫的一個複雜流程。基本概念

軟體需求是使用者為解決某一問題或達到某上一目標所需的軟體功能。

軟體需求包括3個不同的層級:業務需求、使用者需求和功能與非功能需求。

基本概念

?1. 業務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針對具體的業務系統

,反映整個組織機構或客戶對所需系統和產品高層次的目標要求,它們在專案視圖與範圍檔案中予以說明。

?2. 使用者需求(User Requirement)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述使用者如何使用軟體產品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務。

?3. 功能與非功能需求(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從開發人員的角度出發,定義系統必須執

行的軟體功能,以及確定在滿足性能要求和各種限制條件的前提下,使得使用者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從而滿足業務需求。功能性需求描述系統和環境之間的互動,而非功能性需求或限制描述了應用環境對系統的各種限制。

基本概念

如何加以需求分析

?分析是一個流程,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問題的原因,找出原因後就需要對分析的結果加以解析和說明。需求分析主要就是對系統加以分解,把看似瑣碎的、互不相干的現象加以一般化和歸納,並把它們整理得有條有序。

基本概念

如何加以需求分析

?分析需求時,通常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著手:

–1.靜態觀點,描述系統各組成元素(物件)之間的關係。

–2.動態觀點,描述系統的行為(動作、系統和物件的狀態、狀

態之間的轉換等)。

基本概念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需求分析非常重要,它具有決策性、方向性和策略性的功能,在軟體發展的流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需求分析最根本的就是分析軟體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

如果對使用者的問題不加以分析,很可能建造一個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最終沒人要用的軟體,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勞,結果造成時間利金錢的浪費、個人的挫折及不愉快的使用者。

基本概念

需求分析中的問題

?需求分析涉及的主要問題有:非正式資訊的收集、未確定的或不明確的功能、未發現或未經交流的假設、不完善的需求檔案、突發的需求變更流程等。

?其中較凸顯的是開發人員對需求的瞭解偏差或認知不足。開發人員僅僅對需求作出片面的分析將造成過分樂觀的估計,使得在後續的開發中不可避免地超出計畫和預算。

需求擷取的流程

需求開發活動要完成幾方面的工作:首先確定使用產品的使用者類別,擷取每個使用者類的需求;其次透過瞭解實際使用者的任務(包括使用者在沒有軟體系統的情況下的人工工作或在原有系統下使用者需要完成的工作)和這些任務所支援的業務需求,分析不同使用者提供的資訊,得出系統的功能需求、業務規則、品質屬性、建議解決方法和附加資訊;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报告模板.doc

设计报告一十种随机数的产生 一概述 . 概论论是在已知随机变量的情况下,研究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及其参量,而随机变量的仿真正好与此相反,是在已知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及其参数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产生服从给定统计特性和参数随机变量。 下面对雷达中常用的模型进行建模: 均匀分布 高斯分布 指数分布 广义指数分布 瑞利分布 广义瑞利分布 Swerling 分布 t分布 对数一正态分布 韦布尔分布 二随机分布模型的产生思想及建立 . 产生随机数最常用的是在(0,1) 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其他分布的随机数可利用均匀分布随机数来产生。 均匀分布 1>( 0, 1)区间的均匀分布: 用混合同余法产生(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伪随机数通常是利用递推公式产生的,所用的混和同余法的递推公式为: x n 1 = x n +C(Mod m)

其中,C是非负整数。通过适当选取参数 C可以改善随机数的统计性质。一般取作小于 M的任意奇数正整数,最好使其与模 M互素。其他参数的选择 (1)的选取与计算机的字长有关。 (2) x(1) 一般取为奇数。 用Matlab 来实现,编程语言用 Matlab 语言,可以用 hist 数的直方图(即统计理论概率分布的一个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 函数画出产生随机,直观地看出产 生随机数的有效程度。其产生程序如下: c=3;lamade=4*200+1; x(1)=11; M=2^36; for i=2:1:10000; x(i)=mod(lamade*x(i-1)+c,M); end; x=x./M; hist(x,10); mean(x) var(x) 运行结果如下: 均值 =方差= 2> (a,b )区间的均匀分布: 利用已产生的( 0,1)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基础上采用变换法直接产生(a,b)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其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1 p( x) b a a x b 0 x a, x b 其产生程序如下: c=3;lamade=4*201+1; a=6;b=10; x(1)=11;M=2^36; for i=2:1:10000; x(i)=mod(lamade*x(i-1)+c,M);

《UML系统分析和设计》

《UML系统分析和设计》

软工14级《UML系统分析与设计》 大作业 问题定义: 设计某医药公司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进货、库存、销售三个组成部分。 进货子系统有 药品验收处理 1 产生进货传票(进货传票编码、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 期、进价、进货数量)。 2进货传票将被打印给供货商作为收货凭证。一次进货可有多项药品,由进货传票编码唯一标识;一种药品由商品编码唯一标识。系统设有一个商品目录(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期、销售价格)。 3当进货的药品是新药品(商品目录中没有的药品)时,进货子系统自动把新药品写入商品目录。 库存子系统有 1进货入库 2销售出库 处理维护库存帐(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期、进货量、进价、出库量、销售价、库存数量、库存下限量、库存上限量),库存帐不能做修改操作, 当进货入库时,根据进货传票产生一条新记录,库存数量加上进货量; 当销售出库时,根据销售传票产生一条新记录,库存数量减去出库量;商品编码是各药品的唯一标识字。 库存子系统设库存自动报警,当库存数量大于库存上限量或者小于库存下限量时,给出警告信息。 销售子系统有 定价处理和销售处理。 1定价处理有一个商品价格表(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期、建议价格、销售价格、批准责任人)首先由销售管理员定建议价格,经过经理批准后确定销售价,并自动更新商品目录的销售价; 2销售处理在公司的销售窗口,售货员根据顾客要求查找商品目录和库存帐,如果有货(库存数量满足顾客要求),一项销售成立,产生销 售传票的一条记录,一次销售可有多项记录,由销售传票唯一标识。销 售传票的数据结构是(销售传票编码、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 有效期、销售价、销售数量)。销售传票是库存子系统记录库存帐的依据。 销售传票将被打印给顾客作为提货凭证。 以上为本次试题的基本部分(称基本系统),为必做部分。事实上的进销存系统还有其它组成,例如“退货处理”、“客户管理”、“供货商管理”、“定价管理”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做或者补充某些附加内容。

雷达系统中杂波信号的建模与仿真

1.雷达系统中杂波信号的建模与仿真目的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目标对雷达波的散射特性探测和识别目标。然而目标存在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环境对雷达电磁波也会产生散射,从而对目标信号的检测产生干扰,这些干扰就称为雷达杂波。对雷达杂波的研究并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压制杂波干扰,发挥雷达的工作性能。 雷达研制阶段的外场测试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容易受大气状况影响,延长了研制周期。随着现代数字电子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雷达系统设计在内的科研生产的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外场测试,降低雷达研制的成本和周期。 长期以来,由于对杂波建模与仿真的应用己发展了多种杂波类型和多种建模与仿真方法。然而却缺少一个集合了各种典型杂波产生的成熟的软件包,雷达系统的研究人员在需要用到某一种杂波时,不得不亲自动手,从建立模型到计算机仿真,重复劳动,造成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的浪费。因此,建立一个雷达杂波库,就可以使得科研人员在用到杂波时无需重新编制程序,而直接从库中调用杂波生成模块,用来产生杂波数据或是用来构成雷达系统仿真模型,在节省时间和提高仿真效率上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从七十年代至今已经公布了很多杂波模型,其中有几类是公认的比较合适的模型。而且,杂波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己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己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使得建立雷达杂波库具有可行性。 为了能够反映雷达信号处理机的真实性能,同时为改进信号处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雷达杂波仿真模块输出的杂波模拟信号应该能够逼真的反映对象环境的散射环境。模拟杂波的一些重要散射特性影响着雷达对目标的检测和踉踪性能,比如模拟杂波的功率谱特性与雷达的动目标显示滤波器性能有关;模拟杂波的幅度起伏特性与雷达的恒虚警率检测处理性能有关。因此,杂波模拟方案的设计是雷达仿真设计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杂波模型的精确性、通用性和灵活性是衡量杂波产生模块的重要指标。 2.Simulink简介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

UML课程设计报告_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09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信息工程与技术系 课程名称 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指导教师 XXXX 学生姓名 XXXXX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年级 08级 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UML统一建模课程是一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设计语言。UML统一建模课程设计实验课,着重加强面向对象建模技术。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用需求模型简化业务领域;用分析模型验证用例的正确性,一致性,完备性,可行性;用设计模型标识解决方案。通过模型实现了从业务领域到软件领域的映射。通过建模,使问题可视化,形式化。通过一序列的建模和迭代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UML统一建模课程是本科类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技术复杂,应用范围广。本课程设计实验主要内容:构建系统的分析模型、设计模型。主要目标如下: 1. 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 2. 构建“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中包含: A.软件需求分析 B.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 C.系统的UML基本模型 D.系统中的类 E.系统的配置与实现 1、系统目标 系统的整体目标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结合汽车租赁经营的实际运作情况,建设一个覆盖汽车租赁经营全部业务的“汽车租赁系统”,通过该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素质,进一步加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功能要求 “汽车租赁系统”中的功能需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包括电话、前台、网上)预订车辆; ●能够保存客户的预订申请单; ●能够保存客户的历史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处理客户申请; ●技术人员可以保存对车辆检修的结果。 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基本数据维护模块:该模块提供了使用者录入、修改并维护基本数据的途径。 ●基本业务模块:在系统中,客户可以填写汽车租赁申请表,工作人员处理这些表格;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报告

设计报告一 十种随机数的产生 一 概述. 概论论是在已知随机变量的情况下,研究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及其参量,而随机变量的仿真正好与此相反,是在已知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及其参数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产生服从给定统计特性和参数随机变量。 下面对雷达中常用的模型进行建模: ● 均匀分布 ● 高斯分布 ● 指数分布 ● 广义指数分布 ● 瑞利分布 ● 广义瑞利分布 ● Swerling 分布 ● t 分布 ● 对数一正态分布 ● 韦布尔分布 二 随机分布模型的产生思想及建立. 产生随机数最常用的是在(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其他分布的随机数可利用均匀分布随机数来产生。 2.1 均匀分布 1>(0,1)区间的均匀分布: 用混合同余法产生 (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伪随机数通常是利用递推公式产生的,所用的混和同余法的递推公式为: 1 n x =n x +C (Mod m )

其中,C是非负整数。通过适当选取参数C可以改善随机数的统计性质。一般取作小于M的任意奇数正整数,最好使其与模M互素。其他参数的选择 (1) 的选取与计算机的字长有关。 (2) x(1)一般取为奇数。 用Matlab来实现,编程语言用Matlab语言,可以用 hist 函数画出产生随机数的直方图(即统计理论概率分布的一个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直观地看出产生随机数的有效程度。其产生程序如下: c=3;lamade=4*200+1; x(1)=11; M=2^36; for i=2:1:10000; x(i)=mod(lamade*x(i-1)+c,M); end; x=x./M; hist(x,10); mean(x) var(x) 运行结果如下: 均值 = 0.4948 方差 = 0.0840 2> (a,b)区间的均匀分布: 利用已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基础上采用变换法直接产生(a,b)

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刁成嘉-课后答案

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刁成嘉-课后答案

第一章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演变 1、系统建模的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2、软件的分类: 按软件的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按软件的规模划分: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甚至超大型软件 按软件的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按软件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一次性使用软件和使用频度较高的软件 按软件失效的影响程度划分:一般性软件和关键性软件 3、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与软件本身的特点相关;二是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 4、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瀑布模型、渐增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 5、UML的特点: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逐步完善 6、面向对象的三大重要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7、软件开发方法从结构化开发方法、模块化开发方法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8、软件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服用的全过程 9、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急气封装性、多态性、继承性和消息传递 10、软件开发过程由客户端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以测试与维护四个四个阶段组成 11、面向对象系统的开发过程以体系结构为中心,以用例为驱动,是一个反复、渐增的过程 课后习题: A 1、封装是吧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 C 2、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是使对象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分离,使对象的定义和实现分开。 B 3、面向对象方法中的继承机制使子类可以自动地拥有复制父类全部属性和操作 D 4、使得在多个类中能够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一个类中有不同的实现的一种方法

UML系统分析和设计

软工14级《UML系统分析与设计》 大作业 问题定义: 设计某医药公司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进货、库存、销售三个组成部分。 进货子系统有 药品验收处理 1 产生进货传票(进货传票编码、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 期、进价、进货数量)。 2进货传票将被打印给供货商作为收货凭证。一次进货可有多项药品,由进货传票编码唯一标识;一种药品由商品编码唯一标识。系统设有一个商品目录(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期、销售价格)。 3当进货的药品是新药品(商品目录中没有的药品)时,进货子系统自动把新药品写入商品目录。 库存子系统有 1进货入库 2销售出库 处理维护库存帐(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期、进货量、进价、出库量、销售价、库存数量、库存下限量、库存上限量),库存帐不能做修改操作, 当进货入库时,根据进货传票产生一条新记录,库存数量加上进货量;

当销售出库时,根据销售传票产生一条新记录,库存数量减去出库量;商品编码是各药品的唯一标识字。 库存子系统设库存自动报警,当库存数量大于库存上限量或者小于库存下限量时,给出警告信息。 销售子系统有 定价处理和销售处理。 1定价处理有一个商品价格表(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期、建议价格、销售价格、批准责任人)首先由销售管理员定建议价格,经过经理批准后确定销售价,并自动更新商品目录的销售价; 2销售处理在公司的销售窗口,售货员根据顾客要求查找商品目录和库存帐,如果有货(库存数量满足顾客要求),一项销售成立,产生销售传票的一条记录,一次销售可有多项记录,由销售传票唯一标识。销售传票的数据结构是(销售传票编码、商品编码、品名、规格、厂商、有效期、销售价、销售数量)。销售传票是库存子系统记录库存帐的依据。销售传票将被打印给顾客作为提货凭证。 以上为本次试题的基本部分(称基本系统),为必做部分。事实上的进销存系统还有其它组成,例如“退货处理”、“客户管理”、“供货商管理”、“定价管理”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做或者补充某些附加容。 作业要求: 1.针对上述需求,请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完成附件中作业要求; 2.解答时可以查询资料、可以讨论、可以使用建模工具(如Rose、together等),

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

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 课程教师:xxx教授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五里雾 一、什么叫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系统分析的“5W1H”要点是什么?(25 分) 系统分析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兰德公司,早期主要用于武器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60年代后,开始用于社会经济系统。 系统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帮助领导者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系统方法。 主要步骤有:研究领导者提出的整个问题,确定目标,建立方案,并且根据各个方案的可能结果,使用适当的方法比较各个方案,以便能够依靠专家的判断能力和经验处理问题。 系统分析的要素:(1)目标;(2)可行方案;(3)费用(寿命周期总费用(Life Cycle Cost));(4)模型;(5)效果(效益和有效性);(6)准则(目标的具体化);(7)结论(建议,不是决策) 5W1H是指:

(1)任务的对象是什么?即要干什么(What); (2)这个任务何以需要?即为什么这样干(Why); (3)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即何时干(When); (4)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干(Where); (5)是以谁为对象的系统?即谁来干(Who); (6)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即如何干(How)。 二、对系统模型有哪些基本要求?系统建模主要有哪些方法?请分别说明这些建模方 法的适用对象和建模思路。(25分) 系统模型的基本要求是:1 切题;2 模型结构清晰;3 精度要求适当;4尽量使用标准模型。 系统模型的定义:系统模型是一个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知识。 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现实系统的描述、模仿和抽象。如:地球仪是地球原型的本质和特征的一种近似或集中反映。系统模型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系统模型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模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对象和建模思路: 1、推理法(“白箱”问题) (1)、对象:比较简单的白箱系统。 (2)、方法:利用自然科学的各种定理、定律(如物理、化学、数学、电学的定理、定律)和社会科学的各种规律(如经济规律),经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到S的数学模型。 2、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黑箱”或“灰箱”问题)(注:此方法也可分成两类。老师PPT 分成两类,在此处合并为一类进行叙述。) (1)、对象:可实验和不可实验的黑箱和灰箱系统; (2)、方法:通过实验或者查阅历史统计资料,找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然后运用自控中的传递函数方法或其它的数学方法(如回归分析、时序分析等方法),建立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数学模型。 3、混合法 也称数据拟合法。相当多的建模过程是以统计数据或实验数据为基础的。以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基础去构建一个系统模型的方法,称之为数据拟合法。 4、类似法(相似模型) (1)、对象:用推理法难以建模的复杂的白箱系统; (2)、方法:利用不同事物具有的同型性,建造原系统的类似模型。 三、考虑湖水的污染与净化问题,如果流入湖的污水浓度比湖水浓度高,那么湖水就要 受到污染;反之,如果将清水注入湖内,则可以使湖水净化。为了简化问题,现在做如下假设: (1)蒸发量和降雨量相等,流入与流出的平均速度相等,即湖水总量保持不变; (2)污水不发生化学变化,也不引起沉淀; (3)污水瞬间混合是均匀的,即湖中水的浓度总是均匀的。 记湖水体积为Ω,初始浓度为C0,,注入水的速度为V,注入水的浓度为C,如果以清水注

试题管理系统UML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信管1002 姓名: 学号:

试题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要求: 1、应画出该系统的完整用例图。 2、给出负责模块的用例的详细事件流描述。 3、从用例的事件流描述中获取候选的实体类,确定类之间的关系 并画出正确的类图。 4、画出用例的顺序图以及协作图。 5、根据用例的事件流描述,画出用例的活动图。 6、根据类图,画出类的状态图。 7、最后给出系统的构件图、部署图。 8、具有完整清晰的设计流程。 9、各图布局合理、美观。 10、提供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正文应包含以下几部分: 1、封面; 2、系统分析:给出详细分析过程; 3、系统设计:给出系统的UML图; 4、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 传统的试题管理方法因受到时间、空间和管理维护等因素的限制, 已很难适应

现代信息社会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成 熟与稳定以及全国各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和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试 题管理系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与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 教学管理者希望 有一个集试卷分类、试卷管理、试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试题库管理系统, 以 提高管理效率。而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试卷,并通过积累逐步形成有效试题库,使 试题和试卷的管理高效便捷,同时也使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有更多选择。这对提高 教学效率,有效利用资源和使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走向自动化具有重要作用。 所开发的系统提供了试卷分类、试卷管理、试题管理及试卷生成等功能,为教师提 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组成相应的 试题与试卷,并轻松的管理试题库与试卷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 作量。 关键词:试题管理;试卷管理;UML;信息系统分析 目录 一、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调查及初步分析 (2) (一)试题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 (2) (二)试题库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

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章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演变 1、系统建模的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2、软件的分类: 按软件的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按软件的规模划分: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甚至超大型软件 按软件的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按软件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一次性使用软件和使用频度较高的软件 按软件失效的影响程度划分:一般性软件和关键性软件 3、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与软件本身的特点相关;二是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 4、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瀑布模型、渐增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 5、UML的特点: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逐步完善 6、面向对象的三大重要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7、软件开发方法从结构化开发方法、模块化开发方法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8、软件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服用的全过程 9、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急气封装性、多态性、继承性和消息传递 10、软件开发过程由客户端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以测试与维护四个四个阶段组成 11、面向对象系统的开发过程以体系结构为中心,以用例为驱动,是一个反复、渐增的过程 1、封装是吧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 2、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是使对象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分离,使对象的定义和实现分开。 3、面向对象方法中的继承机制使子类可以自动地拥有复制父类全部属性和操作 4、使得在多个类中能够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一个类中有不同的实现的一种方法是多态性 5、软件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6、软件生存周期由软件的定义、软件的开发和软件的使用维护和更新换代三部分组成。 7、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等五种主要模型 8、面向对象技术采用以类为中心的封装、继承、多态等不仅支持软件复用,而且使软件维护工作可靠有效,可实现软件系统的柔性制造。 9、UML的优点是: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完善性。 第二章统一建模语言UML 1、UML的五种视图:用例视图、逻辑视图、构件视图、进程视图和配置视图 2、UML的三大类模型图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3、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执行者主要用于需求分析阶段 4、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包括: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配置图 5、UML的动态模型包括4种兔: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合作图 6、软件的开发过程即生命周期划分为开始、详细规划、系统构造、移交四个阶段。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建模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建模

————————————————————————————————作者:————————————————————————————————日期:

一、建模 问题1:假设 Critical step: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做出假设,可以说是建模的关键一步. Real problem is too complicated to describe by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一个实际问题不经过简化假设就很难翻译成数学问题,即使可能,也很难求解; Deferent assumption means other models: 不同的简化假设会得到不同的模型. –假设作得不合理或过份简单,会导致模型失败或部分失败,于是应该修改和补充假设;–假设作得过分详细,试图把复杂对象的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可能使你很难甚至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工作. Base of the assumption: 假设的依据,一是出于对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二是来自对数据或现象的分析,也可以是二者的综合. 问题2:有关模型的两个验证 ?Checking Result: 结果的误差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分析 ?Testing Model: 与实际现象、数据比较,检验模型的合理性、适用性 问题3:建模的完整性 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设定-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数据检验和模型合理性、适用性,若检验不过,则跳回问题分析,若通过,则进行模型应用)-模型应用(对未来情况进行的)-模型评价 二、体系 问题1:四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 管理系统、航空公司和货运航空公司、空管系统、机场系统 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ICAO、国家民航组织、国际行业协会以及国际行业联盟,同时它也是一个监管系统,其包括了国际航空法系统、国家航空法系统以及国家行业航空规则与条例;第三,它对国家航空管理负责,对航空安全运行进行监管并规范运行的经济性,其主要有6项职责:颁照、管理机场安全运行、工程和适航、航空承运人管理、航空导航服务、财务战略规划。 航空公司和货运航空公司:基于机场系统,利用其航线网络,采用适当的机队,完成旅客、货物以及邮件的运输等。 机场系统:是提供飞机起飞、着陆、停驻、维护、补充给养及组织飞行保障活动的场所,也是旅客和货物的起点、终点或转折点。机场是由供飞机使用的部分(包括飞机用于起飞降落的起飞区和用于地面服务的航战区)和供旅客接用货物使用的部分(包括办理手续和上下飞机的航站楼地面交通设施及各种附属设施)组成。 空管系统:指挥协调所有正在航路上飞行,或者正在起飞、着陆、滑行的飞机,是为了保证航空器飞行安全及提高空域和机场飞行区的利用效率而设置的各种助航设备和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及规则。助航设备分仪表助航设备和目视助航设备。仪表助航设备是指用于航路、进近、机场的管制飞行,包括通信、导航、监视(雷达)的等装置。目视助航设备是指用于引导飞机降落、滑行的装置,包括灯光、信号、标志等。空中交通管制机构通常按区域、进近、塔台设置。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包括飞行高度层配备,垂直间隔、水平间隔(侧向、纵向)的控制等。管制方式分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关系: 在整个航空运输系统服务链中,服务的需求者:旅客、货物、飞机等,提供服务的有机场、ATC、航空公司等子系统,管理系统为整个行业制定规则,对航空运输活动进行监管,机场、

基于Simulink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建模仿真

基于Simulink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建模仿真 胡海莽1,杨万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摘要: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可控制性,可重复性,无破坏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特点与优势对雷达电子对抗装备及其技术与战术运用等进行仿真与效能评估,是当前和未来雷达与电子对抗领域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基于Simulink的雷达系统仿真库,因为MATLAB的使用广泛性,因此基于其上的雷达系统仿真库较易推广。该雷达系统仿真库不仅可以协助设计雷达系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雷达系统。 关键词:雷达;建模;仿真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D Radar System Based on Simulink HU Hai-Mang, YANG Wan-Hai (Xidian Univ, Xi’an 710071, China) Abstract: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adar systems with system simulation tools make it possible to complete scheme reason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fficiently. This paper constructs some radar function blocks and models and simulates a pulse Doppler radar system based on Simulink5.0.The software is perfectly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algorithms in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and displays the system’s performance. Keywords: radar; modeling; simulation; Simulink; 1 引言 在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系统级仿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系统级仿真能够保证产品在最高层次上的设计正确性。因为外场模拟真实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耗资巨大。外场试验的次数有限,难以全面反映雷达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外场测试和设计修改使得试验周期长,并造成巨大浪费。 以往的工作多是基于EDA平台如SPW和SystemView,这些软件专业性很强,而且价格较贵,因此基于这些平台的雷达系统仿真库也较难推广。本文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基于Simulink的雷达系统仿真库,因为MATLAB的广泛性使用,因此基于其上的雷达系统仿真库较易推广。该雷达系统仿真库不仅可以协助设计雷达系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雷达系统。 Simulink是一种开放性的,用来模拟线性或非线性的以及连续或离散的或者两者混合的动态系统的强有力的系统级仿真工具。它是MATLAB的一个附加组件,用来提供一个系统级的建模与动态仿真工作平台。Simulink是用模块组合的方法来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创建动态系统的计算机模型的。另外,Simulink还提供一套图形动画的处理方法,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观察到仿真的整个过程。 Simulink5.0在软硬件的接口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Simulink已经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实时的信号控制和处理、信息通信以及DSP的处理。仿真程序经过编译可以直接下载到DSP等硬件设备中去,使得从系统级仿真到硬件实现可以一气呵成。 本文的仿真基于MATLAB6.5及其所带的Simulink5.0。 2 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仿真 脉冲多普勒(PD)雷达是在动目标显示雷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雷达体制。这种雷达具 作者简介:胡海莽(1977-),男,江苏省淮安市人,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系统仿真。

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刁成嘉)课后习题整理

一、选择 1、封装是指把对象的(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 A.属性和操作B.信息流C.消息和事件D.数据的集合2、封装是一种(C)技术,目的是使对象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分离,使对象的定义和实现分开。 A.工程化B.系统维护C.信息隐蔽D.产生对象3、面向对象方法中的(D)机制是子类可以自动地拥有复制父类全部属性和操作。 A.约束B对象映射C.信息隐蔽D.继承 4、使得在多个类中能够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一个类中有不同的实现的一种方法(B)。 A.继承B.多态性 C.约束 D.接口 5、UML 的软件以(A)为中心,以系统体系结构为主线,采用循环、迭代、渐增的方式进行开发。 A. 用例 B.对象 C.类 D.程序 6、UML 的(B)模型图由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和配置图组成。 A. 用例 B. 静态 C. 动态 D. 系统 7、UML的(C)模型图由活动图、顺序图、状态图和合作图组成。 A. 用例 B. 静态 C. 动态 D.系统 8、UML的最终产物就是最后提交的可执行的软件系统和(D)。 A.用户手册B.类图C.动态图D.相应的软件文档资料 9、在UML的需求分析建模中,(B)模型图必须与用户反复交流并加以确认。 A. 配置B. 用例C.包D. 动态 10、可行性研究分析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B)。 A.风险可行性分析 B.法律可行性分析 C.资源可行性分析 D.效益可行性分析 11、UML的客户分析模型包括(A)模型、类图、对象图和活动图组成。 A.用例 B.分析 C.属性 D.系统 12、UML客户需求分析使用的CRC卡上“责任”一栏的内容主要描述类的(C)和操作。 A.对象成员 B.关联对象 C.属性 D.私有成员 13、UML客户需求分析产生的系统模型描述了系统的(D) A.状态 B.体系结构 C.静态模型 D.功能要求 14、在UML的需求分析建模中,用例模型必须与(B)反复交流并加以确认。 A.软件生产商 B.用户 C.软件开发人员 D.问题领域专家 15、在UML的需求分析建模中,对用例模型中的用例进行细化说明应使用(A)。 A.活动图 B.状态图 C.配置图 D.构件图 16、活动图中的分劈和同步接合图符是用来描述(A) A.多进程的并发处理行为 B.对象的时序 C.类的关系 D.系统体系结构框架

系统分析及UML建模

系统分析及UML建模 软件开发的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运行、维护等。 一、可行性研究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集中评卷可行性报告介绍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无纸化考试可行性报告介绍 二、需求分析 需求(Requirement)是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或必须实现的性能,是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系统分析(Analysis)的目的是将系统需求转化为能更好地将需求映射到软件设计师所关心的实现领域的形式,如通过分解将系统转化为一系列的类和子系统。 良好的需求分析活动有助于避免或修正软件的早期错误,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开发成本,改进软件质量。 注意事项: ①改进不合理的、或不合实际的需求 ②当需求不明确时,可以利用快速原型,引导用户提出需求。

可以将系统的需求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性需求: 是指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它通过详细说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条件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2、非功能性需求,主要有: ①使用性(Usability):如易学性、易用性、用户界面、用 户文档等 ②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系统能正常运行的概率,如 系统的失败程度、系统的可恢复性、可预测性和准确性。 ③性能(Performance):如事件的响应时间、内存占有量 等。 ④可支持性(Supportability):指易测试性、可维护性等。 如测试工具:LoadRunner、APP Scan、Fortify SCA等。 3、设计约束: 如对操作系统的要求、硬件网络的要求等。 三、以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为例进行系统建模。 1、创建系统的用例模型 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创建系统的用例模型,整个开发过程都是围绕系统的需求用例表述的问题和问题模型进行的。 ⑴创建系统用例的第一步是确定系统的参与者,各自的任务、工作流程等。

UML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实战

UML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实战 课程简介: 目前,在软件开发领域,各种框架、模型以及设计模式充斥着整个IT行业,纵观现在的各种软件开发技术 培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培训中都会出现UML知识的培训。毋庸置疑,UML已经成为了现在的软件开 发技术的基础。但是如何透彻理解UML,迅速掌握UML的精髓却是所有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困惑的地方。 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长期从事软件开发的国内著名架构师,以实战训练方式让大家迅速理解和掌握如何 利用UML贯穿于整个软件的OO设计与分析。课程没有枯燥的理论,在课程实战练习中,从UML疑难辨 析开始一直到软件体系的架构模式与设计模式,透彻了解UML的精髓。鉴于此,本中心联合国内知名IT 厂商,总结了几十个项目案例的经验与教训,推出了“UML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实战”培训课程,旨在为IT 行业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分析、设计人员,打造软件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具体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本课程是一个UML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开发团队中的设计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开发经 理、或项目经理,以及有望或有志成长为高级软件设计者的技术人员。 本课程通过一些大量的实际项目案例,揉合讲师的大型项目实际工作经验,以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带动原理 的描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点讲清问题。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目标: 1、了解UML的正确应用方法与原理; 2、学员将了解如何把UML应用到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乃至整个软件过程中,包括使用UML建立业务模 型、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实现模型等; 3、重点讲解UML在具体的真实项目中的使用和应用过程指南,如何应用UML处理需求的变更,分析、 设计出强壮的架构,建立充分的实现模型。强调具体项目的过程。 4、运用系统分析模式进行本质分析; 5、了解如何设计稳健并易于扩展的架构; 6、通过实际的案例,掌握需求、分析设计的关键技巧; 7、看到好的和差的实际案例,反思自我,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8、深入了解如何解决实际开发问题; 9、理解UML贯穿于迭代化、用例驱动和以构架为中心的过程; 10、掌握如何基于UML设计的可扩展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程序结构。 课题内容 第一单元: UML概念(一般介绍) UML的构成 视图、模型元素、图(用例、类、对象、序列、协作、状态、活动、构件、部署) 公共机制(规约、修饰符、扩展机制) 结构模型视图 数据类型、多重性、类、类与对象;关联(自关联、关联的多重性、角色名、关联的具体 化);属性和操作。

实验一-基于UML的网上购物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一-基于UML的网上购物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一基于UML的网上购物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UML各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UML各图方法。 3.学习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实验器材 1.PC一台。 2.Rational Rose 2003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利用Ration Rose统一建模工具,以华龙百货销售有限公司的网上购物系统为实验案例,进行基于UML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完成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四、实验步骤 1.分析网上购物系统的需求,绘制用例图,建立用例模型。识别用例之间的关系。 用例图如图:

网上购物用例图 顾客服务用例图

订单管理用例图 顾客管理用例图

商品管理用例图 2.分析主要用例的用例描述(包括主事件流、可选事件流和例外事件流)。答:搜索商品 用例名:搜索商品(Search for Items) 简要说明:这个用例描述顾客根据关键词搜索商品的过程。 前置条件:顾客已进人Main Page页面。 事件流:(无)。 基本事件流: (1)顾客输人关键词,点击“搜索”按钮; (2)系统根据所输人关键词,查询数据库; (3)系统显示查询结果。 替代事件流:数据库中无符合关键词的商品(缺货或者没有该商品)。 (1)在基本事件流第2步,系统查询数据库时,查到数据库商品无符合关键 词的商品,用例开始; (2)系统显示“查无符合关键词的商品!”信息;

(3)用例结束。 后置条件:(无)。 把商品加人购物车 用例名:把商品加人购物车(Add Items to Shopping Cart) 简要说明:这个用例描述把物品加人购物车的过程。 前置条件:顾客已登录,并进人ItemUI页面。 事件流:(无)。 基本事件流: (1)顾客点击所选商品旁的“加进购物车”按钮,用例开始; (2)系统根据所选商品的PID查询数据库,看是否有所选商品; (3)系统根据顾客的C1D查询数据库,获取顾客信息; (4)系统把所选商品信息及顾客信息加人顾客的购物车中; (5)系统更新显示购物车的信息; (6)用例结束。 替代事件流一:所查商品不符合要求(缺货或者没有该商品)。 (1)在基本事件流第2步,系统查询数据库时,查到数据库里该商品已不存在,或者数量为0,用例开始; (2)系统显示“商品已无,加人购物车失败”信息; (3)用例结束。 替代事件流二:顾客没有购物车。 (1)在基本事件流的第3步,系统查出顾客没有购物车,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顾客创建一个新的购物车; (3)用例结束。 后置条件:(无)。 查着购物车 用例名:查看购物车(View the Shopping Cart)o 简要说明:这个用例描述顾客查看购物车信息的过程。 前置条件:顾客已登录并且拥有一个购物车。

雷达伺服电气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文献综述

雷达伺服电气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1.前言 1.1雷达的概念 雷达的基本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雷达才得到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已知道电磁波被物体反射的现象。1922年,意大利G.马可尼发表了无线电波可能检测物体的论文。美国海军实验室发现用双基地连续波雷达能发觉在其间通过的船只。1925年,美国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并首先用它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3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脉冲调制雷达。1936年,美国研制出作用距离达40公里、分辨力为457米的探测飞机的脉冲雷达。1938年,英国已在邻近法国的本土海岸线上布设了一条观测敌方飞机的早期报警雷达链 1.2雷达伺服系统的提出 雷达伺服系统是雷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雷达伺服系统的研制是整个雷达系统中科技含量较高,技术难度较大,并具有很强技术创新的重点课题,本文从某着陆雷达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再结合现代机械原理中关于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一些特点和这些特点在对雷达伺服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旨在通过探讨能够达到并揭示在设计雷达伺服系统运动方案过程中,所遵循的次序和设计构思方面的规律性以高压液体作为驱动源的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是由液压动力机构和反馈机构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分为机械液压伺服系统和电气液 2.雷达伺服电气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2.1雷达赐福电气系统的环路设计介绍 雷达天线伺服机构是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中,它既是一个被控对象又是一个反馈系统,是天线或者光学、电视及红外线跟踪装置的支撑和指向装置。当天线工作时,伺服机械机构中的驱动装置接受伺服系统执行元件的力矩传递,使天线和其他跟踪装置能够按照给定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运动,准确指向目标。根据天线伺服系统反应快、运动迅速、精确度高的特点,对伺服机构结构形式和性能都有较高要求。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答案(forstudents)分解

第一章习题 1-1什么是仿真?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试验性科学。 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似原理。 1-2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仿真法与解析法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答:解析法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计算。它是一种纯物理意义上的实验分析方法,在对系统的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由于受到理论的不完善性以及对事物认识的不全面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往往有很大局限性。 仿真法基于相似原理,是在模型上所进行的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的实验方法。 1-3数字仿真包括那几个要素?其关系如何? 答: 通常情况下,数字仿真实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由图可见,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称之为一次模型化,它还涉及到系统辨识技术问题,统称为建模问题;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仿真模型,称之为二次模型化,这涉及到仿真技术问题,统称为仿真实验。 1-4为什么说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其优点如何?。 答:由于受到电路元件精度的制约和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 但模拟仿真具有如下优点: (1)描述连续的物理系统的动态过程比较自然和逼真。 (2)仿真速度极快,失真小,结果可信度高。 (3)能快速求解微分方程。模拟计算机运行时各运算器是并行工作的,模拟机的解题速度与原系统的复杂程度无关。 (4)可以灵活设置仿真试验的时间标尺,既可以进行实时仿真,也可以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