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指南解读最终版--王贵英

陈功教授解读-2017NCCN-指南:左右半结肠癌之争-终入指南

陈功教授解读2017NCCN 指南:左右半结肠癌之争终入指 南 2016 年11 月23 日,NCCN 在线发布了2017 版结肠癌和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和2016 年V2 版对比,还是出现了很多能改变临床实践的更新,尤其关于左右半结肠的问题,由于以指南的形式第一次推荐将原发瘤部位纳入mCRC 一线治疗中靶向药物的选择参考依据,这必将是里程碑式的更新,相信也会是引起轩然大波的更新。以下是笔者对2017 版NCCN 结直肠癌指南的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的主要更新做一解读。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建议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癌症二级预防」措施2017 版NCCN 结直肠癌指南在「结肠癌长期随访保健计划」(PRINCIPLES OF SURVIVORSHIP - Colorectal Long-term Follow-up Care)章节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咨询」栏目里更新了推荐,「考虑低剂量阿司匹林」,并在指南最后的「讨论」文字稿部分专门增加了一个章节,「结直肠癌术后生存患者的二级化学预防」,来阐述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推荐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的相关内容。关于阿司匹林的防癌与抗癌效果,已经关注了很多年,既往主要研究集中在结直肠肿瘤领域,关注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化学预防领域的两大作用:减少健康人群中CRC 的发生率(一级预防);减少罹患CRC 者根治术后的肿瘤复发(二级预防);而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

价值,最有名的证据来自哈佛大学麻省总院(MGH)著名学者陈志辉(Andrew CHAN)领导的研究小组的发现,他们在2012 年发现阿司匹林对结肠癌术后复发的预防可能与 PIK3CA 基因突变有关,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当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iao, X 等,NEJM 2012),引发了全球对此的研究热潮。2015 年荷兰莱登大学(Leiden University)医学院在欧洲癌症大会(ECC)上公开报到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M. Frouws, 2015 ECC Ab#2306),癌症确诊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来源于整个消化道癌症,尤其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这项研究纳入1998~2011 年间在荷兰国家卫生系统注册的消化道癌症患者共13715 例,分析了仅在确诊后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和从未服用阿司匹林的两个群体共9538 例患者,主要为结直肠癌(占67.7%),还包括胃-食管癌(占10.2%)和肝胆系统癌、胰腺癌等;中位随访时间48.6 月,结果表明,癌症确诊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对比未服用的患者来说,5 年OS 分别为75% 和42%,生存提高了几乎一倍;在各瘤种分组分析发现,除了胰腺癌外,其他消化道癌瘤患者均从阿司匹林中获益,其中结直肠癌的获益最大。基于这个研究的发现,目前荷兰已经于2015 年 1 月启动了一个随机对照研究,对比阿司匹林在II/III 期结肠癌辅助治疗中的价值。而由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牵头的ASCOLT 研究(https://www.360docs.net/doc/874754326.html,: NCT00565708)是该领域中

最新版NCCNNHL指南解读

2005-2008年临床肿瘤学的重要进展 文章作者:孟令新,文章来源:肿瘤科 2008年7月24日第二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议上孙燕教授讲述了近年来临床肿瘤学的重要进展。 从2005年开始美国ASCO每年评出前一年临床肿瘤学的重要进展。2005年重大进展为:①曲妥珠单抗可降低HER一2阳性乳腺癌复发率;②术后化疗可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生存率;③术后化疗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④贝伐单抗可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⑤贝伐单抗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⑥疫苗可有效预防HPV 感染;⑦Lenalidomide可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遗传异常和输血次数;⑧化疗可改善胃癌患者生存率;⑨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效;⑩40岁以下人群皮肤癌发病率升高;⑩很多肿瘤患儿成年后存在明显健康问题。 2006年的重大进展是:①Dasatinib可有效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CML; ②Lapatinib改善晚期乳腺癌疗效;③预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④奥沙利铂加吉西他滨对胰腺癌治疗无优势;⑤肾癌一线和二线治疗均有新药问世; ⑥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能预防子宫颈癌和外阴癌;⑦腹腔化疗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生存期;⑧大剂量化疗治疗睾丸癌疗效不优于常规化疗;⑨西妥昔单抗加放疗能延长头颈部癌患者生存期;⑩肺癌预后可预测;⑩FDA批准了两种治疗儿儿血液系统癌症的药物;⑥黑色素瘤患者应常规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 2007年ASCO改变了评定办法,评出包括6项重大进展和24项重要的进展。其中预防和筛查方面的进展有①MRI在乳腺癌筛查的应用。核磁共振(MRI)能否早期发现乳腺癌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结果表明MRI和乳腺摄影对比能比较早地发现乳腺癌,但从经济角度,假阳性较多,再加上各单位应用MRI的指标不一,所以不可能作为广泛应用的常规监测方法。2007年由于有了新的规范和几组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如何应用MRI监测早期乳腺癌的规范。美国癌症协会(ACS)首次发布根据资料制定制定应用MRI常规对高危人群筛查的规范,所谓高危人群是在有生之内年发生乳腺癌的机率超过20%的人,例如有强烈乳腺癌家祖史,一些基因突变和其他高危因素的人。有一项研究说明新近诊断的一侧乳腺癌应用MRI监测和乳腺癌摄影及临床检查对比可以更早期发现另一侧乳腺癌。另一研究发现MRI在发现原位导管癌(一种非浸润癌前病变,异常细胞刚发生于乳腺导管的表层)的敏感度明显高于乳腺摄影。特别是对那些生物行为进展性强,容易发生浸润的早期病人。这样尽管乳腺

头颈部恶性肿瘤 nccn指南解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学临床指南之一。近期,NCCN发布了2014年第一版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与2013年第二版相比,诊治原则方面仅在细节上进行了部分修订。本文主要对新版NCCN头颈部肿瘤指南外科治疗及放化疗方面的更新进行解读,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指南提供帮助。 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的更新 对临床未发现肿大淋巴结的口腔癌患者是否需要行颈清扫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取决于医生对颈淋巴结的病理状态的正确评估。故对T1~2、N0,即原发灶直径≤6cm淋巴结转移阴性者,新版指南增加“原发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活检”这一项目,目的是根据SLN病理结果指导手术者决定是否为患者进一步行颈清扫术。 旧版指南对于声门型喉癌原位癌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内镜下切除和放疗,新指南则进一步指出推荐内镜下切除术。而对于T1~2,N0和某些T3术后切缘阳性者的处理方式应选择二次手术或放疗,不再对≥T2或伴其他危险因素者考虑联合放化疗。 2013年指南列出了7种与预后相关的肿瘤累及区域,即①侵犯翼内肌;②肉眼可见颅底侵犯;③直接侵犯上鼻咽,深部侵犯咽鼓管和鼻咽侧壁;④侵犯颈总动脉;⑤侵犯皮肤;⑥侵犯纵膈、颈椎或椎前筋膜;⑦皮下转移。新版指南仍沿用,但进一步提出对于有癌肿完整切除可能的患者,这些区域累及都不能作为绝对禁忌证。 对于原发灶的切除,新版指南新增了两点:1、骨髓腔侵犯是节段性切除的指征,骨髓冰冻切片有助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2、随着机器人及激光辅助切除术在头颈部肿瘤原发灶治疗中逐渐普及,指南指出,合理运用新技术是关键,重点是要求医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014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中文版

小细胞肺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2014英文第2版中文翻译本)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翻译 2014.03.19

翻译人员: 项忆瑾: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硕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基地学员; 刘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博士; 上海市第一届肿瘤学规范化培训基地毕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治医师; 作为主要获奖人之一,“胰腺癌基因组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第1负责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翻译说明:尽管翻译人员尽力对全文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翻译和审校,但限于英文及专业水准,可能存在不够准确甚至错误之处,请读者自行辨别,谨慎参考。翻译人员不对使用该指南翻译本出现的任何临床事项承担责任。特此说明。

目录 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成员 指南更新概要 小细胞肺癌: 基线评估及分期(SCL-1) 局限期,处理和治疗(SCL-2) 广泛期,处理和治疗(SCL-4)Array首次治疗后病情评估(SCL-5) 监测指标(SCL-5) 后续治疗及姑息治疗(SCL-6) 手术治疗原则(SCL-A) 支持治疗原则(SCL-B) 化疗原则(SCL-C) 放射治疗原则(SCL-D)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评估和治疗(LNT-1) 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TC) 中级别神经内分泌癌(不典型类癌,AC) 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混合型 分期(ST-1)

讨论 参考文献 作为共识,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反映了作者们对目前认可的治疗方法的观点,欲参考或应用这些指南的临床医师根据个人具体的临床情况作出独立的临床判断,以决定患者所需的护理和治疗,任何寻求使用这些指南的病人或非医疗人员应咨询医生关于它们的合理应用。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力求精确表达反应原版英文指南。NCCN不保证指南翻译的有效性,也不承认任何无限制性的担保、表达和暗示。NCCN不担保指南翻译或指南本身的精确性和完整性。NCCN不保证或陈述指南的应用及应用结果。NCCN及其成员不对涉及指南无限制性应用的任何偶然的、间接的、特殊的、惩罚性或作为结果的补偿费承担任何责任。

2018NCCN卵巢癌的指南解读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一、2018年指南(第二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更新 (一)手术治疗原则更新 1. 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在选择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期和减瘤术,用于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2. 儿童/年轻患者的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3. 交界性肿瘤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4. 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化疗原则和方案更新 1. 对化疗方案进行重新排序和归类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方案”和“静脉化疗方案”; 2. 腹腔化疗方案中紫杉醇静脉点滴的用法可选择超过3小时或24小时静滴;3小时输注方案更方便、更容易耐受且毒性较少,但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它跟24小时输注方案疗效相当。 3. 新辅助化疗可以考虑用静脉化疗方案; 4. 儿童/年轻患者的IA期和IB期未成熟畸胎瘤、IA期胚胎性肿瘤或IA期卵黄囊瘤可考虑观察或化疗; 5. 静脉或腹腔化疗并不能使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获益。 二、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1.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2.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完成手术分期和肿瘤切除,微创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初治和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 3. 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记录详细记录初发和复发病灶累及的围; 4.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的手术步骤 1.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完整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一、概述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 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 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 2 周,经对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