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曲线轨距加宽

铁路曲线轨距加宽
铁路曲线轨距加宽

铁路行车公寓管理规则

铁路行车公寓管理规则 铁运[1999]111号 发布日期:1999-9-1 执行日期:1999-9-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章接待范围 第四章设施设备 第五章管理工作 第六章工作质量 第七章住寓管理 第八章共管共建 第九章附则 现公布《铁路行车公寓管理规则》,请认真组织落实。原《铁路乘务员公寓管理办法》(铁劳〔1995〕28号)同时废止。 铁路行车公寓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车公寓的管理和建设,更好地为铁路运输服务,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铁路行车公寓(以下简称公寓)是专为执行铁路运输任务的行车乘务人员提供食宿等服务的生产性设施,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公寓要始终坚持为运输安全生产、为乘务人员服务的宗旨,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为乘务人员创造和提供安静、舒适、清洁、方便的食宿条件,使乘务人员精力充沛地投入运输安全生产中。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铁路局对公寓实行专业化管理,制定公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实施监督、协调、检查、指导。 第五条跨局公寓的设立和撤销由铁道部批准;局管内公寓的设立和撤销由铁路局批准,并报部备案。 第六条各级领导要把公寓工作作为行车安全和运输 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经常深入公寓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接待范围 第七条按图定交路执行运输任务的机车乘务员(含指导司机)、客运乘务员(含乘警、检车员)、运转车长等行车乘务人员。 第八条在满足图定交路的行车乘务人员食宿的情况下,可接待机械保温车乘务员、出入厂架修过路的机车乘务员以及其它执行行车任务的有关人员。

第四章设施设备 第九条公寓应具备完善、配套的设施设备,满足运输生产和乘务人员食、宿、浴、娱的需要,实现公寓标准化(铁路行车公寓设备备品配置标准详见附件)。 第十条要根据运输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寓的配置和规模,以满足运输需要。新建、扩建公寓用房和建筑的设计标准要严格执行《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并根据地区需要安装空调和采暖设施,采暖与空调的设置应符合《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的规定。公寓主管部门要参与新建、扩建公寓的设计审查。 第十一条加强空调、锅炉、洗涤、炊事等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正常运作,保养状态良好。 第十二条公寓环境要绿化、美化,实现庭院化。 第五章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搞好公寓职工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公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管理办法,做到管理有规定,作业有程序,工作有标准,质量有考核,实行标准化管理。继续开展标准化公寓创建活动。 第十五条推行现代化管理,运用方针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公寓现代化管理水平。

铁路轨道曲线整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渭南临渭区油库内部铁路 铁路轨道曲线整 专业: ********** 班级: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起止日期: 2013.5.2-2013.6.7

目录 第一章 (3) 绪论 (3) 第二章铁路轨道曲线调查概况 (5) 第三章铁路轨道曲线调查内容 (6) 第一节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6) 第二节确定调查要点 (6) 一、轨道钢轨的伤损与状态检测 (6) 二、轨道水平的调查 (7) 三、轨道高低的调查 (7) 四、曲线要点的调查 (8) 第四章铁路轨道曲线病害分析 (9) 第一节铁路轨道曲线病害进行分析 (9) 第二节铁路轨道曲线爬行病害原因进行分析 (11) 一、轨道爬行病害原因分析 (11) 二、铁路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12) 第五章铁路轨道曲整正方案研究与实践 (16) 第一节铁路轨道曲线整正方案研究 (16) 一、曲线轨距加宽 (16) 二、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16) 三、根据车辆条件确定轨距加宽 (17) 四、根据机车条件检算轨距加宽 (17) 五、外轨超高的作用及其设置方法 (19) 第二节、铁路轨道曲线整正方案实践(曲线绳正法拨道) (20) 一、曲线绳正法概述 (20) 二、曲线整正的基本原理 (21) 三、曲线整正的测量: (23) 四、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 (24) 五.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28) 六.确定曲线主要装点位置 (28) 第三节、曲线整正计算 (29) 一、计算曲线中央点的位置 (29) 二、确定设置缓和曲线前圆曲线长度 (29) 三、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30) 四、计算主要桩点位置 (30) 五、确定各点的计划正矢 (30) 六、检查计划正矢是否满足曲线整正前后两端的直线方向不变的要求 (32) 七、计算拨量 (32) 八、拨量修正 (35) 第六章、曲线整正方案实践操作: (40) 第一节、曲线整正结果计算: (40) 第二节、轨道曲线整正实践方案结论 (41) 第七章毕业设计总结 (44)

铁路行车规章制度

铁路行车规章制度 【篇一:铁路行车规章制度】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铁路是国家重要的()设施,国民经济的()。 2、由国家专 门立法机关为铁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3、国务院为铁 路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保护条例。” 4、铁路行车规章是铁路运输企业()正点,()高效完成运输任务,约束经营行为的()和()。 5、铁路行车规章必须做到()制定,贯彻()、()管理落实到位。6、“技规”是()的简称。()简称调标。 7、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过程的()部分,也是行车组织工作的()。 8、调车工作 是一项多工种()行动的()工作。 9、调车工作必须实行()领 导和()指挥。 10、牵出线调车属于()调车在全总调幅车作业中占有()大的比重。 11、平面调车中,溜放调车法按其作业方法不同分为()溜放,()溜放,() 溜放和()溜放调车法。 12、我国人力制动机有()闸和()式闸及()闸。 13、在调 车作业中,人力制动机制动对选闸原则是选大不选(),选重不选(),选()不选低,选双不选()。 14、列车指编成的()并挂有机车及()的列车标志。 15、旅客列车由()组()快()速及()旅客列车组成。 16、列车运行原则上以开往()上行。 17、列车的重量是列车()与()重量的总和。 18、推进连挂车辆时要现示()距离信号。 19、拧闸的方法有()、()。 20、车辆的溜行动力,牵出线调车时主要依靠(),驼峰调车主要依 靠() 二、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20分) 1.一批作业(指一张调车作业通知单)变更计划不超过( )钩时,可用 口头方式布置(中间站利用本务机车调车除外),有关人员必须复诵。(a)二 (b)三 (c)四 (d)五 2.调动乘坐旅客的车辆时,调车速度不得超过( )km/h。 (a)10 (b)15(c)20 (d)25

铁路 轨道 习题 答案 题库

铁路轨道 一、填空题 1.铁路轨道由钢轨 、 轨枕 、 道床 、 联结零件 、 道岔 、 防爬设备 等主要部件组成。 2.我国铁路轨道按照 运营 条件划分为特重型 、 重型 、 次重型 、 中型 、 轻型 五种类型。 3.我国铁路使用的主要钢轨类型是75 , 60 , 50 , 43 kg/m 等类型。 8.曲线轨道的道床厚度指 内轨中轴线下轨枕底面至路基顶面 的距离。 10.一般情况下我国铁路轨道坡采用的标准是 1/40 11.钢轨的寿命决定于 钢轨磨耗 和 疲劳伤损 。 13.轨底坡用1:n 表示,它反映了放置钢轨时倾斜的程度,n 越大,则倾斜越小 。 21.铁路轨道曲线轨距加宽的设置方法是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 22.轨底坡是指 钢轨底边相对轨枕顶面 的倾斜度。 28.我国铁路强度检算办法中引入 速度系数 、 偏载系数 和 横向水平力系数 三个系数以进行轨道动力响应的准静态计算。 31.采用连续弹性支承梁理论进行轨道竖向受力的静力计算时,采用 钢轨基础弹性模量 系数考虑扣件、轨枕、道床和路基的弹性。 33.道床顶面应力检算中引入系 数m ,m 的含义是 不均匀系数 。 36.无缝线路的纵向位移阻力包括 接头阻力、扣件阻力、道床纵向阻力 39.无缝线路固定区应力与钢轨长度的关系是 无关 。 40.某无缝线路长轨端伸缩量为?,则距轨端半个伸缩区长度处的伸缩量为 4? 。 41.根据多年观测,最高轨温要比当地的最高气温高 20 ℃。 42.小桥上无缝线路结构设计中应考虑 伸缩力 , 挠曲力 和 断轨力 等附加力的作用。 44.道岔的有害空间指 从辙叉咽喉至实际叉心 的距离。 46.确定查照间隔,目的是保证 具有最大宽度的轮对通过辙叉时,一侧轮缘受护轨的引导,而另一侧轮缘不冲击叉心或滚入另一线 和具有最小宽度的轮对通过时不被卡住 。 五、简答题 1.分别简述直线和曲线轨道形位有哪些? 2. 预留轨缝的原则是什么? 3. 提高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 铁路工务日常养护中如何测量曲线的方向?评价曲线圆顺性采用哪些指标? 5. 如何设置曲线轨距加宽及外轨超高度? 6. 轨距加宽的计算原则和检算原则是什么?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

第一讲:曲线正矢计算 一、曲线的分类: 目前我段主要曲线类型有: 1、由两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曲线,如正线曲线。容许行车速度高。 2、由圆曲线构成的曲线。如道岔导曲线、附带曲线。 二、圆曲线正矢的计算 1、曲线头尾正好位于起终点桩上 F C=L2/8R L=20M时,F C=50000/R F ZY=F YZ= F C/2 2、曲线头尾不在起终点桩上 ZY前点:Fμ=(FC/2)*(δ/10)2 ZY后点:Fη=FC-{(FC/2)*(τ/10)2} FC:圆曲线正矢δ:ZY点到后点的距离τ:ZY点到前点的距离 三、缓和曲线上整点正矢的计算(起始点正好是测点) (1)缓和曲线头尾的计算: F0=F1/6(缓和曲线起点)F终= F C-F0(缓和曲线终点)(2)缓和曲线中间点正矢的计算: F1=F S= F C/N (N=L0/B:缓和曲线分段数) F2=2 F1 F3=3F1 F I=IF1(I为中间任意点) 四、半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 a)ZH点后半点正矢的计算: F后=25/48*F1 因为ZH点正矢f0=f1/6,很小一般为1~2MM,其前半点很小(小于1MM)因此不作计算。 b)HY(YH)点前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F前=1/2{[L03+(L0-15)3]/6R L0+[5L0+25]/2R}-(L0-5)3/6R L0 c)HY(YH)点后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F后=1/2{[ (L0-5)3 -L03]/6R L0+[5L0+175]/2R} d)中间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

F中=(F前+F后)/2 五、测点不在曲线始终点时缓和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 a)缓和曲线始点(ZH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 Fμ=αυF S(直缓点外点) αυ=1/6(δ/B)3 Fη=αηF S(直缓点内点) αη=1/6[(1+δ/B)3-(δ/B)3] (2) 缓圆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 Fφ=F C-αυF S (缓圆点外点,缓和曲线之外) Fθ= F C-αηF S (缓圆点内点,缓和曲线之内) (αυ、αη查纵距率表《曲线设备与曲线整正》附表二) (3)缓和曲线中间点各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F I=(F C/L0)L I(I为中间任意点) 说明:B:半弦长δ:缓和曲线内点到ZH、HY(YH)距离 L0:缓和曲线长F C:圆曲线正矢 第二讲:曲线拨道 一、绳正法基本原理 1、基本假定: (1)假定拨道前后两端切线方向不变,或起始点位置不变,即曲线终点拨量为零。 (2)假定曲线上某点拨动时,其相邻点不随之发生移动,拨后钢轨总长不变。 2、由以上假定得出以下基本原理: (1)用等长的弦测量圆曲线正矢,正矢必相等; (2)拨动曲线时,某点的正矢增(减)X,其前后两点的正矢各减少(增加)X/2。 (3)只要铺设时曲线圆顺,养护维修中无论拨成任何不规则曲线,其正矢总和不变,即拨道前后量得的正矢总和相等。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

第一讲:曲线正矢计算 一、曲线的分类: 目前我段主要曲线类型有: 1、由两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曲线,如正线曲线.容许行车速度高。 2、由圆曲线构成的曲线。如道岔导曲线、附带曲线. 二、圆曲线正矢的计算 1、曲线头尾正好位于起终点桩上 F C=L2/8R L=20M时,F C=50000/R FZY=FYZ= F C/2 2、曲线头尾不在起终点桩上 ZY前点:Fμ=(FC/2) *(δ/10)2 ZY后点:Fη=FC—{(FC/2)*(τ/10)2} FC:圆曲线正矢δ:ZY点到后点的距离τ:ZY点到前点的距离 三、缓和曲线上整点正矢的计算(起始点正好是测点) (1)缓和曲线头尾的计算: F0=F1/6(缓和曲线起点) F终= FC—F0(缓和曲线终点)(2)缓和曲线中间点正矢的计算: F1=F S=FC/N (N=L0/B:缓和曲线分段数) F2=2 F1 F3=3F1FI=IF1(I为中间任意点) 四、半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 a)ZH点后半点正矢的计算: F后=25/48*F1 因为ZH点正矢f0=f1/6,很小一般为1~2MM,其前半点很小(小于1MM)因此不作计算。 b)HY(YH)点前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F前=1/2{[L03+(L0-15)3]/6R L0+[5L0+25]/2R}-(L0-5)3/6R L0 c)HY(YH)点后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F后=1/2{[ (L0-5)3 -L03]/6R L0+[5L0+175]/2R}

d)中间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 F中=(F前+F后)/2 五、测点不在曲线始终点时缓和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 a)缓和曲线始点(ZH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 Fμ=αυF S (直缓点外点)αυ=1/6(δ/B)3 Fη=αηF S (直缓点内点)αη=1/6[(1+δ/B)3—(δ/B)3](2)缓圆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 Fφ=F C—αυF S (缓圆点外点,缓和曲线之外) Fθ= F C-αηF S (缓圆点内点,缓和曲线之内) (αυ、αη查纵距率表《曲线设备与曲线整正》附表二) (3)缓和曲线中间点各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FI=(FC/L0)L I(I为中间任意点) 说明:B:半弦长δ:缓和曲线内点到ZH、HY(YH)距离 L0:缓和曲线长FC:圆曲线正矢 第二讲:曲线拨道 一、绳正法基本原理 1、基本假定: (1)假定拨道前后两端切线方向不变,或起始点位置不变,即曲线终点拨量为零。 (2)假定曲线上某点拨动时,其相邻点不随之发生移动,拨后钢轨总长不变。 2、由以上假定得出以下基本原理: (1)用等长的弦测量圆曲线正矢,正矢必相等; (2)拨动曲线时,某点的正矢增(减)X,其前后两点的正矢各减少(增加)X/2。 (3)只要铺设时曲线圆顺,养护维修中无论拨成任何不规则曲线,其正矢总

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摘要:该文简要说明心理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的关系;讨论了心理学在铁路安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铁路安全管理实践的分析,说明了运用心理学进行铁路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行车安全;安全心理;疲劳;侥幸心理 法国电力公司在2000年提出的安全分析最终研究报告中指出,在70~80%的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西安铁路局略阳车务段1990—1999年十年间所发生的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在记录的51起案例中,全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见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然而,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行为状态和技能的发挥会有较大的起伏,仅靠严格的作业过程管理、严格的干部绩效考核、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即便所有人员均达到培训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行车安全问题,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是不知道严格的规章制度,铁路人身伤亡的受害者也不是不知道人身安全的规定,可见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铁路日常管理中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铁路行车安全心理。 1.铁路改革对职工心理的影响目前铁路正在体制改革,随着运输管理体制、运输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从而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站段的合并、人员的流动和职工的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一部分职工将被迫在眼前或暂时的利益上做出某种牺牲,然而一些职工却不能理解这是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心态极不平衡,大部分职工对铁路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又缺乏信心,部分员工面对合并重组及裁员普遍有危机感,有的心理压力还很重,担心自己被挤或裁下来。对于那些家中供养人口多、配偶无工作、家人身体状况不好的职工来讲,待岗、分流或离开家庭工作都无疑是当头一棒,有的职工视分流或被送铁路局劳动力调剂中心为领导跟他过不去,而产生过激、抵触、报复、紧张、烦躁、消沉等不良心理。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已成为优化干部队伍的必然途径,干部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少数干部面对“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心理很不适应,面子观念、自尊心上承受不住,而产生羞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 2.企业文化对职工心理的影响企业文化在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铁路大部分站段还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或者认识到了但不懂如何去实践人文管理、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形象的塑造等一些重要工程,使得铁路内部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或不成熟,也给职工心理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比如有的铁路站段不进行科学的制度建设,管理粗糙、过分集权、官僚成风、裙带关系严重,窒息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心理不平衡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之间也缺乏凝聚力,人际关系紧张。有的站段内部环境较差,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简陋,几乎不开展集体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职工就容易产生“不受重视,得不到关心”的心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能充分发挥。职工对企业没有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班后没有良好的休闲场所和方式,职工们就会靠搓麻将、泡歌舞厅来打发时间、调节情绪。有的站段只抓生产,而忽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忽视对职工进行主人翁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忽视职工的思想感情,工作中没有一点人情味,只管上班下班严格考勤,新的规章制度下来只管职工背熟掌握,出了问题严厉批评和处罚,很少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忽视职工的感情、思想,要的是职工尽主人翁的义务,而不让职工享受主人翁权利,把职工当“没有感觉的机器人”,严重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和自尊,工作效果也不理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首先把职工当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让职工得到了尊重和关心,将铁路行车安全工作“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这是一个值得站段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有的站段出了事故或严重违章案件后,不是分析造成事故或严重违章职工的思想深层原因,而是简单的总结为违反了《技规》、《行规》哪一条,然后进行严格处罚,在职工心理上形成了违

曲线轨距加宽

第四节曲线轨距加宽2010-08-02 14:52:46关键字:曲线轨距加宽 五、轨底坡 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1/20的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之为轨底坡。 钢轨设置轨底坡,可使其轮轨接触集中于轨顶中部,提高钢轨的横向稳定能力,减轻轨头不均匀磨耗。分析研究指出,轨头中部塑性变形底积累比之两侧较为缓慢,故而设置轨底坡也有利于减小轨头塑性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我国铁路在1965年以前,轨底坡设定为1/20。但在机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下,轨道发生弹性挤开,轨枕产生挠曲和弹性压缩,加上垫板与轨枕不密贴,道钉的扣压力不足等原因,实际轨底坡与原设计轨底坡有较大的出入。另外车轮踏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耗后原来1/20的斜面也接近1/40的坡度。所以1965年以后,我国铁路的轨底坡统一改为1/40。 曲线地段的外轨设有超高,轨枕处于倾斜状态。当其倾斜到一定程度时,内轨钢轨中心线将偏离垂直线而外傾,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有可能推翻钢轨。因此,在曲线地段应视其外轨超高值而加大内轨的轨底坡。调整的范围见表2-3。 应当说明,以上所述轨底坡的大小是钢轨在不受列车荷载作用情况下的理论值。在复杂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和塑性变形,静态条件下设置的1/40轨底坡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不一定保持1/40。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看。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线路养护工作中,可根据光带位置调整轨底坡的大小。 表2-3 内股钢轨轨底楔型或枕木砍削倾斜度 外缘超高(mm) 轨枕面最大倾斜铁垫板或承轨槽面倾斜度 0 1/20 1/40 0~75 1:20 1:20 0 1:40 80~125 1:12 1:12 1:30 1:17 概述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形式方向的惯性,只是受到外轨的引导作用方才沿着曲线轨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以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桂剧的距离不变。曲线轨道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 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由于轮轨游间的存在,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通过曲线轨道时,可以占有不同的几何位置,即可以有不同的内接形式。随着轨距大小的不同,机车车辆在曲线上可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 1. 斜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最后位车轮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a)所示。 2. 自由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其它各轮轮缘无接触地在轨道上自由行驶,如图2-7(b)所示。 3. 楔形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最前位和最后位外侧车轮轮缘同时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中间车轮的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c)所示。 图2-7 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平曲线加宽类别分为: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而用超高加宽缓和段代替及平曲线半径R≤250M时两种情形。 程序说明:能计算双圆复曲线ZY点与YZ点的加宽值,单圆曲线是双圆复曲线在R1=R2时的特例,”r”的输入:FUNCTION—5--2 程序名:YQXJK(圆曲线加宽) Deg:Fix 3:FreqOff←┚ “NEW(0),OLD(≠0)DATA=”?→O←┚ O≠0=》Goto 0:ClrStat←┚ “ZY K=”?Z:”YZ K=”?Y←┚ “R1=”?U:”R2=”?V←┚ “L=”?L←┚ “W=”?W:”+W=”?B←┚ 100→DimZ←┚ U-0.5W-B→Z[1]:U-0.5W→Z[2] ←┚ 厂(Z[2]2+L2-Z[1]2)→Z[3] ←┚ tan-1((Z[2]Z[3]-Z[1]L)÷(Z[1]Z[2]+Z[3]L))→Z[4] ←┚πZ[4]U÷180→Z[5] ←┚

V-0.5W-B→Z[11]:V-0.5W→Z[12] ←┚ 厂(Z[12]2+L2-Z[11]2)→Z[13] ←┚ tan-1((Z[12]Z[13]-Z[11]L)÷(Z[11]Z[12]+Z[13]L))→Z[14] ←┚ πZ[14]V÷180→Z[15] ←┚ Z-L→List X[1] ←┚ Z→List X[2]:Ltan(Z[4])→List Y[2] ←┚ Z+Z[5]→List X[3]:B→List Y[3] ←┚ Y-Z[15]→List X[4]:B→List Y[4] ←┚ Y→List X[5]:Ltan(Z[14])→List Y[5] ←┚ Y+L→List X[6] ←┚ “CAN SHU YES(1),NO(≠1)=”?C←┚ C≠1=>Goto 0←┚ “t1(DMS)=”:Z[4]▲DMS⊿ “t2(DMS)=”:Z[14]▲DMS⊿ “LJ1=”:Z[5]⊿ “LJ2=”:Z[15]⊿ “ZY+JIA KUAN=”:List Y[2]⊿ “YZ+JIA KUAN=”:List Y[5]⊿ Lbi 0:6→K←┚ Do:”+K,<0=>END=”?→F←┚ FBreak←┚

铁路弯道中的力学知识

铁路弯道中的力学知识 在修筑铁路时,常常因地理环境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的影响,在线路中设置铁路弯道,但弯道设置中,需要应用力学知识对弯道的几何参数进行分析,如果设计不当,会对形车安全产生影响,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车辆通过弯道时车辆自身的离心力 机车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惯性离心力作用,将机车车辆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轨钢轨的压力,使旅客产生不适,货物移位等。 列车以速度v沿半径R的圆曲线运行时,产生离心力F: F=mv2/R=Gv2/gR (公式1)式中G—车辆重力(KN); v—行车速度(m/s); R—曲线半径(m); g—重力加速度,g=9.8m/s2; 由公式1可知,列车通过曲线时,离心力的大小由三大因素影响: ①车辆自重;②车辆行车速度;③铁路曲线半径。 二、对曲线行驶中的离心力应对措施 1、铁路曲线半径 为了保证列车的行驶安全,在铁路的设计和建造时,国家《修规》对不同速度等级的铁路规定了车辆可以安全通过的圆曲线的最小半径,高速铁路和平原地区干线铁路一般比较平直,用较大的曲线半径;山区铁路、工厂支线、车辆段道岔的咽喉区、编组站、城市地铁等受地形的制约较大的地段,只能使用较小的曲线半径,列车必须限速通过。

2、曲线超高与限速结合 为了平衡列车曲线行驶中所产生的离心力,需要把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惯性力,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匀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在设置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方法。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各降低和抬高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的方法。 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由于离心力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大小成反比,因此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则离心力越大,所需设置的超高就越大。在曲线半径R(m)和行车速度υ(km/h)都为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列车横向受力平衡条件,可推导出铁路曲线超高h(mm)的计算公式为: h=11.8v2/R (公式2)

《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铁道运输(客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授车站调车工作、列车编组、接发列车工作、运输调度指挥工作等方面的规章和办法、《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编制、铁路200~250 km/h行车组织办法等有关内容,重点讲授车站调车工作、列车编组、接发列车工作、调度指挥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培养目标 1.掌握车站调车工作的基本规定、基本要求。 2.掌握列车编组的方法、要求和有关规定。 3.掌握正常接发列车的基本规定、基本方法。 4.了解和掌握运输调度指挥工作。 5.了解铁路200~250 km/h行车组织办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 应知、应会调车的基本技能。 2. 应知、应会正常接发列车的基本规定、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核心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 页脚内容1

四、项目内容及要求 页脚内容2

项目一绪论 1.了解铁路运输法规体系。 2.掌握铁路行车规章的重要作用。 3.掌握对铁路行车工作人员的要求。 项目二调车工作 1.了解调车工作定义、调车工作的分类、调车区划分和调机分工、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排风、摘管及列车中车辆的摘挂;掌握调车工作领导与指挥;了解调车工作制度;了解调车工作“九固定”;了解调车进路的确认。 2.了解牵出线调车基本因素;掌握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了解平面牵出线调车作业标准;了解取送车辆调车作业标准;熟悉人力制动机制动工作。 3.掌握驼峰调车作业过程及特点;了解车辆通过驼峰的限制。 4.掌握调车作业计划的变更与布置;掌握调车作业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5.了解调车速度、溜放调车的限制;了解调车作业摘挂车及连结制动软管的规定;了解调车特殊车辆的规定;掌握在正线、到发线和货场专用线调车的规定;掌握机车车辆的停留及手推调车。 6.了解中间站车流组织;了解摘挂列车作业过程;了解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掌握加速摘挂列车作业、压缩货车在中间站停站时间的方法。 项目三列车编组 1.掌握列车的基本知识;掌握编组列车的质量要求;掌握禁止编入列车的机车车辆。 2.掌握装载危险、易燃货物车辆的编挂;掌握关门车的编挂。 3.了解旅客列车加挂货车的规定;了解禁止编入旅客列车的车辆。 4.了解单机挂车。 5.了解列车中车辆的摘挂。 页脚内容3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岔后附带曲线正矢整正指导书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 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 有进行过岔后附带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各站同一型号道岔岔后的附 带曲线正矢较为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简易的将现场测量的正矢直接标注为计划 正矢的现象,使目前我段岔后附带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 害,确保行车安全,我段技术科根据现场调研,结合有关资料,编制了一套简明易 懂、操作性较强的岔后附带曲线整正方法。现将此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 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 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 f 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 均=(f 1 +f 2+…+f n )/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 均 1.3 确定起点(ZY )。 如图1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 ,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 ,道 岔后长为b ,辙叉角为a ,岔 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 )的距离为I ,线间距为D 。 YZ 2、R 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 1.5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 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 L 弦为10m 桩点间距t 为5m, 则曲线分段数量n 为: n 为L 圆/t ,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 n+3个,分别为 f 0、f 1、f 2、 、 f n+1、f 0。 ②当L 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门为(L 圆/t ) +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 n+3个,分别为f 。、「、 f 2、 .. 、 f n+1、f 0。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 5m,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 ①当L 圆为5的整倍数时: 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

加强铁路行车规章制度管理工作的措施

加强铁路行车规章制度管理工作的措施 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 1、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 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单位、部门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要求主要领导做到“四个亲自”:亲自参加上级有关行车规章制度的宣贯会;亲自担

铁路行车规章复习题

一、填空 1、铁路行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合理的使用铁路运输设备)(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运输旅客和货物。 2、铁路行车规章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组织生产活动,约束经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3、超过(2.5%o)坡度的线路上禁止溜放调车作业。 4、采用计算机发布调度命令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拟)(二签)(三下达)(四确认)签收的发布程序 5、跟踪出站调车的机车、车辆最远不得越过站界(500)米。 6、行车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生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7、车辆连挂,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毫米。 8、列车退行速度不得超过(15)km/h。 9、调度日(班)计划包括(货运工作计划)(列车工作计划)和 (机车工作计划),三者是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有机组成部分。 10、鸣示听觉信号时,应按音节长短及间隔的规定标准进行:长声为(3)秒,短声为(1)秒,音响间隔为(1)秒,重复鸣示时,须间隔(5)秒以上。 11、调车工作按设备分为(牵出线调车)(驼峰)调车。 12、客车倾斜超过(50)mm,货车倾斜超过(75)mm的车辆禁止编入列车。 13、按照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行车事故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故)(险性事故)(一般事故)五个等级。 14、线路两旁堆放的货物,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得少于(1500)mm,距站台边缘不得少于(1000)mm。 15、调车速度在空线上牵引运行时不得超过(40)km/h;推进运行时不得超过(30)km/h。

16、调车工作按设备分为(牵出线调车)(驼峰)调车。 17.(铁路行车凭证)是列车进入区间或闭塞分区的凭据。 18.要道还道的程序是:(要道由近而远),(还道由远而近)。 19.铁路营业线施工系指影响铁路营业线设备稳定、设备使用和行车安全的各种施工。根据作业性质及对铁路运输的影响程度,可分为(施工作业)和(维修作业)两种。 20、调度指挥原则是(安全生产的原则)(按图行车的原则)(单一指挥的原则)(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按等级调整列车运行)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列车:是按有关规定将车辆编成列车并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 2、越区作业:是指调车机车由本调车区到其他调车区进行的取送车辆作业。 3、作业标准:是指直接生产活动有关的作业项目或程序在内容顺序质量时限工具动作态度等方面所做的统一规定 4、关门车:是指关闭制动支管上的截断塞门,只能是主管通风而自动制动机不起作用的车辆 5、列尾装置: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设置包括列尾装置主机和尾部标志 6、超重列车:列车重量按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牵引定数超过81吨极其以上连续运行距离超过规定机车乘务去段的1/2的货物列车 7、调车:除列车在车站到发通过的在区间内运行外为了编组解体列车或摘挂连送车辆机车车辆在线路上有目的的移动流称为调车 8、天窗:天窗是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线为营业线施工、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按用途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 9、动车组:是由动力车和拖车或全部由动力车长期固定地连挂在一起组成的车组。

曲线轨距加宽

第四节曲线轨距加宽关键字:曲线轨距加宽 五、轨底坡 1/20的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之为轨底坡。 头不均匀磨耗。分析研究指出,轨头中部塑性变形底积累比之两侧较为缓慢,故而设置轨底坡也有利于减小轨头塑性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1965年以前,轨底坡设定为1/20。但在机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下,轨道发生弹性挤开,轨枕产生挠曲和弹性压缩,加上垫板与轨枕不密贴,道钉的扣压力不足等原因,实际轨底坡与原设计轨底坡有较大的出入。另外车轮踏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耗后原来1/20的斜面也接近1/40的坡度。所以1965年以后,我国铁路的轨底坡统一改为1/40。 轨钢轨中心线将偏离垂直线而外傾,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有可能推翻钢轨。因此,在曲线地段应视其外轨超高值而加大内轨的轨底坡。调整的范围见表2-3。 作用情况下的理论值。在复杂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和塑性变形,静态条件下设置的1/40轨底坡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不一定保持1/40。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看。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线路养护工作中,可根据光带位置调整轨底坡的大小。 表2-3 内股钢轨轨底楔型或枕木砍削倾斜度 外缘超高(mm) 轨枕面最大倾斜铁垫板或承轨槽面倾斜度 0 1/20 1/40 0~75 1:20 1:20 0 1:40 80~125 1:12 1:12 1:30 1:17 概述 作用方才沿着曲线轨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以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桂剧的距离不变。曲线轨道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 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位置,即可以有不同的内接形式。随着轨距大小的不同,机车车辆在曲线上可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 1. 斜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最后位车轮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a)所示。 2. 自由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其它各轮轮缘无接触地在轨道上自由行驶,如图2-7(b)所示。 3. 楔形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最前位和最后位外侧车轮轮缘同时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中间车轮的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c)所示。 2-7 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

铁路机械自我鉴定

铁路机械自我鉴定 第一篇:铁路机械中专生的自我鉴定 光阴似箭一晃一年的中专生活过去了。从进入江铁路机械学校就读以来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专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考研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的刻苦努力。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上期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期间工作塌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多次、配合班长出色的完成了班上的组织的活动。 第二篇:铁路机械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铁路机械专业的中专生如何来对自己的中专生活作一个自我鉴定呢?下面就一起来分享一篇自我鉴定仅供参考: 光阴似箭一晃一年的中专生活过去了。从进入江铁路机械学校就读以来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专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上期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考研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的刻苦努力。

900mm轨距摘轨铁路技术标准

目录 1总则 ......................................... - 2 - 1.2为统一隧道工程有轨运输900mm轨距轨道设计、施工、维护工作的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 2 - 1.3列车最高行车速度限制为25km/h。........... - 2 -2线路平面 ..................................... - 2 - 2.2圆曲线................................... - 2 - 2.2.1外轨超高............................... - 2 - 2.2.2最小曲线半径选择....................... - 3 - 2.2.3安全净距、人行道宽度................... - 4 - 2.2.4曲线加宽............................... - 5 - 2.2.5曲线轨距加宽........................... - 7 - 2.3缓和曲线................................. - 7 - 2.4夹直线................................... - 8 -3纵断面 ....................................... - 9 - 3.1限制坡度.................................. - 9 - 3.2竖曲线半径............................... - 9 - 3.3道岔对变坡点的要求....................... - 9 -4限界标准 ..................................... -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