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本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让生本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让生本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让生本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写了某些学生在校的学习面貌。

应试教育、考点思维,把学生引入题海,最后是厌学者成群,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且发展到中考的考场上也睡倒一大片(题目做不出来,而学校又要求不能提前交卷)。

教育改革已推行三十多年,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三本教育:师本教育、本本教育、考本教育——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形成“三中心论”: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对学生,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而对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大谈“有效教学”,主要看教师灌输了多少知识点,灌输的方式怎样巧妙,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怎样。

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生本教育如沐甘霖。她让焦头烂额的教师们镇定下来,有了明确具体的实践导向,她让困于“三本”环境中的孩子们看到了曙光与希望。

生本教育是近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它使教育者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和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校尝试生本教育教学后,看到了五年级的生本实验语文课《木兰诗》《再别康桥》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热烈和激情,可以说,一堂课,比得上平时几周所及的阅读和感悟。学生从中吸收了最丰富的营养。在课堂原生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参与教学活动。他们没有想到回答问题,没有想到做作业考试,没有刻意的竞争,没有我要从中吸取什么的指令。

我们试想:在你吃饭的时候,美味佳肴,兴致勃勃,谁也不会想,这一餐要吸取维生素和蛋白质多少。吃得越高兴,无意吸收就越好。读书也是这样,学生们读诗经,读徐志摩,读朱自清,读李清照,读李商隐,读白居易。他们没有刻意地积累,形成语感——因而自然有获得考试制胜的法宝——大自然就是那样地眷顾我们,把享受美味和营养结合在一起,把阅读的情致和语文素养的生发结合在一起,越不刻意,越是自然的东西,就越达到丰富和深刻的极致,成为生命成长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全优语文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的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成就了全优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