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学》知识点整合2

《医疗保险学》知识点整合2
《医疗保险学》知识点整合2

一、概论

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由国家、单位、个人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必需的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由劳动者所在单位、社区或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其亲属或遗属遭遇工伤、疾病、生育、年老、死亡和失业等风险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

3、医疗保险的基本属性、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社会作用:

基本属性:公益性、福利性、经济型、强制性、保障性、共济互助性、储蓄性

基本特征:医疗保险对象的普遍性;医疗保险涉及面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医疗保险赔付的短期性和经常性;医疗保险补偿形式的特殊性;医疗保险费测算和控制的复杂性。

基本原则:社会化原则;强制性原则;全员参保原则;保障性原则;费用分担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作用:有助于保障居民健康;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有助于体现社会公平性;有助于增强费用意识和规范供需双方行为二、医疗保险系统

现代医疗保险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政府、被保险人、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提供者

5、医疗保险组织机构在医疗保险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发挥着怎样的职能?

(1)处于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保险资金的控制者②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保险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者(2)职能:①参与制定有关医疗保险的法规、政策和计划②筹集医疗保险资金③保证医疗服务的提供④支付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⑤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进行监督和控制⑥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6、医疗被保险方的概念及其消费特点。

概念:在医疗保险系统中,被保险人就是参保人,也可以称为投保人,他们同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受益人。(2)消费特点:①服务地点受到限制②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有明确规定③第三方付费④需要医疗保险政策的引导

7、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商品性(2)特点:①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的费用结算方式对医院有较大影响②医院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双重监管,经营难度加大③医院需要及时把握医疗服务的需求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较宽

8、政府在医疗保险中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加快医疗保险立法(2)对医疗保险制度承担经济责任:①医疗保险改革之初需要财政投入启动资金②即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政府仍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负有经济责任③国家仍然要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承担责任(3)加强对医疗保险的宏观管理:①设计、规范医疗保险市场②促进和协调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③监控医疗保险市场的运转④参与和弥补医疗保险市场的不足(4)做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①实施医药分离经营②对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补偿③改革医院现行的经营模式④推进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⑤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5)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三、医疗保险管理与管理体制

9、医疗保险范围及基本医疗的含义。

广义医疗保险范围包括医疗保险的承保对象、医疗费用的负担比例及承保的卫生服务项目。

狭义医疗保险范围主要指医疗保险所承保的医疗服务项目,以及这些项目提供的数量、形式与限制等。

基本医疗定义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

10、如何确定医疗保险的范围?

明确医疗保险目的(2)了解当地居民的基本情况:①社会经济人口的特征②医疗保险需要状况:疾病风险发生概率、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3)了解卫生服务供给状况(4)了解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提供情况(5)确定医疗保险范围

11、基本医疗界定的原则有哪些:(1)保障社会再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定团结(3)保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营(4)医疗措施与健康问题相结合

12、医疗保险管理的内容:包括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服务管理(包括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对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管理、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展开)、基金管理和财政管理

13、健康管理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1)健康管理是指采用一、二、三级预防并举的措施,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2)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14、健康管理的费用控制手段有哪些?

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管理,医疗管理机制,对初级保健医生管理,信息系统服务,除外服务15、健康管理在医疗保险中有何作用?

(1)健康管理由三部分组成:收集健康信息,进行健康监测、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管理与健康促进(2)健康信息收集、监测与危险因素评价有助于对客户的健康状况及其发生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较为充分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我们实现保前和保中的风险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管理与健康促进,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率不断增长的风险,这势必将大幅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这是实现保中与出险后的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6、国外主要有哪几种医疗保险管理的模式?我国应作何种选择?

模式:①政府调控下的医疗保险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合作模式②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模式③卫生部门主管模式(2)我国的选择:劳动保障部负责对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财政、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医疗保险基金筹集

17、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的概念和特性。

保险基金:是以法定或合同的方式,按损失分摊原则,由作为被保险人的经济单位、机关团体或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汇集而成的,保险人组织和管理的,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受到经济损失的货币形态的后备基金。

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可以分为商业医疗保险基金和社会医疗保险基金。①商业医疗保险基金是保险人用来补偿被保险人疾病风险的医疗保险基金。②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是指国家为保障参保人在患病期间的基本医疗,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特定的统筹地区内,按一定的比例向劳动者所在单位及劳动者本人征缴的保险费以及政府财政拨款的形式集中起来的,有专门机构管理的专款专用的财务资源。

(3)医疗保险基金特性:保险基金的筹集具有强制性和广泛性、共济互助性,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具有社会化的特点、公益福利性、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自我平衡

18、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原则:法制化、多方负担、基本保障、统一费率、相对稳定、现收现付制

标准:1.用人单位的筹资标准:2.参保个人的筹资标准:目前国内统一把它定为职工本人工资总额的2%

19、试述医疗保险的各种筹资模式及其优缺点

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部分积累

20、医疗保险基金筹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模式?

问题:①企业深化改革给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带来了严重挑战②选择性参保③参保单位不如实申报工资总额,减少医疗保险费的缴纳金额④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筹资的冲击⑤保费不能及时到位,有的甚至收不回来,造成死帐、呆账⑥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也是医疗保险筹资面临的一大问题

如何完善:加大医疗保险改革的宣传、加强医疗保险筹资的法制建设、严格把好参保单位的参保审核关、强化医疗保险基金征集的催款工作、加强内部管理

六、医疗保险基金管理

21、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原则和模式是什么?

原则:1.医疗保险基金要与其它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管理、分账核算。2.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要与行政管理分开。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应按时、足额筹集。4.严格界定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基金的支付范围和责任。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6.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督机制。

模式:(1)政府直接管理政府主管医疗保险的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医疗保险基金。(2)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政府委托专门的机构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管理。

2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核算的一般要求有哪些?会计科目分为哪几类?

一般要求:基本医疗保险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基金类、收入类、支出类

23、医疗保险基金分配使用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原则: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

使用方法:按发生医疗费用的数额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小额医疗费用,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大额医疗费用);按病种划分支付范围;按门诊和住院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费用)

24、怎样才能保持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

基金结余为负数时的平衡: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的存款;当动用历年存款不足以弥补时,可以转让或提前变现用基金购买的国债;转让或兑现国家债券仍不能弥补时,由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银行贴息贷款、上级财政补助、同级财政补贴等方法给予支持;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同时,经办机构应根据需要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后,适当调整基金缴费比例

基金结余为正数时的平衡:结余基金除留足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商定的、最高不超过国家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全部用来购买国家发行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不能挪作他用和搞其他投资;基金连续结余过多,应首先考虑扩大覆盖面,发挥共济功能。

25、应从哪些方面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监督。

内部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决定》和《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外部监督:行政监督(包括劳动保障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决算等进行审核,对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等)、审计监督(是由专门从事审计业务的部门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收支、运用效益和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经济监督)、社会监督(直

接利害关系者或其群众组织借助舆论的作用及其影响,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监督)

七、医疗保险费用及控制

26、医疗保险费用的概念、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医疗保险费用是指投保人群按规定在患病时获得的医疗补偿费用的总和。

特点:客观自然性、不可预知性、消费的被动性、需求的无限性、支付的风险性

疾病因素;政府干预因素;文化教育因素;人口、系统因素;经济和时间因素

27、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必要性:第一,建立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是医疗保险制度本身确立的需要,也是确保长效发展的需要;第二,是确保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重要措施;第三,是处理好医、患、保三方关系,维护参保人员权益的重要保证;第四,是积极推动“三改同步”、真正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所必需的。

基本原则:宏观调控与微观控制相结合;长期控制与重点控制兼容;供方控制与需方控制并举;自觉控制为主,强制控制为辅;控制中求发展

28、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方式。

对医疗服务需方的费用控制途径:①费用分担:扣除法(起付线)、共付法(参保人和保险公司共同付费)、限额法(封顶线)、扣除法与共付法相结合②缩小医疗保险范围与报销比例③经济激励措施:不报销返回或未就医节约奖励、对超费用者要适当征收附加税、加强费用意识教育、加强健康管理

对医疗服务供方的费用控制途径:①对供给量的限制:资金预算限制、实行医疗经费预算包干、限制医院的规模和数量,转换医院功能、限制医院贵重仪器设备的配置与使用

②卫生人力资源的限制:医生人数的限制、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结构的调整、对社会办医的控制、鼓励医务人员流向基层③增加非住院保健项目④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⑤采用合理的费用偿付方式

医疗保险机构费用控制途径:①制定并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统一经办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事务②完善费用登记与缴费工作③深入研究各种支付方式,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④健全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监测体系,为支付标准的确定与调整奠定基础⑤完善“三个目录”,加强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化管理⑥进一步整合完善医疗服务政策体系

政府在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中的作用: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药品管理、在医院之间引入竞争机制

八、医疗保险费用偿付

29、如何理解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方式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医疗保险费用偿付能维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2)调节医疗服务供需双方行为:对参保人医疗需求行为的引导及调节作用;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行为的规范和调节作用(3)调控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4)体现医疗保险的制度取向

30、医疗保险有哪些偿付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集中统一偿付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保险资金通过统一的医疗保险计划流向医疗服务提供者,即医疗保险基金集中于单个付款人,由该付款人以分配预算资金的办法,将医疗费用统一偿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

该方式特点:计划性较强,政府掌握配置医疗保险基金的主动权,可以较好控制整个国家的卫生费用支出,管理成本较低。

比较集中的准统一偿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险基金通过多渠道筹集,最终集中到一定的医疗保险机构,由它们根据统一的偿付标准,按照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协商确定的偿付办法集中偿付。

该方式特点:通过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控制医疗保险资金的主渠道,决定医疗服务系统

的规模,并可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卫生资源的投入方向,能够保持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适当比例;同时,由于医疗服务的价格由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协商确定,同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自行定价相比,更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医疗保险管理成本也比较低。分散独立的偿付方式:是指在公、私医疗保险并存,或以私人健康保险为主的多元医疗保险体制下,多个偿付人以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偿付医疗保险费用。

该方式的特点:参保人有较多的选择性,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偿付渠道多,控制点分散,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同时,由于各类医疗保险机构各自为政,竞争激烈,需要耗费大量行政管理费用。

31、被保险人分担医疗保险费用的方式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起付线:由保险机构规定医疗保险费用偿付的最低标准,低于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全部由病人自负或由病人与其单位分担,超过起付线以上的费用由医疗保险机构偿付

该方式的作用:一是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由病人自负或由病人与其用人单位分担,增强了被保险人的费用意识,有利于减少浪费;二是将大量的小额医疗费用剔除在医疗保险偿付范围之外,减少了保险结算工作量,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小额费用由被保险人自负,有利于保障高额费用的疾病风险,即保大病。

按比例分担: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按一定比例共同偿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该方式的作用:一是简单直观,易于操作,被保险人可根据自己的偿付能力适当选择医疗服务,有利于调节医疗消费,控制医疗费用;二是由于价格需求弹性的作用,被保险人往往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服务,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的价格。

封顶线:该方法先规定一个费用封顶线,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分担。

该方式的作用: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医疗保险只能首先保障享受人群广、费用比较低,各方都可以承受的基本医疗。因而本着保障基本医疗,提高享受面的原则,将高额医疗费用剔除在保险偿付范围之外;二是有利于限制被保险人对高额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以及医疗服务提供者对高额医疗服务的过度提供;三是有利于鼓励被保险人重视卫生保健,防止小病不治酿成大病,提高被保险人的身体素质。

混合支付:通常将两种以上的偿付方式结合起来应用,形成优势互补,更有效地促使合理需求,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

32、试比较保险方不同偿付方式的优势与缺陷。

支付方式费用控制服务质量管理

按服务项目付费差好难

按人头支付好较好很容易

按平均费用支付较好差容易

按病种分类支付好较好较难

总额预付制好较好容易

工资制较好差容易按相对价值标准好好容易

33、如何通过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方式的选择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选择偿付方式的基本依据:符合国家发展卫生事业与健康保障事业的政策方向;适应国家卫生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充分考虑医院管理和医疗保险管理现实水平;兼顾控制费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两方面要求;有利于促进医疗保险和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医疗保险被保险方偿付方式的选择:确定与参保对象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费用分担比例;综合应用多种偿付方式

医疗保险方偿付方式的选择:以总额预付制为基础,实行预付制与后付制的有机组合;综合应用多种偿付方式;依据质量监测评估结果合理调整给付费用

十、补充医疗保险

34、补充医疗保险的内涵、特征以及建立的必要性。

补充医疗保险的内涵:单位或特定人群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经济水平或疾病的严重程度,自愿购买的辅助医疗保险,是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特征:福利性、自办性、非营利性、选择性和自愿性、统筹级次性、多形式性和动态性

建立的必要性: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提出了发展补充医疗保险的需要;②经济发展、收入分化、医疗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多层次医疗需求;③医疗消费与医疗保险的特殊性;④特殊人群(包括具有特殊职业的人群和具有特殊收入机制和职业特点的人群)的医疗需求

35、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衔接性原则、补充性原则、动态变动原则、多样性原则

36、补充医疗保险包括哪几种主要形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大额医疗费用保险。其特点:大额医疗费用保险针对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不是保险合同中指定的疾病治疗给付;是一定比例的补助,而非定额;重大疾病定额保险往往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提供。

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其特点:

①筹资渠道:由原资金渠道拨付,由财政按当地公务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供;

②保障水平:提高在起付线与封顶线之间的按比例给付的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

③管理办法和支付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设公务员附加医疗保险基金,明确附加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和标准,直接计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企业(行业)补充医疗保险。其特点:其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有关补充保险的规定,由企业和职工缴纳,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用于解决企业职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医疗费用负担。

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其特点:

资金渠道:职工互动会会员的个人缴纳,各级行政部门给予的补助,工会的资助,资金的利息等

保障对象:职工及家属,一般要求以单位团体的形式参加保险

医疗保障方式:对参加互助医疗的职工及家属发生疾病、非因工负伤等特殊困难时给予经济帮助

医疗救助制度。其特点:

医疗救助的适用对象:视各国经济情况而定。

医疗救助制度的经费来源:国家财政和税收、募捐、慈善机构

医疗待遇水平:最低限度的医疗需求

37、职工家属互助医疗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什么不同?

组织主办机构不一样:职工家属互助医疗是由工会组织主办,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由社保机构主办或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或企业联合办理

资金渠道不一样:职工家属互助医疗是职工互助会会员的个人缴纳,各级行政部门给予的补助,工会的资助,资金的利息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由单位为职工缴纳部分或全部医疗保险费用

保障对象不同:职工家属互助医疗保障职工及家属;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企业职工

医疗保障方式:职工家属互助医疗对参加互助医疗的职工及家属发生疾病、非因工负伤等特殊困难时给予经济帮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用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医疗费用负担。

十一、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38、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贮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决策科学性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2)特征:①系统由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数据信息等要素构成

②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医疗保险组织机构决策、执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与水平

③数据和信息是系统加工处理的对象

④系统的任务是收集、传递、贮存、加工和维护信息

⑤系统的结构由各要素间的关系所决定

39、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什么?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中心系统可分成五个子系统:基金管理信息子系统、被保险方管理信息子系统、服务机构管理信息子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医疗保险机构内部管理子系统

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系统:门诊收费子系统、住院收费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收费报表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

40、简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

41、导致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安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证系统地安全运行?

不安全的原因:系统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

要保证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和保护措施,建立一个完备的安全管理保护体系。该体系只要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体系十二、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42、医疗保险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医疗保险法是调整在医疗保险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以实现公民的物质帮助权为宗旨2)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3)法律关系从形式到内容的强制性4)法律规范的科学技术性5)法律规范的变动性

作用:1)保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2)保证国家意志能够得到有效体现和贯彻3)规范和调整医疗保险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43、试述医疗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广泛性。

医疗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医疗保险法律关系的各方参与者,也就是医疗保险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享有者和义务承担者。医疗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较为广泛,它发生在医疗津贴、医疗待遇和生育津贴三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在医疗津贴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是提供医疗津贴的国家、基金会获雇主;另一方是享有医疗津贴的患病雇员;在医疗待遇法律关系中,则一方是进行医疗保险管理的经办机构,另一方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第三方是享有医疗待遇的患病雇员;在生育津贴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是提供生育工资和津贴的国家、基金会或者雇主,另一方是享有生育工资和津贴的孕、产、哺乳期女工。

44、医疗保险合同的特点有哪些?

1)医疗保险制度的性质决定医疗保险合同当事人的身份和医疗保险合同的属性2)医疗保险合同的第三人是医疗保险的受益人3)医疗保险合同的履行是一个三者循环的过程4)医疗保险合同是短期限的合同5)医疗保险合同必须具备由于第三人的要求而变更合同或解除合同的特例条款。

45、如何处理医疗保险纠纷?

三个主要途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司法裁判

46、医疗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法?

原则:

与国家宪法、法律及医疗制度改革方向相一致的原则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基本医疗保险水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我国医疗保险立法应采取如下步骤:

由地方人大就本地区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做出原则性决议,再由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

各地试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一段时期后,再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总结各地的经验教训,将医疗保险制度用国家一般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十三、医疗保险监督

47、医疗保险监督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为了保障人们的基本医疗要求,同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从保险监督的总目标来看,应该是促进保险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根本目标是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48、医疗保险监督的原则和手段有哪些?

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异体监督原则;超前监督原则;经济向原则

手段:自我监督;医疗保险机构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

49、对医疗服务供方行为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对门诊的监督(处方情况);对住院的监管;对定点医疗单位总的情况监督

50、对医疗服务需方行为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对参保单位监督:选择性参保;少报工资总额;突击参保;帮助多病亲属或他人参保

对参保人的监督:过度医疗消费和超前医疗消费行为的监督;为他人开药和借证给他人就诊行为的监督

51、对医疗保险机构行为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对医疗保险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督:人事任免权方面;组织协调权方面;财务管理方面;基金管理方面

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对医疗保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对保险基金筹措的监督;对保险基金管理的监督;对医疗费用偿付公正性的监督

对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的监督:廉政方面的监督;行使职权的监督;工作作风的监督

十四、医疗保险评价

52、医疗保险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1)为完善政策提供依据2)为保障人们健康需求达到最大的满足和提高

原则:1)全局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公平性原则6)效率性原则

53、医疗保险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1)医疗保险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包括医疗保险范围评价、医疗保险基金营运状况评价、医患双方制约机制形成的评价)2)医疗保险效率的评价3)医疗保险效益的评价

54、医疗保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有哪些?

基本程序:1)评价的计划2)示范性预评价3)实施评价4)资料整理与分析5)评价的结果评价方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评价法;因素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综合评价法

55、如何构建我国医疗保险评价指标体系?

反映参保情况的指标:(参保总人数;参保人员结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居民参保率)

反映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情况的指标:(应筹医疗保险基金;实筹医疗保险基金;欠缴医疗保险基金;筹资率)

反映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的指标:(个人账户收入、占医疗保险基金的比例;个人账户支出、占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比例;个人账户结余占个人个人账户收入的比例等)

反映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指标:(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增长幅度;门诊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住院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参保人员人均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等)

反映医疗保险效益的指标:(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结余额;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总额;卫生总费用及增长幅度;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参保人员两周患病就诊率等)

十五、医疗保险政策分析

56、医疗保险政策:是相对于商业医疗保险类型而言的制度安排,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有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而做出的正式决定或制度安排的社会政策及实现这些政策的手段。

57、医疗保险政策分析:是指为实现既定的医疗保险政策目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政策方案的过程。

58、医疗保险政策分析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目标是什么?

基本范畴:

行为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有多少问题。

价值研究:在于确定医疗保险政策的目的是否值得,方案、模型是否科学并能否被社会成员接受等。

规范研究:主要解决医疗保险政策目标实现的行为和手段问题。

可行性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行得通,政策和广大公众是否同意或者允许这样做等。

基本目标:

效率目标:是指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要有利于促进医疗保障资源乃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既有经济效率,又有社会效率。

公平目标: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进行医疗保险费用偿付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来实现。

稳定目标:体现在三方面:体现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权;防止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以科学的制度和政策机制确保医疗保险运行机制的完善。

59、医疗保险政策分析包括哪些基本因素?

目标:备选方案;标准;模型;效果

60、试述医疗保险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术方法?

基本步骤:

医疗保险政策问题的建构2)政策方案的制定3)政策论证4)政策内容的表达

5)政策效果的论证

技术:

定性分析:分系统分析和属性分析。系统分析是未来确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效用而对系统各种要素和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遵循几大原则:整体性原则;最大化原则;模型化原则。属性分析就是识别事物具有哪种或哪些特征的认识方法。

定量分析:主要有以下步骤:命题与假设;确定相关指标;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函数关系式;资料的收集;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十六、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比较

61、试对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作比较分析。

筹资方式运营机制办医模式服务费用

政府保障型依法纳税财政二次分配国立为主免费服务

预算拨款

社会保险型法定参保缴费横向统筹公私并立约定价格,费用共付

合同结算

商业保险型自由选购现收现付私立为主市场定价,费用共付

合同结算

个人储蓄和社强制储蓄纵向积累公司并立约定价格,自付为主

会保险结合型自保为主合同结算

62、试对医疗保险模式的筹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国家保障型医疗保险基金大部分来源于税收,政府根据资金的投入量来控制医疗费用总量;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

商业保险型医疗保险是社会人群自由选择、自愿投保;

个人储蓄与社会保险结合型医疗保险是强制性储蓄医疗保险基金。

63、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何借鉴之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措施:

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控制:(1)加强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2)改变对医疗服务供方的偿付机制(3)社会保险机构自己办医院

加强对医疗服务需方的控制:(1)增加患者个人自付比例(2)提高药品费用的分担份额(3)加强预防和健康促进

其他:增加税收和医疗保险费收入

你认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今后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政策引导机制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切实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实行政事分开;

政府应增加公共卫生投入,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构建城乡一体医疗保障体系;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 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完全 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 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 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 求自 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 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 "假设指经济 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 实证 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 析 是 描述经济现象 "是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 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 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 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 陈述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 析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 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 常要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 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 范经 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 行评价,并进 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 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 济政策。 静态 分 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 程的分析。 个人 需 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 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 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 的 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 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 需求 弹性的种类 ①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 = 1,为单位弹性或 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 ⑤若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 的 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 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 M*M/Q 。需求的 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需求 的 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 时期 内,需求量变动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表示在一定 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 弹性,其 Ed=- △Qd/ A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 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Ed=-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 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dQ/dP*P/Q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 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 衡状态的过程,即完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 象的均 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 全不考虑时 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 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 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 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 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 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 移动。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 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 的变化,也就 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 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 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单一弹性。此时需求 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相等。 ④ 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 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表 示商品需求量相对变 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M=- △ △△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 或DD×dd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 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 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遗传学中的常用符号 2.遗传学中的概念分析

3.分析孟德尔遗传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正确的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

于杂交)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6.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 P:YYRR×yyrr ↓ ↓ F1:黄圆 F1: YyRr ↓自交↓自交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 ×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变化情况 精原细 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 胞 细胞图像 染色体形态 染色体数/条444242 DNA分子数/ 个 4→888442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1 第一章导言 一、经济学 Economy,一词有节约之意。N.G.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经济学无疑是关于经济的学问。而经济问题总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无法得到其想要的一切。这就引发了一个稀缺的问题。 稀缺性(Scarcity)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的资源。经济活动就是人们克服稀缺性的活动,经济学当然就是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牛津经济学辞典》:Economics:一种有关稀缺的资源如何被或应该被分配的研究。 总之,经济学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经济包括经济主体和市场。 经济活动中的主体(Economic Agents)是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或经济决策的一方。基本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ments)。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就是市场。 市场是任何一种方便于买卖的安排。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生产要素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与消费、收入分配、就业、货币、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国际贸易等 经济学表述方法分为实证的和规范的两种。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达。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即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是稀缺的,也就限制了所能生产的结果,即,能生产某一数量和不能生产某一数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了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之间的界线。 假设,一个社会的资源仅生产黄油(或消费品)和大炮(或生产资料品)两种1参考书目:梁小民,《微观经济学》(课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民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8751965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 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 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划分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特点、工程规模、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 ②项目所在的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一等级:定量;第二等级:定量和定性;第三等级:定性 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比较全面和深入,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 完全信息 "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 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 完 全信息 " 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 是描述经济现象 " 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 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 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 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 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 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 并进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 静态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 态的过程,即完全不 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 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这里指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 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 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 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 场需求是由所有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 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 它表示在一定时 期内,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 算公式为:Ed=- △ Qd/△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 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其计算公式为:Ed=-dQ/dP*P/Q ) 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 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 若 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 Ed = 1,为单位弹性或单 一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数 是奢侈品的需求。⑤若 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 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它表示 商 品 需 求 量 相 对 变 动 对 于 消 费 者 收 入 变 动 的 反 应 程 度 。( 需 求 的 收 入 弧弹 性 的 计 算 公 式 : EM=- △ Q/△ M*M/Q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分类 (1)若E M > l ,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⑵若0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 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保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决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的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 (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6)环境保护 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 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 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专题的工作深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环境风险评价分两个等级。 第三章 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 2.污染源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物料衡算,经验计算。 3.污染源调查范围:污染源调查范围是根据评价等级进行确定,一级评价为:调查范围内所有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二级:调查范围内与拟建项目相关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三级:拟建项目的污染源4.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环境规划与管理P89 污染源评价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其计算公式为: 1)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 i=(Q i/C oi)×10-9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3/a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a C o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 2)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P n=ΣP i(I=1,2,3,4,5,……) 3)污染物在污染源中污染负荷比 K i=(P i/ P n) ×100% 4)区域等标污染负荷 P=ΣP n(n=1,2,3,4,5,……) 5)某污染源在区域的污染负荷比 K n=(P n/ P) ×100% 公式中C oi统一选用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日均浓度值,TSP为0.3mg/Nm3,SO2为0.15mg/Nm3。NO2 0.1m/Nm3 第四章 1.工程分析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2.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1、工程概况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污染源强分析与核算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3.“两本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实施污染防治措施的削减量。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