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与传统文化

道德修养与传统文化
道德修养与传统文化

道德修养与传统文化

内蒙古张建成

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是近几来的热点话题,许多忧国忧民之士都在思考和议论它。中央也一再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事实上,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可能凭空而来,只能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予以加工并转换为现代的思想道德。任何割断历史、另辟蹊径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好的内容,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最好什么是什么?是阅读、接触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文化典籍。有很多古代文化典籍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教材。如《弟子规》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现)能。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等等,读过之后,感觉到说得极其到位、一语中的。在《论语〃卫灵公》篇有“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的训诫,是在批评那些说话不讲诚信,做事不能谨慎认真的人,即使在本乡本土也是吃不开的,在这晨“州里”指的是本乡本土的意思。《周易本义〃系辞下转》:“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是说显然不能胜任。再比如《菜根谭》中的一段话“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人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说得多么急切啊!清朝王永彬著的《围炉夜话》中说“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这些耐人寻味的话语,对人的影响可谓随风潜入,润物无声。所以,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精品丛书中,选择几本读一读,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有益于提高道德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从传统文化之中汲取营养,还要注意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发展,赋予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含义。对其精神要义的宣传、传播都不要脱离今天的现实,只有取其精华为今天所用,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比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就是今天讲的要建设和谐的家庭,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今天讲的注重人格操守和精神修养的内容。大社会责任感方面“素其位而行之,人不知而不愠”,这就是今天强调的,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照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

一行,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要有浩然正气等等。

可见,利用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对于今天的社会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其作用是极大的。最后,我希望我们不仅仅是认识到位,更重要的是要真的学一学,要有行动。(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一中)

怎样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修养是确立 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们所提倡的修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武装头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不断完善人格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脱离 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何谓“真、善、美”? 真者,真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我们要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首先要确立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斗争,首先要进行思想修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认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真理,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善者,是有利于人民和社会进步的道德行为。我们要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就要加强道德修养。我们所提倡的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的道德修养,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核心是集体主义,先公后私的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科技骨干和栋梁,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 美者,是能引起人们的愉悦和喜爱的事物和行为。社会美是美的核心,我们确立的审美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审美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人民和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美,反之则是丑。因此,我们要确立的审美观,必须以“真、善”的和谐统一为尺度。 要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就要做到知行一致,严于律己,见贤思齐,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大家都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增强修养,朝着“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迈进。 除此之外,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也是必要的。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惊醒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高度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大学生要努力按以下求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惊醒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惊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惊醒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其一,血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即时抑制克服;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实质巩固强化,已逐渐结成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己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水球。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在信息社会中加强道德修养。 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当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的征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信息社会背景中。人是自然之人,有人的自然属性,更是社会之人,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生的价值就是要从个人所得和社会贡献这个辩证的关系中去把握,并以社会贡献为主要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个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与道德修养介绍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与道德修养介绍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篇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与道德修养介绍 ],希望能帮助到你。 与平庸的酒店相比 ,一流的酒店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流的酒店 ,都有其一流的特 征和标志 ,除了建筑上鲜明的个性化风格与设计以及内部功能的细节设计与装饰布置外 ,更重 要的是酒店服务人员所呈现给顾客的一流的服务标准。在中国 ,一流的酒店主要集中在国际 品牌 ,少部分是国内品牌。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规范提升酒店形象 因此 ,国内酒店要想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就要重视对酒店服务员的综合素质的培 养。酒店总台服务员的素质直接反映了该饭店、宾馆、商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在 服务工作中要特别讲究礼仪 ,给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用心思考 ,用心观察 ,就能发现你的客人所好和需要。 用心去做 ,精益求精 ,就能做到别人做不 到的效果。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规范 酒店总台客房预订礼仪 客人与酒店的第一次直接接触是在总台接待处 ,因此总台服务员要能够明确客人的性质 ,分 情况对待来客。 一般情况下来酒店住宿的客人可分为预订团体、 预订散客及零星散客。 掌握 这些资料 ,可以提高为客人进行客房预订工作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 ,对于预订客人 ,总台服务员要事先为客人做好分房、 定价 ,并准备好登记表 ;对于 非预定的散客 ,要及时收集客人资料 ,以便进行分房与定价。 总台服务员在服务客人时 ,要做到礼貌、热情、周到 ,用文明礼貌的态度接待客人 ,使客人感 到宾至如归。 酒店总台入住登记礼仪 总台服务员要在客人抵达酒店的第一时间就为其办理住房登记手续 ,保证总台经营的高效 率,使客人满意。 总台服务员在进行客人入驻登记时 ,要注意尽量缩短时间 ,保证快速敏捷地为 客人分配 ,避免造成部门之间沟通不完善 ,导致客人登记所花的时间太长。 酒店总台服务员在办理客人入住登记手续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要求员工每次上班后 ,核实 分房、客人抵达情况和结账情况 ,看看是否一切无误 ,完全正常 ;要保证信息反馈通畅 ,做好入住 登记控制信息沟通 ,保证酒店客房能够及时租出 ,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给酒店带来损失。 酒店总台退房礼仪 遇到客人退房 ,要温婉有礼 ,不能态度粗鲁或不高兴。要耐心向客人讲清酒店的有关退房规 定 ,按规定给客人办理退房手续。酒店总台服务员要将准备工作就绪 ,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就能使退房过程顺利 ,有效地进行并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酒店总台结账礼仪 总服务台员工在客人登记入住时必须正确了解客人选择的结账方式 精心、小心、耐心 ,因为一位客人的自我价值、自尊心都是与钱有关 保持冷静、 自信,同时态度要温柔、和蔼可亲 ,严谨、 准确、 快捷的为客人办理结账 ,简化手续 , 认真核实。 酒店总台职业道德修养提升 酒店总台组织纪律观念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 人员众多 ,层次不一 ,为使众多的具有不同素质的员工按规范 要求进行工作 ,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来进行约束和作为保证。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是酒 店正常运转的基础 ,也是酒店职业道德的原则之一。 酒店总台集体主义原则 ;给客人结账时要做到 ,被视为极端重要 ;要时时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

周山研究员在上海社科院地演讲 年月日:-思想者稿件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周山 思想者小传 周山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逻辑史论》、《近现代地先秦名家研究》、《周易解读》、《中国学术思潮史》等.近年来注重于中国文化重心当代转移地研究,发表有《从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中国文化重心地转移》等多篇论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类社会中地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地话题.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对“启蒙”儿童地道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也主张道德教育宜严不宜宽,认为严厉地家教能给家庭带来莫大好处,乐于家法之宽难免会有羞辱家门之事降临.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教育地表述,或可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参考与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 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名利之心地存在会伤害道德地积累. 在中国人心目中,“圣人”是道德修养地楷模.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往往以君子自诩,却从不以圣人自居.可见圣人地道德境界是一种崇高地理想,圣人也就只是人们心目中地崇拜偶像.然而,圣人地道德境界,也不是天生地,而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地.荀子对于人地成圣过程作了这样地描述:“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认为,圣人不仅是崇拜地偶像,普通人也能经过坚持不懈地实践,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德行,提高自己地道德修养,达到尽善尽美地境地,成为一个圣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可见,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只求诸己,不求诸人.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必己》)以敬爱他人为例,对他人地尊敬或爱护,只问这种敬与爱是否出自真心,是否做得彻底,而不必计较对方是否理解或接受你地敬与爱.所以,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因为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所以,名利之心地存在无疑会伤害道德地积累.清代学者唐甄有这样一段分析:“盖名者,虚而无实,美而可慕,能凿心而灭其德,犹钻核而绝其种.心之种绝,则德绝;德绝,则道绝;道绝,则治绝.人人为学,而世无真学;人人言治,而天下愈乱.”(《潜书·去名》)名利思想,有者多无者少.唐甄将“名”之于道德地危害,比作钻核绝种,确实振聋发聩.倘若人人都是为了“名”而治学,世间哪里还会有真正地学问?道德修养,又从何谈起?唐甄把名利思想与道德修养作为一对矛盾加以分析,匠心独具,值得我们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联想到《道德经》地作者老子.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从不认为自己有德,所以他拥有真正地德;“下德”之人总认为自己从不离开德,所以他不能拥有真正地德.道德修养虽然是一种自我行为,却也不能自我欣赏,更不能自我陶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一种美德 人际间地谦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对待自己地成绩和错误,二是正确对待别人地优点.越是德高望重,越要谦和待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道德修养中地一项重要内容.早在多年前地《周易》古经中,就专列有一个《谦》卦.该卦地下卦为象征“山”地艮,上卦为象征“地”地坤.山本来是高出地表之物,现在反而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8-09-04T09:49:36.0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唐光珍[导读] 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阳中心校弥东小学652399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有些糟粕也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洗殆尽,留下许多精华的部分仍在当代熠熠生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提升德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其生活中良好的品行。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精神资源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有许多带有深厚的道德色彩,蕴涵着宝贵的德育精神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提取出来,运用到德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得到提高。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育联系起来,加强德育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德育效果。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厚的精神财富,不仅有个人的人格修养、理想与道德情操的内容,也包含着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家国大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精神元素。我们努力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很好地引导和推进德育工作。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相较于过去更加优越,他们不囿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教育环境也更加完善。本以为学生在这样优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会更有成效,但随着时代发展也有诸多问题显露出来。许多学生对钱财的看法有偏差,他们对父母的血汗钱不知珍惜,养成了许多生活上的陋习;同时学习上也出现厌学情绪,不思进取的风气弥漫开来。《三字经》对于学习有这样的看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些都在说明人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尽早学习。想想以上几个人的例子,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仍创造学习条件,不断进步。我们要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激起学生积极奋进的心。 近年来外来文化悄无声息的渗透,加上网络媒体对所传播信息的宽容性,使学生受到许多歪风邪气的不良影响,若无良好的德育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可能使其树立不正确的三观,导致其走上歪路。传统文化中有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之”,有何坦的“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孟子》中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易经》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又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劝戒全书》:“欲不除,如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为休。”……这些名言警句都是提高我们道德修养、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可以用以警醒学生。 假如有学生不懂得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受到家长们过度的溺爱,不会爱他人、体量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教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或“百善孝为先”,让学生思考:人如果自私自利、只爱自己,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也不和同学友好相处,这样的人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由此,引导学生不自高自大,要友善待人,学会尊重他人。 二、德育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为促进德育的开展,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中吸取宝贵资源,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德育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对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随着“论语”热、“国学”热的兴起,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电视节目,都出现了许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正气和新风,也为我们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于丹在百家讲坛的“品《论语》”节目,向大众讲解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可以自行观看并学习,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分享观看后的体会和心得。 在学校开展类似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开展诵读经典文学的活动,学校举办传统文化朗诵大赛、诗词背诵活动等,让学生浸透书香,与古代圣贤对话,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也能提高语文能力。 当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切实的德育效果,不光要理解传统文化的字面意义,更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而有所行动。如在尊重爱护老人方面,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这点呢?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送爱心,陪伴老人,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关心尊重老人。 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方面,是个人魅力的基础。社会对于人才的品德要求一直很高,而德育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德育的宝贵资源,为提高德育的效果,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入德育中,增强小学生德育的人文底蕴,提高小学生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其文化视野得到开拓,文化品格得以完善,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促进其成长为一名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2,(36),237-237。 [2]王丽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J].南风,2016,(2Z),174-175。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德育实效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实效 阿荣旗复兴小学姜再霞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孕育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来重视道德教育,关注个体身心修养,这一特性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德育功能,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历经文化濡染,能够激发和凝聚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哲理,历史上无数的名人轶事和英雄事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典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学生会逐渐明确坚定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并树立远大目标,并为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二)利于学生修身立德,提高自我修养 修身立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定会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对小学生形成明理知理的善性,塑造崇高人格,提高自身修养,有效抵制腐朽思想的侵染,并与现代文明融合,促进良好德行的养成,利于造就新

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传承。小学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并与当代文明相结合,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我认为采取如下策略: (一)切实遵守相关政策规定,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举措,要深入教师的心中。在新修订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如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低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以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古诗词、传统节日,名人读书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促使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丰富学生课堂文化,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二)多种教学模式并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鉴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必须注意结合多种课堂与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结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我们大学生影像很大。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人,这不仅是社会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恪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新时代,独立和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园,才使得一部分学子产生利己主义倾向,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买饭考试抄袭、坐公交不让座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及时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骄子”,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个“社会骄子”群体其道德状况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道德修养问题呢?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也可意为风俗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

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和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道德是引导我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我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道德也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既然道德这么的重要,我们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将道德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中,坚持“八荣八耻”等荣辱观,修身律已,自觉想劳动模范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他们优秀的道德观念。重视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

礼仪与道德修养复习

礼仪与道德修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对礼仪与道德修的复习以达到中职学生对礼仪与道德修的深度理解 教学重点:出示每节的题目 教学难点:灵活掌握知识点不是死记硬背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公共财产包括国土、资源、园林、古迹、文物以及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邮电、广播等通信设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设施,厂房、机器、仓库等企业财产。 2.文明礼貌包括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待人热情、谦虚恭敬、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容整洁、仪表大力等。 3.助人为乐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关心、乐于帮助他人。同志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等等,都应助人为乐。 4.公共场所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车厢、商店、饭店、医院、剧场、阅览室等。 5.公共秩序主要指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都必须以自己的活动不妨碍和影响他人的正常活动为前提,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它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的共同利益。 6.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夫妻还应该以互敬、互爱、瓦信、互勉、互让、互谅、互慰为准则,为建立和睦的家庭提供条件。 7.邻居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互相尊重。要尊重邻里的人格、民族习惯、生活力式、爱好、兴趣和职业。不要随意妄加评论和指责,更不能以财欺人,以势压人。要做到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就要助人为乐,心里有他人,不乱挤占共用场地和设施。一定要尽量地多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提供方便,做到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如何提升个人礼仪修养】提升自己礼仪方案

【如何提升个人礼仪修养】提升自己礼仪方案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素有"礼仪之邦"称号。想要做个礼貌又受人欢迎的人,提升自己的个人礼仪修养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关于如何提升个人礼仪修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2、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 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

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3、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4、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工作中心环节作用开拓创新 容摘要: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看古今中外德育教育,时至今日依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精髓之所在。要想提高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统筹安排,开拓创新地实施。 要想使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不但需要热情和决心,更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蕰,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而文化底蕰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审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常识,既可以积淀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蕰,传于学生,还可以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提高其文化道德素养。这是眼下学校功能的一大责任。看看我们的周围,逐渐丧失的传统文化令人担忧,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却在不经意间渐渐丢失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什么文雅的、谦和的、感恩的、孝道的、侠义的、修己的、责任的等等已渐不存在,代而取之的是粗俗的、蛮横的、自大的、浮燥的、功利的、自私的、放任的等等却粉墨登场。所以为人师者,非常有必要在积淀自己文化底蕰的同时,去当一个真正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虽然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容,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学校学生工作的 一个中心环节。那么,到底如何落实小学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工作,我觉得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一、正确树立忠孝仁义信礼智勇的德育指导思想 教育发展到今天走在大街上几乎再也见不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了。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似乎忘却了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健康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规。但时下我们因热衷嫁接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涵不在。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然而,今天的个人奋斗,名利追逐,自由放任,价值实现似乎比道德更重要,现在的孩子们也好像还有好多比道德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我认为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从基本的上下五千年文明文化抓起,把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引导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来,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统筹安排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容 1、仁侠之气匹夫有责:首先声明仁侠之气不是匹夫之勇。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中已很少有仁侠之味了,从小就接受教育要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自己好不能要别人好,自己不行嫉妒别人行等等。至于说匹夫有责,那就更难见了,连对自己都不负责更

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

传承经典文化浸润人生美德 —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先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构建体系性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是中国后续发展的力量源。教育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

德行为准则是忠。 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这段话,这不仅仅是对孝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号召,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重申了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挑战,必须向我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那样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就教育部门而言,传统文化的实施专家们给出了很多指导和建议: 目前教育存在问题需要传统文化来解决。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

二下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10.为人子守家规 教学目标 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 教学重难点 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德育实施要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 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 学生准备 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 2.信纸或白纸。 3.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让爷爷先吃。”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

浅议如何增强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浅议如何增强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一个心灵塑造的过程。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关健在于增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增强;道德修养;自觉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大学生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而不是国家、社会、学校的强制措施。强制性措施虽然能够使大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但学生对社会行为规范的遵守是不自觉的。当强制力一旦松动或者被取消时,学生就不一定遵守道德规范。对社会道德规范仅有被动遵守,而没有内心自觉。这样的大学生不算是一位有道德修养的人,而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大学生道德修养缺乏自觉性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障碍。有些大学生对道德修养课很反感,遇到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想办法逃课,即使到了课堂也出勤不出力。 1.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乏自觉性的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乏自觉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学生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在中小学,由于思品课不是统考课目,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到了大学,很多学生还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副课。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不仅是找到好工作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干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形中对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忽视。邓小平曾说,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最大的失误的就是忽视政治思想教育。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市场上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智力的竞争,很少感受到思想道德修养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市场经济的这种趋利性也渗透到大学校园。大学生为了能在毕业后找到工作,重视专业课学习,而放松了思想道德修养。 再次,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没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思想道德教育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种心灵的塑造。它不仅要求学生要记住道德规范,而且要从内心认可道德规范。然而,有些学校把道德教育逐步演化为对道德“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与教条的容器,成为一个“美德袋”。这种教育导致的恶果是:使本来就背负着“科学知识”重压的大学生又被种种“道德教条”所裹覆。 最后,由于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忽视道德实践,学生没有运用道德理论的机会,无法体到道德规范的价值,对其无法从内心信服,因而不能转化为道德品质。

文化与道德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不乏众多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在后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对传统价值的认同受到了冲击,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建立完善。文化的衔接出现了脱节,人们的道德趋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少人甚至将道德修养放置一边,不理不顾,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因此,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就必须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下大力度发展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 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是先辈们留下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后世个人道德修养建设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这道德修养包括爱己、爱人、爱国。一个自爱的人方可谈爱他人。爱己就要求我们十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热爱生命,言行一致。而爱人则要求我们谦逊礼让,诚信待人,推己及人。爱亲人,爱朋友,爱同胞,乃至爱全人类。此谓博爱。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杜甫,他忧国忧民,他的诗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所承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大胆揭露社会弊端,从而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他的诗具有“诗史”的性质。他的爱是大爱,是博爱,是对广大人民的爱,这爱让人心生钦佩。最后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转身毅然投入汨罗江,这爱国气势磅礴,这爱国可歌可泣。岳飞一首《满江红》,歌尽不少仁人志士心中所盼。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在当今社会的具体体现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整体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是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三是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四是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五是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六是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礼仪与道德

礼仪与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 ——探讨礼仪与“四德”之间的关系1、礼仪的本质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中相互交流情感信息时所借助的某种原则和方法的综合,它与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相联系,反映着社会文明风尚的程度,既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它源承于中国几千年的“和”文化思想。“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作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的礼,主要是指长期形成的人们立身处事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即礼仪之礼,也就是接人待物、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礼节、礼貌。 2、礼仪与“四德”之间的关系 2.1礼仪与社会道德: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化形式 荀子曾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宪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礼起到了最为核心的作用,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中国文化里道德是无形的约束,约束着个人、家庭、社会,维系着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而礼仪是道德约束的外化形式,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了的外在的道德要求,是人们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乃至社会秩序的标准和尺度,所以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化形式。道德与礼仪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道德不同于法律,没有强制性,道德的遵守是依靠个人的内在主动性,并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以及信念起着作用,一个人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自然会表现的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在我们社会生活实践中讲道德必须讲礼仪,而讲礼仪又反过来有助于讲道德,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一定是通过他们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一般来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往往是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 什么是道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而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即“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而且在那时道德被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综合,而“仁、义、礼、智、信”则使人顺应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刘梦溪认为,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叫作传统文化。一般把周秦以来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而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而我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是一种适应、反映、表达、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宋明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封建的思想文化。它以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依附关系为根基, 以维护皇权、神权、父权为中心的严酷等级秩序的‘礼’为基本范式,有其内在的同一性和根本价值指向, 有导源于这一中心的本源性的统治与服从关系, 是一种自足的整体性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如今,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了当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取向,广泛影响着我们思想道德和行为品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实现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养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绝不可少的。 张海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