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培养基配制及培养办法

大肠杆菌培养基配制及培养办法
大肠杆菌培养基配制及培养办法

大肠杆菌培养一、菌种冻存液的制备

含有足量细菌的液体培养基离心后在沉淀中加入等量40%甘油,-80o C冻存。

二、培养基制备

LB培养基配方(胰化蛋白胨(Trypton):10 g/L;酵母提取物(YeastExtract):5 g/L;NaCl:10 g/L;pH7.4)

液体培养基

胰化蛋白胨10.0g

酵母粉5.0g

氯化钠10.0g

水1000ml

pH7.4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再加入1.5%-2.0%的琼脂

三、平板的制备

1)称取胰化蛋白胨10.0g,酵母粉5.0g,NaCl10.0g,加入800mL二次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1mol/L的NaOH调pH至7.4左右,定容至1L,调pH7.4(若溶液pH大于7.4,用1mol/LHCl 回调)。

2)分装在锥形瓶中,每瓶量不宜太多,没过瓶底一指左右。如需固体培养基在分装后的液体培养基内加入约2%的琼脂(150mL液体培养基加入2.5g琼脂)。

3)在锥形瓶口依次覆盖带滤纸通气小孔的塑料膜和硬质纸,用皮筋捆好。所有锥形瓶如上述操作。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

4)高压蒸汽灭菌锅121oC灭菌15min。

5)灭菌后的培养基取出置电热鼓风干燥器内60oC烘干,待锥形瓶的封口纸干燥后取出。液体培养基可直接保存或使用,此时加有琼脂的培养基不会凝固,可在预先紫外杀菌30min以上的无菌操作台上,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培养基约10-15mL(直径90mm),在培养皿中厚度大约4mm左右。将平皿叠放在无菌操作台上,放置10min左右,待琼脂基本凝固可涂平板。6)若平板不直接使用,灭菌后将培养基在锥形瓶中保存,待需制备平板时,微波炉中火加热约3min,使琼脂熔化,室温冷却20min至不烫手可制备平板。

四、接种大肠杆菌

1)取实验室储备的大肠杆菌BL21冻存液,管口用酒精灯灼烧,打开离心管。

2)接种方法一:用灭菌枪头蘸取冻存液在平板边缘上划横条,每三道为一组,旋转平皿一圈,最后中间划之字;接种方法二:用移液枪吸取100uL溶液于平板上,用酒精灯灭菌厚的涂抹棒划十字,涂布平板。

3)因实验一般都要求挑取单菌落,故涂平板适应考虑冻存液内细菌数量,若菌量过大应适当稀释。

一般方法一获得单菌落的可能性比较大。涂平板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若冻存液涂完的平板应倒置,防止平皿盖上产生水蒸气。

五、大肠杆菌的培养

1)将接种好的平皿倒置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大约十几小时后长出菌落。

2)挑取生长状态好,特征明显的单个菌落,接种于新鲜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20rpm/min 恒温振荡培养9-12h。菌落特征:乳白色,圆形,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表面和背面颜色一致。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1.培养基配方的选定 同一种培养基的配方在不同着作中常会有某些差别。因此,除所用的是标准方法,应严格按其规定进行配制外.一般均应尽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再依据自己的使用目的加以选用,记录其来源。 2 .培养基的制备记录 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记录,包括培养推各称,配方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最终pH 值、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制各的日期和制备者等,记录应复制一份,原记录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的培养基一同存放、以防发生混乱。 3.培养基成分的称取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侧,每称完一种成分即在配方上做出记号,并将所需称取的药品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完全称取完毕后.还应进行一次检查。 4.培养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使用的蒸煮锅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微量铜或铁混入培养基中,使细菌不易生长。最好使用不锈钢锅加热溶化.也可放入大烧杯或大烧瓶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或流动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在锅中溶化时、可先用温水加热并随时扰动,以防焦化、如发现有焦化现象、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 待大部分固体成分溶化后,再用较小火力使所有成分完全溶化.迄至煮沸。如为琼脂培养基,应先用一部分水将琼脂溶化,用另一部分水溶化其它成分,然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在加热溶化过程中,因蒸发而丢失的水分,最后必须加以补足。 5.培养塞pH 的初步调整 培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 的初步调正,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 会有所变化,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而肠浸液pH 却会有显着的升高。因此,对这个步骤,操作者应随时注意探索经验、以期能掌握培养基的最终pH ,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pH 调正后,还应将培养基煮沸数分钟,以利培养基沉淀物的析出。

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发酵工程 设计题目:大肠杆菌的高细胞密度发酵 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郑帅超 学号:201106040030 专业班级:11 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李安华 2014年5月26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发酵工艺的优化 学生姓名郑帅超所在院系生物与食品工 程学院 专业、年级、班11生物技术 设计要求: 1、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作风和学风。 2、根据所给资料,按照任务书中提出的范围和要求按时独立完成,不得延误,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3、说明书应字迹清楚文字通顺,并附有各项设计成果表,摘引其他书籍或杂志的材料必须注明出处。 4、设计标准要求规范、实用、切合实际。 5、设计应严格按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6、设计结束后,以个人为单位提交设计说明书一份(后附流程图)。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题目设计。 2、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实验路线,并有指导老师检查实验路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方案。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初稿,由指导老师帮助修改,最后定稿。 参考文献阅读: [1]李寅等著,高细胞密度发酵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01,177~288. [2]陈坚,李寅,毛英鹰,等. 生物工程学报,1998 ,14(4) :452~455. [3]李民,陈常庆,朴勤,等. 生物工程学报,1998 ,14(3) :270~275. [4]杨汝燕,李民,陈常庆. 工业微生物,1998 ,28(3) :30~33. [5 ]李民,陈常庆,朴勤等,生物工程学报,1998 ,14 (3) :270~275. [6]杨汝燕,李民,陈常庆,工业微生物,1999 ,29(1) :25~28. [7]徐皓,李民,阮长庚,等. 工业微生物,1998 ,28(2) :20~25. [8]刘社际,葛永红,杨立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9 ,12 (1) :29 ~31. 工作计划: 2013.5.11分组并确认指导老师,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确定题目。 2013.5.12----2013.5.13 进行理论试讲阶段,确定实验路线,然后确定实验方案。 2013.5.14----2013.5.17 进行实验操作和书写设计说明书。 2013.5.18----2013.5.22 修改说明书,和指导老师沟通。 2013.5.23—2013.5.26 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由指导老师填写评语和成绩。 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5月13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4年5月26日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一)配制培养基的4个原则 1.目的明确 培养不同的微生物必须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培养目的不同,原料的选择和配比不同;例如枯草芽孢杆菌: 一般培养:肉汤培养基或LB培养基; 自然转化:基础培养基; 观察芽孢:生孢子培养基; 产蛋白酶:以玉米粉、黄豆饼粉为主的产酶培养基; 根据不同的工作目的,微生物不同的营养需要,运用自己丰富的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知识来配制最佳的培养基。 2.营养协调 微生物细胞组成元素的调查或分析,是设计培养基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微生物细胞内各种成分间有一较稳定的比例。 在大多数化能异养菌的培养基中,各营养要素间在量上的比例大体符合以下十倍序列的递减规律: 要素:H2O>C源+能源>N 源>P、S>K、Mg>生长因子 含量:(~10-1) (~10-2) (~10-3) (~10-4) (~10-5) (~10-6) A.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实验室的常用培养基: 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 放线菌: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培养; 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霉菌:查氏合成培养基; 实验室一般培养:普通常用培养基; 遗传研究:成分清楚的合成培养基; 生理、代谢研究:选用相应的培养基配方; B.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营养物质的浓度适宜, 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适宜; 高浓度糖类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不仅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反而起 到抑制或杀菌作用。 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或)代谢产 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较大。 真菌需C/N比较高的培养基;(素食) 细菌(动物病原菌)需C/N比较低的培养基;(荤食) 发酵生产谷氨酸时: 碳氮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 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 NH3 > CO(NH2)2 > NH4NO3 > (NH4)2CO3 > (NH4)2SO4 含氮量(82%)(46%)(35%)(29.2%)(21%) 这说明在同样重量时,在以上各氮源中含氮量以氨为最高,尿素次之,硝酸铵和碳酸铵更次之,而硫酸铵则最低。 3.理化适宜 指培养基的pH值、渗透压、水活度和氧化还原电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较为适宜。 包括:pH、渗透压和水活度、氧化还原电位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 (100 mg/ml) IPTG (24 mg/ml) X-Gal (20 mg/ml) LB培养基■组份浓度 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4 mg/ml IPTG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0 mg/ml X-Gal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 定容至50 ml。 3.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组份浓度 1%(W/V)Tryptone,0.5%(W/V)Yeast Extract, 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 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 N NaOH(约0.2 ml),调节pH值至7.0。 4. 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LB液体培养基: Bacto-蛋白胨10g 酵母抽提物5g 氯化钠10g 加950ml蒸馏水溶解,用5N氢氧化钠调pH至7.0,定容至1000ml,高压灭菌后保存。LB固体培养基: 每升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2g琼脂粉,高压灭菌后保存。 SOB液体培养基 Bacto-蛋白胨20g 酵母抽提物5g NaCl 0.5g 加950 ml水溶解,加入250mmol/L KCl 溶液10ml,用5 N NaOH调pH至7.0,定容至1000 ml,高压灭菌后保存。使用前加入5ml经灭菌的2mol/LMgCl2。 SOC液体培养基 SOB中加入经灭菌的葡萄糖溶液至终浓度为20mmol/L。 麦康凯固体培养基 每1000ml水中加52g培养基粉,煮沸溶解后分装,高压灭菌。 NA固体培养基 牛肉浸膏3g 酵母浸膏1g 蛋白胨蔗糖琼脂粉 5g 10g 15g 加950ml蒸馏水溶解,调pH至7.0,定容至1000ml,高压灭菌后保存。 TB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Bacto-蛋白胨12g 酵母抽提物24g 甘油4ml 各组分溶解后高压灭菌。冷却到60℃,再加100ml灭菌的170mmol/L KH2PO4/ 0.72 mol/L K2HPO4的溶液。高压灭菌或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 溶液Ⅰ 葡萄糖2.25 g 50mmol/L 1mol/L Tris·Cl(pH8.0) 6.25ml 20mmol/L 0.5mol/L EDTA(pH8.0) 5ml 10mmol/L 调pH至8.0后,用水定容至250 ml,高压灭菌后保存。 溶液Ⅱ 10 mol/L NaOH 2ml 10% SDS 10ml 用水定容至100 ml,现配现用。 溶液Ⅲ 5 mol/L 醋酸钾60ml

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培养基的制备程序不同类型培养基制备的程序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培养基的程序主要可分为:配料、溶化、矫正pH、澄清过滤、分装、灭菌及检定等8个步骤。 (一)配料 按培养基处方准确称取各种成分,先在三角烧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各种成分,以防蛋白胨等粘附于瓶底,然后再以剩余的水冲洗瓶壁。 (二)溶化 将各种成分混匀于水中,最好以流通蒸气溶化半小时,如在电炉上溶化应随时搅拌,如有琼脂成分时更应注意防止外溢。溶化完毕,补足失去的水分。 (三)矫正pH 1.pH测定 取与标准管同口径的试管(通常用华氏试管)3支,于第1、3管各加入欲测定pH的的培养基5ml,并于第一管中加入0.2g/L的酚红0.25ml作为测定管,混匀;于第2管加入蒸馏水5ml,第4管为pH标准比色管。 2.pH的校正 若测定管过酸或过碱可用0.1mol/L氢氧化钠或0.1mol/L盐酸溶液矫正,直至颜色与标准管相同为止,加碱或加酸时要精确缓慢,每加1滴后要充分混匀,比色后再加第2滴(有时仅加半滴)准确记录加入的量。 3.计算 设5ml培养基矫正pH至7.4时需0.1mol/L氢氧化钠0.15ml,现有培养基4990ml,需加氢氧化钠的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5∶4990=0.15∶X X=0.15×4990/5=149.7(ml) 如将此0.1mol/L的氢氧化钠改用1mol/L的氢氧化钠时,则需14.9ml即可。 (四)过滤澄清 培养基配制后一般都有沉渣或混浊出现,需过滤成清晰透明后方可使用,常用的过滤方法如下: 1.液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必须清晰,以便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常用滤纸过滤,亦可在加热前加入用水稀释的鸡蛋白(1000ml培养基用1个鸡蛋白)在100℃加热后保持60~70℃40~ 60分钟,使其不溶性物质附于凝固的蛋白上而沉淀,然后再用虹吸法吸出上清液或以滤纸过滤。 2.固体培养基

(完整版)大肠杆菌培养基配制及培养方法

大肠杆菌培养 一、菌种冻存液的制备 含有足量细菌的液体培养基离心后在沉淀中加入等量40%甘油,-80o C冻存。 二、培养基制备 LB培养基配方(胰化蛋白胨(Trypton):10 g/L;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 g/L;NaCl:10 g/L;pH 7.4) 液体培养基 胰化蛋白胨 10.0g 酵母粉 5.0g 氯化钠 10.0g 水 1000ml pH 7.4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再加入1.5%-2.0%的琼脂 三、平板的制备 1)称取胰化蛋白胨10.0g,酵母粉5.0g,NaCl 10.0g,加入800mL二次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1mol/L的NaOH调pH至7.4左右,定容至1L,调pH 7.4(若溶液pH大于7.4,用1mol/L HCl回调)。 2)分装在锥形瓶中,每瓶量不宜太多,没过瓶底一指左右。如需固体培养基在分装后的液体培养基内加入约2%的琼脂(150mL液体培养基加入2.5g琼脂)。3)在锥形瓶口依次覆盖带滤纸通气小孔的塑料膜和硬质纸,用皮筋捆好。所有锥形瓶如上述操作。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 4)高压蒸汽灭菌锅121 oC灭菌15min。 5)灭菌后的培养基取出置电热鼓风干燥器内60oC烘干,待锥形瓶的封口纸干燥后取出。液体培养基可直接保存或使用,此时加有琼脂的培养基不会凝固,可在预先紫外杀菌30min以上的无菌操作台上,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培养基约10-15mL(直径90mm),在培养皿中厚度大约4mm左右。将平皿叠放在无菌操作台上,放置10min左右,待琼脂基本凝固可涂平板。6)若平板不直接使用,灭菌后将培养基在锥形瓶中保存,待需制备平板时,微波炉中火加热约3min,使琼脂熔化,室温冷却20min至不烫手可制备平板。 四、接种大肠杆菌 1)取实验室储备的大肠杆菌BL21冻存液,管口用酒精灯灼烧,打开离心管。2)接种方法一:用灭菌枪头蘸取冻存液在平板边缘上划横条,每三道为一组,旋转平皿一圈,最后中间划之字;接种方法二:用移液枪吸取100uL溶液于平板上,用酒精灯灭菌厚的涂抹棒划十字,涂布平板。 3)因实验一般都要求挑取单菌落,故涂平板适应考虑冻存液内细菌数量,若菌量过大应适当稀释。一般方法一获得单菌落的可能性比较大。涂平板应在酒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 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培养基种类很多,根据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等。培养基配成后一般需测试并调节pH,还须进行灭菌,通常有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培养基由于富含营养物质,易被污染或变质。配好后不宜久置,最好现配现用。 培养基的配制: 一、配制用水 培养基的大部分是水,所以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基的质量。按Waymouth标准,水的电阻应为200万欧姆,一般实验室里以玻璃蒸馏器制备的 双蒸水或三蒸水可以符合使用条件。 二、培养基 培养基有天然、人工两种。一般实验室使用的是RPMI-1640粉末培养基,以双蒸或三蒸水配制。NaHCO3(或HCl)调pH至7.2-7.4,

若pH值超过7.6或远低于6.8,则大多数细胞不能生长。RPMI-1640不耐高压灭菌,使用前需经灭菌0.22μm孔径滤膜滤过处理。 三、血清 培养中常使用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血清亦不能高压灭菌,无菌的小牛血清需在56℃水浴30分钟灭活补体,置4℃冰箱存放待用。配制时含量视培养细胞种类、时间而定,一般用10—15%。由于血清成分复杂、条件不易控制,可选用无血清培养基。 四、抗菌素 为防止培养时期细菌的污染,可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抗菌素,一般用量与组织细胞培养相同:卡那霉素100单位/毫升,或双抗--青霉素100单位/毫升,链霉素100微克/毫升。 五、植物血凝素(PHA) 非增殖期的细胞不能制备染色体,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但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在PHA的作用下,可被刺激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入有丝分裂。 经实验测定其分裂高峰分别于培养后44-48小时和68-72小时。 PHA有粘多糖,蛋白质两种重要成分。粘多糖促使有丝分裂,蛋白质起凝集作用。PHA激活的细胞数随其浓度而增加,直至全部免疫活性细胞均 被激活为止,但PHA浓度过高会引起凝集,一般采用4%浓度为好。

常用细菌培养基配方

常用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mg/ml) 溶解1g氨苄青霉素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mg/ml) 溶解0.5g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甲氧西林(methicillin)(100mg/ml) 溶解1g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37.5ug/ml终浓度与100ug/ml氨苄青霉素一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卡那霉素(kanamycin)(10mg/ml) 溶解100mg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mg/ml) 溶解250mg氯霉素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2.5ug/ml~25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链霉素(streptomycin)(50mg/ml) 溶解0.5g链霉素硫酸盐于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5mg/ml) 溶解50mg萘啶酮酸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5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四环素(tetracyyline)(10mg/ml) 溶解100mg四环素盐酸盐于足量的水中,或者将无碱的四环素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用铝箔包裹装液管以免溶液见光,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 LB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1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10g 如果需要用1N NaOH(~1ml)调整pH至7.0,再补足水至1L。注:琼脂平板需添加琼脂粉12g/L,上层琼脂平板添加琼脂粉7g/L。(实验室一般都不调PH) SOB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2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0.5g 1 mol/L 氯化钾2.5ml

常用培养基的配方

伊红美蓝培养基 原理 一般用来鉴定大肠杆菌。 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 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菌落,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 在碱性环境中不分解乳糖产酸的细菌不着色,伊红和美蓝不能结合,故沙门氏菌等为无色或琥珀色半透明菌落。金葡菌在此培养基上不生长。 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以看到金属光泽。 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水中大肠杆菌 步骤如下: ①制作伊红美蓝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用灭过菌的锥形瓶盛取河水或沟水,按1:10稀释。 ③取0.1毫升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分离。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培养基中会出现大肠杆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蓝黑色,发金属光泽。 ⑤将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由营养琼脂培养基制成)。 配置方法 蛋白胨 10g 乳糖 10g 磷酸氢二钾 2g 琼脂 20~30g 蒸馏水 1000ml 2%伊红水溶液 20ml 0.5 %美蓝水溶液 13ml 储备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以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制法

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校正PH,分装于烧瓶内,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55℃,加入伊红和美蓝溶液,摇匀,倾注平板。 麦康凯培养基 原理 1.全称麦康凯琼脂或是麦康凯培养基 2.一种用于分离鉴定细菌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在其上呈红色或粉红色,有的菌落只是中间呈现红色。 配置方法 蛋白胨 17g 脙胨3g 猪胆盐(或牛、羊胆盐) 5g 氯化钠 5g 琼脂 17g 蒸馏水1000mL 乳糖10g 0.01%结晶紫水溶液 10mL 0.5%中性红水溶液 5mL 麦康凯-制法 1 将蛋白胨、胨、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校正pH7.2。将琼脂加入600mL 加热溶解。将两液合并,分装于烧瓶内,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2 临用时加热溶化琼脂,趁热加入乳糖,冷至50~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及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须经高压灭菌。 吲哚试验 吲哚(indol)试验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是为吲哚试验阳性。 LB培养基 配方 胰化蛋白胨 1g 酵母提取物 0.5g NaCl 1g 琼脂 1.5-2g 水100ml LB培养基-LB培养基条件 LB培养基-固态培养基 LB固体培养基1L和液体一样,加15g琼脂粉,一定要在温度降下之前加好抗生素,并且倒好板。 LB固体培养基倒板 1.配制:100mlLB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

常用培养基概念及配方复习课程

常用培养基概念及配 方

LB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用于一般细菌培养,特别用于分子生物学试验中大肠杆菌的保存和培养。用于培养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细菌,分为液态培养基和加入琼脂制成的固态培养基。加入抗生素的 LB 培养基可用于筛选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克隆。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依次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宜培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 改良MC培养基:用于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菌落计数;原理:大豆蛋白胨、牛肉膏粉和酵母膏粉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和乳糖为可发酵糖类提供碳源;乳酸菌发酵糖产酸使菌落周围碳酸钙溶解,以辨别乳酸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中性红为pH指示剂。MRS培养基:乳酸菌培养基,由多种成分组成,适用于乳酸菌的生长,用来分离培养乳酸菌的一类培养基,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宜培养分离乳酸菌。由于该培养基十分适于乳酸菌的生长,而且抑制其他菌的生长,因此具有分离乳酸菌的功能。当乳酸菌长成后在培养基上显黄色,之后会变淡黑色。以此分离乳酸菌。 乳酸菌: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

称。常见菌种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等 自配高浓度污水:葡萄糖5550 mg/L+(NH4)2SO4,1170 mg/L+KH2PO4,170 mg/L+COD为5000 mg/L。 自配污水:葡萄糖555 mg/L+(NH4)2SO4,117mg/L+KH2PO4 17 mg/ L+CaC12 0,08 mg/L+MgSO4,1,534 mg/L+NaHCO3 550.8 mg/ L+FeC13·6H2O 0.25 mg/L+C0D 500 mg/L+氨氮为30 mg/L. 一、LB培养基配制

细胞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细胞培养基及其配制方 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D M E M(A)细胞培养基(粉末型)成分

●所用器皿应严格消毒。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马上过滤,无菌保存于4度。 ●液体培养基主要是为了科研工作的方便而设计的培养基,它是一种灭菌后保证 无菌的溶液,必要时可制成无内毒素等的溶液,可节省科研人员的工作量。 DMEM各种成分都有什么作用 一般的基础培养基包括四大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 (1)无机盐: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某些酶的活性及溶液的酸碱度都是必须的。 (2)氨基酸:缬氨酸、亮、异亮、苏、赖、色、苯丙、蛋、组、酪、精氨酸、胱氨酸(L型)都是细胞用以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氨基酸或糖类转化合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谷氨酰胺(glutamine)。谷氨酰胺具有特殊的作用,对细胞的培养特别重要,能促进各种氨基酸进入细胞膜;它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来源,还是合成—磷酸腺苷、二磷酸腺甘和三磷酸腺苷的原料。细胞需要谷氨酰胺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谷氨酰胺缺乏可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配制各种培养液中都应补加一定量的谷氨酰胺。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故4℃下放置1周可分解50%,使用中最好单独配制,置-20℃冰箱中保存,用前加入培养液中。 (3)维生素:是维持细胞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中大多形成酶的辅基或辅酶,对细胞代谢有重大影响。 (4)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生命的能量来源,有的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几乎所有培养基或培养液中都以葡萄糖作为必含的能源物质。 (5)葡萄糖和谷胺酰胺: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主要经糖酵解降解,产生过量的乳酸。减少乳酸生产最常用的方法是限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但葡萄糖含量过低可造

发酵工业用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及其注意点

第1节发酵工业用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及其注意点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法,可以去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抗生素生产用培养基的设计规范。现在生产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根据生产经验和一系列发酵试验结果所确定的。 近年来,在抗生素生产中,用物料平衡进行培养基设计的方法已普遍采用。虽然如此,实践经验仍然在培养基的设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连续培养方法常用于研究个别营养成分对发酵的影响。 尽管用于工业发酵的培养基配制缺乏一定的理论性,但近百年来发酵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有关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因此,在考虑某一菌种对培养基的总体要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速率 在配制培养基考虑碳源和氮源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培养的目的,注意快速利用的碳(氮)和慢速利用的碳(氮)源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其所短。如在抗生素发酵时,作为种子培养时的培养基所含的快速利用的碳源和氮源往往比作为合成目的产物发酵培养时的培养基所含的多。当然也可考虑分批补料或连续补料的方式,以及在基础培养中添加诸如磷酸三镁等称为铵离子捕捉剂的化合物来控制微生物对底物的合适的利用速率,以解除所谓的“葡萄糖效应”来得到更多的目的产物。另外,对于孢子培养基的配制来说,营养不能太丰富(特别是有机氮源),否则只长营养菌丝而不产孢子。这种培养基中所用无机盐浓度要适量,不然也会影响孢子量和孢子颜色。 (2)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碳氮比的要求 培养基中碳氮比对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的影响极为明显。氮源过多,会使菌体生长过于旺盛,pH值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源过多,则容易形成较低的pH值;若碳源不足,则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另外,碳氮比不当还会影响菌体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形成。 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对碳氮比的最适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因为碳源既作为碳架参与菌体和产物合成又作为生命过程的能源,所以比例要比氮源高。一般工业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约为100:0.2-2.0。应该指出的是,碳氮比也随碳水化合物及氮源的种类以及通气搅拌等条件而异,因此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比值。

分子生物学常用培养基配方

1、Ampicillin□组份浓度100mg/ml Ampicillin (100mg/ml)□配制量50mL □配制方法1. 称量5g Ampicillin置于50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mL。 3. 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mL/份)后,-20℃保存。 2、IPTG □组份浓度24mg/mL IPTG (24mg/mL)□配制量50mL □配制方法1. 称量1.2g IPTG置于50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mL。 3. 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mL/份)后,-20℃保存。 3、X- Gal□组份浓度20mg/mL X- Gal (20mg/mL)□配制量50mL □配制方法1. 称取1g X-Gal置于50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mL。 3. 小份分装(1mL/份)后,-20℃保存。 4、LB培养基□组份浓度1%(W/V)Tryptone,0.5%(W/V)Yeast Extract,1%(W/V)NaCl □配制量1L □配制方法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L烧杯中 Tryptone 10g;Yeast Extract 5g ;NaCl 10g 2. 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N NaOH(约0.2mL),调节pH值至7.0。 4.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5、LB/Amp培养基□组份浓度1%(W/V)Tryptone 0.5%(W/V)Yeast Extract 1%(W/V)NaCl 0.1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1L □配制方法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L烧杯中 Tryptone 10g Yeast Extract 5g NaCl 10g 2. 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N NaOH(约0.2mL),调节pH值至7.0。 4. 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6. 加入1mL Ampicillin(100mg/mL)后均匀混合。 7. 4℃保存。 6、TB培养基□组份浓度1.2%(W/V)Tryptone

大肠杆菌发酵经验总结

大肠杆菌发酵经验总结 大肠杆菌发酵经验总结 首先,补料速率与比生长速率直接影响着乙酸的生成速率和积累量(主要是补料速率与比生长速率影响发酵液中的残糖量,进而影响),所以适当的控制补料速率和比生长速率,对于控制乙酸的量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必须要保证充足的溶氧,并严格控制pH值,而且补酸碱的速率尽量缓和,不能太快;温度对于蛋白的表达也有很重要的影响,较低的发酵温度下所生产出的蛋白大多是有活性的,而较高的发酵温度下产生的蛋白大多一包涵体形式存在。 第三,选取合理的诱导时间非常重要,一般的诱导时间选在指数生长后期,而且诱导时的比生长速率最好能控制在0.2之,选在此时诱导,1.将菌体的快速生长期与蛋白合成期分开,使这两个阶段互不影响,有利于蛋白的高表达;2.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菌体,而且菌体的生物量基本接近稳定,不论是从动力学角度,还是能耗,物料成本方面,都比较合理。 第四,补料过程中的碳氮比也很重要。若氮源过高,会使菌体生长过于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源过多,则容易刑场较低的pH,抑制菌体生长,碳源不足,则容易引起菌体的衰老和自溶。另外,碳氮比不当还会引起菌体按比例的吸收营养物质,从而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根据自己的经验,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稳定的发酵工艺下,如果总是在固定的发酵时间段出现溶菌现象,而且能排除噬菌体和染菌的可能性后,那就可能是因为碳氮比不合理造成的。可以适当调整碳氮比。 大家讨论得较多的是关于代副产物乙酸对大肠杆菌发酵的影响,现总结以下几点,并作出相应解决措施。 一、代副产物-乙酸 乙酸是大肠杆菌发酵过程中的代副产物,在多大的浓度下产生抑制作用各种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好气性条件下,5~10g/L 的乙酸浓度就能对滞后期、最大比生长速率、菌体浓度以及最后蛋白收率等都产生可观测到的抑制作用。当乙酸浓度大于10或20g/L 时,细胞将会停止生长,当培养液中乙酸浓度大于12g/L 后外源蛋白的表达完全被抑制。 预防乙酸产生的措施: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建立培 养基配 制及适 用性检 查的标 准操作 规程, 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范管理。 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 职责: 1.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可以顺利进行。 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 内容 1 培养基的申购 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2 培养基的验收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 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3 培养基的贮藏 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贮存于阴凉室,使培养基处于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已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库。 灭菌好的培养基应进行预培养72h检查无菌后,置4~8℃冷藏保存待用。灭菌后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原材料批号-配制日期:比如2011年1月1日配制的培养基,培养基干粉批号000000,配制批号为:000000-110101。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培养基标签》(附记录文件编号:R-SMP-10-QC-009-03)。(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000000-110101-01) 培养基配制方法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体积、pH、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实验室使用各种基础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配方准确配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培养基名称和类型及试剂级别,每个成分物质含量、制造商、批号,pH值,培养基体积/分装体积,灭菌条件(灭菌方式、温度及时间),配制日期、人员等,以便溯源。 水、容器具要求:培养基配制均采用纯化水,特殊说明时采用去离子水和蒸馏水。培养基配制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如糖发酵培养基其分装容器应先进行预灭菌,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称量与分装:快速称量所需量的脱水合成培养基(必要时佩戴口罩或在通风柜中操作,以防吸入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以免吸潮。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混合。注意避免培养基结块,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是否加热。分装体积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配制斜面等含琼脂的培养基也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后分装。 pH 值的测定和调整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五、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氨卡青霉素)(100 mg/ml) 组份浓度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24 mg/ml) 组份浓度24 mg/mL IPTG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 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X-Gal (20 mg/ml) 组份浓度20 mg/ml X-Gal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l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LB培养基 组份浓度1%(W/V)Tryptone(胰蛋白胨),0.5%(W/V)Yeast Extract(酵母提取物),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称取下列试剂,置于l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滴加5 N NaOH(约0.2 m1),调节pH值至7.0。 4.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高温高压灭菌后,4。C保存。 LB/Amp培养基 组份浓度 1%(W/V) Tryptone 0.5%(W/V) Yeast Extract 1%(W/V) NaCl 0.1 mg/ml Ampicillin

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

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 (按理说,该实验的所有培养基都在这了,后红字更为清楚些。。。摘自百度) 一、肉汤琼脂培养基:蛋白胨10g ,牛肉膏15g ,NACL15g , 蒸馏水1000ml ,琼脂18g 。调节, 灭菌。如果用液体做培养基,则去掉琼脂即可。100 mL/组,其中20 mL液体培养基/250 mL △中(内装玻璃珠10颗);50 mL固体斜面培养基分装在试管中:5mL/支,10支。 2、或是(J-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5g,酵母膏15g, 磷酸氢 二钾3g,葡萄糖2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调节— 30min灭菌。) 二、过氧化氢酶测定 1、试剂:3-10%过氧化氢 2、接种与培养:一般将测试菌种接种于肉汤琼脂斜面上,30度下 培养1-2天。 3、试验方法: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上面加一滴3-10%的双氧水, 挑取1环1-2天的的菌苔,在双氧水溶液中涂抹,如有气泡出 现(O2),作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无泡为阴性。也可以将过氧 化氢液直接加入斜面上,观察气泡的产生。

三、需氧性测定 1、培养基:酪素水解物20g,葡萄糖 10g, ,NACL5g,HOCH2SO3Na1g,HSCH2COONa2g,琼脂15g,蒸馏水1L。调节,分装试管,,30min灭菌,培养基不摆斜面。 2、接种与观察:用一小环的肉汤菌液,穿刺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 (穿刺管底),一般与30 度培养3-7天观察结果。若芽孢杆菌在琼脂柱表面生长为好氧菌,沿穿刺线生长则为厌氧菌。 四、酪素水解(用于检测不同种类的芽孢杆菌是否具有分解酪素的 特点) 1、培养基 (1)脱脂牛奶制备取新鲜牛奶,煮沸后去掉上层油脂,再经离心脱脂(3000r/min,10min),除去上层油脂,即为脱脂牛奶。(2)牛奶平板的制备取50ml的脱脂牛奶放入一只三角瓶中,另外称1.5g琼脂置于含有50ml蒸馏水的另外3只三角瓶中,然后将两液分开灭菌,,带冷至45-50摄氏度时,速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为牛奶平板。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 2、接种与观察 将测试菌种以三点法点接在牛奶平板上,一般于30度培养1,3,5,7和14天,如菌落周围和下面呈透明,表明酪素已被分解。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 生科三班李林40608143 2008.9.16 周二上午 一.实验目的: 1.明确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原理; 2.掌握配制微生物通用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步骤; 3.掌握是湿热灭菌法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天然培养基。牛肉膏是牛肉浸液的浓缩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胨是酪蛋白、大豆蛋白或鱼粉等经过蛋白酶水解后,中间产物,含有胨和氨基酸等丰富的含氮素营养物,再加入的NaCl为细菌所需的无机盐,加入的自来水可提供微量元素。 配置好的培养基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三.材料和仪器: 1.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1mol/L NaOH,1mol/L HCl 2.器皿:台秤,玻璃烧杯,搪瓷烧杯,三角瓶,量筒,沙漏,试管,玻棒等 3.其他:PH试纸,牛角匙,牛皮纸,棉花,沙绳,灭菌锅等。 四.实验步骤: 1.配方及配量:牛肉膏0.9g蛋白胨3g,氯化钠 1.5g,琼脂条 4.5g,水 300mL,PH7.2~7.4。 2.称取药品:按培养基配方及配量分别称取各药品,取少量水于烧杯中,将各 培养基成分(除琼脂)逐一加入水中待溶。 3.加热溶解:将搪瓷杯放到电热炉上,用文火加热,病不断搅拌,促使各药品 快速溶解,然后补充水分至所需培养基的量。 4.调节PH:初配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是微酸性的,故需用1mol/L NaOH 调PH7.2~7.4。 5.加琼脂:向调好的培养基中加入琼脂条。 6.加棉塞:用8层纱布纸杯成通气塞,灭菌前将方形纱布盖在瓶口,将其中间 部位用手指塞入瓶口内,再将四角折叠成塞子状后加纸套包扎好,然后灭菌。 7.包扎:在棉塞外再包上一层牛皮纸,以防灭菌时冷凝水直接沾湿棉塞及存放 中防止尘埃等污染。 8.灭菌:将待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加压灭菌锅内,于121℃灭菌20min. 五.实验结果: 按照实验方法配制的培养基透明但有些发黄,说明说有物质均完全溶解,基本符合实验要求,颜色有些发黄可能是因为加入牛肉膏,也可能是因为加入牛肉膏的时候所用火温较高,使牛肉膏粘底了,稍有烧糊或烧焦了,致使培养基较黄。一周以后观察, 配制的无菌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无菌落生成,说明配制的培养基符合要求. 六.思考题:配制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有哪些操作步骤,哪几步易出差错?如何防止 答:配方及配量,称取药品,加热溶解,调PH,加琼脂,加棉塞,包扎,灭菌。易出差错的步骤: (1)称药品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瓶盖切莫张冠李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