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实务论文

报关实务论文
报关实务论文

报关实务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现状

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位的贸易大国。中国的外贸政策、体制、法规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对外贸易管制是规范一国对外贸易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完善的贸易管理制度与相关法律的跟进,以及海关对此的有效监管,是保证一国对外贸易正常稳定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大环境,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政策与制度也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下文就我国的贸易管制现状,包括进出口货物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概述,并简单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的一些主要问题及我们对此应如何应对。

关键词: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论文题目:

一、引言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了扩大与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中更大程度地实现中国的经济利益,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更好地协调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以进一步实现对内对外的各项政策目标,国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确立了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制度,制定了有关进出口禁止、限制、自动许可等措施。

二、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对外贸易管制:又称进出口贸易管制,即对外贸易的国家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国内外政策需要以及为履行所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的义务出发,为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实现有效的管理而颁布实行的各种制度以及所设立的相应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简称贸易管制。

中国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

我国外贸管制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维护对外贸易的秩序,促进与发展对外贸易,保障合法贸易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保护民族企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外贸易的经贸的战略目标。

中国对外贸易管制的特点

从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看,外贸管制政策是一国对外贸易的体现,这是对外贸易管制的一个显着特点。正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各国都要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利益或安全和政治形势需要,随时调整对外贸易管制政策,因此,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贸易管制政策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因时间、形势而变化的特性是外贸管制的又一个特点。

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关税制度,海关监管力度,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管理制度,进出口许可制度,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以及贸易救济制度。

.货物进出口管理

禁止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对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濒危动物资源,如犀牛角,虎骨,象牙等;以及化学资源如四氯化碳;或涉及生产,卫生安全,对环境有污染的废物等。凡列入禁止进出口货物名单的各项货品均不得在我国进行进出口活动。

限制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同样在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中规定了我国作出限制进出口规定的货物。对其实行的管理制度包括配额管理及许可证管理制度。其中配额管理制度分为进口配额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以及出口配额分配管理和出口配额招标管理。现在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之后,进一步开放我国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已取消了原来的数量限制,对于限制进口货物仅仅只实行许可证件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也只是针对部分列明的限制进口货物。限制出口货物方面则是通过对申请并获得资格的企业方法配额证明或对一定时期内的总量进行招标分配。

除配额管理外,对于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我国还实行了一种非配额限制的许可证管理方式。此处的许可证值得是国家批准对外贸易经营者进出口某些货物或技术的证明文件,如黄金产品出口许可证等。

配额制度与许可证制度的比较

可以说配额与许可证制度一直都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国家在实施贸易管制时都会将两种制度结合使用。我国现在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降低贸易门槛,故只对出口货物还实行配额管制,对进口物品则是以许可证管理为主。这两种制度的使用,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及公民的利益,保护国内弱势产业,防止不可再生资源产品外流。

但两种制度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配额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出口的货物,且管制范围有限,而许可证管理既可以适用于货物的管理,同时也适用于技术的进出口。此

外,配额管理制度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如关税配额通过关税金额上的变化,来达到限制进出口的目的。相对来说,许可证制度便直接得多,仅需通过是否发放进出口许可证便可直接控制货物的进出口数量。

自由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自由进出口货物,即除国家禁止及限制进出口外的货物,其进出口基本不受到贸易管制的限制,只对于某些特殊货物,需按规定实行自动许可证管理,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该类商品的进口数量进行监测。如对我国纺织品实行的自动许可证,即为通过对纺织品出口数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可及时向国内纺织品经销商发布预警信息,避免“被反倾销”的事情再度发生。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是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商品检验机构前身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职能为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以及商品检验,现归入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进出境物品实行检验检疫是是对我国经济利益及国内生产及公民人身安全的保障。

.贸易救济措施

贸易救济是指当外国进口货物堆一国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时,该国政府所采取的减轻乃至消除该类负面影响的措施。我国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及各种保障措施,如适用于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针对进口转移的救济措施,其他国家未履行义务时的救济措施,反规避措施,预警应急机制等。

.出口退税制度

出口退税制度即国家返还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国内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旨在刺激经济,拉动出口的一种税收福利政策。同时,由于免去了部分商品税额,使得该商品在国外市场在价格上可以更具有竞争力,保护了本国商品的利益。

.贸易外汇管制

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的是外汇核销的形式。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地海关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收付汇管理,防止外汇流出及外汇截留境外情况的发生,以此保障我国外汇储备的充足稳定。

四、我国对外贸易相关问题与解决办法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飞速,对我国的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一个稳定健康的贸易市场至关重要。为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也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一些挫折,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考验便是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状况,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日后能够日臻成熟,尽善尽美。下面提到的就是中国现阶段主要碰到的问题。

.技术性贸易壁垒

随着全球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已俨然跃居贸易壁垒的首位,也成为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巨大阻碍。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常见的技术贸易壁垒包括欧盟的REACH法规,美国TSCA法案等等诸多繁复,涉及多个领域的法案法规。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科技相对尖端的发达国家十分有利,使其可以合法有效地阻碍他国物品对本国市场造成冲击。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相对不利,影响了我国部分出口货品的正常贸易,但同时,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却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迫使我们规范生产,科技生产,从自身产品质量入手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壁垒的应对策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发达国家的政策的放宽。我们可以暂时利用外交手段为自己赢得良好的贸易环境,以获得发展自己的机会,但从根本上说,只有通过技术进步,使我国的产品达到较高的要求,才能有效地跨越发达国家的贸易性技术壁垒。现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技术引进,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仅可以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获得启示,通过相关研究为自身从事技术研发奠定基础。2)积极推进国外投资,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技术增长,从而实现跨越技术壁垒成为我们的良好选择,并应该加以提倡。3)完善中国技术贸易政策。4)完善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5)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合理运用WTO规则,通过协调方式跨越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反倾销

反倾销这一词近几年在中国对外贸易市场上屡见不鲜。中国已多次被欧美印度等国家提起反倾销诉讼。虽饱受反倾销之苦,可也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且在市场规范还没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要经受的一种必有的贸易摩擦与贸易纠纷。加之最近经济的不断衰退,各国势必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利益,难免会出现些滥用规则的情况。我国对此的应对措施也应该是抱有一种积极的发展自己的态度,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五、结论

在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不断发展的道路上,由以上的各种问题可见,我们距离世界先进的政策制度还有着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了我们还需继续吸取各国及自身的经验,帮助中国真正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国,强国。我国对外贸战略的选择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宽领域的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