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导学案

温度计导学案
温度计导学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十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二、考点点拨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①能说出温度的概念,并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②能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③熔化、凝固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④熔化(凝固)曲线的理解。

⑤知道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有哪些。

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晶体熔化(凝固)曲线的理解和运用。

三、跨越障碍

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读数及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原理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①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思考: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壁和触底!可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不充分接触的话,玻璃泡只有一部分受热,受热不均匀导致示数不准确,如果接触

底部的话,由于底部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偏高,如果碰到侧壁,则温度计示数偏低。

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当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时,两者之间发生热传递,直到玻璃泡中的液体的温度与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值和物体的温度相同,这也就是使用温度计时不能立即读数的原因。

思考:将一支灵敏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里,并立即观察温度计细管里的水银面高度的变化,将会看到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先下降,然后再上升。试说说其中的道理。

解析:由于玻璃在相同条件下热胀冷缩的程度要比液体小得多。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玻璃泡先受热膨胀,容积会增大一些,所以细管里水银面先下降(有时现象不明显),然后玻璃泡内水银也将受热,温度逐渐与玻璃泡相等,由于水银比玻璃膨胀程度大,它的体积增加得更大,因此细管里的水银柱又开始上升。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应为()。

(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B)取量程适宜的温度计

(C)取出温度计

(D)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F)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解析:(D)(B)(A)(E)(F)(C)

例2. 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A. 0℃的冰比0℃的水冷

B. 0℃的水比0℃的冰冷

C. 0℃的冰与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相同,冷热程度就相同,0℃的冰与0℃的水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则表示它们的冷热程度就相同,所以选C。

例3. 读出下图中温度计的示数:甲的示数为_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__

解析:要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必须要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还要注意液柱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对于甲温度计来说它的分度值是1℃,并且在零下,所以读数为-18℃;而对于乙它的分度值为0.1℃,且在零上,所以其读数为36.7℃。

例4. 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做到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2)使用时做到“三要”:①玻璃炮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触到容器底或壁;②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平行。根据以上使用原则,应选D

例5. 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温水的实际温度为()

A. 30℃

B. 小于30℃

C. 大于30℃

D. 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与摄氏温度之间的互换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刻度均匀,因此温度计上的刻度与摄氏温度之间有对应的比例关系。该温度计3℃相当于摄氏温度的0℃,它的97℃相当于摄氏温度的100℃,该温度计从3℃到97℃,刻度变化了94℃,相当于摄氏温度变化了100℃,即:该温度计每升高1℃,相当于摄氏温度升高了100/94℃。当该温度计示数为30℃时,示数从3℃升到30℃,升高了27℃,那么这相当于摄氏温度升高到了(100/94)℃×27=28.7℃,而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是0℃,因此该温水实际温度是28.7℃。应选B。

知识点二:体温计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体温计可以脱离被测物体读数,但在使用前必须要下甩

例6、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2);

(3).

解析:(1)量程不同;(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等

例7. 用体温计测得小强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正确测出下列哪位同学的体温()

A. 小红的体温为36.7℃

B. 小刚的体温为37.5℃

C. 小明的体温为36.9℃

D. 小华的体温为38.2℃

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使得体温计的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由于没有下

甩,所以该体温计只能测出高于37.9℃的这位同学的体温。所以选D 。

思考: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 36.90℃和38.60℃

B. 37.50℃和38.60℃

C. 36.90℃和37.50℃

D. 37.50℃和37.50℃

知识点三 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及其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例8. 小明在做一种物质熔化的实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根据实验数据在下图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 该物质的熔点是 ℃。 (3)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1)根据实验数据,用描点作图法可得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熔化图象。

(2)由题给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这就是该物质的熔点。

(3)从实验数据和熔化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

例9.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

海波

和石

蜡这

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熔化规律

晶体非晶体

有一定的熔点没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例10. 如图所示是某固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像可知该固态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此图像为该物质的______图像。

(2)BC段表示_______过程,经历了_____分钟,此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

(3)______段处于固态,_____段处于液态。

(4)由图像可知晶体凝固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达到_______②不断向外______。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遵循的规律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解析:从图像得知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判断该图像为凝固图像,在图像中有一段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图像可以看出晶体经过2分钟在B 点开始凝固,再经过5分钟到达C点凝固完毕,所以BC段是凝固过程,经历5分钟,此时晶体为固液共存状态;AB段是液态,CD段是固态;从图像还可以看出,晶体并不是温度一降低就开始凝固,而是不断向外放热,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凝固的,所以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不断向外放热;在BC段尽管不断向外放热但是温度却保持不变,这就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例11. 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温度/℃98 91 85 82 79 79 79 79 75 71 67 64 61 (1)该物质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

(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3)在8min-14min是热过程(选填“吸”或“放”),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是;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凝固点”或“有一定的熔点”)

(2)固液共存态

(3)放;减小

思考: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例12. 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 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 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 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例13.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 冰的熔点是0℃

C.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知识点四: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规律

例14. 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放入一大桶0℃的水中,则()

A. 有少量的冰熔化成水

B. 冰全部熔化成水

C. 有少量水凝固成冰

D. 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解析:有熔化的规律可知,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温度是0℃,而水的温度也是0℃,二者温度相同,正在熔化的冰尽管达到熔点,但如果不能继续吸热,不满足熔化的条件,因此冰不再熔化;水尽管达到了凝固点,由于不能向外放热,不符合凝固的条件,所以就不再凝固。所以选D。

想一想:

判断:

①物质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②处于熔点的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

③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了晶体在熔化时不吸热。()

例15. 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______,密度将______。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______,密度将_______。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____℃,较深河底的水温是___℃。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以及有关熔化和凝固的有关知识。中考在熔化曲线这个知识点出题比较多,大家应注重理解。

五、预习导学案

下一讲第十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预习内容:

1. 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叫做汽化,从_______变为________叫液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沸腾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只在__________进行的,在_______下都能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4.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不同液体的沸点______。

5.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蒸发有_________作用。

6.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7.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

8.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甚至消失,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9. 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等现象,这些是________现象。

10. 升华是一个_____热过程,有________作用,而凝华是一个______热过程。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温度计上的℃所表示的是;北京市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 2℃”,读作。

2. 下图所示的是寒暑表的一部分,它的分度值是,示数为。

*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4. 小刚同学在研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的起止时间是从第;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冰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5. 给一定质量的冰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将冰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将变为图线。

6.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加热6 min时该晶体处于态,在90℃时处于态。晶体熔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为min。

7. 如图是表示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图象上的段。

*8. 小王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中,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记录的实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 50

(1)小王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已经作出了三组数据对应的点,请你帮他作出其余7组数据对应的点,并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小王同学在实验中所用的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为什么?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被加热的物质放在试管内,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种加热方法与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相比,优点是什么?

9. 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该物质的熔点是。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10. 一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他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请你指出他在操作过程的两处错误:

(1)。

(2)。

*11. 把盛有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也不熔化

D. 无法判断

【试题答案】

1. 摄氏温度,零下4. 2 摄氏度

2. 1℃,-11℃

3. 22 ,不能

4. 5min~第10min,晶体

5. C

6. 乙,80,固液混合,液,4

7. BC

8. (1)

(2)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

(3)受热均匀

9. (1)-8℃(2)0℃(3)固液混合

10. (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2)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

11. 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