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质塌陷的影响因素及工程处理

岩溶地质塌陷的影响因素及工程处理
岩溶地质塌陷的影响因素及工程处理

岩溶及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分析报告

岩溶及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一章岩溶 一.基本概念 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 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 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 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典型 地区,并因此得名"喀斯特"。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岩溶学 术会议上将“喀斯特”以“岩溶”作为中国的通用术语。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 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 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 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 貌现象统称岩溶。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典型的分布区有、阳朔、以及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的山水、的路南石林皆闻名于世。这些奇异的景观都 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整个西南石灰岩地区连成一片,面积共达550000km2;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约1300000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 二.研究意义 由于岩溶地区有着独特的水文特征和地貌特征,因此在岩溶地 区进行各种经济建设和生活生产会遇到非岩溶地区所没有的问题。 在岩溶地区,由于存在大量的地下空洞,尽心水库修建时要注意防 止渗漏问题,在开凿睡到和建设矿井时要注意涌水排水问题,在建 筑铁路、桥梁和厂房时要注意地基塌陷问题。 三.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在自然界,要保证岩溶作用能进行,必须有水在碳酸盐岩部的 裂隙或孔隙中流动,使两者不断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且不断 循环更替,排除钙离子饱和的补入未饱和的。这就要求具有以下条件: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36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详细 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较宪整和成熟的方法、防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产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 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

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1. 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 (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 (2)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 (3)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2. 地下水控水措施 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动态监测。危险地段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浆或帷幕灌浆处理。 (二)工程加固措施1. 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土洞。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较宪整和成熟的方法、防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产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控水措施1. 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2. 地下水控水措施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动态监测。危险地段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浆或帷幕灌浆处理。工程加固措施1. 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土洞。 2. 跨越法:用于较深大的塌坑、土洞。 3. 强夯法:用于消除土体厚度小,地形平坦的土洞; 4. 钻孔充气法:设置通风调压装置,破坏岩溶封闭条件,减小冲爆塌陷发生的机会。5. 灌注填充法:用于埋深较深的溶洞。6. 深基础法:用于深度较大,不易跨越的土洞,常用桩基工程。7. 旋喷加固法: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其上再设筏板基础。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1. 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风险评价。 2. 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试验研究,找出临界条件。 3. 增强防灾意见,建立防灾体系。岩镕塌陷的防治尽管难度较大,但只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的措施,岩溶塌陷灾害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估及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估及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对岩溶塌陷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评估,分析岩溶塌陷形成的机理,提出针对性的岩溶塌陷勘查手段及预报措施,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关键词:地质灾害;岩溶塌陷;灾情预测;防治措施 一、前言 地质灾害是由不良的地质作用引发的事件,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和环境改变。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地质作用对人类生存环境及工程环境本身的影响与致灾性越来越明显。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能引起地表塌陷,例如地下空间开挖活动、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施工、古溶洞、隐蔽工程、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失、地层液化、建筑物自重、冲积层中含水量变化、化学物侵蚀作用、地壳移动、古窑老采区、地层滑移、地下水超量开采、陷落柱及淤泥地带等因素。 由于特殊的地质演化过程,岩溶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往往更频繁地发生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最多表现形式为岩溶地面塌陷。 二、岩溶塌陷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岩溶地面塌陷发现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其形成受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1. 可溶岩及岩溶发育程度 可溶岩是由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岩溶洞穴的存在则为地面塌陷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大量塌陷事件表明,塌陷主要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和裸露型岩溶分布区,部分发育在埋藏型岩溶分布区。 溶穴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溶发育条件的制约,一般主要沿构造断裂破碎带、

岩溶区四大工程地质问题综述_谢树庸

岩溶区四大工程地质问题综述 谢树庸 (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岩溶区各项工程建设均或多或少会遇到与岩溶洞穴或岩溶水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如岩溶地基与围岩的稳定问题、岩溶渗漏问题、岩溶涌水问题与地下水外水压力问题。为查明与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实例,根据个人了解的情况作些简单介绍,以有助于加快岩溶区的各项工程建设,特别是/西电东送0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岩溶;四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实例;对策 中图分类号:P6421254;TV223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O0133(2001)04O0085O03 石灰岩与白云岩类可溶岩硬度中度,有足够的地基与围岩承载力,边坡较稳定,为人工砂石骨料的优质料源,其河谷断面多狭窄,是建坝与修桥的良好地址。但由于具有可溶性,总会有不同类型的岩溶现象,如溶洞、溶缝等,相应岩体透水性、富水性也极不均一。因而在岩溶区的工程建设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其特殊性,归纳起来有四大工程地质问题:即岩溶地基与围岩的稳定问题、岩溶渗漏问题、岩溶涌水问题与岩溶水外水压力问题。这些问题的查明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勘察工作量和先进的手段,否则将迫使设计作较大的修改,施工进度难以保证,工程投资有所突破,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与了解的情况作些介绍与商谈,望对岩溶区正进行的各项工程建设,如/西电东送0的水、火电工程,对外交通的高等级公路、铁路、飞机场以及无数工业与民用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勘察、设计、施工有所帮助。并希望在各项工程完工后有更多的总结与实例,对这四大问题的解决有更大的发展与突破。 1岩溶地基与围岩的稳定问题 岩溶洞穴有大有小,大到几十万立方米的溶洞,小到厘米级、毫米级的溶缝及夹泥裂缝。它们所处部位不同,对不同工程的影响也各异。如乌江东风水电站左拱座顺F38断层发育一长38m、宽6 ~11m、最高23m的溶洞,为粘土充填,处于拱端应力范围,由于原拟定的勘探平硐准备实施时施工队伍进场修路干扰被迫放弃,坝肩开挖后才发现。猫跳河四级拱坝右拱座顺F71断层发育的溶洞,也是开挖后才发现的。上两溶洞均作了严格的可靠处理。猫跳河六级拱坝右拱座上游的K32号溶洞,勘察期即发现,经分析其对拱端应力分布无影响,只是为了减少帷幕灌浆处理的难度,作了混凝土回填,但洞中粘土却未予清除;而与六级大坝左、右拱端推力方向垂直的、靠近坝肩的各一条夹泥裂隙,宽仅2~16c m,由于对拱座岩体的应力特性与分布产生严重的影响,各作了上千米的深孔群孔冲洗与固结灌浆的处理。再如洪家渡水电站的各高边坡锁口的预应力锚索孔在计划的锚固段遇到了溶缝或小溶洞,只好加深锚固孔,寻找完整岩体。鲁布格水电站地下厂房在岩锚吊车梁上遇到扁平溶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通过可溶岩的3条洞段总长2484213m,遇大小溶洞数百个,大的不少,有一处曾冒顶3次,塌高118m,有的顺轴线长60m,在隧洞底的洞穴充填物厚50m,施工中出现突泥、涌沙、坍塌掉块,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全断面掘进机变成/英雄无用武之地0,也给第二次支护加固造成困难。贵阳市的高层建筑均或多或少遇到溶洞,勘察工作不敢轻易节省勘探工作量,每一个桩墩都打1个钻孔,且应有足够深度。可溶岩区的飞机场跑道,害怕有隐伏的洞穴存在,开挖后,还用地质雷达全面扫描,有异常则钻孔或挖出来看。/贵毕0公路六广河大桥毕节岸桥墩,勘察时,中间的1个孔省掉了,开挖时,才发现下面还有1个溶洞。 从上面大量实例看,地基与围岩岩体中有无岩溶洞穴,关键是要重视,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按规程规范从面到点、从粗到细逐步勘察,直至施工 收稿日期:2001O09O04 作者简介:谢树庸(1933O),男(侗族),贵州省黎平县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原院副总工程师,从事水电工程地 质勘察及技术管理工作。 # 85 # 第15卷第4期 贵州水力发电 GUIZHOU WATER POWER 2001年12月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最新版)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较宪整和成熟的方法、防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产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 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1.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实用版

YF-ED-J905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 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较宪整和成熟的方法、防 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 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 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 的办法。 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 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 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 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

降,防止产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 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1. 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 (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 (2)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 (3)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2. 地下水控水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第九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一.概述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国际上通称为喀斯特 大的地貌形态及蚀变:峰丛(溶蚀) 峰林(溶盆) 地表形态:溶蚀平原;正形态(突出地表);负形态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二.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1.索科洛夫认为的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①具有可溶性岩石;②岩石是透水的;③水必须具有侵蚀性;④水在岩石中应处于不断运动状态 2.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①具有可溶性岩石;②具有溶蚀能力的水;③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 3.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①碳酸盐岩岩性的影响 比溶蚀度=试样溶蚀度/标准试样溶蚀度 比溶解度=试样溶解速度/标准试样溶解速度 、越大,岩石的溶蚀强度和溶蚀速度也越大 灰岩>云灰岩>泥灰岩>方解石>大理岩>泥质灰岩>灰云岩>泥质灰云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 对于灰岩:泥晶>粒屑>亮晶;

对于白云岩:泥晶>细晶>中晶>粗巨晶 ②气候影响 气候直接影响着参与岩溶作用的水的溶蚀能力,控制着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和速度。主要有:气温、降雨量、降水性质、降水的季节分配及蒸发量大小的变化。 降水量大的地区比降水量少的地区岩溶发育强烈;温度较高的地区常比温度较低的地区岩溶发育③地形地貌的影响 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的重要因素。地表的陡缓直接影响降水渗入量的大小。当其他条件一样时,因地形地貌所形成的补给区和排泄区的高差越大,距离越短,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条件越好,岩溶发育强烈,深度也越大。 ④地质构造的影响 断裂的影响:断裂的产状、性质、密度、规模及相互组合特点,决定着岩溶的形态、规模、发育速度及空间分布。 褶皱的影响:一般来说,褶皱核部比翼部的断裂发育强烈。,因此核部的岩溶比翼部发育强烈。岩层组合特点 ⑤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a. 稳定期:侵蚀基准面(地下水位置)稳定,岩溶发育; b. 地壳上升:地下水下降,侧向岩溶作用较弱,垂向岩溶发育。 c. 地壳下降: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减弱,岩溶作用也减弱,可能发育有覆盖型岩溶 间歇性上升;间歇性下降;震荡性升降 三.岩溶去水库渗漏问题 渗漏形式:

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

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二) 更新时间:2006-7-27 浏览:592次 5.4.1.1调查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与过渡关系,划分地貌形态、组合类型(见附录B)。 5.4.1.2 调查地表水文网与分水岭的成因、分布。演变历史及其和地下水文网的关系;河、湖 、洼地枯洪季节的变化和洪水淹没范围;各级剥夷面的分布高程和成因。 5.4.1.3 调查岩溶形态、规模与组合特征,发育层位与地貌、构造部位,选择代表性地段结合遥感图象解译统计其发育密度:对大型洞穴调查其出露位置、成因、形成条件、洞口及内部形态和堆积物特征,测制平、剖面图。注意调查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地貌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5.4.2碳酸盐岩调查 5.4.2.1调查碳酸盐岩的岩性成分和岩性组合特征: a.根据碳酸岩盐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可概略划分为石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包括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白云岩) 等(见附录A1.1); b. 按填图单位统计划分岩性组合类型,可分为灰岩类,灰岩夹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互层)类,白云岩夹灰岩类,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灰岩类,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互层)类,泥质灰岩夹灰岩(白云岩)类,泥质灰岩类等(见附录A1.2); c.调查碳酸盐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强度(见附录D1)和结构特征;特别注意调查描述其中所含的泥质、燧石、磷灰石、炭质、沥青、黄铁矿、石膏等成分的含量、分布与产状及其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5.4.2.2调查描述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见附录C)。对于岩层厚度可分为:a.块状:单层厚度在于1.0m; b. 厚层:单层厚度0.5~1.0m; c.中厚层:单层厚度0.1~0.5m; d.薄层:单层厚度小于0.1m。 5.4.2.3调查碳酸盐岩中的非可溶岩夹层, 注意调查描述粘土层、铝土质或炭质页岩、高岭土、煤层等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 a. 按碳酸盐岩在填图单位中的累计厚度百分比,可分为如下类型: 全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大于90%,简称全型; 准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 (60~90)%,简称准型; 半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 (40~60)%。简称半型; 贫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小于40%,简称贫型。 b. 按碳酸盐岩的连续沉积厚度,可分为如下类 连续状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大于200m; 间层状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50~200m; 夹层状或互层状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小于50m。 5.4.2.4根据碳酸盐岩的岩性组合类型及沉积组合特征,按填图单元划分岩溶层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岩溶的定义及分布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其中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因中铁城际规划建设有限公司的勘察业务,已开展至贵州等地,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岩溶发育是较常见的地质现象,因此了解岩溶地区岩溶的勘察特点,并研究如何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岩溶发育条件及各种岩溶洞隙的位置、规模、埋深等特性是有必要的。 2 勘察工作量布置 岩溶地区勘察之前,应充分收集拟建场地周边的工程地质资料,了解当地治理岩溶、土洞和塌陷的经验。在布置工作量,下达勘察任务书的时候注意各规程规范中的要求,在岩溶地区勘察工作量布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拟建建筑基础型式 了解拟建建筑荷载大小,应针对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布置勘探点。当条件复杂时每个独立基础均应布置勘探点,当采用一柱一桩基础时应逐柱布置勘探孔。 2.2 岩溶稳定性的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5.1.10条列举了对二、三级建筑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影响的5个条件。但在布置勘察工作时并不清楚下部岩溶发育情况,因此如果不满足第1点,就应该有部分或全部勘探孔钻入基岩。 2.3 勘察工作的布置应方法多样化和过程动态化 由于地下岩溶的发育有隐蔽性、多样性和空间位置变化大的特点,在进行工作量布置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多数勘察报告勘察手段比较单一。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正式 版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较宪整和成熟的方法、防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产生地面

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 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1. 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 (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 (2)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 (3)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摘要: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在内动力、外动力或人类工程动力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的不幸地质事件。地质灾害危害严重,治理困难。所以,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的性质、类型、范围、规模、机理、运动特征、稳定性和正确预测其发展趋势是防治工作的基础。而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对人类工程活动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作出预测和确切评价,从地质方面保证工程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只要认真细致地勘查,地质灾害是可以认识清楚的,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 关键字:不良地质(地质灾害)工程地质预防治理 一、不良地质的分类与防治 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危害。它包括: 自然地质灾害: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使周围地质环境发生恶化而诱发的地质灾害。 由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物理地质现象,包括岩石风化、冲沟、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潜蚀、冻融、地震、风沙、地面沉降、海岸湖岸水库的岸边再造等等,这些作用都给工程建设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我们把这些危害工程建设的地质作用统称为不良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地表及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气温变化、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各种营力的作用下,其成分和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改变岩体成分和结构的地

质作用,总称为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特点:岩石有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而无明显的成分改变。影响因素:气温变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膨胀等。 (2)化学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受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发生化学成分的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由于生物的活动对岩石与矿物所引起的破坏作用,为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既有机械的又有化学的。 岩石风化的治理方法采取挖除和防治两种措施。 1.挖除。挖除一部分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风化严重的岩层,挖除的深度是根据风化岩的风化程度、风化裂隙、风化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需要等来确定的。挖除法适用于风化层较薄的情况。 2.防治方法。制止风化作用继续发展,或采用人工方法加固风化岩的措施。 (1)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为防止水和空气侵入岩石,可用沥青、三合土、粘土以及喷射水泥浆或石砌护墙来覆盖岩石表面。施工时先将岩石表面已经风化的部分清除,然后在新鲜岩面上进行覆盖。为防止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可在其上铺一层粘上或砂,其厚度应超过年温度影响深度的5~10cm,此方法主要起隔绝作用。 (2)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将水泥、水玻璃、沥青或粘土浆通过高压将其灌入岩石的裂隙内及喷射于表面,不仅能起到隔绝作用,而且能提高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3)整平地区,加强排水。这是以防为主的方法水是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将岩石与水隔绝能减少岩石的风化速度。 (4)当岩石风化速度较快时,必须通过敞露的探槽观测岩石的风化速度,从而确定基坑的敞开期限内岩石风化可能达到的深度,据此拟定保护基坑免受风化破坏的措施。 2.河流地质作用 具有明显河槽的常年或季节性水流称为河流。 (1)流水的侵蚀作用:包括溶蚀和机械溶蚀两种方式。

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

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岩溶(国际通用术语Karst,译名喀斯特)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在我国以碳酸盐岩为主,局部尚有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与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使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象统称。岩溶作用的结果在可溶岩表面及其内部形成各种岩溶现象,在地表的如洼地、槽谷、漏斗、落水洞、溶沟溶槽、石芽、石柱、溶峰等;在地下的则为各种形态的溶洞、溶隙、管道等。由于岩溶作用受着地下水水流系统的控制,因而各种岩溶现象也往往组成一定的系统,称为岩溶系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岩溶的发育有强弱之分,一般可溶岩岩性较纯,连续厚度较大,出露分布较广,断层较发育、岩层较破碎的,岩溶较易发育;可溶岩岩性不纯,含泥质及其它不溶杂质成分较多,连续厚度不大或多类有非可溶性夹层,出露分布较局限,断层不发育、岩层较完整的、岩溶发育较弱。 岩溶调查的目的 通过开展岩溶调查,为矿山开发与整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区域性、基础性资料;为矿山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为矿山内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岩溶工程地质调查、专门岩溶工程地质和岩溶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提供设计依据,为开展岩溶工程地质专题研究、编制专门性岩溶地质和环境地质图提供基础资料,为矿山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支撑。 岩溶调查的任务

查明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矿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在各种主要自然地质因素作用和影响下矿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查明矿区内岩溶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查明矿山工程活动对岩溶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对主要岩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和质灾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初步评价和预测。应重点查明岩溶塌陷发育的现状、特征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区划;岩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地下岩溶水形态,研究分析岩溶发育形态、规模等。 1.岩溶塌陷调查 岩溶塌陷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岩溶洞隙的存在,一定厚度的松散盖层和水动力条件易于改变的岩溶地下水。围绕其基本条件开展以下调查任务: 1)开展岩溶塌陷现状调查,查明岩溶塌陷的数量、类型、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2)开展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查明可溶岩分布、第四系覆盖层特征、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和诱发岩溶塌陷的人类工程活动等; 3)开展典型岩溶塌陷勘查,查明岩溶塌陷地质结构和动力条件,分析岩溶塌陷形成深化模式; 4)开展岩溶塌陷易发性区划,建立岩溶塌陷调查评价数据库,提出岩溶塌陷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2.岩溶地下水调查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题目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班级:08土木1班 学号:0810611114 姓名:刘锟

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典型地区,并因此得名"喀斯特"。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以“岩溶”作为中国的通用术语。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典型的分布区有广西桂林、阳朔、柳州以及云南东部、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皆闻名于世。这些奇异的景观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整个西南石灰岩地区连成一片,面积共达 。 550000km2;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约1300000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 就整个岩溶地区来说,地貌的发育与地下水面有密切关系,而地下水面又随当地河流或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整个岩溶地区地貌发育的基面是河流或海平面,但就岩溶地区地下岩溶来说,其发展深度是以可溶性岩石底板为下限。因此,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基面。假定有一个上升的宽平高地,地壳上升以后,长期稳定,且由产状平缓、岩性致密和厚层的石灰岩所构成,则岩溶地貌的发育大致如下:

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 ()

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岩溶(国际通用术语Karst,译名喀斯特)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在我国以碳酸盐岩为主,局部尚有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与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使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象统称。岩溶作用的结果在可溶岩表面及其内部形成各种岩溶现象,在地表的如洼地、槽谷、漏斗、落水洞、溶沟溶槽、石芽、石柱、溶峰等;在地下的则为各种形态的溶洞、溶隙、管道等。由于岩溶作用受着地下水水流系统的控制,因而各种岩溶现象也往往组成一定的系统,称为岩溶系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岩溶的发育有强弱之分,一般可溶岩岩性较纯,连续厚度较大,出露分布较广,断层较发育、岩层较破碎的,岩溶较易发育;可溶岩岩性不纯,含泥质及其它不溶杂质成分较多,连续厚度不大或多类有非可溶性夹层,出露分布较局限,断层不发育、岩层较完整的、岩溶发育较弱。 岩溶调查的目的 通过开展岩溶调查,为矿山开发与整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区域性、基础性资料;为矿山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为矿山内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岩溶工程地质调查、专门岩溶工程地质和岩溶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提供设计依据,为开展岩溶工程地质专题研究、编制专门性岩溶地质和环境地质图提供基础资料,为矿山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支撑。 岩溶调查的任务 查明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矿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在各种主要自然地质因素作用和影响下矿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查明矿区

内岩溶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查明矿山工程活动对岩溶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对主要岩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和质灾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初步评价和预测。应重点查明岩溶塌陷发育的现状、特征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区划;岩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地下岩溶水形态,研究分析岩溶发育形态、规模等。 1.岩溶塌陷调查 岩溶塌陷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岩溶洞隙的存在,一定厚度的松散盖层和水动力条件易于改变的岩溶地下水。围绕其基本条件开展以下调查任务: 1)开展岩溶塌陷现状调查,查明岩溶塌陷的数量、类型、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2)开展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查明可溶岩分布、第四系覆盖层特征、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和诱发岩溶塌陷的人类工程活动等; 3)开展典型岩溶塌陷勘查,查明岩溶塌陷地质结构和动力条件,分析岩溶塌陷形成深化模式; 4)开展岩溶塌陷易发性区划,建立岩溶塌陷调查评价数据库,提出岩溶塌陷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2.岩溶地下水调查 岩溶地下水一般具有赋存状态复杂(集中管道状或分散网络状)、动态变化迅猛、迳流通畅、流态多变的特点,这些特征在不同地段由于其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的不同而又有明显的差异。影响补、迳、排条件的因素除了地质构造外,主要受地形地貌、即碳酸盐岩的出露条件、地形切割程度及水文网配置格局所控制,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岩溶地下水特征。据此开展以下调查任务: 调查岩溶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及其动力特征;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和方式,迳流排泄特征,及其与地表水体和第四系潜水的转化关系;岩溶大泉和地下河的发育、分布和出露条件,补给区的范围,流量的动态变化和泉口沉积特征,覆盖型和埋藏型岩溶区要特别注意调查岩溶水位(水头)及其动态变化,岩溶

岩溶塌陷及其防治措施

《水文地质学基础》论文 论文题目:岩熔塌陷及其防治措施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年级:2013级 学号:1308100347 1308100349 1308100338 1308100316 学生姓名:黄绩俊姜凌锋刘忠权吴洪江 指导教师:王益伟 2015年12月15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岩溶区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岩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增强,由此而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妨碍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因此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根据相关的参考资料,对岩溶塌陷形成的原因、形成条件和防治对策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熔岩塌陷形成原因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引言 岩溶塌陷(karst breakdown survey)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国内外均有熔岩塌陷的发生,作为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日益强烈的人类经济活动,塌陷的坑数不断增多,熔岩塌陷问题已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学地质的大学生,对岩熔塌陷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对岩熔塌陷的研究更有其重要性。 一、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 岩溶塌陷多发生于上覆厚度不大松散沉积物的岩溶发育地区。岩溶洞穴、上覆沉积物及地下水,构成固体、液体及气体三相力学平衡体系,地下水位变动达到一定幅度,平衡破坏,上覆松散沉积物突然塌落,形成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塌陷坑。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昆明某岩溶场地主要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昆明某岩溶场地主要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扩大城市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场址基本无选择性,岩溶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性、石牙岩体稳定性、溶洞顶板岩体稳定性、地面塌陷可能性、蓄水池渗漏等5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岩溶场地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后续工程建设能根据工程地质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标签:岩溶场地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1项目概况 卡特彼勒(昆明)技能培训基地拟建于呈贡新城吴家营片区大新册村东侧龙潭山一带,为一大型综合机械技能培训、机械演示、维修、销售为一体的培训基地,拟征地1800亩。项目分7个主要区功能,即总机器演示区、采矿演示区、采石演示区、铺筑演示区、挖土机演示区、重型机器路段、蓄水池。其主要建筑内容有办公室、接待室、多功能展厅、教室、食堂、清洗区、维修站、控污系统、零件室、大众机械展览厅、机械操作演示区、展台、操作培训区、场区道路、蓄水池等。其中建(构)筑物主要分布于项目区龙潭山北侧鞍部一带,演示区、操作培训区无重要建(构)筑物布置。总体,拟建项目为依山建设,建(构)筑物层高小于10米,多为单层框架结构、轻型材料建筑。 项目区处于溶蚀峰丛洼地地貌与堆积台地地貌接触带附近,以峰丛洼地为主,大面积出露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可溶性、透水性较强,岩溶作用非常强烈,地表水流垂向渗透强烈,形成了连座式半浑圆状的山峰、岩溶洼地、石牙、溶沟、溶槽等发育的较成熟的峰丛洼地地形。区内地形高差约84m,最高处为龙潭山北侧一山脊,最低处为项目区南部斜坡平缓处,总体北高南低。区内斜坡地带多为基岩裸露,零星分布有Q4el+dl、Q4pl+dl粘性土,下伏基岩以碳酸盐岩为主,中部洼地附近及斜坡平缓处均有Q3el红粘土覆盖。斜坡体上碳酸盐岩裸露,石牙、溶沟、溶槽发育,石牙高0.5~1.5m,溶沟、溶槽宽0.2~1.3m,延伸长2~4m,多为红粘土填充。 2项目区岩溶发育简介 项目区多以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多出露于地表,地表形态以溶隙、石牙、溶槽等形态分布,地下以溶隙、溶洞发育。根据物探对下伏岩溶的解译成果,项目区溶隙密集带发育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50m深度内,随深度增加发育逐渐减弱;溶隙发育的优势方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吻合,溶隙走向多为北东、北西向,明显受控于地质构造。共分布有35个溶洞,洞径一般2~5m,顶板埋深厚度4~76m,集中分布在地下50m范围内,深部岩溶相对较不发育。区内现状条件下浅层岩溶以垂直岩溶发育为主,暗河地下水位线以上至一定区域以水平岩溶发育为主,垂直岩溶发育次之;暗河及暗河地下水位线以下一定区域为水平岩溶发育带。项目区岩溶空间发育见分析剖面示意图(图4-2)。

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

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 岩溶(国际通用术语Karst,译名喀斯特)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在我国以碳酸盐岩为主,局部尚有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与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使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象统称。岩溶作用的结果在可溶岩表面及其部形成各种岩溶现象,在地表的如洼地、槽谷、漏斗、落水洞、溶沟溶槽、石芽、石柱、溶峰等;在地下的则为各种形态的溶洞、溶隙、管道等。由于岩溶作用受着地下水水流系统的控制,因而各种岩溶现象也往往组成一定的系统,称为岩溶系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岩溶的发育有强弱之分,一般可溶岩岩性较纯,连续厚度较大,出露分布较广,断层较发育、岩层较破碎的,岩溶较易发育;可溶岩岩性不纯,含泥质及其它不溶杂质成分较多,连续厚度不大或多类有非可溶性夹层,出露分布较局限,断层不发育、岩层较完整的、岩溶发育较弱。 岩溶调查的目的 通过开展岩溶调查,为矿山开发与整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区域性、基础性资料;为矿山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为矿山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岩溶工程地质调查、专门岩溶工程地质和岩溶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提供设计依据,为开展岩溶工程地质专题研究、编制专门性岩溶地质和环境地质图提供基础资料,为矿山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支撑。 岩溶调查的任务 查明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矿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在各种主要自然地质因素作用和影响下矿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查明矿区岩溶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查明矿山工程活动对岩溶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对主要岩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和质灾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初步评价和预测。应重点查明岩溶塌陷发育的现状、特征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区划;岩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地下岩溶水形态,研究分析岩溶发育形态、规模等。 1.岩溶塌陷调查 岩溶塌陷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岩溶洞隙的存在,一定厚度的松散盖层和水动力条件易于改变的岩溶地下水。围绕其基本条件开展以下调查任务: 1)开展岩溶塌陷现状调查,查明岩溶塌陷的数量、类型、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2)开展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查明可溶岩分布、第四系覆盖层特征、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和诱发岩溶塌陷的人类工程活动等; 3)开展典型岩溶塌陷勘查,查明岩溶塌陷地质结构和动力条件,分析岩溶塌陷形成深化模式; 4)开展岩溶塌陷易发性区划,建立岩溶塌陷调查评价数据库,提出岩溶塌陷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2.岩溶地下水调查 岩溶地下水一般具有赋存状态复杂(集中管道状或分散网络状)、动态变化迅猛、迳流通畅、流态多变的特点,这些特征在不同地段由于其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的不同而又有明显的差异。影响补、迳、排条件的因素除了地质构造外,主要受地形地貌、即碳酸盐岩的出露条件、地形切割程度及水文网配置格局所控制,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岩溶地下水特征。据此开展以下调查任务: 调查岩溶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及其动力特征;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和方式,迳流排泄特征,及其与地表水体和第四系潜水的转化关系;岩溶大泉和地下河的发育、分布和出露条件,补给区的围,流量的动态变化和泉口沉积特征,覆盖型和埋藏型岩溶区要特别注意调查岩溶水位(水头)及其动态变化,岩溶地层顶板覆盖层的隔水或透水性,其与土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水头差。 岩溶调查的基本要求 根据岩溶地层的出露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类,将其划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埋藏型三种。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