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机构研究及发展趋势综述

凸轮机构研究及发展趋势综述
凸轮机构研究及发展趋势综述

凸轮机构研究及发展趋势综述-机械制造论文

凸轮机构研究及发展趋势综述

程亚民唐飞龙王志刚杨洋

(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主要对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和轮廓设计作论述。首先对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和轮廓设计研究进行了介绍,论述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同时指出凸轮机构在目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凸轮机构的发展趋势作了概述。

关键词:凸轮机构;运动规律;轮廓设计

0引言

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及机架组成,通过直接接触将预定的运动传给从动件。凸轮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而且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轨迹,在各种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轻工业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染机械、内燃机械等。凸轮机构之所以能在各种自动机械中获得广泛应用,还因为它兼有导引及控制机构的各种功能。虽然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很高,但凸轮机构理论和设计方法仍然是许多数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自然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凸

轮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二是凸轮机构的轮廓设计。经过多年研究,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主要有多项式运动、三角函数运动[1],凸轮轮廓设计主要有平面凸轮机构、空间凸轮机构,确定轮廓的方法有瞬心法、包络法、共轭曲面法、等距曲面法[2]、反求法。

1凸轮研究历史概述

在最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其他类型的机构,如球面分度凸轮机构、内啮合式平行分度凸轮机构和弧面球包络分度机构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凸轮研究工作者对凸轮轮廓设计及凸轮运动规律的研究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拓宽了凸轮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1)对从动件弹性的凸轮机构动力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多种凸轮曲线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也涉及了有关间隙的运动学、动力学、谐分析、谐综合、振动方面的研究。

(2)经过多年积累,凸轮研究已在振动、噪声、磨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世纪,一些研究人员就将数值仿真方法用于研究凸轮从动件磨损,效果良好。

在过去的100年里,凸轮机构的发展决定着新的制造工艺的发展。早在20世

纪30年代,F.D.Furman就写了一本专门介绍凸轮设计的著作,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低速凸轮,且主要分析运动规律;到40年代,就开始有人对凸轮的振动进行研究,并从经验设计发展到有理论根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40年代末,J.A.Hrones就注意到从动件的刚度对凸轮运动动力学的影响;50年代,又有不少学者运用各种仪器对高速凸轮的动力学影响进行了研究,如高速摄影机、加速度分析仪,Tear对多项式运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T.Weber等人又提出了傅氏运动规律[3]。日本在凸轮设计方面寻求凸轮的精确解和凸轮的运动曲线多样化,他们还加强了凸轮动力学和振动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凸轮的速度,发展了高速凸轮。

2凸轮机构应用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1凸轮机构在结构性能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凸轮机构分析方法很多,传统分析方法都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分析结果也很难进行详细的描述。计算机的出现给凸轮机构的分析带来了新方法。国外对凸轮机构性能分析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研发了具有凸轮机构分析功能的软件,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但成本高、计算繁琐、可视化没有针对性。国内也在研发凸轮机构分析软件,但与国外研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能够自动进

行计算机建模,并具有动画等可视化显示功能的软件很少。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研发一套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凸轮机构通用分析软件十分重要。要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建模,首先要解决凸轮机构的构成形式及参数描述问题,为计算机提供用户机构分析所需的信息。通过人机交互构建分析模型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分析软件的通用性;(2)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形象直观,操作简单;(3)当参数改变时,只需要在计算机界面上简单操作,就可以修改模型,从而达到缩短设计周期的目标。

在国内外凸轮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对凸轮机构构成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实现机构的计算机自动建模。根据分析机构的元素组成顺序,计算机可自动调用相应的子模块,完成机构的分析计算。该软件具有使用方便、计算精度高、可视化效果好和后期处理功能强的优点。

2.2凸轮机构在再现轨迹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优化设计方法是机构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凸轮机构轨迹再现的设计方法已不再局限于几何法和实验法。但目前再现凸轮机构轨迹的优化设计中,通常是站在机构设计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结构误差对机构输出偏差的影响,却忽略了制造过程中加工误差产生的影响。因此,这种设计往往在理论上可行,但

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会使机构输出偏差增大,导致这种在理论上可行的设计反而在实际应用中变得不可行。因此,由于加工过程中的误差产生的输出偏差应当在设计时就考虑进去。用相同的方法加工一批构件,受公差的影响,几何尺寸呈正态分布,是随机变量而不是常量,而机构输出偏差是几何尺寸及其分散度的函数,也是随机变量。如何将随机变量引入一般优化设计的变量中,使之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概率,需要将以概率统计方法为基础的可靠性设计与一般的优化设计方法相结合,使机构再现轨迹的优化设计具有可靠性。

机构尺寸公差对凸轮机构再现轨迹优化设计的影响,需从设计和制造的角度进行考虑。随机变量设置为有统计特征的设计变量,采用可靠的设计原理,建立优化设计模型,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在给定设计精度的前提下将最大公差作为目标函数,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适用于因制造公差及铰链磨损致使构件长度的微小变化对输出精度产生较大影响的工作场合。可见,目标函数的选择是优化工作中的关键[4]。

2.3凸轮机构在运动性能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1)凸轮机构的运动综合较为复杂,只能近似地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与轨迹;(2)由于凸轮机构运动链通常较长,再加上各运动副元素之间表面的磨损,因

而会产生较大的运动误差累计。

3凸轮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凸轮机构的应用研究将向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方向发展。

对凸轮机构分析与综合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在对凸轮机构进行性能分析并揭示其特征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机构尺寸综合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便能快捷、简便地完成机构分析特别是机构综合的任务。我们要把计算机存储量大、图形显示、数据处理、快速计算等功能,应用到凸轮机构分析与综合的理论、概念、知识、方法中,充分发挥其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等作用,以推动机构分析与综合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将现代化、可视化软件系统应用到产品创新设计中。

未来凸轮机构研究的对象将会是由机构、控制系统和原动机结合而成的整个机构系统,通过对整个机构系统的研究,揭示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动力分配的影响,从而改进机构的性能和创造出具有新用途的机构,将是未来凸轮机构发展的趋势。

4结语

凸轮机构的研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不同的学科融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要求,使凸轮机构在机构学中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并对其不断进行优化,使其在以后的科研领域中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玉华,辛重镐.设计平面凸轮轮廓的新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1):3337.

[3]莫亚梅.凸轮机构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通工学院学报,1999,15(1):2125.

[4]卢险峰.优化设计导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收稿日期:20150602

作者简介:程亚民(1990—),男,河南太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

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 冯志友1,2 李永刚1 张 策1 杨廷力1,3 1.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2.佳木斯大学,佳木斯,154007 3.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化公司,南京,210096 摘要:对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动力分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现代数学在并联机器人机构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这一发展新趋势予以展望,指出了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动力分析研究领域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TH 112 文章编号:1004)132X(2006)09)0979)06 Present State and Per spectives of R ese arch on Kinem atics and D ynamic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Feng Zhiyou 1,2 Li Yonggang 1 Zhang Ce 1 Yang Tingli 1,3 1.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 2.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Heilongjiang,154007 3.Jinling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Nanjing,210096 A 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the study of parallel mechanisms has become the hot-point in mechanical fields.The researches of kinem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for parallel manipula -tors at home and abroad w ere summarized.The development trends about applications of modern mathematics and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were pointed out. Key w ords:parallel manipulator;mechanism;kinematic analysis;dynamic analysis 收稿日期:2005)03)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75070) 0 引言 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1965年Stew art [1] 提出的Stewart 平台由上下平台 及6根驱动杆构成,驱动杆可以独立地伸缩,且分别由球铰与上下平台连接,这样,上平台就具有6个自由度[2]。随着对这种并联机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凡是上下平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支相连,机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机构统称为并联机构。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相比,具有刚度大、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精度高、运动惯性小、运动学反解易求和便于实时控制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并联机构学理论已成为机构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 并联机构运动分析1.1.1 位置分析 并联机构位置分析中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机构位置的正解、反解问题。已知并联机构各输入关节的位置参数,求解输出件上平台的位置参数称之为机构位置的正解;已知输出件上平台的位置参数,求解各输入关节的位置参数称之为机构位置的反解。反解问题比较简单,而正解问题是并联机构运 动学的难点之一,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3]。例如,如何用最小的机构尺寸获得必要的工作空间,如何避开机构运动的奇异位置,以及分析机构末端输出误差及实际运动轨迹等问题都需要机构位置正解。位置正解的核心是求解一组非线性约束方程。目前,位置正解方法主要有数值法[4~12]和解析法[13~19]。 数值法的优点是建立数学模型简单,没有繁琐的数学推导,可求解任何并联机构,缺点是计算速度较慢,当机构接近奇异位形时不易收敛,很难求得全部位置解,结果与初值选取有直接关系。对数值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对方程组降维,以提高求解速度;二是如何得到所有可能解。黄真[12] 早在1985年就巧妙地以三棱锥法将三角平台的并联机构六维问题一次降为一维,有很高的求解效率。文献[5]利用三维搜索法将6-SPS 机构的非线性方程组的未知数降为3个。Innocenti 等[6]提出用一维搜索的方法求解6-SPS 机构全部实数解,具有独创性,但计算量非常大。沈辉等[8] 提出一种基于区间对分搜索法的数值迭代方法,该方法的收敛性不依赖于初始条件的选取,并且能够一次得到问题的所有近似解,但增加了运算量,影响了求解速度。文献[9]提出了一种求解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的逐次逼近法,该方法以瞬时速度方向为每一次逼近的运动方向,因此能够快速地以任意精度逼近所求的位姿。杨廷力[4]提 979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阳,冯宝富,蔡光起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本文对并联机器人进行系统地分类,介绍了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奇异结构分析的方法及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为适应机械工业的发展,根据敏捷制造提出的策略,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模块化设计。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奇异结构;模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4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881(2004)3-007-3 State and Future Trend of Parallel Manipulator LI U Yang,FENG Bao-fu,CAI Guang-q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Autom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 Abstract:Parallel manipulators were categorized systematically.The analysis method of positi on kinetics,dynamics and singular con-fi guration in parallel manipulators were described.Finally,in order to adap t to mach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agility manufacture,the develop ment trend of parallel manip ulators,modular design,was presented. Keywords:Parallel manipulators;Singular configuration;Modular desi gn 在1965年,由Ste wart提出并联机构,原是作为飞行模拟器用于训练飞行员的[1]。后来由澳大利亚著名机构学教授Hunt在1978年提出,可将Ste wart平台机构应用到并联机器人机构中[2]。从此,并联机器人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开始了。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并联机器人的研究已从基础理论工作逐渐地过渡到实践应用中。并联机器人在机械工业、航空业以及矿山开采的应用十分广泛。 并联机器人凭借其结构刚性好、承载能力强、累积误差小、部件简单等优势,逐渐在国内外机床行业占领市场,并将成为21世纪高速轻型数控加工的主力装备。 1并联机器人分类 自1993年,第一台并联机器人在美国德州自动化与机器人研究所诞生以来,并联机器人无论在结构和外型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就其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类: (1)按自由度的数目分类,并联机器人可做F自由度(DOF)操作,则称其为F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例如:一并联机器人有6个自由度,称其为6-D OF 并联机器人。冗余并联机器人,即其自由度大于6的并联机构。欠秩并联机器人,即机构的自由度小于其阶的并联机构。 (2)按并联机构的输入形式分类,可将并联机器人分为:线性驱动输入并联机器人和旋转驱动输入并联机器人。研究较多的是线性驱动输入的并联机器人,这种类型的机器人位置逆解非常简单,且具有唯一性。旋转驱动输入型并联机器人与线性驱动输入并联机器人相比,具有结构更紧凑、惯量更小、承载能力相对更强等优点;但它的旋转输入运动形式决定了位置逆解的多解性和复杂性。 (3)按支柱的长度变化分类,可将并联机器人分为:一种为采用可变化的支柱进行支撑上下平台的并联机器人。例如:这种六杆的并联机器人称为Hexa-pod,运动平台和基座由6个长度可变化的支柱连接的,每个支柱的两端分别由铰链连接在运动平台上和基座上,通过调节支柱的长度来改变运动平台的位姿。另一种为采用固定长度的支柱进行支撑上、下平台的并联机器人。例如:这种六杆的并联机器人称为Hexaglide,运动平台和基座是由6个长度固定的支柱连接的,每个支柱一端由铰链连接在运动平台上,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基座上,该端铰链可沿着基座上固定的滑道上进行移动,由此,来改变运动平台的位姿。 2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在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包括两方面:已知活动平台位姿、速度,求解各驱动副的长度或转角、速度,称为逆解;已知各驱动副的长度或转角、速度,求解各驱动副的长度或转角、速度。最为普遍的研究方法有两种:数值解法、封闭解法。 数值解法是指求解一组非线性方程,非线性方程是矢量环方程经过一些具体结构的代数处理后,直接导出的,从而求得与输入位移对应的动平台的位置和姿态,数值解法的优点是其数学模型比较简单,并且省去了烦琐的数学推导。但这种方法的计算速度比较慢,不能求得机构的所有位置解,并且最终的结果与初值的选取有直接的关系。但这种方法可求解任何并联机构,建立数学模型相对容易,可以立即进行位置 1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资助(863-512-30-07)

凸轮机构各种类型【通用】.doc

第二十七讲下一讲 学时:2学时 课题:第十章凸轮机构 10.1 概述 10.2 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目的任务:熟悉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特点及类型,理解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能够绘制位移线图 重点: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特点及类型 难点:立体凸轮机构运动的实现 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机构运动,工程应用案例展示其应用场合。 第十章凸轮机构 10.1概述 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结构简单,只要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何预期的运动规律。但另一方面,由于凸轮机构是高副机构,易于磨损,因此只适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10.1.1 凸轮机构的应用(工程应用案例) 内燃机配气机构凸轮机构

自动车床上的走刀机构分度转位机构 靠模车削机构 10.1.2 凸轮机构的分类 凸轮机构的类型很多,常就凸轮和从动杆的端部形状及其运动形式的不同来分类。 (1) 按凸轮的形状分 1)盘形凸轮(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 尖顶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尖顶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 滚子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 滚子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 平底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平底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2)移动凸轮(移动凸轮可看作是转轴在无穷远处的盘形凸轮的一部分,它作往复直线移动。) 移动从动杆移动凸轮机构 摆动从动杆移动凸轮机构 3)圆柱凸轮(圆柱凸轮是一个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面上作出曲线轮廓的构件,它可看作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

圆柱凸轮自动送料机构 4)曲面凸轮 按锁合方式的不同凸轮可分为:力锁合凸轮,如靠重力、弹簧力锁合的凸轮等;形锁合凸轮,如沟槽凸轮、等径及等宽凸轮、共轭凸轮等。 沟槽凸轮槽凸轮机构 等宽凸轮等径凸轮 (2) 按从动杆的端部形状分 1) 尖顶 这种从动杆的构造最简单,但易磨损,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如用于仪表等机构中)。 2) 滚子 滚子从动杆由于滚子与凸轮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磨损较小,故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因而应用较广。 3) 平底 平底从动杆的优点是凸轮与平底的接触面间易形成油膜,润滑较好,所以常用于高速传动中。 (3)按推杆的运动形式分 1)移动 往复直线运动。在移动从动杆中,若其轴线通过凸轮的回转中心,则称其为对心移动从动杆,否则称为偏置移动从动杆。 2)摆动 作往复摆动。 凸轮产品实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876853624.html,/ 凸轮轴盘形凸轮 各式凸轮 总结: 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凸轮通常作等速转动,但也有作往复摆

第9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有答案)

1.图示凸轮机构从动件推程运动线图是由哪两种常用的基本运动规律组合而成?并指出有无冲击。如果有冲击,哪些位置上有何种冲击?从动件运动形式为停-升-停。 (1) 由等速运动规律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组合而成。 (2) 有冲击。 (3) ABCD 处有柔性冲击。 2. 有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改善从动件尖端的磨损情况,将其尖端改为滚子,仍使用原来的凸轮,这时该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有无变化?简述理 由。 (1) 运动规律发生了变化。 (见下图 ) (2)采用尖顶从动件时,图示位置从动件的速度v O P 2111=ω,采用滚子从动件时,图示位置的速度 '='v O P 2111ω,由于O P O P v v 1111 22≠'≠',;故其运动规律发生改变。

3. 在图示的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60?时从动件的位置及从动件的位移s。 总分5分。(1)3 分;(2)2 分 (1) 找出转过60?的位置。 (2) 标出位移s。

4. 画出图示凸轮机构从动件升到最高时的位置,标出从动件行程h ,说明推程运动角和回程运动角的大小。 总分5分。(1)2 分;(2)1 分;(3)1 分;(4)1 分 (1) 从动件升到最高点位置如图示。 (2) 行程h 如图示。 (3)Φ=δ0-θ (4)Φ'=δ' 0+θ

5.图示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等角速转动,凸轮轮廓在推程运动角Φ=? 从动件行程h=30 mm,要求: (1)画出推程时从动件的位移线图s-?; (2)分析推程时有无冲击,发生在何处?是哪种冲击? - 总分10分。(1)6 分;(2)4 分 (1)因推程时凸轮轮廓是渐开线,其从动件速度为常数v=r0?ω,其位移为直线, 如图示。

并联机构的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6853624.html, 并联机构的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概述 作者:贾雨璇谢哲东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7期 摘要:详细介绍并联机构的发展概况,介绍国内和国外不同时期并联机构的发展进程。 并且分别介绍了从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及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介绍了不同并联机器人的性能 关键词: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应用领域。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24 1 引言 并联机构不仅具有刚度大,并且并联机构还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等优点,所以并联机构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因此被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不同领域,例如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是当今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类科研项目。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并联机构的发展进程和应用领域以及其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联机构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里按自由度数目的不同,可将并联机构分为2类:六自由度的并联机构,少自由度的并联机构。自1965年著名的Stewart平台问世以来并联机构在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2 国内外并联机构的发展 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相比具有较高的刚度,承载能力,定位精度和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结构相对紧凑。而串联机构相对于并联机构则具有各条支链独立调节,控制相对容易等优点。2类机构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相辅相成,在工业、农业以及各个领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联机构演化发展进程是从一杆到多杆,从平面运动到空间运动,逐渐改变的过程。1947年,Gough发表文章提出了六自由度的并联机构,引起了国内外的工程领域的极大反响。著名的Stewart平台最初是模拟飞行器的模型,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由于Stewart平台具有6个自由度,所以可以使动平台上模拟航天飞船的驾驶舱获得任意所需要的位置和姿态,如图1。 1978年,著名的澳大利亚机构学家Hunt教授用螺旋理论对其空间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结构特性,机构性能进行了总体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结构方案。此后,并联机构广泛的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但是在随后并联机器人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并联机器人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又一次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尤其在美国,德国,日本,中国,法国等都自主研发了基于Stewart平台的并联机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及分类 1.凸轮机构的应用 在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和自动控制装置中,广泛地应用着各种形式的凸轮机构。 例1内燃机的配气机构 当凸轮回转时,其轮廓将迫使推杆作往复摆动,从而使气阀开启或关闭(关闭是借弹簧的作用),以控制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时间进入气缸或排出废气。至于气阀开启和关闭时间的长短及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则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 例2自动机床的进刀机构 当具有凹槽的圆柱凸轮回转时,其凹槽的侧面通过嵌于凹槽中的滚子迫使推杆绕其轴作往复摆动,从而控制刀架的进刀和退刀运动。至于进刀和退刀的运动规律如何,则决定于凹槽曲线的形状。 2.凸轮机构及其特点 (1)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凸轮通常作等速转动,但也有作往复摆动或移动的。推杆是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因为在凸轮机构中推杆多是从动件,故又常称其为从动件。凸轮机构就是由凸轮、推杆和机架三个主要构件所组成的高副机构。 (2)凸轮机构的特点

1)优点: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 2)缺点: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3.凸轮机构的分类 凸轮机构的类型很多,常就凸轮和推杆的形状及其运动形式的不同来分类。 (1)按凸轮的形状分 1)盘形凸轮(移动凸轮) 2)圆柱凸轮 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移动 凸轮可看作是转轴在无穷远处的盘形凸轮的一部分,它作往复直线移动。圆柱凸轮是一个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面上作 出曲线轮廓的构件,它可看作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盘形凸轮机构和移动凸轮机构为平面凸轮机构,而圆柱凸轮机构是一种 空间凸轮机构。盘形凸轮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应用也最广泛,但其推杆的行程不能太大,否则将使凸轮的尺寸过大。 (2)按推杆的形状分 1)尖顶推杆。这种推杆的构造最简单,但易磨损,所以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如用于仪表等机构中)。 2)滚子推杆。滚子推杆由于滚子与凸轮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所以磨损较小,故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因而应用较广。

并联机器人发展概述

并联机器人发展概述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并联机器人已从简单的上下料装置发展成数字化制造中的重要单元。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并联机器人的特点、分类、应用,从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策略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并联机器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面临的问题。 1895年,数学家Cauchy研究一种“用关节连接的八面体”,开始人类历史上并联机器的研究。1938年Pollard提出采用并联机构来给汽车喷漆。1949年Caough提出用一种并联机构的机器检测轮胎,这是真正得到运用的并联机构。而并联结构的提出和应用研究则开始于70年代。1965年,德国人Stewart发明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并作为飞行模拟器用于训练飞行员。1978年澳大利亚人Hunttichu把六自由度的Stewart平台机构作为机器人机构,自此,并联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自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采用串联机构的机器人占主导位置。串联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空间大,因而获得广泛应用。由于串联机器人自身的限制,研究人员逐渐把研究方向转向并联机器人。和串联机器人相比并联结构其末端件上同时由6根杆支撑,与串联的悬臂梁相比刚度大,结构稳定。由于刚度大,并联结构较串联结构在相同的自重或体积下,有高的多的承载能力大。串联机构末端件上的误差是各个关节误差的积累和放大,因而误差大、精度低,并联式则没有那样的误差积累和放大关系,微动精度高。串联机器人的驱动电机及传动系统大都放在运动着的大小臂上,增加了系统的惯量,恶化了动力性能,而并联机器人将电机置于机座上,减小了运动负荷。在位置求解上,串联机构正解容易,但反解困难。而并联机构正解困难,反解非常容易,而机器人在线实时计算是要计算反解的。 根据并联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可以分为:2自由度并联机构。2自由度并联机构,如5-R,3-R-2-P(R表示旋转,P表示平移)。平面5杆机构是最典型的2自由度并联机构,这类机构一般具有2个平移自由度。3自由度并联机构。3自由度并联机构种类较多,形式复杂,一般有以下形式,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如3-RRP机构、3-RPR机构、它们具有2个旋转自由度和1个平移自由度;3维纯平移机构,如Star Like并联机构、Tsai 并联机构,该类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都很简单,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3维平移空间机构;空间3自由度并联机构,如典型的3-RPS机构、这类机构属于欠秩机构,在工作空间不同的点,其运动形式不同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这种特殊的运动特性,阻碍了该类机构在实际的广泛应用;4自由度并联机构。4自由度并联机构大多不是完全的并联机构,如2-UPS-1-RRRR机构,运动平台通过3个支链与顶平台相连,有2个运动链是相同的,各具有一个虎克铰U,1个平移副P,其中P和1个R是驱动副,因此这种机构不是完全并联机构。5自由度并联机构。现有的5自由度并联机构结构复杂,如韩国的Lee的5自由度并联机构具有双层结构。6自由度并联机构。该类并联机器人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最多的并联机构,一般情况下,该类机构具有6个运动链。随着6自由度并联机构研

机械原理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六讲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一、凸轮机构 1.组成:凸轮,推杆,机架。 2.优点: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缺点: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1.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圆柱凸轮 2.按推杆的形状分 尖顶推杆:结构简单,能与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实现任意预期运动。易遭磨损,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 滚子推杆:滚动摩擦力小,承载力大,可用于传递较大的动力。不能与凹槽的凸轮轮廓时时处处保持接触。 平底推杆:不考虑摩擦时,凸轮对推杆的作用力与从动件平底垂直,受力平稳;易形成油膜,润滑好;效率高。不能与凹槽的凸轮轮廓时时处处保持接触。 3.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1)往复直线运动:直动推杆,又有对心和偏心式两种。(2)往复摆动运动:摆动推杆,也有对心和偏心式两种。 4.根据凸轮与推杆接触方法不同分: (1)力封闭的凸轮机构:通过其它外力(如重力,弹性力)使推杆始终与凸轮保持接触,(2)几何形状封闭的凸轮机构:利用凸轮或推杆的特殊几何结构使凸轮与推杆始终保持接触。①等宽凸轮机构②等径凸轮机构③共轭凸轮 (二)推杆的运动规律 一、基本名词:以凸轮的回转轴心O为圆心,以凸轮的最小半径r0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的基圆,r0称为基圆半径。推程:当凸轮以角速度转动时,推杆被推到距凸轮转动中心最远的位置的过程称为推程。推杆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推杆的行程,相应的凸轮转角称为推程运动角。回程:推杆由最远位置回到起始位置的过程称为回程,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回程运动角。休止:推杆处于静止不动的阶段。推杆在最远处静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远休止角;推杆在最近处静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近休止角 二、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 1.刚性冲击:推杆在运动开始和终止时,速度突变,加速度在理论上将出现瞬时的无穷大值,致使推杆产生非常大的惯性力,因而使凸轮受到极大冲击,这种冲击叫刚性冲击。 2.柔性冲击:加速度有突变,因而推杆的惯性力也将有突变,不过这一突变为有限值,因而引起有限

(完整版)并联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

并联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 引言 并联机器人是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小、精度高、自重负荷比小、动力性能好、控制容易等一系列优点,在21世纪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掌握的大量并联机器人文献,对其分类和应用做了简要分析和概括,并对其在运动学、动力学、机构性能分析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展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1并联机构的发展概况 (一)并联机构的特点 并联机构是一种闭环机构,其动平台或称末端执行器通过至少2个独立的运动链与机架相联接,必备的要素如下:①末端执行器必须具有运动自由度;②这种末端执行器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运动链或分支与机架相联接;③每个分支或运动链由惟一的移动副或转动副驱动。 与传统的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的零部件数目较串联构造平台大幅减少,主要由滚珠丝杠、伸缩杆件、滑块构件、虎克铰、球铰、伺服电机等通用组件组成。这些通用组件可由专门厂家生产,因而其制造和库存备件成本比相同功能的传统机构低得多,容易组装和模块化。 除了在结构上的优点,并联机构在实际应用中更是有串联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主要优点如下: (1)刚度质量比大。因采用并联闭环杆系,杆系理论上只承受拉、压载荷,是典型的二力杆,并且多杆受力,使得传动机构具有很高的承载强度。 (2)动态性能优越。运动部件质量轻,惯性低,可有效改善伺服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使动平台获得很高的进给速度与加速度,适于高速数控作业。 (3)运动精度高。这是与传统串联机构相比而言的,传统串联机构的加工误差是各个关节的误差积累,而并联机构各个关节的误差可以相互抵消、相互弥补,因此,并联机构是未来机床的发展方向。 (4)多功能灵活性强。可构成形式多样的布局和自由度组合,在动平台上安装刀具进行多坐标铣、磨、钻、特种曲面加工等,也可安装夹具进行复杂的空间装配,适应性强,是柔性化的理想机构。 (5)使用寿命长。由于受力结构合理,运动部件磨损小,且没有导轨,不存在铁屑或冷却液进入导轨内部而导致其划伤、磨损或锈蚀现象。 并联机构作为一种新型机构,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由于结构的原因,它的运动空间较小,而串并联机构则弥补了并联机构的不足,它既有质量轻,刚度大,精度高的特点,又增大了机构的工作空间,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少自由度串并联机构,适应能力强,且易于控制,是当前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 (二)并联机构的分类 从运动形式来看,并联机构可分为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细分可分为平面移动机构、平面移动转动机构、空间纯移动机构、空间纯转动机构和空间混合运动机构, 另可按并联机构的自由度数分类:

并联机器人构型方法 (1)

机器人机构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解决机构型综合的问题,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尤其是并联机器人的型综合方法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在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构型理论研究中,基于机构末端运动特征描述与机构需要完成的功能的简单有效的构型方法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 8 多自由度机构,其构型综合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难题。目前国内外主要有 5 种并联机构的型综合研 究方法,即:基于机构的结构公式的构型方法、基于螺旋理论的综合方法、基于群论和微分几何的综合 方法、基于单开链的型综合方法以及基于集合的综合方法。 1-3-1 基于机构的结构公式的构型方法 基于机构的结构公式(即自由度计算公式)的构型方法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并联机构的型综合方法。 Tsai [84] 在1999 年用基于计算自由度的Grübler-Kutzbach 公式的列举法综合了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基于并联机构自由度计算的一般Grübler-Kutzbach 公式为 ( ) 1 1 = = ??+ ∑ g i i M d n g f (1.1) 式中M 为机构的自由度数; d 为机构的阶; n 为机构的杆件数(包括机架); g 为运动副数; i f 为第i 个运动副的自由度数。 当给定机构的自由度数M 后,根据(1.1)寻求机构的每个分支运动链的运动副数。并联机构属于空 间多环机构,其独立环路数l 可以由下式给出 l = g ?n +1 (1.2) 该式即为著名的欧拉环路公式。将上式带入(1.1)中,可得到 =1 ∑= + g i i

f M d l (1.3) 定义并联机构中第j 个分支总的自由度数为 j C ,则有下式成立 =1 =1 ∑=∑ mg j i j i C f (1.4) 将(1.4)代入(1.3)消去 i f 后得到 ∑= + m j j C M d l (1.5) 对于分支运动链结构相同,且分支数等于机构自由度数的对称并联机构,又有以下条件成立m = M且l = M ?1 (1.6) 把(1.6)代入(1.5)消去l 后得到 = ?+1 j d C d M (1.7) 由上式在已知d 和M 时,可以得到分支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j C ,从而给出分支运动链。例如,d =3, M =3时,由式(1.7)可得 j C =3,分支运动链可以是RRR、RPR、PRR 等。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 1 0 寻找可以生成{ } gi L 的分支运动链,此时可利用位移子群乘法运算的封闭性获得不同结构的分支。 Hervé和Angeles 等较早将李群理论引入并联机构型综合。1978 年,Hervé [113] 基于位移群的代数结 构对运动链进行了分类,证明了所有六种低副所生成的运动都是位移子群,还给出了另外六种位移子群 以及子群间交集的运算法则,奠定了位移子群以及子群间交集的运算法则和位移子群综合法的理论基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关联机构的提出及特点 1965年,德国Stewart发明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并作为飞行模拟器用于训练飞行员[1]。澳大利亚著名机构学教授Hunt于1978年提出将并联机构用于机器人手臂[2]。随后,Maccallion和Pham.D.J首次将该机构按操作器设计,成功的将Stewart机构用于装配生产线,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并联机器人的诞生,从此推动了并联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典型的Stewart并联机器人如图1所示。 相对于串联机器人来说,并联机器人具有[3]以下优点: ①与串联机构相比,刚度大,结构稳定; ②承载能力强; ③精度高; ④运动惯性小; ⑤在位置求解上,串联机构正解容易,反解困难,而并联机器人正解困难,反解容易。 由于并联机器人的在线实时计算是要求计算反解的,这对串联机构十分不利,而并联机构却容易实现,由于这一系列优点,因而扩大了整个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2、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自1987年Hunt提出并联机器人结构模型以来,并联机器人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美国、日本先后有Roney、Ficher 、Duffy 、Sugimoto等一批学者从事研究,英国、德国、俄罗斯等一些欧洲国家也在研究。国内燕山大学的黄真教授自1982年以来在美国参加了此项内容的研究,并于1983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并联机构的样机各种各样,包括平面的、空间不同自由度的、不同布置方式的、以及超多自由度并串联机构。大致来说,60年代曾用来开发飞行模拟器,70年代提出并联机器手的概念,80年代来开始研制并联机器人机床,90年代利用并联机构开发起重机,日本的田和雄、内山胜等则用串联机构开发宇宙飞船空间的对接器。 此后,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德国以及欧洲的各大公司相继推出并联机器人作为加工工具的应用机构。我国也非常重视并联机器人及并联机床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燕山大学等许多单位也在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并联机器人分类 自1993年,第一台并联机器人在美国德州自动化与机器人研究所诞生以来,并联机器人无论在结构和外型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可分为以下几类: (1)按自由度的数目分类,并联机器人可做F自由度(DOF)操作,则称其为F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例如:一并联机器人有六个自由度,称其为6-DOF并联机器人。冗余并联机器人,即其自由度大于六的并联机构。欠秩并联机器人,即机构的自由度小于其阶的并联机构。 (2)按并联机构的输入形式分类,可将并联机器人分为:线性驱动输入并联机器人和旋转驱动输入并联机器人。研究较多的是线性驱动输入的并联机器人,这种类型的机器人位置逆解非常简单,且具有唯一性。旋转驱动输入型并联机器人与线性驱动输入并联机器人相比,具有结构更紧凑、惯量更小、承载能力相对更强等优点;但它的旋转输入形式决定了位置逆解的多解性和复杂性。 (3)按支柱的长度是否变化分类,可将并联机器人分为:一种为采用可变化的支柱进行支撑上下平台的并联机器人。例如:这种六杆的并联机器人称为Hexapod,运动平台和基座由六个长度可变化的支柱连接的,每个支柱的两端分别由铰链连接在运动平台和基座上,通过调节支柱的长度来改变运动平台的位姿。另一种为采用固定长度的支柱进行支撑上下平台的并联机器人。例如:这种六杆的并联机器人称为Hexaglide,运动平台和基座是由六个长度固定的支柱连接的,每个支柱一端由铰链连接在运动平台上,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基座上,该端铰链可沿着基座上固定的滑道上下进行移动,由此来改变运动平台的位姿。 4、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并联机器人文献综述

并联机器人文献综述 1、引言 人类千百年来对器械自动化的追求,促使了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自从 1961 年美国推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部门以及服务、医疗、卫生、娱乐等许多方面,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所说的机器人多指工业机器人,大都是由基座、腰部(肩部)、大臂、小臂、腕部和手部构成,大臂小臂以串联形式连接,因而也称为串联机器人,目前关于机器人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这一领域。就在串联机器人蓬勃发展的时候,又出现了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它作为串联式机器人强有力的补充,扩大了整个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引起机器人学理论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机器人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 并联机器人作为一种全新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小、精度高、动力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并联六自由度机器人在许多行业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其特殊结构给机器人带来许多其它机器人不具备的优点。并联机器人是一种闭环机构,导致了其运动学和工作空间分析较为困难,同时也让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变得特别困难。机器人运动时每个液压缸上分配的负载是变化的,因此每个液压伺服回路的受力、频率等系统参数也是变化的,常用的控制算法很难实现系统的精确控制。因此,对并联机器人的理论控制的研究对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和应用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最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对并联机器人的特点、机构学、运动学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且对这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和总结。但是,并联机器人作为一个结构复杂、多变量、多自由度、多参数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其控制策略、控制方法的研究极其复杂。最初设计控制系统时,大多把并联机器人的各个分支当作完全独立的系统来进行控制,控制策略为传统的PID控制,控制效果很不理想。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新的控制方法不断涌现,如智能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并联机器人的控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并联机器人作为一种结构复杂、多变量、多自由度、多参数耦合的非线性系

6pss并联机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XX 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XX学号:XX 学院、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设计题目:6PSS并联式箭星对接空间姿态 调整定位机构设计 指导教师: XX 2012年3月8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航空航天制造业中,飞机或火箭的主体大多采用流线型的圆柱形结构,以减小空气阻力,利于其飞行性能。这些“圆桶状”部段便称之为舱段。现代工业已经普遍接受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各个舱段是分别进行设计及制造的,最后再进行总体装配。由于飞机和火箭体积都非常庞大、结构复杂,因而其舱段的制造、装配和对接都要比通常小型机械产品困难许多。例如,空客A380飞机机身舱段直径在7m以上,俄罗斯能源号运载火箭直径达到8m[1]。 对于如此巨大的舱段,并且要求产品具有很高的整体同轴度、两段的整体平行度、平面度和较小的外形形变。采用传统的对接工艺方法,使用端头定位基准座、中间定位基准座和其他定位件等工艺装备来进行定位[1]是有诸多不便的。例如传统对接工艺的缺点有:一是部件被定位后不能自由移动位置,这样即使出现定位误差也不能进行调整,定位所预加载的力也常使部件变形;二是部件的对接依赖于多人操作以及设备的协调,效率比较低;再者专用的大型对接工艺装备缺乏通用性,无法适应产品设计的变化[2]。 针对以上大型舱段装配特点,研究一种更具优越性的新方法显得迫在眉睫。目前,欧美等国家已率先开始开发和使用数字化生产加工和装配方式[3]。从长远看,先进数字化柔性制造理念代替传统的模拟量刚性生产方式,将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可以很好的与数字化设备相结合,以达到柔性制造系统(FMS)[4]的要求,本课题研究拟给出一种基于空间并联机构学的位姿调整设备。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从空间并联机构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90年代后并联机构成为机构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研究了各类并联机构、串联机构以及仿生机构的设计理论和运动学、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等。在应用方面,主要研究了飞行模拟器、虚拟

并联机床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并联机床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姓名:闫培如 班级:机械1301班 学号:S2*******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八

并联机床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并联机床,又称为虚拟轴机床或并联运动学机器,是并联机器人技术和现代数控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提供机器人的灵活与柔性,又具有机床的刚度和精度,是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机电设备。 从传动链角度来说,并联机床与传动串联机床的区别在于:串联机床一般是由底座、立柱、主轴箱和工作台等构件构成的“C”型结构,负载力全面地由一级传动构件传向下一级,每个传动链的构件都要固定机床的全部自由度,都要承受工作负载的全部力流,包括力和力矩,这样,为了满足机床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构件的质量不可避免的增大,不但增加了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而且制约了进给速度和加速度的提高。而并联机床的工作台是由多个传动链联合控制自由度,一方面通过避免横向力矩作用,另一方面,将工作负载均衡的分担到了六个伸缩杆上,极大的减轻的伸缩杆的工作负载,伸缩杆只需很小的尺寸便可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不但减轻了机床整体的质量,使得大幅度提高机床的进给速度和加速度成为可能,而且提高了机床刚度,对提高加工精度起到有利的一面。 并联机床特性分析 1 并联机床优点: 因为结构等原因,与实现同等功能的传统机床相比,并联机床具有如下优点: (1) 刚度重量比大,因采用并联闭环静定或非静定杆系结构,且在准静态情况下,由于伸缩杆与动平台和静平台之间使用万向联轴节(或球铰)相连,不存在横向力矩的作用,因此,传动构件理论上为仅受拉压载荷的二力杆,故传动机构的单位重量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 (2) 响应速度快,运动部件惯性的大幅度降低有效地改善了伺服控制器的动态品质,允许动平台获得很高的进给速度和加速度,因而特别适用于各种高速数控作业。 (3) 精度高,并联机床由并联机构组成,各杆的杆长都单独对主轴的位置和姿态起作用,因而它不存在传统机床中串联机构的误差累积问题,从而其加工精度较高。 (4) 环境适应性强,便于可重组和模块化设计,且可构成形式多样的布局和自由度组合。在动平台上安装刀具可进行多坐标铣、钻、磨、抛光,以及异型刀具刃磨等加工。装备机械手腕、高能束源或CCD摄像机等末端执行器,还可以完成精密装配、特种加工和测量等作业。 (5) 结构简单、维护维修方便,并联机床运动部件少,并且主要由通用元件(滚珠丝杠、

凸轮机构教案

凸轮机构 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4.1.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应用 组成: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 特点: 1)只要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何预期的运动规律。2)结构简单、紧凑。 3)凸轮机构是高副机构,易于磨损。 4)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 应用:只适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应用实例:内燃机配气机构绕线机的凸轮机构凸轮自动送料机构 结论:从动杆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或凹槽曲线的形状。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 1.盘形凸轮(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

尖顶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尖顶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滚子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滚子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平底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平底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特点:结构简单,但是从动件行程不能太大,否则凸轮运转沉重。 2.移动凸轮(移动凸轮可看作是转轴在无穷 远处的盘形凸轮的一部分,它 作往复直线移动。) 特点:凸轮和从动件都可作往复移动。 3. 圆柱凸轮(圆柱凸轮是一个在圆 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 面上作出曲线轮廓的构件,它可看作 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 特点:从动件可获得较大的行程。 (二)按从动杆的端部型式分 1.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 特点: (1)传动灵敏。 (2)从动杆的构造最简单,但易磨损。 应用: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如用于仪表等机构中)。 2.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 特点: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但结构复杂。 应用:常用于速度不高、载荷较大的场合。 3.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

并联机器人-文献综述

并联机器人综述 引言 并联机器人是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小、精度高、自重负荷比小、动力性能好、控制容易等一系列优点,在21世纪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掌握的大量并联机器人文献,对其分类和应用做了简要分析和概括,并对其在运动学、动力学、机构性能分析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展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并联机构的发展概况 1.1并联机构的特点 并联机构是一种闭环机构,其动平台或称末端执行器通过至少2个独立的运动链与机架相联接,必备的要素如下:①末端执行器必须具有运动自由度;②这种末端执行器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运动链或分支与机架相联接;③每个分支或运动链由惟一的移动副或转动副驱动。 与传统的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的零部件数目较串联构造平台大幅减少,主要由滚珠丝杠、伸缩杆件、滑块构件、虎克铰、球铰、伺服电机等通用组件组成。这些通用组件可由专门厂家生产,因而其制造和库存备件成本比相同功能的传统机构低得多,容易组装和模块化。 除了在结构上的优点,并联机构在实际应用中更是有串联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主要优点如下: (1)刚度质量比大。因采用并联闭环杆系,杆系理论上只承受拉、压载荷,是典型的二力杆,并且多杆受力,使得传动机构具有很高的承载强度。 (2)动态性能优越。运动部件质量轻,惯性低,可有效改善伺服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使动平台获得很高的进给速度与加速度,适于高速数控作业。 (3)运动精度高。这是与传统串联机构相比而言的,传统串联机构的加工误差是各个关节的误差积累,而并联机构各个关节的误差可以相互抵消、相互弥补,因此,并联机构是未来机床的发展方向。 (4)多功能灵活性强。可构成形式多样的布局和自由度组合,在动平台上安装刀具进行多坐标铣、磨、钻、特种曲面加工等,也可安装夹具进行复杂的空间装配,适应性强,是柔性化的理想机构。 (5)使用寿命长。由于受力结构合理,运动部件磨损小,且没有导轨,不存在铁屑或冷却液进入导轨内部而导致其划伤、磨损或锈蚀现象。 并联机构作为一种新型机构,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由于结构的原因,它的运动空间较小,而串并联机构则弥补了并联机构的不足,它既有质量轻,刚度大,精度高的特点,又增大了机构的工作空间,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少自由度串并联机构,适应能力强,且易于控制,是当前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 1.2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并联机构的最早应用可以追溯到1938年,Polladr提出采用并联机构作为汽车喷漆装置。Gough在1948年提出用一种关节连接的机器来检测轮胎(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