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小说阅读的个性化教学【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的个性化教学【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的个性化教学【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的个性化教学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门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集中地表现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为了比较各国对课程的不同要求,下面将各国的中学(以高中为主)母语学科的小说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对比: 英国:①使学生流畅地阅读,并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读物;能采用适合于读物和阅读目的的读法。②作为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具有信心。③在阅读中发现乐趣:为了汲取信息,为了满足兴趣和享受愉悦,或者为了扩充经验和见闻,而努力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能鉴别所读诗歌和小说的质量。④认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必需,既是为了校内课程的学习,也是为了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美国:①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的作用。

②从一开始就把小说阅读作为寻求意义的途径来研究。③培养必要要的阅读技能,理解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文字。④学会精确的阅读小说和诗歌,并能作出正确的推论。⑤以自己的反应和读物的文学特点为基础,用批判的眼光去评价文学作品。

德国: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阅读技巧:能够借助工具书从文章中提取原始信息,并会做摘录、综述等笔记;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阅读材料,并能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评价、具备观察多种宣传媒介表现手法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参与大众交际。

法国:在小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多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提高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增强记忆和判断能力;能够检索、查阅、编排和评价自己所需需要的资料;学习电影、电视和其他视听作品;在系统的文学作品学习中,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经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各国都比较注意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技巧。②各国阅读教学都比较注意读物类型和品种的广泛性。③最鲜明的差异表现在对于读者主体的关怀程度上。德国提出应当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英国提出让学生认识到的阅读是个人生活的需要,学生应当努力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美国则指出应当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同时国外的阅读教学多注重“宏观”的把握,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留以了广阔的空间。

(二)国内研究现状:

纵观我国阅读教学的历史,无论是脱胎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源流,还是借鉴西方教育思想的产物,其中都包含了“个性化”阅读意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倡导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生命个体的关怀。马笑霞教授在阅读认知的理论中,从心理学的角度肯定了个性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主体对于文本的言语,只有在他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语言具有相似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章中的信息。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让课堂彰显个性已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也倍受广大语文教学专家、教师的关注。目前,国内对“个性化阅读”的研究,较具代表性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l)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福建的刘仁增老师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阅读主体的自主性、阅读实践的探究性、阅读过程的调控性、阅读结果的差异性。无锡的陈亮老师将其概括为:阅读教学资源开掘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组织个性化;师生交互关系处理个性化。

(2)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如陈艺苑老师提出的:导读策略、问题策略、对话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5.)田继承老师提出:创设个性化阅读氛围,让学生想读;指导个性化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呵护个性化阅读热情,让学生读得好。(2008.4)袁爱国提出通过涵泳、体察,让个性化阅读教学返魅。(2008.5《语文教学通讯》)

(3)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如徐艳芬、魏萃华老师的《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种种因素》(《教研天地》2006.6);盖馥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4)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翼东升《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2006.1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蔡忠平《图式理论与阅读个性化研究》(2003.5《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及研究价值: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是与个性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日本心理学家曾就个性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对160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均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放眼海内外,个性化教育也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关注的共同话题。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也顺应时代需要把个性化教育

纳入教育的主题和使命之一。把发展人的个性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因为,“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

在国际性的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各国的母语改革对个性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美国密苏里州的《语文教育课程草案》强调“语言学习是个人化的”;英国在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中,“鼓励学生做出富有想像力的机智的反应”,“能选择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充满自信的听和说”;日本则强调“通过语文教育培养性情丰富的人性”。各国都把培养个性作为本国母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反思我国当代的语文教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对学生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视,已经成为语文教育改革家和部分语文老师的自觉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这一话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既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在各种学习形式中,阅读占首要地位。从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看,阅读能力也是最重要的:写以读为基础,听是读的变体,说是读的转化。可以说,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阅读能力为核心发展和形成的。而在所有体裁的阅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可以说是小说阅读。但是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常常是:忽视了阅读的开放性、文本解读的多元性、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教师满堂讲,不厌其烦;对文本横加肢解,寻章摘句。在这里小说阅读成为理性的分析、标准化的答案、名词与概念的归纳。在语文教改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使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的曙光。在大的改革形势下,我们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能力及个性的培养,但有些教师认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给学生以完全的自由,因此课上让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老师不给予任何指导,使个性阅读失去了真正的内涵。

综上所述,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课程改革的重任。本文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确立了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这一研究方向。希望能够通过对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给小说个性化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借以完善自身的语文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

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原则。

2、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个性化小说阅读教学的层次体系。

3、小说阅读个性化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怎样的小说阅读个性化的指导模式。

5、小说阅读个性化评价体系的建构。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对国内已有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内涵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较完整、较明确的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2、通过对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几对重要关系的研究,深入把握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3、通过对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过程的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四、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个性化教学和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了解本领域既往研究成果,确定自己研究的起点,使课题研究的内涵更明确,内容更丰富,实践策略更科学。

2、描述性研究法

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尽量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查找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或有对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相关问题的说明以及对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现状的看法等。

3、个案研究法

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在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中,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等的变化。

4、经验研究法

把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后再修改,归纳总结后再形成结论。

(二)研究步骤、措施

1、先查阅国内外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相关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2、研读我国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的理论著作,做好读书笔记,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及

思想深度。

3、在教学实习中,就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情况的观察和资料搜集。

4、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深入了解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教学的理论,并探索提高小说阅读个性化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5、完善提高理论。

6、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7、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完成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等内容。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3]章国华.阅读的温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04

[4]蒙佐德.曾光福.基于潜在个性的教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02

[5]夏正江.差异性教学的原理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6][美]黛安.弗谷森等.个性化学习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

[7]肖川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0

[8]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

[9]潘意敏.快速阅读分析技巧.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0]汤立宏.学法探究读写成功的奥秘.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13]施良方.课程理论.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14] 陈文.阅读的方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6]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7]靳健、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

[18]张隆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19]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20]杨雁斌.创新思维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六、研究工作进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