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地施工技术概述

某工地施工技术概述
某工地施工技术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2013-11-1

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

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编制人员:****** ***

审批:***

建设单位:云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单位:云南****设计院

监理单位:云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质监单位:昆明***质量监督站?勘察单位:昆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

编制人员:*** *** ****?审批意见:?技术负责人:***

2002年7月16日

****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编制人员:闫**、杨**、杨**、****?审批:戴**?建设单位:云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云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云南省******设计院

质监单位:昆明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勘察单位:昆明市*****勘察院?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工程处

编制人员:闫**、杨**、杨**、****

审批意见:

公司总工:***?****年** 月** 日

#pg

目录?一、编制说明---- 1

1、编制依据-------- 1?

2、编制内容-------- 1?3、编制目的---------- 1?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布置--------2?(一)、施工组织机构-------- 2

(二)、施工任务划分-------------- 11?(三)、目标管理---------------- 11?(四)、土建与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

---------- 12?(五)、集中优势建设优良工程------------

13

(六)、施工总平面布置-------------- 13?(七)、推广应用新技术-------------- 13?四、施工准备--------------

---- 14?(一)、施工组织---------------- 14?(二)、质量目标---------------- 14

(三)、劳动力组织---------------- 14

(四)、工程辅料配备----------------14

(五)、施工用电布置-------------- 15?(六)、施工用水布置-------------- 15?五、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15

(一) 施工流程---------------- 15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论文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概述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殊性,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很多不同点,本文主要讲述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buildings in the complex shape, multiple function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u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high-rise buildings due to its particularity,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ny different points,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comm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igh-rise building.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高层建筑的特点探讨一下其常见施工技术及措施。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0分) 1、围岩失稳 2、斜眼掏槽 3、矿山法 4、曲线隧道 5、隧道预支护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在地下水发育地段,隧道结构的施工缝应该采用防止漏水。 2. 混凝土衬砌截面的最小厚度是 m。 3. 当遇到不良地质时,隧道选线应尽可能的。 4. 铁路曲线隧道不同加宽断面的衔接是采用。 5. 预裂爆破的特征是。 6. 温克尔假定认为,某点的与该点的变形成正比。 7. 隧道围岩分级共分为级,级别越小,则围岩越。 8.公路隧道的运营通风要求比较高,是否设置通风机械的因素是和。 9. 在直刚法计算中,衬砌结构的边界条件是。 10. 在隧道的设计中,是否布置辅助坑道,主要考虑。 11.隧道施工循环中的关键工序是和,因为它们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 12.隧道与地面建筑物的根本区别是。 13. 在新奥法施工中,控制爆破、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4. 在确定隧道纵坡时,如果是紧坡地段,应该设计成坡。 15.洞口地形图的主要作用是,它的比例一般采用。 16.在山岭隧道施工方法中,适应性最强的是法,它可以通过调节的长度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 17. 隧道建筑限界是确定的主要依据。 18. 当隧道翻越分水岭时,为了尽量减少隧道的长度,建议从穿越。 19. 当隧道的走向与地质结构面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结构面的滑动而产生的。 20.对于水平成层的岩层,锚杆的作用体现为。 21. 新奥法和传统矿山法都属于范畴。 22. 在干喷法中,拌和料与是分开的。 23. 当隧道的埋深超过一定值之后,围岩压力就与无关。 24. 削竹式洞门的适应条件是。 25. 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高度是控制的关键。 不利影响。 26. 喷锚支护既是支护,同时也是支护。 27.棚洞是结构,它的承载能力比拱式明洞要。 28. “撑靴”是指的支撑千斤顶。 29. 在新奥法施工中,为了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需要允许围岩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 综述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关键词]地下工程;冻土;水下工程;隧道;施工技术 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顺利实施,为解决高原冻土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础;同时,城市地铁工程的建设也对解决复杂城市地质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大型桥梁、跨江隧道和海上设施的建设使水下的地下工程施工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完工极大地促进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和完善这些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和其他技术成果将为今后的地下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对推动我国地下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施工过程中取得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成果,对新工艺进

行介绍,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1冻土区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00多km,穿越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施工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在世界上也是第1次,无成熟的施工经验,技术含量高。 1.1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其关键工艺是减少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种热量,如钻孔的摩擦热、回填料的热量、灌注桩混凝土的水化热等,避免桩周地基土温度场急剧变化,引起桩周地基土一定范围升温和融化。同时由于冻土区有季节的变化,表层的季节融化层随季节的变化将产生冻胀力,消除这些冻胀力也是钻孔灌注桩的一个重点。 为减少施工热量对冻土区的影响,尽快形成新的热平衡状态,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后,须经过一个阶段的热交换过程后方可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一般热交换的时间为60d,60d后方可认为桩基已基本稳定。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8-04T15:38:52.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黄睿 [导读] 现阶段,地下洞室在结构规模上得到明显扩大,地下洞室群分布、地质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管道储运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江苏省徐州市 221008 摘要:现阶段,地下洞室在结构规模上得到明显扩大,地下洞室群分布、地质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我国已建溪洛渡、龙滩、小湾以及水布垭等诸多地下厂房洞室群,其在规模上可谓前所未有,其开挖技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针对上述大规模的地下洞室群,对施工开完方式进行科学选择,探讨开挖各个阶段中围岩具有的稳定特性,不仅有助于加快施工建设速度,同时也保证工程既稳定又经济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地下洞室;开挖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洞室开挖施工中,安全防护尤为重要。安全防护技术上去了,不仅有效提高施工进度,更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及机械损伤提供有效保障。由于开挖及工程施工工艺安排不合理化,或可导致施工成本增加,资源严重浪费,使经济效益极不理想。因此,对于工程地下洞室开挖施工中,所选择的安全、合理、技术及经济的开挖施工方案,不仅能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生产进度,同时也便于技术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能随时控制好施工生产的各项动态信息,使工程处于一个可以控制,便于协调管理的状态之中,达到确保工程在动态化和可控程序中安全运行的效果。以下为国内某大型地下工程的一些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开挖施工技术 1.洞脸工程 在测量确定进洞口位置后,拟先对洞口外土石方进行开挖。土石方开挖尽量使用挖掘机进行,将挖出土方用8 t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并对洞脸上边坡和洞口外翼墙进行削坡处理,直到露出相对完整的基岩。遇坚硬岩石时,使用预裂爆破作业,预裂爆破使用潜孔钻打的炮眼,人工装药连线,电雷管起爆。及时对洞口外边坡进行防护处理。洞口外边坡是否稳定,对接下来的施工工作有很大影响。第一步,对洞脸上边坡安装必要的锚喷网支护,并铺设洞口上部排水系统,材料可选择浆砌石。洞脸施工主要的流程,参见下图1。 2.钻眼爆破 (1)正确选取钻眼机具、爆破器材 钻眼,一般可选择气腿式凿岩机,型号YTP-29,Φ22 mm六角中空合金钢钎,Φ42 mm球齿型合金钎头。放线后,可利用红油漆将断面轮廓线予以区分。爆破,通常可选择电起爆系统,2#岩石乳化炸药破岩;电毫秒延期,则可引爆雷管。起爆顺序,依次为掏槽眼→辅助眼→底眼→周边眼。 (2)钻眼爆破参数 地层洞挖多以砂质岩或者泥岩为主。若裂隙和节理发育状况良好,采用光面爆破可减小爆破对围岩的破坏,减少超欠挖。针对各工作面所遇岩性的特点,宜采用最优钻爆参数和布置形式。采用易掏槽、震动小的斜眼掏槽形式。 图1隧洞洞口明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3)炮眼检查及起爆 各种炮眼施工后,均采用“插棍法”检查炮眼的倾角和深度。周边眼相互平行,深度一致,外插角度合理。周边眼、辅助眼和底眼的眼底在相同平面上,掏槽眼则超出其他炮眼0.15~0.2 m。所有炮眼在装药之前用标尺探测,吹净岩粉。成功连接装药后,对各炮眼起爆先后顺序、雷管段数进行检查。当全部设备、人员均撤离现场后,再予起爆。 二、通风排烟技术 地下洞室施工通风一般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施工交通洞通风、竖井通风、自然通风等方式,而且可以多期进行规划布置,如果按照Ⅳ期一般可以这样实施,Ⅰ期:施工交通洞内通风竖井未形成之前,开挖为独头工作面,采用机械压入式通风;Ⅱ期:施工交通洞通风竖井贯通后,采用机械压入式输送新鲜空气;施工交通洞通风竖井井口设置轴流风机抽排施工废气;Ⅲ期:施工交通洞进入主要洞室后分别在主要洞室一端的通风竖井井口采用机械正压向主要洞室补充新鲜空气,利用“烟囱效应”原理,在主要洞室另一端通风竖井井口设置小功率大风量轴流风机抽排施工废气;Ⅳ期:开挖结束,以自然通风为主,机械辅助通风。 通风系统布置原则(1)施工通风系统布置必须满足施工人员正常呼吸,冲淡机械废气等有害气体,降温等的最小通风量,并满足洞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 号 班级城市地下10-2班 姓 名 指导 老师 陆路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地下10-2班) 目录 1.................................................................................................................. 工程概况4 1.1................................................................................................................. 编制依据4 1. 3工程地质 (4) 1.4 施工现场情况 (6) 2 工程重点及难点 (6) 2.1 施工场地小 (6) 2.2 超深的地下连续墙施工 (6) 2.3 控制基坑变形与地面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7) 2.4 主体结构防水 (7) 3 ............................................................................................................. 工程总体筹划7 3.1................................................................................... 施工总体目标与总体筹划原则7 3.2施工方案比选 (8) 3.3 施工总体安排 (9) 3.4........................................................................................................... 施工工期筹划9 3.5................................................................................................................. 人员配置9 3.6........................................................................................................... 主要机械设备10 3.7平面组织布置 (11) 4 深基坑施工方案 (13) 4.1 方案综述 (13) 4.2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4) 4.3地基加固方案 (17) 4.4 基坑降水方案 (18)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陈洪祥0904010311 土木工程4班(岩土) 地下工程施工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工艺、方案及方法,施工监测和环境保护,所以,在我看来,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总体说来,地下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由地下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地下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地下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 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 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2.产品的形式多样 地下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很难实现标准化。 3.施工技术复杂 地下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和高处作业多 地下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5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地下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具体来说,地下工程的各个内容有均有各自的特点 1.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A.保证重点,统筹安排,信守合同工期 B.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经量多的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 C.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D.恰当地安排施工项目,增加有效的施工作业日数,以保证施工的连续和均衡 E.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工业化,机械化水平 F.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 G.减少施工临时设施的投入,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和费用

工地施工技术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2013-11-1 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 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编制人员:*** *** *** 审批:*** 建设单位:云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 设计单位:云南****设计院 监理单位:云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昆明***质量监督站 勘察单位:昆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编制人员:*** *** **** 审批意见: 技术负责人:*** 2002年7月16日 ****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第**工程处编制人员:闫**、杨**、杨**、**** 审批:戴** 建设单位:云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云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云南省******设计院 质监单位:昆明市***工程质量监督站 勘察单位:昆明市*****勘察院 编制单位:昆明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工程处 编制人员:闫**、杨**、杨**、**** 审批意见: 公司总工:*** **** 年 ** 月 ** 日 #pg 目录 一、编制讲明---- 1 1、编制依据-------- 1 2、编制内容-------- 1 3、编制目的----------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布置-------- 2 (一)、施工组织机构-------- 2 (二)、施工任务划分-------------- 11 (三)、目标治理---------------- 11 (四)、土建与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 12 (五)、集中优势建设优良工程------------ 13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徐锐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徐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急剧增长,为解决人口流动 与就业点相对集中给交通、环境等带来的压力,满足国家环境和局势变化需求, 修建各种各样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建 设带来了机遇。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具 有环保和节能优势,特别是在改变我国水资源条件及油气能源储备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 近两年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详细探讨了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与 创新,旨在促进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发展现状;展望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建设规模和科学技术水平,在最近十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成功地修建了一大批长度长、断面大、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隧道工程;施工机械化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城 市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的利用有了新的进展;工程地质先进勘探技术的应用有了 突破;地下工程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有所前进。这些成就缩短了我们与国际水平 的差距。 1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 1.1主要领域的隧道建设进展情况 1.1.1铁路隧道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 784座,总长8 692 km;规划隧道 4 384座,总长9 345 km;运营隧道13 411座,总长13 038 km o 2015年新增开通 运营铁路隧道1 316座,总长2 160 km,其中10 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 km。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相 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 337座(总长4 099km)。 1.1.2公路隧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 006座,总长12 684 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 647座(3 079 km)。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为17. 1km 的木寨岭隧道,于2016年7月18日贯通。 1.1.3地铁隧道 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己有22个城市开通了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达2 934 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 000多km。截至目前,大陆已 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程达12 000 km。 1.1.4水工隧洞 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 兰州市水源地引水隧洞(31.570 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 km)、 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开工建设。 1.2重难点工程 近两年来,我国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等一大批重难点工 程相继贯通,同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汉济渭供水工程、大瑞铁路高黎贡山 隧道、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等也在如期建设中。 2 近年来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隧道及地下工程不再是“单一工程的设计”概念了。任意一项隧道或地下工程

施工技术总结编写内容教学内容

第二章施工技术总结内容 第1节项目概况 2.1.1项目概况中应简述包括项目主要情况和项目主要施工条件等内容。具体内 容应包括工程背景情况、编制依据、工程概况、设计概要、工程难点及对策等。 2.1.2 工程背景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等项目背景及简明的项目建设、勘察、设计单位情况; 2.工程内容、结构特征及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与工程量。 2.1.3 编制依据应简述下列内容: 1.施工基本依据文件:招标文件、勘察报告、设计图纸与设计图说明; 2.主要参照规范:施工规范、标准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3.施工过程变更情况:设计变更文件情况。 2.1.4 工程概况应简述下列内容: 1.项目建设地点的气象状况、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水位情况及土层钻孔柱状图、土工试验参数等; 2.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构筑物和管线及相邻的构筑物等情况,并附以平面位置图或立面图; 3.与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技术影响有关的道路、河流及其他施工条件。2.1.5 设计概要应包括设计方案、采用基础处理类型或重要结构的目的与设计参 数,验收要求达到的标准和验收技术参数。 2.1.6 工程难点及对策应简述与设计或施工有关的难点,及对施工进度、质量、 安全与环境有影响的特殊条件及处理措施。

第2节项目实施情况 2.2.1 项目实施情况内容中含施工策划、技术准备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其他 各项指标实施完成情况,具体如下: 1.简述施工策划编制、实施过程及效果; 2.简述技术准备计划与实施情况; 3.简述施工组织设计实施过程及效果; 4.简述有关技术创新情况及关键技术的工艺标准; 5.评价工程总体目标,简明阐述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等目标的完成情况,各分部或分项工程的竣工工程量。 第3节施工技术 2.3.1 施工技术包括总体施工技术和分部(或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对单位工程, 应按分部(或分项)工程简述总体施工流程;对分部工程应按分项工程详述施工技术。分部(或分项)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按1.0.3条规定划分。2.3.2 总体施工技术宜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施工总体布署,简明阐述工程总体目标,施工区段或施工阶段划分、专业工程交叉,大型船机、专门设备投入情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使用情况。 2.总体施工顺序和方法,是施工策划和方案的重要体现,宜附以工程平面图或典型施工断面图按流程图模式表述工程总体施工流程、施工顺序情况;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包括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临时工程、施工用水、电及交通实施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经济性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4.总体施工组织,简述关键工序上设备投入数量、效率,人员、材料投入及关键施工技术保障措施与效果,简述总体施工各分部或分项施工开始时间和完工时间,简述不利因素对施工总体进度的影响、经验与建议。

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

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给人们居住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制约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由九十年代前的人防工程建设转变到九十年代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上来。这时,地下工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法的简要论述,揭示了未来我国的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施工工艺。 0引言 在我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出现了用房拥挤的情况,开发地下工程已成为城市发展壮大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亮点。 苔罗阿尼先生认为:所谓地下工程是指在开挖深度不到6m时,单凭经验施工也不会遭到失败,即使地基土质略差,用一般方法也能安全施工。在设计中过分保守是不经济的。另外,如果深度大于6m,需要涉及到土力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根据一些专家的建议,处理开挖时挡土墙周围地基的稳定问题,一般采用稳定系数Ns=γt.H/Cu,对Ns≤4为浅开挖,Ns≥7为深开挖,其中γt是湿土单位体积的重量(t/m3),H为开挖深度(m),Cu是土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t/㎡. 1地下工程的关键技术 我国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发展了非常成熟的地下工程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下列三项技术。 1.1明挖技术(基坑技术)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发展,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迅速增大,产生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并形成了种类齐全的多种基坑围护开挖技术。从支撑技术上形成并发展了重力式、支撑式、土锚式、土钉式等多种技术,从围护工法上形成并发展了简易围护墙法、木板桩法、钢板桩法、钢管桩法、灌注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逆作法(又叫盖挖法)等多种工法。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基坑工程的设计规范也有一定的发展。 九十年代以来,基坑工程规模不断加大,深度不断加深,与建筑物等已有设施距离越来越近,推动了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向更高水平迈进,使我国基坑工程的设计

隧道工程概论--10---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

土木工程概论 第十章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 简述 当今世界,人类正在向地下、海洋和宇宙开发。向地下开发可归结为:地下资源开发、地下能源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三个方面。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正由“线”的利用向大断面、大距离的“空间”利用进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隧道协会(ITA)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口号。顺应于时代的潮流,许多国家将地下开发作为一种国策,如日本提出了向地下发展,将国土扩大十倍的设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下空间的利用历史是与人类文明史相呼应的,它可以分为四个时代: 第一时代从出现人类至公元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人类原始穴居,天然洞窟成为人类防寒暑、避风雨、躲野兽的处所。 第二时代从公元前3,000年至5世纪的古代时期。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引水隧道,均为此时代的建筑典范。我国秦汉时期的陵墓和地下粮仓,已具有相当技术水准和规模。 第三时代从5世纪至14世纪的中世纪时代。世界范围矿石开采技术出现,推进了地下工程的发展。 第四时代从15世纪开始的近代与现代。欧美产业革命,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成为开发地下空间的有力武器。日本明治时代,隧道及铁路技术开始引进并得到发展。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始于60年代。1965年北京建设地下铁道。一期工程自北京站至苹果园,24.17km,明挖法施工。二期工程为环线,于老城墙下修建,16.1km,浅埋明挖法施工。复兴门地铁车站及折返线,位于建筑物与地下管线密集的街区,采用了浅埋明挖法施工。60年代上海修建打浦路水底公路隧道。70年代,我国修建了大量地下人防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目前已得到开发利用,改建为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工厂和贮藏库。80年代上海建成延安东路水底公路隧道,全长2,261m,采用直径11.3m的超大型网格水力机械盾构掘进机施工。自1984年开工,1989年5月竣工通车,建成了当时世界第三条盾构法施工的长大隧道。同一时期,上海还建成电缆隧道及其它市政公用隧道等20余条,总长达30余km。1985年至1987年,上海建成黄浦江上游引水隧道一期工程,日引用量达230万t,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人民广场地下车库的建成,其平面尺寸达176×146m,深11m。广州地铁、南京地铁等在此一时期进入设计与施工准备阶段,宁波开始了水底公路隧道的修建工作。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的交通与市政设施加快了修建速度。上海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已相继开通。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网络体系已开始建设,多在地表至-30m以内的浅层修筑地下工程。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下工程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现代地下工程发展迅速,各种典型工程著名浩瀚。世界已有数百个城市修建了地下铁路,我国大瑶山铁路隧道,长14,295m,历时6年建成;日本青函隧道,长53,850m,从规划到建成,历时半个世纪;英法海峡隧道,长50km,海底长度37km,历时7年建成;日韩隧道,长250km,采用分段施工方案,其调查斜井已于1986年底动工。著名的公路隧道,如穿越阿尔卑斯山、连接法国和意大利的勃朗峰隧道和连通日本群马县和新泄县的关越隧道,它们的长度均超过10km。各类地下电站迅速增长,其中地下水力发电的数目,全世界已超过400座,其发电量达45亿瓦以上。地下电站的建设是个十分庞大的地下工程。原苏联的罗戈水电站,土石方量510万立方米,混凝土用量160万立方米,开凿的隧道、硐室294个,总长度达62km。世界各国修建了大量的地下贮藏室,其建造技术得到不断革新。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逐渐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及地下管线等结为一体,成为多功能的地下综合体。 第一节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 隧道是修筑在地面下的通路或空间,但孔径太小,属于所谓管道范畴的除外。1970年经合组织(OECD)的隧道会议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

《施工技术》原作者:张希黔; 周敬; 张利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关键词]地下工程;冻土;水下工程;隧道;施工技术 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顺利实施,为解决高原冻土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础;同时,城市地铁工程的建设也对解决复杂城市地质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大型桥梁、跨江隧道和海上设施的建设使水下的地下工程施工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完工极大地促进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和完善这些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和其他技术成果将为今后的地下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对推动我国地下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施工过程中取得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成果,对新工艺进行介绍,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1冻土区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00多km,穿越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施工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在世界上也是第1次,无成熟的施工 经验,技术含量高。 1.1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其关键工艺是减少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种热量,如钻孔的摩擦热、回填料的热量、灌注桩混凝土的水化热等,避免桩周地基土温度场急剧变化,引起桩周地基土一定范围升温和融化。同时由于冻土区有季节的变化,表层的季节融化层随季节的变化将产生冻胀力,消除这些 冻胀力也是钻孔灌注桩的一个重点。 为减少施工热量对冻土区的影响,尽快形成新的热平衡状态,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后,须经过一个阶段的热交换过程后方可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一般热交换的时间为60d,60d后方可认为桩基已基本稳定。 桩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冻土季节的变化将产生冻胀力。根据冻胀力作用于基础表面的部位和方向,可划分为3种:切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和法向冻胀力(见图1)。水平冻胀力相互抵消,对工程造成破坏的主要是冻胀产生的切向力和法向力。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防止桩基础冻胀:①为避免桩基础受到法向冻胀力,将桩基础嵌入多年冻土天然上限以下一定深度;②将钢制扩筒埋入多年冻土上限以下至少0.5m,护筒内径比桩径大10cm,并于护筒外围涂渣油,成桩后不拆除护筒,减少外表面的亲水程度;③尽量采用高桩承台,冻胀严重地区采用钻孔扩底桩;④在护筒外侧、低桩承台底部采用渣油拌制粗颗粒土回填。以上措施能有效地减小切向冻胀力,降低冻土对护筒的上拔冻胀力(见图2);⑤钻孔采用旋挖钻机干法成孔保证孔位置正确和钻孔的垂直度;⑥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避免了混凝土低 温浇筑带来的强度增长慢的问题。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0分) 1、围岩失稳 2、斜眼掏槽 3、矿山法 4、曲线隧道 5、隧道预支护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在地下水发育地段,隧道结构的施工缝应该采用防止漏水。 2. 混凝土衬砌截面的最小厚度是m。 3. 当遇到不良地质时,隧道选线应尽可能的。 4. 铁路曲线隧道不同加宽断面的衔接是采用。 5. 预裂爆破的特征是。 6. 温克尔假定认为,某点的与该点的变形成正比。 7. 隧道围岩分级共分为级,级别越小,则围岩越。 8.公路隧道的运营通风要求比较高,是否设置通风机械的因素是和。9. 在直刚法计算中,衬砌结构的边界条件是。 10. 在隧道的设计中,是否布置辅助坑道,主要考虑。11.隧道施工循环中的关键工序是和,因为它们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 12.隧道与地面建筑物的根本区别是。 13. 在新奥法施工中,控制爆破、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4. 在确定隧道纵坡时,如果是紧坡地段,应该设计成坡。15.洞口地形图的主要作用是,它的比例一般采用。 16.在山岭隧道施工方法中,适应性最强的是法,它可以通过调节的长度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 17. 隧道建筑限界是确定的主要依据。 18. 当隧道翻越分水岭时,为了尽量减少隧道的长度,建议从穿越。 19. 当隧道的走向与地质结构面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结构面的滑动而产生的。 20.对于水平成层的岩层,锚杆的作用体现为。 21. 新奥法和传统矿山法都属于范畴。 22. 在干喷法中,拌和料与是分开的。 23. 当隧道的埋深超过一定值之后,围岩压力就与无关。 24. 削竹式洞门的适应条件是。 25. 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高度是控制的关键。 不利影响。 26. 喷锚支护既是支护,同时也是支护。 27.棚洞是结构,它的承载能力比拱式明洞要。 28. “撑靴”是指的支撑千斤顶。 29. 在新奥法施工中,为了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需要允许围岩有一定程度的。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一、概述 (一)与地下工程施工有关的基础技术 1、地基处理技术 2、锚固技术;分为土锚、岩锚两种形式; 3、支挡技术;分为透水部分、止水部分; 4、初衬技术;分为现浇模板法和预制装配法; 现浇混凝土有:模板法和喷射法;预制构件法分为:混凝土构件、金属构件两类。 5、爆破技术; (二)影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 1、洞室围岩性质; 2、洞室的体形特征; 3、施工条件;不可施工技术装备、施工技术水平。 (三)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施工的主要类型 1、暗挖法 其中矿山法,即坑道开挖法适于岩石底层;盾构法及顶管法适于土质地层。 2、明挖法 岩石地下工程当埋深较浅时,可采用之。 3、特殊施工法 指沉管法、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技术。

土层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地下连续墙、盾构法、沉管法; 岩石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是:钻爆法、采用掘进机开挖; 无论土层或岩石层,对地下水要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特别的措施。 二、土层地下工程施工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连续墙作为防渗、挡土、承重的地下墙体结构。 特点:无需井点降水、土壁支护、无需放坡; 1、地下连续墙的方法分类与优缺点 地下连续墙的接头方式多用:接头管法; 2、地下连续墙的工艺流程 (二)盾构施工技术 1、盾构的类型与构造 一般分为:开放式、部分开放式、封闭式三种。 基本构造:钢壳、推进系统、衬砌系统。 盾构壳体一般由切口环、支承环、盾尾。 切口环位于最前端,施工时切入地层,并掩护作业。 支承环位于切口环之后,是中间部分,是盾构的主体。是具有较强刚性的圆环结构,地层土压力、 千斤顶的顶力、各部位传来的施工荷载均有支承环承担。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徐锐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徐锐 发表时间:2018-04-08T10:27:14.98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24期作者:徐锐[导读] 本文首先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详细探讨了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旨在促进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 徐锐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39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急剧增长,为解决人口流动与就业点相对集中给交通、环境等带来的压力,满足国家环境和局势变化需求,修建各种各样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机遇。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具有环保和节能优势,特别是在改变我国水资源条件及油气能源储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详细探讨了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旨在促进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发展现状;展望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建设规模和科学技术水平,在最近十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成功地修建了一大批长度长、断面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隧道工程;施工机械化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城市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的利用有了新的进展;工程地质先进勘探技术的应用有了突破;地下工程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有所前进。这些成就缩短了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 1.1主要领域的隧道建设进展情况 1.1.1铁路隧道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 784座,总长8 692 km;规划隧道 4 384座,总长9 345 km;运营隧道13 411座,总长13 038 km o 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 316座,总长2 160 km,其中10 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 km。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相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 337座(总长4 099km)。 1.1.2公路隧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 006座,总长12 684 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 647座(3 079 km)。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为17. 1km的木寨岭隧道,于2016年7月18日贯通。 1.1.3地铁隧道 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己有22个城市开通了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达2 934 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 000多km。截至目前,大陆已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程达12 000 km。 1.1.4水工隧洞 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兰州市水源地引水隧洞(31.570 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 km)、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开工建设。 1.2重难点工程 近两年来,我国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等一大批重难点工程相继贯通,同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汉济渭供水工程、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等也在如期建设中。 2 近年来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隧道及地下工程不再是“单一工程的设计”概念了。任意一项隧道或地下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必须要结合环境保护、工程风险与造价、运营舒适度以及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性的评价。 2.1勘测与地质预报 1)遥测遥感、多点高频物探和高速地质钻机的综合使用,使得地质及水文资料的信息量和准确度大为增强;2)地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不仅使野外勘测工作效率翻倍、费用减少,而且使控制精度等级提高;3)地质预报方面:地质素描、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短距离预报相结合,预报资料与地质分析相结合,使得预报的准确度大为提高。主要物探技术有TSP,HSP、陆地声纳、直流电法、地质雷达等,钻探技术有中长距离钻探、超长炮孔、炮孔。 固源阵列式三维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实现了隧道前方80 m含水构造的三维电阻率成像,能够探测含水构造的规模和空间展布;孔中雷达与跨孔电阻率CT成像使钻孔周围15m范围含水构造的探测更为准确。 2.2设计方面 尽管在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上没有大的创新与突破,但在围岩荷载、水压力取值和岩体微观力学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在设计图方面引入了三维图,特别是近年应用BIM技术,将空间结构、物料特性、工艺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融于一体,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试点性应用。 在设计理念上,建立了地下立体互通理念,在隧道扁平度、隧道埋深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公路方面己建成2座双向8车道隧道,立体交叉隧道在铁路、公路、地铁方面广泛应用。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全长2 850 m,采用地下立体交通形式,隧道分流大跨段覆跨比0.46截面面积376m2,是目前国内外水下隧道之最。营盘路湘江隧道总体平面布置见图1。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考试重点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一填空(28) 二名词解释(12) 三简答(36) 四论述(24) 绪论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1)工程深埋地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建筑施工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2)地下工程施工作业空间小,工序交叉多,施工干扰较大,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很重要(3)地下工程深埋地下,一旦建成难以更改,要求一次达标,不留后患 (4)地下工程施工基本不受外界气候影响,但施工劳动条件差,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地下工程的特点 (1)工程受力特点不同、 (2)工程材料特性不确定性、 (3)工程荷载的不确定性、 (4)破坏模式的不确定性、 (5)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信息的不充分性与模糊性 ◆新奥法及其原则 新奥法特点是采用光面爆破;以锚喷作一次支护,必要时加钢拱支架;根据围岩地压及变形实测数据,再合理进行二次支护;对软岩强调封底。 原则:“少扰动、早喷锚、快封闭、勤测量”。 具体:(1)充分保护围岩,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3)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 (4)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为何对地下围岩分类(意义) 地下工程是开凿在岩石或土层中构筑物,为了合理选择地下工程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式,正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和布局,保证地下工程的施工及运营安全,必须对地下工程中的岩石强度及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以便对岩土体稳定性进行评价时提供一种客观而统一的比较手段和衡量标准。

第二章水平岩石巷道 ◆全断面一次开挖法施工,适用条件、特点; 定义:全断面一次开挖法施工是按整个设计掘进断面一次向前挖掘推进的施工方法。采用爆破法时,是在工作面的全部垂直面上打眼,然后同时爆破,使整个工作面推进一个进尺。适用条件:该法主要用于围岩稳定、坚硬、完整、开挖后不需临时支护的Ⅰ~Ⅱ类围岩的石质巷(隧)道以及高度不超过5m、断面不超过30m2的中小型断面巷道。 特点: 优点:最大限度地利用洞内作业空间,工作面宽敞,能使用大型高效设备,加快施工进度;断面一次开挖,施工组织与管理比较简单;能较好地发挥深孔爆破的优越性;通风、运输、排水等辅助工作及各种管线铺设工作均较便利。 缺点:大断面隧道施工时要使用笨重而昂贵的钻架;一次投资大;由于使用了大型机具,需要有相应的施工便道、组装场地、检修设备以及能源等;当隧道较长、地质情况多变必须改换其他施工方法是需要较多时间;多台钻机同时工作时的噪音极大。 ◆分断面两次开挖法施工,分类 定义:该法是将断面分成两部分,在全长范围内或一个较长的区段内先开挖好一个部分,再开挖另一个部分。 分类:上半断面先行施工法、下半断面先行施工法和先导洞后全断面扩挖法。 ◆中央下导坑先墙后拱法 施工顺序是:先挑顶后开帮,在开帮的同时完成砌墙工作。 施工特点是:将断面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开挖,可容纳较多人员同时施工;除下导坑外,均有较多的爆破临空面,爆破效果好;可利用棚架及岩堆完成整个断面的钻眼爆破作业;棚架上石渣由漏斗口漏入车内,省力、速度快。衬砌是先墙后拱连续施工,整体性好。 但该法由于需要几十米长的棚架,需用大量木材、钢轨,棚架也易因爆破而损坏。工作面拉开距离长,虽对配备劳动力有利,但围岩暴露时间长,对施工安全不利。 ◆导坑施工法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