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增强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增强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增强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摘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爱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了保证群体生活的有序进行,约束群体中不同个体的行为,就需要借助一定的纪律来维持。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比较弱,不加以约束是不行的。因此,增强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习惯;无声引导;民主;家园共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就是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孩子顺利踏入小学生活、学习的桥梁,是孩子为人处事、学习发展的奠基石。试想: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上课时不知道去上课;考试时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按时上交作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谈成功和发展呢?规则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身教,无声引导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每天与幼儿生活在一起的幼儿教师有必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表率。幼儿教师要端正自己的形象,树立正确的榜样,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规范的行为举止来获得幼儿的喜爱和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要求幼儿的同时,自己必须率先做到。小班幼儿在遇到感兴趣的行为或是动作时会进行模仿,以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就如同一面镜子,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不但让幼儿掌握了有关的行为准则,也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代替语言来表情达意,更能使幼儿明白理解,达到传递思想感情的作用。如把食指放在嘴前“嘘”一声,表示要安静;把右手食指顶在左手掌心表示要暂停等。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能给幼儿信任、赞赏、宽容、谅解等情感体会,既不需要老师反复提醒、多次强调,又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使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让幼儿们对规则不抵触,对纪律也乐意接受。

二、形象图谱巧暗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所谓图谱暗示法就是将规则蕴含在图谱中,展示在需要的地方,让“环境说话”,比如在楼梯上为了让幼儿主动遵守靠右行走的规则,我会在楼梯的右手边贴上前行的脚印,孩子们看到小脚印自然就会靠右行走。又如在区域游戏中,总有一些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往往会挤满了幼儿,这对于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效果和安全都存在一定的隐患,这时需要限定人数,我们在每个游戏区制作了游戏插牌,当游戏插牌处牌子插满了,就说明这个游戏区的人数已经满了,不能再进去了,孩子就可以寻找别的区域玩。这样的游戏插牌给了孩子遵守规则的一个良好暗示。当孩子的游戏愿望和规则要求有冲突时,孩子们逐渐学会自觉约束自己,与朋友协商或者慢慢等待等,游戏插牌帮助幼儿逐渐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运用暗示法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规则教育,幼儿没有感到强制性、命令性、压制性,有利于激发孩子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从而促使幼儿乐于自觉遵守规则,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在循序渐进中,强化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

首先应拟定一系列卫生和自我服务方面的规则: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物体自己用的好习惯,同时学习正确使用杯子、毛巾的方法;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认识洗手,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帮助幼儿学会用小手做有用的事,如“我会用双手搬椅子”“我会自己擦手”等;在玩玩具和做游戏的过程中,指导幼儿

学习按物体特征和篮子标记进行分类和摆放,使幼儿养成玩后会收拾以及物归原处、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材料的练习,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解扣、系扣、拉拉链以及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在认识鞋的过程中学习分清左右脚穿鞋。通过“听音乐找鞋”“我会摆桌椅”等游戏,巩固幼儿对这些规则的掌握。在小班下学期,我们逐步让幼儿学习整理衣服、擦桌子、互相帮忙擦汗、塞毛巾等,在此过程中使幼儿学会讲礼貌,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加强民主意识,让幼儿制定规则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幼儿的人格重要性,肯定了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指南》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具有差异性,对于同一个游戏规则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一些幼儿可以理解与遵守规则,一些幼儿无法理解与遵守规则。为了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一个活动与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促进幼儿成为规则的创造者,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效率。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们达成共同的活动规则,更有利于幼儿执行规则认真度的提高,在长期的幼儿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教师要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那常规教育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做到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这对幼儿将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加上一颗关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相信更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稍国花.浅谈如何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常规教育[J].学周刊.2014(02).

[2]苏月姣.自主性游戏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方式[J].校园英语,2014(8).

[3]张琴.融《指南》实施于一日生活促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J].幼儿教育,2014(0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