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计时器公式

打点计时器公式
打点计时器公式

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

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s(n+1)-s(n)=aT^2

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n)=[s(n)+s(n+1)]/2t

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

4.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2;故其加速度a=△S/T^2 (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2有

S4-S1=(S4-S3)+(S3-S2)+(S2-S1)=3a1*T^2

同理S5-S2=S6-S3=3a2*T^2

求出a1=(S4-S1)/3T^2 a2=(S5-S2)/3T^2 a3=(S6-S3)/3T^2

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

打点计时器一般就求解两个量:

1、某一点的速度,把该点当做某一段的中间时刻,那么这一点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v=x/t,x是这一段的总位移,t是总时间,一般取这一点前后两个点。

2、求解a,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公式: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at^2,这要分两种情况,当给出的纸带上,位移差都相等时,直接用这个公式,当位移差都不相等时,要稍微复杂一些,过程就是:把纸带平均分为前后两段,比如一共有六个S,s1,s2,s3,s4,s5,s6,那么s1、s2、s3分一组,后面分一组,用a=

(s4+s5+s6-s1-s2-s3)/nt^2,其中n等于4+5+6-(1+2+3),运算方法和分子的角标一样,时间t是一个S的时间。

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

若设有A B C三个点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

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02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02*5=01秒即为一个T)

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

所以有例如:(S1+S2)/2T 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电磁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源,且电压是6~9V。 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横线线,应调整振针具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大一点。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放开纸带。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1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2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若还不够清晰,考虑更换复写纸。 3处理纸带时,密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起来误差大,故应舍去。 编辑本段电火花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比较 这两种计时器的共同点是在纸带上记录运动物体的“时——空”分布信息,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但在可靠性、准确性以及课时利用率等方面,则有很大的差别。电火花计时器成功地克服了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缺点。,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再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地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夹再两条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V电源插座上。 3.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守水平地拉动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上一列小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分别与6V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 3.闭合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上一列小点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04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 【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 实验题(共10小题,每题11分) 1.如图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的装置,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的距离为d。 (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 1 t?和2t?,则小车加速度a=。 (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 【答案】(1)2 22 21 11 ] ( 2)() b a d t t =- [;(2)BC (2)b越小,所测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d越大初速度与末速度差距越大,速度平方差越大,相对误差越小.故为减小实验误差, 可采取的方法是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或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故BC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应掌握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正确进行误差分析,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好题。 2.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小车加速度时,用50Hz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经测量 x1=1.560cm,x3=4.802cm,x5=8.204cm (1)每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 (2)实验中应该先_______,后______(填字母 a、释放小车;b、接通打点计时器)(3)打点4时对应小车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 【答案】(1)0.02s (2)b ;a (3)0.83/m s , 21.0/m s 【名师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2x aT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 、50 Hz 交流电源。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 ,计算F 点的瞬时速度v F 的公式为v F =________; (2)若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 =0.02s ,各个间距的数值如下表,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实际电压为210 V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T d d v F 1046-=(2)2/51.0s m (3)不变 【解析】(1)F 点是EG 的中间时刻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求出F 点的瞬时速度,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T ,E 到G 的时间为10T ,所以T d d v F 1046-=;(2)通过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相关计算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相关计算》专题 命题人:王树斌 班级:姓名: 一、知识要点: 1、打点计时器构造及原理: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约为 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通常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s.如果每打5个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秒。 2)、根据图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构造图,指出各主要部件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 2、相关计算: 1)、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此方法称留迹法。 2)、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注意: ⑴、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⑵、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⑶、求a方法: (4)、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画出图线,图线的斜率等于a; (5)、求某一段位移 4)、易出错的地方: (1)、找位移关系时容易出错: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 (2)、找时间关系时容易出错:计时点和计数点的区别 (3)、计算中未统一单位容易出错:纸带上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二、针对训练: 1、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影响其打点周期的主要因素是( ) A.振片的长度 B.振针的长度 C.电源的频率 D.电源的电压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确定纸带上的点表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 ) A 、可以根据测出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都相等来判断; B 、应通过测出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路程来判断; C 、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 D 、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判断。 3、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纸带的运动规律时,在拉动纸带和合上电源开关两个操作中,应当先进行的操作是:( ) A 、先拉动纸带; B 、先合下开关; C 、拉动纸带和合下开关同时进行; D 、先进行哪个操作都可以。 4.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处理数据时,纸带上的点一定要每五个点选一个 B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统称为打点计时器 C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6V 以下低压,故可用4节干电池供电 D .在纸带上打点时候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一段时间稳定后再进行拉纸带或让小车带动纸带运动,次序不能颠倒 5、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所打的一系列的点如图,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4、……,则下面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s 2- s 1=aT 2 B 、s 3-s 1=3aT 2 C 、s 2-s 1=s 3-s 2 D 、s 3-s 2=aT 2/2 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 可判断小车做 运动。根据 计算各点瞬时速度,且V B =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 7.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有4个记时点,其中OA=0.9cm ,OB=2.4cm ,OC=4.5cm ,OD=7.2cm ,求纸带加速度=a ,A 点的瞬时速 度是=A v 。 8、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 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

打点计时器创新题型的解题指导

打点计时器创新题型的 解题指导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有关打点计时器创新题型的解题指导 打点计时器作为一个重要的实验工具,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和高考中都占 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以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作为研究动力学的“根”,那么,通 过一条纸带可以解读各类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机械能守恒定律、动 能定理等动力学的问题。在近年高考中出现了许多涉及到打点计时器的创新题 型,随着近年新课程改革和深入,在未来高考命题中会有更多的有关打点计时器 的创新型命题出现。 一、关注考查打点计时器实验步骤的创新题型 【例1】(2002年广东)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 它匀速转动的角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 片。 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 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 在圆盘侧面上。 (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 = 式中各量的意义是: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10-2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2所示。求得 角速度为: . 〖解析〗(1)设圆盘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圆盘的半径为r 。则圆盘边缘处的线速度跟纸带水平前进的速度是相等的。而纸带前进的速度可以利用纸带上打下点的情况求出, 由21(1)x x r T n ω-?= -可得21(1)x x T n r ω-=- T 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 为圆盘的半径,x 1、x 2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 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 (2) rad/s 〖点评〗利用打点计时器求转盘的角速度,这是本题的创新之处,转盘边缘的线速度与纸带的线速度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此题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是不需要考生判断是否正确的信息,对于此类常规试题略加变化的创新题型,能否有效排除干扰信息,直指问题关键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种全新命题方式。 【例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面是按实验要求装置好器材后,进行的实验性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备用砝码,使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远大 于小桶与砂子的总质量。 (2)挂上小桶,放进砂子,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小车,在纸带上打 下一系列的点。 0 1 2 3 4 5 6 7 8 9 图2 单位:

打点计时器(专题)

打点计时器 1.实验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每隔0.02s打一次点。运动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变化。进而计算出速度的大小,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数据处理原理 ①理解和推得△S=aT2 ②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 S2- S1= S3-S2=…=S n-S n-1=△S=aT2,由上式可以得到:S4- S1= S5-S2= S6- S3 =3aT2,所以,测出各段位移s l、s2、s3……用逐差法求出a1 =(S4- S1)/3T2,a2=(S5-S2)/3aT2,a3=(S6- S3)/3aT2。再由al、a2、a3算出平均值a,就是所要测的加速度。 ③v-t图象法求加速度 3.注意事项 (1)钩码的质量适当大一些,使绳对小车的拉力始终远大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保证外力基本恒定。 (2)调整滑轮架的角度,使小车的拉绳与长木板板面平行。 (3)开始时,应将小车位置摆正,使纸带与拉绳的方向一致,且不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边相摩擦。 (4)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小车行至终点时切断电源或脉冲输出开关。 (5)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定滑轮相撞。 (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 4.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台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使用,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我们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也就是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0,在第六点下面标明1,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2,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3……标明的点O,1,2,3……叫做记数点,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5)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前面的公式,计算出a1、a2、a3的值,注意T=0.02×5=ls。(7)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例一】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 的主要原因是 ( ) A.长度测量不精确 B.打点间隔不均匀 C.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 D.木板未调成水平 【例二】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列举的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使小车运动的加 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个数 C.在同样条件,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例三】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滑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测得各段长度为OA=6.05厘米,0B=13.18厘米,0C=21.40厘米,OD=30.7厘米,0E=41.10厘米,OF=52.58厘米,根据这些数据,可判断小车做 _________运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例四】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如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0、1、2、3、4、5六个点用尺量出1、2、3、4、5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厘米)8.78 16.08 21.87 26.16 28.94由此得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米 /秒2,方向 __________

打点计时器教案

第四讲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重点)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重点)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考点) 4.对纸带数据的处理。(难点) 5.画图象的方法。(难点) 【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仪器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2.工作原理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 (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 (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复写纸放在纸带上边还是下边? (6)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 二、使用 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4—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 (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的乘积。) 图1—4—3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在图1—4—3中求出B、C之间的平均速度,如果要求不很精确,能否用该平均速度表示B点右边一点的瞬时速度? (2)能否把该点的速度表示的更准确一点? (3)如果想每隔测一次速度,应怎么办? (4)把测量所选“测量点”在内的一段位移填入表格。 (5)引导学生求出上述“测量点”附近的平均速度。 (6)引导学生把上述的平均速度作为对应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7)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4.用图象表示速度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用v-t图象来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专题

专题——打点记时器的使用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2011-11-11.(6分)如图10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恰好从A 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闪光时刻小车位置间的实际距离 分别为AB =2.42cm ,BC =7.31cm ,CD =12.20cm ,DE =17.13cm 。由此可知,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小车运动到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m/s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9…………(3分) , (2)1.5…………(3分) 2011-11-f 11A .(6分)如图27所示为小金属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且第一次闪光时小金属块恰好从A 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闪光时刻小金属块位置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 =2.42cm ,BC =7.31cm ,CD =12.20cm ,DE =17.13cm 。若测得斜面的倾角θ=37°,且已知sin37°=0.60,cos37° =0.80,g 取9.8m/s 2。由此可知,小金属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1A .0.125 11B .(6分)如图28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恰好从A 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闪光时刻小车位置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 =2.42cm ,BC =7.31cm ,CD =12.20cm ,DE =17.13cm 。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 ,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由此可知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11B .30 3.某同学用图2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 、安装好实验器材。 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中0、1、2……6点所示。 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 1、S 2、S 3……S 6。 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0 图27 图28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二、实验目的: 1. 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 掌握纸带上运动信息的处理方法。 3. 掌握用v-t 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略)见课堂讲解和实验报告册P2 四、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电源等。 五、实验方法与过程: 1.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对照打点计时器的使 用说明书了解它的结构及作用 (2) 将打点计时器与交流电源相连接,并按照说明书将 纸带装好。 (3)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打 点计时器就会在纸带上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 取下纸带,给纸带编号,如:“纸带1” (5) 在“纸带1”上从某个点开始,向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的个数为n ,由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从打下第一个点到打下第n 个点过程中纸带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将上述数据填到“记录数据的表格中” 2.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重新给打点计时器装上纸带,用打点计时器再打出 两条纸带,给纸带编上号,如“纸带2”、“纸带3”。 (2) 在“纸带2”上,每隔0.1s 取一个点,在纸带上 分别标出A 、B 、C 、D 、E 、F 等点,测量出相邻点间的位移 ,记录在表二中,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 ,将上述数据记录到相应的表格中。 (3) 在“纸带3”上,选取点迹清晰、间距适当的几个 连续点,并标上0、1、2、3、4、5、6。测量出与各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并计算出平均速度,把它当做打点计时器打下这个点时的瞬时速度,填入相应的表格,点0做为计时的开始,即t=0. 六、实验记录及处理 1.纸带采集 图为 一条已经编好计数点的纸带,其比例尺为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实验数据记录 表三:测纸带瞬时速度的数据记录表 坐标纸: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较难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较难 1.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A.0.1s B.0.01s C.1s D.0.02s 【答案】A 【解析】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0.1s, 3.电磁打点记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A.交变电压的高低 B.交变电流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答案】B 【解析】 当电流变化一个周期时,振片在竖直方向上振动一个周期,所以打一次点,即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打点一次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而交流电的周期又等于电源的频率的倒数,故B正确. 4.采用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少纸带因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A.改用6 V直流电源 B.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换成电火花计时器 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褶皱的纸带 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 【答案】BCD 【解析】 打点计时器需要交流电源,A错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通过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的粉墨打到纸带上的,不需要接触,所以摩擦力小,B正确。平整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比褶皱的小,C正确。将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可减小纸带与计时器间的摩擦D正确。 5.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跟据图中信息,纸带长度基本一样,所以经过的时间短,即打点少的平均速度大,选B。6.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同伴沿直线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你每隔1 s用笔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这就组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10个点,那么在打第1个点到打第10个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 A.1 s B.10 s C.9 s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十个点有九个时间间隔,所以纸带运动的时间是9s,选C 7.有关实验器材的操作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要接在4~6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B.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要接在4~6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C.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限位孔,并置于复写纸的上方 D.不管是电火花计时器还是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答案】AD 【解析】解:A、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要接在4~6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故A正确; B、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要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故B错误; C、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复写纸的下面,故C错误; D、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同时为了使打点稳定,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D正确; 10.某同学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的电压不稳

打点计时器专题训练学生用

打点计时器专题练习 一、实验题 1.打点计时器是[ ] A.测量时间的仪器B.测量加速度的仪器C.测量长度的仪器D.测量速度的仪器 2.用一般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若用cm作单位,则该数的估读位应在[ ] A.个位B.十分位C.百分位D.千分位 3.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如测得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其主要原因是 [ ] A.长度测量不精确B.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间隔不均匀 C.运动中受到变化的摩擦力作用D.木板未调成水平 4.图示的纸带是由斜面下滑的小车通过打点计时器拉出来的,打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现按每10个点划分纸带,数据已标在图上,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 5.用某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A、B、C、D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则所测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m/s2.(数据分别为:17.5、21.4、 25.3) 6.做匀变速运动的小车的纸带上被打点计时器打下了一系列的点,纸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按时间先后,依次是A、B、C三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另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的实际点.若A、B之间距离为45mm,B、C之间距离为35m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频率为50Hz,则小车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7.某次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小车带动的纸带如图,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共六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点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标在了纸带下面,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_.(数据:0.878、16.08、21.87、26.16、28.94) 8.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1)测量原理根据的公式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下落重锤带动的纸带如图,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连续取出A、 B、C、D四个点,用米尺量出A、B、C、D到计数点0的距离标在纸带下面.则打下 B点时重锤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m/s,打下C点时重锤的瞬时速度 V C=__________m/s. 9.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下落物体带动的纸带如图.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连续取出A、B、C、D、E、F六个计数点,用米尺测出A、B两点间距离S1=4.08cm,E、F两点间距离S2=5.64cm,试写出用S1、S2和相邻两点间时间间隔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g=_______,代入数据求出g=______. 10.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______秒打一次点.现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加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如果仍按频率为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次点计算,则测出的加速度数值________频率为50Hz 时测出的加速度的数值.(后一空格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11.如图是某次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中A、B、C、D、E为按时间顺序所取的五个计数点,A、B、C、D、E各点与O点的距

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打点计时器

《必修一》专题四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一、知识回顾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的和信息的仪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信息,如果把纸带和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接通低压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袋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时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通电 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 。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电源的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条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压在复写纸面。 (3)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4)释放前,应使物体停靠在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如打出的是短横线,就调整一下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纸带的选择,要选择点迹清晰、分布合理的纸带,找计数点时舍掉开始归于密集的点。 (7)出现误差较大的原因是阻力过大。可能是、、 、复写纸不符合要求等。 3.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v=,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Δ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Δ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有关打点计时器创新题型的解题指导

有关打点计时器创新题型 的解题指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有关打点计时器创新题型的解题指导 打点计时器作为一个重要的实验工具,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和高考中都占有重 要的地位。如果以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作为研究动力学的“根”,那么,通过一条纸带 可以解读各类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动力学 的问题。在近年高考中出现了许多涉及到打点计时器的创新题型,随着近年新课程改 革和深入,在未来高考命题中会有更多的有关打点计时器的创新型命题出现。 一、关注考查打点计时器实验步骤的创新题型 【例1】(2002年广东)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 动的角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片。 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 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 上。 (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 = 式中各量的意义是: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10-2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2所示。求得角速 度为: . 〖解析〗(1)设圆盘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圆盘的半径为r 。则圆盘边缘处的 线速度跟纸带水平前进的速度是相等的。而纸带前进的速度可以利用纸带上打下点的情况求出, 由21(1)x x r T n ω-?=-可得21(1)x x T n r ω-=- T 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 为圆盘的半径,x 1、x 2是纸带上选定的 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 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 (2) rad/s 〖点评〗利用打点计时器求转盘的角速度,这是本题的创新之处,转盘边缘的线 速度与纸带的线速度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此题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是不需要考生判断是否正确的信息,对于此类常规试题略加变化的创新题型,能否有效排除干扰信息,直指问题关键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种全新命题方式。 【例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面是按实验要求装置好器材后,进行 的实验性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备用砝码,使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 桶与砂子的总质量。 图2 单位:cm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一、多选题:本大题共小题,第小题为分;共计分。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下面哪些做法可以减小误差? [] .摆线长度不宜太长,取0.1m左右为宜 .因为周期跟摆球质量无关,所以摆球用木球或铁球都一样 .测摆长必须从悬点到摆球球心 .测周期必须用次全振动总时间除以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小题,从第小题到第小题每题分小计分;第小题为分;从第小题到第小题每题分小计分;从第小题到第小题每题分小计分;从第小题到第小题每题分小计分;第小题为分;从第小题到第小题每题分小计分;第小题为分;第小题为分;第小题为分;共计分。 、如图所示是一条打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其中....是其中的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但点处被墨水污染,无法测量,只测出3.62cm,5.83cm.由此可以算出,纸带运动的加速度,点与点间距离的理论值是. 、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是.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把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右盘中加入45.60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左侧约小格,再在右盘里放砝码时,指针偏向右侧约小格,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应为.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单摆的周期,在测周期时一般不直接测量个周期的数值,而是测量(例如)个周期的总时间,再计算出周期的值(),这种方法称为累积法.某同学实验时使用的单摆的摆长约为90cm,测量时间的停表是机械式的,其最小分度为.如果他直接测量个周期的值,测得

的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是位.如果他采用累积法,测个周期的总时间,测得的周期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是位. 、打点计时器是 [] .测量时间的仪器.测量加速度的仪器 .测量长度的仪器.测量速度的仪器 、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如测得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其主要原因是 [] .长度测量不精确.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间隔不均匀 .运动中受到变化的摩擦力作用.木板未调成水平 、图是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纸带.选定 的计数点、、、、……之间具有相同的时间间隔,……为相邻的计数点间的距离,则物体的加速度等于 []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周期和摆长.摆长和摆球质量 .摆球质量和周期.摆线的最大偏角和周期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 一.选择题 1.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平均速度B.位移大小C.加速度D.瞬时速度 2.小明同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的一端,向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点迹分布如图所示,请你由此判断纸带的运动情况是() A.先匀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 B.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匀速直线运动 C.先减速直线运动后加速直线运动 D.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 3.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B.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 C.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高 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4.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大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 5.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运动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在打下的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1 s B.9 s C.10 s D.11 s

6.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A.B. C.D. 7.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A.0.1s B.0.01s C.1s D.0.02s 8.如图所示为一条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打出的纸带,其中A、B、C、D、E为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五个点,且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所用的时间为T.为求得计时器打点C时纸带的速度,则下列算式中最合理的是() A.B. C.D. 二.多选题 9.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A、B、C、 D、E、F、G、H、I、J、K是纸带上打出的一组连续的点,0、1、2、3是每间隔三个点 连续标出的4个计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0.06s B.A、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小于H、K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C.H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F、K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粗略表示 D.G、I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可能比F、K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更接近H点的瞬时速度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教学难点 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画图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 (二)进行新课 1、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的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部分 学生活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学生活动: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几条纸带,讨论怎样获取数据,并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活动:思考23页的思考与谈论: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如果纸带上的点

打点计时器实验步骤及其操作总结

纸 打点计时 图1-1 打点计时器实验 实验名称:打点计时器测小车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50Hz 交流电,所以每隔0.02s 都会打下一个点。 实验器材:(测小车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纸带若干条、铅笔、签字笔、毫米刻度尺、交流电源、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 (测重力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纸带若干条、铅笔、签字笔、毫米刻度尺、交流电源、重锤、缓冲沙盒 实验图: 实 验 步骤: (一)实验 操作部分 1.依照实物图连接好电路图。 (注意:一定要使用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6v 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是 220v 交流电源。测重力加速度时,使用的是铁架台;测小车加速度时使用的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山东科技大版在设计该实验室使用了调节长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来使得小车的下滑分力来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取一条长度合适的纸带,一段与小车相连,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之下。将小车另一端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并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并用手按住小车。(测重力加速度时)将纸带一端与重锤相连,另一端通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之下,用手提起纸带使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 3.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一会在释放小车。(测重力加速度时)先接 纸带 夹子 重物 打点计时器 接电源 图1-2

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一会,再释放重锤。 4.在小车运动到快靠近定滑轮时关闭电源,同时按住小车,取下纸带。(测重力加速度时)待纸带落入缓冲沙盒后在关闭电源。 5.换上新纸带,改变小车自重或钩码重,重复多次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在实验室不同的位置同一高度、同一位置不同高度等采用控制变量法多做几次。 6.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将起点处标记为O 点,以后依次每隔四个点标为一个 5个2、s 3 … 差 3.求被测物体在任一计数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 :应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T s s v c 232+= 4.求被测物体的加速度有3种方法: 方法1:“隔项逐差法”.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则 ()()2 3216549T s s s s s s a ++-++= . 方法2: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求加速度,最后取平均值.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