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设计)《田野在召唤》教案

(公开课设计)《田野在召唤》教案
(公开课设计)《田野在召唤》教案

《田野在召唤》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符号,能正确、规范的演唱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乡间的优美情调,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演唱好歌曲中的重音记号、换气符号、顿音记号

2、第一部分的二声部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每到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时候,那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热切召唤,召唤我们去郊游、去远足,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放飞自己的心扉。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以怎么样的形式出发的?师说:是啊!他们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有节奏的步伐去郊游!老师把刚才的脚步声编成了曲调,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师说:你们的真是太棒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听着音乐展开你们想象的

翅膀来想象下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郊游的呢?

二、听辨旋律,难点攻破:

师说:同学们表达的非常好,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听辨下,哪条旋律更能体现欢快的心情,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1、旋律分辨:

A: 4 3 | 2 6 - 5 4 | 3 5 - 4 3 | 2 3 4 5 | 4 3 3 4 5 0 |

B: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 3 4 5 | 4﹒3 3 4 5 0 | 师说:这两句哪里不一样!

师说:节奏不一样,导致音乐的情绪也不一样!那请同学用li把这乐句来唱一唱。

师说:请同学听一听,老师是在哪个位置换气的?生唱:

师说:同学们演唱的非常的棒,现在请同学认真的观察下下面这条旋律与刚唱的旋律有什么区别?听老师来范唱下!

B: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 3 4 5 | 4﹒3 3 4 5 0 |

梯里通吧梯里通吧田野在召唤我快快把路上C: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0 50 50 50 | 3 - - | | 梯里通吧梯里通吧我将出发到远方

生答:前面一样,后面不一样

师说:后面应该唱的怎么样?生答:短、跳

师说:你分析的不错,让我们一起来带li把下面这条旋律学唱一下。

a、教师范唱,学生学唱b+c连起来用li唱

b、听教师范唱,学生在心里唱,

c、跟着钢琴轻唱,学生带歌词演唱

三、整体感知,新歌学唱

1、聆听歌曲,心中有音

师说:老师已经感受到你们愉快的心情了。那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歌曲中的意大利的乡间田野都有哪些美景呢?

2、旋律对比,化难为易

师说:是啊,那里景色宜人,非常吸引我们。老师想再次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谱的旋律线条告诉我们什么?

师说:你观察的可真仔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听前奏学唱曲谱

3、教师范唱:“12|33333333…..” “43|20304050”

4、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后半部分的乐句?

5、学生一起演唱第一部分歌谱

6、带歌词轻声的跟范唱唱一次

7、分析乐曲特点

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doc

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 《蒲公英的梦》这篇科学童话写的是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棵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后来在梦中实现了她的愿望。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欢。 范文一 《蒲公英的梦》是一则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讲述一棵生长在城市街心公园的蒲公英深受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后来她的愿望在梦中实现了。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这篇文章是以童话的方式来告诫人们环保有多么重要,课文内将蒲公英和椰子树伯伯都化身为人,用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引出环保问题,课文从蒲公英担心开不了花的原因和第二天开花的现状进行思考,结尾以梦境的形式出现,更衬托出蒲公英开花的心愿只能在梦境中实现的悲痛心理。 这篇文章内容较清晰,文体学生比较喜欢,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蒲公英担心开不了花地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我再用图片的方式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渲染,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现在的环境已经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此处让学生自己想象除课文中的汽车尾气、河流污染、噪音外还有什么环境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及问题的回答更能真实的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刻不容缓,加强了环保意识。学生在体会了环境问题后,就更能体会到蒲公英的担心,让学生作为蒲公英想象着能开出美丽的花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情景的交融能让学生感受到蒲公英梦里的快乐与高兴。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把握文章"感情线",进行品读、感悟。 抛开以往以分析课文为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而是采取了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品读、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 "不快乐",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乐来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唤醒读者的环保意识。于是,我就以这一个"不快乐"作为引导学生们学习文章的线索,让学生们找到有关的句子去进行品读和感悟,从而理解课文,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保。 2、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采取分角色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把学生带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意识。这篇文章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蒲公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描写蒲公英开花时的快乐与被环境困扰时的悲伤那些语句,蒲公英的"快乐"与"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一些"唉"、"哈"、"啊"等语气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来理解课文,以读贯穿整节课,层层进入蒲公英的感情世界,从而对蒲公英产生深切的同情,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产生痛恨之情,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让事实来说话是最好的论证方法。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

松鼠公开课教案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 丹阳市麦溪中学丽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松鼠》的视频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松鼠的视频,相信大家对松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它更多的特征。 二、作者介绍 拿出预习卡。谁能向我们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学生介绍) (投影)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这部作品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在布封的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 三、字词检查 哪位同学上台给大家展示你积累的字词?(学生上台讲解,并带领大家朗读两遍,台下同学补充) 驯良()矫健()帽缨()榛子() 榉实()蛰伏()苔藓()当成() 四、整体感知 预习工作做得还不错,继续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难倒你们?带着它大声朗读课文。

松鼠之所以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漂亮、驯良、乖巧。 这么快就找到答案了,在哪里寻找到的?文章的第一小节,看来是抓住了关键的语段了。 那下面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松鼠的这三个特征吧,要:以松鼠的口吻第一人称介绍,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说给同桌听。 句式:我是的小松鼠,因为我的。明确 漂亮(外形):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尾巴美丽、吃相优雅; 驯良(习性):活动围在树林中,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在夜晚,不骚扰人类 吃的食物为果实,不伤害人畜; 乖巧(动作):动作(过水敏捷、警觉性高、跑跳轻快) 搭窝(环境干净暖和、搭窝过程、窝口设计)刚刚这几位同学的介绍,让大家明白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确名不虚传。 (投影)布丰的作品已经经历了300多年时光,他们之所以被人称颂,不仅因为布丰在科学上是达尔文等人的前驱,还因为他是个兼有思想天才和文笔天才的大作家(法国科学家佛卢朗斯); 而《自然史》不仅是一部博物史,更像一部史诗,笔锋富有感情,它以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描写使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下面我们就和文本来一场华丽的约会。

蒲公英的梦教学实录

《蒲公英的梦》教学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蒲公英开花前一天的心情,是什么?(担心)她担心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蒲公英的梦》,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蒲”字的写法,上下结构,三点水在草字头之下,“甫”不要忘了上面一点。 二、请打开课文,(点击幻灯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看一看蒲公英开花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并找一找描写蒲公英心情的词语。 ——来,说说你们都找到了那些词语? 担心高兴难过快乐(蒲公英在什么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评价:你们找的真准确!一块来读读你们找到的词语吧。 看,黑板上你们找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你有什么发现? 评价: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总结:是啊,昨天还在担心开不出漂亮花的蒲公英,今天怎么一下子变得高兴了呢? 对,她开花了,她的心情很高兴。你能用文中的话说说吗? 早上醒来,她一摸自己的脸颊,高兴地说:“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 现在我们就是因为开出漂亮花而高兴地蒲公英,我们一起读读吧。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了蒲公英高兴的心情。刚开出娇嫩花的蒲公英多么兴奋啊!可她怎么又难过了呢?她遇到了什么让她难过的事情?请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找出蒲公英感到难过的原因。 评价:你说的真好!找的真准确! 你概括课文的能力很强! 这时,蒲公英心情?

总结:是啊,蒲公英很难过,很伤心,她还没来得及欣赏自己漂亮的身姿,就接二连三的遇到了不幸的事情。她遇到了几件事? (三件)谁来说说第一件? ①“不料……”(你的回答真响亮!) 一辆汽车经过了,它是怎么经过的?(边……边……做动作)喷出一股黑烟 我们每天也在马路上经过,遇到冒着黑烟的汽车,我们会怎么做?(捂鼻子,用手扇风,因为汽车尾气难闻。) 你感觉如何?(难受)——读 ②我们都受不了汽车冒出的黑烟,对于娇嫩的蒲公英来说,这该是多么难以忍受啊!她又遇到了什么? 这辆汽车是怎么过去的?——“呼啸而过”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震耳欲聋” 你能读读吗?让我们也感受一下“震耳欲聋”的声音。 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听到的什么声音是震耳欲聋的? ③你们看,这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要忍受旧汽车喷出的黑烟,还要忍受“震耳欲聋”的声音带来的痛苦,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什么? 大马路上哪里来的空饮料罐?——人们乱扔 正好砸在蒲公英的身上,她有什么反映?大叫一声“啊”(短促有力) 蒲公英感到痛吗?疼我们来读读 人们乱丢的空饮料罐给蒲公英带来了多大的痛苦啊! 总结:对于蒲公英来说,高兴的时间太短了,还没好好欣赏自己,就被黑烟呛脏了,被“震耳欲聋”的声音震得花瓣差点掉了,被空饮料罐砸中了。她该是多么难受啊! 带着我们的感受读一读第8自然段吧。 过渡:通过你们的读,我听到了蒲公英痛苦的声音。是啊,刚开出漂亮小花的蒲公英,就遇到了这么多不幸的事情。你是她的好朋友,她向你诉说了自己的痛苦遭遇,你会怎么安慰她? 评价: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你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这5个生字。 2. 用看图对照之法明确“目”的意思并与“木”区别。 3.写好“口、目”这两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 2学情分析 这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一单元识字的第三课。一年级上册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应该是孩子们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而一单元更是孩子们初次接触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扇门或一扇窗。他们应该通过这扇门或窗窥见精彩丰富的语文世界一角,感受到汉语言文字吸引人的魅力。因此,对于本课教学,从形式上要多采用跟幼儿园小朋友接轨的游戏和活动的方式,从内容上讲又应该为孩子们呈现具有一定价值的语文学科知识,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认识语文、走进语文并喜爱上语文。 本课在这一单元处于中间位置,前两课认识了几个字,并在前一课学习了“横与竖”两种笔画的书写。本课学习第三种笔画,是第二次书写汉字,因此,还需教师细心指导田字格、笔顺笔画及握笔姿势等等细节问题。 这一课采用的是图画和汉字对应的排版形式。编者力图引导孩子看图对照进行识字。看图识字对孩子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识字方法,也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好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刻意提炼这一方法并练习运用,为孩子们迁移方法打好基础。另外,下一课主要涉及到象形文字,应引导孩子们了解字源,在识字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本课教学也可适当孕伏。 此时的孩子们刚进入小学校门不到10天,对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不太适应,同时对语文学科还基本没有概念。孩子们真的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慢慢地牵引他们进入语文的殿堂,让他们为自己的语文学习画出美好的画卷。但孩子们在母语的环境里已经浸泡了六年多,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对汉字的认识,又不可能仅是一张白纸。比如对于本课五个表示身体器官的汉字,大多数孩子都已初步认识,只是普通话的字音读得不太准确,个别的字义了解不够明晰。 3重点难点 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这5个生字。(重点) 2. 写好“口、目”这两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蒲公英的梦》说课稿

《蒲公英的梦》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组向芳芳 一、说教材 《蒲公英的梦》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中第三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写的是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中,在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这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说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关键词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在不同方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伤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开课伊始,我结合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这个科学童话故事,揭示课题《蒲公英的梦》。 2.感悟梦境 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蒲公英的梦的相关段落。然后,通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感悟梦的美,体会蒲公英梦中的快乐。 3.感悟梦因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我一共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品担心 我通过明示:梦境不是现实,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学生汇报,出示句子,通过朗读体会蒲公英难受、担心的心情。 (2)说遭遇 学生默读课文8----10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蒲公英遭遇的句子,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学生汇报,重点理解“震耳欲聋”、“不偏不倚”等词。 (3)诉心愿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蒲公英心愿的句子,然后用不同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段文字就是蒲公英在呼唤人们要保护环境。教师出示一组污染环境的图片,学生谈感受。我将进一步引导:假如你是蒲公英,你还希望人类不要做哪些破坏环境的事情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功能关系—传送带模型的构建》 华容一中胡昌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规律 2、理解掌握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功能分析方法及过程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产生内能的原因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 模型的迁移运用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高考动向: 我们研究过运动学的问题,也研究过功与能的有关问题,这两类问题在高考中都很难绕过一个基本模型——传送带。近几年有关传送带考题也是频频出现。传送带问题的考查一般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受力和运动分析,二是功能分析。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第二类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复习引入里的有关问题。 问题情境 如图所示,传送带随轮以恒定的速率1v 顺时针转动(01>v ),物体从左端以速度2v 滑上传送带,从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试分析下列问题: 情况 答案 问题 12v v < 12v v > 12v v = 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 物体将会在传送带上怎样运动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研究下面的三个问题: 探究1:一水平传送带两轮之间距离为10m ,以1v =4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质量为1kg 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小物体轻轻的无初速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设传送带速率不受影响,求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g 取10m/s2) (1)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W f ; (2)系统产生的内能Q ; (3)物体对传送带做的功W F 。 2v 1v v 2 v 1 v

《蒲公英的梦》教案(第二课时)

《蒲公英的梦》教案(第二课时) 《蒲公英的梦》教案 二班 教材分析 1,《蒲公英的梦》是一个通俗易懂的童话。通过童话的主题和故事中生动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特别是对儿童,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感受来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单词和句子,通过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课堂。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习情况分析 1。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鉴赏单词、句子和感受文章的能力。学生们愿意接受新事物,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一旦他们得到指示,他们就可以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他们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刺激。然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经常是课堂的

“观察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心学习的能力。 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得不够。虽然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学生在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4。学生的作文水平仍然很差作文时,全面考查学生的单词、句子、段落划分、布局能力,但少数学生仍抓不住重点,缺乏详细描述,围绕同一主题,选择合理材料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5。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需要科学有效。如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教材重组、班级图书馆角、校园图书馆的开发利用等如科学有效地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并进一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进一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作为教师,有时他们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协调。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要理解单词和短语的意思,积累单词和短语。理解文本的写作顺序,理解文本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3.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以多种形式朗读为主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课题2.大声朗读,理解课文中关键句子的意思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的思想和情感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学设计 【省比赛一等奖】名师精品优质课

教学目标 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这5个生字。 2. 用看图对照之法明确“目”的意思并与“木”区别。 3.写好“口、目”这两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 2学情分析 这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一单元识字的第三课。一年级上册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应该是孩子们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而一单元更是孩子们初次接触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扇门或一扇窗。他们应该通过这扇门或窗窥见精彩丰富的语文世界一角,感受到汉语言文字吸引人的魅力。因此,对于本课教学,从形式上要多采用跟幼儿园小朋友接轨的游戏和活动的方式,从内容上讲又应该为孩子们呈现具有一定价值的语文学科知识,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认识语文、走进语文并喜爱上语文。 本课在这一单元处于中间位置,前两课认识了几个字,并在前一课学习了“横与竖”两种笔画的书写。本课学习第三种笔画,是第二次书写汉字,因此,还需教师细心指导田字格、笔顺笔画及握笔姿势等等细节问题。 这一课采用的是图画和汉字对应的排版形式。编者力图引导孩子看图对照进行识字。看图识字对孩子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识字方法,也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好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刻意提炼这一方法并练习运用,为孩子们迁移方法打好基础。另外,下一课主要涉及到象形文字,应引导孩子们了解字源,在识字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本课教学也可适当孕伏。 此时的孩子们刚进入小学校门不到10天,对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不太适应,同时对语文学科 还基本没有概念。孩子们真的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慢慢地牵引他们进入语文的殿堂,让他们为自己的语文学习画出美好的画卷。但孩子们在母语的环境里已经浸泡了六年多,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对汉字的认识,又不可能仅是一张白纸。比如对于本课五个表示身体器官的汉字,大多数孩子都已初步认识,只是普通话的字音读得不太准确,个别的字义了解不够明晰。 3重点难点 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这5个生字。(重点) 2. 写好“口、目”这两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蒲公英的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导读 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已经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蒲公英这种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蒲公英? 生:我了解到蒲公英是一种草本植物,开黄色的小花。 生:我还知道它的花谢了以后,种子就会形成一个白色的绒球,可以随风飘散。这是我搜集到的蒲公英的图片。(出示给大家看) 师:看得出大家都对蒲公英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这里的故事就与蒲公英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蒲公英吗?它对于文中的妈妈和我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我想这应该是值得大家在阅读本文时用心思考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在这里安排学生介绍蒲公英,既检查了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使全体学生对蒲公英这种植物本身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又亲切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同时教师有目的的质疑,也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起到了导向与铺垫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语文书翻到这一课,谁能为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名按自然段轮流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并及时正音) 师:大家读得很仔细,很认真。下面我们要听写本课的7个生字,看看我们预习和自学的效果如何。老师要看谁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听写时,教师巡视,并在反馈评价时选择学生写得有难度的生字随机指导书写)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不懂的字词,想办法解决疑难。你可以查找工具书,可以和小伙伴共同研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生:(用心默读,边读边画一画,查一查,或者研究研究,向人请教请教。) 师: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让我们再一次浏览全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生:文章写了“我”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收到妈妈送给我的一些有关蒲公英的礼物。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带着她的希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终于像蒲公英一样飞出了大山,,并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的事。 师:(出示课后的表格)同学们,我们看到这张表格还有一些没有填写的内容。现在就请你根据刚才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再一次快速读文,理清文章思路,试着将这张表格填写完整。 生:思考后填写,汇报表格内填充的内容。 师:你能依此顺序将本文划分出段落吗?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课前预习,课上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因此字词的教学,不占用过多的时间来教,而是让学生在课前就自学字音、字义、字形等。然后在课堂上采取不同层次的朗读,力求每一次读文的设计都有明确的目的,从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给方法,品读感悟 师:读了课文,我们发现在“我”—也就是作者成长的每一步,妈妈都为我做了一些和蒲公英有关的事,这里面一定有着妈妈的特殊用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课文,随着文中那优美、感人的语言文字深入作者与妈妈的内心世界,来感悟“会飞的蒲公英”的真正含义。 (一)精读1—3自然段 师:请大家把语文书轻轻翻到第67页。我们首先明确这样两个问题:文中的我和妈妈生活在什么地方?那里条件怎样? 生1:贫穷。 生2:偏僻。 生3:落后。 师:很好。这是我们课前就了解到的。其实细心的孩子从课文中就能找到有关的词语来说明这一点。快速浏览全文,看谁最先找到这样的词语来说明那里的贫穷、偏僻、落后。

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学案例及点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口耳目》教学案例及点评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2个字,会写3个字,结合图了解字义。 能力目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用看图了解字义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的写字。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六位同学为一小组围坐、图片和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十二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问:这十二张图片中有三张是我们人身上有的,是哪三张? 3、板书课题:口耳目 二、授新 1、轻轻翻开《口耳目》这一课,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 2、教学“目”: ⑴把表示“眼睛”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这画的是什么?用一个字怎么来表示? ⑵师范写“目”的古文字。 ⑶把“目”字卡片贴在古文字旁,指名学生读。 ⑷让学生看图比较字形。(师适机解释“什么是象形字及其简历”。) ⑸归纳学法: 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3、用以上学法自学其余11个字: 每小组分发一套卡片,每位学生拿最会读的两张卡片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优秀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 45 分钟 2、授课人数: 60 人 3、课时: 1 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3 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 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 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 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 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 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 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 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 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 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 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 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 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蒲公英的梦 全教案

《蒲公英的梦》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读懂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贴图。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是呀,不光我们人类会做梦,在植物王国有位朋友也会做梦,愿意去蒲公英的梦里玩一玩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借助拼音,小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标出自然段,并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决。不太好读的地方,反复练习朗读,直至读通、读顺。 2. 同桌互相朗读,并互相纠正读音。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4. 共同交流,你知道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二)识记生字。 1. 认读识字卡片,并组词。 2.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3.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笼罩、恬静、烦恼、惺忪、咳嗽、遭遇、 愁眉苦脸、迫不及待、震耳欲聋、不偏不倚 (三)分段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1. 分段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1)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指导。 (2)开展朗读比赛,同桌合作朗读课文,比一比、评一评、赛一赛,看哪个同桌合作读得最好! (3)指导朗读。 2. 读课文思考问题: (1)蒲公英究竟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合作探究: (1)理清课文顺序,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把找到有关蒲公英梦到的段落语句读给大家听。 4. 交流展示: 三、总结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优秀教案1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课标描述】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8.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9.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子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的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认真、规范、正确写“口、目、耳、手”4个字 3.正确朗读课文,结合图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评价方案】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随机出示里面的生字,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认识字形。 2.结合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动笔之前先观察范字,养成少用橡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言: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头部器官的名字,学生指。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落实目标1)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口”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耳”“目”。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耳”和“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手”“足”。 (1)课件出示两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预设: 口: 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

校内公开课教案设计

校内公开课教案设计 校内公开课教案设计:(1) 课题: 《凡卡》(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申报教师:赵一锋 XX年12月 《凡卡》 一、教材分析: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于1886年所作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全文按写信前、写信中、写后的顺序安排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讲圣诞前夜,凡

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准备偷偷地写信。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时的联想,反映了凡卡悲惨的遭遇,第三部分讲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的梦。课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写的,学习时,要分清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 本课在写法上有许多对我们有启发的地方。1.巧妙地运用插叙。全文以凡卡写信的过程为顺序,其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插叙爷爷守夜的情形,另一处是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形。这两处插叙都是凡卡自然而然的回忆,但与全文表达的中心结合紧密。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文章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凡卡为写信做准备的描写,受老板、老板娘折磨的描写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感人。3.意味深长的结尾。凡卡“寄”了信,还做了个好梦。但他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他的“甜蜜的希望”只能是一场梦。这样的结尾,使人越发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二、设计理念: 教学《凡卡》就要了解小说的背景,了解作家

的写作意图。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以前在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一般都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另外,契诃夫创作《凡卡》的意图不仅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还想表现他的童稚心灵和对幸福的向往,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值得注意。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课文特点,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三者结合点,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蒲公英的梦》教案

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口耳目》优秀教案1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3 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识字3 口耳目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汉字,会写四个汉字 2、掌握笔画“横折、撇、弯钩” 3、读儿歌,了解手耳目口足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三、教学方式 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师说口令:生说动作 (1)站起来(2)拍手(3)眨眼睛(4)唱歌(5)捂耳朵 2、生说说刚才用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脚、手、眼睛、嘴巴、耳朵(再展示下你的这五个部位)生做动作展示 3、师:那这些部位呢,在古代啊,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它们。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学习课文 (一)结合图片,学习生字 1、出示图片,学习“口”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口”,师教读,生跟读。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可游戏互动:口口口,口在哪里) (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3 组词:口水开口口袋 (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口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我可以用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耳”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耳”,师教读,生跟读。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可游戏互动:耳耳耳,耳在哪里)

(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6 组词:耳朵耳鸣耳垂 (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我可以用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目”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目”,师教读,生跟读。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可游戏互动:目目目,目在哪里) (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5 组词:目光题目目的 (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目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我可以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手”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手”,师教读,生跟读。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可游戏互动:手手手,手在哪里) (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4 组词:手心双手拍手 (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手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我可以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足”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足”,师教读,生跟读。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可游戏互动:足足足,足在哪里) (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7 组词:足球足够满足 (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我可以用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现在我们来书中找一找这些生字吧。快看,你在哪里发现了它们? 指名说,什么字在什么旁边(描述图画) (二)学习儿歌

最新匆匆优质课教学设计获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如何把无形的时间写具体形象的。 3、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时 间,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深入学习重点句段,体悟作者的心境。 教学难点: 领悟表达方法,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弹唱引入课题 播放由教师弹唱的有关时间流逝的歌曲,学生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生:歌曲的内容是有关时间流逝的。 师:时光匆匆,往事如烟,时间是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时间的散文--《匆匆》。 二、学习文章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师:对于本课的作者—朱自清你有怎样的了解? 师生分享交流收集的作者的资料。 师: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播(五四运动的落潮期,朱自清想报效国家,却无用武之地,心情低落,长叹时光流逝)。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大屏幕上出现的生字新词,默读一下,一会找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找个别学生读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听。(本环节重在正音,个别同学和齐读想结合,加深学生对正确读音的印象) 2、师:大家既然能读准这些字词,那对这些字词的意思你了解吗?请同学们对自己能够理解的字词进行解释并说一说自己解释词语的方法? 同学们不仅说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还分享了自己的解释词语的方法四、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课文题目叫匆匆,那匆匆指的是什么能? 生:时间 师:在文中,时间匆匆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呢?时间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后,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于是—洗手的时候到从我脚边飞去了”和“燕子去了”这两个重点部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把抽象的时间写具体)和语言美。 五、默读课文深入探讨 师:作者面对自己的时间,是怎样的心境?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一画,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小组讨论一下。 生:回答自己找的句子,分享自己的体悟,教师相机点播,引导写生读出感觉。 (本环节重在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在读中,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齐读,读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读出对

体育公开课教案教案模板

XXX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授课对象: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四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青蛙障碍跳”。课的设计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课的目标为: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优生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游戏,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游戏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自从经历了将近四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让我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