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核电站及其安全性

新一代的核电站及其安全性
新一代的核电站及其安全性

新一代的核电站及其安全性

核电站发展至今,已历经4代。第一代核电站属于原型堆核电站,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试验示范形式来验证其核电在工程实施上的可行性。20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400多台机组大部分在这段时期建成,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在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各国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在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过,核电专家们仍对第二代核电站进行了反思,当时认为发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物质大量往环境释放这类严重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不必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设施作为设计上必须的要求,因此,第二代核电站应对严重事故的措施比较薄弱。

对于第三代核电站类型有各种不同看法。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和欧洲核电用户要求文件(EUR)提出了第三代核电站的安全和设计技术要求,它包括了改革型的能动(安全系统)核电站和先进型的非能动(安全系统)核电站,并完成了全部工程论证和试验工作以及核电站的初步设计,它们将成为第三代核电站的主力堆型。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美国、欧洲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都出台了新规定,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作为设计上的必须要求,满足以上要求的核电站称为第三代核电站。目前,世界上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据以建造第三代核电机组的设计,主要有美国的AP1000(压水堆)和ABWR(沸水堆),以及欧洲的EPR(压水堆)等型号,它们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均比第二代核电机组小100倍以上。美国、法国等国家已公开宣布,今后不再建造第二代核电机组,只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

中国有13台第二代核电机组正在运行发电,未来重点放在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上。目前,中国第三代核电项目正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进行建设,将有4套第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预防和缓解堆芯熔化成为第三代核电站设计上的必须要求,而这一点也正是作为第二代核电站的福岛核电站近期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弱点。据悉,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将装备有蓄水池,这样的“大水箱”在紧急情况下能释放出大量的水,从而达到降温等应急需求。

不同于核电技术或先进反应堆,第四代核能系统概念,最先由美国能源部的核能、科学与技术办公室提出。2000年1月,美国能源部发起并约请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南非和英国等国家的政府代表开会,讨论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的国际合作问题,并发表了“九国联合声明”。随后,由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核电发达国家组建了“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拟于2~3年内定出相关目标和计划。这项计划总的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向市场推出能够解决核能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和防止核扩散问题的第四代核能系统(Gen-IV)。第四代核能系统包括三种快中子反应堆系统和三种热中子反应堆系统:钠冷快堆系统,铅合金冷却快堆系统,气冷快堆系统,超高温堆系统,超临界水冷堆系统和熔盐堆系统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报告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姓名:X X X 学号:0 9 X X X X X X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指导老师:X X

2012 年06月10 日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 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系XXX 摘要: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这三种能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缓解能源矛盾,除了应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再生资源外,核能是被公认的唯一实现的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即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核能不仅单位能量大,而且资源丰富。地球蕴藏的铀矿和钍矿资源相当于有机燃料的几十倍。如果进一步实现控核聚变,并在海水中提取氚加以利用,就会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矛盾。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核事故的发生,核能的安全性再一步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简要回顾核电的发展,并对其安全性做了分析,指出核电是一种安全的能源。

关键词:能源核电安全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an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uclear Engineering XXX Abstract: Energy i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lements of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s also expand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supply,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from the three resources of coal, oil, natural gas, three energy is not only a low utilization rate, and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contradictions,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solar, wind, tidal energy and biomass energy renewable resources, nuclear energy is recognized only can achieve large-scal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energy, clean and modern energy economy. Nuclear power units of energy, but also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Global reserves of uranium and thorium mineral resources is equivalent to several times of the organic fuel. Further to achieve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and be used to extract tritium in seawater, will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energy supply. However, with a series of nuclear accidents, the safety of nuclear energy and then step been questioned, briefl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and its

核电培训试卷 核安全文化 答案

****公司核安全文化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核安全具有的五个特性是(技术的复杂性),(事故的突发性),(影响的难以感知性),(污染后果的难以消除)和(社会公众的极度敏感性)。 2、中国的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它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 3、决策层在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构建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等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确保(核安全)高于一切。 4、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5、国家核安全局最新发布的8个核安全文化特征是(决策层的安全观和承诺),(管理层的态度和表率),(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培育学习型组织),(构建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报告和经验反馈机制,(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20分) 1、( √ ) 中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 2、( × ) 国家核安全局监督范围和监督力度增大,法规要求严格,给核电营运单位和承包单位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影响我国核电发展。 3、( √ ) 制造出的产品用到核电厂的,产品质量一定要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核电厂安全运行,所以产品制造时一定要按技术要求、质保要求、作业程序进行。 4、(√ ) 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的错误。 5、( √ ) 核安全文化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思考问题和工作中自觉以“安全第一”,保证核安全为出发点,即把自己的工作任务、责任与确保核电厂安全作为整体考虑。

我国核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核安全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05T17:05:28.5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冯柳阳郭唐文[导读] 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在国际新能源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核电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更是成为各国发展核电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 363300;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 350300)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在国际新能源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核电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更是成为各国发展核电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法律法规、核电安全措施、应急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核安全的现状,从而证明了我国核电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核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措施;现状分析 1、核安全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建成百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约17%,核电站堆形也是不尽相同。我国自建造秦山一期压水堆开始,后续还建有AP1000、华龙一号等堆型。但是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等给世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核安全已被纳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技术应用、核安全和核保障“三大支柱”中。 2、核安全概述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常规电厂相比,核电厂具有潜在的放射性危险。因此核安全成为核电厂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要求核电厂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御措施,从而保障人员、社会及环境免受放射性危害。在核电站有效运行的同时,能够使核电站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核安全对人员健康安全目标、大量释放安全目标、堆芯损伤安全目标、安全壳失效安全目标做出了明确要求。 3、我国核安全目标的实现 3.1法律法规层面 我国先后发布《环境污染防治法》、《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核电厂设计总的安全原则》、《核电厂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一般原则》、《核电厂可靠性保证大纲编写指南》、《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文件,从技术及法规方面确保了核电厂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3.2核电厂安全目标的实施 (1)核电厂采取纵深防御多重屏障保障的原则,从而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并采用成熟可靠的实践经验和工艺,依靠有经验和认可的供货商和采用成熟的工艺。在设计、建造、运行及维修过程中,能够充分保证各个设备的安全运行,并将根据现状,对假想事故后果采取专项安全措施,防患未然,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2)核电站的事故大部分都是人因失误,因此在工作中应杜绝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因此应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对核安全文化进行定期考核,强化安全管理,合理匹配人、机、环境,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快捷的方式进行操作,杜绝人因失误的发生,采取最佳的防范措施,从根源杜绝人因失误的发生。 (3)“9.11”事故发生后,各国对核电站防止飞机撞击事件开始广泛关注,我国《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商用飞机的恶意撞击的超设计基准要求,保障在事故情况下反应堆堆芯的冷却或安全壳的完整性,全面保障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3.3建立和健全核应急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核应急组织体系,将重要核设施和核活动纳入国家核应急工作体系之中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加强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的完善,做好核安全的评估及定期组织各单位进行应急演习。加强核应急信息体系的建设,健全各级汇报制度,及时响应,做出决策。 3.4、公众接受性 福岛核事故使公众恐核心理进一步加重,因此要大力发展核电除了在技术与安全性能上提高,还要进一步增强民众对核电接受度。随着目前多媒体发展的多元化,核电宣传途径也变的丰富多彩,互联网、宣讲会、核电科普展、有奖活动等都是核电宣传的有力手段,使群众更多的了解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根据目前我国在役、在建核电厂的数据分析,能够得出我国核电厂均能够满足两个“千分之一”的安全要求。 总结:核电厂的安全性是核电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民众对核电认可度的必要手段。核安全的牢固建立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离不开全员核安全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同行电站全面的经验反馈,离不开媒体的广泛宣传普及。以核安全为首要目标,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核电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搏.关于核电厂安全目标的确定问题[J].核安全,2007,2:8-11. [2] 张文广,杨承刚,孙占,张跃.关于核电厂可靠性保证大纲的核安全审查探讨[J].核动力工程,2018,39(6):141-143. [3] 李朝君,张春明,左嘉旭,陈妍,付陟玮,宋维.核电安全目标与公众接受性[J].辐射防护通讯,2014,34(3):20-22. [4] 戴立操.核电厂安全目标及实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44-46.

核电厂安全分析

Regulatory Document RD–310 Safety Analysi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February 2008

CNSC REGULATORY DOCUMENTS The Canadian Nuclear Safety Commission (CNSC) develops regulatory documents under the authority of paragraphs 9(b) and 21(1)(e) of the Nuclear Safety and Control Act (NSCA). Regulatory documents provide clarifications and additional details to the requirements set out in the NSCA and the regulations made under the NSCA, and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nuclear activities in Canada. Each regulatory document aims at disseminating objective regulatory information to stakeholders, including licensees, applicants, public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public on a particular topic to promote consistency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 CNSC regulatory document, or any part thereof, becomes a legal requirement when it is referenced in a licence or any other legally enforceable instrument.

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评价

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评价 发表时间:2018-08-21T14:23:18.3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作者:王超 [导读] 摘要: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能源需求,应大力推进我国的核电建设,因为核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做,不仅能保障能源供应不间断,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核电厂的应用,与传统发电模式对比,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和环保性,但是核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核电的经济效益问题,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23) 摘要: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能源需求,应大力推进我国的核电建设,因为核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做,不仅能保障能源供应不间断,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核电厂的应用,与传统发电模式对比,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和环保性,但是核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核电的经济效益问题,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评价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核电厂运行;安全性;经济性评价 1、前言 虽然从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来看,煤电依然是我国电力生产结构的基础,但有研究指出核电将是我国目前和中长期内能在一定规模上替代煤电的唯一能源。同时,发展核电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进行有效评价,对核电厂发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2、核电安全问题与经济性问题 2.1核电安全问题 核能在利用过程中,由于其历史原因,存在着一定的“恐核”心理,这就导致核电在应用时,人们心中具有一定的心理负担。核能最初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并且第一次投放是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核能后来应用于发电领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且有效地降低了资源消耗,但是核废物、核能泄漏,同样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在对核安全问题处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出现核泄漏问题,给附近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如何保证核安全,成为当下核电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 2.2核电经济性问题 核电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性问题是影响核电应用的又一关键性因素。核能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煤炭资源的消耗,并且其排放的气体,不会对大气造成破坏。在当下低碳理念得到较大发展的现实背景环境下,核电在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的推广。但是从我国核电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反应堆数未实现规模,核电经济数据库建设存在问题,导致经济评价尚处于定性阶段,核电经济性评价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 3、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评价 3.1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评价 目前,核电厂安全评价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确定论安全评价法、概率论安全评价方法等。本文在对核电厂的安全性评价过程中,主要以确定论安全评价法为主。确定论安全评价法应用过程中,以纵深防御概念作为基础,保证核电厂3个基本安全功能作为评价目的,并且利用假设和分析的方法,对核电厂是否具有安全性进行分析。 3.1.1纵深防御概念 纵深防御概念主要涉及到了纵深防御层次问题,具体层次内容如下:第一层以保守设计为主,保证核电厂避免出现偏离现象;第二层对核电厂是否正常运行进行检测,避免事故发生;第三层加强对故障问题进行安全设计,使核电厂能够处于一个安全的运行状态;第四层注重对严重事故后果进行减轻;第五层注重对人员进行保护,并能够对紧急情况进行有效预防。 3.1.2核电厂涉及到的基本安全功能 在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核裂变产物等核废料进行处理,降低核能的放射性危害。具体涉及到了反应堆停堆处理、排除余热处理、放射性物质处理3个方面内容,我们将之称为3个基本功能评价。 3.1.3假设和分析方法 在对核电厂安全问题分析过程中,采取了保护假设理论,从初始温度、压力、功率等问题,对后果偏差进行分析,并假设可能出现的事故,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验证,从而保证核电厂生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定论安全评价方法在对核电厂进行安全评价过程中,能够对核电厂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定义,并注重考虑到“影响因素”问题,能够对一些随机故障进行判断,保证核电厂在处理事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解决。 3.2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评价 3.2.1核电经济性分析的原则 核电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中间经历过几次核事故的冲击,但证明其还是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经济的战略能源。我国要发展核电,必然要与火电等其他能源形式在经济上进行竞争。而核电的经济性是其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核电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核电经济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核电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核电经济分析不仅涉及核电领域所有技术专业和科学,诸如核物理、核安全、核环保及电力工业知识等,而且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只有综合考虑核电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才能完成核电经济分析与评价的任务。 2)实践性原则。我国核电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核电站的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核电的技术也趋多样化。因此,对核电的经济性分析和评价时要结合每个具体科研课题或建设项目的特点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为我国核电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3)系统性原则。核电经济性分析与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核电的经济性分析不仅要对核电整个系统的内部成本进行考虑———从铀矿的开采到核设施的退役都要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核电系统的外部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4)风险性原则。核电行业未知影响因素较多,要对未知因素进行合理的假设,才能对核电经济性作出合理科学的分析。例如,由于

浅谈核电站如何开展现场安全施工和检查

浅谈核电站如何开展现场安全施工和检查安全是生产的首要任务,围绕安全开展的生产活动,才是我们作为设备检修工作的最终目的。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如何合理高效安全的开展核电站现场检修工作及如何做好现场工作的安全检查。 安全施工和安全检查工作是安全执行的重要步骤,是工作负责人识别现场不安全因素,按照程序或规程要求开展现场施工工作,而安全检查人员作为第三者去发现事故隐患并督促工作负责人改正存在的风险,事后做好安全教育和组织部门全员学习事件,做好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但我们的目的就是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员工安全生产。所以下面从四个方面开展核电站的现场安全施工和安全检查工作: 其一、合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安全风险管控; 每一项工作的开始都都少不了前期准备工作,而针对核电站开展现场生产活动,具备自己的特点。根据技术规格书来说,核电站的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有切割打磨、开工验电、容器(含地坑)内部作业、登高作业等风险作业,对应是火灾或爆炸风险、触电风险、人员窒息或中毒、高处坠落等事件发生都可以危机人身,严重时可导致人员死亡。 面对上面的提到或没有提到的风险,作为每项工作的准备人员,都要合理对每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进行风险,做好每项工作的风险控制。在准备每项工作时,了解或查询类似工作,跟专业组负责人做好沟通交流,在条件的允许的前提下,安排人员提前了解现场情况。根据反馈情况,准备人员、专业组长及经验丰富的工作负责人,共同分析该项工作的风险分析,必要时与对口的科室班组的系统工程师和安全质量处的专项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工作包中的风险分析填写完善的风险预估,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和风险分析,进一步办理工业安全高风险。编制同类事件的OE单,对工作负责人在开展工前会时,予以参考和借鉴。 总之,作为每项工作的发起者、组织者都要提前熟悉、了解现场工作存在的分析,提前做好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为员工的安全生产做好铺垫。 其二、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严格执行施工要求; 每项工作的实施者是由我们在做的每位工作负责人执行,所以作为工作负责人,你们的责任重大。在开始执行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好工前技术交底,开好每项工作的的工前会,对重大风险的工作的工前会,不但要通知部门管理责任人、准备工程师及电站级的安全员,还要通知质安部安全工程师、班组系统工程师或安全质量处的专业负责人,再次按照施工方案及OE单,梳理该项工作存在的风险,并对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做好人员分工,完善前期准备不足的地方。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质子和中子等属于电离辐射,而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激光则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事实上,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约76.58%)和医疗(约20%),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毫希,有些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要比这个平均值高得多。 核能应用领域的辐射照射来源于核能产生装置(如核电站)在运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版)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 文化(最新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 版)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

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

有关核电的经济性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9381724.html, 有关核电的经济性问题研究 作者:陈少华 来源:《中国经贸·下半月》2012年第06期 摘要: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当前大部分国家开始重视核电的开发。核电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当前以火电为主的电网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在社会用电量增加的基础上,我国亟需发展核电来保证电力的供应。本文主要针对核电的经济性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实施分析。 关键词:核电;经济性;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到来,以及传统火电厂的污染性,使得社会对核电越来越重视。随着人们对清洁新能源的不断探索,核电的使用量正在不断增加。 一、核电 核电,即依靠核能所产生的电力,主要是利用原子核内部所蕴藏的能量产生电力。通过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内部裂变,利用裂变产生的热能,造成水蒸气,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核电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发展历史,自美国1951年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建立了核电站。当前核电站的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6%。我国的核工业也经过了将近40年的历程,建立了多型号的核反应堆,并且有着多年的安全生产的经验。核电的产生只需 要较少的核燃料。生产成本较传统的火电站要低很多,同样功率大约为100万千瓦的发电站,如果是火力发电的话,每年需要消耗煤炭大约三四百万吨,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运输和消耗量;而核电站只需要消耗较少的铀燃料,大概在几十吨左右。 二、核电经济性问题分析 核电的经济性问题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微观和宏观方面。 1.宏观方面 (1)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核电的应用,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较高的影响。首 先,核电能够促进社会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调整。在当前全球性的能源危机面前,国际油价大幅上调,从而也带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核电的应用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优化社会的能源消耗结构。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的原油已经超过半数需要依靠国外进口,同时煤炭的开采量也不足以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开采之后,石油资源已经几近枯竭,煤炭资源也所剩无几。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保

新一代的核电站及其安全性

新一代的核电站及其安全性 核电站发展至今,已历经4代。第一代核电站属于原型堆核电站,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试验示范形式来验证其核电在工程实施上的可行性。20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400多台机组大部分在这段时期建成,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在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各国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在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过,核电专家们仍对第二代核电站进行了反思,当时认为发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物质大量往环境释放这类严重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不必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设施作为设计上必须的要求,因此,第二代核电站应对严重事故的措施比较薄弱。 对于第三代核电站类型有各种不同看法。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和欧洲核电用户要求文件(EUR)提出了第三代核电站的安全和设计技术要求,它包括了改革型的能动(安全系统)核电站和先进型的非能动(安全系统)核电站,并完成了全部工程论证和试验工作以及核电站的初步设计,它们将成为第三代核电站的主力堆型。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美国、欧洲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都出台了新规定,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作为设计上的必须要求,满足以上要求的核电站称为第三代核电站。目前,世界上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据以建造第三代核电机组的设计,主要有美国的AP1000(压水堆)和ABWR(沸水堆),以及欧洲的EPR(压水堆)等型号,它们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均比第二代核电机组小100倍以上。美国、法国等国家已公开宣布,今后不再建造第二代核电机组,只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 中国有13台第二代核电机组正在运行发电,未来重点放在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上。目前,中国第三代核电项目正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进行建设,将有4套第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预防和缓解堆芯熔化成为第三代核电站设计上的必须要求,而这一点也正是作为第二代核电站的福岛核电站近期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弱点。据悉,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将装备有蓄水池,这样的“大水箱”在紧急情况下能释放出大量的水,从而达到降温等应急需求。 不同于核电技术或先进反应堆,第四代核能系统概念,最先由美国能源部的核能、科学与技术办公室提出。2000年1月,美国能源部发起并约请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南非和英国等国家的政府代表开会,讨论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的国际合作问题,并发表了“九国联合声明”。随后,由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核电发达国家组建了“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拟于2~3年内定出相关目标和计划。这项计划总的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向市场推出能够解决核能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和防止核扩散问题的第四代核能系统(Gen-IV)。第四代核能系统包括三种快中子反应堆系统和三种热中子反应堆系统:钠冷快堆系统,铅合金冷却快堆系统,气冷快堆系统,超高温堆系统,超临界水冷堆系统和熔盐堆系统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

核电厂潜在的危险性:1)核电厂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2 反应堆停闭后会长时间释放衰变热3)反应堆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水4)反应堆功率可能迅速升高。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他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他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重视。 特性:安全文化的有形导出、安全文化主动精神。 实质:在电厂内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在核电厂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提高人员绩效和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人品特性: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自我检查是一种极高人员绩效的工具,常用方法:STAR”stop停止、think思考、act行动、review 检查。 监护:指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检查将要进行的操作的正确性。 安全文化评价的方法:人员访谈、行为观察、文件查阅。 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指导性文件、参考性文件。 核电安全许可证:核电厂厂址安全审查安全批准书、核电厂建造许可证、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核电厂退役批准书、操作员执照、高级操作员执照。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指许可证申请者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核安全报告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和事故报告。 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应急计划是针对应急响应行动制定的文件,是其他应急文件的基础。 应急计划区:为了在核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行动,事先在核电厂周围划出制定应急计划并做好适当准备的区域。 应急状态分级: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厂区应急、场外应急。 通用应急水平即又防护行动客避免的剂量。。。。隐蔽10 撤离50 典防护100 临时性避迁(第一个月30 第二个月10)(mSv)永久性在居住寿期内1Sv 核电安全的总目标是建立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民和环境免受危害。用防护目标、核电技术安全目标、核电安全目标的目标的数量指标做补充。核动力厂设计的纵深防御的五个层次:1)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态的情况很少发生、2)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3)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设计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融化的严重事故4)利用特殊设计设施,进行事故管理5)场外应急设施和措施。 轻水堆核电厂普遍采用的四道实体屏障:芯块、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和安全壳及安全壳系统 概率安全分析:把整个系统的失效概率通过结果的逻辑推理与他各个层次的子系统、部件及外界条件等的失效概率联系起来,从而找出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 概率论的分析方法:1)事件树分析:建立事件树即进行功能模化,继始发事件后,把各项与安全相关的功能按失效与否逐级开展,就能得到一系列后果不同的事件序列。2)故障树分析:把系统的失效作为分析的目标,由此反推,寻找直接导致这一失效的全部因素。直至毋需再研究其发生的因素为止。 电厂的概率安全分析通常是在三个级别上进行的。一级概率安全分析确定可导致堆芯损坏的事件序列及这些序列的估算频率,可对上述弱点及防止堆芯损坏的的方法提供重要见解。二

国内外对核电站研究现状

1.1. 核能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优势(阐述发展核能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2. 当前国内外核电发展研究现状 1.3. 世界各国国核电发展趋势 1.4 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正文: 第1章国内外对核电站研究现状 1.1. 核能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优势 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然而在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直到21世纪的今天,能源危机已经遍及全球各个国家,以及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到时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是的我们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寻求新的清洁的能源成为整个人类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而核能便成为各国的重点关注对象。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低下,在经济高速

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因而,日益增长的对外能源需求造成的能源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能源危机的突围之路。 迄今为止,世界能源需求的85%来自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是的地球环境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且,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其消耗的迅速增长,使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面临枯竭的境地。为了缓解能源危机,我们便需要寻找新的清洁的能源,在自然界中,除了化石燃料外,核能、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也都是可资利用的能源。水力是无污染的能源,应充分开发使用,但水力资源终究有限,且受地理条件限制。水力发电随季节变化很大,所以光靠水力替代不了化石燃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都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开发,很难大量使用;较乐观地估计,到21世纪,上述几种能源中每种在能源总耗量中的比例,都很难超过1%。 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技术上已较成熟,而且能大规模开发使用以提供稳定电力的惟有核能。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主要表现于: (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能量密集型的能源。 (2)核电是清洁、低碳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如果取代燃煤发电设备,1GW 核电设备运行1年能避免排放560万吨CO2,能有效的遏制和缓解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3)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火电。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

我国核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核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8T11:41:47.0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郭晶吴婷婷王昱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核能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全球的能源结构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核能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全球的能源结构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经济的新型能源,因其具有高效性,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已有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以核电的概述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核电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我国核电;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近些年,核电能源属于新能源产业当中的重要领域,可以说在全球能源的结构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的时候,核电的发电量已经到达了全球发电量的16%左右。现代的核电产业具备了投资规模相对较大、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强等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因此成为了现代经济增长点和促进工业结构化升级的重要领域的同时,也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对发展核电产业的地区做出趋势的分析,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一系列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最终实现推动其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和能源结构、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核电的概述 核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能源低碳清洁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核电具有经济性好、单位投资减排效益高等优点。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核电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不断提高,大规模发展核电已成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能力、推进能源消费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制定了庞大的核电发展计划,我国已进入核电快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核电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它在改变能源结构上有以下重要作用:(1)核电是不排放和清洁能源;(2)核电是高负荷因子大功率密集性的能源;(3)核电的安全可靠性正继续不断提高;(4)核电对煤电具有较强经济竞争力和替代能力;(5)核电的燃料运输量小,发展核电可以有效调整能源布局。因此,积极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2我国核电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核电全产业链的国家。核电没有大的安全问题,但要做好公众沟通,不能只去讲核电是安全的,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动中,我们在检查的同时也在研究如何将新技术,如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等应用到核电管理中。从技术水平来看,我国核电的自主技术已经取得突破,自主三代核电已开工建设,AP1000技术消化吸收基本完成,依托项目很快就可以投产。目前,我国已有10台三代压水堆机组在建,应该说,我国已进入了三代技术时代。具有第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正在建设,先进的小堆技术正在稳步推进。装备制造水平持续提升,核电关键设备的制造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已具有每年有8-10台核电主设备的制造能力,关键设备国产化稳步推进,除了少数的部件和材料,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展望未来,核电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期。 3我国核电发展形势与展望 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之欧美发达国家显得落后不足,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抓住好近几十年核电发展的机遇,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加快核电的建设与装机工作,与之逐渐配套了管理监察体系,并通过对外合作,引进了新一代先进的核电技术,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引进、消化、吸收过程中,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过优化改进,提高了核电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电工程设计工作也逐渐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核电的前景方兴未艾。(1)从总量上看,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社会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电力需求总量在中长期内仍将会不断增加,发展核电的空间仍长期存在[4]。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在运58GW,在建30GW。从2002年到2015年,中国己完成了28台新核电机组的建造及运营。目前,已有33台机组在运,22台机组在建,其中包括4台AP1000核电机组(全球首堆)和高温气冷堆示范电厂,更多机组还在计划建造中,可能将会在三年内开始。除此之外,中国对国产反应堆已经开始了设计,中国核反应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样是首屈一指。所以说,未来我国核电发展的市场和空间非常广阔。(2)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也必须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及2020年比2006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目标,发展核电是必须选项。(3)核电建设的总投资额巨大,拉动地方经济作用非常明显,并且巨额的装备制造业市场,有助于带动自主化装备制造业积极快速发展。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在“十三五”规划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到2020年,建立军民深度融合的核燃料产业体系,在满足国内核电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在国际市场上规模化经营,到2020年末,占国际市场份额10%,到2030年占国际市场份额20%。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不过从发展阶段看,我国的核电整体发展还处于自主技术成熟化和批量建设的准备阶段,而法国、美国等核电强国已经走过了批量建设的阶段,由于其技术先进成熟,现已处于技术输出阶段。我国在建及将要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中,既有国产第2代加技术的核电机组,也有法国EPR和美国AP1000第3代核电技术机组。不过,无论是EPR和AP100 0,或是我国自主开发的CAP1400,以目前的科技来看都不能完全确保其绝对的安全发展,未来我国核电的大发展将仍面临较大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4促进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4.1统筹好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着大众对核电安全问题的关注,核电的安全性受到了高度重视。可以说,近年来核电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核电安全措施上,特别是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应用。但了解后会发现,核电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这些安全系统就是无用的,但若是发挥了作用,核电将会面临发展危机。这是非常被动的局面。而安全系统带来的成本越来越高,无论美国的AP1000,还是法国的EPR都是如此。而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电的上网价格都在下降,利用小时数在提升。随着核电技术不断进步,核电经济性不仅要与过去比,与全世界比,还要和别的能源品种比,参照物要调整,否则其经济性将没有竞争力。 4.2把握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核能是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能的发展也必然受到能源系统变革的影响,要深入研究能源转型和变革新型思想,进而准确把握核电发展的技术方向,如如何做好大堆和小堆的布局,如何把握好核电发电和供热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快堆与热堆、裂变与聚变等更长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