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广东高考地理卷试题含详细解析答案

年广东高考地理卷试题含详细解析答案
年广东高考地理卷试题含详细解析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地理试卷类型:A 撰写人: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地理组徐海龙

本试卷共12页,3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回答1~2.

1.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图1以地表水体及③为界分为自然循环、社会循环,这也正是第一题的切入点。地表水体与水汽输送之间的水循环环节为蒸发,其余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④跨流域调水,故第1题选B。在社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若不对污染进行回收处理,则会导致当地环境污染,故第2题选D。

3. 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

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解析】水稻生长对气候尤其是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引起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条件的改善,故本题选择B。

4.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

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解析】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及毁林开荒极易引发当地水土流失。发展梯田主要目的是为保持水土,故本题选择A。

5.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

是A. 地质条件 B. 水文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气候条件

【解析】立交桥的坡地直接影响其排水能力,北京较广东降水少,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故本题选择D。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 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 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 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 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7. 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8.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森林火灾面积

B. 土地干旱程度

C. 洪峰流量

D. 植物病虫害程度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应对灾害能力及对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理解。直接依据图示信息得第6题选择C。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直接损毁不牢固的建筑物,故第7题选择B。遥感(RS)主要功能是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获取,要获得洪峰流量信息一般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而RS一般无法得出,故第8题选C。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

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0.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第9题选择B。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第10题选择A。

11.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

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自然资源质量差

B. 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 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解析】这种“资源诅咒”直接表现在现今国际经济发展中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与资源富有、以资源输出促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直接。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的有形、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故第11题选择C。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原理的理解。图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2600<甲<2700,2600<乙<2700,1900<丙<2000,故第12题选择C。物体释放辐射能力与其温度呈正相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故第13题选择B。

企业的空间扩张受区位条件影响。读图5,回答14~15题。

图5 某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扩张过程示意图

14.有关该企业的叙述,与图中不相符的是

A.生产基地布局在成本低廉的外地农村

B.销售部门布局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农村

C.研发中心布局在科技发达的本地城市

D.公司总部布局在人才聚集的本地城市

15.按区位因素分,该企业的类型是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解析】该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工业区位的理解。据图公司总部设置在本地农村,故14题选择D。生产基地设置农村地区,主要考虑因素可能是农村劳动力成本低或接近原料地,进而选择外地农村,则确定外地农村的原料优势突出,第15题选择A。16.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B.准静止锋

C.暖锋D.反气旋

【解析】据题干信息“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判断为准静止锋,故选择B。

1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

【解析】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泥沙沉积量减少,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三角洲可能后退,故选择D。

1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

值。

读图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解析】据图少儿人口抚养比贵州>广东>江苏>北京>上海,老

年人口抚养比上海最大,广东最低,故选择A。

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20.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M 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 . M 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 .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 .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常见天气系统的掌握。M 处为北半球低压

中心,则甲处盛行东南风,故19题选A 。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

压,故第20题选择C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图8,回答21~23题。

2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 .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 . 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 .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2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

地的地方时是

A .4时40分

B .8时40分

C .16时40分

D .20时40分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据图甲昼夜等长,在赤道;乙发生极昼;丙、丁此刻都是昼短夜长,在同一半球,故21题选择CD 。甲地日出地方时6点,日落地方时18点;无地转偏向力,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达90度,自转线速度大于其它非赤道地区,故22题选择AD 。当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甲地日出时即120oE 为6点时,求得20oW ,160oE (东西半球界线)时间分别是20时40分、8时40分,故23选择BD 。

24.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

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A .地价便宜

B .人流量大

C .接近货源地

D .道路通达性好

【解析】城郊地带一般地价低廉,道路车流量较市中心小,道路通达性好,利于商业利润实现,故选择AD 。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9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5~26题

.

图7 亚洲东部某日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

25.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大于河北B.山西大于江西

C.天津大于重庆D.湖南大于海南

26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劳动者数量较多B.市场化程度较高

C.企业规模较大D.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政区的认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湖北大于河北、山西小于江西、天津大于重庆、湖南小于海南,故25题选择AC。我国沿海地区科技较内陆地区发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使其平均劳动生产率高,故26选择BD。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10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7~28题

27.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28.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B.开采小煤窑C.利用太阳能D.种植薪柴林【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认知。据图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秸秆最高、煤炭最低;福建省薪柴最高、秸秆最低;江苏省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煤炭最大、薪柴最小,故27选择AB。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故28选AC。2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减少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解析】城市热岛效应更为显著直接原因是城市与郊区间的温差增大,城市气温上升。城市消耗能源增加,排放出更多废热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导致城市气温升高;城市化发展使市区绿地水域等面积缩减导致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也导致城区气温变高,故选择BC。30.读图11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

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解析】据图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风力发电最高、

天然气发电其次;核电负增长最高,燃煤发电其

次。故选择CD。

三、综全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31~35题为必做题。36、37题为先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满分80分.

31.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12。

资料二:见图13。

资料三:见图14。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和洲。(2分)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1993年,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其后两者交替上升。(3分)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当今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1)据图12图例提示得结论“非洲、亚洲”

(2)甲为中东两河流域,干旱是当地环境典型特征,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灌溉水源。

(3)据图12得结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自然灾害

(4)据图14得结论:B C E

(5)结合国情,针对耕地资源的有限、农耕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等农业发展状况提出建议措施: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

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参考答案:

(1)非亚

(2)C

(3)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自然灾害

(4)B C E

(5)措施: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32.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共15分)

资料一:见图15。

资料二:见图16。

资料三:见图17。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3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据图15图例可知当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高低落差大,包括我国横断山区在内,故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2)据图16得结论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据图17得结论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失侵蚀加剧。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湿度减小,肥沃的表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水旱灾害频繁。植物种类增长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故选择B、C、D 。

(4)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对策是恢复自然植被,具体措施: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参考答案:

(1)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增大

(3)B C D

(4)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33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7分)

资料一:见图18。

资料二:见图19。

(1)孟买位于洛杉矶的方向。(2分)

(2)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乙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5分)

(3)下列有关孟买和洛杉矶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孟买夏季高温多雨

B.洛杉矶夏季高温多雨

C.孟买冬季高温多雨

D.洛杉矶冬季温和多雨

E.洛杉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F.孟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4)随着城市的发展,孟买市在老城区之外建了一个新城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哪些城市问题?(4分)

(5)洛杉矶市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化”现象突出。分析其今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的掌握情况;考核考生图表信息,调到基本的地理数据、运用相关地理原理,结合分析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据图孟买约(72E,1 9 oN),洛杉矶(>110oW,>30 oN),故孟买在洛杉矶的西南。(2)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故甲处洋流向南流动(顺时针或由高纬到低纬);乙在副热带海区大洋(太平洋)东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向南流经

(3)孟买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湿度较大;洛杉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选A、C、D。

(4)城市化不合理发展往往带来系列城市问题:①交通拥堵;②环境污染;③居住拥挤;

④用地紧缺;⑤治安恶化等其它问题。建设卫星城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5)应对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的“空心化问题”,应注意:①节约用地;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合理分区);③改造老城区;④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通过有效措施,在经济发展同时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吸引人们向城区回迁。

参考答案:

(1)西南

(2)向南(顺时针或由高纬到低纬)向南(由高纬到低纬)寒流

(3)A C D

(4)城市问题:①交通拥堵;②环境污染;③居住拥挤;④用地紧缺;⑤治安恶化等其它问题。

(5)应注意的问题:①节约用地;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合理分区);③改造老城区;④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34.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20。

资料二:见表1。

资料三:见图21。

资料四:见图22。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2分)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3分)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考生获取、判断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1)海运的突出优点是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据表1可知北海市的第一产业产值呈现波动变化特征。

(3)据图22,2005年2005年广西GDP大于重庆。据图21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北海。(4)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相距较近,依托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低,故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作为现代化的港口群,需在硬件(港口建设)、软件(管理、腹地拓展、协作交流)等诸多方面作文章,故参考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参考答案:

(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 D E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5.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海港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1)~(3)题。(10分)

资料一:见图23。

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 ,蒸发量大于3500mm ,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 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的湖泊有2

1km 5个,严冬也不结冰。

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 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3分)

(2) 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 。(2分)

(3) 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发现地理问题,结合相关资料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考查考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1)据材料三描述: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判断是固定沙丘

(2)冬季不冻,说明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图23提示该区断层发育;随处内陆地带,高山冰川融水发育了地表径流,并且该区有湖泊形成。故地下水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②周边地表水 ;③本地降水。根据该区断层发育情况及地下水的运动及蒸发量、降水量的比较关系等可知该区补给水的主要来源是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故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参考答案:

(1)是固定的。判断依据: 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原因: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36、37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选做的试题号对应的信息点。

36.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老友记,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0分)‘

资料一:见表2.

资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张家界修建了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等人工设施,旅游接待区遍布宾馆酒店,对景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当地政府启动拆迁工程,拟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并控制游客数量。

(1)游客的旅游花费用于食、宿、行、娱、、等方面。(2分)

(2)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B.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

C.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

D.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

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

(3)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2分)

(4)提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旅游问题能力。

(1)游客旅行开支主要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门票等方面。

(2)据表2,游客人均花费有波动增长的特点,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慢,故选A、C、D。

(3)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业的一个部门,其发展对①改善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居民收入有积极推动作用。

(4)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修将旅游资源的开发、游客的接待等控制在当地环境的承载

力之内。具体措施建议:①保护旅游资源(如立法保护);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⑤开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

参考答案:

(1)游购

(2)A C D

(3)有利影响:①改善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居民收入。

(4)①保护旅游资源(如立法保护);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⑤开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

37.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0分)

资料一:见图24.

资料二:见图25.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等。(2分)(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2分)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1)据图24可知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据图25,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其他(2.6%)为最低值;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是复杂而非单一的,故选择B、D、E。

(3)饮用水一旦发生污染,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具体防控污染的举措,一是要防控各类污染,提高水源水质;优化、完善供水网络;构建应急机制等;二是公众应提升节水意识,参与到保护水源、防控水污染的工作中来。具体措施如下: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参考答案:

(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B D 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2018年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答案】1. C 2. 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

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 项正确,A、C、D项错误。 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答案】3. D 4. B 【解析】 3.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4. 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 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演示教学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文综试题地理部分(全国卷1) 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今年的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题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图形类型比较高,注重读图识图知识。试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二、试题解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15个小题,满分30分 出现错误较多的有第3题,地图上的方向判断不准;第5题,点A在那个半球掌握不准;第11题,选项A发达国家全部集中在北半球中的“全部集中”没有看清楚;第15题,学生对由降水和气温图判断气候类型掌握不准,对气候类型的特点掌握不牢,所以丢分较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小题,满分30分 错误较多的有第16题,(3)讲过原题,但个别学生回答错误,对四季和温度带的理解不够。 第17题,东、西半球判断错误,亚洲和欧洲分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不会写。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读多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

地理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突出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试题的命制体现了地理新课改的理念,紧扣教材,以课标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注重地理事物、地理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的考查。试卷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对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础题、中等难度题比重合理,但难题难度略大。不足有:①没有体现出课标要求中“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要求;②试题的生活化气息不够浓厚,没有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二、成绩情况: ********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较高。失分率比较高的题是第10小题。 第10小题:学生对根据经度的理解存在困难,不能判断出东边时刻比西边早。(二)读图分析题: 第17小题:少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将东半球看成西半球而选择B 第18小题:学生在区别山脊与山谷时,只会死记硬背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为山谷,向低处凸出时为山脊,学生在判断时,最容易将其搞混淆。

2011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 1.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B 2.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解析】从材料来看,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栓,说明水量在增大,或者流速在加大,故答案ABC就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河流的含沙量将少,故答案D对 【答案】D 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 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解析】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面积增长速度,故答案为D,人均建设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答案】D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解析】第4题,与全国平均来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故答案就是B,第5题,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故答案为C 【答案】B C 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暖锋的降水主要位于锋前,降雨的强度比较小,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答案为C, 【答案】C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及解析版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5页,共100分。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图1,回答第1、2题。 图1 1.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2.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 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日20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图2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图3 图4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图4 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题。 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8.该山地 图5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大徳九年制学校 巩兴达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情况 这次期末考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题。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分析技能,本次试题的难度还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中等偏上的题目。归结起来整份试卷有以下这几点好的方面:1、知识点覆盖面广。从卷面知识点分布来看,覆盖整本书整章内容,较为全面。2、重

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3、重视对地理读图分析的考查,特别是对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七大洲四大洋和五带的划分考查。4、试题大部分考查了与学生现实较为接近的地理知识,但又不离开课本,没有脱离考点内容。 二、答题的情况 本次三个班88人参加考试,41不及格,及格率为53.4%,平均分58.64分,优秀率为6.8%,最高分88分,最低分20 分。 (一)选择题填空题答题情况:30小题共60分,平均分32 分,满分没有人。具体情况分析如下:第10,11,15,18,19、21、23、24、25 题,做错的多,主要是对课本的天气预报图形不熟悉,对世界只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没有能记住,对气候的特点容易混淆,对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了解不够,有几个题看不清造成失分。第1,2,4,6,9,,17,20 题是简单的题目,而且是平常已做过的题目或者类似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掌握,得分较高。(二)综合题答题情况:第1题,考的是经纬网,共10分,平均分4分,失分多,大部分失分在于不懂得分东西半球以及东经和西经颠倒。第2 题,考大洲大洋的位置名称,共10分,平均分8 分,这题做的是比较好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位置颠倒过来。第3 题,等高线,共10 分,题中的图太小,学生看不清,导致失分过多,第4 题,考地球五带的划分,总分10 分,平均分8.5 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择题没有拿到满分的,说明在基础题目方面,这次考试做的不是很好,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平时对地理不是很重视,等到考试的前一周或者

广东省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 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 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 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 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 济实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 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 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202003高三地理试题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监测 地理试题2020.03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陕西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072米,曾经是“陕北的米粮之仓”,如今成为“苹果之乡”。苹果树是乔木,树冠高大,可达15米。近年来洛川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有序推进苹果矮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标准矮化种植园。“洛川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畅销国内外。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洛川县果进粮退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流转 B.市场需求改变 C.城乡统筹发展 D.引进种果技术 2.苹果矮化栽培的主要优点是 A.适于密植,增加产量B.耐旱抗寒,提升品质 C.根系发达,保持水土D.管理方便,易于采摘 3.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主要是因为上海 A.消费市场巨大B.有政策的支持 C.运输条件便利D.劳动力素质高 【分析】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难度较小; 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图1是对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数量和国家园林城市数量的统计。据此完成4~5题。

初一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总体来看,试卷有如下优点: 1、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整卷能紧扣新课标和泰州市地理会考说明的考试要求,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没有出现怪题、偏题。基础题比较到位,学生容易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地理学科的教学。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图文并茂,文字准确凝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3、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接触的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分析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试卷类型: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地理 本试卷共12页,3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2.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4.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①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2020高考地理模拟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几内亚的铝矾土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易于开采,所以该国被称为“铝矾土王国”。2015年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仅有50万吨,但在2016年,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就达到了1300万吨,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某企业要在甲地建设电解铝工厂,有利的区位因素是() ①水能资源丰富②陆路交通便利③芳动力廉价丰富④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中国某集团是一家集氧化铝、电解铝、铝制品为一体的大型铝业集团,2015年开始与新加坡韦立(航运)国际集团、烟台港集团

合作开采乙地区铝矾土矿,该集团选择合资伙伴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研发能力 B.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 C.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 D.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利润 表1为某国家四个城市的有关资科,据表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中,终年盛行西北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乙地分布的自然带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陶溪川文创街区立足世界瓷都景德镇,以文化为端,以陶瓷为基,在保护利用陶瓷工业产的墨础上,通过活力再造,结构改造,环境管造,轴传统,时尚、艺术、科技于一体,建设成为工业遗产成功转型的样本,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业界形成了“构溪川现象”。火热的陶溪川,引来天南海北的精英荟萃,据此完成5-7题。

5.“陶溪川现象”成功的主要基础是() A.政策扶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高知名度 D.科技发达 6. 陶溪川文创街未来发展方向是() A.改革陶瓷技术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扩大陶瓷市场 D.加快城市化进程 7.“陶溪川现象”成功的成功() A.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B.明显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C.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 D.加速了人口向外迁移 梅原产中国南方,在中国传统火化中,它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华北地区梅的正常花期为3-4月。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温度,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引种、育种。据此完成8-9题。 8.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②长日植物起于高 ③长照植物多在春开花④长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⑤海拔高的植物多为低温长目照⑥海拔高的植物多为高温短日照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9北京花匠为使梅在春节期的提前开放的有效办法可能是()A.推迟种植时间 B.自天用黑布笼罩 C.白天放在背阴处 D.提高环境的温度 多年来看,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鄱阳

高考地理试题天津卷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附答案) 文科综合·地理 第I 卷(选择题 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第1题。 图1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气温 降水 A B C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 、b 、c 、d 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4.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 .高速化 B .网络化 C .大型化 D .专业化 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A .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 .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 .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加 D .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读图3,回答6~7题。 (米) 400 200 0 (米) 400 200 0 (米) 400 200 0 (米) 400 200 0 A D C B 1甲 400 d c 300 200 300 a 100 200 300 b 乙 400 400 500 23

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 .岛屿周围的浅海 B .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 .温暖清澈的浅海 D .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图4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4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北极附近 D .南极附近 9.图4中a 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5,回答10~11题。 图4 图3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图例 珊瑚礁(岛)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7-2018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次期末考试既是对学生这个学期来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验收,也是对我个人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说它重要,其实只是众多科目里的一门;说它不重要,它又始终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一直是我教学工作寻求的突破点。教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一直是我的教学理念。 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50%,综合题50%。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5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如第1.2.3.7.8.17.20题,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第4.6.13题。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60多分,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本试卷考察的方面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1、2、22、18、14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第4、20、16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二)综合题:综合题考察了经纬网、二分二至图、等高线、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气候,考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放到不同的情境中赋予人文性。 读图分析题:尽管这些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最后一题,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时课堂上的“陌生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自身方面分析,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需更加周全,照顾到不同兴趣点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活动,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收获,有长进。 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比较扎实,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还是应该多提、多问,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广东省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东省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 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1

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总体评价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二、试题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 肥料 B. 原料 C. 能源 D. 产品 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1. B 2. C 【分析】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题详解】

2018江苏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理 2018年高三试卷 地理 考试时间:____分钟 题型简答题总分 得分 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 志留系 B. 石炭系 C. 二叠系 D. 第四系 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 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9~10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杨涛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和第三章的前两节。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第三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气温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二、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30分,15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70%,计21分。其中第一小题、第七小题、第十小题得分率较低。第二部分填空题共计20分,10道题,每道题2分,学生得分率为60%,计12分。其中第四、第六、第七小题,得分率较低。第三部分综合题50分,学生得分率为44%,计22分。第27题(地球公转)得分率最低。从失分情况来看,首先,很多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有些需要记忆的,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的学生没有记住,或没有完全记住。其次,基本读图能力差。在第三部分综合题表现很突出。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审题不清,盲目答题。第26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有些学生答不上来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第27题考查的是二至二分,学生读图不认真,下笔匆忙,有些不该错的错了。再次是学生自信心不强,有些题难度不是学生臆想中的大,一看题就发蒙,其实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是能答出来的,当卷子发到学生手中,有的学生再看卷子时说,这分丢的实在冤枉。再有就是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差,知道意思说不出来,或表达不清,如第29题的第2问。 三、学情分析 就整体情况看,本届七年级学生稳定,课堂纪律也比较好。从小学升入初中,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此次考试成绩与我预想的差不多,与以往期中同比差距不大。这次七年级六个班233人参加考试,平均分是54.7,合格率是42.1%,优生率(85分以上)是2.5%。各班地理成绩较为均衡,差距不大。此次考试仅复习一节课,结课比较仓促。学生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出课堂所学、所记,不是临阵磨枪所得。这次考试的试题,多是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有些是做过的。个别题是做过的原题,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准确掌握失了不少分。主要原因是,一复习不充分,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作业完成了,不是真理解,或不是独立完成。二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极少有学生找到我问地理问题的,即便是地理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写语数外作业。 四、提高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只有基础知识掌握了,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课标和教材,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 2、课上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充裕的时间去记忆,去练习,这样学生才会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在教学中除对地理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能力培养要贯穿在每堂课的始终。 3、要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灵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用图、识图、分析图的习惯和能力。

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答案解释)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4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1.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丙地海拔高,视野广。 考点:地形图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D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文献表述的地带性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山顶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西经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