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几种作画技法

油画中几种作画技法
油画中几种作画技法

油画中的几种作画技法

油画的技法中有好几种,比如多层覆盖画法、直接画法、“色块”作画法、“点彩”分色画法、“干笔”画法、“平抹”画法、抽象画法、拼贴法等等。

油彩

颜料盘

毛笔

手套

什么是多层覆盖法

多层覆盖法是相对于一次性作画法定义的。在一次性作画法中,物体的造型及色彩必须兼顾完成,而多层画法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在底色层上或精确或粗略地勾画出素描关系,在不过多考虑细节的基础上薄涂一层颜色,然后铺设覆盖层。欧洲古代大师在铺覆盖层时通常采用一次完成作画法,这样能保持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常用坦培拉颜料作底色层,坦培拉颜料含油少,干得快,并且能够提高覆盖层各种色彩的亮度。

什么是直接画法

直接画法要求画家功底比较深厚,而且需要熟练的掌握其他的画法。直接画法是综合各种笔法和刀法,直接在画面上解决形与色的问题,直接画法操作灵活,而且完成作品时间较短。能够充分的体现油画的艺术技巧。也是写实派画家常用的技法。

现代的直接画法与古代的直接画法是有所不同的,现代直接画法主要是凭画家瞬间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和扑捉光与色的感觉,用随心所欲的"速写"方式,直截了当地塑造形体,具有即兴而作的清新感。它能充分发挥画家的艺术创造力,使画家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娴熟的技艺,纵情挥洒抒发情感。雷诺阿这样说:我作画根本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当我观察一个裸体时,所见到的无非是上千种细微的色调,我得千方百计找到一些生动的色调,以便使我所画的肉体在我的画布上颤动起来。古典油画中的直接画法是指用不透明色或调和了白色的颜色厚厚地直接着色作画,它区别于提白罩染。17世纪的荷兰画家在直接作画时,常利用"遮光取景器",36。根据遮光取景器反射到画布上的投影,直接用平涂法敷出大面积色彩,然后直接着色,刻画物体。37,弗美尔的《吉他演奏者》即是一例。

什么是“色块”拼接法

色块作画法是直接画法的一种基本方式,完美使用这一

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摘要:风格指事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它具有特殊个性和独有专利性,只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冠以“风格”的称谓。艺术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绘画艺术是艺术的其中一种。风格在绘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各种表现都千篇一律,艺术便不成其为艺术,但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须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有精辟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风格艺术绘画艺术运用 引言 风格在艺术当中是一个很现实的存在,在个人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就不存在艺术。每个人由于诸多内在及外在因素的不同影响,造成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流露出不同的独有风格。一个人在绘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其艺术创造实践活动达到了成熟。在世界与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赋予了我们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才能使自己在绘画艺术的不断探索中有所成就。 众所周知,绘画艺术的培养,有助与一个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他的创新精神和丰富他的审美素养,更有利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这里所说的“个性”,不外乎所说的“风格”,一个人的个性在自我绘画的风格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然而什么叫风格?什么叫绘画艺术?要知道风格在自我绘画中怎样运用,首先必须弄清这两个涵义。 一、风格与绘画艺术的涵义 风格从本意上讲,指事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它具有特殊个性和独有专利性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只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冠以“风格”的称谓。如在中国绘画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竹、兰、菊。人们就用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把梅的“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的物种个性特征揭示了出来。竹,坚忍不拔;兰,冰清玉洁;菊,傲立风雪。它们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某物一旦有了风格,它便成为人们予以区别它物的标志。风格在艺术中,是指创造者在艺术创造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或者说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一贯而稳定的创作个性。然而,每个人由于性格、环境等诸多内在及外在因素的不同,造成在艺术创作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总会流露出不同的想法,形成不同的独有风格。

油画棒的各种综合绘画技法

油画棒的各种综合绘画技法 1.平涂法 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及走向。采用竖涂. 横涂. 粗细涂. 螺旋涂. 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分别均匀地涂在画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形状变化的各种对比的色块组织在画面上,画面的色彩将会显得特别醒目漂亮。 2.色彩叠加法(混色法) 先涂一种颜色后,在上面再涂上一种色彩,两种色彩相互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即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接部分混合。 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的儿童,应多在冷暖相同的同类色中选色练习。 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等对比色,相互叠加后,以产生脏色。初学的小朋友不宜过多使用。对于学画较久的小朋友,他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调和知识后,可大胆地运用于写生画面中。 3.色彩并置法(点彩法) 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或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中的点彩法。此法能磨练小朋友的毅志,培养他们耐心细致,仔细思考的好习惯。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于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 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4.色彩渐变法 在同类色中,在两种颜色相接处来回揉合,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互相融合而自然过渡。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它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色彩之间的自然变化,丰富了儿童画的表现力,使画面上的物体更加真实。如苹果由绿到黄的变化,荷花. 桃子由粉红到大红的变化,花瓣的深浅变化,树叶由淡绿到翠绿的变化,都能通过色彩渐变法去表现。5.刮画法 油画棒刮画法是在白色或有色纸上,均匀地涂上一层或多层油画棒颜色,根据造型和画面的需要,用竹筷. 小刀. 牙签. 尺子. 小改刀. 钉子等各种硬器代笔,刮出表面部分的颜色,透出底色。通过点. 线. 面的表现,使画面出现用水彩或水粉等常见绘画材料所达不到的特殊效果。 A.单层刮法用一种油画棒的颜色涂在白纸或各种纸上。 B.双层刮法1.用多种颜色较浅或鲜艳的油画棒在白纸或色纸上涂好底色,最好涂成若干色块状,再用深色油画棒在上面涂一层深色,如黑. 熟褐. 群青. 翠绿等或较厚的水粉涂在油画棒上面。也可用各色水粉在下面涂上不同的底色,再在上面压上深色油画棒颜色,最后用各种硬器刮出来。 6.拓印法 油画棒拓印需要先制版。要采用剪刻. 撕. 拼贴. 折叠. 揉纸等方法制版,表现多种效果。

[技法,油画]浅谈油画创作中技法的运用

浅谈油画创作中技法的运用 一、传统油画技法 油画的基本技法有很多,从造型元素上看,就有点、线、面、笔触、肌理、形状、色彩、空间、构图等。从画画技巧上看,又有拍、摆、挫、揉、扫、跺、抑、拉、砌、划、刮、线、点、涂、摖,等等。从所用颜料来看,又是从蜡和蛋胶逐渐地发展到油介质的。从派别上看,主要有三大画派;第一是尼德兰画派,这种画派的典型特点是透明薄涂画法,代表画家是扬凡代克;第二是意大利画派,典型特点是不透明厚涂画法,代表画家是提香;第三个画派融合了上面两种画派的技法,代表画家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典型特点是暗部透明薄涂,而在亮部不透明厚涂。这些油画的基本技巧各有特点,分别能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善于表达不同的题材或者是情感等。例如达芬奇名作《蒙娜里莎》就是多种技巧和笔法综合运用的杰出创作,除了细致的观察和提炼,色彩和光的运用尤其值得称道。 油画中色彩的运用是技法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油画作品的灵魂,就是一幅油画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能够最好地表现画家情感的方式是色彩。以毕加索的作品为例,他作品中的色彩能够体现他人生的不同境遇。他用蓝色表现《人生》,展示了一种贫老与孤独;玫瑰时期的油画却增加了一些亮色,在依然冷漠的表情下,有一种和谐的美感和对人性的关注。这种明与暗、薄与厚的变化往往被画家们赋予精神上的某种象征意义。 此外还有油画中线条的运用。线条是绘画中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可以塑造出更好的画面效果,这种情感思想表达通常是画家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线条能够反映画家的个性。比如席勒的《干洗房》,画中的线条运用令人感觉震撼,这种艺术语言给人一种紧张、痛苦、压抑的感觉,让人产生于让人类生与死的思考,非常具有表现力。 总体来说,传统油画的典型技法是写实的。中国油画艺术家在学习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开始走的也是写实的道路。比如杨飞云、郭润文、朝戈等都是著名的写实派油画家,他们都重视传统技法和材料的运用。传统油画技法和材料在经典油画中得到了完美体现,经典油画在写实性的同时能够重现油画本身固有的材质美感。这种技法准确地再现了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物,从而使人们获得再现艺术的享受和满足,同时,传统油画技法也是现代油画技法的基础,油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也都包括在其内。不过,进入上世纪60 年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颠覆性的革命,从这一时期开始当代艺术成为美术创作的主导,在此期间产生了众多的艺术形式,如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和抽象艺术,等等。注重个性化和观念化是当代油画艺术的表现特点。但是,创新并非意味着传统油画艺术的消亡,油画技术不但没有走向终结,反而向着多元化发展,同时油画绘画方式当然也会承受各种发展压力。新的艺术形式不同于以往,但是同样要有赏心悦目的吸引力,各种新的尝试和思考,都要借助新的技法来实现。 二、新的油画创作技法 我国的油画创作者从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同时也在继承传统中国绘画中的精华,并且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近年来掀起了创新与开拓的高潮。新的油画创作技法不断产生和发展,其中既有传统元素的回归,也有新科技和新材料的应用,还有新风格的展示。其中传统要素的回归方式之一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意境融入到西方油画的创作中,带来油画创作的中国风。这些元素既包括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器具和服饰,如鼎、

儿童油画棒教案

儿童油画棒教案 单元课题:油画棒的渐变技法 课时:课时 设计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 1.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 2.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3.教师示范与当堂训练的结合。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简笔画创编,油画棒的基本涂色方法,本节所学内容是油画棒的渐变技法,为上节课的一个补充和延伸,与之前的技法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处理画面的效果更加活泼生动。 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学生属中专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以培养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部分同学对油画棒有一定了解的,可起学习骨干作用,从而带动课堂学习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及能力。加之学生自己的一些发挥,预想画面效果应该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设计: 课前部分先以复习导入,范例引入,简单明了,让学

生回想之前所学的知识,并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本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的方式解决问题,实践训练为主要部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的新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油画棒渐变涂色的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将油画棒渐变的涂色方法运用到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和美化现实生活当中。 3、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自然的崇高情感,使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 教学难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进行有趣味的创作。 教学工具: 1、教师:油画棒各类渐变的涂色方法范画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2、学生:收集素材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 一、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的油画史从1581年利玛窦携带天主、圣母像来到中国后才正式开始。清朝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艾启蒙等人将绘画作品作为贡品供奉给内廷,西方的油画技法随之传入皇宫。雍正时期,皇帝送宫廷内的奴隶学习绘画。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碰撞,民间画馆、画舫兴起,油画的技法得到改善。晚清改革后,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诸多学子先后前往英、法、日等国家学习油画。也正是这些留日、留欧的画家,引进了西方油画的笔墨技法、色彩要素、光影元素等,开创了中西方笔墨技法元素融合的开端。 二、中国画表现技法与油画融合的意义 研究我国水墨绘画的表现技法,可以看出中国画与西洋油画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有很多共通之处,我们应该努力了解中西方绘画的长处,使它们水乳相融。 现代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世界的距离在渐渐缩小,各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势不可避免。在中国画与油画逐渐互相渗透的发展过程中,油画家要不断研究国画遗产,熟悉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自己对民族风格的真正喜爱,在油画上发扬我国的民族特色及民族的艺术内涵。将中国画表现技法运用到油画中,取长

补短,既有中国画的意蕴又不会破坏了油画的写实风格。 三、中国画的各种绘画语言在油画中的运用 (一)中国画表现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 近年来,在观念、创作方式以及绘画技巧上,西方的当代艺术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画家的创作,第一个方面表现为我国的当代绘画出现了新的艺术形态,第二个方面是中国当代画家失去自身文化的判断与立场、脱离了本土文化后,油画创作开始出现涵义贫乏、创作枯竭甚至创作技巧苍白等迹象。与此同时,我们对西方油画长期以来的崇拜又使这些油画的创作陷入缺乏本土特征、以模仿西方绘画的模式为至高境地的局面,从而削弱了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独特的绘画艺术蕴含了数千年来的丰富的经验,再加上西方油画的优秀养分,经过融合混杂,才有可能形成中国当代油画的特色语言和风格。 在我国,对中国画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进行探索研究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如艺术大家吴冠中,他的油画作品就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此外,洪凌、朱乃正、张冬峰等这些著名的当代艺术大家都在油画民族化上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范本。中国画与油画相结合,传达了中国现代油画艺术家的诠释,也是中国当代油画的一种全新表达方式。 (二)中国画精神在油画中的应用 中国画以色彩和水墨的形式来扩大油画的语言表达,反映中国的民族特色和东方魅力,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精神的元素、民族

儿童画中油画棒的几种基本技法

儿童画中油画棒的几种基本技法 在长期的儿童在长期的儿童画教学中,孩子们用的油画棒最多,色彩也特别鲜艳亮丽。如何用好油画棒也需要一定的技法掌握。 1. 平涂法: 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均匀地涂在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形状变化的各种对比的色块组织在画面上,画面的色彩将显得醒目和漂亮。 2. 色彩叠加法(混色法): 先涂一种颜色后,在上面再涂一种颜色,两种色彩互相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既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部位混合。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的儿童应多在冷暖相同的颜色中选择练习。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等对比色,互相叠加后易产生脏色,初学的小朋友不宜过多使用,对于学画较久的孩子,他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调和知识后,可大胆运用于写生画面中。 3.色彩并置法(点彩法): 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和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用的点彩法。此法虽然较费时间,但却能磨练小朋友的意志,培养他们耐心细致、仔细思考的好习惯。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4.色彩渐变法: 在同类色中,在两种颜色相接处来回揉合,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互相融合而自然过渡。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他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色彩之间的自然变化,丰富了儿童画的表现力,使画面上的物体更加真实。 如苹果又绿到黄的变化,花瓣、树叶深浅的变化,都能用渐变的画法来表现。 5.刮画法: 油画棒刮画法是指,在白纸或有色纸上,均匀德涂上一层或多层 油画棒颜色,根据造型和画面的需要,用竹筷、小刀、牙签、梳子等各种硬器代 笔,挂涂表现部分的颜色,透出底色,通过点、线、面的表现,使画面出现用水 彩或水粉等常见绘画材料所不能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 6.拓印法: 油画棒拓印需要先制版,要采用剪、刻、撕、拼贴、折叠、揉纸等方法制版,表现多种效果。材料也可多样化,然后把纸(可用高丽纸、宣纸等较薄的滤纸)盖在图形上,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来回涂抹,这样,底板上的图案就显示在纸上面。 单色渐变是指色彩的明度产生的深浅有序的变化。 调配时,常在单色中逐渐加入等量的白色或黑色,所加的白色越多,色彩越浅(亮),所加的黑色越多,色彩越深(暗)。运用单色渐变的方法描绘的图案明暗层次丰富,色彩和谐,装饰性很强。

油画棒绘画技巧油画棒特点油画棒手感细腻

油画棒绘画技巧油画棒特点 油画棒手感细腻、滑爽、铺展性好、叠色、混色性能优异。最为突出的超细增厚涂层材料,使涂层更有质感,涂层重量0.002g/cm2。能充分展现油画效果,满足各种绘画技巧难度需求。超低温氨冷冻,使压力密度更大,棒体分子结构更紧密,单支重量8.5g左右。抗折断力不低于4N,更不易折断、不易损耗。 油画棒看似象蜡笔,其实并非蜡笔。同蜡笔相比油画棒颜色更鲜,在纸面的附着力更强,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作画的工具之一。 1、点彩法:用油画棒的一端在纸上轻击以形成彩色圆点。 2、混色法:在一块上色区域的边上,再涂上另外一种颜色,然后用手指或纸头把颜色混在一起并涂平。 3、预混色法:画在纸上之前,可在调色板上混合颜料。 4、层涂法:上好底色,然后选择另外一种颜色,用油画棒的粗头把第二种颜色涂在底色上。 5、另外一种方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用酒精溶解油画棒,然后用画笔把混合色刷在底色上,这种技法产生更透明的效果。 6、分层法:用油画棒上色后,用手指或面巾涂抹颜色。酒精和松节油也可用于产生分层效果。 7、松节油的使用法:松节油和彩色油画棒混合使用可产生分层效果或使色彩更加透明。松节油直接用在油画棒色上或用来为油画棒色打底。 油画棒技法运用: 1、刮除法(用具:画刀、针、梳子、黏土具)通过刮去平涂的不同的油画棒色,可以产生一种简明而独特的效果。如果最后一层颜色是深色,效果更明显。试着用画刀、针、梳子等不同的工具刮出底色。涂的颜色越多,刮后显露的色彩越丰富。 2、厚涂法(用具:调色板、画刀)使用柔软的油画棒,可以产生类似油画的厚涂效果。 3、制作柔和的油画棒肌理:紧贴画纸反复擦拭油画棒,很快形成黏土状。用画刀或手指蘸上这种油彩作画。厚涂技法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法完成,即把油画棒用力挤压在纸上,在表面涂上一层厚厚的颜色。 4、模版作画法(用具:纸模、美工刀)剪切一块纸板制作模版,放置模版在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空白处填色,移开模版,会产生一个分明、厚实、不透明的图案。相似但相反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把从模版上切出的部分放在纸上,用油画棒沿边上色,可以画出一个中空的图案。另外一种模版制图的技法是:在纸模的边上上色,然后用手指沿边向内擦拭,可以产生淡淡的透明色彩。不同的油画棒用量带来从厚、不透明到浅、透明色的多种效果。 5、遮挡法(用具:不透明胶带、美工刀)这种技法能产生有趣的图形和层次。把模面或制好的胶带置于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胶带和纸面上上色,移去胶带,就产生轮廓清晰的线条。要画曲线,先用美工刀把胶带切成曲状,依照上面的程序即可制作弯曲的线条和图案。 6、铺盖表面法(用具:美工刀、粉彩棒、画笔)把粉彩棒一类的硬蜡笔用在油画棒画面上,可以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首先需用美工刀把粉彩棒刮成粉状,用指尖或画笔清涂粉彩棒粉,色粉轻轻地粘在油画棒画的油性表面,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使用荧光和珠光粉彩棒效果更好。图例显示了把粉彩棒粉涂在纸模覆盖的画面上的基本过程。 7、油水分离法(用具:调色板、水彩、画笔)在油画棒绘制的画面上刷上水彩,产生明显的油水分离效果。由于油画棒以油和蜡为基料,水彩“抗拒”与之混合,一种独特的油水分离效果达到了。 8、酒精的使用法(用具:酒精、画笔、针、棉布)酒精可以用来擦去油画棒色或溶解油画棒使之象油漆一样刷写。一块酒精浸透的棉布用于擦去油画棒色,或混合多种油画棒颜色,用针刮油画棒色覆盖的表面,再用酒精擦拭可以产生蚀刻效果。 9、油画棒和其他绘画材料混合使用法油画棒用途广泛,适合和其他画材一起使用。混合使用的作品效果和油画棒画区别很大。发现油画棒的多姿多彩和完美性能 1.平涂法: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均匀地涂在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

认识油画棒

关于油画棒

一:油画棒是最适合儿童使用的绘画材料 在孩子们的眼里,太阳.月亮.白云.小鸟都会笑,会唱歌跳舞。他们的周围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梦幻世界。他们很想用丰富漂亮的色彩去画出那一幅幅图画。以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 油画棒既适宜于低年龄段小朋友平涂表现,也适宜于高年龄段儿童追求色彩变化的心理要求。孩子们可以在画纸上直接调色. 叠加. 混合,画出丰富的色彩;也可以与其他绘画材料,如水粉. 水彩. 彩色笔,金银笔等混合使用,画出其他单一绘画材料所达不到的特殊效果。由于它质地松软,易于涂色,有效地锻炼了低年龄小朋友手部小股肌肉群的力量。二:认识油画棒 油画棒一般各大商场和文具店都有售,有的叫油画棒,有的叫油粉笔,油彩粉笔,它的品种很多,国内商店常见的有:日本的樱花. 派通. 上海的马利。 由于油画棒的笔头较大,勾出的线条较粗,不大适宜于表现太复杂的画面。儿童在作画时,应尽量把画面的主要物体画大,以此达到最好的画面效果。油画棒是易折断的绘画工具,握笔时,要靠近笔端,不要太靠上面。 油画棒用纸品种也很多,各种漂亮颜色的卡纸. 白纸. 水磨砂纸. 马粪纸均可。以纸面较为粗糙的为好。

三:油画棒的特点 油画棒既可用线去组织表现画面,也可象水粉那样大面积涂色。既可以平涂. 混合. 点彩,还可将深浅不同的油画棒经过多层叠加,制作出变化神奇的刮画,也可用于版画的拓印(不同颜色的重叠,会变成另一种色)由此而产生深浅浓淡的变化。油画棒对于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是提高他们绘画兴趣及表现技巧的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四:油画棒的涂色练习 1.强调线的表现 2.强调点的表现 3.色块的表现 4.明暗变化的写生表现 五:油画棒的各种综合绘画技法 1.平涂法 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及走向。采用竖涂. 横涂. 粗细涂. 螺旋涂. 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分别均匀地涂在画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形状变化的各种对比的色块组织在画面上,画面的色彩将会显得特别醒目漂亮。 2.色彩叠加法(混色法) 先涂一种颜色后,在上面再涂上一种色彩,两种色彩相互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即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接部分混合。 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的儿童,应多在冷暖相同的同类色中选色练习。 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等对比色,相互叠加后,以产生脏色。初学的小朋友不宜过多使用。对于学画较久的小朋友,他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调和知识后,可大胆地运用于写生画面中。 3.色彩并置法(点彩法) 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或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中的点彩法。此法能磨练小朋友的毅志,培养他们耐心细致,仔细思考的好习惯。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于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

论油画创作技法

论油画创作技法 [摘要] 画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离不开技法,只有对油画创作技法进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够在油画创作中得心应手的应用,当然油画作品如果没有深层次的精神内容,完全将油画作品的成功寄希望于创作技法的使用也是徒然的。 [关键词]油画创作技法创作过程 在很多的优秀油画作品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油画的细微之处,找到生活中一些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影子,但是在油画作品中又与现实事物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也是优秀油画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本文主要建立在“细微决定成败”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对油画创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创作技法进行探讨。 一、利用采风来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油画创作题材的选择打好基础 艺术源于生活,油画同样如此,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更会给油画创作带来无限的源泉,在进行油画创作时,需要对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进行充分的了解、熟悉和发现,进而从社会或自然生活中获得油画创作好的素材,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油画创作最初阶段――采风。油画创作者应该注重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与众不同、引起人们共鸣以及激发创作者创作热情的题材。油画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

情感感动的过程,油画创作者首先被生活中细微处所感动,然后被自己油画作品所感动,最后是油画欣赏者被油画作品所感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创作都是建立在创作者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动基础上的。比方说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他的油画代表作《打石工》创作灵感来源于,他每天散步经过的一个打石场,他被打石场中辛勤劳动的打石工所感动,凭借着自己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情感,以及对打石工劳动场景的细微观察,最终成功创作了《打石工》这一代表油画作品。 二、以生活为基础,开启油画创作构思活动 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构思活动实际上是创作者思维和想象共同作用的心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对自己生活中获得的各种创作题材进行剪切、提炼、升华,从而使原有的素材成为一种全新的内心视觉表象,然后利用特定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形式,将其在内心中加工成为想要表达的审美意象。在油画构思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题材细微之处的表现,这样才能够使整个油画构思变得更加生动,保证未来的油画作品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比如说法国著名画家籍里柯在对自己的代表作《梅杜萨之筏》进行构思时,对很多的海难生还者进行询问,并恳请他们亲手制作一个木筏,此外,他还在医院中仔细观察了很多濒临死亡的人,正是靠着这种细微的观察构思,最终才得以取得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

油画棒技法如何运用

油画棒技法如何运用? 油画棒是可以覆盖和调色的材料,作画技法可以像油画一样反复添加覆盖,用油画棒画画主要还是在借用他比较直接的色彩和较强的笔触感,油画棒可揉,可擦,还可以先上一层底色在用其他工具刮,用高温将其稍微溶解后也会出现出其不意的效果。 油画棒技法运用 刮除法(用具:画刀、针、梳子、黏土具)通过刮去平涂的不同的油画棒色,可以产生一种简明而独特的效果。如果最后一层颜色是深色,效果更明显。试着用画刀、针、梳子等。不同的工具刮出底色。涂的颜色越多,刮后显露的色彩越丰富。 厚涂法(用具:调色板、画刀)使用柔软的油画棒,可以产生类似油画的厚涂效果。 制作柔和的油画棒肌理:紧贴画纸反复擦拭油画棒,很快形成黏土状。用画刀或手指蘸上这种油彩作画。厚涂技法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法完成,即把油画棒用力挤压在纸上,在表面涂上一层厚厚的颜色。 模版作画法(用具:纸模、美工刀)剪切一块纸板制作模版,放置模版在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空白处填色,移开模版,会产生一个分明、厚实、不透明的图案。相似但相反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把从模版上切出的部分放在纸上,用油画棒沿边上色,可以画出一个中空的图案。另外一种模版制图的技法是:在纸模的边上上色,然后用手指沿边向内擦拭,可以产生淡淡的透明色彩。 不同的油画棒用量带来从厚、不透明到浅、透明色的多种效果。 遮挡法(用具:不透明胶带、美工刀)这种技法能产生有趣的图形和层次。把模面或制好的胶带置于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胶带和纸面上上色,移去胶带,就产生轮廓清晰的线条。要画曲线,先用美工刀把胶带切成曲状,依照上面的程序即可制作弯曲的线条和图案。 铺盖表面法(用具:美工刀、粉彩棒、画笔)把粉彩棒一类的硬蜡笔用在油画棒画面上,可以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首先需用美工刀把粉彩棒刮成粉状,用指尖或画笔清涂粉彩棒粉,色粉轻轻地粘在油画棒画的油性表面,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使用荧光和珠光粉彩棒效果更好。 油水分离法(用具:调色板、水彩、画笔)在油画棒绘制的画面上刷上水彩,产生明显的油水分离效果。由于油画棒以油和蜡为基料,水彩“抗拒”与之混合,一种独特的油水分离效果达到了。 酒精的使用法(用具:酒精、画笔、针、棉布)酒精可以用来擦去油画棒色或溶解油画棒使之象油漆一样刷写。一块酒精浸透的棉布用于擦去油画棒色,或混合多种油画棒颜色,用针刮油画棒色覆盖的表面,再用酒精擦拭可以产生蚀刻效果。 油画棒和其他绘画材料混合使用法油画棒用途广泛,适合和其他画材一起使用。混合使用的作品效果和油画棒画区别很大。发现油画棒的多姿多彩和完美性能。

油画棒教案

第1课复习三原色、三间色、复色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所学的色彩知识,并加以巩固,帮助本学期继续深入学习油画棒画。 2、本节课在于由浅入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绘画能力。 3、加强与老师情感沟通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识记色相环,记住每种色彩的位置。 2、知道相邻色彩互相调和产生新的色彩。 教学准备: 油画棒、纸张、色相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还记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说说? 二、新授: 1、请指着色相环说出三原色的名称。(红、黄、蓝) 2、三原色相加产生哪三间色?(橙、绿、紫) 3、三间色与原色调和产生复色。复色有无数种。你根据哪些方法给他们命名?

三、学生练习: 请你根据记忆画一个色相环。要求位置准确,涂色均匀,涂色方向有序。整体美观大方。 四、作品展示评价: 大家互相展示,并且选出优秀的作品。对于不够美观完善的作品,想想改怎么给指出缺点。 五、课堂总结: 大家的热情很高,又回到我们以前勤奋学习认真绘画的状态了,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第二课复习油画棒绘画技法 教学目标: 复习油画棒画的几种绘画技法,巩固知识,并提高绘画水平。培养学生绘画兴趣,增强自信。 教学重难点: 油画棒画的技法巩固。 教学准备: 油画棒、纸张、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绘画方法呢?请你在纸上表现出来。

二、新授 1.平涂法: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均匀地涂在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形状变化的各种对比的色块组织在画面上,画面的色彩将显得醒目和漂亮。 2.色彩叠加法(混色法):先涂一种颜色后没,在上面再涂一种颜色,两种色彩互相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既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部位混合。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的儿童应多在冷暖相同的颜色中选择练习。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等对比色,互相叠加后易产生脏色,初学的小朋友不宜过多使用,对于学画较久的孩子,他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调和知识后,可大胆运用于写生画面中。 3.色彩并置法(点彩法):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和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用的点彩法。此法虽然较费时间,但却能磨练小朋友的意志,培养他们耐心细致、仔细思考的好习惯。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4.色彩渐变法:在同类色中,在两种颜色相接处来回揉合,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互相融合而自然过渡。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他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色彩之间的自然变化,丰富了儿童画的表现力,使画面上的物体更加真实。如苹果又绿到黄的变化,花瓣、树叶深浅的变化,都能用渐变的画法来表现。 5.刮画法:油画棒刮画法是指,在白纸或有色纸上,均匀德涂上一层或多层油画棒颜色,根据造型和画面的需要,用竹筷、小刀、牙签、梳子等各种硬器代笔,挂涂表现部分的颜色,透出底色,通过点、线、面的表现,使画面出现用水彩或水粉等常见绘画材料所不能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

油画创作中综合材料运用与表现研究

油画创作中综合材料运用与表现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08T10:37:14.8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吴世坤[导读] 西方现代艺术最常用的媒介是综合材料或拼贴。发展到20世纪中期,更多的如石膏、沥青、沙土、各种胶等综合材料都被艺术家们应用于绘画中 吴世坤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西方现代艺术最常用的媒介是综合材料或拼贴。发展到20世纪中期,更多的如石膏、沥青、沙土、各种胶等综合材料都被艺术家们应用于绘画中。综合材料较单一的传统架上绘画在表现手法及材质运用方面更具优势。关键词:油画综合材料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文化的日新月异,综合绘画突破了传统的思维观念,以多元化的格局出现在世人面前。综合绘画是艺术发展的阶段,他不是单一的绘画种类,而是综合材料或混合媒介。传统绘画创作通常使用调色油、油画笔、油画刀、油画颜料等主要材料和工具通过亚麻布、木板等媒介来表达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思想情感。传统油画有派别之分,这种派别的分类通常是以绘画的方法和作品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划分的。综合材料绘画对创作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基本上不做特殊规定,只要是绘画创作中用上的,能够充分表达绘画作品精神与内涵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和材料都可以。而综合绘画除了在绘画方法和创作技巧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外,还对绘画创作所使用的媒材方面做了大量实践和研究工作。 运用材料本身色彩构成语言,适合表现高低变化,厚重肌理等,用不同色彩材料对比构成语言,注重不同材质的肌理变化,会出现体面与线条、体面与体面、线面结合的色彩效果。 国外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利姆特的作品,专注突破惯用的材料和作画技法,在作品中大量使用装饰图案与金银色,把羽毛、珊瑚、贝壳组织进画面,画面造成金碧辉煌的独特效果。 国内艺术材料探索的一个旗手--张国龙。他的作品《天地系列》中反复出现天圆地方的形状、红色的线绳以及黄土、宣纸等中国元素。他以德国方式的理性思考方式和中国传统的形象来重构组合出直观的形象让观者体会其中的生命哲学意味。 我进行了深度探究和交流,观看各种大型画展,从中获取所需求的知识,和对综合材料的理解。为油画创作中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可能达到的视觉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油画创作过程中综合材料的重要性与表现力,力图对其物质属性进行尽可能地深入研究,把握其特性,并且探索它在应用于绘画创作中的种种可能性并以此来提升作为艺术生的艺术修养。 “综合绘画“就是在现有的传统绘画中所使用的媒材和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媒介材料和表现方法,综合绘画是用多种不同的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创作或者制作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有效的表达。西方把这称作”MixedMedia”,而我国把它称为“综合绘画”。每一次的艺术风格演变,每一次变化都是因为意识所关注焦点的变化导致了创作内容的不同,而这种内容的不同需要在形式上突破,从而使用不同的材料、方法成为需要。而我们的油画颜料和工具是多变的: 油画材料和工具: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详细的介绍:①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调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锡管颜料,种类也不断增加。②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③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④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 正如我们创造一幅画,每次风格的改变,以及相关的在绘画中使用各种不同材料都是他对作品本身力度的强化,而非表面的介入。没有虚张声势、哗众取宠,也不是追求所谓的“前卫性”,而是在一个既定而无限的艺术领域中进行着有限度的扩张。在综合材料的运用过程中,除了“具体地运用”更应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负载。综合绘画的创作实验不可能脱离今日世界和文化背景来孤立地思考,更不能脱离中国民族文化的根基。 在近20年探索当代艺术的过程中,中国人在冷静思考中发现,我们原本的观念和材料、造型元素以及本土的形态中本身就存在着与世界共通的语言,延展出当代的艺术理念。 首先,随着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以及稍后在欧洲出现的消费社会,“一次性”使用的概念逐渐成为西方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着新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人们心理和习惯上的转变,对艺术创作理念也产生了冲击。与以往追求永恒的观念不同,艺术开始转向表现眼前的现实生活,艺术也可以是短暂的或暂时的。收藏家们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并给对能反映这种变化的作品投资。而美术馆也热切希望丰富其收藏品。 其次,综合材料艺术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的不同,已为许多艺术家去探索和研究。它的力量在于它首先改变了我们以往传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习惯,然后才自下而上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观念,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与喜爱,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多种需求,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油画过于保守,在油画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世界当代油画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将综合材料应用于中国油画的常作可以改变现阶段的保守状况,引导中国油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姚尔畅著.《经典教案系列丛书—油画材料与技法》[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1。 [2][英]杰里米·高尔顿著.黄超成,刘畅译.《油画技法》[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5.

儿童学习油画棒绘画技法介绍

儿童学习油画棒绘画技法介绍 刮除法(用具:画刀、针、梳子、黏土具)通过刮去平涂的不同 的油画棒色,能够产生一种简明而独特的效果。如果最后一层颜色是 深色,效果更明显。试着用画刀、针、梳子等。不同的工具刮出底色。涂的颜色越多,刮后显露的色彩越丰富。 厚涂法(用具:调色板、画刀)使用柔软的油画棒,能够产生类 似油画的厚涂效果。制作柔和的油画棒肌理:紧贴画纸反复擦拭油画棒,很快形成黏土状。用画刀或手指蘸上这种油彩作画。厚涂技法也 能够通过另外一种方法完成,即把油画棒用力挤压在纸上,在表面涂 上一层厚厚的颜色。 模版作画法(用具:纸模、美工刀)剪切一块纸板制作模版,放 置模版在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空白处填色,移开模版,会产生一个 分明、厚实、不透明的图案。相似但相反的效果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把从模版上切出的部分放在纸上,用油画棒沿边上色,能够画出 一个中空的图案。另外一种模版制图的技法是:在纸模的边上上色, 然后用手指沿边向内擦拭,能够产生淡淡的透明色彩。不同的油画棒 用量带来从厚、不透明到浅、透明色的多种效果。 遮挡法(用具:不透明胶带、美工刀)这种技法能产生有趣的图 形和层次。把模面或制好的胶带置于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胶带和纸 面上上色,移去胶带,就产生轮廓清晰的线条。要画曲线,先用美工 刀把胶带切成曲状,依照上面的程序即可制作弯曲的线条和图案。 铺盖表面法(用具:美工刀、粉彩棒、画笔)把粉彩棒一类的硬 蜡笔用在油画棒画面上,能够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首先需用美工刀 把粉彩棒刮成粉状,用指尖或画笔清涂粉彩棒粉,色粉轻轻地粘在油 画棒画的油性表面,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使用荧光和珠光粉彩棒效 果更好。

儿童油画棒的几种涂色技法

儿童油画棒的几种涂色技法 关键词:油画棒儿童画油画棒用法儿童美术绘画知识技法 1.平涂法: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均匀地涂在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形状变化的各种对比的色块组织在画面上,画面的色彩将显得醒目和漂亮。 2.色彩叠加法(混色法):先涂一种颜色后没,在上面再涂一种颜色,两种色彩互相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既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部位混合。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的儿童应多在冷暖相同的颜色中选择练习。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等对比色,互相叠加后易产生脏色,初学的小朋友不宜过多使用,对于学画较久的孩子,他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调和知识后,可大胆运用于写生画面中。 3.色彩并置法(点彩法):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和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用的点彩法。此法虽然较费时间,但却能磨练小朋友的意志,培养他们耐心细致、仔细思考的好习惯。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4.色彩渐变法:在同类色中,在两种颜色相接处来回揉合,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互相融合而自然过渡。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他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色彩之间的自然变化,丰富了儿童画的表现力,使画面上的物体更加真实。如苹果又绿到黄的变化,花瓣、树叶深浅的变化,都能用渐变的画法来表现。 5.刮画法:油画棒刮画法是指,在白纸或有色纸上,均匀德涂上一层或多层油画棒颜色,根据造型和画面的需要,用竹筷、小刀、牙签、梳子等各种硬器代笔,挂涂表现部分的颜色,透出底色,通过点、线、面的表现,使画面出现用水彩或水粉等常见绘画材料所不能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 6.拓印法:油画棒拓印需要先制版,要采用剪、刻、撕、拼贴、折叠、揉纸等方法制版,表现多种效果。材料也可多样化,然后把纸(可用高丽纸、宣纸等较薄的滤纸)盖在图形上,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来回涂抹,这样,底板上的图案就显示在纸上面了 油画棒的基本技法 1.油画棒的特点 油画棒是一种棒形画材,由颜料、油、蜡的特殊混合物制作而成。使用非常简便,你可以直接在画上画画,或用混色、层涂、刮除、分层等技法丰富它的效果。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上述技法,你可以画出你自己的风格。 与油画颜料和水彩颜料不同,油画棒是一种固体颜料,无须那些混色或调色的准备工作。一旦有绘画冲动,你就可以立刻开始创作。

儿童油画棒教学设计

儿童油画棒校本课程纲要 课时1 《色彩课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技能目标: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进行审美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及三原色相互调和出来的三间色。 2、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纸杯一个、调色盘一个、色环。 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首先欣赏一下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图片,来说一说,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 老师:这些颜色都有它们各自的相貌,我们就称它们为“色相”。 2、新课讲授 ⑴认识三原色 老师:任何其它颜色,都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⑵认识三间色 老师:猜猜看,用两种不同的原色调和会形成什么颜色呢? (学生尝试) (老师在讲台上示范)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老师: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叫做三间色 老师:调和两种原色时,其中一种原色添加的量不同,调出来的间色色相也会不同,同学们试验一下,老师辅导。 3、欣赏作品 老师:我们一起欣赏,用三原色、三间色装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4、小结: 总结一下色彩的原理,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色彩调配 课时2 《色彩的冷与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二、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 (教师)课件、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2、新授: (一)导入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三、讲授新课:(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