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生态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生态学

关于平板电脑的品牌生态研究

——以三星平板电脑为例

摘要

随着2010年4月苹果公司推出ipad平板电脑引发了市场对平板电脑爆发性的需求增长,电脑业各大厂商开始陆续加入了这场平板电脑市场大战。根据各大数据调查公司数据统计分析,平板电脑已经远远超越了上网本电脑的市场占有量,并侵占了部分普通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目前整个平板电脑商场的竞争者中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子上,紧随其后的是三星、联想、微软等。

平板电脑成为目前各大厂商的竞争市场,如何正确进行品牌建设,如何合理进行市场化竞争,获得优势的品牌生态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目前,平板电脑行业在某些方面同质化严重,品牌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品牌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严重影响了各品牌的发展。因此分析品牌生态位重叠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品牌生态位重叠度只要与品牌生态位的维度宽度等有关,因此本文以品牌生态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平板电脑之间的品牌现状及原因,并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品牌竞争策略。

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角度阐述了本位的研究价值,然后对有关品牌生态位理论进行论述。然后,对目前平板电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总结出三星平板电脑生态位环境,对三星平板电脑的品牌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做了概念界定,然后分析三星平板电脑的品牌生态位宽度状况,并对品牌生态位重叠度情况和原因做了简要分析,并进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基本理论和数据文库,主要围绕品牌生态环境、品牌生态位宽度、品牌生态位重叠和品牌社群四个理论展开分析研究。在实证部分,本文的分析研究前提是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而开展的,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99份,网络问卷111份,共210份问卷。在数据收集后,采用了各种公式方法对总的品牌生态位宽度、重叠度进行了测算。本文从品牌生态位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三星平板电脑品牌竞争情况的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对三星平板电脑的宽度重叠度进行了测算说明,并验证了品牌生态宽度与重叠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品牌生态位宽度越接近,两个品牌之间的重叠度就会越高。通过分析品牌生态位的结构并选择关键生态位维度树立优势,正确采取生态位策略,有利于行业的进步和品牌的提升。

关键词:品牌生态环境;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品牌社群;平板电脑;

1. 引言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研究意义 (4)

2.1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综述 (5)

2.2 品牌生态环境的内涵 (5)

2.3 品牌生态位宽度理论 (5)

2.4 品牌生态位重叠理论 (6)

2.5 品牌社群理论 (6)

3. 基于品牌生态环境理论分析 (6)

4. 基于品牌生态位宽度理论分析 (7)

5. 基于品牌生态位重叠理论分析 (8)

5.1 品牌生态位重叠度与品牌生态位竞争 (8)

5.2 三星平板电脑品牌生态位重叠分析 (8)

6. 基于品牌社群理论分析 (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发布旗下平板电脑产品——ipad。同一时期,其他品牌厂商也已经着手准备进入这一全新市场,甚至更早展示了设计原型,但最终产品发布和正式销售均落后苹果公司较长时间。

2009 年8 月,IDC 的数据显示,平板电脑只占全球便携式个人电脑市场的1.4%。而同样据IDC 的数据显示,iPad 平板电脑2010 年销量近1600 万台。iPad 从一个基本停滞的市场中,发现并培育出了用户需求,并成功发展出一个产业的雏形。据不完全统计,在上市28 天的时间里,iPad 销量达到100 万台;上市60 天时间里,iPad 销量达到200 万台;在上市80天的时间内,iPad 售出300 万台。2010 年全年,在上市以来的9 个月时间内为苹果带来了95 亿美元的收入。2011 年3 月11 日苹果iPad 2 平板电脑正式销售,上市第一个星期销量就超过100 万台。伴随着ipad的巨大成功,三星、联想、微软等公司纷纷推出新款平板电脑,使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快速增长。

三星:三星一直秉承全产品线的理念,通过构建多操作系统,多硬件配置的全面智能终端产品线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现阶段,三星仍然秉持寻求差异化的设计目标,通过Galaxy T ab 产品线的进化巩固其市场地位。同时三星为多家平板电脑厂商提供如储存单元、屏幕等重要配件,在整个平板电脑产业链中占据仅次于苹果的地位。

联想:从联想新的布局上可以看到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业务的决心,其专门成立了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来发展智能终端领域。Thinkpad 提供的商用生产线和ideaPad 提供的娱乐化产品线将使联想的布局更加完整。未来联想将立足中国市场的表现,扩展海外市场。目前联想已经推出了采用win7 的IdeaPad Slate 和采用乐OS 的乐Pad Slate 两款平板产品。

微软:微软的surface系列产品已经更新到了目前的第三代。这个品牌诞生至今已经快有两年了。虽然初代产品在舆论中饱受争议,但厂商的坚持还是让它活了下来,并且目前看起来比诞生之初要好了许多。

1.2 研究意义

从平板电脑品牌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能够促进三星平板电脑更好的理解品牌系统结构,平板电脑品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能够帮助平板电脑企业更好地明确品牌竞争的对手和品牌竞争的关键点,以制定更为合理的品牌竞争策略。

目前,平板电脑行业在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方面忽视竞争对手,使得平板电脑行业不仅在产品方面同质化严重,在品牌方面也出现了同质化,失去了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的意义。只有明确平板电脑品牌生态环境,寻求自己的竞争优势,利用核心竞争力优化品牌生态位,减少品牌生态位重叠。将品牌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平板电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定性并定量描述平板电脑品牌的市场表现及品牌发展规律。通过品牌生态位重叠度的研究能够清楚品牌竞争的主要对手以及与其品牌竞争激烈程度,然后可以据此制定合理的品牌竞争策略。能够更好地促进目前自身品牌的品牌建设和品牌竞争。

2. 相关文献综述

2.1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综述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科交叉、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生态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和深入。

最早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他将生态系统看成是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在一定的空间内生存,并且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他们之间形成一个整体。Tansley还指出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生态系统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其一,生态系统是生态领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层次;琪儿,在生态系统中存在自我调节能力,而且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断复杂化和生态系统中五种的数量不断增加时,这种调节能力也会随着增强;其三,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其实,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国内对于企业生态与品牌生态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有关生态思想在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是1996年孙成章的《现代企业生态概论》。中国学者普遍认同品牌具有生命及生命周期的说法。潘成云(1999)将品牌生命周期分为品牌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品牌的法定生命周期;陆娟(2002)认为品牌并不一定会严格遵循生命周期的过程,因为品牌进入成熟期后并一定就会衰退。

国内学者对品牌生态和品牌眼花的研究仅仅还停留在框架结构和与生物生态系统的类比方面,对品牌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的深层次研究和数量化模型研究还很缺乏。此外,应用品牌生态学的观点对具体行业和具体品牌的实践研究也还是空白。

2.2 品牌生态环境的内涵

品牌生态环境就是指存在于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之中所有相关的参与者或品牌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个复杂的关系涉及顾客及其他关系利益人团体、品牌接触点、售后服务、公司信誉、顾客依赖度、品牌形象代言人等。

市场营销人员通过工作中的实践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关系,将会对自己的品牌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认识品牌的时候,消费者会受到他们自身的态度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品牌慢慢演变成消费者与生产商之间的一种练习方式。

2.3 品牌生态位宽度理论

品牌市场生态位宽度是指现实品牌生态位的限度,其宽窄的描述主要依据品牌生态位在一个市场资源如顾客资源轴上所截取的段落的宽窄。品牌生态位宽度的测量常常与测定某些形态特征或某些市场度量或市场生境空间有关。显然,要想确知构成品牌生态位的变量是不容易的。品牌生态位宽度也可以描述为一个品牌所利用的各种市场资源类型的总和。一个品牌的品牌生态位越宽,该品牌的特化程度就越小,也就是说它更倾向于一个泛化品牌,相反,一个品牌的品牌生态位越窄,该品牌的特化程度就越强,泛化品牌具有很宽的生态位以牺牲对狭窄范围内市场资源的利用率来换取对广大范围内市场资源的利用能力。如果市场资源本

身不能十分确保供应,那么作为一个竞争者,泛化品牌优于特化品牌。另一方面,特化品牌占有很窄的生态位,具有利用某些特定市场资源的特殊适应能力,当资源能够确保供应并可再生时,特化品牌的竞争能力将超过泛化品牌。生态位宽度可按要素资源、空间利用以及形态差异加以考虑。

2.4 品牌生态位重叠理论

假设两个品牌具有完全相同的市场生态位,这时就会出现竞争型排他现象。拥有完全相同的市场生态位的两个主体必然是你死我活,或你走我在,很难共生共存。这一自然规律几乎主宰了所有生物或拟生物的生态演化,因而品牌生态系统也不例外。纵观国际市场的品牌竞争,只要品牌理念、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及营销策略完全相同,商战便不可避免。尤其在品牌产品同质、目标顾客相同时,排他性竞争就会非常激烈。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品牌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生态位,因而排他性竞争只发生在某些环节或某些方面,而在其他一些方面则可能相容,品牌处于竞合状态。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时,一定要髙度关注主要竞争品牌的战略动向,尽可能在主要生态位维度上与强势品牌展幵正面竞争,同时要与竞争品牌具有一定的生态位重叠,以便保持品牌的高效率运作。当市场容量受到限制时,品牌要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竞争品牌,迫使竞争品牌退出市场,以便减少品牌的主要生态位重叠。

2.5 品牌社群理论

品牌社群概念是由Muniz and C (2001)首次提出,其同义词是顾客保留,通常界定为由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组成的群体或关系网络,并提出了品牌社群具有共同意识和责任感的特征。这种定义只是从外在形式上界定了品牌社群,但没有将其与其他类似的消费者群体如一般的会员制和俱乐部等区别开。薛海波(2012)等提出共同意识和责任感是品牌社群的本质特征。

品牌社群是一个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消费者群体,它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品牌社群将品牌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社群成员通过品牌来寻求对自我的认同,通过社群来重新构建自我向往的生活方式。

3.基于品牌生态环境理论分析

品牌生态环境概念的形成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启迪。在自然界的生物圈中,各种生物、微生物与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物圈的生态的动态平衡。品牌生态环境亦是如此:只有影响品牌的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发展,才能使品牌这个主体健康发展。美国安格尼斯嘉·温克勒在其著作《快速建立品牌》中首次提出了“品牌生态环境”这个概念。它就是指存在于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之中所有相关的参与者或品牌之间的复杂关系,涉及到顾客及其他关系利益人团体、品牌接触点、售后服务、公司信誉、顾客依赖度、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以及其他影响利害关系的因素共同组成。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组织,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影响力,同时还影响着品牌决策,在某个特定的品牌生态环境中,相关的品牌越来越多,制定品牌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也就越来越多。

品牌生态环境就是指存在于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之中所有相关的参与者或品牌之间的

复杂关系。这个复杂的关系涉及顾客及其他关系利益人团体、品牌接触点、售后服务、公司信誉、顾客依赖度、品牌形象代言人等。

4. 基于品牌生态位宽度理论分析

三星平板电脑品牌生态位宽度是指现实中三星平板电脑品牌生态位的限度,也就是说它描述的是三星平板电脑品牌对各种资源利用的多样化程度,是品牌自身利用各种各样不同资源的总和。它的宽窄描述主要依据三星平板电脑品牌生态位在某一个市场资源维度上所截取的段度的宽窄,也就是在该资源维上所占据的长度。

一般来说,在可利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应该增加品牌生态位的宽度,促进该品牌生态位的泛化(generalization),而可利用资源较为丰富的环境里,则应该促进品牌生态位的特化(specialization)。通常泛化意味着品牌具有较宽的品牌生态位,而特化则意味着品牌具有较窄的品牌生态位。在品牌生态系统中,品牌生态位宽度的测定有助于各品牌成员了解自身的优势生态位以及品牌与资源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问的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品牌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品牌所利用的各种市场资源的总和称为品牌生态位宽度,它是衡量品牌利用市场资源能力的一个指标。Levins 公式:

Bi 即品牌生态位宽度,其中Pij = Nij/Yi 表示品牌i 利用资源j 在品牌i 所利用市场资源中的比例。公式的含义是:品牌利用的市场资源的各类越丰富,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越低,品牌的生态位宽度越大。测算具体每个维度和总的品牌生态位宽度。具体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B

B 的值越大表示品占据的资源越多。可以看出苹果品牌占据的资源最多,紧追其后的是三星,与其他品牌区别明显。在四个比较的品牌中,微软和联想与前两个品牌有一定差距。可以看出,苹果品牌在平板电脑市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而三星品牌也不甘落后。 品牌 苹果 三星 微软 联想 生态位宽度B 22.7141 22.1692 21.1575 19.5940

5. 基于品牌生态位重叠理论分析

5.1 品牌生态位重叠度与品牌生态位竞争

种群间的生态重叠和竞争的关系一直为生态学家们所关注。在应用品牌生态位重叠作为品牌竞争系数时,同样需要考虑好上述问题。例如,两品牌对同一市场资源的开发利用表面上是竞争关系,但是实际上可能会因为两品牌的共同幵发而产生协同效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对于中国可乐市场的共同幵拓,表面上看是重叠和竞争的,但是市场的迅速扩大对于两品牌而言是共同受益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品牌生态位重叠和品牌生态位竞争作详细分析和区别。在市场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品牌与品牌之间在生态位上是分离的,随着市场资源的减少或者竞争者的增多,品牌生态位重叠会逐步产生,适度的生态位重叠不会带来竞争。品牌生态位重叠达到一定程度后,品牌生态位会产生自然分离,不会产生激烈地竞争。但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品牌和品牌之间在生态位上是重叠的,这种重叠所代表的品牌生态位竞争程度随着资源的稀缺性的增加而增加。在资源极度稀缺的条件下,生态位的重叠意味着激烈的竞争。

品牌与品牌之间不是只存在不相关和竞争两种关系的,品牌与品牌之间也可能存在合作的情形。某种特殊的品牌生态位重叠情况是,品牌和品牌之间为了共同使用资源或者应对竞争者而展开的合作。这种合作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

5.2 三星平板电脑品牌生态位重叠分析

品牌生态位重叠是指品牌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利用的市场资源存在交集的状态。当两个或多个品牌利用同一市场顾客资源或者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品牌生态位重叠现象。生态位重叠是生态位描述和测评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两个或多个物种或种群在适应环境和利用资源的实际幅度或者潜在能力方面所表现的共同性或相似性。

由于市场环境中存在的资源种类总是有限的,同类品牌或者可替代的不同品牌在市场生态环境中争夺种类资源,必然导致品牌的生态位发生重叠,而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品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竞争。

根据已经测算的品牌生态位资源占用情况,使用以下公式:

其中Oij代表品牌i和品牌j的生态位重叠;Pia和Pja分别代表品牌i和品牌j对市场资源a(a=1,.......,n)的利用,或者说品牌i和品牌j对市场资源a(a=1,.......,n)的个体数。品牌生态位重叠值的取值范围是0到1,0表示品牌生态位完全分离,1表示品牌生态位完全重叠。测算具体每个维度上品牌生态位重叠度和总的品牌生态位重叠度。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矩阵

O 12 O 13 O 14

1 0.995129 0.993 0.9896 O ij =∑P ia P ja /∑P 2ia

O 21

0.9991 1 0.9965 1.0173 O 31

0.9952 0.9947 1 0.9943 O 41

0.992 1.0162 0.9948 1 从上表数据三星和联想对应的数据1.0173可以得出三星平板电脑和联想平板电脑的品牌重叠度搞,形成最为激烈的竞争。其次是与苹果形成的竞争,数据小于1,但趋向于1,品牌重叠度较高。

平板电脑市场资源折线图

由上图可以得出,三星平板电脑与苹果、联想等强势品牌在产品获取途径、价格期望和售后服务等维度上的资源不相上下。但是在品牌形象和品牌口碑方面与苹果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整体的市场资源占据程度上看,大致等于苹果,但处于四个品牌中较为领先的位置。

6. 基于品牌社群理论分析

品牌社群是一个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消费者群体,它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品牌社群将品牌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社群成员通过品牌来寻求对自我的认同,通过社群来重新构建自我向往的生活方式。

根据文献对品牌社群的研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品牌社群形成的条件。

第一,品牌社群所围绕的品牌需要有独特、与众不同的品牌意义。三星品牌平板电脑要建立自身企业文化,使自身品牌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之中显现出来。

第二,培育一种独特文化。建立品牌社群的一大好处是增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企业可以及时获得反馈。因此三星企业应当培育一种独特、开放的文化,使其能够和消费者的需要及价值观产生共鸣。

第三,提供可识别的品牌要素。在任何品牌社群中,品牌社群都要为其成员提供独特、可识别的品牌要素。三星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要素,经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品牌忠诚度。

第四,使消费者彼此交流和聚集成为一种必要。要想使消费者积极参与品牌社群,就应该使其在消费该品牌时感到有必要和其它同类消费者联系起来。

生态学期末考试重点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趋同适应:在自然界不同种的生物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往往能沿着同一生态适应方向发展形成趋同适应。典型例子:生活型、生态类型趋异适应: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由于环境的作用在形态上、生理上发生改变,并且此改变能通过遗传被固定下类形成不同的类群。典型例子:生态型。生态型:当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分布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植物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就发生了不同个体群之间的变异和分化形成了一些在生态学上互有差异的、异地性的个体群,它们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并且这些变异在遗传上被固定下来,这样就在一个种内分化成不同的个体群类型,这些不同的个体群类型称为生态型。 生态因子:环境中凡是对生物起作用的事物被称作生态因子限制因子: 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性因子。生态幅:物种适应于生境范围的大小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维持起正常生长发育,而且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常数。积温:规定时间内,符合特定条件的各日平均温度或有效温度的总和。有效积温:植物某一生长发育期或全部生长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即为有效积温。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相对较少,这是贝格曼规律。 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法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由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往往被称为阿伦规律。种群:在特定空间中能自由交配、繁殖可育后代的同种生物的个体集合。生命表:指与年龄或发育阶段有联系的某个种群特定年龄或特定时间的死亡和生存的记载。动态生命表(同生群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根据对同时出生的所有个体的存活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而获得的资料编制而成。 静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种群空间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最小面积(表现面积):能够包括群落中大多数植物种类的最小地段。r—选择:一般把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r—策略者:把r—选择的物种称为r—策略者。如山雀、虎皮鹦鹉、k—选择:一般把有利于竞争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k—策略者:把k—选择的物种称为k—策略者。如鹫、鹰、信天翁、老虎。选择受精:指具有特定遗传基础的精核与卵细胞优先受精的现象。他感作用: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生境内共存;如果生活在同一生境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然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要想生存必须发生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相关系数:当两个种都存在于所有样方时,一般通过数量数据(多度、盖度、重要值)计算种间相关系数来衡量两种间的相关程度。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频度=某物中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演替顶级群落: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到达稳定阶段的群落,就是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是演替的终点,这个终点就称为演替顶级。植被型(高级单位):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凡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群系(中级单位):侧重于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基本单位):侧重于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凡是片层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从。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形成的相互依赖、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链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称为营养级。反馈:指系统的输出端通过一定通道,变成了决定整个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正反馈:是系统不断增大与理想状态或位置点距离的过程,使偏离加剧。其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负反馈:是一种减小与理想状态或位置点距离的过程,是不断趋向平衡点的行为过程。其作用是保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维持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维持自身的稳定性。这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限度被称为生态阈值。 水循环:水分子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然后遇冷凝结,通过雨,雪,和其它降雪形成回到地球表面,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的物质循环。 沉积型循环:主要蓄库是与岩石,土壤,水,相联系的物质循环都称为循环。水生植物的特点:a、通气组织发达,充分吸收O2。b、机械组织不发达,以适于水体流动和浮力等特性;c、叶片分裂,增加吸收面积。 陆生植物特点:生存环境的变化:缺水:增加吸水能力,减少水分散失能力:空气、土壤、固着性、根系发达,机械 组织发达。 如何统计种群的数量? ①动物:标志重捕法,假定重捕取样中被标志的个体比例 与样地总数中被标志的个体比例相等。计算公式:M ︰N = m ︰n N = (M ×n )/m 式中:M ——标志的个体数,N ——样地上个 体总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标记的个体 数;。 ②植物:样方法。 做样方时应注意:a.样方设置在典型地段;b.取样面 积要能反映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通常,草地:1×1m2、0.5×0.5m2 灌木:2× 2m2 、5×5m2森林:10×10 m2 或100×100m2 c.取样点应是随机确定的; d.样方个数要达到最小 取样量。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蒂方程 其中:N/K:拥挤效应 K:意味着环境空间及其资源供应可供承载的 极限种群密度,又称为环境容纳量。 N:种群大小,t:时间,λ:种群的周限增 长率;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 来历: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同样有离散和连续的两类。 具密度效应、世代重叠的种群增长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 加了两点假设:①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当N=K时,种 群为零增长,即dN/dt= 0;②种群增长随种群密度的上 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即每增加一个个体(1/N), 就产生l/k的抑制影响。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 是“J字型,而是“S”型。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数学模 型是在前述指数增长方程(dN/dt=rN)上新增加一项(1-N /K),有人称之为剩余空间。就得到该方程。 逻辑斯谛方程的重要意义: 1、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它也是渔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 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 重要概念。 生物学含义:种群增长动态是受环境阻力对其个体瞬时增 殖率的修饰和环境最大容纳量的制约。 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格局的类型):均匀型;随机型; 成群型 r—对策者特点: a、不断占领暂时性生境迁移是种群动态过程重要组成部 分;b、非密度制约,生活期大部分时间种群数量处于增 长状态;c、竞争力较小,死亡率高生活周期短; d、分配于生殖组织或器官的能量高繁殖较早或繁殖1-2 次(一生中)。 K—对策者特点: a、生境稳定; b、个体大、寿命长、死亡率低; c、把能 量更多地分配给防御机制和提高竞争能力方面;d、较晚 生殖并重复多次。 r—和K—对策生物的的优缺点: ⑴r—策略者虽然由于防御力偌,无亲代等原因而死亡率甚 高。但高的r值可以使种群迅速恢复,高的扩散力,又使 它们迅速离开恶化的环境,并在别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种 群。r—策略者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所以 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突然的 爆发和猛烈的破产”。 ⑵K—策略者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 但超不过它,所以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是稳定环 境的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又是保守主义者,当生 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 就可能趋向灭绝。 什么是中度干扰假说?其内容是什么? 中度干扰假说:即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内容: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扰 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 ②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期,多 样性也不很高;③只有中等于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 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他感作用的意义: (1)他感作用的歇地现象: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在农林业生 产和管理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农业上,有些农作物必 须与其他作物轮作,不宜连作,连作则影响作物长势,降 低产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歇地现象。 (2)他感作用和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都由一定 的植物种类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 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 很多,但大体上又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关于植物群落 演替的内在因素,至今报道不多,目前认为他感作用是重 要的因素之一。 如何衡量两个物种的关联程度? 种间关联一般用X2 检验(卡方检验); 首先将两物种出现与否的的观测值填入2×2 联列表。 表中a,b,c,d 是实际观测值: a:是两个种均出现的样方数,b:是仅出现物种A 的 样方数, c:是仅出现物种B 的样方数,d:是两个种均不出 现的样方数。 如果两物种是正关联,那么绝大多数样方为a和d 类; 如果属负关联,则为 b 和 c 类; 如果是没有关联的,则a、b、c、d各类样方数出现机率 相等,即完全是随机的。 生物群落总是从极端环境演替到中生环境:水生→湿生→ 中生←干旱 从水生/陆生开始的演替路径是什么样的? 水生演替模式:浮游生物与漂浮大型植物带→沉水扎根水 生植物带→浮叶扎根水生植物带挺水扎根水 生植物带→湿生草本植物带→中生森林带 演替与波动的区别? 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 向连续的变化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变化,逐年 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1、非生物环境;2、生产者;3、 消费者;4、分解者 哪三个金字塔?哪几个可以倒置,哪几个不能倒置? 1.数量金字塔:以相同单位面积内的生物体的个体数。 2.生物量金字塔:以相同单位面积、时间内生物体的生物 量。 3.能量金字塔:以相同单位面积、时间内生物体的生产率, 千卡/米2/年。 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生物量金字塔有时可以倒置,数量 金字塔大多数都能倒置。(什么情况下可以倒置见书P200)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收获量测定法:用于陆地生态系统。定期收割植被,烘 干至恒重,然后以每年每平方米的干物质重量来表示。 2.氧气测定法:多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即黑白瓶法 3.CO2测定法:用塑料帐篷将群落的一部分罩住,测定 进入和抽出空气中CO2含量。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把放射性以碳酸盐()的形式,放 入含有自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短时间 培养,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在计数器中测定放射活性, 然后通过计算,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 5.叶绿素测定法:通过薄膜将自然水进行过滤,然后用丙 酮提取,将丙酮提出物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光吸收,再通 过计算,化为每m2含叶绿素多少克。 决定植被分布的因素:热和水 地球上有哪些类型的森林?各自有什么特点? 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4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 热带雨林:由常绿、喜温、耐高温、耐阴的高达30m以上 的乔木组成,并有藤本植物附生。生态系统特征: 生产者:高大乔木、种类组成复杂、终年发育、很少有季 节变化。 消费者:动物区系种类丰富、各类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都 特别多。 生产力: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高 常绿阔叶林: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 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 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的阔叶林。冬季落叶的阳性阔叶树种。在严寒的冬季,整 个植物群落处于休眠状态,灌木层是落叶的,草木层冬季 地上部分死亡,种子过冬,是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北方针叶林:在寒温带由松柏类组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用经济学的原理解决生态学问题。 1、价值理论:资源是有价值的。 2、成本理论:让排污者 破坏环境者付出成本。-------外部性内在性。3、产权理论: 让资源有边界明显的产权。4、市场理论:由市场调查生 产。 1、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 规律。 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 布的主要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 出现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 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指虽纬度升高,温度降低 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依次出现热 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寒带荒漠等植被类型;经度地带性指在经度方向,从沿海 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热带 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稀树干草原、 热带荒漠;垂直地带性指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分 增加,依次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垂直带植被为随海拔增 加,出现基带以东、以北的植被类型。 2、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 "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 性。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 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 的结合作用。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 度热量呈带状分布。 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 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 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 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 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 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 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生态学

绪论 1、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一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与人类;环境包括有机环境和无机环境,后者主要指气,水,光,热和养分等。) 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城市居民、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建设健康的人居环境为目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改善人居环境,合理使用资源,调控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当代园林生态学研究内容 (1)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3)城市区域绿地网络研究 (4)城市植被恢复重建与生态过程研究 (5)生态规划设计与生态管理 (6)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 第一章 1、环境的概念:在生物科学中,以生物为主题,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分为气候类(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类型、生物类型(种内、种间)。 2、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包括需要的,不需要的或者是有害的因子)。 3、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性 (2)非等价性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阶段性 (5)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5、最小因子定律(最早由德国土壤化学家李比希提出):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6、耐受性定律(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即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7、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8、根据尺度范围不同,可将自然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和体内环境。(了解) 第二章 一、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影响 1、(1)光补偿点: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 (2)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并不断积累有机物质,但光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幅度就逐渐减慢,最后达到一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加,这时即达到光饱和点。 2、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红外光促进茎的延长生长,有利于种子和孢子的萌发,提高植物体的温度。 没有受到角质层数层细胞保护或者吸收紫外光的色素保护的细胞,会被紫外辐射的高水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植物群落生态研究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传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现在影响很大的当属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本部分主要讲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 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3. 调查记录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围,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在的调节机制使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 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XX年6月11日~12日 二、实习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 ,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20xx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20xx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20xx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20xx年世界自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1.0分)1.0 分A、 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 B、 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 C、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D、 2分A、 枝干 B、 根部 C、 叶片 D、 土壤 3 A、 湿度 B、 惰性气体 C、 云量 D、 我的答案:C 4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1.0分)1.0 分 A、 压舱水 B、 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 运河的淤积 D、 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5根据Penman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分)1.0 分 A、 辐射平衡 B、 空气温度 C、 湿度 D、 土壤 我的答案:D 6 (1.0 A、 时间长度 B、 变化强度 C、 影响范围 D、 造成后果 7 A、 B、 C、 D、 8 (1.0分)1.0 分 A、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 B、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C、 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 D、 大气控制着气候,因而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B、 6% C、 3% D、 1% 我的答案:D 10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1.0分)1.0 分 A、 1220亿 B、 1200亿 C、 220亿 D、 20亿 11 (1.0 A、 B、 C、 工业 D、 农业 12 1.0 分A、 澳大利亚 B、 挪威 C、 加拿大 D、 俄罗斯 我的答案:A 13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1.0分)1.0 分 A、 42% B、

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H.Thorean(索瑞)于1858年提出,“Eco—“一词源自”oikos”(希腊文),意思是:隐蔽所,居所,居住环境。 1866年,E.Heackel(海格尔,德国)最早给生态学下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标志着生态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 2、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学科,其重点是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以人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生物学。 4、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学问 题。 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866年以前,1866—1970,1970年以后 1、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1866年以前) 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在这个阶段的晚期有一些相关著作,但是,显得很肤浅、零碎、片断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理论。 2、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1866—1970) 1866年海格尔给生态学下定义后,标志着生态学科学理论的建立。在此阶段,为之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代表人有: (1)德国Mobius(摩比乌斯)于1877年提出“生物群落“概念。 (2)德国Schroter(斯洛特)于1896年创立了个体生态学。 (3)德国Schimper(新柏尔)于1898年出版了〈植物地理

(完整版)生态工程学期末考试考点[1]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生态停滞: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且超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过度输入的物质和能将以废物形式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或是以过剩物质的形式积蓄于生态系统中,这样就造成收支失衡,原有协调结构与功能失调,导致环境污染。 4自组织理论:生态系统通过反馈作用,依照最小耗能原理,建立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使之发展和进化的行为。 5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6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位。 7自我设计:系统不藉外力自己形成具有充分组织性的有序结构。 8环境的时间节律:由于光照的周期性变化,地球上的温度、湿度、降水等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对于每年、每月、每日的不同变化动态分别称为年周期、月周期和日周期,另外还有季节变化。这些变化称之为环境因子的时间节律。 9机能节律:生物的机能节律也称之为律动,这种机能节律与环境因子的时间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机能节律也分为年周期、季周期,月周期和日周期,这些周期性变动称其为生物的机能节律。 10湿地:是一个介于典型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水的存在为特征、其土壤与邻近的高地明显不同、供养的植物适应湿生条件) 11生态恢复: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12最小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小于或接近所需的临界最小量时,该基本物质即为限制因子。 13物种耐性限度:每种生物有一个生态需求上的最大量和最小量,两量之间的幅度。 14山地:许多山岭、山谷连绵交错组合而成的地区。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地质复杂。15沙地: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干扰,形成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称为沙地。 16废弃地: 17加环:在一个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或生产流程中,增加一些环节,改变食物链结构,扩大与增加系统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以发挥物质生产潜力,更充分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促使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途径畅通,此称为加环。 18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地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 19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20矿山废弃地:指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占用、非经整治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裸露的采矿岩口、废土(石、渣)堆、煤矸石堆、尾矿库、废弃厂房等建筑用地,地下采空塌陷地及圈定存在采空塌陷隐患的荒废地等。 21矿山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矿山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2海滩生态工程:利用海滩及海岸带的第一性生产力为主要成分组建的海滩生态工程,具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生态学简答题doc资料

第一章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期。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③生态学巩固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以地区为背景分化为3个不同的学派; ④现代生态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向微观宏观发展,研究方法手段改变。 7【简答题】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德国生态学家Haeckel提出了“ecology”一词,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指出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他的著名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个定义强调的是相 互关系,即有机体与其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机体(同种生物和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 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种群:是同一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4.生态入侵:某些生物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 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此过程称生态入侵。 5.生物种: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 位置。 6.生活史对策: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7.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8.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 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9.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 物、动物。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0.演替: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替现象。 11、生态系统: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简答 1.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①综合作用:没有单一生态因子的环境,只有各种生态因子综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生态环境。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②主导因子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其中一个或两个因子对生物的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即该因子改变时就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大改变,从而形成另一生态类型, 这种起关键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随着空间和时间而发生变化。 ③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也即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 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虽然不是等价的,但是不可缺少,而是同等重要的。某个因子的缺少,就会引起生物的正常生活失调,生长受阻,甚至死亡。而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这就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同等重要性规律。在一定的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然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这就称生活因子间的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因为,它们之间的补偿是有一定限度的。且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