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4)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4)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4)

石家庄市22中学历史课教案纸(Ⅰ)

侵华战争;④签订一系列条约。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1868年,盐商何某在江苏句容买山一处,准备开采煤矿,却被地方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

材料二,在苛捐杂税中,为害最大的是厘金。同治以后,“卡若栉比,……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

材料三,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

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材料四,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材料五,1946年4月,荣德生被凇沪警备区绑架,并被敲诈60万美元。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提问: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还面临哪些困难?学习小组讨论,明确:①封建政府不正式承认;②苛捐杂税;③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④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收买、敲诈甚至没收。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课件展示有关图片:五四运动、济南惨案、九一八后、一二八后,抗战爆发后)

1.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及目的: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了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2.反对帝国主义方式:①拒绝买卖日货;②要求团结御侮;③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④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3.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通过材料分析突破难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

课件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民族工业企业陷入困境,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样的要求?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一度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但是不断增加的赋税打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幻想。

材料二,中国改革既有绝对必要,而改革之大义曰解放创造,非复古,亦非俄化,则大体之国是可定矣。此无他,对内履行民主政治,提倡国民经济,采欧美宪政之长,而去其资本家专利之短;大兴教育以唤起民众,争回税权以发达产业;对内务求得长治久安之规模,对外必脱离不平等条约之束缚。

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分析,明确:民国后期,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迫,美国商品的廉价倾销,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有这一切都是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带来的后果。

资产阶级要求对现实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表现在: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现政治民主,但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要求振兴教育;外交上要求废除历届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争回被外国侵略者掠夺的利权。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引导学生分析、回忆已学知识,懂得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和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原因及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设计问题讨论: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这一社会环境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革命性、妥协性)

(3)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特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明确:革命性使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力量之一;妥协性使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学生理解、

探究

补充材料阅读、思考

分组讨论、思考、理解

通过材料、结合课本进行了解

取得胜利;)

(4)民族资产阶级作为崭新的进步的方式,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明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

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4.讨论:如果没有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中国近代史将更加黑暗,中国历史便会少许多的精彩。学生讨论,深入思考,得出认识:①经济上: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政治上: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中共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

1.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下列哪些势力的压迫?()

①外国资本主义②本国封建势力

③官僚资本主义④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3.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中国民族工业的手段不包括()

A.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B.发动侵华战争

C.控制中国海关

D.征收厘金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

A .革命性B.妥协性C.革命性和妥协性D.软弱性

5.阅读与分析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洋商之货,进出只须完税,并无捐项,华商之货,进出既应完税,又须报捐。……”

材料三,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武举功名,“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2)材料二表现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什么实质性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综合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课堂反馈】

1.学生反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本课的认识;(课件播放《大染坊》主题歌,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2.教师总结:本课通过对中国资产阶级夹缝中求生存、抗争中求发展史实的学习,认识到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思考、了解学生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命运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命运的思考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命运的思考。百度上一搜,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太多太多,然而似乎总是千篇一律。我觉得这个问题太沉重,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提问。对待这个问题或许我思考的还没有百度上的深刻,但就这个问题,我想通过作为当事人的我们,说一些自己的看法。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一直充斥在我们的学习中,却游离在大多数人思想外的话题,忽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论述。 当被问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相信,我们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这么回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多么漂亮的回答啊,但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我不是说这样的回答不对,只是我们从初中乃至大学,谈到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时无不这一套说辞,是否这样的回答太过空洞。 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员,我想我对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我猜有的人可能连传统文化是什么都不清楚,然而他一样可以答得这么优秀。对于从小接受现代教育,一直被强调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我们,连传统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其的悲哀! 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灿烂,随着历史

车轮的滚滚向前,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古老的民族不断地承受着各种外来文化的猛烈撞击,然而,上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优良传统犹如一道道坚实的堤防,捍卫着华夏文明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上古时期中国文化的发生。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儒家,墨家,老家,道家,法家,百家争鸣。直到秦汉一统帝国,文化终于统一!宏阔的文化精神;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儒学独尊经学也兴起了。魏晋南北朝时乱世中的文化呈多元走向。玄学兴起;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儒、玄、道、佛相与激荡。但文化并没有湮灭,它继而走向了隋唐的隆盛时代,展现了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两宋时内省、精致趋向于市井文化的勃兴。理学建构;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之勃兴。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臻至明清时期中华文化的沉暮与开新,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早期启蒙思潮。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可是,当传统文化遭遇到了现代的我们,不知是其不幸,还是这是历史对它的又一大考验。 “文化热”已经持续了那么久,是的,不少研究者发表了诸多有益见解,不仅涉及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更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等问题。但对我们而言,真正有影响有作用的又有多少?至少在我看来,是学者们争论他们的,我们生活我们的,似乎都没有了关联。还有,“现代新儒家”更是不遗余力地论证中国文化儒家主流论,“孔子”如今也享誉全球了,外国人倒是知道中华文化了,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淮军各营的历史命运

淮军各营的历史命运 淮军是1861年,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建立起来的,最初的设想是由曾国荃来创立,但由于曾国荃想攻打南京争夺首功,左宗棠督军闽浙,曾国藩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李鸿章毛遂自荐,才使用的李鸿章。 李鸿章最早随侍郎吕贤基回安徽办团练,后由于吕贤基与李鸿章屡战屡败,李鸿章不得已投靠恩师曾国藩,所以李鸿章本来就在安徽有有一定的影响力,再加上本身他的父亲李文安在安徽一带很有影响力,所以李鸿章统带淮系各营有一定的先天条件。淮军各营最初是收编安徽本地已有的团练开始形成的。当时在安徽有三大本地团练,刘铭传、周盛波和吴长庆,而这三个人都与李文安有一定的源缘。李鸿章通过张树生进行收编,也就有了淮军最初的四个营,铭字营、树字营、盛字营和庆字营,后又发展出潘鼎新的鼎字营,曾国藩赠送太平军降将程学启部的开字营,唐仁廉的仁字营,杨鼎勋的勋字营,郭松林的松字营,这就是最终成为淮军十军的雏形,最终形成的是,刘铭传铭军、程学启开军、刘士奇的奇军、潘鼎新和随后继承者聂士成的鼎军、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的盛军、张树生张树珊张树屏兄弟的树军、吴长庆刘秉璋的庆军、郭松林的松军、杨鼎勋的勋军、唐仁廉的仁军。加上李鸿章和李昭庆兄弟直辖的武毅军,和戈登率的洋枪队常胜军,淮军共十二军。 铭军: 刚开始时,这十军里战斗力最强的是铭军,是刘铭传在安徽

合肥时办的团练班底,后归李鸿章淮军。参与了太平军、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的多次内战。中法战争时,刘铭传调所部驻防T灣,在台北、基隆和沪尾多次打败法军,后铭军奉命调驻奉天大连湾,由刘铭传的侄儿刘盛休接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刘盛休统铭军十二营赴前线抗敌,相继败于九连城、大东沟、孤山、岫岩,刘盛休因兵败被罢,改由临元镇总兵姜桂题接统,兵败的铭军改营制,新编成为姜杜题的桂军,铭军由此淡出历史舞台。 此后姜桂题随宋庆驻守辽河下游牛庄、高坎、营口一带,参加反攻海城,争夺大平山及保卫田庄台等战斗。直至战争结束。甲午战争结束后应袁世凯之招入新建陆军,统左翼,铭军历史彻底结束。 鼎军: 除铭军之外,后期淮军各军中,战争力最强的就是鼎军了。鼎军原为潘鼎新组建,潘鼎新组建鼎字营,原是在曾国藩的授意下成立的,最早由李元安统管,后随李鸿章驻防上海。在铭军成名之前,鼎军原没有露脸的机会,但与李秀成在淮上,保卫上海一战中,一战成名,从此被上海各坤和洋人所重视,当时说淮军衣帽粗陋,其实说的就是鼎军,他与铭军一样,都是最早配备新式炮械的淮军主力之一。僧格林沁被击毙后,鼎军筑墙于运河沿线,阻击赖文光部,后在广西,扼守屯梅谷松等地,中法战争时期,驻守谅山失败,潘鼎新被革职,鼎军由聂士成统带,归武毅军。 后在荣禄的管理下,搞武卫军护卫北京,编为武卫军前军,当时武卫军是这样的,聂士成的武毅军为前军,宋庆的毅军为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道家思想的历史命运

道家思想的历史命运 《道家思想的核心》由春秋时期的老聃创立,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之广,言论争风热闹非常。百家争鸣,其中不乏才华横溢之士,在诸多竞争之下,《道家思想的历史命运》到底如何,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 道家思想在对生命的观点、养生与哲学方面都有突出的造诣。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得不提及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在历史千年运转中得多朝多代君主力捧,尤其在汉武帝时期更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家思想的历史命运究竟是如何呢?战国时期,儒术为先,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争,以道家思想的失败而告终,满腹道家理论的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自此去了秦国。从此,道家思想为秦统治集团所接受,但引起儒家和法家等学派的不满和恐惧,以秦国的高居于西北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而言,一旦接受道家思想作为他的国家哲学,秦国称王天下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事实上,后来秦始皇的确统一了中国,并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的传扬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和儒家抗衡的只有道家,综观中国思想史也确是如此。汉初,道家思想简直成了官学。张良避地下邳圮上老人授于太公兵法,也就是一本黄老之学,潜心钻研,终于成为老子思想的实践者,辅佐刘邦夺取天下。 《道家思想》的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关键人物是窦太后,她对文帝时期执行按道家思想制定的政策具有非常明显的有效性。正由于她的坚持,这条路线方才一直执行到武帝初年,她去世以后。期间,淮南王刘安因谋反而自杀,使用的理论武器竟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受到了严重挑战。此事对道家思想造成了重大打击,从此,道家思想开始走向衰落,若没有窦太后的维持,肯定衰落得更为严重。 三国、两晋时期道家思想大有复兴之势,玄学和清谈的流行使道家思想的地位局部得到恢复。道家的思想逐步与儒家和佛教有所融合,儒、道两家的敌对状态不复存在。历史游走至唐朝,由于皇家姓李,道家思想因创始人老子也姓李而得到大肆宣扬。此后历朝历代,儒、道两家不复相争,道家思想亦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走向稳定的流传发展。 信息来源:简单购-中国,转载请保留链接,谢谢。https://www.360docs.net/doc/8811329084.html,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5)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2 单元\专题第2单元第三课设计主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但条理清晰,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在斗争中求发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设计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通过对材料和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去感悟那个时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完成三维目标。 2. 学情分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初中有所涉及,但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涉及较少,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高一学生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前面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 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是对前两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提升和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内容既要讲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下,它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艰难发展的历史;还要看到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它还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学习本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资产阶级逆境中奋进的精神,使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 2.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教学难点:1.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说课讲解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 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 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P64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1)发展历程: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 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文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 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 (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 (海南文综)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 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4. ( 2008 广东单科, 20) 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 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 5.( 2008 广东文基, 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6. ( 2008 山东,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 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 是() A. B. C. D. 健康和聪明 7. ( 2008 海南单科,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 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B. C. D. 8.(2008 海南单科,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 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 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9. ( 2007 宁夏, 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 1

论中国神话的历史命运

论中国神话的历史命运 赵沛霖 中国神话自诞生以来,受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决定,经历了特殊的历史命运,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其命运是幸抑或不幸,其道路是得还是失,都不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所能解决的。认识一个民族神话的历史命运和特点,只能从这个民族神话的具体情况出发,并从这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土壤去寻找原因,同时如有必要,还要与其他民族神话进行横向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看清楚一些。关于神话的历史命运,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过系统加工整理的希腊神话似乎优于没有经过系统加工整理的中国神话。笔者经过考察,在揭示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命运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得出了与此不同的结论:从神话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来看,前者优于后者;从神话的原始性和多样性来看,则后者优于前者。产生干不同历史文化土壤,经历了不同历史命运,走着不同发展道路的东西方神话,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长,都是人类古代文化的瑰宝。简单地用一方之长比另一方之短,不但有失公允,而且也不科学。 神话具有强烈的人类共同性,因为“真正的神话是对人类共同特点的记录,它和纯意识形态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语言、精神、文化、传统以及宗教的联络媒介”[1]。 但是,神话历史命运的民族性却是十分鲜明的,不同民族神话的历史命运完全不同。就我国来说,作为史前时代文化精华的神话在进入文明时代却没有被作为文明受到重视,并以其所遭到的种种厄运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神话。 由于神话产生的野蛮时代尚无文字,缺乏必要的记录手段,因此,对于神话的记录只能被推迟到文字产生的文明时代。这就是说,神话最终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与诗歌(文人诗歌)、散文等直接诉诸文字的文学创作不同,它的创作实际是分两步完成,而且这两步跨越了两个时代:原始神话创作于原始时代,而记录神话则是在历史跨过了文明门槛以后的事情。神话创作决定着它的面貌和性质,固然是重要的,但记录神话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特点和气质,同样也是重要的。因为记录神话就是加工整理,就是创作——一种特殊的创作(详后)。这就是说,记录神话与我们一般所说的记录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对于记录神话来说,有一个最为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问题。这个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其特定的要求,并不是文明程度越高越好。因为高度发达的文明,距离神话产生的童年时期毕竟遥远,不但失去了童年特有的天真与稚气,而且失去了原始人感受神话的心理。 神话“一方面极尖锐地表现与反映心灵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极严格的规范与淘汰选择”[2],那么,什么是最适宜记录神话的社会文化环境呢?其中有两个决定性的因是时间,一个是记录者的主观心态。记录神话的最佳时间是在文明发展能够满足记录神话要求的前提下,距离神话时代越近越好。这个时间不可能太早,不可能在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课标要求: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首先让学生回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指出发展曲折,设问:为什么中国民资发展曲折缓慢呢?由民族资本主义受双重压迫的漫画导入新课。 (2)“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目,教师需要讲述两方面问题: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然后结合教材,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压迫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斗争中求发展”一目,则需要依据教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具体的一些表现。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有充分地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图 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陈独秀《新青年》 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孔子改制考》 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 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 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 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 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 .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1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讲解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一、春秋 (一)孔子(儒)--创立 1.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3.影响: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时代主流 (二)老子(道)《道德经》 1.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精华)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2.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其提供物质条件 政治:周王室衰危,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 (二)孟子和荀子(儒)===发展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 ②影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教育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先,礼法并施 ②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墨) 1.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2.影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②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四)道家 1、庄子 ①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韩非子》 1.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③变法革新 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孙子兵法》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四专题整合

专题四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大理论成果。 三、题型应用体验 提示、启示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素材看:从特定材料中感悟认识,提炼方法。 2.从考查功能看: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要求强、思维灵活度大,能充分发挥选择性试题的功能。

【典型例题】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之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这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A.适应国际形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要由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应该不断变化 D.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看“大跃进”结果: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二看改革开放成果:成果显著,日新月异。 抓关键→“大跃进”运动失误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改革开放成功原因在于实事求是,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明答案→本题最大启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D。 【针对训练】 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 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材料二:“苛政猛于虎”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总结孔子的思想学说?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关于仁,大家要把握四个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