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沟金矿改扩建项目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赵家沟金矿改扩建项目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赵家沟金矿改扩建项目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赵家沟金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

赵家沟金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工程

1.1.2 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

企业名称:彰武县后新秋镇赵家沟金矿

法人代表:叶宏伟

企业性质:集体所有

1.1.3 位置与交通

赵家沟金矿位于彰武县后新秋镇平顶山村, 矿区内道路四通八达,矿区至省道彰桓线10km,距阜新—四平高速公路8 km,矿区距离彰武县城40km,距沈阳—彰武高速公路42km。

1.1.4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区内以半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形切割不强,绝对高程一般150-170m,相对高差20m左右。

气候为典型大陆型气候,昼夜温差大,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0℃;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17℃,7-8月份为雨季,11月份至来年4月为冰冻期。

区内水系比较发育,气候相对湿润,常年性河流有东平河套,地表还发育许多暂时性地面流水和泉水,可满足矿山生活生产用水。

1.2 矿山现状

赵家沟金矿始建于1991年,1993年5月建成投产,是彰武县内唯一的金属矿山,阜新市第一家金矿。截止2001年末,累计开采金矿石量16.9万吨,创产值7800万元,实现利润1300万元,安置就业300余人,该矿1994年、1995年被评为“阜新市乡镇第一企业”,并被省市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民营企业”,所年来,该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是彰武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为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作用。

2001年10月,该矿原采矿许可证(证号2100000040147)到期,因原设计利用金矿石储量基本消耗及其他一些原因未能及时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手续,被省国土资源厅注销采矿权。2005年该矿通过对物探异常区进行坑道验证发现并圈定二条矿体。2006年1月彰武县国土资源局委托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对该矿体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提交了《彰武县赵家沟金矿储量核实报告》进行了评审备案,(辽国土资储备字【2006】103号)。2006年12月28日彰武县人民政府以彰政发【2006】74号文,向市政府承包了关于恢复和补办赵家沟金矿采矿证的“关于彰武县赵家沟金矿采矿许可证办理有关工作的请示”。2009年3月14日阜新市政府以阜政发【2009】32号文,向省国土资源厅发了“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恳请为彰武县后新秋镇赵家沟金矿办理采矿许可证函”。2009年6月2日由省国土资源厅以辽国土矿划字【2009】0064号文,划定了矿区范围,矿区由以下4个拐点坐标确定。

点号

X Y

1 4707500 41483020

2 4707500 41483780

3 4706420 41483780

4 4706420 41483020

根据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提交的“彰武县赵家沟金矿储量核实报告”和辽宁溪源矿产资源评估有限公司对该报告的评审意见书(评审号086)(汇交号2006-135),确定赵家沟金矿现保有金矿石量38.250t,金属量149kg,储量编码(1226+333).矿石平均平品3.8克/t,服务年限10年,如矿山投入资金加大探矿力度,深部及外围仍有发现新矿体,和增加储量延长矿山寿命,增加服务年限的可能,综上所述,该矿具有恢复生产和重新启动的价值。

通过使该企业恢复生产,可充分挖掘原企业剩余的潜在价值,在增加投资者收益的同时,给当地政府增加可观的财政收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避免自然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矿山原由后新秋镇政府集体经营,矿山名称彰武县后新秋镇赵家沟金矿,经济类型为集体经济,开采方式是地下开采,开拓方式采用明竖井开拓,现有一座70~100t/d 生产能力的浮选厂,采用二段开路破碎---一段闭路磨矿—混和浮选—精矿再磨—金、

硫分离浮选的工艺流程。生产规模约1.50万吨/年。

现有浮选厂处理能力约70~100t/d,采用二段开路破碎—一段闭路磨矿—混和浮选—精矿再磨—金、硫分离浮选的工艺流程。

①碎矿:碎矿工艺流程为二段开路。粗碎设备采用PE2503400颚式破碎机,细碎设备为PE31503750颚式破碎机,胶带输送机B=500mm、L=32m,细碎设备安装在粉矿仓上部。

②磨矿与浮选: ZQMG1535锥型球磨机与FGф1200高堰式单螺旋分级机组成一段闭路磨矿系统,分级机溢流进入ф150031500矿浆搅拌槽,矿浆经加药调浆后进入混合浮选系统。混合浮选流程为一粗、二扫、一精,共计十二台3J—11浮选机,其中粗选作业四台、扫一作业三台、扫二作业三台、精选作业二台。混合浮选尾矿经渣浆泵扬送至简易尾矿库,混合浮选精矿进入由MQY120032400溢流型球磨机与ф200旋流器组成闭路的精矿再磨系统,旋流器溢流进入ф130031500矿浆搅拌槽,矿浆经加药调浆后进入分离浮选系统。分离浮选流程为一粗、二扫、一精,共计九台3J—6浮选机,其中粗选作业三台、扫一作业二台、扫二作业二台、精选作业二台。分离浮选精矿为金精矿,分离浮选尾矿为硫精矿。

③精矿脱水:金精矿采用混凝土沉降池自然沉降脱水,沉降池长3宽3高=2235.831.2(m)。硫精矿采用简易土坝库贮存。

选矿存在主要问题

①现选厂生产工艺报表、设备运转状况、原材料消耗等无任何文字记录,浮选回收率、尾矿品位等关健工艺指标不清,因此,难已判断现工艺流程是否最佳。

②现选厂投入使用仅3、4个月,建厂时所购设备不是新设备,既无标牌、也无档案记录,设备破旧、磨损程度较大,因此现有设备还能使用多长时间很难判断。

③选厂工业厂房较简陋,无采暖设施,胶带输送机为露天,高位水池露天敞口,因此,现选厂冬季生产较困难。

④厂房内照明电缆、动力电缆均为明敷,存在安全隐患。

1.3 项目开发优势及市场预测

1.3.1 项目开发的优势

从地质资源上,赵家沟矿床由5个矿体组成,矿体分布于长1700m,宽 5OOm的范围内。本次设计只是利用了勘探程度较高的1号矿体43线---7线之间的部分,43线以

西及7线以东矿体还没有封闭,整个矿床深部也没有查清,本次设计储量计算也没有外推。另外,根据普查资料,其它几条矿体还有D+E级远景储量137万吨,结合本矿床的成因、断层、构造形成规律及探矿工程的控制程度,待井巷工程深入后,预计区内地质储量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后备资源有保证。建议尽快实施该项目,以使本企业及地方政府早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2 市场预测

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和珍贵,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正因为黄金具有这样的地位,一段时间曾石材富和地位的象征,用它作金融储备、货币、首饰等。到目前为止黄金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仍然占主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金的经济地位和应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的货币职能在下降,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方面的应用在逐渐扩大。

(1)黄金用途

第一,用作国际储备。这是由黄金的货币商品属性决定的。由于黄金的优良特性,历史上黄金充当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金已退出流通领域。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的货币职能也有所减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货币职能。目前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储备中,黄金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二,用作珠宝装饰。华丽的黄金饰品一直以来都是个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第三,在工业与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由于黄金具有独一无二的完美性质,这种性质是任何一种金属都不具备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它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如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宇航技术、化工技术、医疗技术等。

(2)市场需求

黄金作为国家储备的功能仍将发挥巨大作用

当前,尽管各国的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黄金作为国家储备的功能仍将发挥巨大作用。在国际储备中,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没有统一的标准,世界的平均水平近20%,但我国仅为2.2%。根据对1992年世界62个国家的统计分析,平均每1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拥有黄金1吨。由此,我国的黄金储备应从目前公布的395吨,逐步地增加到1000吨以上。尤其在世界政治形势和经济格局动荡加剧的现在,我

国尤其需要大量增加黄金储备。

2黄金作为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将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作为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黄金在我国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黄金市场已经成为当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黄金有关的金融产品大大地丰富了世界金融市场,如黄金贷款(借金还金)、黄金债券、黄金投资基金、黄金企业股票、黄金期货、黄金期权以及各种金币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日渐重要,而没有黄金市场的金融市场是不完整的。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将有所上升。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工业技术的发展拉动黄金需求

我国黄消费量从1982年的0.7吨增加到2010年的613.2吨,目前中国为世界第四大黄金消费国,珠宝首饰的销售额也从1982年的9,908万元猛增到2010年的2965亿元,年增长率达到了35.7%。

据统计,香港人均拥有黄金8克,其中60%以上为金块、金条,而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人均拥有黄金仅0.28克,且全部为黄金饰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黄金市场的放开,内地民间对黄金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中国必将出现新一轮的黄金消费热。黄金饰品在未来几年仍是市场的主角。

国际上平均每7,000名消费者就有一家金店,在香港则更高,平均每6,500名消费者就有一家金店;而中国内地目前仅有8,000多家金店,即使仅以发达地区的2亿消费者计算,也才达到每25,000人才一家金店,在大城市仅有55%的居民拥有珠宝首饰,中小城市这一比例仅为23%,而东部的农村则更少,仅达到17%。因此,未来我国黄金在人民需求中总体会呈现上升趋势。

另外,由于黄金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在工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黄金有着极好的抗腐蚀性和可延展性,不易形成阻碍电流通过的表层,适合电子工业充电时间短、变形小的要求。因此,在工业上的使用范围很广,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制造,电子计算设备,电信设备,收音机、电视机的转发和接收设备,军事控制系统,航空设备,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系统等。一些发达国家在电子工业上的用金数量已经从七十年代初的89.3吨/年上升到九十年代初的146.9吨/年。其中,日本从18.1吨上升到68.4吨。可以设想,随着近些年我国材料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黄金资源的需求量也将会稳步上升。

(3)市场供给

a.黄金市场价格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在黄金价格偏高时,各个产金国往往希望通过加快勘探、开采贫矿等,以此增加黄金产量来提高收入;相反,在黄金价格偏低时,各个产金国又往往希望通过减少黄金产量来推动黄金价格的上涨。但由于生产的改变不能立刻实现,所以产量的变化往往落后于价格的变化,此间存在着一个时滞效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几国央行大量售金,打压了黄金价格,使得国际矿产金量放慢了增长速度。随着近几年国际金价的回升,国际矿金的生产也会渐渐加快步伐。

b.黄金市场的总需求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黄金市场总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黄金价格,从而影响到国际矿产黄金的供给,即总需求增加,黄金市场价格上升,促使矿产金增产;反之总需求减少,黄金市场价格下降,使得矿产金减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对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由于受到“黄金的非货币化”的影响,部分央行又在减少他们的黄金储备,两者的综合结果决定了黄金市场总需求的变化。

c.黄金生产成本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黄金开采成本越高,那么其单位产量的利润就越少,则产金国会倾向于减少产量以推动黄金价格上升来扩大其利润空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黄金的勘探成本和开采成本都在不断地降低,1995年世界黄金生产的平均成本为258美元/盎司,2000年已降低到186美元/盎司。但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开采技术要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这一点将会阻碍发展中国家采金业的发展。由于2001年以来,发达国家的产金量不断减少,发展中国家正渐渐成为矿产黄金供应市场的主力军。

d.汇率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美元表示的生产成本,或是本币表示的黄金价格。当国家货币贬值时,对外,以美元表示的该国黄金生产成本就会下降;同时,对内,以本币所表示的黄金价格就会上升。这就提高了销售黄金的利润,刺激了黄金的生产。所以货币的贬值是有利于该国采金业发展的,能促进矿产黄金量的提高。反之,当货币升值时,对外,以美元表示的该国黄金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同时,对内以本币所表示的黄金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压低了销售黄金的利润,阻碍黄金的生产。所以货币的升值不利于该国采金业发展。2001年,南非、澳大利亚两国货币的深度疲软就是造成两国的以美元表示的成

本下降的主要原因。

e.黄金储藏量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黄金储藏量是黄金生产的基础,是评价长期黄金生产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黄金储藏量与国家的黄金生产量基本成正比,南非、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几个储金量的大国也是全球的几个首要产金国。

f.政治局势稳定与否等,将会影响到矿产黄金的生产与供给。

g.未来黄金市场价格预测

根据黄金市场价格统计,2000年至2004年黄金市场价格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年平均增长率为14.71%。2010年黄金市场价格已达到280元/克。

1.4 设计依据及基本原则

1.4.1设计依据

(1)《赵家沟金矿矿床普查地质报告》;

(2)《赵家沟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3)《赵家沟金矿设计任务委托书》;

(4)现场调查资料。

1.4.2设计原则

(1)要充分利用地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以矿山探明储量为依据,并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矿山生产规模。

(3)重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务使“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4)用建设现代企业的模式,全面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注重采、选主体专业工艺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达到节省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5)考虑储量可能增加,在工程设计中,采矿的主要控制工程和选矿的主要设备选型应留有余地。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避免重复投资,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设备选型应先进可靠,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设备制造厂家,严把质量关。同时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设计将严格控制基建工程量,缩短建设周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基建工程并使企业投产,向时间要效益。

1.5 建设条件

1.5.1内外部运输

(1)内部运输

内部运输采用窄轨铁路运输方式,运送的物品主要为矿石和废石。竖井提升上来的矿石经窄轨铁路送往选厂,竖井提升上来的废石经窄轨铁路送至废石场排弃。

(2)外部运输

外部运输采用汽车运输方式,运送的物品主要有精矿、水泥、燃煤、炸药、钎钢、选矿用备品备件以及选矿药剂等。

1.5.2 供电

(1)电源

在距赵家沟金矿10km后新秋镇有一座35/6KV变电站,变压器的主变容量为4000KV A,6KV侧变压器负荷余量约为1200KV A,由后新秋变电站以6KV供电电压专线向矿山供电,供电距离为10km,导线截面现为LGJ-70。此线路已架设到矿区。

(2)用电负荷

全矿用电负荷为:

安装容量1388.6kW

工作容量1174.6kW

计算有功753.73kW

视在容量816.07kV A

功率因数0.93

年耗电量446.923104kWh

一级负荷为:

安装容量356kw

工作容量319kw

1.5.3 供水

(1)给水水源

矿区常年性地面径流为东平河套,其支流从1号矿体北侧流过,河水补给主要为冰雪熔融水和地下水,河水常年不断,流量超过2000 m3/d,可作为矿区的总水源。选矿工业区用水主要取自于坑内涌水。

(2)给水量

总用水量为950m3/d,其中新水为536m3/d,回水414m3/d。消防用水为15L/S,连续供水2小时。具体详见用水量表。

1.6 地质资源

赵家沟金矿床由5个矿体组成,矿体分布于长1700m,宽 5OOm的范围内。1、2号矿体主要产于隐爆安山角砾岩筒内;3号矿体产出于隐爆安山角砾岩与安山岩的接触部位;4号矿体南段产于安山岩中,北段产于隐爆安山角砾岩中;5号矿体产于安山岩中。该矿床1号矿体为纵向交叉型锯齿状断层所控制,2、3、5号矿体为北东向断层所控制。

根据矿体的控制程度及储量级别,本次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为41.72万吨,也就是1号矿体目前探明的储量。由于1号矿体43线以西及7线以东沿走向皆未封闭,同时考虑其它四条矿体有D+E级远景储量137万吨,虽然储量级别偏低,但随着探矿工作的深入,预计区内可获得一定的储量。本次设计按可获得储量25万吨,作为矿区的后备资源,以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只作为技术经济评价的依据。

1.7 建设方案

1.7.1 建设规模、厂址及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资源条件,本次设计拟定矿山生产规模为200吨/日,6.6万吨/年。

本次设计推荐厂址方案一:在43线和47线之间的山坡上建竖井,在竖井西侧的山坡上建选厂,利用选厂西北侧山沟作为尾矿库,选厂东北侧山沟作为废石场。

企业最终产品为金精矿、硫精矿。

1.7.2 采矿

(1)开采范围

本次设计开采范围是采矿权范围之内的所有矿体,首采地段主要为7线至43线间的1号矿体。

(2)开采方式: 根据开采范围内的资源状况及矿体赋存条件,并结合地形地表特征和现有开拓形式。矿体总体走向为东西向,地表地形西高东低,矿床不适于露天开采,故本次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3)采矿方法:根据矿体赋存条件,本区矿体适合空场法开采,结合矿体赋存特征和矿山现有采矿工艺特点,设计推荐倾角大于

55°采用浅孔留矿法。倾角小于55°采用留矿全面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6-1。

(4)矿山生产能力

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度,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

设计按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矿山双中段生产能力达到200t/d。

同时按开采年下降速度和经济合理服务年限份别验证生产能力,生产中段年下降速度15m/a,每个中段一般需2~3个矿块生产作业。矿山生产双中断作业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本矿区地质储量较为可靠,同时矿床在43勘探线西部走向上和深部部分地段未封闭,存在一定远景储量,矿山投产后应加强该部分地质探矿工作,获得更多可采储量, 使矿山持续稳定发展。

综合各方面因素,设计推荐矿山规模200t/d。

(5)开拓系统:竖井开拓

根据矿体的赋存特点,地形地表条件及设计规模,本次设计推荐如下开拓方案。

方案: 现有竖井延深方案

竖井位于19线附近矿体上盘,选厂位于矿区南部,竖井规格1.831.6m,提升系统采用单罐平衡锤提升,设计选用2JK-2.5/20矿用提升机,电机功率N=200kw,提升容器采用2#双层罐笼。竖井需延深80米, 竖井提升矿、岩石和人员材料, 矿石运至选厂;废石运至废石场。通风采用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

经技术经济比较

本方案优点节省竖井工程量,工业场地较完善,生产管理较为简单,投资较少,投产及达产时间短,缺点是井筒延深影响生产,井筒断面小,需刷大。

开拓系统简述

采用明竖井开拓, 井筒净直径?3.5m,提升系统采用单罐平衡锤提升。采用2JK-2.5/20矿用提升机,井深200m,提升容器采用2#双层罐笼,矿车采用0.5m3翻斗式矿车,每次可提升2辆。同时乘人员18人,各中段的矿、废石经竖井直接提升至地表,矿石卸至地表矿仓,废石直接排出地表废石场,通风采用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井下排水由水泵直接排除地表。人员、设备及材料亦由竖井下放至井下各中段。

(6)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通风方式: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

通风系统:采用侧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7)坑内供、排水

利用设在地表的高位水池通过供水管路向井下供水。

矿区坑内排水设在1487米中段,设置集水仓及水泵硐室和变电硐室,

(8)基建工程量

坑内基建工程主要包括竖井、风井、平巷、探矿、采切工程等。

基建工程量约为11471m3。

基建期约为1年。

1.7.3选冶

(1)工艺流程:本次设计结合现场实际及业主要求,采用浮选工艺流程。

(2)技术路线:

碎矿(二段一闭路)--磨矿(一段闭路)--混合浮选—精矿再磨—金硫分离—金精矿、硫精矿

(3)设计工艺流程描述及主要指标

(Ⅰ)设计工艺流程描述

(a)破碎

采用二段一闭路碎矿工艺流程,碎矿最终产品粒度-12mm。

(b)磨矿浮选

一段闭路磨矿、混合浮选、精矿再磨、金硫分离浮选的工艺流程。

(c)精矿脱水

浮选金精矿采用一段浓密、真空过滤脱水流程。硫精矿采用沉淀池自然沉降脱水。

(Ⅱ)主要指标(详见下表)

生产能力200 t/d

原矿金品位 3.128 g/t

尾矿金回收率 6.0%

金精矿品位44.313 g/t

金精矿回收率85%

金精矿量12 t/d

硫精矿产率17%

硫精矿硫品位44%

硫精矿金品位 1.38 g/t

硫精矿金回收率7.5%

尾矿产率77.0%

尾矿金品位0.305 g/t

金精矿产率7.5%

1.7.4 尾矿

(1)尾矿库址

尾矿库是选矿厂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将尾矿库建在选厂西线距离约200米处的沟内,也是距选厂最近的沟,可满足库容要求。

(2)库容量

当生产规模200吨/日时,年排尾砂量3.77万立方米,本次设计生产年限10年,所需库容量37.7万立方米。根据尾矿库地形条件,当堆尾砂堆积标高170米时,尾矿库容量41.8万立方米。可满足库容量要求。

(3)尾矿输送和回水

尾矿排放为压滤后干式排放。根据地形条件尾矿浆输送为全线压力输送,管线长250米,直径100mm。采用75/50D-HH渣浆泵从选厂送至压滤间。

尾矿库回水经管线全线静压返回高位水池利用,节省新水保护环境。过滤机间的尾矿水返回高位水池管径100mm,管线长度280米。地埋敷设。尾矿坝下设渗水池。用于库内降尘或处理达标后排放。

1.7.5总图

(1)厂址方案

考虑各方面因素,经现场踏勘,选择了三个厂址,作为本次改造的厂址方案。

厂址方案一:在43线和47线之间的山坡上建竖井,在竖井西侧的山坡上建选厂,利用选厂西北侧山沟作为尾矿库,选厂东北侧山沟作为废石场。优点:采矿、选矿和尾矿工业区集中布置,生产经营费用低,管理方便;竖井位于矿体中央,矿石(废石)总的运输功小,运输成本低。缺点:竖井位于矿体上盘,采矿上部中段的石门长,工程量大;竖井井口标高相对较高,竖井工程量相对较大。

厂址方案二:在7线附近建竖井,利用竖井东北侧平地建选厂,选厂西北侧山沟作

为废石场,选厂东南侧山沟作为尾矿库。优点:各工业厂区布置相对较集中,生产经营成本较低,管理方便;竖井井口标高相对较低,竖井工程量相对较小。缺点:由于竖井位于矿体侧翼,而矿体走向长,矿石(废石)总的运输功大,运输成本高。

厂址方案三:对现有选厂进行改造,利用现有堆浸厂东部的空地作为尾矿库。优点: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缺点:各工业厂区分散布置,生产经营费用高,管理不便;矿石得二次倒运,利用汽车运输,运输成本高。

由于现有选厂设备陈旧,厂房简陋,可利用价值很低,而厂址方案三的缺陷十分突出,本次设计不作为推荐厂址。

厂址方案一和厂址方案二在技术上均可行,考虑到矿体走向长,同时兼顾企业未来的发展,在矿体的中部建厂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综合考虑诸方面因素本次设计推荐厂址方案一为设计厂址方案。

(2)总平面布置

a.采矿工业区

竖井位于43线和47线之间的山坡上,竖井井口标高1685m,围绕着竖井布置有卷扬机房、空压机站、配电室、井口机房等设施。

废石场位于竖井东南的山沟中,距竖井50m。

b.选矿工业区

选厂由原矿仓、碎矿车间、粉矿仓、磨矿车间、浮选车间、精矿车间。

各车间依地形条件垂直于等高线呈阶梯状布置。

c.炸药库

炸药库的位置、结构和设施等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经当地县公安局许可。初步选址在竖井东部约600m的山沟中。

根据采矿炸药消耗量,拟在地表新建5t炸药库及相应雷管库各一座,另外需建值班室和50立高位消防水池各一座。

炸药库位置、库房和设施应满足以下安全距离

炸药库和雷管库不得长边相对,二者距离>30m

炸药库距村庄>500m

炸药库距主干公路>500m

炸药库距围墙>25m

炸药库周围应设密实砖围墙,围墙高度不小于2m。

库区内需修建50立高位消防水池,消防水池距库房距离不大于100m,消防管距库房不大于50m。

库区值班室布置在围墙外侧,距离围墙>50m,岗楼布置在围墙周围。

去炸药库应修建专有公路,公路纵坡不宜大于6%

1.8 基建投资

本工程建设投资估算2995.00万元。概算见附表

生产能力200t/d技术改造投资概算表

项目名称规格数量单价

投资额

(万元)

备注

一、采矿部分

挖掘机XE250 3 120万元/台360 装载机ZL-40 6 50万元/台300 载重汽车8-10T 10 20万元/台200 推土机ZD160 2 20万元/台40

二、选矿部分

洗矿机PEF400X600 3 30万元/台套90 破碎机XD-40 3 35万元/台105 尼尔森重选机MQG24X30 3 250万元/台套750 球磨机 3 75万元/台225 砂泵 3 10万元/台30

三、土建部分

选矿厂 1 400万元400

办公区 1 150万元150

建筑面

积2500

平方米办公设备25万元25

电脑、监

控等路桥修建 1 50万元50

四、供电供水柴油发电机300KW 2 60万元/台120 水泵 2 5万元/台10

五、公务用车

吉普车 1 30万元/辆30 人货两用车 2 20万元/辆40 五十铃 1 15万元/辆15 平板载重车 1 20万元/辆20

六、其他35

1.9 技术经济

1.9.1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基建投资2960万元,自筹。本项目需要生产流动资金35万元,自筹。

项目建设生产总投资2995万元。

本项目基建期为1年。

1.9.2 生产成本

根据生产工艺及矿山实际生产计算本项目200吨/日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如下:

①单位矿石全部生产矿成本:170元/吨

其中:采矿: 70元/吨

选矿: 50元/吨

管理费: 20元/吨

销售费: 30元/吨

②年总成本:1122万元。

1.9.3 经济效果

(1)年经济效果

产含量金: 175.48公斤

金价:含量金 89元/克

销售收入: 1561.78万元

成本及费用:1132.6万元

利润总额: 429.18 万元

所得税:前8年免征

税后利润: 429.18 万元

投资利润率:15.98 %

(2)财务分析及动态经济效果

逐年产品产量计算见表6—2。项目计算年限为10年,产含量金1754.8公斤,总产值为15617万元。

项目损益计算见表6—3,利润总额4291万元,所得税283万元。

现金流量计算见表6—4,净现金流量2323万元,按10%贴现率计算财务净现值202万元,企业内部收益率11.71%。

项目投资返本期5.8年。返本后净利润1524万元。

(3)经济效果

①盈亏平衡分析

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计算企业盈亏平衡点,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

通过盈亏平衡规模计算,正常生产规模为6.6万吨/年,规模可靠系数为2.26,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②敏感性分析

分析主要经济因素发生波动时对企业经济效果产生的影响,预测在最不利条件下企业经济效果;同时指出企业追求目标。

敏感性分析计算见表6-5。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可以看出,对企业经济效果影响的敏感次序是:回收率(价格、品位)、成本、规模、投资。当各因素同时发生负向变化时,企业仍可获得149万元/年利润。说明本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4)经济评价结论

该矿周边资源较好,本项目的建设对开发未来市场具有很大的意义。为推动彰武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评价,本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本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通过生产实践验证是成熟可靠的。且易操作和管理。项目经济效果较好,建议尽快实施,早日见效。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6-1

1.10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在下一步设计工作前,建设单位应委托试验单位针对新建选厂所处理的矿石重新进行选矿试验,或者找到现有浮选厂的生产指标记录,重新核实论证选矿工艺流程。

(2)本设计可研地形图精度有限,所以设计中所涉及地表工程量存在一定程度偏差,需待下阶段设计核准。根据当地的地表地形特点,在下阶段工作开展之前,需请建设单位提供1:500地形图

(3)本次设计坑内工程由于没有井巷工程现状资料,所以只为示意。

二、地质资源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地层

2.1.1.1 泥盆系地层(D)

2.1.1.2 石炭系地层(C)

2.1.2 岩浆岩

(1)火山岩

(2)侵入岩

2.1.3 构造

(1)褶皱

(2)断裂构造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地层

(1)中泥盆

(2)上泥盆

(3)下石炭

2.2.2 岩浆岩

(1)火山岩

(2)火山机构

(3)侵入岩

2.2.3 构造

(1)褶皱

(2)断裂

2.3 矿床地质特征

2.3.1 矿体特征

2号矿体

3号矿体

5号矿体

2.3.2 矿床类型

2.3.3 矿体围岩及围岩蚀变2.4 矿石质量

2.4.1 矿石类型

2.4.2 矿石的结构、构造2.4.2.1 矿石结构

2.4.2.2 矿石构构2.4.3 矿石矿物成分2.5 水文地质

2.5.1 区域水文地质

2.5.2 矿区水文地质

2.5.3 生产矿井、老酮水文地质概况

2.5.4 矿坑涌水量预计

2.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石加工技术条件

2.6.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6.2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

2.7 以往地质工作述评

2.8 矿山开采现状

2.8.1 矿山开采范围

2.8.2 矿山开采情况

2.9 矿区地质资源储量

2.9.1 矿区工业指标

2.9.2 矿区保有地质资源储量

2.9.3 设计利用储量

2.10 基建及生产探矿

2.10.1 基建探矿

三、建设方案

3.1 建设规模、厂址及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资源条件,本次设计拟定矿山生产规模为200吨/日,6.6万吨/年。

本次设计推荐厂址方案一:在43线和47线之间的山坡上建竖井,在竖井西侧的山坡上建选厂,利用选厂西北侧山沟作为尾矿库,选厂东北侧山沟作为废石场。

企业最终产品为金精矿、硫精矿。

3.2 采矿

3.2.1 开采范围

(1)开采范围

赵家沟金矿床由5个矿体组成,矿体分布于长1700m,宽 5OOm的范围内。1、2号矿体主要产于隐爆安山角砾岩筒内;3号矿体产出于隐爆安山角砾岩与安山岩的接触部位;4号矿体南段产于安山岩中,北段产于隐爆安山角砾岩中;5号矿体产于安山岩中。该矿床1号矿体为纵向交叉型锯齿状断层所控制,2、3、5号矿体为北东向断层所控制。根据矿体的控制程度及储量级别,本次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为1号矿体。考虑到以往2、3、5号矿体工作程度低,储量级别低,可靠性差,作为矿区的后备资源可延续矿山的服务年限以便于技术经济评价。

1号矿体呈近东西走向,贯穿整个矿区的东西,长超过360m。11~39线地表氧化矿已被开采,采出矿石量2万吨左右,尤其在39线,采矿深度已达29m,几乎触及原生矿。11~39线采坑底部矿体宽1.OO~2.5m,整个矿体是连续的。在控制的11~39线矿体,倾向175~190o,倾角45~70°。从39线到11线,矿体倾角由小变大。

剖面上矿体也具分枝复合脉状特征,最大控制延深为290m,矿体倾角O~35线较陡,为70°左右;35~39线较缓,为45°左右;从地表向深部,矿体厚度逐渐变小(地表3.43 m、1647中段1.07m),从地表向深部品位有降低的趋势(地表大于6g/t、1647Z 中段2.81g/t)。坑道中出露的块状黄铁矿体有3层,其中有2层矿体在地表未出露,为盲矿体。

(2)开采方式

根据开采范围内的资源状况及矿体赋存条件,并结合地表地形特征和现有开拓形式。矿体总体走向为东西向,地表地形西高东低,矿床不适于露天开采,故本次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3)开采顺序

根据矿脉赋存特点,以及设计采矿方法的要求,回采过程中应遵循从上到下,由远而近,先采上盘后采下盘的后退式开采原则。

3.2.2 采矿方法

3.2.2.1 开采技术条件

从矿体赋存条件来看,开采矿体具有如下特点:

(1)矿体倾角O~35线较陡,为70°左右;35~39线较缓,为45°左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